《语文版七年级上现代文课内阅读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七年级上现代文课内阅读复习题.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忆读书1选文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开篇点题,统领全文,突出作者对读书感受体会的强烈。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部分(2-11段)的内容。回忆幼时、少年时 “多读书”的往事,说明“读书好”。3第二部分(2-11段)回忆了作者幼时读书的哪些具体事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介绍。由一知半解到越来越读懂,越来越爱读三国演义读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及其对作文的帮助爱读水浒传并与荡寇志作了比较酷爱古典诗词由读茶花女遗事进而对外国小说产生兴趣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与中年时看此书不同的感受。4作者喜欢读哪些作品?不喜欢哪些作品?喜欢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满江红、声声慢、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不喜欢读荡寇志、精忠说
2、岳等。5你知道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是指哪些作品吗?写出它们的作者。水浒传施耐庵、三国演义罗贯中、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6请写出你所读过的如水浒传或三国演义中的两个故事情节。水浒传:武松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草船借箭、赤壁之战、三顾茅庐。7在作者看来,读书有什么好处?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种种感情,获得美的享受;读书对于作文课很有帮助;读书能扩大知识面;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8我为什么对外国小说产生了兴趣?读了外国小说有什么好处?因为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祖父的茶花女遗事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9
3、我中年时读红楼梦有什么独到的体会?尝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10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请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读书可以丰富知识,明白事理,引起思考,可以从中得到一种很大的乐趣。11从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你对学习语文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启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认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12第二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段中“不是而是”一句突出表现了什么?)表达了对三国演义的喜爱之情。13比较下面一组句子,哪一句好?为什么?A、我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
4、然越看越懂。B、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B句好,因为B句“咬了牙”形象地表现出作者读书的决心之大。14“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一句中“越看越懂”的含义是什么?请自己的话加以说明。读书越多,知识积累也越多,理解能力也就越强。15、概括选文第12、13段的内容。侧重谈“读好书”,以作者80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16、在作者看来,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故事精彩、人物生动、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17、作者写到,看了精彩的西游记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举这两个例子的目
5、的是什么?说明如何挑选、比较好书。18、文章结尾一段3个分句能不能颠倒顺序,为什么?这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不能颠倒,因为它们是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排列的点明了文章的主旨。19、怎样理解“读万卷书更是我惟一的消遣”一句中“消遣”一词?消遣指用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来消磨时间。用这个词体现了作者对读书的喜爱之情。2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含义。读书可以开阔视野,间接地获取人生的经验。21、第12段分别从、两个方面来向读者传授挑选、比较书的经验。而第13段总结要做到“读好书”的体会时,要牢牢抓住个字。古典文学现代文艺作品比22、作者对书有辨别优劣的能力,会挑选、比较的实证是什么?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
6、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23、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1)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表达出渴望和眷念之情。(2)我决定咬了牙形象地表现了决心之大。24、“柳州风骨,长吉清才”这里的“柳州”和“长吉”分别指的是谁?“柳州”和“长吉”指的是 柳宗元 、 李贺 。25、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读书的收获或体会。读水浒传_。读水浒传 感受到一百零八人每个人的性格都极其生动 。读红楼梦_。读红楼梦 刚开始厌烦,后来品尝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读茶花女_。读茶花女 知道了许多外国人的人情世故 。文意探究:作者喜欢读书的原因是什么?
