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案初中数学老师在制定教案的时候,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案,相信对你会有帮助的。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案一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分析与教学应对策略 郭应龙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对大量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因此说数学是一门非常有用的科学。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的使用在我校已快六年了。我本人也从七年开始用北师大版的新教材教到九年级了,时常听到同行抱怨:“新教材太难上了。课本上的不多
2、,可考试考的不少,老师一教就会,学生一考就累hellip;hellip;对新教材的褒贬众说纷纭。我在新教材的使用中,也遇到许多问题,产生很多困惑,引发了很多的思考,现我就对北师大初中数学教材,结合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些课改理念进行简要的分析,与同行的老师一起交流,共同提高我们驾驭新课堂的能力,为不断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一、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的知识体系及编排意图?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与研究四个版块,在三个年级中采取交替渗透,螺旋上升的方法,以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其中七年级上册共七章46节,一个课题学习;七年级下册共七章36节,一个课
3、题学习:八年级上册共八章39节,一个课题学习;八年级下册共六章32节两个课题学习;九年级上册共六章21节,一个课题学习;九年级下册共四章24节,一个课题学习;整个学段共38章198节,六个课题学习。二、第三学段(79年级)目标?1、数与代数: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实数、整式和分式、方程和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探索数、形及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的表示、处理和交流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工具,发展符号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2、空间与图形:在本学段中,学生将探索基本图形(直线形、圆)的基本性质及其相
4、互关系,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旋转、对称的基本性质,欣赏并体验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习运用坐标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3、统计与概率:在本学段中,学生将体会抽样的必要性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进一步学习描述数据的方法,进一步体会概率的意义,能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4、课题研究:在本学段中,学生将探讨一些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三、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一新知的引入有趣新颖,但有些不适合农村学校。 该教材在很多情况下,新知的呈现,知识的发生过程都是在
5、现实的背景中产生和发展的,让学生在数学思考与研究中发现知识。这一过程突出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符合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探究、合作、创新的理念。但教材的这种做法也存在以下缺陷: 问题背景及研究占据教材过多篇幅,导致很多重要的概念与知识点过度淡化,知识的内在联系也被弱化。 比如七年级上册4.6“垂直”一节,教材用大量篇幅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垂直,用各种方法画出垂直,然后用纸折叠出垂直,对垂直的形象认识占据太多时间,至于两直线垂直的位置关系和所形成的四个角的关系却忽略了,甚至连垂线段的概念都没有出现就直接得出“垂线段最短”的结论,让学生感觉到唐突,这种做法挤压了学生对知识内在理性分析的时间和空间,
6、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 北师大数学教材突出体现了知识的发生过程中对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但却忽视了知识应用能力,特别是解题能力的培养,有些章节甚至出现新课教学与课后练习的断裂,这样学生所学知识得不到及时的巩固,日久天长,势必会造成学困生的增多。 比如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这一节共用15页的版面介绍三种验证勾股定理的做法: 利用数据枚举法说明勾股定理,这种做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与发现能力,是很必要的。 “演绎法”证明。这种方法能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可以说是面积证法的一个经典,也是可以理解的。 “无字证明法”利用我国古代“青朱出入图”是勾股定理的无字证明的一个典范,
7、这种方法的引入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拼图能力,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勾股定理,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不难体会每一种方法的价值和意义。但最后一种方法,即使是对教师而言也是具有挑战性的,教材中还安排学生制作七巧板验证勾股定理,还要求学生撰写小论文,教学中是很难达到目的的。显然,本节的重点通过勾股定理的验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那么,教材就应该安排一些简单的习题加以巩固。而教材后面安排的6道习题大多是高难度的,有的综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还要添加辅助线,有的糅合了方程思想、不等式知识,圆与三角形等知识,要建立数学模型才能解决,难度太大,打消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习题与练习设计不合理,不利于知识的巩
8、固。 代数部分计算题数量过少。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能力培养的一个重点,如有理数的运算一章,光用教材提供的练习题,简直达不到热身的目的,更不要说训练解题能力和技巧了。 部分习题缺乏铺垫,跨度太大。如七年级上册3.6 探索规律,求出纸片对折n次的折痕;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复习题:在街道上修天桥 ,街道两边甲、乙两单位过桥距离最短的路线问题等。 因为考试都要依纲据本。一般来说,课本上的问题都是我们必须让学生掌握的,而这些难度过大的数学问题大都安排得有些靠前,学生掌握起来很困难,容易给学生造成挫伤感。教材中习题编排太少,教师又不得不要求学生购买相应的教辅资料,从而增加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农村学校的学生因经
