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保工程术语及相关概念解析.doc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5157093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保工程术语及相关概念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金保工程术语及相关概念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保工程术语及相关概念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保工程术语及相关概念解析.doc(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金保工程术语及相关概念解析1.电子政务及金保工程11.1电子政务11.1.1电子政务及政府信息化的关系11.1.2电子政务及办公自动化的关系11.1.3电子政务及政府上网的关系11.1.4电子政务网络11.1.5政务内网11.1.6政务外网21.1.7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21.2金保工程21.2.1金保工程及国家电子政务工程的关系21.2.2金保工程的建设原则21.2.3一体化31.2.4统一标准31.2.5纵向建设、横向对接31.2.6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险信息网络31.2.7金保工程中的办公网31.2.8金保工程中的业务专网41.2.9金保工程中的公众服务网42.数据系统42.1数据分布策略4

2、2.2数据平台(Data Platform)42.3数据中心(Data Center)52.3.1中央数据中心52.3.2省级数据中心52.3.3市级数据中心52.3.4生产区62.3.5交换区62.3.6决策区62.3.7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62.3.8省级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62.4资源数据库62.4.1资源数据库的作用72.4.2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原则72.4.3生产库72.4.4业务资源数据库82.4.5工作库82.4.6交换资源数据库(交换库)82.4.7宏观决策用数据库92.4.8异地领取养老金人员数据库92.4.9在职人员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数据库92.4.10异地就医联网

3、结算数据库92.4.11基金监管数据库102.4.12公共服务数据库102.4.13宏观决策数据库102.4.14集中式数据库112.4.15分布式数据库112.4.16事务型数据库112.5数据122.5.1过程性数据122.5.2结果性数据122.5.3数据整理122.5.4数据转换122.5.5数据交换(Data Interchange)122.5.6数据整合(data integration)132.5.7数据共享(Data Sharing)132.6信息结构通则132.6.1指标体系142.6.2指标编码142.6.3业务类指标编码142.6.4统计类指标编码152.6.5指标分类代

4、码152.6.6 库表结构(库结构、表结构)163.应用系统163.1社会保险信息系统163.2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163.3业务管理系统163.3.1业务经办163.3.2异地业务经办173.3.3核心业务应用软件173.3.4劳动99软件173.3.5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173.3.6社会保障卡183.3.7指纹系统183.4公共服务系统183.4.1网上职介183.4.2网上申报193.4.3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call center)193.4.4触摸屏(专用终端)查询193.4.5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193.5宏观决策系统203.5.1宏观决策方法库203.5.2宏观

5、决策模型库203.5.3网络扫描203.5.4网络扫描的指令下发213.5.5网络扫描的数据上传213.5.6劳动力市场综合月报213.6基金监管系统224.网络系统224.1三级网络224.1.1全国联网224.1.2中心城市224.1.3经办网点224.2网络中心224.3网络平台234.3.1公共通信网络平台234.3.2政务统一网络平台234.4物理隔离234.5逻辑隔离235.安全系统235.1物理安全245.2网络安全245.3信息安全246.其他相关技术用语246.1数据系统246.1.1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246.1.2数据挖掘技术256.1.3数据仓库存储

6、的四个层次256.1.4元数据256.1.5粒度256.2应用系统266.2.1联机事务处理系统(OLTP)266.2.2联机分析处理系统(OLAP)266.2.3 C/S结构(Client/Server)266.2.4三层架构266.3网络系统276.3.1广域网276.3.2市域网(城市网、城域网)276.3.3局域网276.3.4互联网276.3.5门户网站276.3.6 公网286.3.7专网286.3.8虚拟专网286.3.9涉密网286.3.10非涉密网286.3.11网络视频会议系统286.3.12 IP地址286.3.13 DNS286.3.14域名296.4安全系统296.4

7、.1数字签名296.4.2数字证书296.4.3 CA中心296.4.4公钥基础设施296.4.5数据权限306.4.6密钥室306.4.7屏蔽室30说明金保工程术语及相关概念解析包括及劳动保障信息化相关的规划术语与技术术语,共128条,其目的是使参及金保工程建设的单位与个人在概念理解上达成共识,在文件起草与对外宣传上统一口径。这一文件是我中心几个处共同努力的成果,经过了几轮的讨论与修改。但由于水平有限与时间仓促,现稿尚有不准确的地方,仅供参考。读者有任何想法、提议或是商榷的内容,欢迎联系我们(社保处84201276)。本文件的概念将根据信息化进展的变化而有所调整,以便及时反映最新思想。 劳动