7、作者喜欢读书的原因:因为作者从读书中他学到了许多知识,还得到了许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他感到读书是他生命中最大的快乐。4、风筝1、课文开头写见到空中的风筝“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为什么?分析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惊异”北京的冬天有风筝浮动。“悲哀”是因为想起让自己后悔的风筝往事。这句话在结构上有引起下文的作用。2、哪些景物“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你认为作者为何要写如此美丽的“春日的温和”景象呢?杨柳、山桃、风筝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作者将现实中严冬与记忆中春日的“温和”映衬,透露了不满现实,向往光明的心情。3、“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
8、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小时候故乡有风筝浮动的春天,离“我”已久远了,所以“久经逝去”;看见北京风筝浮动,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觉得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4、文章第段中带点的“荡漾”在句中有什么含义?看见北京远处有风筝浮动,想起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春天在这“天空中荡漾”。5、“我”为什么要反对弟弟做风筝?这种做法对不对?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这种做法不对,因为玩是孩子的天性,“我”禁止弟弟放风筝就是扼杀了弟弟的天性。6、“我”对风筝十分厌恶,有哪两种具体表现?请概括回答(每种不超过15个字)。认为小兄弟看放风筝可笑
9、可鄙。 破坏(折断、踏扁)小兄弟制作的风筝。7、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第段的内容。“我” 虐杀小弟的风筝梦。8、第四段“我恍然大悟似的,”一句中“悟”具体指什么?悟到弟弟在后园拾枯竹是为了做风筝。9、如何理解文中第四段的“果然”一词?不出所料,有真的被“我”猜中的意思。10、文中哪些词语体现了“我”得知弟弟背着“我”做风筝时的狂怒心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折断、掷、踏扁体现了“我” 的狂怒心情;这样写突出我虐杀小弟风筝梦的粗暴,以及增加后面醒悟后的沉重感。11、如果把“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改为“又将风轮扔在地下,踩扁了”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如果把“掷”改为“扔”,“踏”改为“踩”就无法表现“
10、我”的粗暴以及当时愤怒、生气的心情。12、第段的画线句中,“折断”、“掷”、“踏扁”等动作描写,表现出“我”的什么特点?粗暴,独断专横,蛮不讲理13、文中所说的“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我” 虐杀小弟的风筝梦。14、根据课文,指出“精神的虐杀”的具体含义。扼杀儿童喜欢游戏的天性。15、为什么说不让弟弟放风筝是“精神的虐杀”?因为在我的强制下,剥夺了弟弟游戏的权力,使弟弟无法享受童年的欢乐,这对于弟弟幼小的心灵是一种伤害。16、成年后,鲁迅对此十分自责,认为这是对小兄弟“精神的虐杀”,你怎么看“我”的这一自责行为?体现了作者严于解剖自己,为人严肃认真、善于反思、勇于改过。17、在文中找
11、出一句有关文章主旨的句子。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18、看了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的?因为我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良心受到谴责,所以说“不幸”。19、“我”看了外国的一本讲论儿童的书后,为什么受到了惩罚?因为“我”看了外国的一本讲论儿童的书后,知道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良心受到了谴责。20、第段的画线句中“铅块”这一比喻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后悔、内疚、沉重的心情。21、后来,“我”为什么要“去讨他的宽恕”?“我”懂得了“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当年“我”虐杀了儿童的天性。22、“我”极力去讨
12、小兄弟的宽恕,而小兄弟却“什么也记不得了”。这一组对比有什么作用?突出“我”想补过却无法补过的沉重心情。23、第8段和第11段中加点的两个“沉重”的内涵一样吗?请简要说明理由。不一样。前一个“沉重”是想寻求宽恕而未得到的痛苦,后一个“沉重”是从弟弟对此事的淡忘中,“我”深感这种悲剧还将延续的痛苦。24、第12段“我还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弟弟对精神的虐杀毫无怨恨,全然忘却,“我”也无法补过,悲哀更深沉;被虐杀者苦受虐杀,毫无抗争,使虐杀者横行无忌,令人悲哀沉重。25、第12段说“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儿童的天性一旦被伤害,是难以挽回的。
13、26、为什么作者认为这种悲哀是无法把握的?想讨他宽恕,弟弟却全然忘却,“我”想补过却毫无办法,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是不在“我”的掌控之中的。27、文中最后一段的两个“严冬”意义一样吗?前一个“严冬”是指: 天气的寒冷 。后一个“严冬”是指: 写我的心情沉重 28、对待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从鲁迅先生身上学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质?严于解剖自己,勇于认识错误,知错必改,严肃认真的人。29、作者懂得了游戏的意义,良心受到了谴责,总想补过,说明了什么?他并不因为自己当年的动机是为弟弟好而原谅自己,也不因时间相隔久远而不了了之,反而心情沉重,说明他是一个严于解剖自己,为人严肃的人。 3
