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材料.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材料第一、二章 (P1-17)1排水工程:为保证废水(包括雨水)能安全排放或再用而采取的整套工程设施。2废水:使用后因丧失原有使用价值而废弃外排的水。3化学需氧量: 用化学氧化剂K2Cr2O7氧化分解有机物时,用于消耗的氧化剂当量相等的氧量 来间接表示需氧量的多少。4生化需氧量:用生化过程中消耗的DO来间接表示需氧量的多少。5高锰酸盐指数: 用化学氧化剂KMnO4氧化分解有机物时,用于消耗的氧化剂当量相等的氧量 来间接表示需氧量的多少。6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1)向自然水体排放的各类废水。(2)向自然水体直接倾倒的固体废弃物以和垃圾堆放场排除的渗出液和淋洗雨水。 (3)大
2、气污染地区的酸雨以和其他淋洗降水。 (4)大气中有害的沉降物以和水溶性气体。 (5)淋洗植被后融入了化肥和农药的(降水)径流。(6)船道中的船舶的漏油、废水和固体废弃物。7固体污染物对水环境的主要危害和表征其的指标: 危害:(1) 造成输送废水沟渠管道和提升设备的堵塞、淤积和磨损。 (2) 造成受纳水体的淤积和土壤空隙堵塞。 (3) 造成水生动物呼吸困难。(4) 造成给水水源的浑浊。 (5) 干扰废水处理和回收设备的工作。 表征固体污染物的指标:悬浮物(SS) 。8需氧污染物对水环境的主要危害和表征其的指标: 危害:(1)直接消耗水中的溶解氧;(2)间接消耗水中溶解氧。 指标: 生化需氧量(B
3、OD) 化学需氧量(COD) 高锰酸盐指数9营养型污染物对水环境的主要危害和表征其的指标: 危害:(1) 促使藻类大量繁殖,在水面聚集成大片水华或赤潮。 (2) 当藻类大量死亡时,水中BOD猛增,导致腐败恶化环境卫生,危害水产业。 指标:氨氮 总磷 总氮10废水调节与均和的作用和目的:(1) 为处理设备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使其处于最有的稳定运行状态。(2) 减小设备容积和能耗(3) 降低建设费用和运营成本11废水可生化性的判断: 用BOD5/COD的比值来判断,其比值0.3时,一般认为该废水具有可生化性。12固体污染物和需氧污染物各指标的大小关系:若污水中污染物以不溶于水的有机悬浮物为主,则C
4、OD可能与SS差不多。COD BOD5 BOD20 高锰酸盐指数。1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对第一类污染物和第二类污染物监测取样口的要求: 第一类污染物能在环境或在动植物体内积蓄,对人类健康产生长远的不良影响。含此类污水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处取样分析;第二类污染物的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规定取样点为排污单位的排出口,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要按地面水使用功能的要求和污水排放去向执行。第三章 重力沉降法(P19-46)1重力沉降法的概念和适于去除的对象: 概念:在重力作用下,使悬浮液中密度大于水的悬浮固体下沉,从而与水分离的水处理方法。 适于去除的对象:主要是悬浮液中粒径在10um以上的可沉固体,
5、即在2h左右的自然沉降时间内能从水中分离出去的悬浮固体。2表面负荷的意义: 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称为表面负荷或溢流率,常用 q表示,q=Q/A(即流量与表面积的比值)。3普通沉淀池的各功能区和其作用:(1)入流区和出流区:是进行配水和集水,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各个过流断面上,为提高容积利用系数和固体颗粒的沉降提供尽可能稳定的水利条件。 (2)沉降区:可沉颗粒与水分离的区域。 (3) 污泥区:泥渣贮存、浓缩和排放的区域。 (4)缓冲层:分隔沉降区和污泥区的水层,防止泥渣受水流冲刷而重新浮起。4平流式沉淀池入流区和出流区挡板的作用: 入流区:1、消能稳流 2、对水深方向进行均匀分布
