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概述一.doc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5168309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银行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概述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世界银行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概述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银行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概述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银行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概述一.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世界银行: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 概述(一) 世界银行: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 概述(一) 世界银行 发布时间:2009-07-31概述不平衡的经济增长和和谐性发展可以并行不悖,相辅相成:这就是本期世界发展报告所要传递的信息。当经济从低收入水平向高收入水平增长时,生产也随之日趋集中。生产者会青睐某些地点,譬如城市、沿海地区和相关国家。发展成效最为卓著的国家往往能制定合理的政策,促进不同地区人们生活水平的趋同。同时实现生产集中的短期利益和生活水平趋同的长期利益,其途径就是经济一体化。在解决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我们必须摒弃简单的解决方法,但指导原则却未

2、必复杂。政策组合应该适应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和困难,符合经济的地理区域特征。当前,有关发展地理不平等问题的政策讨论往往始于针对地理空间的干预措施,终于针对地理空间的干预措施。本期世界发展报告构建了新的政策辩论框架,将经济一体化的所有工具,即制度、基础设施和激励措施纳入到该框架中。实现一体化的努力应当基于无空间区别机制。地理空间带来的挑战日趋严峻,我们应对问题时也就应当考虑基础设施的配套问题。在实现经济一体化最困难的地方,政策反应则要全面考虑相关制度、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和干预措施的目标对象等因素。地方和繁荣地方是关系一个人福利水平的最重要因素。在今后几十年内,美国人的工资水平是赞比亚人的上百倍,寿命也

3、要高出30多年。但是,隐藏在国家平均数字背后的数字更是令人怵目惊心。一个出生在远离赞比亚首府卢萨卡的农村孩子,其寿命不及纽约市孩子的一半,而且,在其短暂的生命中,其收入仅为纽约人的二百分之一。如果没有发生剧变,上述现状将持续下去。纽约人一生的收入高达450万美元,赞比亚农村人口的收入却不足1万美元。根据体现美国价格购买力的美元计算,一个受过九年教育的玻利维亚人,其平均月收入为460美元,然而在美国,他的收入大约是其在玻利维亚的三倍。一个受过九年教育的尼日利亚人在美国的收入是其在尼日利亚收入的八倍。这种“地方优势”在整个发展中世界非常突出。1当今世界收入的最佳预报器不是一

4、个人的知识水平,也不是一个人的人际关系,而是他工作的地方。波动,曲线和外溢地区不平衡导致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平等现象是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各地区不能同时同步富裕起来,小到地方层次,大至国家乃至全球层次,这都是不争的事实,虽然这多少有点儿不公平。城市迅速将农村地区甩在后面;一些省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一些省区却徘徊不前;一些国家日渐富裕,一些国家却难脱贫穷。如果在地图上描绘世界的经济密度,那么无论哪个地区,其地形走势都将是波动起伏,而非平缓均衡。在发展的任何阶段,地理位置都不失其重要性,但其对富裕国家生活水平的影响要小于对贫穷国家的影响。100多次关于生活水平的调查结果显示,巴西、保加利亚、加纳

5、、印度尼西亚、摩洛哥和斯里兰卡等发展中国家最富裕地区的家庭,其消费水平比本国落后地区同等家庭的消费水平要高出近75%。而在加拿大、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这一差距不足25%。相形之下,随着国家富裕程度的加深,地理位置因素对经济生产的重要性也日益加强。加纳、波兰和新西兰等中等规模国家的土地面积均约为 250,000平方公里,可其人均国民总收入分别为600美元、9000美元和27,000美元,差距之大,令人瞠目结舌。全国5%经济最密集区的经济总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分别为加纳27%,波兰31%,新西兰39%。换言之,随着国家的深入发展,地理位置对家庭的影响将降低,对公司的影响将升高。发展似乎赋予