8、保障部信息中心二三年十月十七日第 30 页1.电子政务及金保工程1.1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讯及计算机技术,将政府管理与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在网络上实现,以打破时间、空间以及条块分割的制约,从而加强对政府业务运作的有效监管,提高政府的运作效率,并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的一体化管理与服务。电子政务中,“电子”是手段,“政务”是核心。电子政务建设应以数据获取、共享与整合为核心,以信息安全为基础。1.1.1电子政务及政府信息化的关系政府信息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全局过程,其内涵从办公自动化扩展到电子政务,并还将不断扩展。电子政务是实现政府信息化某一阶段的

9、具体实现,建设电子政务是推动政府信息化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举措。1.1.2电子政务及办公自动化的关系办公自动化强调的是政府内部在各类政务工作处理方面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设备,以大幅度提高办事效率与工作质量。办公自动化是电子政务的基础条件之一。电子政务不仅强调政府的内部办公要实现信息化,更重要的是不同部门之间进行信息的集成,并向社会公众提供各种公共服务。1.1.3电子政务及政府上网的关系政府上网的目的是即时发布与更新政府信息,利用互联网络的交互性及外界交流,服务于社会公众。利用政府门户网站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是政府的服务手段之一。电子政务离不开政府上网,政府上网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但电

10、子政务所涉及的范畴,除了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事项外,还包括不同政府部门间与部门内部的交流与信息传递。电子政务对政府信息化应用程度的要求远比政府上网所实现的信息化程度要高得多。1.1.4电子政务网络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构成,两网之间物理隔离,政务外网及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1.1.5政务内网政务内网是电子政务网络的组成部分,主要是联接国务院办公厅内部、国务院各部门、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并及党委、人大、政协等系统建立联接的办公网。政务内网及政务外网以及副省级以下政务部门的办公网物理隔离。1.1.6政务外网政务外网是电子政务网络的组成部分,是政府的业务专网,主要运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

11、性服务业务与不需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政务外网及政务内网物理隔离,及互联网逻辑隔离。1.1.7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之一,于2001年底启动。目的是在国内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工程全面铺开之前,通过统一的规划及设计,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可推广的安全支撑平台与应用支撑平台。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是试点单位之一,试点项目为政务内网应用、网上公共就业服务应用系统。1.2金保工程金保工程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中央、省、市三级网络为依托,支持劳动与社会保障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与宏观决策等核心应用,覆盖全国的统一的劳动与社会保障电子政务工程。金保工程是劳动与

12、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讲,有如下含义:一个工程,即覆盖全国、统一规划、统筹建设、网络共用、信息共享的劳动与社会保障电子政务工程;两大系统,即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与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三层结构,即市、省、中央三层数据分布与管理结构;四项功能,即支持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与宏观决策。1.2.1金保工程及国家电子政务工程的关系金保工程作为劳动与社会保障电子政务工程,既是国家电子政务工程的组成部分,也是劳动与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包括办公网、业务专网与公众服务网的建设,其中,业务专网是金保工程建设的主体。在劳动保障领域,劳动保障部的办公网属于政务内网的基本范畴;劳动保障系统的业

13、务专网属于政务外网范畴;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建立公众服务网提供劳动保障公共服务。1.2.2金保工程的建设原则金保工程的建设原则包括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指导,分步实施、分级负担、分级管理,网络互联、信息共享;系统设计一体化;资源数据库主要建在地级以上城市;经济性;适用性;可扩展性;安全性。1.2.3一体化一体化是金保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纵向上,一体化是指全国、省、市三级系统之间要从全国的大局出发,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下级系统要在满足上级系统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与延伸。如金保工程的系统设计既要确保全国系统与网络的有效实现,又要兼顾地方的特殊需求,既要考虑长远发展要求,又要便

