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标准.doc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5189874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3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标准.doc(6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山东协和学院课程标准(旅游管理专业)山东协和学院教务处二一六年九月目 录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标准2旅游资源学课程标准7旅游经济学课程标准14旅游心理学课程标准18旅游商务英语课程标准24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标准30旅行社管理课程标准36会展旅游与管理课程标准44社交礼仪课程标准50调酒与茶艺课程标准58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酒店管理概论 课程编号:290311001课程负责人:郭庆慧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是一门内容丰富、知识更新快、理论性与实践性均较强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酒店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酒店的业务流程和管理程序;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酒店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具有协作、创新的职业素养及良好的酒店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管理学后续课程:餐饮服务与管理、住宿管理1.2课程设计理念本着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核心,注重学生职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酒店管理概论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其设计理念是:以当前酒店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工作过程为主导,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课程规划设计,确定课程内容、组织实施教学、探索教学手段、创

3、新教学方法,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3课程设计思路酒店管理概论课程的开发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的开发方法,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彻底打破原有课程的理论教学体系,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和操作性。首先根据市场、企业、行业对酒店管理人员的需求情况进行调研,确定了酒店管理人员的职业岗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对酒店管理人员的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制订课程标准,然后进行主教材、教师指导书、学生指导书以及配套资源的开发。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培养酒店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

4、握酒店管理相关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熟悉酒店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能;了解酒店各大核心营业部门的运营与服务;掌握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服务质量管理、营销管理等核心内容的基础理论,具备运用管理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酒店管理意识和能力。2.2具体目标2.2.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理念和发展趋势;掌握酒店管理相关理论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以及运用方法。2.2.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酒店管理的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通过分析相关案例,具备解决酒店管理各项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独立工作能力,达到高星级酒

5、店核心部门营业职业能力。2.2.3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酒店经营与管理理念,掌握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服务质量管理等内容,并具备良好的酒店业职业道德素质。3.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3.1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从当前酒店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使其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既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又兼顾酒店业相关职业技能考试的需要,实现“双证”融合。3.2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序号模块情境内容教学要求课时1酒店概述1.酒店的概念2.酒店的发展历史3.酒店集团本模块属于基础性知识,要求学生能够了解酒店的发展历史;理解酒店的发展趋势和酒店集团的概念;掌握酒店的基本

6、概念、酒店的类型及酒店产品的特点。62酒店管理理论与方法1.酒店管理的基本理论2.酒店管理的基本方法本模块理论性较强,在掌握管理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使学生了解酒店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酒店管理的基本含义、职能及基本方法。63酒店组织管理1.酒店的组织机构(扁平式、锥型)2.酒店的管理制度(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在本模块的教学中,重点要求学生了解现代酒店的组织设计原则;理解现代酒店的管理制度;掌握现代酒店的组织机构设置。64酒店接待部门管理1.现代酒店餐饮部2.前厅与客房部的业务流程及管理制度本模块是扩展性内容,使学生全面了解酒店各部门的经营与服务,本模块的重点是掌握现代酒店餐饮部、前厅

7、部和客房部的业务流程及管理制度。125酒店资源管理1.酒店物力资源管理的流程与方法2.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与内容本模块要求学生理解酒店资源管理的概念及主要内容;重点掌握酒店物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流程及方法、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及内容。66酒店服务质量管理1.酒店服务的特性2.酒店服务质量的概念及特点3.服务质量管理的含义与方法本模块要求学生了解酒店整个服务程序的管理,掌握服务规程的制定和实施;理解酒店服务质量的含义和特点;掌握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的内容。67酒店营销管理1.酒店营销的概念2.营销组合的含义3.新型营销方法本模块要求学生了解现代酒店的新型营销组合及创新理念;理解酒店营销活动的概念;掌

8、握酒店营销组合的概念及策略。6总计484.实施要求4.1教材编写教材选用由郑向敏主编,南开大学出版设出版的现代饭店管理学,本教材为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该教材既强调学科的理论性和科学性,又注重酒店实践应用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注重管理理论与方法,又注重酒店功能性和实务性的管理与操作;既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体现理论结合实践的特色,使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得,能够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参考文献:1.现代饭店管理,汪为春编著,现代教育出版社,2013年2月。2.管理学原理,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3.现代饭店管理理论、方法与案

