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合作教育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合作教育制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和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合作教育制度,其强大的人才培养功能和效率为世人瞩目,因此成为很多国家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在我国探索和建立现代学徒制,对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促进青年就业具有重要的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策略的基本思路是:建立三个主体、实现四个融合、做好四个落实,开展六共同育人等,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岗育人。一、校企双元育人策略。学校通过和企业签署校企联合培养协议,建立双元育人的培养机制。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由职业院校的教师完成教授,学生的职业岗位实际操作知识和技能则由企业师傅进行传、帮、带。
2、其中由职业院校教师完成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由职业院校组织考核,由企业完成的实际操作知识和技能培训则由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制订考核标准,并由企业师傅完成对学生的考核,从而实现学生和学徒、教育和培训、考试和考核的“双重培养”模式。二、建立三个主体策略。建立校企联合招生招工制度,由职业院校和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再由企业和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学生签署相应的培养协议,形成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师傅、在校学生三个主体共同参和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三方主体的参和都基于自愿原则,利益追求一致,都是为了培养出符合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合格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利益的一致性使得三方在合作过程中都有动力来履行各自在协
3、议中确定的义务,从而推动现代学徒制在试点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顺利开展。三、实现四个融合策略。在现代学徒制试点中,探索新的学时、学制和教学方式方法,实现教室和岗位、教师和师傅、考试和考核、学历和证书的四个融合。现代学徒制的特点之一就是教室和岗位的合二为一(实岗育人),部分课程的完成和学分的取得必须在企业岗位上通过师傅指导和传授获得,同时,职业院校师资和企业师傅的分工和合作是现代学徒制能发挥应有作用的重要保障(“双师”传授)。现代学徒制更注重企业师傅对学生的传、帮、带,以及师傅对徒弟(学生)最终的考核,企业对学生的考核是判定人才培养是否成功的标准。学生毕业时企业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是学生取得职业院校学历
4、的前提,这里的企业职业资格证书不一定是政府有关部门颁发的,但一定是行业内各同类企业所认可的,因而现代学徒制能够有效地实现学生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融合。四、做好四个落实策略。校企联合招生招工,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具有企业学徒工身份,企业将落实其工龄计算、学徒工资、社保费用、奖学金(创业)基金。现代学徒制的这种学生在校学习即到企业入职模式,对当前就业比较困难的中高职学生来说极具吸引力,因此做好四个落实是实现现代学徒制的重要保证。五、建立六共同育人策略。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理论课和岗位技能课教材,共同组织理论课和岗位技能课教学,共同制订学生评价和考核标准,共同做好双师(教师和师傅)
5、教学和管理,共同做好学生实训和就业工作。做好六共同是实现校企联合培养,成功建立和完善现代学徒制的具体措施。(作者系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战略意义。“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既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指导思想,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更是建成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机制。从人才培养中找到结合点。利用产业转型升级之机,学校找到“提供企业对口人才”这个结合点,实施订单班教学。杭职院和达利公司缔造校企共同体,建立达利女装学院;中策职校和百年老店杭州知味观联手打造“杭帮菜传承人班”,为企业量身定制高技能人才,这无疑激起企业对校企合作的兴趣。从生产性实训中找到切入点。杭职院
6、依托校企共同体,将“教学性”和“生产性”有机结合,在校内建立“校中厂”生产性实训基地,在企业建立“厂中校”产学研中心,以典型产品开发为载体开展教学、实训。中策职校引入联想集团浙江分公司、浙江中力机械有限公司、淳安企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承担对外服务和专业实训双重任务,实现现场教学和虚拟仿真教学的结合,满足学生生产实训的需求。从技术研发中找到兴奋点。校企在教学性实习场所、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合作,只是初始的、实操性的合作,要使校企合作迈向更高层次、走得更远、更具活力、更具竞争力,就要在技术研发和工艺流程改进等方面进行深层次融合。2010年以来,杭职院教师下达利企业锻炼达3200人日,师生合作完成产品开
7、发和技术研发42项,设计服装1512款,为企业带来8000余万元经济效益。中策职校和杭州市拱墅区餐饮行业协会合作,帮助区协会制定餐饮行业从业标准和美食街菜品质量标准,全面梳理运河菜肴文化,拓展社会服务项目,从打造一个品牌专业,到催生一个产业,在校企深度融合中打开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天地。华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探索“双基地轮训、分阶段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0日 访问量:1969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自2010年初和当地知名汽车企业众泰控股集团联合成立众泰汽车学院以来,该利益共同体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发现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实践教学和实际工作相脱节。为了增强学生对众泰企业的归属感以
8、及实现“教学-生产”环节紧密对接,众泰汽车学院探索出了“双基地轮训、分阶段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阶段成果。一是重构课程体系,分段实习贯穿人才培养全阶段。通过众泰岗位需求调研,摸清订单培养的就业岗位群为汽车钣金、汽车总装、汽车焊装、汽车涂装、汽车检测、车间管理及汽车销售等岗位,通过和企业技术人员座谈,确立各岗位对应所需能力及素质要求。根据订单培养岗位需求,增加“汽车钣金技术”、“汽车涂装技术”、“汽车售后服务管理”、“客户回访”等课程。同时,对照专业课程体系,将企业实习分段式渗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第一阶段的实习在校内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利用暑期专业实践熟悉企业文化;第二阶段的实习在校内专业
