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人工成本控制问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人工成本控制问题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人工成本控制问题研究摘 要:人工成本是企业人工投入的成本反映,是企业使用劳动力的货币量化表现,是职工经济利益所在,其数额的增减对职工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关系到改革和稳定的大局,强化和完善人工成本的控制,对增强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进一步推进企业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企业成本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强化和完善人工成本的控制方法,对增强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进一步推进企业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关键词:人工成本;成本控制;控制体系;现代企业制度引 言人工成本是企业人工投入的成本反映,是企业使用劳
2、动力的货币量化表现,是职工经济利益所在,其数额的增减对职工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关系到改革和稳定的大局,强化和完善人工成本的控制,对增强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进一步推进企业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企业成本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成本的优势可以通过产品的价格转化为市场优势,目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精力一般放在产品的物耗成本的降低上,对人工成本加强管理尚未形成共识。究其原因,一是企业经营者忽视了人工成本的作用,侧重于产品价值的实现。二是有的企业经营者虽然意识到了人工成本的重要作用,但却存在求稳怕乱的心态。这样,致使企业人工成本长期居高不下,严重影
3、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除了运用价值规律运作生产经营之外,还应主要从企业内部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解决好冗员问题,发挥好工资分配的经济杠杆作用,使人工成本结构更趋合理。本文通过对人工成本指标的分析,建立了企业人工成本分析的控制体系,即从人工成本的增长状态进行弹性控制,从人工成本的水平状态进行比率控制;同时提出了加强企业人工成本控制的对策。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要寻求企业人工成本控制有效途径,以保证利润和职工收入两大目标的实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国实行了新的会计制度,合理界定了人工成本范围,规范了企业人工成本列支制度,企业人工成本的管理进入了新的阶段。我国一些行业和企业已
4、经开展了对企业人工成本的统计工作,但许多企业对人工成本仍没有完整的概念,未对人工成本进行总量控制与核算,更缺乏对人工成本的分析与控制。一、企业人工成本内涵(一)企业人工成本的含义所谓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期内,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支付的所有直接和间接费用,包括企业支付给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费用七个部分。人工成本指标分两个层次:一是人工总成本指标,包括人事费用率和平均人工成本;二是主要产品人工成本指标,包括人工成本比重和单位产品人工成本。(二)人工成本范围及指标体系1.人工成本概念及范围人工成本是指企
5、业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总和。按我国劳动部颁发的(1997)261号文件规定,人工成本范围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其中,职工工资总额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2.人工成本的指标体系常用的人工成本分析指标有三类:人工成本总量指标、人工成本结构指标、比率型指标。人工成本总量指标反映的是企业人工成本的总量水平。由于不同企业职工人数不同,因此常用人均人工成本来反映企业人工成本水平的高低。该指标可以显示本企业职工平均收入的高低,企业聘用一名职工大致需要多少人
6、工成本支出,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对于人才的吸引力有多大等。人均人工成本能够表示企业职工的工资和保险福利水平,也就能作为企业向劳动力市场提供的劳动力价格信号。企业要提高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吸引高素质的劳动者到企业来,就需要建立人均人工成本指标,以便企业对人工成本水平进行更全面的分析和控制,有利于企业的生产发展。人工成本结构指标是指人工成本各组成项目占人工成本总额的比例,它可反映人工成本投入构成的情况与合理性。其中,工资占人工成本的比重是结构指标中的主要项目。人工成本分析比率型指标是进行企业人工成本分析控制常用的指标,是一组能够将人工成本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的相对数,其计算公式分别为:劳动分配率(人工成
7、本总额增加值)100%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总额销售收入)100%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人工成本总额总成本)100%劳动分配率表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中有多少比例用于支付人工成本,它反映分配关系和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同一企业在不同年度劳动分配率比较,在同一行业不同企业之间劳动分配率的比较,说明人工成本相对水平的高低。人事费用率表示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总价值中有多少用于人工成本支出,同时也表示企业职工人均收入与劳动生产率的比例关系、生产与分配的关系、人工成本要素的投人产出关系。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实质上反映的是人工成本作为一种投入的效益,由于是相对数指标,有利于国际、国内企业的人工
