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视角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平视角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两个人非常喜欢吃苹果,要求在只能使用水果刀的情况下来切分一个苹果,怎么样才能使两人都满意。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没有天平秤,无法科学的正确的平均分给两个人。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分呢。这里应该需要一个思维转换。因为没有天平,不可能平均分,而且苹果的外表颜色不一样,同样可能不会满意,是非常难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应该抓住这个问题的重点,那么这个问题的重点就是能使两个人都满意。这样的话我想大家都应该有了答案。那就是其中一个人来切苹果,不管这个人切的多么不平均,然后没有切苹果的人来做选择需要哪一块苹果,这样的话两个人都能满意。那么我们运用到管理学中这个问题的含义就是两者之间互相到达自己所需要利益,那么就达成了交
2、易关系。 公平视角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摘要社会公平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必须坚持的首要价值取向。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滞后,城乡差异较大,农民工群体缺乏社会保障,单位之间、地区之间的社会保障水平差异过大等不公平现象。因此,要加快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公平原那么,加快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完善转移支付机制;建立弹性保障支付机制,加大社会保障再分配调节力度;完善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突破口,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 关键词社会公平,社会保障,政府责任,城乡二元构造,弱势群体一、 社会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首要价值选择缓和社会不公平、创造并维护社
3、会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根本出发点,也是社会保障政策实践的根本归宿。社会公平是社会保障的目标,同时也是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根本原那么。只有在公平根底上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公平。当一个国家只有少数人能够享受社会保障时,公平原那么只在享受者中得到了表达;只有当全体国民普遍享受到社会保障并通过社会保障制度使其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获得改善及提升时,社会保障的公平原那么才真正得到全面贯彻。西方兴旺国家普遍建立了全民参及、覆盖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并通过财政补贴、政府转移支付等手段,对弱势群体进展救助,既保证了全体社会成员时机平等地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又有效地调节了经济波动,并通过社会保
4、障的收入再分配功能,缩小了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维护了社会公平。社会公平需要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及实施来维护,而且只有建立在社会公平根底之上的社会保障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也正是由于社会保障具有维护社会公平的功能,我们才要尽力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二、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滞后,城乡差异较大由城乡二元经济构造所决定,中国社会保障也呈现典型的二元构造。占人口总数30%的城镇居民享受社会保障份额的89%,占人口70%的农村居民,仅享受社会保障份额的11%,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无法改变这种格局。一方面,社会保障覆盖面城乡
5、差距较大。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在建立之初就以城市为中心,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拨付给城市。目前,城市社会保障建立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社会救助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城市居民不但享有稳定的制度保障,而且其社会保障水平也高于农民。相比之下,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远远滞后,养老保险还没有全面开展,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也仅在个别地区进展试点。即使是作为政府保障城乡困难群众根本生活的一项根本性的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也是刚刚起步。虽然2007年在农村全面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451.9万农村居民被纳入了保障的范围,但是广阔农村至今仍有6000万左右的贫困农民得不到任何救助
6、,这对广阔农民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另一方面,从社会保障支出的量来看,我国社会保障城乡差异更大。统计说明,1991-2005年,城市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占人均GDP的比重为15%,而农村只有0.18%,城市人均享受的社会保障费用支出是农村的90倍之多。这种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严重扭曲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原那么,这种制度安排不但没有维护社会公平,反而加剧了城乡差距,及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也十分不符。(二)农民工群体缺乏社会保障农民工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的群体,其为中国的经济开展和城市建立做出了巨大的奉献,但在现行的二元经济构造下,从农村别离出来的农民工并没有被城市所承受,他们既不是真正意