6、。 出流区:阻挡浮渣5链式刮泥机与桥式行车刮泥机的比较: 链式刮泥机的缺点是链带的支承和驱动件都浸没于水中,易锈蚀,难保养;而桥式行车刮泥机,运行灵活,保养维修更方便。6浅层沉降原理中分层数n与总去除率ET、处理量Q之间的关系: 分隔的浅层数愈多,ET值提高愈多,或Q值增加越多。第四章 混凝沉降法(P48-63)1压缩双电层:在胶体分散系中投加能产生高价反离子的活性电解质,通过增大溶液中的反离子强度来减小扩散层厚度,从而使点位降低的过程。其实质是新增的反离子与扩散层内原有反离子之间的静电斥力把原有反离子程度不同地挤压到吸附层中,从而使扩散层减薄。2电性中和:当投加的电解质为铁盐、铝盐时,它们能
7、在一定条件下离解和水解,生成各种络离子。这些络离子不但能压缩双电层,而且能够通过胶核外围的反粒子层进入固液界面,并中和电位离子所带电荷,使电位和电位都减小,达到胶粒的脱稳和凝聚。3吸附桥联:投加水溶性链状高分子聚合物药剂并具有能与胶粒和细微悬浮物发生吸附的活性部位,通过静电引力、范德华力和氢键力等,将微粒搭桥联结为一个个絮凝体(俗称矾花)。4网罗卷带:当用铁、铝盐等高价金属盐类作混凝剂,而且其投加量和介质条件足以使它们迅速生成难溶性氢氧化物时,沉淀就能把胶粒或细微悬浮物作为晶核或吸附质而将其一起除去。 5电位和电位的区别:对于特定的胶体,电位是固定不变的,而电位则随温度、pH值和溶液中的反离子
8、强度等外部条件而变化,是表征胶体稳定性强弱和研究胶体凝聚条件的重要参数。6混凝工艺不同阶段对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的要求,混凝工艺过程和各处理单元的作用: 混合器:目的是使混凝剂尽快和水混合,需要短时间高强度搅拌。 反应池:目的是使药剂和水中的细小颗粒于胶体物质作用生成尽可能大的絮体,为沉淀分离 创造条件,需低强度长时间搅拌。 澄清池:目的是使所生成的絮体与水分离,完成净化过程。第五章 浮力上浮法(P64-79)1气浮的概念:水中的分散相物质是乳化油或弱亲水性悬浮物,就需要在水中注气,产生细微气泡,使分散相粒子粘附于细微气泡上一起浮升到水面,这就是气泡浮升法,简称气浮。2分别实现空气溶解、释放的设
9、备:溶气罐和释放器。3接触角与悬浮粒子亲、疏水性的关系: 水对各种粒子的润湿性大小,可用接触角来衡量,接触角90者称为疏水性物质;愈大,疏水性愈强。4部分回流水加压气浮的工艺流程和运行方式: 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图见书本74页,自己画一遍!) 运行方式:原水经投加絮凝剂后,由原水泵3提升进入絮凝池4。经絮凝后的水,自池底部进入气浮池接触室5,并与溶气释放器13释放出的含微气泡水相遇,絮粒与气泡粘附,即在气浮分离室6进行渣、水分离。浮渣布于池面,定期刮(溢)入排渣槽7;清水由集水管8引出,进入后续处理构筑物。其中部分清水,则经回流水泵9加压,进入压力溶气罐10;与此同时,空气压缩机11将压缩空气
10、压入压力溶气罐,在溶气罐内完成溶气过程,并由溶气水管12将溶气水输往溶气释放器13,供气浮用。5气浮工艺三种供气方式如何选择: 压力溶气气浮的供气方式可分为空压机供气,射流进气和泵前插管进气三种,一般在采用填料溶气罐时,以空压机供气为好;反之,当受水质限制而采用空罐时,为了保证较高的容器效率,宜采用射流进气;当有高性能的溶气释放器能保证较高的溶气利用率,且处理水量较小时,则以泵前插管进气较为简便经济。第六章 不溶态污染物的其他分离方法(P80-83)格栅、筛网的作用: 栅格:用来拦截水中的大块漂浮物,有净化水质和保护设备的双重作用; 筛网:主要用于截留粒度在数毫米至数十毫米的细碎悬浮态杂物。第