8、成本水平比较。但应该注意的是,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由于资本有机构成或劳动装备水平不同,增加值率和利润率不同,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指标适合同行业的企业之间进行比较。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反映活劳动对物化劳动的吸附程度,这一比值愈低,反映活劳动所推动的物化劳动愈大,反之,活劳动所推动的物化劳动愈小。该指标用于衡量企业有机构成高低和确定人工费用定额。由于各行业要素密集程度不同,有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因此,不同行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这一指标可能差异很大。(三)企业人工成本的控制体系1.人工成本弹性控制思路企业人工成本的弹性控制体系是考察
9、人工成本的增长状态,即从动态的角度通过对人均人工成本变动幅度分别与人均增加值、人均销售收入、人均总成本变动幅度的比值即弹性的控制,把人工成本水平的提高控制在经济效益和投入产出水平所能允许的范围之内。从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角度考虑,人工成本作为一种消耗性要素,这种消耗的必要性取决于它为企业带来产出效益的大小。也就是说,一定的人工成本投入应带来一定的产出效益,当企业人均人工成本增长时,人均增加值和人均销售收入也应呈增长趋势,否则,这种人工成本投入所产生的效果就是负面的。同时,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工成本的增加,必然引起总成本的增加,二者也是一种同方向变动的关系。这样,就可以通过人均人工成本增长率
10、与人均增加值增长率、与人均销售收入增长率、与人均总成本增长率的比值,反映人工成本投入的经济效益,即它在总投入中的含量的变动趋势。显然,当企业人均人工成本增长时,人均增加值、人均销售收入也要有所增长,且增长幅度应高于人均人工成本的增长幅度,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这才是增收增效的人工成本。反之,对于人工成本增长时其它产出指标反而呈下降状态的企业来说,其人工成本的投入就是不合理的,这部分人工成本的投入未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其作用是负面的,说明该企业在人工成本弹性方面失控,需要合理调节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关系,减少无效人工成本消耗,保持良好增长的态势。当然,我们也会看到有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人
11、均人工成本下降的情况,尽管效益指标也有所增长,但对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开发人力资源是不利的;尤其是当人均人工成本下降伴随着人均增加值、人均销售收入等产出指标的下降时,会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更应该引起相当的注意。因此,对于这类企业,首先要改变以上的不合理现象,在此基础上,才便于进行人工成本与各产出指标的弹性控制。2.人工成本水平状态控制思路企业人工成本的比率控制体系是从水平状态考察人工成本,即从分配水平的角度控制人工成本,旨在使企业在分配方面更好地兼顾个人、企业、国家三者的利益关系,保证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人工成本的水平状态主要是从人工成本的比率指标来考察的,以行业平均的劳动分配率、
12、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这三个比率指标为参照,衡量企业与行业对应比率指标的偏差程度。显然,企业的这三项比率指标应当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这三项比率指标都不能为负值,所以,计算出的综合偏差率应大于0且小于等于1,符合这一条件的企业是人工成本比率控制较好的企业。反之则认为该企业在人工成本的比率方面失控了。有的企业劳动分配率或人事费用率指标出现了大于100%的情况,这显然都是非常不合理的,对于这类企业,首先要改变人工成本超出增加值或销售收入的不合理现象,有的还必须扭转亏损局面,在此基础上,才便于进行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对比。综上,从人工成本的增长状态可以进行弹性控制,从人工成本的水平状态可以进行比
13、率控制,企业若在这两方面都控制得较好,则认为该企业是双向控制型的企业;若两方面都失控,则认为是双向失控型企业。二、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人工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人工成本控制的基础1.科学地确定人力资源量人力资源量包括企业劳动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我国有多种确定人力资源量的方法,其中效益定员法较为符合企业确定人力资源量,它反映出定员人数与利税成负相关关系,利税越多,要求定员人数越少,利税即企业效益所在。同时,在人工成本总额一定的情况下,定员人数与人均人工成本也成负相关关系,人均人工成本越多,定员人数需求越少,因工资在人工成本中上有绝对大的比例,因此要提高职工收入,就必须减少人数,
14、当然,在效益提高的同时,由于高效益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反之也会促进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量。2.把握好人力资源的质量劳动力的质量是指劳动力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具体讲就是劳动力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思想素质等。劳动力质量的高低基本上取决于劳动力生活水平及受教育与培训程度等因素,企业在劳动力市场获得劳动力资源时,应根据企业经营内容,有不同侧重点地进行取舍,严格把关,仔细筛选。同时,又要力争获得知识面宽,专业程度高,观念较新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企业对不同人力的需求。3.整合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整合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就是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有效使用和开发,主要包括对现有人员的年龄分布、离退休情况、性