9、济困难或意识落后等原因不购买教辅资料,课后基本无事可做,谈何巩固加强?可见教学质量会有多高? 三教材编排欠妥,知识出现断裂。 使用北师大教材,教师选择章节跳着上是经常遇到的,原因是其章节之间内在联系不紧密,知识脱节。如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第二章才学平方根,我们在教学中只有先平方根后再回去上勾股定理。再如北师大数学教材把证明都放在九年级学习,太过于集中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事实上,在七年级下学期就安排学习简单的证明也不困难。 四侧重知识的应用,弱化了知识的理论体系、逻辑推理、计算能力的训练。 如七年级第二章有理数中由于不做有关定性的描述,在学生头脑中没有形成相反数的概念,以致学生不理解“a的相
10、反数是-a”情况出现。显然是忽略了语言文字的描述与符号转换的内容。教学中教师不得不补充在语言文字描述中提炼数学符号和总结学习数学的方法的训练。 四、教学应对策略与实施建议 1、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我们要尽量从学生身边的实例出发,用学生摸得着,看得见的实物、教具、模型展示,不要局限教材提供的内容、情景,用好身边的教学资源,我们的教师为了把课上得形象、直观,有趣 ,把木块、萝卜、豆腐块等都搬进教室演示给学生看。说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创造一定的图形氛围,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有条件的学校要运用好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资源,把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演示得活灵活现,以利于学生几何知
11、识及空间观念的形成。 2、在进行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出发点,向学生呈现丰富的问题情景,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的过程。应强化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的联系,介绍有关代数的几何背景,如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提高。 3、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更多的给学生创造接触社会的机会,根据本校实际,设置适当的,富有挑战性的社会调查问题,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数学知识的广泛性,实用性,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现实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12、力。 4、课题研究学习:应针对基础较好的、学有余力的学生,组建学科兴趣小组,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提出问题,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5、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不同的学生对数学学习要求不同,评价方式也不同。做到作业分层布置,讲解有所侧重,辅导有所区别。这也符合“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6、鼓励自主探索,教会学生合作学习,选好数学科代表,建立学习小组,开展“一帮一”助学活动,培养班级集体进步意识。 7、教师要加强学习。新教材给教师带了巨大的困惑,教学中很难把握知识点深浅,特别是对第一遍接
13、触教材的教师,极易讲得过深。 与新教材的要求脱节;习题中涉及的知识面广泛,需要教师不断扩大自身的知识面,要求教师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8、让教材和现实生活接轨,整合教学资源。创设的情境要是学生熟悉的。应避免脱离生活实际的、人为编造的情境。情境与表述应当力求有挑战性与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总之 ,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无论哪一种教材都有它的优点和不足,教学中要学会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取舍、只有遵循教学规律,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和驾驭新课堂的能力, 才能创造出教学之美,体会到新课程的教学之乐。北师大版
14、初中数学教案二摘要:新数学课程标准是在总结和反思以前数学教育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保留了数学教学大纲的一些特色,是大纲的继承与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与初中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指导思想、课程目标、结构体系、课程内容和评价理念等方面均有所不同.(1)大纲注重教师的教学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标准注重学生的学习,重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2)大纲与标准都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但后者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与个性的发展;(3)大纲与标准的课程内容同中有异;(4)大纲与标准的评价理念存在很大差异.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学大纲;在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我国原有的数学教学大
15、纲正在逐步隐退,取而代之的是数学课程标准.在义务教育初级中学阶段,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与现行的数学教学大纲究竟有什么区别?本文试图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022年)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2000年)(下面分别简称为标准和大纲)进行比较,以期对新标准的解读有一些帮助.1 标准与大纲的比较我们正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急速推进,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全球性互联网逐步普及的时代.现代高科技越来越广泛地与数学相结合,数学逐渐由幕后走向台前,在某些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1,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具有更高的数学素养.因此,学校数学所肩负的责任不断增加2
16、,新标准的研制与实施已成为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 为了更好地理解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下面将大纲与标准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结构体系、课程内容、评价理念5个方面进行比较,找出2者的异同、联系与发展.1.1 指导思想比较不管是大纲还是标准,它们都是指导学校数学教育的纲领性文件.颁布一个文件必然有它的指导思想,下面从2者所关注的重点进行比较.先看大纲,教学大纲反映国家对教学工作做出的规定,主要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要求,使教师较为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近年的教学大纲已对学生的学习和培养个性方面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其出发点主要是着眼于改进教师的教学.再看标准,新的数学