11、七章 活性污泥法(P93146)1废水生物处理: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废水中污染物转化或者分离的过程。2活性污泥法:在人工充氧的曝气池中,利用活性污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然后在二沉池使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再回流到曝气池,多余部分则排出。3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指曝气池中废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体的悬浮固体浓度。4污泥沉降比(SV)的概念和指示意义: 概念:污泥沉降比是指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l量筒中,静置沉降30min后,沉降污泥与混合液的体积比(%)。 指示意义:沉降比可以反应曝气池正常运行的污泥数量,用于控制剩余污泥的排放,和时反映出污泥膨胀等异常情况,便于和早查明原因,采取
12、措施。5好氧生物处理与厌氧生物处理的区别: 参与的微生物群不同;代谢产物不同;反应速率不同;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同。参与的微生物群不同。好氧生物处理可以是由一大群好氧微生物一次完成;而厌氧生物处理是数群代谢特征差异很大的厌氧和兼性厌氧微生物接替完成。代谢产物不同。好氧生物处理中,有机物被转化成CO2、H2O、NH3、PO43-、SO42-等无机物。厌氧生物处理中,有机物依次被被转化成为数众多的中间有机物以和CO2、H2、H2S、NH3 和CH4等最终产物,产物成分复杂,有异臭。反应速率不同。 好氧生物处理由于以氧作为氢受体,有机物转化速率快,处理单位废水所需处理设备较小;厌氧生物处理反应速率慢,处
13、理单位废水所需设备较大。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同。好氧生物处理要求充分供氧,对其他环境条件要求不太严格;厌氧生物处理要求绝对厌氧环境,对其他环境条件(如pH值、温度等)要求甚严。6活性污泥的特点和净化作用: 特点:废水中有机物和活性污泥的初期比值一定,活性污泥经历了对数增值期、衰减期和内源呼吸期三个阶段。在未充分适应基质条件时,开始还会有个迟缓期。对数增值期微生物不受营养条件的限制,但此时凝聚性能差,分离效果不好,因而处理效果差,这种情况出现在高负荷活性污泥系统。在衰减期,由于营养条件,活性污泥的增长受到限制,因而增值速率逐渐下降,这种情况下,污泥的凝聚沉降性能较好。在内源呼吸期,由于营养缺乏,微生
14、物开始代谢自身细胞质。传统活性污泥法主要运行的负荷范围选定在微生物衰减阶段。净化作用:活性污泥净化废水是由吸附和氧化两个阶段组成。吸附作用:只要条件适当,活性污泥在与废水初期接触的2030min内,就可去除75%以上的BOD,称为活性污泥的初期吸附(生物吸附)。原因:活性污泥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且其表面具有多糖类粘液层;与污泥状态有关;当氧化速度变小时,原吸附的有机物尚未完全氧化,则初期吸附量就小;反之,则反。内源呼吸期,活性降低,初期吸附量降低。氧化分解作用:活性污泥的作用主要是氧化分解在吸附阶段吸附的有机物,同时也继续吸附残余物质。相对吸附过程,有机物氧化分解作用进行得慢,所需时间长。 百
15、度参考:特点:当F/M(Feed/Microbes)控制在一定值时,活性污泥的变化经历:迟缓期(适应期)对数增长期:有机物按最大速率降解阶段增殖衰减期: F限制了活性污泥的增长沉降性能好内源呼吸期: F缺乏,微生物代谢自身原生质,F/M很小作用:活性污泥净化废水的作用是由吸附和氧化两个阶段完成。吸附:2030min内,就可去除75%以上的BOD,称为活性污泥的初期吸附(生物吸附)。原因:巨大的比表面积,且在其表面有多糖类粘液层;与污泥状态有关;当氧化速度变小时,原吸附的有机物尚未完全氧化,则初期吸附量就小;反之,则反。内源呼吸期,活性降低,初期吸附量降低。氧化:氧化分解吸附段吸附的有机物,同时