15、别比例、岗位结构、人员流动以及培训开发等方面进行系统了解分析,然后人尽其才,各得其所。这样一方面避免了企业外部的就业机会、高收入机会对企业人员的影响,又避免了企业内部用人方式、管理方法、奖励分配对自身造成的压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劳动成果,使企业人工成本相对降低。4.合理确定人力资源投资比例人力资本的投资包括教育的支出、医疗与保健的费用,在职人员培训的费用社会组织的为成年人举办的学习项目而支付的费用,劳动力就业机会而支付的搬迁费用等。在我国企业一般用于人力资本投资的多为以在职人员培训专项技能为主的就业后培训。因此,企业在进行
16、人力资本投资时,应根据企业技术、生产、供销管理的实际需要来加以综合分析,确定人力资本与物力投资的比例关系,以保证对企业发展发挥持续的促进作用。(二)工资分配制度的完善是人工成本控制的关键1.合理设计企业工资结构工资结构合理设计企业工资结构工资结构是指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中各项职位的相对价值及其对应的实付工资间保持着的关系,它表示每一职务对本企业相对价值的顺序、等级、分数或象征性的金额,企业要在人工成本结构中充分体现劳动技能、劳动强度、劳动责任等要素。要抓住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结合自身实际,减少固定部分,加大考核力度。设计出合理的工资结构,更加准确地反映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的原则,这对于调动职工积极
17、性、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工效,降低人工成本,促进企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2.确定合理的工资水平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在劳动力价值一定的情况下,工资高低取决于劳动力的状况,在供求大体平衡时,工资决定于劳动力价值。控制人工成本,不意味着对员工工资只降不升,“降”与“升”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控制是对人工成本的管理行为“,降”是相对于企业较高的人工成本而选择的对人力资源数量的整合,对人力资源质量的调整,对人力资本投资的约束;“升”是相对于不合理的人工成本结构和因素,通过提高员工工资和待遇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利润的一种措施。因此,合理的工资水平,并使其保持一个上下波动
18、曲线,才能达到员工收入水平相对高,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相对低的人工成本控制的最佳状态。3.丰富工资分配的形式工资是企业投入,用好用活工资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经济杠杆。目前国内企业普遍采用的是以岗位技能工资为主要形式的分配形式。考虑到企业性质、行业分布的差异,工资分配形式应多样化。如在企业经营者中实行的年薪制,在管理人员中实行的工效挂购考核,在生产工人中实行的计件、计时工资制等,都反映出当今企业在工资分配上已经开始打破旧体制的束缚,呈现出了多样性,这表明已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三、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人工成本控制的策略(一)提高对加强人工成本管理的认识人工成本管理仍然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提高
19、对加强人工成本管理的认识问题,首先是从战略上,认识到它是关系企业多方位市场竞争中生死存亡的重要战略因素;其次是从分配的角度,认识到它是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的重要经济杠杆,它是调节劳动者这个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从而调节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形成企业的激励和动力机制的经济因素;第三是从管理上,认识到它是关系人才资源开发,关系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关系到对活劳动消耗进行监督、投放的重要工作。(二)控制劳动力的投入精减人员、合理定岗定编是加强用人管理的基础,也是节约活劳动、降低人工成本的基础工作。若企业冗员太多,必然造成人工成本投入不合理和人工成本的无效益增长,职工收入水平反而难以提高,这是长期
20、计划经济体制给国有企业遗留下来的问题。精减人员应做好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可将富余人员从岗位上抽出来,组织其学习文化和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后再重新竞争上岗。在脱产培训期间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和奖学金制度等。在优化组织结构中着力解决好富余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凡有新建、改建项目需要增加定员的,都首先在本单位内部调整,消化吸收本单位的富余人员。对新建单位人员配备,从现有人数多于定员的生产单位中整建制的调整,并相应补充一部分新职工。(三)加强人工成本的比率控制目前在比率控制方面存在着在低水平的基础上收入过分向个人倾斜的问题。例如,有的企业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和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都高于行业