9、例,翁钢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4.饭店创新经营与策略,宋雪鸿,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年。5.酒店管理经典案例,陈文生,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服务管理酒店管理的新模式,贾依坎达姆普利,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年。7.饭店管理(第三版),蒋丁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4.2教学方法与手段4.2.1教学模式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是探索并推行企业全程导入下的“五步式”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全程导入”的“五步式”培养模式,是指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推进企业全程介入课程的人才培养过程:参与制定培养方案、参与构建课程体系、参与建设实训基地、参与授课辅导、参与实训指导

10、、参与教学评价与质量监控等;在企业全程导入下注重学生的课内教学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校内实训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校外见习进入酒店熟悉各部门工作流程,校外实习实现顶岗、轮岗的就业环境,校内升华通过校外的见习、实习,返回学校进一步提升理论知识,提高专业认知。4.2.2教学方法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在采用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使用PPT课件和教学视频等多媒体演示,使学生系统性、全面性地掌握酒店管理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组织小组典型案例研讨、实地调查与参观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从而深度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此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聘请校企合作企业的酒店经理人作专题讲

11、座。4.2.3教学手段目前,酒店管理概论课程主要是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即包含丰富的文字资料,也有精美的地图、图片资料,部分课件还链接有影像资料,提高了课程的形象性、趣味性,授课效果较好。(1)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本课程教学充分依托我院“数字校园”的优势,利用网络资源等扩充性资料,在备课、上课、辅导等环节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2)教学手段的多媒体化:在课程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多媒体课件、视频演示等教学手段。学生可以利用院机房、旅游信息管理实训室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师生互动。(3)互动方式网络化:本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网络进行

12、师生间的教学讨论和交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各种的信息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也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4.3考核与评价本课程考核采用百分制,“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通过学生作业成绩、出勤率及课堂纪律的考核确定。迟到、早退、旷课均予以扣分。学生缺勤超过三分之一,或作业未完成次数超过三分之一者,取消其期末考试资格。“期末考试成绩”通过期末考试来确定,试题从题库中随机抽题,试题覆盖面要广,能够客观检测出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目前,本课程选用

13、的教材为郑向敏主编,南开大学出版设出版的现代饭店管理学,本教材为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课程学习网站:1中国酒店管理网:2中国旅游网:3中国饭店联合信息网:4区域与旅游规划空间站:5中国旅游学术论坛:6中国旅游营销网:7达沃斯巅峰:5.其他说明无。旅游资源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旅游资源学 课程编号: 290311003课程负责人:魏薇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旅游资源学是旅游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学习掌握旅游资源学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最新理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进行旅游资源调查,撰写旅

14、游资源调查报告、旅游产品策划书、旅游业发展建议书等文案,以供各级领导、各旅游企业决策参考。1.2课程设计理念该课程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为核心,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其设计理念是: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采取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组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使课程贴近职业岗位、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达到“能干、会干、干好”的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为此,我们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在广泛征求行业和企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校内外专家的共同合作下,坚持以实际工作中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与开发的基本技能

15、培养为主线;以野外调查实习与课堂教学结合为主要手段;以培养旅游资源评价、数据处理能力为核心,以满足岗位要求为目标,提高学生对旅游资源调查开发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职业素质水平。1.3课程设计思路坚持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课程的选择以旅游业以及旅游新型业态需求为依据,课程内容以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与优秀企业合作,加大创新创业和专业技能培训及考核,不仅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还要使其具备良好的创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通过旅游资源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养成现代旅游人应具备的素质,掌握旅游资源调查开发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技能和实际运用能力,

16、为学生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旅游资源审美评价、旅游资源调查、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能够提出旅游资源开发建议。有助于学生掌握旅游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实践、创造和就业的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实现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2.2具体目标2.2.1知识目标系统地理解旅游资源概念内涵、分类依据和分类方法;掌握不同旅游资源类型的辨识和特征;掌握旅游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原则和标准;掌握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具体流程和内容;掌握不同旅游资源形成和分布的原因和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熟练运用Excel分析旅游资源调查数据并提出开发建议。2.2.2能力