16、吸附残余物,要求t长7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和各部分的作用: (1) 曝气池。使活性污泥与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充分接触、吸附和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 (2) 曝气系统。向曝气池中微生物供给氧气,并起混合搅拌作用。 (3) 二次沉淀池。用以分离曝气池出水中的活性污泥。 (4) 污泥回流系统。将二次沉定池的一部分沉淀污泥回流到曝气池,以供应曝气池赖以进行生化反应所需的微生物。 (5) 剩余污泥排放系统。曝气池内污泥不断增殖,增殖的污泥作为剩余污泥从剩余活性排放系统排出。8区别MLSS和MLVSS :MLSS又称混合液悬浮固体,指曝气池中废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体的悬浮固体浓度。表示活性污泥数量多少,间接
17、计量活性污泥微生物量的指标。MLVSS又称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指混合液悬浮固体的有机物量。表示活性污泥微生物量。用MLVSS表示活性污泥微生物量比用MLSS更为切合实际。9活性污泥营养物质的供给比例:m(BOD5):m(N):m(P)=100:5:110污泥负荷、容积负荷的概念:活性污泥Ls指单位重量活性污泥(如MLSS)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有机污染物(BOD5)量,单位是kg/(kgd)。容积负荷LV指单位曝气池有效容积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有机污染物(如BOD5)量,单位是kg/(m3d)。11活性污泥增长量的计算公式:X=aQSrbVX X每日污泥增量,kg/d; Q处理废水量,m3/d
18、; Sr去除的BOD5,kg; a污泥产率系数; b自身分解系数;12曝气池需氧量的计算公式: R0=aQSr+bVX Sr去除的BOD5,kg; Q处理废水量,m3/d; a平均转化1kg的需氧量,kg/kg; b微生物(以VSS计)自身氧化的需氧量,kg/(kgd) X以VSS表示的活性污泥浓度,mg/L13完全混合式曝气池的特点:完全混合法是废水与回流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后,就立即混合均匀,使有机物浓度因稀释而立即降低。(1)整个曝气池的环境条件一定,可有效地进行处理。(2)整个曝气池氧利用速度一定,供入氧气可以得到有效的溶解和利用。(3)对入流水质,水量,浓度等变化有较强的缓冲能力,所以
19、对BOD浓度较高的废水,也能获得稳定的处理效果。耐冲击负荷能力强,马上起到稀释的作用。(4)和推流式比较,发生短流的可能性大。(5)受曝气池池型和曝气方法的限制,池子不能太大。14吸附再生法的使用条件:含有大量胶体的和悬浮物的混和基质的废水。 15具有脱氮功能的活性污泥法工艺包括:氧化沟、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膜生物法(MBR)。16曝气的作用,鼓风曝气、叶轮曝气和转刷曝气分别适用的池型:曝气池的作用:第一,向液相供给溶解氧;第二,起搅拌和混合作用。鼓风曝气适合长廊式曝气池;叶轮曝气适合圆形曝气池;转刷曝气适合氧化沟。17污泥膨胀:广义地把活性污泥的凝聚性和沉降性恶化,以和处理水的浑浊现
20、象总称为活性污泥膨胀。污泥膨胀指污泥结构极度松散,体积增大、上浮,难于沉降分离影响出水水质的现象。18导致活性污泥膨胀和上浮的原因。引起活性污泥膨胀的原因: 冲击负荷、进水化学条件的变化(pH值、T、营养条件、硫化物、碳水化合物、有毒物质)、DO(溶解氧)上浮的原因:(1)曝气池负荷小而供氧量过大而引起的污泥的脱氮上浮 (2)缺氧而引起的污泥腐化上浮第八章 生物膜法(147169)1.生物膜法的特点: 优点:(1)微生物种群多样化,食物链长,并能存活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 (2) 微生物量大,处理能力强,净化效率高 (3) 剩余污泥量小,污泥处理和处置费用低 (4) 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易于运行