7、义上的农民,也不是纯粹的工人,在社会保障体系中亦被边缘化。1999年9月我国公布实施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中就明确规定: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根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这就说明这种保障只是面向城市居民而非进城农民工。农民工不但处于市场和社会的边缘地位,而且他们也处于社会保障的边缘地位,及他们所在的城市居民相比,他们缺乏城市的社会生活,是“局外人。目前,我国尚未建立面向农民工群体的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而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又迫切需要社会保障来维护其根本权益。(三)单位之间、地区之间的社会保障水平差异过大一方面,由于
8、体制不统一,覆盖面过窄,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只覆盖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局部集体企业职工,全国只有14的劳动者能够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在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等职工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而非国有单位的职工,尤其是农村居民却仍以家庭保障为主,很少享受到社会和集体的福利。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等企业中的劳动者仍然处在社会保障之外,生,老、病、死、残等种种不测没有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地区之间社会保障水平差异也很大。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社会统筹、企业负担及个人储蓄相结合的保障制度,限于目前我国的经济开展水平和人民的收入水平,政府为全体社会成员所提供的相应保障还非常有限,社会化程度较低,保障功能
9、较弱。经济兴旺地区及欠兴旺地区经济开展的巨大差异,决定了社会保障水平在兴旺地区及欠兴旺地区之间严重的非均衡态势,社会保障中的有些工程只是在一些经济兴旺的城市实行,且各地所实行的方法和措施也不一样,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执行方法。这就造成了单位之间、地区之间保险工程的转接困难,影响了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严重影响了社会保障公平的实现。 (五)统筹层次低,难以发挥地区间社会保险的互济功能由于经济开展水平的差距,地区间财力及社保压力呈现“难者愈难、易者愈易的情况,而现实中社会保障根本上还是中央负责制定政策,地方具体负责管理落实,统筹的层次也就比拟低。目前,绝大局部保险工程仍处于市县统筹,省级统筹开展缓慢
10、,造成地区间社会保险的互济功能难以充分发挥,社会保险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大打折扣。由于中央缺乏有力的手段来判断地方政府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努力程度,因此不得不采取“挤牙膏的形式,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来解决资金缺口。这种情况下,一些地方在中央给予一定的补助下仍然收不抵支,只好提高地方的缴费率。这种因社会保障带来的地方负担不公平,不仅导致了当前社会保障的开展差距,而且也会在开展中加大地区经济开展的不平衡。因为,越是经济兴旺的地区其劳动力市场就业率就越高,人口构造相对年轻,社保负担较轻,越有利于地区经济开展;而越是贫困落后地区,劳动力市场就业率越低,社会保障负担率高,越是不利于吸引投资,必然导致经济状况
11、不断恶化,从而不仅不利于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反而加剧了地区间社会经济开展的不平衡。三、坚持公平原那么,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一)加快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完善转移支付机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家财力的不断增强,各级财政对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投入也逐年增加。“十五时期,全国财政用于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年均增长16.3%,占总支出的比重也提高到2005年的11%。其中,中央财政对根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支出从1998年的20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545亿元,累计到达2826亿元。20032005年,中央财政在每年保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根本生活保障补助资金100亿元规模不变的根底上,3年共安排再就业资
12、金239亿元。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当前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公众对社会保障的需求日益强烈,相比之下,公共财政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作用远未充分发挥出来,各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还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而征缴模式的落后进一步扩大了资金的缺口,个人账户空转,收不抵支的现象比拟严重。按照有关方面的计算,在现行的缴费比例下,如果按完全预筹积累计算,中国的养老基金缺口大约为23万亿元左右,按照世界银行的测算,中国养老保险形成债务约达3万亿元。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具体表达在经常性财政投入尚未建立起来,特别是由于缺乏立法约束,导致财政对于社会保障投入带有明显的随意性。为此,政府要进一
13、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立。加强财政支出构造调整的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在一般性转移支付中的规模和比例,提高财政对老少边穷地区社会保障的转移支付力度,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防止由于地方经济开展水平不同导致改革的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造成新的不公平。 (二)建立弹性保障支付机制,加大社会保障再分配调节力度社会保障是对国民收入进展再分配的重要机制,对维护社会公平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市场机制追求效率,社会保障那么应更加注重公平。市场机制的效率优势充分发挥,创造出更多的财富,社会保障才有物质根底;通过社会保障有效地实施再分配,使人民群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体都能分享经济社会开展