14、0、从小兄弟自己制作精美风筝一事看,小兄弟具有怎样的可贵素质?具有创造精神,或丰富的想像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 31、文中对于小兄弟的描述可谓淋漓尽致,读后,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小兄弟“多病,瘦得不堪”的外貌描写来看,小兄弟多病,很瘦,值得同情;从小兄弟看风筝时,时而惊呼时而跳跃的动作神情来看,小兄弟天真活泼,对放风筝有着强烈的爱好;从他自己做的蝴蝶风筝来看,小兄弟聪明,动手能力强。 32、“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谈谈你对儿童玩游戏的看法。儿童玩游戏可以促进儿童动手能力和智力发展。5、回忆我的母亲1、快速阅读全文,认真想一想:这篇课文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件?记叙了母亲
15、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纱、挑水、和气待人、周济穷人等小事以及支持儿子读书、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的事情。2、课文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深明大义、识大体、耐大劳3、“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有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一段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这一段首先交代写作缘由和自己的心情,奠定了“我爱我母亲”的感情基调,最后用“勤劳一生”点明全文叙事线索。4、“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句中“竟”字能否去掉?为什么?不能。这个“竟”字蕴含着无尽的遗憾,语不惊人情动人。去掉后就没有这
16、种效果。5、“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句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否互换,为什么?不能。因为前者表示已过去,后者表示现在和未来,不能互换。6、“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这两句话能不能并作一句“这是我一定能做到的”?不能。这两句话用“能”“一定能”表达自己无比坚定的信心,收束有力。如果并成一句,不够突出。7、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不同含义:母亲是个好劳动。 (劳动能手)她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 (工作)8、摘出课文中作者概述母亲对自己影响的句子。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
17、给我生产的知道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9、“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抒发了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由爱母亲推广到爱劳动人民,由赞美母亲到赞颂劳动人民,感情升华了,主题深化了。10、文中所指最可宝贵的财富是_生产的知识_和 革命的意志_。11、第16段末句中的“这”指的是: _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12、两个“尽忠”是作者感情的升华,由爱母亲升
18、华到爱_人民_,爱_民族_, 决心献身革命事业。13、两个“尽忠”的目的是: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14、“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1)文中将“常”字删去怎么样?_删去意思就变了,不能说明母亲经常是这样的。 (2)把“悄悄”换成“默默”行不行?为什么?_不行,虽都有静默之意,但默默不及悄悄好,悄悄突出当时的行动是不想让母亲知道,故悄悄更为传神。 (3)将“或”换成“并”行不行?为什么?_不行,因为或表示两件事中选做一件,并是两件事都做,换成并就不合理了。 6、小巷深处1、小巷深处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以_为线索,抒
19、发了_。 “我”的感情变化 养母对“我”的深切无私的爱和“我”对养母的真挚感情2、“我”对母亲感情的变化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分)满足、自豪, 沉默、厌恶, 淡忘、隔绝, 悔悟变化的原因:“我”长大后因虚荣心作祟和无知的缘故,开始厌恶自己贫困的家,淡忘了母亲,乃至与家完全隔绝。老婆婆的一番话深深教育了“我”,打动了“我”,悔悟,情感回归。3、“家就是一张笨重的积满油腻的木桌,一碗拌着焦黄猪油渣的酱油饭,一杯用过期折价的奶粉冲调成的牛奶和一只好大好长的冰棍箱。”这个句子运用的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环境描写。写出了家庭的贫穷处境。4、找出文中对母亲进行外貌描写的句子,说说这些句
20、子抓住了什么特征,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夏天身上的衣服早已辨不出色彩来。” 抓住了卖冰棍风吹日晒以及盲眼的特征。 突出了母亲工作和生活的艰辛,也突出了她为了“我”而执著地苦心经营的无私品格。5、“母亲就如同一尊雕像,执著地守候在一个大大的冰棍箱旁”中的“执著”一词删掉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这个词可呼应前句的“如同一尊雕像”,突出了母亲为了“我”而不怕艰辛地卖冰棍。6、母亲早已察觉“我”的感情变化,课文中间接说明了这一点,找出相关语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语句:1有人想向她问起我,她依旧满面春风:“莉学习忙呢!老师赞她有出息呢!哪会在家耗时间!”除了我,谁也不可能看出她眼中深深的落寞。2好长好长