17、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该能从整体把握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类型、性质、特点和形成原因,以及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基本工作程序方法,初步掌握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方法与措施,培养可持续资源开发的意识,为下一阶段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2.2.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自我发展、终生学习的观念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具备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及思考、分析、判断及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能够把握旅游行业融合发展趋势并独立创业的能力。3.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3.1教学内容选取依据旅游资源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旅游

18、资源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成因、特点、美学特征等,掌握旅游资源的调查方法及开发原则,培养学生审美评价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为达成上述目标,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做到:第一,根据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选取教学内容,融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于一体,在内容组织上自成体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第二,按学习情境设计教学,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内容选取摒弃原来的章节限制,将知识点项目化,每个项目设置若干学习情境。随着对各情境的学习,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够更加系统化,实践技能也将有突破性提高。第三,结合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训练,从培养职业素

19、质角度选取教学内容。第四,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学内容的选取。3.2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旅游资源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教学按理论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完整性进行教学的组织方式,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融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于一体,在内容组织上自成体系,设有4个教学模块,10个项目,每个项目设置相关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模块项目学习情境主要内容学时旅游资源与审美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标准旅游资源的含义、基本属性和分类 2旅游资源的审美旅游资源的审美特征及方法旅游资源审美的表现形式及审美价值2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及水体类旅游资源地质地貌类资源地质地貌资源

20、的审美及旅游价值4水体旅游类资源水体旅游资源的审美及旅游价值4生物类旅游资源植物类旅游资源植物类旅游资源的审美及旅游价值4动物类旅游资源动物类旅游资源的审美及旅游价值4气象气候与天象类旅游资源气象、气候类旅游资源气象、气候类旅游资源的审美及旅游价值4天象类旅游资源天象类旅游资源的审美及旅游价值3人文旅游资源古代建筑及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古代建筑类旅游资源古代建筑类旅游资源的审美及旅游价值6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的审美及旅游价值3宗教文化类旅游资源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佛教的主要建筑形式及旅游价值2道教文化旅游资源道教的主要建筑形式及旅游价值2饮食文化类旅游资源酒文化旅游资源酒文化的发展及

21、酒品饮用2食文化旅游资源食文化的发展及四大菜系的特点2旅游资源的调查与开发旅游资源的调查旅游资源的调查方法资料分析法、excel分析法等2旅游资源实地调查的方法现场踏勘法访谈法1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和方法保护性原则和特色性原则特色旅游战略14.实施要求4.1教材编写选用教材:为了在课程建设工作过程中探索课堂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野外实践教学之间的契合关系,更好地形成一套行之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选用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旅游资源学一书作为教材。本书系统、完整的阐述了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以及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等方面的内容。以“篇”作为全书的最高级的结构单元,强化“旅游资源”

22、研究的“保护”视角,拥有大量国内外最新的“实例”和“案例”学习内容,重视国外实践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充分体现理论结合实践的特色,使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得。参考书目:(1)张凌云.生态旅游.北京: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2)张朝枝,罗秋菊.保护区旅游规划与管理指南.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3)甘枝茂,马耀峰.旅游资源与开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4)王大悟,魏小安.新编旅游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4.2教学方法与手段4.2.1教学模式以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紧扣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需求,采取“五步循环”教学模式。具体是指: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产业

23、发展需求带动、技能实训引导、真实项目导向的一种模式。该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以理论知识激发兴趣为先导,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进行自学、自行调研、解决问题、参与项目。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教师将旅游资源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模块分解,邀请企业专家和任课教师一起承担不同模块的讲座。通过岗位所需的旅游资源基本知识的讲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让学生在思考岗位化问题的同时,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2)学生带着问题,利用网络平台,收集足够的资料,展开自学式的旅游资源学知识的学习、思考和分析。(3)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依据教学大纲,选择恰当的热