21、管理 (5) 具有硝化反硝化功能 存在问题: (1) 建设投资大(由于增加了填料引起) (2) 启动周期长 (3) 反应器内的生物量较难控制2生物膜的组成:生物膜主要由细菌细胞、胞外聚合物、各种盐分以和水分组成。水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除了一小部分是细胞内水分外,大多数都结合在细胞外聚合物中。由于水的黏性和可移动性,其对基质和产物的输送有很大影响。胞外聚合物(EPS)是生物膜凝聚的结构物质,对生物膜的吸附器实质性的作用,EPS可以保护细菌免受环境中pH值、水质、水压变化的影响。一般认为,EPS决定着生物膜的许多特性,如密度、空隙率、扩散性、强度、弹性、代谢活性等。生物膜是由不同种群的微生物体所组
22、成,这些微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栖,同时竞争空间和基质。不同基质和不同环境下,生物膜中微生物的组成差异较大。相同基质,不同负荷率时生物膜上的微生物也不同。对于一定厚度的生物膜,膜的表面和废水接触,由于吸取营养和溶解氧比较容易,微生物生长繁殖迅速,形成了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微生物组成的好氧层(12mm),在其内部和介质接触部分,由于营养料和溶解氧的供应条件差,形成由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微生物组成的厌氧层。3造成生物膜脱落的主要原因:水力冲刷、由于膜增厚造成重量的增大、原生动物的松动、厌氧层和介质粘结力较弱等。4生物膜中物质的迁移过程:进水池内的废水沿膜面流动时,由于浓度差的作用,有机物会从废水中转移到附着水
23、层中去,进而被生物膜所吸附。空气中的氧首先溶入废水,继而扩散进入生物膜。在此条件下,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和同化合成,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一部分溶入附着水层,一部分析出到空气中,如此循环往复,使废水中的有机物不断减少,从而得到进化。有机物和氧的迁移:废水附着水层生物膜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转移:生物膜附着水层空气5生物滤池滤料和布水设备的作用: 滤料的作用:滤料作为生物膜的载体,是微生物生长的场所,对生物滤池的工作影响较大。 布水设备的作用:布水设备将废水均匀地分布在填料床层上。均匀布水可确保所有的填料润湿,才能充分发挥全部滤料的净化作用。(在规定的表面负荷下,将废水均匀分配到整个滤池表
24、面)6生物滤池的水力负荷和BOD负荷: 水力负荷:即单位面积的滤池或者单位体积的滤料每天处理的废水量。m/md BOD负荷:单位时间供给单位体积滤料的BOD量kg/md7增大水力冲刷作用的途径,供氧方式: 增大水力冲刷作用的途径: 增大水力冲刷的主要途径是加大水力表面负荷,其办法有两种:一是增加滤料层高度,另一种是将处理后的废水回流到生物滤池的进水。 供氧方式:生物滤池通常采用自然通风方式供氧,即依靠池内外空气的温度差所造成的环流而进行,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机械通风方式供氧。 8接触氧化法的优缺点:(1)生物浓度高,适应性强。 接触氧化池可承受较高的容积负荷,对进水冲击负荷的适应力强。(2)传
25、质条件好,氧利用率高。 与生物滤池相比,在接触氧化法中由于空气的搅动,整个氧化池的污水在填料之间紊动,使生物膜和水流之间产生较大的相对速度,加快了细菌表面的介质更新,增强了传质效果,加快了生物代谢速度。与活性污泥系统相比,接触氧化法的填料对于气泡具有切割重新分配作用,因此氧利用率高。(3)不需要回流污泥,运行费用低。 由于微生物是附着在填料上形成生物膜,生物膜的剥落与增长可以自动保持平衡,所以无需污泥回流,运行管理方便,费用低。(4)污泥产率低。 接触氧化池中的生物膜上可存在大量的后生动物,甚至高等动物,生物链长。因此,与活性污泥系数相比,污泥产率低,剩余污泥量少,而且不存在污泥膨胀。(5)缺