14、于分步实施。横向上,一体化是指各业务系统之间要统一规划,协同发展,相互呼应,并遵循相同的信息标准,各业务系统需共享的基本信息要一致。如劳动力市场系统与社会保险系统的一体化设计要考虑共性、数据共享与业务协作需求,两大系统分别从不同具体部门建设并最终形成一个系统。1.2.4统一标准统一标准是金保工程的建设原则之一。从内容上包括技术标准与业务规范。技术标准包括网络(如IP、域名、接口等)、数据(如结构通则、库表结构、指标体系等)、应用、安全、社会保障卡、指纹标准等;业务规范包括各类业务的处理模式、业务工作流程等。从层次上包括国家标准、行业(部)标准、地方标准,要优先执行上级标准,下级标准可在上级标准

15、基础上扩充。1.2.5纵向建设、横向对接纵向建设、横向对接是金保工程的建设原则之一。纵向建设是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共同建设劳动保障信息系统,纵向形成部、省、市三级节点构成的劳动保障系统内部网络,确保信息系统的独立性及完整性;横向对接是劳动保障部门及地税、财政、卫生、民政、银行、邮局等其他相关部门在各级节点横向完成信息的交换及共享。1.2.6全国劳动与社会保险信息网络全国劳动与社会保险信息网络是以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公共通信网络平台为基础,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局域网为主体,以网络应用为核心,多种通信方式并存,跨平台、支持分布式处理的计算机广域网络系统,是金保工程的建设内容。从功能上,包括办公网、业务专网

16、、公众服务网。1.2.7金保工程中的办公网金保工程中的办公网是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建立的支撑公文流转、内部办公的网络,是全国劳动与社会保险信息网络的组成部分。其中,劳动保障部的办公网属于政务内网范畴,及业务专网之间物理隔离。其余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办公网独立建立。1.2.8金保工程中的业务专网金保工程中的业务专网依托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公共通信网络平台,纵向包括联接中央、省两级节点的全国广域主干网,联接省、市两级节点的省级广域主干网,联接市级节点及市内各业务经办部门、终端延伸到街道(社区)各经办网点的市域网;横向以各级节点为中心,向外辐射,联接财政、地税、民政等相关政府部门与医院、药店、银行、邮局等相

17、关单位的网络,用于传送劳动保障系统业务信息,支持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性服务业务。业务专网是全国劳动与社会保险信息网络的组成部分,属于政务外网范畴,及公众服务网之间逻辑隔离,是金保工程建设的重点。1.2.9金保工程中的公众服务网金保工程中的公众服务网是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通过在互联网上建立政府网站,面向公众提供劳动保障政策咨询、业务查询与网上办事(包括招聘求职、参保登记、申报服务等)的外部网络,是全国劳动与社会保险信息网络的组成部分。2.数据系统2.1数据分布策略数据分布策略是指不同应用系统数据的物理位置、相互关系与如何共享,要符合“在单一系统中定义与处理,在其他多个系统中共享引用”的原则。金保工程的

18、数据分布按照中央、省、市三级、生产、交换、宏观决策三区、集中及分布式相结合的方式建立。2.2数据平台(Data Platform)数据平台以数据集中式服务器为载体,建立统一标准,整合不同部门异构分散的数据信息,把不同描述的数据联系在一起,从而充分吸收海量数据,承载多项业务,实现不同部门的数据共享,提供丰富数据的访问、分发、分析与展现能力。以基础数据平台为背景框架建立各类专业信息应用系统,在地理位置上避免了各自为政的易错位性,确保信息记载及描述的准确、一致。金保工程要求在各级数据中心建立统一的劳动保障数据平台,实现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及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对单位与个人基本信息以及必要业务信息的统一管理

19、。数据平台的有效利用,需要有足够的持续、稳定、必需的数据可供存放与利用,需要有明确、有效的应用模式与工作流。2.3数据中心(Data Center)从数据分布角度,数据中心是以为劳动保障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撑与数据支撑为目的,提供劳动保障数据的构建、保存、更新、集成、分发及共享,以及提供存证、容灾、备份等信息服务的基础环境,实现数据的集中存放与应用的集中处理。从内容上,数据中心涉及业务资源数据库、交换资源数据库与宏观决策库;从功能上,分为生产区、交换区与决策区;从层次上,分为中央、省、市三级数据中心,且在各级只建一个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的建设过程可以包括几阶段:地点集中:对数据中心的地点进行合并,即

