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技术型中小企业创新管理的内涵.doc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5210806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技术型中小企业创新管理的内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3章-技术型中小企业创新管理的内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章-技术型中小企业创新管理的内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技术型中小企业创新管理的内涵.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3章 技术型中小企业创新管理的内涵3.1 创新管理的概念和内涵明确创新管理的概念和内涵,首先明确创新和管理的概念和内涵。(1)创新的概念一般来说,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创新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语,它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性的东西;第三,改变。在英文中创新译为“Bring forth new ideas”,意思是创造新的,革新。而中国古代对创新一词亦有说法。据南史后妃传上宋世祖殷淑仪查出引注记载:“据春秋,仲子非鲁惠公元嫡,尚得考别宫。今贵妃盖天秩之崇班,理应创新”。而萧乾在一本褪色的相册查处引注十二里提到,“在语言创新方面,享有特权的诗人理应是先驱”

2、。这里的创新,是改变,改革的意思。在经济学上,创新这个概念首先是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来的。初次见于他于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概论查处引注一书,书中指出:创新是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主要包括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的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从这五种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它囊括的范围很广泛,涉及到技术性的变化的创新及非技术性变化的组织创新。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属于技术性的变化的创新,而引入一种新的产品、开辟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都属于非技术性变化的组织创新。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创新一词

3、似乎仅仅属于技术性变化的创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美国经济学家华尔特罗斯托查出引注提出了“起飞”六阶段理论,对“创新”的概念发展为“技术创新”,把“技术创新”提高到“创新的主导地位”。1962年,伊诺思在其石油加工业中的发明与创新查处引注一文中从行为的集合的角度首次直接明确地对技术创新下了一个定义: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定计划、招用工人和开辟市场等。但是后来林恩又进一步从创新时序过程的角度来定义技术创新:始于对技术的商业潜力的认识而终于将其完全转化为商业化产品的整个行为过程。在此基础上

4、,20世纪70-80年代对于创新的研究得到进一步的深入,并开始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厄特巴克在70年代的创新研究中获得普遍认可,他在1974年发表的产业创新与技术扩散查处引注一文中指出:与发明或技术样品相区别,创新就是技术的实际采用或首次应用。缪尔赛在80年代中期对技术创新概念作了系统的整体和分析,他认为: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而著名学者弗里曼则把创新的对象基本上限定为规范化的重要创新。他在1982年 的工业创新经济学查处引注修订本中明确指出,技术创新就是指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性转化。在我国,被普遍接受的是傅家骥先生对技术创新的定义,

5、即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方法,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新的组织,它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2)管理的概念在经济学中,管理是指通过协调人力、物力、财力以达到企业组织盈利目的行为,它具有计划性、组织性、领导型和控制性。本文所提出的管理,指的是企业的组织管理。组织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FW泰勒、法国的H法约尔和

6、德国的M韦伯等人。这一阶段的前期,泰勒等人重点探讨了组织内的企业管理理论,后期,以韦伯为代表的管理理论重点,探讨了组织内部的行政管理。这一阶段的理论基础是“经纪人”理论,他们认为人们工作是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以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为了满足人们工作的经济利益,他们提出科学管理方法以追求组织的生产效率和合理化,因此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原则来指导和控制组织及成员的活动。2.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GE梅奥,F赫茨伯格等人。他们认为人是有多种需要的“社会人”,满足人的多种需要,在组织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提高组织效率的根本手段。这一阶段的理论重点研究

7、了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人际关系、人的个性和需要等等。3现代组织管理理论现代组织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中叶,学派甚多,主要有以美国CI巴纳德为代表的社会系统论、以HA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以FE卡斯特为代表的系统与权变理论和以ES巴法为代表的管理科学理论等等。这一阶段理论的特点是吸收了古典组织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精华,并且在现代系统论的影响下有了新的发展。他们把组织看成一个系统,要实现组织目标和提高组织效率取决于组织系统内各子系统及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4C管理模式理论所谓C管理模式,就是构建一个以人为核心,形神兼备、遵循宇宙和自然组织普遍法则,能够不断虚证、自我调节、随机应变的智慧型组