9、课程学习和实训的基础上通过到企业轮岗实习培养职业意识;第三阶段的实习在校内高级职业技能证书考取基础上到企业顶岗、确定职业方向。二是实践企业讲师团制度,实现专兼结合团队建设新范式人才的培养师资是关键。尤其作为职业教育,其师资主要由校内外兼职教师组成。然而,目前很多的学校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企业兼职教师的聘任上普遍存在着盲目性、随机性、积极性不高以及针对性欠缺等不足之处,所聘任的兼职教师并不能完全发挥作用,不能和现有的专任教师团队有机结合。“双基地轮训、分阶段培养”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专兼团队必须能紧密结合,企业讲师团制度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企业讲师团主要是由企业根据利益共同体教学需要选出的一批素质
10、高、技能强、形象好、的企业一线操作技师、班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等组成。讲师团成员同时要求至少应有企业对应中级或以上职称,从事本行业工作至少5年以上,对于急需、或者工位的讲师团成员,准入制度可以适当放宽。为了激发、鼓励企业员工参和到讲师团中,企业将讲师团成员承担的利益共同体教学任务纳入企业正常工作薪酬,其重要性等同于完成企业实际生产任务。讲师团制度的外延和补充还体现在两个“一一对应”:即专任教师和企业讲师团(兼职教师)的一一对应、行动领域(工作岗位)和学习领域(课程)的一一对应。通过这样的制度,强化了讲师团的职能,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打下了师资基础。通过实践讲师团制度后,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更强,
11、稳岗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三是课程教材二次开发,教学内容和时俱进由于企业生产技术革新,企业很多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内容都在改变,而教材往往具有一定滞后性,滞后于技术进步带来的改变。因此,要做到培养质量提升,必须要做到教学内容能和时俱进,教材“二次开发”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了更好践行“双基地轮训、分阶段培养”,众泰汽车学院很好的和企业实现了课程开发方面的对接,将企业革新的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很好的融入到了新开发教材中,真正做到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时效性。 近几年,专业教学和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了6本教材,其中2门校本教材被评为全国机械职业教育优秀校本教材的一、二等奖,初步彰显其成效。四是企业项目教学
12、化改造,拓展教学要素在教材二次开发基础上,将企业真实项目进行教学改造引入课程,拓展教学素材。使教学内容更具系统化及实用性。针对教学化实施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提出“五个阶段、五项任务”教学化实施流程。五个阶段是指项目选择、项目分化、团队组成、任务实施、答辩考核实施阶段。项目选择:分析选择符合知识技能教学要求的企业产品或项目进行改造;项目分化:对项目进行补充、完善,设计多元方案提供不同组学生实施;团队组成:将班级分为若干团队,确定团队成员的职责;任务实施:学生借鉴企业项目实施流程需完成的方案确定、技术准备、制作、试验验证、总结“五个任务”;答辩考核:各团队出具结果,通过答辩形式进行考核。整个教学项
13、目实施过程体现了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这种改造的范式使教学项目更切合生产实际应用,具有可推广性。五是对接分段培养,实行分阶段、多元化学生学业评价方法由“分阶段培养、双基地轮训”人才培养模式特性决定了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也应当是分阶段、多元化的。体现在:校企共定评价标准、评价方式。按照企业岗位需求,由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校企共同修订专业课程标准,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评价方式等进行明确,再经专业指导委员会讨论确定。校企共评专业课程,注重过程考核。对于基础课的评价主要由学校评价,强化专业课程考核。专业课程由校企共定共评,过程考核占60%,注重学生职业素养考核以及技能考核。任课老
14、师依据能力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评价,注重过程评价,即对技能、知识的综合运用情况、执行实训场所制度规范、和他人合作情况等方面内容进行评价,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法,以口试、面谈、观测、现场操作、提交工单和分析报告、成果演示等方式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以企业为主共评毕业环节。最后一年企业轮岗、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相关课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评价。毕业课题完全来源于学生顶岗岗位,同时企业轮岗、顶岗实习由企业按照员工的标准进行管理,主要对学生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身体素质、专业知识、岗位技能等内容给出评价。毕业设计评价以企业为主,项目主要包括指导教师评价、评阅教师评价、基地评价和答辩小组评价。最终通
15、过顶岗以及毕业设计通过企业职业岗位认证,完成由职场新人到职业人的转变。通过实施分段、多元化学生学业评价方法后,成效明显。以2014届众泰班为例,截至到2014年9月底,已有近90%的人通过企业的职业认证考核,顺利上岗,同时企业对学生岗位工作的满意度达90%以上,真正实现了校企双赢 。和企业共同成功地探索了专业人才职业化、实践教学系统化、校企合作机制化的“三化”人才培养模式。双主体育人合作模式是专业和企业集团采取的共同投入,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发展的共为育人主体的合作模式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和大连机床集团达成的“双主体”培养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合作协议,决定校企双方依据行业技术规范及标准对人才
16、培养过程、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考核,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符合行业企业对专门人才的需要;共建人才培养培训、课程开发、教材开发、企业数控机床的整机展示、营销、维修、售后服务于一体的教学及服务示范中心。在和大连机床集团的合作中,促成了大连机床集团在天津建立研发制造基地的重大项目,项目总投资20亿元。这一项目将带动天津机床行业的发展。该项目的引进得到了天津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也是通过校企合作项目促使校企共同融入区域经济,提高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贡献率的有效尝试。学校、企业专家深度合作,组建跨院校、跨企业的专项工作团队进行教学资源建设。整合赛项优质资源,将赛项设备转化为教学设备、赛项任务转化为教学任务、
17、赛项内容转化为教学资源、赛项标准转化为教学标准、赛项评价转化为教学评价,编写服务项目教学的教材152种,开发了基于“赛项六要素分析”的资源网络平台、“四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包,制订了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有效支撑了课程标准和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对接。技能大赛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互动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除应具备先进的职教理念、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和带头人、紧密的校企合作基础等条件之外,当前,更需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真实“载体”“。载体”是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依托。如何探索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如何探索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关键是找到体现 工学结合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开发载
