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工程技术交底 地上.doc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5096678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板工程技术交底 地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模板工程技术交底 地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板工程技术交底 地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板工程技术交底 地上.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 施工准备1.1 技术准备1 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前认真学习技术规范、标准、工艺规程,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核对建筑与结构及土建与设备安装专业图纸之间的尺寸是否一致。2 编制模板施工方案,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3 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与技术培训,加强班组的技术素质。2.2 材料选择1 设计要求在模板满足强度、刚度与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表面光洁度,阴阳角模板统一整齐。2 模板及其它材料选择1) 模板:墙、柱、板、梁模板采用2440122015mm 的覆膜木模板。2) 模板背楞采用4070mm的木方。3) 地上所有支撑体系采用483 mm承插式盘扣钢管搭设脚手架支撑体系,架顶部设置

2、U型支托,脚手架及其配件材质需符合JGJ231-2010规定要求。4) 墙、柱、梁使用PVC套管对拉螺栓。二 模板施工的目标与原则2.1 目标:地上主体砼结构达到规范合格标准。混凝土表面颜色均匀一致,无蜂窝麻面、露筋、夹渣、粉化、锈斑与明显气泡存在;结构阳角部位无缺棱掉角,梁柱、墙梁的接头平滑方正,模板拼缝基本无明显痕迹,有痕迹的应具有规律性,便于处理;表面平整光滑,线条顺直,几何尺寸准确,外观尺寸允许偏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2 原则:本工程单层面积大,模板一次投入量大,模板施工应优选模板体系,以最少的投入满足施工要求,尽可能减少损耗。高支模方案需经专家论证后方可实施。2.2 统一要求2.2.1

3、 模板定位当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并具有一定强度(),即用手按不松软、无痕迹,方可上人开始进行轴线投测。根据轴线位置放出墙柱截面位置尺寸线及其300mm控制线,以便于墙柱模板的安装与校正。当墙柱混凝土浇筑完毕,模板拆除以后,开始引测楼层1000mm 标高控制线,并根据该1000mm 线将板底的控制线直接引测到墙上。首先引测建筑物的主轴线的控制线,并以该控制线为起点,引出墙柱轴线,根据轴线与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内线、边线以及外侧控制线,施工前三线必须到位,以便于模板的安装与校正。2.2.2 模板的支设模板支设前将底板面清理干净,不得有积水、杂物,并将施工缝表面浮浆剔除,用水冲净。所有内侧模板必须刷

4、油性脱模剂。2.2.3 模板的配置量地上按两层梁板模板量考虑,墙柱模板按一层模板量考虑。2.3 模板选型本方案针对地上结构(除高支模区域)各构件模板进行设计。本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柱、墙及梁板模板体系采用散支散拆的木模板体系,梁板模板支撑架采用承插型支撑体系。据结构设计特点与施工组织总体安排,地上结构模板体系、配备及支撑方案选用方案详见表-1。表2.3-1 地上结构模板方案选择序号工程部位模板体系选择1框架柱采用木模体系钢管柱箍对拉螺栓紧固。木模面板为15mm厚覆膜木胶板,模板竖楞为4070mm方木,中心间距不大于100mm。柱箍为两根483钢管(截面大于800mm中间加对拉螺栓),间距400m

5、m,对拉螺栓直径为14。2剪力墙采用木模体系双钢管主背楞对拉螺栓紧固。木模面板为15mm厚覆膜木胶板,模板背楞为4070mm方木,中心间距不大于200mm。主背楞为483双钢管,对拉螺栓直径为14。3梁、板支撑采用483采用承插型架体支撑体系,木模面板为15mm厚覆膜木胶板,模板次龙骨为4070mm方木,梁下次龙骨中心间距不大于150mm,梁侧间距不大于200mm。主龙骨为483双钢管,梁侧模加固对拉螺栓直径为14,扣件架顶部设置U型支托。2.4 施工方法2.4.1 墙体模板墙体模板采用15mm厚覆膜木模板,拼装模板使用前表面清理,涂刷隔离剂,严禁隔离剂沾污钢筋与混凝土接槎处。次楞采用4070