8、织,并将中国人文国学的为人处世之道与西方现代管理学中的高效高量之法,相融合,进行企业人性化管理的一种新型企业组织管理运营模式。这种以人为运营核心的、具有更大的能动性和更强的应变能力的企业组织,简称为“智慧型组织”,由于它是继金字塔机械组织(A管理模式)、学习型扁平式组织(B管理模式)之后出现的第三种组织模式,并且是在西方先进的现代管理学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国国学之大智慧的组织类型。,因而取“CHINA”的第一个字母“C”为这个智慧型组织命名为“企业C管理模式”。“以人为核心”是构建智慧型组织的基本,是C管理模式的关键;“以人为本”运营智慧型组织,是C管理模式的原则;“道法自然”,遵循自然组织的普

9、遍规律和基本法则,是C管理模式的特征。从历史上看,社会组织的管理经历了两种形式:第一,家长制。它是产生和存在于传统农业社会的一种管理方式。由于传统社会生产分工不发达,生产规模相对狭小,人们把生产管理的一切指挥权集中于一人身上。第二,科层制。它产生于工业革命现代化大生产时代,它把企业管理的权力分散于各个科层,分科执掌、分层负责。现代大型企业一般都采用科层制,然而在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中,仍然存在着家长制的组织管理模式。(3)创新管理的概念和内涵1创新管理的概念通过对创新和管理概念的梳理,我们可以为技术型中小企业中需要引入的创新管理下一个定义:即以技术创新为根本,以组织管理创新力为保证,以人力资本管理

10、创新为先导,以服务体系创新为辅助,以文化创新为灵魂的新型企业管理模式。2创新管理的内涵创新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它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创新则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永葆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管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一个国家正常运转的必要行为,它是保证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军事发展的必要措施;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它是一个企业正常运转参与市场活动,获得经济效益的必要行为。创新管理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概念,根据熊彼特和傅家骥对于创新的定义,结合对管理的认知,本文所提出的创新管理,其内涵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第一,技术创新。对于技术型的中小企业来说,技术创

11、新是根本。技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根本,是企业获得市场份额的根本,是企业得以成立的先决条件,是技术型中小企业有别于其他类型企业的本质特征。因此,这里的创新,首要的是技术的创新。第二,组织创新。企业在拥有技术之后,需要通过人的组织来实现技术向产品的生产和转化,它的组织包括生产要素、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的组织。组织的创新是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对企业内部进行适时调整的一个过程,并且始终保持企业组织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为企业的生产和营销服务。第三,服务体系的创新。服务体系的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内部服务体系的创新,另一方面是企业市场服务体系的创新。企业内部服务体系的创新是紧紧围绕技术这个核心的,是通过

12、企业组织来实现和完成的。而企业市场服务体系的创新亦是企业根据自身的技术和产品优势,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双向服务的过程,既要把客户的服务需求反馈给技术部门,又要把技术部门的创新理念推广给市场,寻求更多的客户。第四,人力资本管理创新。人力资本管理创新与组织创新的不同之处在于组织创新是一个企业的体制性问题,而人力资本管理的创新是企业对于人才的利用情况的创新。人力资本管理的创新旨在发掘出企业追求的人才利用模式。第五,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它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曾指出,“人

13、人都说海尔的核心就是创新文化,但是如何让创新落地。海尔的成功就在于坚持文化,坚持了20年。为什么海尔的管理模式搬不走?因为这种管理模式枯燥、辛苦”。杨绵绵说,“人有三商:情商、智商和韧商,而韧商最难达到,这也是海尔的文化”。 文化是“道”,它贯穿企业发展始终又潜行于企业各个细节和制度中。文化无形却又比有形之物更具有力量,是“理念制胜”时代企业的核心。特别是对于技术型的企业来说,始终保持一种创新理念,才有可能把这种理念付诸技术创新的实践。3.2 创新管理的特征从技术型中小企业创新管理的概念,可以确定创新管理所具备的特征:(1)它是围绕组织目标来进行的组织目标是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组织管理就是为