6、了地区一种能力,即收获生产不断集中带来的经济利益,取得消费水平趋同产生的社会利益。这样,经济发展良性循环,为实现更大程度的繁荣富裕创造了条件。毗邻地区的发展状况至关重要,这也是另一个不容小觑的典型事实。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很少任其周边地区深陷贫困而坐视不管。一个省区的繁荣迟早会惠及周边省区。邻国之间不仅共享政治边界,在经济上也息息相关。现在,北美洲、西欧和东亚属于经济繁荣区。在这些地区,国家间的增长并不同步。同样,在国家内部,一些省份发展较快,各省内部不同城市、乡镇和农村实现富裕的时间也不相同。临近富裕的省份、国家和地区的地方都无一例外地从中受惠。遗憾的是,人们尚未广泛认识和接受这一事实。繁荣带

7、来密集化,引起经济活动外溢,这种外溢仅仅流向繁荣地区的周边地区。另一方面,贫穷、不稳定和冲突带来的有害的效应也往往会殃及周边地区。显然,毗邻富裕地区是一种祝福,毗邻贫困地区则是一个诅咒。对于地区不平衡、累积因果和毗邻效应这三个发展的特点,我们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可是,鉴于这些特点对公共政策有重大的启示意义,我们理应受到重视:•地区不平衡:作为发展的第一个特点,地区不平衡意味着一般情况下,政府不能同时在所有地区平等地实现经济的繁荣。•累积因果:作为发展的第二个特点,累积因果给决策者实现其积极目标带来了希望。经济生产的不断密集化与生活水平的地理趋同和谐交融。在正确政策的支持

8、下,集聚、移民和专业化等市场力量可以实现经济生产集中和生活水平趋同的双赢效果。•毗邻效应:作为发展的第三个特点,毗邻效应要求在决策过程中遵循推进经济一体化的原则。经济的不平衡性和循环性意味着落后地区赶追富裕地区存在着重重困难。然而,溢出效应带来的希望远远大于困难。因而, 实现经济一体化,从而利用集聚经济的直接利益实现长期的生活水平趋同利益,不失为高效的、最现实可行的途径。将经济一体化原则付诸实践,不仅要求识别最有利于实现经济区域的集聚和不同地区生活水平趋同的市场力量和政府政策,而且也必须认识到市场力量的作用因经济地理的不同而有强弱之别。之前的世界发展报告曾经研究过此类现象。本期报告

9、将空间和地点在政策中的潜流地位提升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从而凸显了地理因素对经济机会的影响与作用。三大地理层次存在的问题经济一体化可以利用或借助的市场力量因地区“地理层次”或“地理标度”的不同而异。在“地理标度”较小的层次(如国内某省或某州)和“地理标度”较高的地区(如某国),地理因素造成的挑战迥然相异。在“地理标度”更大的区域(如组成某个地理区域的一组国家),推进经济一体化的市场力量可能受到更大的地理和政治阻力(参见专栏1)。随着一个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济活动会更趋于集中。以

10、东亚为例,随着该地区国家的增长,而当前的趋势又得以保持的条件下,未来二十年城市人口大约将增加4.5亿,相当于每月增加了一个巴黎的人口。在南亚和中亚,预计城市人口将增加3.5亿。而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中,如果经济持续增长,2005-2025年期间城市人口可能增加2.5亿。在发展中国家的其他区域,城市内部的变迁同样重要。问题在于,人口的日趋集中是将增进经济的繁荣,还是产生拥挤堵塞、肮脏不堪的生活区?经济地区集聚的受益者(基本上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与农村和贫民窟留守者之间生活水平的背道而驰同样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据估测,发展中世界滞留在农村和贫民窟的人口约为10亿(参见地图1,a部分)。(几无