20、减少运行服务器的物理地点的数量;物理整合:将很多服务器放在一个数据中心;数据整合:对数据进行移植与集成,充分发挥存储器的效率;应用整合:打破“一个服务器上运行一个应用”的模式,取消或合并一些应用,削减服务器数目,使同一服务器内部运行混合应用负载与多个应用负载。2.3.1中央数据中心中央数据中心是在劳动保障部设立的,用于存放与保管由各省级数据中心上报的数据合并而成的全国数据,并由此支持统计分析、业务监测、决策支持与跨省信息交换、信息查询、业务协办的数据中心,包括中央级交换资源数据库与宏观决策数据库。2.3.2省级数据中心省级数据中心是在省级劳动保障部门设立的,用于存放与保管由各市级数据中心上报的

21、数据合并而成的全省数据,以及省直接经办的业务数据,并由此支持统计分析、业务监测、决策支持与跨市信息交换、信息查询、业务协办的数据中心,包括省本级业务资源数据库、省级交换资源数据库、省级宏观决策数据库。2.3.3市级数据中心市级数据中心是在地市级劳动保障部门设立的,用于存放与保管全市数据,并由此支持业务经办、统计分析、决策支持与部门间信息交换、信息查询的数据中心,包括市级业务资源数据库、市级交换资源数据库、市级宏观决策数据库。2.3.4生产区生产区是数据分布策略中,用于直接支持业务经办的工作区,主体建设在数据中心中,包括业务资源数据库、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与相关硬件设备等。另外,区县的工作库也属于生

22、产区(但不属于数据中心)。2.3.5交换区交换区是数据分布策略中,用于支持本级的业务、纵向与横向信息交换及共享的工作区,建设在数据中心中,包括交换资源数据库、交换区应用软件与相关硬件设备等。2.3.6决策区决策区是数据分布策略中,用于支持业务数据宏观决策的工作区,建设在数据中心中,包括宏观决策数据库、宏观决策方法库、宏观决策模型库、统计分析软件与相关硬件设备等。2.3.7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设在劳动保障部,负责对全国各地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进行监测,通过采集、处理、存储市级数据中心、省级监测中心的综合数据与相关数据,建立用于宏观决策的综合数据库,发布全国劳动力

23、市场综合数据与分析预测报告。负责国家级信息网建设实施、运行管理与网络管理;负责全国网技术规划、指导。负责劳动力市场数据项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与有关技术标准的管理维护。负责组织推荐应用软件系统。中国劳动力市场监测中心与中央数据中心统一建设。2.3.8省级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省级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设立在省级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对省内各地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进行监测,通过采集、处理、存储市级数据中心的综合数据与相关数据,建立用于宏观决策的综合数据库,发布全省劳动力市场综合数据与分析预测报告,并进行有关指导,同时将综合数据与报告上报全国劳动力市场监测中心。负责省网建设实施、运行管理与网络管理;

24、负责省网技术规划、指导。省级劳动力市场监测中心与省级数据中心统一建设。2.4资源数据库资源数据库是指可资利用的按部统一标准建立的劳动保障原始信息数据库,是数据存放、管理与处理、交换与共享的集散地。内容上包括劳动与社会保险业务前台登记所产生的微观信息,以参保人员、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为单位的统计报表超级汇总与抽样调查原始数据。类别上包括业务资源数据库与交换资源数据库,前者在生产区支持业务经办,后者在交换区支持数据纵向与横向交换,前者的数据是源,后者的数据是经业务资源数据库提取或转换而来。资源数据库主要建在地级以上城市。2.4.1资源数据库的作用资源数据库有三个方向的应用,本地:支持本地经办、公共服务

25、、基金监管与宏观决策;横向:支持跨地区的业务处理与公共服务;纵向:支持中央与省的基金监管与宏观决策。资源数据库具备六大用途,即本地经办、本地服务、本地决策、跨地区经办、跨地区服务与宏观决策。2.4.2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原则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原则是统一标准、全覆盖。统一标准,是指业务资源数据库结构与交换资源数据库结构要按照全国统一标准设计。均要遵守的标准,如劳动力市场职业分类及代码(LB501-2002)等各类信息分类标准;业务资源数据库的标准,如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指标体系业务部分(LB1012000)等;交换资源数据库的标准,如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全国联网基本项目数据库结构(劳社厅函200373号)