24、点旅游资源路线策划问题,自由结组,以模拟课题组的形式,展开自行企业调研,并书写调研报告。(4)教师对学生的调研报告和答辩进行点评,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推荐校内模拟实训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旅游资源线路设计,学生将自行实训计划交付老师,邀请教师参与,教师随时答疑,从旁指导。(5)教师根据学生实训的状况,为学生提供企业真实岗位项目或者创新型旅游产品开发项目,由学生自由选择,自由结成实习项目组,书写项目工作计划,交付老师,邀请教师参与指导,教师根据不同项目组的时间地点安排校外项目计划表,带领学生参与企业岗位项目的旅游资源路线设计和策划,书写项目方案,并邀请岗位能手和专家对学生实习项目方

25、案进行评估。4.2.2教学方法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课程组采取了多种适合本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1)任务驱动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2)案例教学法结

26、合旅游资源典型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旅游资源分类、成因、特征、旅游价值、资源开发、资源保护及综合利用的认识和理解。(3)现场教学法组织到野外,亲临旅游资源现场,让学生深入理解旅游资源的相关内容,加深学生对旅游资源的感性认识。(4)讨论式教学法一方面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抽出相应时间到相应单位进行相应的实地考察、交往、接触、增加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邀请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各类旅游开发的具体实践。4.2.3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媒体介入课堂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交互性、知识的大容量性、实物投影的真实性、录像的灵活性、不受时空限制等等都为教师进行

27、课堂教学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体现了现代化电教手段的三大明显优点:重现教育信息方便、形声不受时空限制、表现手法多样性。 (1)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教师还采用录像带、VCD、实物图片投影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图、文、声并茂,更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2)模拟及网络教学 课程组教师利用我校校园网建立了旅游资源学课程教学网站。网站内容包括旅游资源学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部分思考题和习题及答案等,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并与老师进行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模拟及网络教学,不但为学生提供了网上自主学习

28、的条件,并可享受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实物、图像、视频、网络多媒体等形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大信息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4.3考核与评价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为导向,重视实践考试,重视能力考核。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除闭卷、开卷考试外,还可以采取现场实际操作、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制作作品、特长或任务表演、情景测验等考核方式,或将几种方式综合运用。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们在校园网上建立了旅游资源学课程的教学网站,课程网址链接:(1)本课程教学资源已经全部上网,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网上直接查看或下载本课程的所有教学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授课教案、电子课件、思考题

29、、案例库、试题库、参考资料等。(2)本课程已上传了教学视频,可供教师与学生们进行参考、学习。课程网站提供了40分钟的说课录像,而且课堂教学录像也全部上网。(3)在教材选择上,选用国家精品教材、省级优秀教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高水平的自编教材等优秀教材,实验教材采用教学团队研究自编的能反映真实旅游管理过程、导游过程、资源规划和旅游营销等相关的实验教学手册、规范、规程、标准图等。充分满足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需要。(4)学生可以通过网上留言、电子邮件等形式与教师互动,及时答疑解惑。网络自主学习资源 序号资源名称资源内容1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课程标准 实习指导书 2网络课程 学习情境(子情境:电子教

30、案 电子课件 工作任务单 实训 评价表 实训报告单 练习题及答案) 3资源库 教学大纲、课程教案、教学课件、试题库、模拟题、自学指导、视频库、图片库、文献资料 4互动专区 课程公告、在线答疑、网上作业和作业提交 学生可以在教室、图书馆、宿舍免费登录并使用校园网上的全部资源,也可通过校外站点登录,有效实现了资源共享。5.其他说明(1)理论课的教学建议主要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可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平台和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任务驱动、探究讨论下逐步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即在培养其专业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方法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

31、能力。通过课外自主学习,从科技文献的检索、阅读、思维能力、组织能力、计算机应用、口头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创新等多方面综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2)实践课的教学建议课程教学实施以各类旅游资源为载体,将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以项目驱动型教学、环境教学、案例教学、野外考察、课堂讨论、校内实践实训等形式,融合到教、学、做各环节中,加强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为达到学生所学技能能满足旅游资源调查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探索出了“两段式循环实践教学模式”,即以理论教学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支柱,在教学过程中,以课堂理论知识指导校内、外实践操作;再以实践经验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理论