14、成果,构建共同的社会利益根底,才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为经济的进一步开展创造条件。在每一个社会中,总会存在一局部人因各种原因缺乏或丧失劳动能力,或在市场竞争中遭遇失败而暂时或永久失去收入来源,生活陷入困境。而在我国现有的分配原那么中,不管是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分配原那么,还是实行“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按奉献参及收入分配的原那么,这些社会通用的分配原那么都是不适用于他们的。此时,政府必须承当起保障这一局部人根本生活需要的义务,对其给予必要的救济和帮助,使他们同其他公民一样也能分享到经济社会开展的成果。因此,我国应改变目前按人头实施保障的传统做法,建立起及经济开展和个人收入水平反
15、向关联的弹性保障支付机制。这就要求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向低收入人群转移,而对于自我保障能力很强的人,那么应减少社会保障投入,以减少目前的倒挂现象,使社会保障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政府通过社会保障,针对不同类型的低收入者(包括无收入者)采取不同的方法增加他们的收入,保障他们的根本生活需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成员之间因收入差距悬殊而导致的宏观层次的分配不公。(三)完善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保障整体而言,具体到社会保障资源分配,政府有责任对在实施社会保障过程中形成的弱势群体进展必要的补偿。弱势群体补偿机制原那么就是从弱势群体的特殊地位、视角来看问题、分析问题,以是否能够满
16、足这一不利阶层的社会保障利益为标准来确定社会保障的分配。弱势群体补偿机制的实质不是平等分配社会保障资源,而是向着有利于弱势群体的方向去倾斜,以此来减少弱势群体或不利群体在享受社会保障权益方面的不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的公平。1.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对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无视,是长期以来社会保障改革的一大失误。城乡居民差距的扩大化,既表达了农村对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客观要求,也反映了农村居民生活风险及社会风险的积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当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实立为根底,积极谋求建立城乡一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其在全国的推广工作;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
17、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可以借鉴新农合的相关经历,先以市县为试点,以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的方式,建立地方性养老保险体制,然后再逐渐向全国推广。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方面,我们应当对现阶段农村土地保障功能持续弱化和商业保险在农村还无法发挥很大作用具有清醒的认识,政府应当担负起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责任。2.建立面向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工流动性强,非正规就业者多,根据农民工的需求和目前的条件,不能简单地用同一种社会保障来覆盖,应当按照分类、分层保障的原那么来提供社会保障,或者在根底局部统一而在补充局部表达差异性。一元化的制度安排可以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长期开展目标,但当前仍需将多元化制
18、度作为过渡,这既能减少改革的阻力和本钱,又不会偏离一元化的目标。在现阶段,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建立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及城市工伤保险制度并轨,并强制覆盖全体工业及其他非农产业劳动者。(2)尽快建立面向农民工的大病或疾病住院保障机制,并建立紧急救助制度,以帮助他们解决因遭遇天灾人祸、合法权益受损或遭遇不公平待遇时农民工家庭和个人遇到的各种困难。(3)对于养老保险,可以根据制度多元化的原那么加以灵活运用。如农民工在参加城市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后,如及用人单位终止;解除劳动关系,经本人和用工单位同意后,可一次性领取个人已缴纳的那局部养老保险金,并终止其养老保险关系;或
19、是建立类似于医疗保险卡的个人账户,农民工流动到哪里,养老保险就可以续接到哪里;或是实现城乡可以对接的养老保险制度,以保证那些在城市工作假设干年后又返乡为农的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四)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突破口,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之一就是由于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所带来的压力。能否顺利化解这种压力,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平稳开展,直接取决于相关的老年保障制度安排及政策措施。1.必须大力开展社会养老。我国现行养老方式包括社会养老、家庭养老和老年人养老三局部,是构造性养老。这是社会经济开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适合目前我国的根本国情的。然而必须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人们的价