21、时间的沉默。终于,她点了点头。3可他轻轻推开我。好处:写出母亲大度,对女儿的母爱。7、“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回避同学,“厌恶我的家”。原因是什么?(用课文中的话回答)烈日、冰棍、瞎眼母亲带来的烦恼与卑微。8、“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母亲“憧憬”的是什么?“等候”的是什么? “我”在学校里有好的成绩,并有一个好的未来;女儿能抛弃虚荣心,回到母亲的身边。(意近即可)9、第10段中“我渐渐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不同一般”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我”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拥有的是一个特别贫穷的家。10、第11段中“依旧满面春风”与“心中深深的落
22、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这样写说明了什么?(3分)说明了母亲在别人面前为了掩饰心中深深的落寞而强作满面春风,也掩饰了母亲心中深深的痛苦。11、第12段中写县城与“我”家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有什么作用?(3分)为下文写母亲不辞辛劳去学校看“我”埋下伏笔。12、“当我看见穿衣镜中颇具城市少女风采的我时”一句中“我”加上引号的原因是 。(3分)穿上连衣裙的“我”不是原来的“我”,不再朴实、纯洁。(意近即可)13、摘出第13段中暗示母亲心情的句子,体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心情?(3分)好长好长点了点头;可她轻轻推开我。 体现了母亲难受的心情。14、课文25、28两段反复描写了母亲的外貌、竹棒,表现出母亲的卑微,
23、其作用是什么?(2分)由母亲的卑微反衬出母亲形象的高大,母亲的崇高、伟大。15、第26段用老婆婆的话点出了三年间母亲对“我”的关爱,为什么不用母亲的话直接说出来?(2分)由别 人的话作证,更有说服力,更能表现出母亲的良苦用心。16、第28段将母亲的外貌与神情进行对比,作用是什么?表现出母亲刚毅、坚强,对生活、对女儿充满信心。17、“妈妈,我回来了,已经回来了”一句的内在含义是什么?(3分)不只是人回来,更重要的是我已抛弃了心中的虚荣,找回了纯真的自我,我将永远爱母亲18、用波浪线在第27段中画出虚写小巷、母亲的句子;用横线在28段中画出写“我”此时动作神态、思想感情的句子。(4分)“朦 胧有泪
24、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我转过身去,为自己的虚荣, 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9、春1、阅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第一部分(第1节): _春第二部分(第27节): _春 宏观勾勒:具体描绘:春 图( 春)春 图( 春) 春 图( 春)春 图( 春) 春图( 春)第三部分(第810节):_春 第一部分:盼(春) 第二部分:绘(春) 宏观勾勒: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具体描绘:草(草报春) 花(花争春) 风(风唱春) 雨(雨润春) 迎(人迎春) 第三部分:颂(春)2、第2段有什么表
25、达作用?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突出春临大地,万物复苏的特点。3、第三自然段中那些词突出了春草的怎样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突出了春草生机勃勃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对春天的盼望实现后的激动心情,对眼前生机勃勃景象的到来的欢喜之情。4、第四段写春花的顺序是从到,写出了春花繁密茂盛,、的特征。上、下 色彩绚丽、香气浓郁5、第四段的的“你”指( ),“我”指( )。 你:一种花;我:另一种花6、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侧面写春花,用蜜蜂、蝴蝶的繁忙表现了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7、“花里带着甜味儿,闭
26、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仿佛”的作用是什么?“仿佛”一词由实写到虚写,由春花联想到果实(春华秋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8、“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这个“闹”字用得极妙,不禁使人想起古代诗人宋祁的一句诗: 。红杏枝头春意闹。9、文中第五自然段的动词有哪些? 抚摸着,翻,混着,酝酿,安,卖弄,唱出,应和着,响10、“卖弄”原是炫耀的意思,含贬义,本文中的意思是 ,属于 的用法。 尽情地表现 贬义褒用11、第5段第一句从 觉的角度写春风轻柔温暖;第二句从 觉的角度写春风带给我们的气息;第三、四句从 觉和 觉的角度写春风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和快乐。触觉、
27、嗅觉、视觉 听觉12、写景要抓住特征。作者第5段抓住了春风 、 、 等的特征来写。 柔和 芳香 悦耳13、第5段“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_ _,杨柳风指的是_,整个诗句运用了_ _的修辞方法,“杨柳风” 运用了_ _的修辞方法。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 吹动杨柳的春风 引用 借代14、第6段描绘的是( )图,作者抓住了( ) 的( ) 、( ) 的特点。从( ) 写到人,由近写到( )。 春雨 春雨 细密 轻盈 物 远 15、第6段“密密地斜织着”的“斜”字,不仅在写( ) ,而且也写了( ),“织”字是承上句像_ 的比喻而来,准确地表现了春雨的动态。 春雨 风 花针16、“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28、”三个喻体分别侧重描绘了春雨的_、_ 、_ 的特点。细且密 细且亮 细且柔17、第6段用“别恼”一词的作用是:表现作者将要把自己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传达给读者。下列语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雨的特点,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来。像牛毛 像花针像细丝。 多(或细);闪亮;绵长18、“最寻常”、“一下就是三两天”写出江南春雨的 ,作者用“ ”字领起,状写春雨的可爱。 多、看19、“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用了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的情状。 比喻,细密迷蒙20、本段描写的对象是春雨,为什么还要突出对小草儿和树叶儿的描写?正面与侧面相结合写出春雨的可爱21、“静默”一词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用该词写雨中的房屋有何妙