14、了有效地协调组织内的各种信息和资源,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以期顺利达到组织目标。企业的根本目标是盈利,无论如何创新,都要以这个目标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过去许多企业的管理存在很多弊病,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前,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企业组织目标不明确,因为不管是否盈利,企业或职工都仍然可以生存。然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就不能如此,因为他是一个私营性质的企业,亏损是自己的事情,事关组织者的生存,所以组织目标必须明确,为什么要建立这个公司,建立这个公司的根本条件和优势是什么。(2)它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既要协调组织内部人与人的关系,又要协调组织内部人与物的关系,更要协调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而

15、这些关系都不是固定的,是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的。特别是对于技术型的中小企业来说,关注和协调这些关系显得尤其重要。首先技术是不断更新的,这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因为技术的变动,职工所掌握的技术必然发生变动,也必然带来人际关系的变动,有的可能被淘汰,有的可能是上下级关系发生变动,因为在技术型的中小企业中不像国企实行的是偏向政治化的管理,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相对比较稳定,至少变动的周期比较长。而技术型的中小企业中一切都是用技术来说话的,一旦掌握的技术发生变动,人际关系必然发生变动。引入创新管理,正是建立一个动态的管理机制,随时根据变化而及时进行协调,一改往日“以不变应万变”的落后理念。创新管理体制更重要的

16、是及时协调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因为企业自身技术的限定,技术需要一定时期的转化才能生产出产品,生产出产品之后还需要进行新产品的推广,产品与技术的更新速度上是不一致的。因此,一旦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发生变动,必须要及时的反馈给技术,如此可以及时改进技术,适应市场需求赢得市场份额而不至于被市场淘汰。(3)一种有意识有计划的自觉活动创新管理的核心要求就是这个管理体制本身具有一种对市场的预知力和市场洞察能力,根据对市场的洞察,制定合理的企业发展计划,改进自身的技术。市场的调节能力具有滞后性,它对于技术的反馈是偏慢的,所以往往许多技术型的中小企业因为对市场的反映偏慢未能及时更进技术而被市场淘汰出局。所以,创

17、新性的管理,必须具备人的品质,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 把管理变成一种有意识有计划的自觉活动,而绝非市场的滞后鞭策。(4)完善的诊断机制创新性的管理,将是一种具备主观能动性的管理模式,它应该具备完善的诊断机制,及时诊断在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管理机制是否科学合理。这种完善的诊断机制主要包括对以下六个方面的诊断:1组织构架与职责。了解组织架构与权责划分的合理性,为优化工作岗位设置、减少角色混淆、职责冲突提供依据。2.薪酬制度。了解员工对薪酬的激励效果、内外部公平性、满意程度、期望方向,为公司薪酬水平、薪酬结构、激励重点等调整提供依据;3绩效管理。发现绩效考核当前存在的问题点,为优化绩效管理提供依据;4目标

18、管理。目标制定与目标分解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支撑公司经营管理;5员工忠诚度及原因。了解员工和管理者对企业的忠诚程度,分析影响忠诚度的原因;6员工对公司的认同度。了解员工和管理者对公司发展前景、考核激励机制导向、管理者管理风格、管理能力、公司文化氛围的认同程度。创新管理的性质决定了创新管理的特征,它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管理模式,它的整体结构为:确立技术组织管理提出计划实施计划 提出计划自我诊断自觉协调洞察市场(图3-1)3.3 本章小结近代以来人类文明进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主要得益于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和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得益于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生产力,得益于近代启蒙运动所带来

19、的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解放。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精华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不同民族发展的速度有快有慢,发展的阶段有先有后,发展的水平有高有低,究其根本性原因就在于这个民族的创新能力的大小。作为技术型的中小企业,引入创新管理是有其必然性的。本章主要明确了创新管理的概念和内涵,核心观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中小企业组织创新良好的计划常常是因为缺乏适当的组织结构的支撑而落空。管理学家孔茨认为,正式组织具有严密的组织结构,主要表现在指挥链、职权与责任的关系以及功能、作用等方面。当今知识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趋势发展迅猛。中小企业为求生存、谋发

20、展,必须与时俱进,彻底改变那种生产、营销内部各环节之间协调性差、管理薄弱、产权模糊的局面,摈弃形式化的组织结构。实现组织创新的途径主要是借鉴发达国家公司治理的先进经验;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组织模式;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起严密的内控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大力推进战略管理与创新;在管理中全面引入战略规划、战略研究与科学决策机制,加强企业间的协作联系以及同竞争对手进行合作性竞争,结成战略联盟,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等。(2)实现技术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创新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市场体系的培育与建设,其目的是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个有序宽松的外部经济环境。技