20、值取向和道德观念日趋多元化,独生子女群体的成长,家庭子女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老年人的劳动自养,也因年龄和安康状况限制难以为继。因而未来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必须大力开展社会养老。一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打破单位性质、身份限制,扫除养老保险关系转移难的制度障碍,使得社会各阶层、各地区相互开放、平等进入;二是扩大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大力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和农民工的参保率;三是标准开展企业年金制度,提高养老保险水平;四是积极探索农村社会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五是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尤其是非营利性组织的力量,由政府搭台,非营利组织唱戏,大力开展社会福利事业,这在南方一些城市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1、,应该积极向全国推广。2.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现阶段我国医疗资源城乡分配不公平问题比拟突出。由于社会医疗保险投保政策的原因,使得绝大局部农民沦为自费医疗的群体,农村缺医少药已经成为农村致贫、返贫的最重要的原因。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难题关乎国计民生。城乡医疗分配不公,农民没有享受到最根本的国家医疗卫生福利。政府应加大农村医疗卫生资金投入,拨专款用于乡镇卫生院、县防疫站、县妇幼保健院的农村卫生三项建立,加大卫生扶贫力度;从源头上解决药品价格虚高问题,提升医疗技术劳务价格,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积极扶植开展城乡民营医疗机构,加强指导和法规监管,在城乡范围内尽快建立起完备的医疗保险体系
22、。/P专家:现有的某些社会保障反而加剧了社会不公平“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选择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模式。昨天,在南京市社科院成立10周年庆祝大会上,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景天魁研究员,在作题为?科学开展观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学术报告时提出,中国需要构建一个满足表达“底线公平的社会保障模式,让老百姓分享经济社会开展成果,“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科学开展就有了可持续性“现有的某些社会保障,反而加剧了社会不公平 景天魁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主要功能是促进社会公平。然而,现有的某些社会保障,对社会公平发挥的作用是逆调节,反而加剧了社会不公平。比方,中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本来就
23、大,只在城市里设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无疑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数据显示,1991年,城乡居民社保支出比是50:1,1994年是100:1,2001年以后,不仅比值保持在100:1的水平,而且社保支出的数额差异从1991年的245元扩大到2001年的1310元,相当于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 “底线公平的社会保障模式要表达三个原那么:弱者优先、政府守责、社会补偿 为此,景天魁提出了一个表达“底线公平的社会保障模式。他说,“底线公平是一个确定和描写社会公平度的概念。这个“度怎么确定?依据社会保障的根本理论,从我国的根本国情出发,从老百姓最迫切、最根本的需要出发,可
24、以划出一条线,这条线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根本需要。但从确定社会公平度的要求看,“根本需要会随经济开展而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它对经济开展水平比拟敏感,伸缩性较大,因而不够稳定,也不太容易定义。为此,我们应该并且还可从“根本需要中找出更具稳定性的“根底性需求,即解决温饱的需求(生存需求),根底教育的需求(开展需求),公共卫生和医疗救助的需求(安康需求)。“这就是人人躲不开、社会又公认的底线。 “建立这样一个社会保障模式,有几个原那么需要注意。景天魁说,一是弱者优先原那么。即要建立涵盖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根底教育制度,优先解决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二是政府守责原那么。即明确政府
25、为社会保障第一责任人。三是社会补偿原那么。即政府要建立一个社会资源补偿机制,让占有或较多占有社会资源的人,给未占有或较少占有社会资源的人补偿。(记者宋广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不公平现象评析我国经过近20 年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初步形成了及市场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框架, 解决了企业之间保障事务负担畸轻畸重的现象, 促进了社会经济开展。但在社会保障实践中暴露出诸多新问题, 显现出社会保障制度有失公平, 阻碍了就业和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一、现行社会保障及促进就业之间的矛盾(一) 最低保障不合理及对就业的影响1 最低保障对象的“实际收入标准核定, 只包括劳动收入, 没有考虑资产
26、或财产收入,导致最低生活保障运行中存在不公平。一些没有劳动收入却拥有较多存量资产的人, 仍然能获得低保的资格, 有违低保本意。2最低生活保障在城乡之间存在不公平。最低生活保障是政府保障居民最根本生存权利的共济措施, 只要是本国居民, 只要符合条件, 不管居住地在哪儿都应享受。而现实情况是, 只有城市有低保, 农村大多地区是空白。城乡低保标准可以不同, 但不应该没有。3最低保障管理不标准, 阻碍局部人就业需求。由于缺乏标准科学的收入登记和审核制度, 对低保对象的实际收入水平难以控制, 加上管理不标准, 造成低保对象间实际的不公平。目前我国的低保对象主体已由原来的“三无 人员变为有劳动能力的失业青
27、壮年和下岗失业人员, 这两局部人占了低保总数的4117 %。同时, 由于城市低保标准由地方政府确定, 兴旺地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偏高, 致使一些人宁肯吃低保, 也不愿就业。有人明确表示, 可以不要工作, 但一定要保住?低保证?; 有的低保对象甚至不希望自己工作单位为自己办招工就业手续, 以便享受低保金和各项优惠政策。调查数据显示, 有相当数量的低保对象都有隐性就业收入, 在低保对象收入及一般在岗工人工资“倒挂的情况下, 阻碍了一局部低保对象的就业需求。(二) 社会保障的一些不公平对就业的影响1 社会保障制度内、外对象间的不公平。在社会保障覆盖面较小的情况下, 没有突出缴费及收益相对应的保险原
28、那么。当社会保险基金出现缺口, 要求政府用财政收入支付, 使社会保险具有一定的社会福利色彩。这实际上是让所有人出资为制度内局部人员办保险, 造成制度内、外人员的不公平。2 企业缴费过高, 影响就业需求。我国社会保险缴费水平偏高, 尽管各地缴费费率有所不同, 但目前“五险一金费率已达51 %左右(其中个人16 %, 企业35 %) 。其直接后果是: 第一, 企业成心逃避参保。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 2000 2003 年全国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355 万人, 但同期企业根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在职职工仅为855 万人, 即新增就业人员中有近70 %应参保而没有参保。第二, 企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社