29、处?拟人 写出雨中的房屋安静而和平的氛围。22、课文最后三段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影响?不能颠倒。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的成长过程。三个比喻各自成段,更能强调春的不同的生长过程,抒发作者强烈的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23、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仔细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地”“钻”“ 嫩嫩的,绿绿的”用得很好,好在哪里?“偷偷地”运用拟人修辞,写出小草不知不觉间生长的情态。“钻”写出小草的旺盛的生命力。“ 嫩嫩的,绿绿的”写出小草的质地和
30、色泽,及蓬勃的活力。(2)“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有什么表达效果?从大面积上写春草长势旺盛。(3)“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轻的,草软绵绵的。”有什么表达效果?写人的活动和感受,从侧面写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欢乐。(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有什么表达效果?拟人,写出春花竞放的特点。(5)“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有什么表达效果?比喻,排比,写出花色的艳丽。(6)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如果把“闹”换成“叫”,有什么不好?“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受,“闹”写出了百花争春的
31、喧闹景象。(7)“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有什么表达效果?拟人,写出野花在春风中在阳光下时隐时现的动人景象。(8)“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春风的温暖和柔情。(9)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比喻、排比的修辞,特出春天新、美、力的特点。(10)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酝酿”这个词原意是造酒,文中形容春天的各种气息在空气中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越来越醇。这一句从嗅觉的角度表现了春
32、风的馨香与醉人。(11)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斜织”这个词形象地写出了细密、轻盈的春雨在春风中的动态特征。(12)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逼”字准确地描绘出春雨滋润下的小草极其青绿的色彩。10、济南的冬天1、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 的特点来写。文章第1自然段先用 的写法,从自己的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图景:一是济南的山景,分别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突出其 的特点; 的山,突出其 ; ,突出其 ;二是济南冬天的水,着眼于表现其 的特点。温晴 对比 暖和安适 薄雪覆盖下 秀美 城外远山 淡雅 暖、清、绿、亮2、理解下面语句,回答括号中的
33、问题。(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若去掉不合实际,济南并没有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2)、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里的“秀气”二字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拟人,写出了冬天的济南的山的美丽而娇弱,流露出作者的爱怜之情。3、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1)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响亮:指天非常晴,阳光十分强烈。“响”有“非常”、“十分”的意味。(2)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天气,干啥还希望别的呢!慈善:指气候温和,合乎心意。4、第一自然段作者连用了奇迹怪事等词,把济南的冬天与别处的作了
34、对比,总写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实际是在说,北京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却 ;伦敦的冬天 ,而济南的冬天却 。(4分)风很大;风很温和;不见日光;日光朗照5、第2段第一句是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3分) 承接上文6、第2段中加点的两个它们的意思是否一样,请简要说明。(3分)前一个指济南的山山水水,后一个指这一圈小山。7指出第2段作者描绘景物的观察角度。(3分) 先俯视,后仰视8济南为什么是个理想的境界?(3分)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9、文中晒睡醒用得很贴切,你是怎样理解的?(3分)运用拟人的方法,创设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10、小摇篮比喻 ,作