21、术型中小企业是我国技术发展的主体力量和实践者,对推动我国技术创新和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技术型小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从宏观上,政府要充分发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等的调控作用,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完善会计制度,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企业信用评级标准,组建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主要做法是:一是国家以法律手段监控技术型中小企业,主要是对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由国家对其进行支持、指导,这充分体现了社会正义、经济民主和保护弱势群体权益等社会理念;二是把技术型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法为技术型中小企业营造公平的外部环境,以适应技术型中小企

22、业的发展和依法治国的需要,特别是杜绝技术垄断想象的出现,必须出台明确的法律政策。而政府部门也应加快信息化平台设施的建设,创造条件,建设专为技术型中小企业服务的信息网;三是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为技术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信息服务。其中包括技术咨询、经营指导、员工培训、产品标准、市场动态、商情分析等;四是加强行业协会发展发挥行业协会对技术型中小企业创业和创新的促进作用调解企业之间的某些纠纷,维护技术中小企业的利益架起政府与企业互动的桥梁。(3)实现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从技术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突出的因素。技术创新的外部性、技术创新的巨大风险、技术创新人

23、才匮乏、激励制度不健全等方面的因素导致技术型中小企业创新乏力。因此,为鼓励和推动技术型中小企业参与技术创新活动,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构建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解决技术中小企业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困难。不断优化对创新活动的支撑手段,推动创新资源的整合,实现技术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技术的升级,提高技术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二是鼓励技术型中小企业不断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在资金投入方面,支持技术型中小企业对基础阶段和应用阶段的技术进行研发;三是提供中长期低息贷款以及在财政、税收等方面支持技术型中小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四是设立政策性贷款担保机构,专门技术型为中小企

24、业提供贷款担保,从资金上对技术型的企业进行扶植;五是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培育风险投资市场,为技术型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除以上的几个方面还可以通过构建多元化的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机构、鼓励对技术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促进企业向高新科技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制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增加技术型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合同中的份额、实行灵活的技术中小企业技术产品的价格政策等,努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4)实现中小企业人力资本的管理创新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和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技术型中小企业更是如此。员工是企业永续发展最有潜力的资产,优秀的技术人才是技术型中小

25、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中小企业应遵循“人本思想”,根据技术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加强对人力资源的选聘、激励、培训与开发,使人力资源竞争力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型中小企业中的相当一部分是从家族企业发展起来的,企业的创立者多半是掌握一门技术,其治理结构的排外性造成企业权利结构的封闭性,这样不利于企业引进新技术,从而影响其成长和壮大。因此,要建立“互信、公治、共赢” 的机制,充分发挥每一个员工的才能,创造一个宽容、激励、实现自我价值的良好环境。加大对人才的开发力度聘得来、用得好、留得住技术开发人才,在企业中营造崇尚自主创造、尊重创新人才的氛围,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5)实现技术型中小企

26、业的文化创新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人文力量。我国技术型中小企业由于发展历史不长,企业对文化建设的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因此,推进技术型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方面要下大气力,确立企业的文化力作为除了技术之外企业的又一项竞争优势,通过精神和文化的力量对员工进行人性化管理,并从深层规范企业的行为。把自觉素质、人文精神、群体共识放在首位要通过企业文化的感召、诱导和约束等方式以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具有鲜明特征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凝聚剂和催化剂,对广大员工有导向、凝聚和激励的作用。在企业精神的引领下,使企业组织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同目标下化为每个员工的共享意识和自觉行动。2培养学习型组织。建立学习型组织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发展的认同感、创新积极性,并培养创新人才,提高企业经营素质和创新能力。3赋予企业产品文化内涵。提升产品的文化品位使产品体现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中小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以及广告宣传等各个环节要不断提升文化内涵,赋予其文化的、人性的丰富价值。创新无止境,市场竞争无尽头。总之,管理创新是技术型中小企业赢得竞争和做大做强的法宝,必须在技术型中小企业中引入创新管理的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