26、、综合月报技术标准(职业介绍部分)(劳社信息函199919号)、失业人员综合月报技术要求(劳社培就司函200236 号)等。全覆盖,是指业务资源数据库应包括全市参保人员、求职者、用人单位的数据。方案一是在全市建立集中式数据库,方案二是将分散的区县数据定期备份到市数据中心。在没有能力采用方案一时,可以采用方案二进行过渡。2.4.3生产库生产库是分布于生产区中的数据库,存放各类劳动与社会保险业务经办信息,并随前台经办而实时调整,以支持本地的前台业务办理。主体是业务资源数据库,另外还有工作库。在层次上,生产库仅分布在支持业务经办的地区。如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生产库,省本级生产库(用于支持省直接管

27、理的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的数据库)也属于此。2.4.4业务资源数据库业务资源数据库分布于生产区,是生产库的一种形式,存放包括当地全部参保人员(在职、离退休与失业人员)、求职者、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业务信息与基金信息等及前台业务办理相关的信息。业务资源数据库的设立方式包括一主一辅两种方式:原则上,地级以上城市应当建立全市集中式业务资源数据库;对于尚缺乏条件的地区(如网络没有实现实时联通的区县),可以采用辅助办法,即将数据定期集中到市数据中心,形成数据相对集中存放的模式。2.4.5工作库工作库是指尚未通过及市级数据库实时联网方式进行业务经办的区县独立建立的支持其业务经办的数据库。2.4.6交换资源数据

28、库(交换库)交换库是分布于交换区的数据库,目前以交换资源数据库的形式表达,也可称为交换资源数据库。其作用是对业务资源数据库中结果性数据的备份,同时支持本地的宏观决策(如数据分析),支持公共服务(如社区与社会公众查询),支持及本地其他部门的横向数据交换,支持上级的网络扫描。目前设计的交换区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宏观决策用数据库(包括养老保险宏观决策信息数据库、失业登记、领取失业金与参加失业保险人员数据库、医疗保险管理服务监测数据库等)、异地经办数据库(包括异地领取养老金人员数据库、在职人员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数据库、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数据库、异地职介数据库等)、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数据库、公共服务数据库。根据

29、不同的应用要求,不同库中存储的数据范围、更新方式与存放期限有所不同。交换库以集中式数据库方式设立。从层次上分,分为市、省、中央三级。中央级交换库包括:跨省异地经办类的数据库、包含全国所有参保单位与参保人员(在职、离退休与失业人员)原始结果性信息的宏观决策用数据库、基金监管数据库、公共服务数据库。省级交换库是按统一的标准与规则对省本级生产库进行综合、筛选与过滤,并及省辖各地市上报的市级交换库合并而形成;主要包括异地经办类的数据库、包含全省所有参保单位与参保人员(在职、离退休与失业人员)原始结果性信息的宏观决策用数据库、基金监管数据库、公共服务数据库;该数据库作为全省各市级交换库的汇总及备份,支持

30、省内跨市之间的信息交换(主要是异地领取养老金、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异地就医、异地招聘求职时的信息交换),及中央数据中心配合支持跨省的信息交换,及省级其他部门的横向数据交换,上级的网络扫描。市级交换库是按统一的标准与规则对当地生产库进行综合与筛选,滤掉过程性数据,只包含结果性数据而形成,各类数据库组成及省级数据中心相对应。作为对生产库结果性数据的备份,支持市内相关部门的横向数据交换,上级部门的网络扫描,本级部门的宏观分析、公共服务与基金监管。2.4.7宏观决策用数据库宏观决策用数据库是设立在交换区的,用于支持上级与本级宏观决策的数据库。该数据库是交换库中的一种,分为市、省、中央三级,存储的是服务于