18、体。全国大赛给了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很好的载体。以它们为载体,天津职业院校牵头多家院校和行业企业人员组成“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依托高职技能大赛平台,在专业建设和改革、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教材建 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和探索。高职院校在职业素养培养上存在的共性问题麦可思公司对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数据显示,高职生就业后的离职率和本科生相比偏高,主要体现在毕业生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职业生涯模糊、缺乏诚信意识等,这些都直接指向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缺失。反思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一是学校内部没有形成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效合力。高职
19、院校的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相对独立,而人才培养和职业素养教育工作的相互割裂是背后的重要原因。职业素养教育仅仅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或者几门课程,而没有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从根源看,还在于学校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二是职业素养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虽然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了社会对职业素养的要求,但没有形成较为有效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目的性、指向性不强,没有很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三是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一些高职教师缺乏奉献精神,职业观念淡薄;缺乏对知识的实践性体验,实际应用能力不强;缺乏实训和实习的指导经验;缺少职业教育的教学理论背景。所有这些都严重
20、影响了高职教育优势的发挥。四是校企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职业素养培育的校企互动机制。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对于企业文化中的企业目标、价值观、管理风格、工作模式、职业规范等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少,高职院校学生难以深入了解和感受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三、确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系统格局高职院校要把职业素养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构建起一个从标准、内容、途径到评价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从而真正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在满足个人可持续发展需要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有机结合。第一,开展岗位职业素养分析,归纳对应专业群的职业素养标准。加强职业素养培养,首先要界定具体的职业有哪些特定的职业素养,对职业素养的内容进行有
21、序梳理。以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归纳出岗位职业活动要求的作风、行为习惯等职业素养要素,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依据。第二,贯穿专业教学,建立教育、教学融为一体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要将职业素养教育落实到校企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共同评价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在课程教学、项目实训中精心设计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容,尤其是职业规范教育的全程渗透、技术要素的有机融合。同时,还要把隐性教育嵌入学习过程,通过“第二课堂”形式的职业活动来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第三,将深层次校企合作作为加强职业素养训练的重要途径。以实践为载体的职业素养教育,既不能脱离企业学校自己搞一套,也不能把责任都推
22、给企业,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再接受企业的教育。要让企业参和到人才培养的前端,在校内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共同制定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共同组织实施和评价。第四,在日常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有针对性地选取教育方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切实将教书和育人相结合,有意识、有针对性地采取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教学方式,例如进行案例讨论、专题调研或现场实践时,有意识地加入职业素养的内容。日常管理中也要找准职业素养教育的工作载体,如将寝室卫生和文明行为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第五,建立标准、丰富手段,构建职业素养考核评价体系。职业素养的考评应建立标准、丰富手段、形成机制。可以先从课程考核入手
23、,比如课程标准中突出对学生技术素养、创新能力和职业态度的界定,实践项目、技能竞赛等环节突出对职业规范的要求,全面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等。更深层次上,可以尝试探索职业素养的量化评价体系,将职业素养的评价目标分解成以课程、实践项目、活动等为载体的若干子目标,逐步形成一个层次化的评价模型。第六,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是提升高职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要广泛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搭建职业素养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参和性强的校园文化活动平台。通过校园文化的长期熏陶,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作者王振洪 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