11、效果的)国家政策已经试图放慢城市化的进程。在国家层次,经济增长呈现相似的不平衡特征,较之于偏远地区,那些距离大型市场较近的地区,其经济发展速度也较快。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等地区)的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而其地理面积却不及全国面积的五分之一。巴西中南部州区米纳斯吉拉斯,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的生产总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2%以上,其土地面积却不及全国土地面积的15%。大开罗区以区区0.5%的土地面积,贡献了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生产总值的一半。政治家普遍不赞成这种经济不平衡现象。在俄国,共产党政府致力于将圣彼得堡、中部地区和中乌拉尔等老工业区的经济比例从65%缩减为32%,迫使生产向东部地

12、区转移。1925年,东部地区的经济生产仅占4%,到国家解体时,该比例增至28%。国家行为导致的空间效率低下很可能加速了苏联解体。各国政府过度强调国内平等,这削弱了竞争力,也带来了崩溃的风险。旨在降低州际或省内生产与生活水平不平等的政策很多,但效果往往不佳。约有10亿人口继续生活在这些荒凉落后的地区(参见地图1,b部分)。全球范围内,经济增长将全球生产集中到少数几个区域,收入差距也与之相当。2000年,四分之三的世界国内生产总值集中在北美洲、西欧和东南亚地区。这种集中现象由来已久。三个世纪之前,三分之二的世界财富为中国和印度所有。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和印度的人口也超过了世界人口的二分之一,而西

13、欧、日本和美国的人口却不及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世界某些地方的高贫困率、高文盲率和高死亡率和其他地区的繁荣、文明和长寿对比如此鲜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隐患。应对该问题的政策包括外国援助和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流的多边努力。然而,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出口仍然面临着相当严重的壁垒;人们对陌生人漠不关心,提供的援助微不足道,只能解决小部分问题。即使在欧盟这样一个国内生产总值高达8万亿欧元的地区,2007-2013年期间通过结构和凝聚基金会提供的年平均援助资金额也不足500亿欧元。援助额不及援助国国内总收入的0.5%,甚至在人口底数超过10亿、人口总量占世界12%的国家中,该援助额在他们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都微

14、乎其微,不足1%。210亿人口居住在发展中国家城市的贫民窟中,10亿人口居住在国内落后迟滞的地区,10亿人口居住在全球的最底层国家中:这些部分交叉的人口正是当今发展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参见地图1,c部分)。表面上,这些现象似乎互不搭调,但却有着共同的基本特征:他们是不同地理空间揭示经济地理对于发展重要性的最显著的承载体。对这30亿交叉人口的关注,往往会导致经济增长必须在空间上更加平衡的观念。这些观念主要有:必须控制城市的增长;必须缩减城乡财富差距;必须通过地方发展规划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维持那些远离国内外市场的落后地区和偏远省份的发展;必须保护发展中国家那些羽翼未满的企业,以

15、缩减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增长差距。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传达了迥然相异的信息:世界上鲜有平衡的经济增长。提前着手平衡经济增长的努力只会阻挠发展,得不偿失。两个世纪的经济发展历程表明,收入和生产的空间不平等难以避免。一代人对经济的研究更是坚定了这样一个信念:没有理由去期望经济在各地区平稳平衡地增长。发展者的成功经验表明生产在地理空间上趋于集中的必要性。最成功的国家制定政策平衡不同地区的基本生活水平。经济生产集中,而生活水平趋同。本报告第一部分阐述了发展过程中地理变迁的必要性。第二部分分析了这些变化的驱动因素并识别出那些同时促进集中和趋同的市场。第三部分提出了在生产者青睐和人们生活的地区实行经济一体化的原则,指导决策行为。在经济一体化原则的指导下,本报告为城市化、地区发展和国际一体化等问题构建了新的框架,呼吁将政策方向从地区针对性转向一体化。通过公共制度、基础设施和干预措施的最佳组合,当今发展者可以重塑他们的经济地理。如果他们做的足够好,他们将同时实现不平衡的增长和包容性的发展。1 Clemens,Montenegro和Pritchett 2008,本报告的背景文章。2Collier 2007. 英文报告链接:国研网编辑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