31、宏观决策需求的劳动保障原始数据,数据覆盖范围分别为全市、全省、全国。为实现宏观分析要求,全国统一设立城市、省级、中央交换资源库的基本项目,并统一编码(如已下发的全国养老保险宏观决策信息数据库的结构与指标体系)。数据更新方式为每月全部覆盖更新,存储当月数据。2.4.8异地领取养老金人员数据库异地领取养老金人员数据库是设立在交换区的,集中管理本省行政区域内跨统筹地区领取养老金人员信息与全国范围内跨省领取养老金人员信息的数据库。该数据库是交换库中的一种,分为市、省、中央三级,其功能主要是支持省内跨统筹地区、跨省范围内异地领取养老金相关信息(如人员的基本状况、支付标准、生存状况等)的交换,另外,在条件

32、成熟时支持跨地区的协查、指纹比对、就医费用结算与基金清算。该信息交换过程定期进行,相应的交换信息在交换区中长期保存,供查询、管理、统计与分析使用。2.4.9在职人员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数据库在职人员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数据库是设立在交换区的,用以支持在职人员社会保险关系省内跨统筹地区转移或跨省转移时信息交换的数据库。该数据库是交换库中的一种,分为市、省、中央三级。其信息交换属一次性,在交换完成、进行相应的汇总统计并进入宏观决策数据库后,有关信息不在交换区中保留。2.4.10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数据库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数据库是设立在交换区的,用于异地就医人员通过网络进行医疗费用的结算,集中管理异地就医人员的基

33、本信息与费用信息的数据库。该数据库是交换库中的一种,分为市、省、中央三级。该数据库中,属于长期居住异地的人员信息(异地居住的离退休人员,长期派驻外地的在职人员)应长期保存在交换区;其他临时出差就医或申请异地转院就医的在职人员信息,一般属一次性交换,在交换完成、进行相应的汇总统计并进入宏观决策数据库后,有关信息不在交换区中保留。2.4.11基金监管数据库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数据库设立在交换区,用于上级与本级基金监管的数据库。该数据库是交换库中的一种,分为市、省、中央三级,存储的是全市、全省、全国各类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支出等数据。具体包括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信息、预算信息;收入支出户、财政专户、税务过渡

34、户基金信息;金融部门社会保险费的代发结算信息;卫生部门的服务信息;及参保人员、参保单位、待遇享受人员有关的基金信息。该数据库建设的主体是城市一级,并逐级采集、上传。城市一级基金监管数据库的信息需要从被监督单位获取,包括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及地税、银行、邮局、卫生、财政等外部单位。上级基金监管数据库的信息主要从下级基金监管数据库获取,同时,也从同级财政部门获取有关基金信息。基金监管数据库的使用对象主要为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社会保险监督机构。2.4.12公共服务数据库公共服务数据库是设立在交换区的,用于各类社会公众的查询与服务的数据库。该数据库是交换库中的一种,分为市、省、中央三级,存储的是法规政

35、策等静态信息,及生产库直接相关的个人缴费、待遇与帐户等动态信息(其数据应随生产库及时更新),网上职介、网上参保与网上申报等服务信息(其数据应及生产库及时交换)。2.4.13宏观决策数据库宏观决策数据库是分布在决策区中,用于支持上级与本级宏观决策的原始数据与统计数据的集合,包括当前数据与历史数据,也可简称统计库。其数据来源包括从本级或下级交换库中抽样、提取、统计、汇总生成的原始数据与统计数据;从下级单位决策区宏观决策数据库中提取、汇总生成的统计数据;常规统计报表数据与抽样调查数据;从外单位(如财政、统计部门)获取的相关数据。其数据组织形式可有效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将决策中面向主题的、集成的、及时间

36、有关的与不可修改的数据集合在一起。从层次上,宏观决策数据库分为市、省、中央三级。中央级宏观决策数据库包括由中央级交换库提取、汇总而生成的本级宏观决策用历史数据、对省级宏观决策数据库、省级交换库(或市级交换库)进行“网络扫描”而获取的统计数据、常规统计报表数据、针对中央级交换库的统计数据、抽样调查数据等,支持全国的数据分析。省级宏观决策数据库包括由省级交换库经提取、汇总而生成的本级宏观决策用历史数据、对市级宏观决策数据库进行“网络扫描”而获取的统计数据、常规统计报表、针对省级交换库的统计数据、抽样调查数据等,支持本省的数据分析与中央级的网络扫描。市级宏观决策数据库包括市级交换库经提取、汇总而生成