6、mm木方200mm(竖向放置,短边平行墙模板)主楞采用483双钢管400mm,穿14高强对拉螺杆水平间距600mm,竖向间距400mm。内墙采用预埋PVC管穿对拉螺栓。图2.4.1-1 剪力墙模板2.4.2 柱模采用15mm厚覆膜木模板,在木工加工棚制作,施工现场组拼,竖向龙骨(次龙骨)采用4070mm木楞。截面宽800mm,采用483.0双钢管抱箍(或10#轻型槽钢)500(起步200mm,第二步300mm间距,其余间距500mm),竖向龙骨中心间距不得大于180mm;800mm截面宽1000mm,采用采用48400,中间增加1根14 高强穿墙螺栓加固;截面宽1000mm,采用48400,增

7、加2根高强对拉螺杆加固,对拉螺杆竖向400mm。柱模的下口一侧留设150100mm的清扫口,柱模木楞盖住板缝,以防漏浆。柱主次楞均立放,短边平行于柱。图4.4.2-1 柱模板示意2.4.3 板模1 楼板采用承插型架体支撑体系。模板支架设计:横杆步距1.2m,立杆间距0.9m,顶层步距根据梁高进行调整,下设50厚的150150mm两块木方+一块木模板块拼装的木垫板或15厚150mm150mm木模板垫板,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不超过0.5m,立杆顶部采用U形支托,支托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300mm,插入立杆内长度不得小于150mm,螺杆外径与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纵横向

8、搭设扫地杆,扫地杆距地为承插式架体第一个盘扣的距离。2 架体外侧周圈设置由下向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架体内部剪刀撑按现场实际情况设置,但至少应在纵横向每隔58m设置由下向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剪刀撑底部应与地面顶紧,与地面的夹角宜为45 60,剪刀撑的宽度应为58m,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设置一排连续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按现场实际情况设置,但至少应在水平向每隔58m左右设置一道,剪刀撑的斜杆两端与脚手架的立杆扣紧,在其中间应增加2-4个扣结点。剪刀撑的接长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3个扣件固定。3 楼板底采用4070mm的木方,间距为200mm,木枋长度顺着结构宽度方向摆

9、放,木方上满铺15mm厚覆膜木模板。图4.4.3-1 板模板示意2.4.4 梁模1 地上采用承插型新型架体支撑体系;梁底模、侧模均采用15mm厚覆膜木模板,梁侧主楞采用483钢管,次楞均采用4070mm木方,梁下木方间距不大于150mm,梁侧木枋的间距不大于200mm,梁底设置一根承重立杆。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梁模及支撑架体侧模模板15mm厚覆面木胶合板支撑小梁4070mm木方,间距200mm;支撑主梁1)483钢管;2)对于梁高600的,主龙骨间距1000mm,距梁底1/2-2/3处加一根水平杆做梁侧主楞支撑,与底板立杆连接至少2道,另沿梁跨度方向在梁底设置步步紧间距1000mm;3) 对6

10、00mm梁高1000mm的,梁侧主楞间距600mm,设置1根14高强对拉螺杆,距梁底300400mm,水平间距600mm。4) 对1000mm梁高的,梁侧主楞间距600mm,设置14高强对拉螺杆,水平间距600mm,竖向间距不大于600mm,第一道螺杆距梁底不大于300mm。底模模板15mm厚覆面木胶合板支撑小梁4070mm木方,间距150mm,垂直于梁截面均匀设置。支撑主梁483单钢管,平行于梁截面设置。对于梁高800mm的,间距1000mm;对梁高800mm的,间距500mm。梁下支撑架1)梁两侧立杆间距:对梁宽400mm的,间距为1200mm;对梁宽400mm的,间距1000mm。2)

11、梁跨度方向立杆间距:对梁高800mm的,间距为1000mm;对梁高800的,间距为500mm。3)梁宽400mm的梁底设置一根承重立杆,梁宽400mm梁底设置二根承重立杆。立杆支撑间距同梁跨度方向立杆间距。2)承插型钢管脚手架梁模及支撑架体侧模模板15mm厚覆面木胶合板支撑小梁4070mm木方,间距200mm;支撑主梁1)483钢管;2)对于梁高600的,主龙骨间距1000mm,距梁底1/2-2/3处加一根水平杆做梁侧主楞支撑,与底板立杆连接至少2道,另沿梁跨度方向在梁底设置步步紧间距1000mm;3) 对600mm梁高1000mm的,梁侧主楞间距600mm,设置1根14高强对拉螺杆,距梁底3