32、知识;再进入到旅游企业的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即“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模式。旅游经济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旅游管理 课程编号:290311004课程负责人:张利霞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旅游经济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研究旅游活动进行中的经济现象、经济规律以及这些经济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该课程的开设使学生能够掌握旅游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旅游产品价格及定制、旅游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对旅游经济运行模式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对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客源地需求与预测、游消费行为、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与发展以及旅游战略模式等内容的掌握,为以后的实习就业提供理论支撑

33、。1.2课程设计理念本着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核心,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旅游经济学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其设计理念是:掌握基本的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1.3课程设计思路旅游经济学注重学生对旅游活动进行中的经济现象、经济规律以及这些经济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能够运用各种经济学理论在实际的旅游活动领域顺利开展,进而在以后的实践工作中能够创造性应用这些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后续课程:旅游景区

34、管理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本课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分析经济现象的基本方法,经济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掌握旅游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并能运用于旅游酒店实践工作,提升解决实际旅游经济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观。2.2具体目标2.2.1知识目标掌握旅游产品供求矛盾表现、市场经济中旅游产品的价格机制、旅游产品生产、消费、分配等基本知识。2.2.2能力目标培养运用旅游供求规律分析旅游经济现象能力以及旅游产品定价方法的具体应用能力2.2.3素质目标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学习工作态度。3、课程

35、内容与学时分配经过整合创新后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具体如下:模块学习情况课程内容学时旅游活动1.了解旅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2.掌握旅经济学的特点及其运行条件。3.掌握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4. 掌握旅游经济学的十大原理。旅游经济学的学科特点、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从总体上掌握旅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结构。掌握现代旅游经济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特征,了解现代旅游经济产业的形成过程及产业化的标志。33旅游需求1.旅游需求的概念和特征2.掌握旅游需求规律;3.通过对某个市场群体的调研,发现这部分群体的旅游需求特点和规律。旅游需求的概念、特征和旅游需求产生的主观因素及客观条件,了解旅游需求的

36、影响因素及其变化的规律性,掌握旅游需求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及交叉弹性,熟悉旅游需求的衡量指标及需求调查和预测的方法。33旅游供给1.旅游供给的概念及特征。2.旅游供给规律与弹性。3.旅游供求矛盾和均衡。通过模块的教学,促使学生掌握旅游供给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了解旅游供给的规律性及供给弹性,并在将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相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旅游供求的矛盾运动,旅游供求规律和供求均衡的过程。33旅游客源地需求与预测1.旅游需求的概念和特征。2.旅游需求规律。3.旅游需求弹性。4.旅游需求的衡量和预测。掌握旅游需求的概念、特征和旅游需求产生的主观因素及客观条件,了解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的规

37、律性,掌握旅游需求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及交叉弹性,熟悉旅游需求的衡量指标及需求调查和预测的方法。33旅游消费行为1.旅游消费的特点及类型。2.旅游消费方式。3.旅游消费效果的衡量。4.旅游消费效果的评价。通过本章的教学,促使学生掌握旅游消费的概念和特点,了解旅游消费的类型和方式。并进一步掌握旅游消费效果及其评价方法,以及实现旅游消费合理化的途径和方法。33收入与分配1.旅游收入的概念及分类。2.旅游收入指标及计算。3.旅游收入的分配。4.旅游收入分配的作用。通过模块学习,掌握旅游收入的概念、分类和指标,旅游收入的形成和分配过程,并通过对旅游收入的分配作用的分析,了解旅游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38、和影响33旅游产品价格与定制1理解旅游产品价格的形成和影响因素。2掌握产品定价的目标与策略。3.了解旅游市场及其开发策略,掌握旅游市场的垄断与竞争性因素以及由此而划分的几种市场类型的特点。通过模块学习,要求正确理解旅游产品概念和内容,掌握旅游经济运行的基础和条件,理解旅游产品价格的形成和影响因素,掌握产品定价的目标与策略。33旅游经济效益1.旅游经济效益的特点及影响因素。2.旅游企业经济效益与评价。3.旅游宏观经济效益与评价。通过学习掌握旅游经济效益的概念、特点和影响旅游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了解评价旅游企业经济效益和旅游宏观经济效益的方法,并能结合实际,掌握不断改善和提高旅游经济效益的途径,以