37、的本级宏观决策用历史数据、常规统计报表、针对市级交换库的统计数据、抽样调查数据等,支持本市的数据分析与上级的网络扫描。2.4.14集中式数据库集中式数据库是指数据集中存放与处理的数据库体系,终端不分担数据库的处理功能,在这种模式下,数据物理集中存放在主机上,由主机上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整个数据库,用户可从终端上发出数据操作命令,经主机上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接收处理后,再将所需数据送回终端。集中式数据库系统技术已成熟,数据共享能力、恢复能力较强,但所有数据库的操作均由主机管理,主机负荷较大。金保工程要求建立集中式业务资源数据库,就是城市所有经办业务都通过这个统一的数据库完成,库中信息随前台经办而

38、实时调整。2.4.15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是指数据分散存放与处理的数据库体系,包括数据模式同构、不同构两种类型。狭义上的分布式数据库一般均指数据模式同构,这种分布式数据库是计算机网络环境中各场地(Site)或节点(Node)上数据库的逻辑集合,它是一组结构化的数据集合,逻辑上属于同一系统,而物理上分布在计算机网络的不同节点上,具有分布性与逻辑协调性的特点。分布性是指数据不是存放在单一场地为单个计算机配置的存储设备上,而是按全局需要将数据划分成一定结构的数据子集,分散地存储在各个场地(节点)上。逻辑协调性是指各场地上的数据子集,相互间由严密的约束规则加以限定,而在逻辑上是一个整体。全国劳动保

39、障信息系统属于数据模式异构的分布式数据库。2.4.16事务型数据库事务型数据库存在于在业务系统中,着重于经办业务的日常运作,即支持由时间、人物、事项组成的各类事件的处理,具有个性、具体的特性。其数据结构是非常标准与规范的,而且,还为大量的更新活动进行了优化。事务处理也叫操作型处理,是对数据库联机的日常操作,通常是对一个或一组记录的查询与修改,主要为特定应用服务的,注重响应时间,数据的安全性与完整性。2.5数据2.5.1过程性数据过程性数据是支持业务经办的信息系统在处理各项业务过程中所产生的阶段性数据,如业务办理时间、变更原因、工资收入额等,有效时限较短。2.5.2结果性数据结果性数据是支持业务

40、经办的信息系统在处理各项业务过程中所产生的结论性数据,描述或标识了单位与个人的各类基本信息、状态信息与基金信息,应用频率较高,有效时限较长。2.5.3数据整理是指业务资源数据库要按照全国统一的数据标准(指标体系与数据结构),包括劳动与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结构通则、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指标体系业务部分(LB1012000)、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全国联网实施意见、劳动力市场常用信息分类标准等,对数据进行认真核对。一要有关库表健全,如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全国联网实施意见规定的基本项目,不全的要补齐补记;二是要做到项目记全,即所建库表有值,以有效利用;三是要对错误数据清查核实,达到数据的真实有效,以及不同

41、系统间的数据一致性。归结成即“项目建全,数据记实”。2.5.4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是指由于数据库之间存储格式以及项目设置的不同,而将数据从源数据库经过抽取、清理、转化为新的存储格式或经计算形成新的项目内涵,并进而向目标数据库导入的过程,包括事务型数据库之间,以及事务型数据库向数据仓库的转换。数据转换的方式有析取、拆分、合并、联系识别、扩展、校验等。数据从市级生产库到市级交换库,需要跨越生产区到交换区,因此,通过建立一整套的数据标准与数据交换标准,实现原有分散系统的各种数据向标准格式的数据库进行转换。同时,由于两个工作区之间相对分离,要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2.5.5数据交换(Data Interc

42、hange)数据交换是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将各类业务信息,用统一的标准格式转向其他系统,实现各部门间的数据交流的自动化,并完成业务经办的全部过程。通过建立数据交换,可以快捷地传递信息,无需数据重新录入,并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及数据共享相比,数据交换是双向信息流,即不同部门之间均存在信息的流出与流入。数据交换需要建立相应的数据使用与管理办法,确保数据安全。在劳动保障信息系统中,数据交换包括劳动保障系统内部纵向与横向的数据交换,如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及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之间(如单位与个人的基本信息、状态信息及需要共享的业务信息在尚未整合与分散建设时)、中央、省、市三级系统之间,也包括劳动保障系统及其他部门