35、用是 ,小照应了前面 一词。(3分)比喻围着济南的一圈小山;这一比喻把一圈小山写得如慈母般的温存、体贴、慈祥。小照应了小山的小。11、第2段说明了济南的地形特点是什么?(3分)济南被一圈小山围住。1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作者把济南周围的小山比作小摇篮,不仅仅是因为形似,更包含着某种感情,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摇篮孕育着生命,济南四周的山孕育了无限的生机。13、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句中的就是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3分)就是是仅只的意思;济南的山太娇小了,表现了作者对
36、济南的爱。14、第4段“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此句中的“卧”字用得极妙,理由是 形象照应了“暖和安适的睡着”,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15、第5段的描写对象是 ,其特征是 。济南的冬水 暖、清、绿、亮 16、第5段呼应开头,点出“温暖”之意的句子是: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17、“天儿越明,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水写得灵气、多情。句中“绿的精神”指的是: 。 拟人 蓬勃的生机18、“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37、”是一个比喻句,其本体是 ,喻体是 。你能否从语段中再找出其他的比喻句?(至少一例)如: 。自上而下的整个空间 空灵的蓝水晶 例句: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19整个是块空灵的蓝水晶句中空灵的意思是? 灵活而不可捉摸。20、课文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与题目“济南的冬天”写法上有差异,是作者的笔误吗?不是,“冬天的济南”指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是别处的冬天。“济南的冬天”指冬天这个特定季节里,济南所具有的不同寻常的魅力。11、竹林深处人家1阅读课文,说说作者笔下的江南竹乡有哪几个方面的鲜明特色?竹林无边无际、深不可测、密不见底。一派丰收景象,
38、形成竹的海洋。 竹乡里的房子,尽可能利用本地出产的竹,无论家具和器皿全都是竹子做的。竹乡人用竹是如此的彻底。 竹乡人勤劳朴实,热情纯真,生活闲适而安静。 2细读课文前三段,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竹林怎样的景象的?观察点:远望 竹林深处 较高的竹坞所见之景特征:无边无际 深不可测 密不见底 写景顺序:整体-局部 远近写景方法:移步换景 正面侧面相结合 动静结合3作品结尾写了竹乡人家,呈现的是一片怎样的氛围?作品结尾写竹乡人家,呈现出一片祥和、欢乐的氛围。 4文中用大量篇幅描写竹海,写竹坞中无边无际、深不可测、密不见底的竹林,用意何在?意在具体描绘竹子丰收的景象,表现江南竹乡的美丽、富饶,为
39、后文写人家、写“欢笑声”作铺垫,而且也与文题中的“深处”二字切合。 5、“远远望去一连几座山头,从山麓一直到山顶,不,从平地开始就全铺着竹,一层又一层的。”句中“铺”字能否换成“长”字?“铺”字写出了竹林绵延不绝、无边无际的势态,富有表现力,换成“长”字就显得平淡。 6、“当一阵风吹过的时候,竹海上涌着 ,一浪推着一浪,一直涌到很远。”体会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涌”和“推”突出竹浪起伏的气势,极具表现力。7、“两旁高大的竹林密得看不见底,把路的上空盖着,此刻阳光猛烈,在这里却丝毫感觉不到,仿佛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句中的”海底隧道”该如何理解?用来比喻被两边茂密高大的竹林夹在中间的
40、林荫小路,既形象又贴切。 8、“有时看到前面一丛像屏风一样的竹挡着去路,心里想已经到尽头了。但是到得前面,那一丛竹忽然像机关布景似的移开,我们已经发现了另一条山路让出来,很有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这里作者描绘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景?竹林绵延,山路曲折。向前看,一丛竹林像屏风隔断了视线;走过去,一拐弯,路又展开在眼前。 9、本文从不同角度对竹子进行描写,说说下列句子描写的角度。(3分)当一阵风吹过的时候,竹海上涌着暗浪,一浪推着一浪,一直涌到很远,你很难知道那一片嫩青色和墨绿色的竹海有多深。 视觉茶里面有一股清香的新竹的气息事实上这里连空气也充满了竹的清香。 嗅觉看到整个世界都是绿色,除了近处的
41、竹叶在微风中摆动发出沙沙的响声,再也听不到别的吵音。 听觉10、概括第1段的内容 描写远眺竹乡所见景色。11、“那里除了竹,其他什么植物都不存在了”是什么写法? 衬托竹子多12、“不但分不出竹枝、竹子和竹叶,连房子、小径和小桥流水都看不到,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没了。”运用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比喻 生动形象写出了竹林的茂密 、宽广13、“当一阵风吹过的时候,竹海上涌着暗浪,一浪推着一浪,一直涌到很远,你很难知道那一片嫩青色和墨绿色的竹海有多深,”此句写景的角度、写法及表达作用分别是?视觉角度 正面描写 写竹林的深沉14、 第1段多角度描写突出竹林怎样的特点? 茂密 宽广 深沉有气势15、概括第2段内容 描写深入竹海所见景色。16、“两旁高大的竹林密得看不见底,把路的上空盖着,此刻阳光猛烈,在这里却丝毫感觉不到,仿佛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写景的角度,突出景物什么特点视觉 直接描写突出茂密17、“要不是当地的朋友带路,恐怕很快就会迷途,因为在我看来,竹林里的大路小径以至竹树,都是差不多的,路上又没有标志或街名。有时看到前面一丛像屏风一样的竹挡着去路,心里想已经到尽头了。”是 (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作用是 。侧面写竹林的茂密18、概括第3段内容 描写登上较高的竹坞所见的景色。19、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位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