21、平均水平,主要在于企业所创造的增加值中绝大部分用在了人工费用,而用于扩大再生产的积累所剩无几,明显存在收入过分向该企业职工倾斜的问题。加强比率控制的措施主要表现在:(1)控制标准的细化,细化到行业内各种不同类型企业,建立行业内各种类型企业的人工成本分析与控制体系,即以各类型企业平均的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这三个比率指标为参照,来考察其所属企业与之对应比率指标的偏差率,从水平状态考察企业人工成本的比率控制情况;(2)加强宏观调控,在政策上对比率控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比率控制较好的企业,在保持人工成本合理比例的基础上,允许适度地提高工资总额,在增加职工收入、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22、的同时,保证利润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样,使企业人工成本的比率指标始终保持在有竞争力的水平之上,既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又能形成良性的经营循环。对于比率失控的企业,必须使其将过高的人工成本比率指标降下来,调整好人工成本与增加值、销售收入、总成本的比例关系。加加强对工资总额的控制,建立工资的控制体系,将人工成本控制指标纳入对经营者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内容,对人工成本双向失控的企业要追究企业领导人的责任等等。此外,在对企业人工成本的比率指标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个别企业出现了增加值为负的情况,其原因是出现了亏损,导致劳动分配率指标为负。对于这类企业,其人工成本比率指标早已背离企业发展
23、所要求的适度水平,需要从降低物耗成本和减少人工成本两个方面扭转局面,然而,大多数亏损企业的职工收入已明显低于盈利企业或劳动力市场水平。可见,对亏损企业的人工成本控制工作是有相当难度的,除了把减少人工成本的重点放在分离富余人员上面外,还应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找出路,把市场需要的产品搞上去,把过高的物质消耗和无效劳动降下来,把职工收入的增加与降低物耗、增加有效劳动密切联系起来。(四)加强人工成本的弹性控制加强弹性控制,保持人均人工成本增长低于人均增加值及人均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使人工成本与产出效益保持合理比例,这是人工成本控制的核心问题,也是人工成本控制的最关键的预警线。人工成本是一种消耗要素,这种
24、消耗的必要性必然是它为企业带来产出的大小,从企业资本经营的角度考察,人工成本决策的首要依据是经济效益的高低,人工成本支出的阂限值必然是收益大于成本。为加强人工成本的弹性控制,在措施上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1.建立企业人工成本弹性分析与控制体系,总结经验与教训,不断提高人工成本管理水平。弹性控制有效的企业要总结经验,在继续巩固已有成效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成本的控制寻求进一步改进企业经营管理的途径。2.从生产经营上找途径,增加产出,即增加值与销售收入的增长。例如开拓市场,扩大销售额,扩大高增加值产品的生产;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产品结构,采取有利的产品组合战略,增加产品中的科技含量等。3.加速转变经济增长
25、方式,加强集约型经营,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产品的人工消耗,降低产品的物耗成本,降低总成本,在少增加投入或不增加投入的基础上提高企业产销总量,增加利润总额。4.严格限制、减少无效消耗人工成本支出,减少冗员、堵塞漏洞,最大限度降低人力资源的无效损耗。(五)规范人工成本结构在人工成本结构中,工资是最有激励作用的因素,也是构成人工成本的主要部分。可见,工资总额水平的控制以及各类人员工资水平合理拉开档次,充分体现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的原则,是当前人工成本控制的关键性环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进一步规范对人工成本结构的管理。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在工资以外的人工成本中,职工福利费用
26、按工资总额的14提取,职工教育经费按工资总额的1.5提取。而企业的人工成本结构中职工教育经费所占的比重却有所下降,这对职工素质的提高,对企业开发人力资源和企业的长远发展都是不利的。因此,对于这部分人工成本,要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执行,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才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结束语总之,加强人工成本控制,遏制企业人工成本超效益提高的势头,是振兴企业经济、提升经济质量、增强竞争实力的当务之急,为此企业要顺应市场经济的改革导向和提供的机遇,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人工成本控制的根本转变,保持人工成本始终处于最佳水平,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参考文献1楼志刚.论企业人工成本管理D.武汉理工大学,
27、2002年.2吴小东.我国企业人工成本控制理论研究与应用D.燕山大学,2006.3陈焕平.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会计,2009,(05).4张立军,张伟.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现状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2008,(05).5牛利荣.中小企业成本控制若干问题探讨J.河南科技,2008,(10).6蒋银花.关于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01).7周君.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现状及其治理J.科技资讯,2007,(04).8聂彩仁,牛元帅.浅析中小企业成本控制问题J.技术与市场,2009,(05).9吴志坤.现代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创新分析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03).10孟宪康.人工成本控制提高企业效益的新突破口N.中国航空报,2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