39、促进旅游经济效益的持续发展。33旅游经济发展战略1掌握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战略与发展模式。2.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3.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规律。这部分模块要求学生了解旅游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掌握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意义,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及规律性。33总学时 544、教学方法与条件4.1教学方法课程在教学技术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在有限的时间内,结合教学内容,通过给予学生较大的信息量、组织相关的案例进行讨论、引领学生运用旅游经济的相关理论,结合我省旅游业发展展与社会需求的实际,引领学生走新型的就业和创业之路。第一,在四年的培养过程中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

40、的交叉融合;第二,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教育,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即时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4.2教学条件4.2.1多媒体教学环境制作多媒体课件,将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通过大量视频及图片展示,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 4.2.2网络教学环境指导学生合理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案例的搜集与分析工作,并通过网络论坛指导课后习题的复习5.课程评价考核采用百分制,学生考核总成绩必须至少达到60分,最终考核成绩中平时成绩占20%,期中考试成绩1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20%,主要包括学习态度、课前预习情况、课堂参与情况、出勤情况、学习主动性、配合老师情况

41、、完成作业及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期中考试成绩占10%,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具体考察形式可以由教师根据该课程的具体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期末考试成绩占70%。严格实行考教分离,采用AB卷同时统一命题,AB卷的试题不出现重复。在命题中,分为基本要求部分和提高部分,前者占三分之二,主要考核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情况;后者占三分之一,重在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考试后,将试卷密封,采用集体、流水评卷的方式,按照评分标准严格阅卷,真实客观地打分。6.1教材与参考文献教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并选择适用本课程教学的教材作为教师教学参考书,同时关注本行业的新动态,鼓励教师以教材基础,结合当前最

42、新行业形势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6.1.1推荐教材旅游经济学,林南枝.陶汉军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6.1.2参考文献1.2001年旅游经济学,吕宛青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2.旅游经济学,田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3.旅游经济学,罗明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新编旅游经济学,黄羊山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5.现代旅游产业经济学,唐留雄,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年。7.其他说明旅游心理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旅游心理学 课程编号: 290311005课程负责人:巫英慧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针对旅游者和旅游业的特点,以心理

43、学、旅游学概论为基础,结合现代旅游实践,研究旅游者心理及行为规律、旅游企业如何针对旅游者心理及行为开展有效服务与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优良的接待服务态度,养成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具备较强的接待能力,达到能提供舒心贴心旅游服务的目的。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管理学后续课程:毕业实习1.2课程设计理念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核心,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旅游心理学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其设计理念是:依据理论“够用为度”原则,重构教学内容体系;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44、,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观;根据旅游服务工作岗位的性质,加强职业心理素质的养成。在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关注旅游者内心、体现人文精神的理念,培养学生在旅游职业导向中的人文情怀。 1.3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能满足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快乐的教学中能学有所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学有所变。课程设计能够让课程的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讲解与体验结合,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职业活动的适应性。实践活动的设计充分发挥心理学科和旅游管理学科的专业优势,充分合理地利用实验室的设备、场所,对学生重复进行职业活动场和职业活动角色的互动

45、体验和训练。不仅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还要使其具备在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业绩的能力。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通过旅游心理学课程的学习,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心理学有关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掌握研究旅游活动过程中人们心理及行为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了解旅游活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明确影响旅游者旅游行为的心理因素包括感知、动机、态度和个性方面以及社会因素的群体、家庭、社会阶层和文化四个方面;掌握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基本方法,为今后做好服务工作和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2.2具体目标2.2.1知识目标了解旅游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旅游者与旅游从业人员的心理及行为规律;熟悉旅游活动中旅游者、旅游服务者、旅游企业管理者的心理及行为规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管理方法;掌握旅游消费和旅游服务过程的心理策略及旅游企业管理心理的理论及运用。2.2.2能力目标熟悉旅游者、旅游从业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熟悉旅游服务接待的操作;能够开展旅游心理者心理调查;能够进行旅游服务接待的设计。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