17、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的素质.在素质教育目标下注重实现“人的发展”,由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从强调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1.2 课程目标比较大纲的课程目标是在它的教学目的中体现的,即以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为首要目标,将发展思维能力作为能力培养的核心.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大纲也越来越重视对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唯物辩证观点等方面的培养.标准的课程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总体目标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4个方
18、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学段目标是针对以上4个方面又根据学生在不同学段(初中即第三学段79年级)的发展提出不同的要求.标准的课程目标体系,可分为发展性领域与知识技能领域,发展性领域的实现以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为基础,但对于知识技能领域来说,发展性领域又具有导向功能.发展性领域(数学学习中的情感与态度、对数学的认识、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的提出是标准的一大特色,知识技能领域方面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性目标,过程性目标即指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经历(感受)了什么、体验(体会)了什么、探索了什么等等,这是大纲中没有提到的,而标准仍沿用大纲中已有的“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词语刻画在数学认知方
19、面4个不同层次的要求,不过标准用大量案例加以说明,以减小理解的落差,这也比大纲进了一步.总之,在重视培养学生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标准比大纲更注重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潜在个性的挖掘与开发,全方位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3 结构体系比较大纲和标准以各具特色的结构体系来体现各自的指导思想.大纲主要由教学目的及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4部分组成;标准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4部分组成.其中前言包括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学段目标(第三学段79年级即为初中);课程实施建议包
20、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等.大纲有一个简短的前言,对数学学科的性质、价值与功能等作了简要的描述,这一点与标准相同,不过标准在前言中还阐述了基本理念,并对设计思路作了详细的说明,这有利于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整体把握标准.为了保证新数学课程的开发与顺利实施,标准用了大量的篇幅提出了课程实施建议.在实施建议中,采用论述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具体阐明了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念的内涵,以及它们在教材编写、教学过程和评价指标等方面的具体体现,便于数学教育工作者从整体上把握数学课程.1.4 课程内容比较为了实现各自的课程目标,大纲和标准呈现了各自的课程内容.大纲的教学内容分为代数、几
21、何2块,而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第三学段即初中安排了课题学习)”4个并列的学习领域.(1)与大纲相比,标准内容的设计更能体现“九年一贯制”的思想.标准将9年划分为3个学段(第三个学段79年级即初中),更注重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的衔接,同时也表明每一个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全过程中,所学的数学内容是紧密联系的,都应当具有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2)通过对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教学,强调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基本知识.而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这些原本处于“隐性”
22、状态的数学,在标准中得到明显的体现,即将成为新的数学课程的主题.而且这些“隐性”的目标,并不是彼此孤立的,不是由某一部分内容就能实现的,它们是互相渗透在整个数学课程内容之中,例如:几何教学是发展和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一种途径,但绝不是唯一的途径3.在代数、统计等领域中也可以进行推理的训练.事实上,数学课程内容的各个分支都充满了推理.(3)在过去数学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已经进行了不少革新,但是标准与大纲相比,课程内容又有很大的变化,既有加强又有削弱的方面.加强的内容方面,标准更加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重视口算、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
23、本过程,加强培养学生“说理有据”的意识,加强了3维空间几何体的有关内容,为学生能够“直观地思维”提供了不少素材.标准大大加强了“统计与概率”的内容,首次将“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大纲只在代数中涉及有关统计初步的内容,几乎没有涉及概率内容.标准增设了“实践与综合应用(初中是课题学习)”部分,把这个本来应该处于隐性位置的领域与其它知识领域并列起来,这是标准的一个创新,不仅强调了这一个领域,还有助于改变长期以来数学教材脱离现实生活、脱离实际的状况,使学生有机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大纲也
24、提到“每学年至少要组织一次探究性活动”,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机会,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给学生的交流合作创设了条件.削弱的内容方面,在保持基本笔算训练的前提下,标准进一步控制计算的难度和速度.例如,初中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不超过3步;淡化单纯的公式记忆,降低了多项式计算、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的要求;削弱二次函数的极值问题;不独立设置“应用题”单元,取消对应用题的人为分类等.例如,大纲中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等内容在标准中没有作规定;删除根式的运算、无理方程、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超过2个分式的)和二元二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等内容;降低对论证过程形式化和证明技巧的