26、点:投资建设费用较高。 填料和支架等导致接触氧化法的建设费用比常规的活性污泥高。第九章 厌氧生物处理(P170-179)1厌氧消化法: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依赖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的生物化学作用,对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的过程。2欠平衡现象的概念:厌氧消化过程中出现酸化,即产酸量与用酸量不协调,这种现象称为欠平衡。3厌氧生物处理法的基本功能:通过酸发酵为进一步生物处理提供易生物降解的基质 通过甲烷发酵进一步降解有机物和生产气体的燃料。4厌氧消化的三个生化阶段和相关微生物群:第一阶段:液化(水解):使悬浮的不溶性固态有机物溶解。 微生物群:发酵细菌; 第二阶段酸化:发酵细菌和产乙酸细菌依次将水解产物
27、转化为有机酸,使溶液呈酸性。 微生物群:发酵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 第三阶段气化:甲烷细菌将乙酸等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 发酵细菌:甲烷细菌 5发酵控制条件中营养物质的供给比例:COD:N:P=200:5:1 6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的构造和运行特点: 构造:污泥床、污泥悬浮层、沉淀区、三相分离器、进水和配水系统。 特点:(1) 反应器内可维持较高的污泥浓度,一般平均污泥浓度为(30-40g/L)(2) 通过三相分离器,沉淀区的污泥能自动回流到反应区无需污泥回流设备(3) 利用本身产生的沼气和进水来搅拌,无需混合搅拌器设备(4) 污泥床不需加填料,避免堵塞问题(5) 三相分离
28、器的加装造成池体结构复杂,有效容积减少(6) 运行启动时间长7、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原理: 传统的厌氧消化工艺中产酸菌和产甲烷菌在单相反应器内完成厌氧消化的全过程,由于二菌种的特性有较大的差异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无法使二者都处于最佳的生理状态影响了反应器的效率。两相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它的本质特征是实现了生物相的分离,即通过调控产酸相和产甲烷相反应器的运行控制参数,使产酸相和产甲烷相成为两个独立的处理单元,各自形成产酸发酵微生物和产甲烷发酵微生物的最佳生态条件,实现完整的厌氧发酵过程,从而大幅度提高废水处理能力和反应器的运行稳定性。8厌氧系统发生欠平衡时的症状: 消化液挥发性有机酸浓度增高 沼气中的
29、甲烷含量降低 消化液pH下降 沼气量下降 有机物去除率下降第十章 中和法(P192-198)1中和药剂投药量的确定:对于成分单一的酸和碱的中和过程,可按照酸碱平衡关系的计算结果,绘制溶液pH值随中和药剂投加量而变化的中和曲线确定投药量。对于成分比较复杂的实验废水,可通过实验绘制中和曲线,以确定中和药剂投加量。2投药中和法的工艺过程:废水的预处理、中和药剂的制备与投配、混合与反应、中和产物的分离和泥渣的处理与利用。3过滤中和法中选择滤料的原因和原则: 原因:滤料的选择和中和产物的溶解度有密切关系。滤料的中和反应发生在颗粒表面上,如果中和反应的溶解度很小,就在表面形成不溶性的迎硬壳,阻止中和反应的