29、会保险缴费直接构成劳动力的本钱, 提高了劳动力的价格, 影响了投资者的利润, 打压了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 从而缩减了对劳动力的需求。3社会保险代际间的不公平。我国的社会保险虽然名义上是个人账户及社会统筹相结合, 但实际上仍然是现收现付制的模式。在这种“现收现付制 下, 由于人口老龄化使社会保险基金缺口增大, 可能导致收缴增加、支付降低的选择, 将会对未来出生的各代人带来最大的不公平。4缴费年限短, 享受年限长引起的不公平。由于现行社会保险在支付标准上没有充分表达收入、预期寿命的制约作用, 造成当期人应尽的社会保障责任没有尽全, 而受益水平又高于国家经济开展“应该提供的水平。比方, 我国享受根本
30、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规定为15 年, 而就业年龄段男性可能为25 39 年, 女工就业年龄段可能为2225 年。由于缴费年限规定偏低, 易诱使劳动者提前退出劳动或提前完毕缴费。而退休后按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规定, 个人月领取账户养老金额为1/ 120 , 是以职工退休后10 年的平均预期寿命为依据所确定。我国人口现在的平均寿命已延长至男7215 岁、女75 岁。退休10 年后剩下来的余命期间的养老金就需要财政负担, 最终还是要由在职劳动者负担, 进一步增加了劳动本钱, 对就业将产生不利影响。5 机关事业及企业社会保障制度间的不公平。企业及机关事业存在两种社会保障, 保障标准差异巨大。中国城镇企业职工退
31、休待遇按社会平均工资的20 %和个人账户累计额的1/ 120 发放, 按职工平均工资的40 %60 %调整。但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仍按退休时工资的一定比例确定, 按职工平均工资的90 %调整。以2000 年河北省为例, 其行政单位职工退休金竟相当于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115 倍。难怪行政事业单位招聘岗位竞争剧烈, 企业人员在退休前也千方百计想挤进事业单位。这种社会保险制度的不公平, 影响着劳动力流动和创业。6统筹层次较低, 难以发挥地区间社会保障的互济功能。目前, 越是经济兴旺的地区, 其劳动力市场就业率越高; 越是贫困落后地区, 劳动力市场就业率越低, 从而加剧了地区社会经济开展的不平衡。社会保
32、障统筹范围越大, 抵抗风险的能力越强, 越有利就业和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但目前中国的社会保障根本以县市级统筹为主, 社会保障统筹层次低、范围窄, 明显地成为了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障碍。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假设干思考(一) 完善最低保障。最低社会保障水平不宜过高; 要强化管理, 对申请人要严格收入审查, 严把进入资格; 加快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以表达公民在享受社会福利方面的平等权。(二) 推进社会保险改革。第一,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提高立法执法力度; 确立社会保障缴费及受益相对应的保障原那么, 在“风险共担的原那么下, 实现社会保险公平; 财政补助范围必须严格限定。第二, 根
33、本社会保险要表达“有条件的自我平衡原那么。促进实现当前及未来的社会保障对象间的代际公平。第三, 适时统一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险制度, 营造制度待遇公平。第四, 适合经济开展水平的要求, 建立城乡有别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五, 将失业保险的目标转向促进就业, 改变其单一救济金的格局, 增加就业培训和效劳方面的投入。第六, 适当延长缴费年限, 将缴费年限及支付比例挂钩, 逐步向局部积累制靠拢。第七, 逐步解决养老保险历史债务。由中央负责为主, 地方政府主要负责新制度的运行。加大退休的弹性管理力度, 形成对提前退休的利益约束和对延长退休的鼓励。个人账户养老金月领取额改为1/ X X = (人口预期
34、寿命- 个人退社会保障制度一 社会保障制度定义:1、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按照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为保障人民生活而提供物质帮助和效劳的社会平安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者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居民的最根本生活需要,它的意义并不是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特点,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施行社会保障,不是为了共同富裕,只是为了安定社会,缓解资本主义矛盾。 2、社会保障制度是通过集体投保、个人投保、国家资助、强制储蓄的方法筹集资金,国家对生活水平达不到最
35、低标准者实行救助,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提供根本生活保障,逐步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福利,保持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二 社会保障制度内容: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互助等.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三 社会保障制度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平安方面发挥着特有作用1 它能弥补市场分配存在的缺乏,维护社会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对缓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2 它能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为他们创造安心工作的心理环境.3 只有建立健全同市场经济开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开展,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4 有利于扩大内需经济开展就业扩大收入增加扩大内需的良性循环.四 社会保障制度特点1 覆盖层面广泛性2 参及上的强制性3 制度上的立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