25、要求,只要求证明基本图形(三角形、四边形)的基本性质,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而且对课程内容中有关术语在文字表达上的要求也有所降低,注重“淡化形式”.(4)大纲和标准都注重利用数学史料来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大纲提出利用有关代数史料和几何史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安排了“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勾股定理的研究”等内容;标准建议安排有关方面的数学背景知识,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例如设置了“欧几里得原本的介绍”等内容,可见标准所列举的数学史料已不局限于本国,而且有放眼世界的气魄.(5)标准更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大纲虽提到计算器的运用,但只是用来解决一些复杂的计算问题,如开平方、开立方等,而
26、标准提倡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并鼓励把计算器与计算机作为研究、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在标准中被提到了更高的地位.1.5 评价理念比较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这是大纲与标准的共识.但由于2者课程目标的差异,从而导致评价理念的不同.大纲中虽提出改进教学测试与评估,但主要局限于成绩考查与评定,对考试较为关注,而考试又局限于书面测验,尚未全面考虑数学学习评价的目的、内容、方法和结果呈现等.标准呈现出全新的评价理念:(1)评价时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关注学生数
27、学学习的水平,又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个性倾向,强调学生暴露“做数学”的思维过程;(2)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改变单一的书面测试的模式(即使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考查,也是与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建议将考试、课题活动、撰写论文、活动报告、学生档案等各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3)评价的主体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而是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有关人员评价结合起来,提倡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4)评价结果的呈现不再是单纯的分数或等级,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呈现,
28、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2 比较的几点总结无论大纲的修订还是标准的研制,都试图更好地指导学校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标准与大纲相比,既有继承方面,也有发展与创新,上述比较可概括为以下4点:(1)大纲与标准所体现的课程理念有很大的差异.前者注重教师的教学,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后者注重学生的学习,重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2)大纲与标准的课程目标同中有异.2者都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但后者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与个性的发展.(3)大纲与标准的课程内容同中有异.后者继承了前者重视学生对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的优点,但标准对有些内容进行了加强或削弱,
29、设置现实的、富有挑战性和很大弹性的内容,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做数学”的乐趣.(4)大纲与标准的评价理念存在很大的差异.前者提倡终结性评价,注重评价的筛选功能,如设置分数与等级;后者强调过程性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功能,评价不仅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重视学习过程与体验.总之,标准是在总结和反思以前数学教育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保持了大纲的一些特色,同时也修正了一些不足之处,这是一种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在创新的前提下继承,而不是一种简单的否定.事实上,大纲恰恰局限于教学上的目标和要求、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德育要求等方面,在这些方面的要求似乎过于具体,反而有时限制了教师的
30、创造性,而且难以兼顾到不同地区的不同要求4.而标准呈现出一个开放性体系,为教材编写者、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及学业评价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3 一些思考由于我国首次研制标准,肯定存在某些不足,需要在实施中进行检验,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几点思考:首先,由于课程理念的变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即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就很重要,这给师资培训提出了新的任务,同时对于在校的师范生的培养方式是否应该有所改变?在考虑我国不同地区的师资状况的前提下,是否应该制定数学教师应该达到的目标,并予以明确而不是隐含其中?其次,新课程标准淡化了评价的筛选功能,这是为大家赞赏的.但毕竟我国仍需要考试手段来选拔人才,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对待考试的选拔功能呢?新课程标准与考试制度之间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应该怎样处理2者的关系呢?再次,新的课程标准的建立只是第一步,要体现新的课程标准思想还必须通过教材的编写,教材是教师教学的蓝本,教材编写的好坏直接影响课程标准的实现.标准鼓励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以及开发校本特色课程,那么地方特色怎样在课程内容中得到体现呢?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最后,标准非常重视新技术,那么新技术究竟应该以一个怎样的“度”体现于数学的教与学中呢?以上是由小编分享的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案全部内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