30、继续进行,使中和处理失败。 原则:中和处理硝酸、盐酸,滤料选用石灰石、大理石或白云石 中和处理碳酸,含钙或镁的中和剂都不行,不宜采用过滤中和法 中和硫酸,最好选用含镁的中和滤料(白云石)。但是白云石来源少、成本高,反应速率慢。所以,如能正确控制硫酸浓度,使中和产物(CaSO4)的生成量不超过其溶解度,则也可以采用石灰石和大理石。第十一章 化学沉淀法(P199-209)1氢氧化物沉淀法的处理对象:处理重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工艺过程:投加化学沉淀剂,与水中污染物反应,生成难溶的沉淀物而析出 通过凝聚、沉降、浮上、过滤、离心等方法进行过滤分离 泥渣的处理与回收利用2最重要的控制条件:控制废水的pH值。
31、3泥渣回流的原因:改善泥浆沉降性能和过滤性能。 第十二章 氧化还原法(P210-224)1氧化还原法处理的对象: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还原性无机离子可通过氧化法消除危害;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可通过还原法去除。2空气氧化法处理含硫废水的氧化条件:碱性条件,温度80-903臭氧氧化法中混合反应器的作用、类型和如何选择:作用:促进气水扩散混合 促进水分充分接触,加快反应类型:微孔扩散板式鼓泡塔、喷射器选择:当扩散速度较大,而反应速度为整个臭氧化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时,混合反应器的结构形式应有利于反应的充分进行。属于这一类的污染物有烷基苯磺酸钠、焦油、COD、BOD、污泥、氨氮等,反应器可采用微孔扩散板式鼓泡
32、塔。当反应速度较大,而扩散速度为整个臭氧化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时,结构形式应有利于臭氧的加速扩散。属于这一类的污染物有铁()、锰()、氰、酚、亲水性燃料、细菌等,可采用喷射器作为反应器。 第十三章 化学消毒法(P225-233)1消毒和灭菌的区别: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灭菌是指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和芽孢。2氯消毒的原理:氯在水中迅速水解为次氯酸(水中Cl2量可忽略),次氯酸HOCl为弱酸,再离解为H+和OCl-。由于HOCl是呈中性分子,容易接近细菌而予以氧化,而OCl一带负电荷,难以靠近同样带负电的细菌,虽然有一定氧化作用,但在浓度较低时很
33、难起到消毒作用。因此,消毒主要是HOCl起的作用,而且在酸性条件下更为有利。第十四章 吸附法(P234-245)1物理吸附的特点: 吸附和解吸的速度快,易达到平衡状态 一般在低温下进行吸附 无选择性2化学吸附的特点:不易吸附和解吸,达到平衡慢 化学吸附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有选择性3吸附量的意义:描述吸附能力大小的重要的物理量,通常用单位质量(或单位表面面积)吸附剂在一定温度下在吸附达到平衡时所吸附的吸附质的体积(或质量、摩尔数等)来表示。4理论穿透点、耗竭点以和实际穿透点、耗竭点的区别:P240 所谓理论穿透点是指固定床吸附运行到某一时刻,出水的浓度C不等于0,出现污染物质。而实际穿透点是
34、指根据对出水水质的要求,规定一个出水含污染物质的浓度允许值,当运行达到这一规定的允许值时,就认为吸附已经达到穿透点。 理论耗竭点是指吸附剂达到饱和,出水浓度与进水浓度相等(C=C0),吸附柱全部散失工作能力。实际在操作中附剂达到完全饱和和出水浓度达到与进水浓度相等是不可能的。出水浓度Cx只能接近进水浓度C0,两者保持一个很小的差值,通常Cx=(0.90-0.95)C0,这一点就称为实际耗竭点。5提高吸附速度的措施:减少吸附剂颗粒粒径 增加溶液和颗粒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第十五章 离子交换法(P246-260)1离子交换过程的特点: 主要吸附水中的离子态存在的物质,并进行等当量的离子交换。主要用于