43、之间的数据交换。2.5.6数据整合(data integration)数据整合是指把分散在不同区域、不同载体、不同格式上的业务数据组合成有机的整体,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数据库群,对数据进行集中存储、管理与控制。整合后的库内数据是关于全部业务的一致的全局信息,必须保证一定的集成性、完整性、一致性与访问安全性,由此增加数据的可用性,降低数据的采集成本,实现网络内信息共享,减少数据的不一致与延迟,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劳动保障信息系统中,要确保多个应用系统共用的数据是集中存储与管理,如单位与个人的基本信息与状态信息,以及需要共享的业务信息。数据整合的范围包括同险种不同地域(区县)的分系统间,不同险

44、种的分系统间,以及社会保险与劳动力市场两大子系统间。2.5.7数据共享(Data Sharing)数据共享是指不同用户或不同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共同使用根据协议形成的数据库,即不同业务部门均能够调用信息标准统一、物理集中存放的单位与个人之间的基本数据、多业务间的共用数据(缴费、状态信息)以及有关的法规文件等。通过建立数据共享,实现了信息的一个入口,从而提高了数据的确认与纠错能力,更快捷准确地利用数据。及数据交换相比,数据共享是单向信息流,即不同部门均从一个位置中查询与维护有关数据。数据共享需要建立相应的数据使用与管理办法,确保数据安全。在劳动保障业务中,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内部、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内

45、部不同的业务之间,以及两大系统共用的信息之间(如单位与个人的基本信息、状态信息及需要共享的业务信息在进行整合与统一建设后),均属于数据共享的关系。2.6信息结构通则信息结构通则是遵循代码等长、有规律与易于扩充的原则,对劳动保障信息系统中各类数据库(表)及其所管理的指标构成、信息分类、指标编码、数据库与字段名的命名规则等做出的全国统一的规定,以达到全国信息系统内数据的充分共享与无障碍采集。2.6.1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是按照指标的基本属性与管理要求,对指标进行分类,从而形成一个各种指标相互关联、制约的有机整体,一般包括业务类指标体系与统计类指标体系。业务类指标是信息系统中反映信息主体(如用人单位、职

46、工)的属性与度量的原始指标,主要存在于业务经办系统。业务类指标体系包括指标名称、编码、类型、长度、数值单位、检索项标识与指标解释。统计类指标是对业务类指标加工归纳后形成的反映某一群体(如某行业全部国有企业、某地区全部失业人员等)的度量或水平的衍生性指标,主要存在于宏观决策系统中。统计类指标体系包括指标名称、编码、类型、长度、数值单位、计算公式与指标解释。2.6.2指标编码指标编码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与方法对数据指标赋予的易于计算机与人识别及处理的标识符号,一般作为数据库(表)的数据字段(域)名称。2.6.3业务类指标编码在劳动与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结构通则中规定,业务类指标编码用四层六位字符

47、形式表示。表示形式为: 第一层 定义级别 第三层 信息主体类型或政策参数 第二层 业务类别 第四层 顺序号第一层 定义级别,用一位字母表示。其中:A部级,B省级,C市级,D县级。第二层 业务类别,用一位字母表示,按AZ顺序排列,其中:A综合,B劳动保障法制工作,C劳动力市场及就业,D劳动报酬及福利,E劳动关系,F劳动争议处理,G劳动标准,H职业培训及职业资格,I养老保险,J失业保险,K医疗保险,L工伤保险,M生育保险,N农村社会保险,O社会保障其他,P社会保险基金监督,Y相关经济及社会,Z其他。第三层 信息主体类型或政策参数标识,用一位字母表示,其中:A政策参数,B单位,C个人,D其他主体,E辅助性指标。第四层 顺序号,由三位数字组成,取值范围为001999。顺序号可分段使用;停用的指标,其原用顺序号不再使用;停用后又恢复使用的指标,仍使用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