35、去除重金属离子。2全交换容量、平衡交换容量和工作交换容量之间的关系:全交换容量最大,平衡交换容量次之,工作交换容量最小。后二者只是全交换容量的一部分。3离子交换的工艺过程和各阶段的主要作用:(1) 过滤阶段(交换阶段) 从废水中分离脱除需要去除的离子。(2) 反冲洗过程 1、松动树脂层,使再生液能均匀渗入层中,与交换剂颗粒充分接触。2、把过滤中产生的破碎粒子和截留的污物冲走。(3) 再生阶段 将先前树脂层吸附的离子置换出来,使其交换能力得到恢复。(4) 清洗阶段 洗涤残留的再生液和再生时可能出现的反应产物。第十六章 脱氮除磷(P324-336)1生物硝化作用概念:在有氧条件下,通过氨氧化菌(A
36、BO)和亚硝酸氧化菌(NOB)的作用将氨氧化成亚硝酸和硝酸的过程。2生物反硝化作用概念:在缺氧条件下,兼性细菌(反硝化菌)将NO3- 和NO3- 还原成N2的过程。3硝化细菌与反硝化细菌的区别:硝化细菌属专性好氧自养菌,世代周期长,增值缓慢,降解速度慢而不稳定,不彻底;反硝化细菌属于兼性异养细菌,生长速度快,降解速度快而稳定,彻底。4 A/O法脱氮的工艺流程和特点:P329 工艺流程: 混合液回流Qr硝化,剩余BOD5氧化 BOD5,氧化,反硝化 沉淀池 进水 出水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特点:在反硝化池内,以原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将回流硝化液中的硝酸盐还原为氮,无需外加碳源。设内循环系统,向
37、前置的反硝化池回流硝化液反硝化所产生的碱度可补偿消耗碱度的一半左右流程简单,构筑物少,占地面积小,建设费用低;5空气吹脱原理:在碱性条件下(pH10.5),废水中氨氮主要以NH3的形式存在。当废水与空气充分接触,水中具有挥发性的NH3将由液相向气相转移,从而脱除水中的氨。6二沉池内沉淀除磷的特点:二沉池内沉淀除磷, 同时进行活性污泥的沉淀分离 磷的去除既有化学沉淀作用,也有生物化学作用,因而投药量较前法少 化学药剂投入还有助于活性污泥在二沉池的沉淀与浓缩 7生物除磷原理:利用一类称为聚磷菌(PAOs)的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从外部环境过量摄取超过其生理(或细胞结构)所需要的磷,并将其以聚合磷酸
38、盐的形式储藏于体内,最终以富磷剩余污泥的形似排出,达到从污水中除磷的效果。8 A2/O脱氮除磷法的工艺流程和特点:工艺流程:特点:(1) 在厌氧池,回流的聚磷菌微生物因缺氧而释放出磷酸盐,同时BOD得到一定的去除。(2) 缺氧池以好氧池混合液回流供给NO3N作电子受体以进行反硝化脱氮。(3) 好氧池中,好氧微生物进行硝化和去除剩余BOD的同时,聚磷菌大量吸收溶解性磷酸 盐,并将其转化为不溶性多聚正磷酸盐而在菌体内贮存起来,通过沉淀池排放剩余污泥而达到除磷的目的。第十七 章污泥的处理与利用(P352-376)1污泥的来源:(1)各种自然沉淀截留的悬浮物。(2)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过程,原来的溶解物
39、质和胶体物质转化而来的悬浮物。2污泥含水率与其状态的关系:含水率/污泥状态:90%以上/几乎为液体;80-90%/粥状物;70-80%/柔软状;60-70%/几乎为固体;50%以下/粘土状。3含水率与污泥体积的关系式:V(100P)=V0(100-P0) V0,P0分别表示污泥起始体积和含水率;V,P分别表示经浓缩后污泥的体积和含水率。4污泥浓缩的目的和方法:目的:减少污泥体积,以便后续的单元操作。方法:重力浓缩、气浮浓缩。5污泥的化学调理:是向污泥中投加各种絮凝剂,使污泥中的细小颗粒形成大的絮体并释放吸附水,从而提高脱水性能。影响污泥过滤性能的主要因素:过滤性能主要取决于滤饼阻力。污泥机械脱水设备的种类:压力过滤机、真空过滤机和离心机。6污泥生物稳定:就是在人工条件下加速微生物对污泥中有机物的分解,使之变成稳定的无机物或不易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德过程。7化学稳定:是向污泥中投加化学药剂杀死微生物,或改变污泥的环境使微生物难以生存,从而污泥中的有机物短期内不致腐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