12、00400mm,水平间距600mm。4) 对1000mm梁高的,梁侧主楞间距600mm,设置14高强对拉螺杆,水平间距600mm,竖向间距不大于600mm,第一道螺杆距梁底不大于300mm。底模模板15mm厚覆面木胶合板支撑小梁4070mm木方,间距150mm,垂直于梁截面均匀设置。支撑主梁483单钢管,平行于梁截面设置。对于梁高600mm的,间距1200mm;对梁高600mm的,间距600mm。梁下支撑架1)梁两侧立杆间距为1200mm。2)梁跨度方向立杆间距:对梁高800mm的,间距为1200mm;对梁高800的,间距为600mm。3) 梁宽400mm的梁底设置一根承重立杆,梁宽400mm

13、梁底设置二根承重立杆。立杆支撑间距同梁跨度方向立杆间距。2 梁端部立杆距柱边距离为300500mm,防止因距离过大造成梁端模板下沉。图4.4.4-1 框架梁扣件式脚手架模板示意梁与楼板模板高支撑架的构造与施工要求除了要遵守扣件架规范的相关要求外,还要考虑以下内容:1.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a.梁板模板高支撑架可以根据设计荷载采用单立杆或双立杆;b.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c.梁与楼板荷载相差较大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但只宜在一个方向变距、而另一个方向不变。2.立杆步距的设计:a.当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轴力变化不大时,可以采用等步距设置;b.当中部有

14、加强层或支架很高,轴力沿高度分布变化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变步距设置,但变化不要过多;3.剪刀撑的设计:a.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设剪刀撑;b.中部可根据需要并依构架框格的大小,每隔5-8m设置。4.顶部支撑点的设计:a.立杆顶部设置U型顶托,其距离支架顶层横杆的高度不大于500mm;b.支撑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应进行抗滑验算,当设计荷载N12kN时,可用双扣件;大于12kN时应用顶托方式。5.支撑架搭设的要求:a.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与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立杆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b.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与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的要求;c.确保每个

15、扣件与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d.立杆底部不在同一高度时,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应向低处延长不少于2跨,搭接不少于1跨,高低跨不大于1m,立柱距边坡上方边缘不得小于0.5m,如下图示。e.地基支座的设计要满足承载力的要求。6.施工使用的要求:a.精心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最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b.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c.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与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与变形情况及时解决。2.4.5 楼梯模

16、板楼梯模板采用15mm厚覆膜木胶板,4070木方做龙骨,模板支设采用吊模。楼梯模板施工前应根据实际层高放样,先支设平台模板,再支设楼梯底模板,然后支设楼梯侧板,应先在侧板内侧弹出楼梯底板厚度线与侧板位置线,吊装加工的踏步模板到位。为确保踏步线条尺寸的准确,踏步板的高度必须与楼梯踏步的高度一致,放样时,须预留出装修面层的厚度。图4.4.5-1 楼梯支撑架搭设示意三、模板安装3.1 工艺流程及一般要求3.1.1 工艺流程1 板模板安装工艺流程搭支架测水平摆主梁调整楼板模标高及起拱铺模板清理、刷脱模剂检查模板标高、平整度、支撑牢固情况。2 梁模板安装工艺流程弹梁轴线并复核搭支模架调整托梁摆主梁安放梁

17、底模并固定梁底起拱扎梁筋安侧模侧模拉线支撑(梁高加对拉螺栓)复核梁模尺寸、标高、位置与相邻模板连固。3 墙柱模板安装工艺流程弹柱子(墙)位置线柱子(墙)模板范围抄平,粘贴海绵条安装柱子(墙)模板安装柱箍及对拉螺栓模板支撑加固调整垂直度复核上口尺寸验收。3.1.2 一般要求1 模板安装前,应对模板进行认真清理,用压刨、铁铲等将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模板与模板之间接缝处(含模板零部件)的混凝土浆、杂物等清理干净,以便于周转使用,清理时注意对模板的保护,并涂刷脱模剂,要涂刷均匀。2 模板支设过程中,木屑、杂物必须清理干净,在柱墙下口、梁根部每段至少留二个清扫口,将杂物及时清扫后再封上,避免产生质量事故

18、。3 模板在支设前,施工缝处已浇筑的混凝土必须进行剔凿,露出石子,并清理干净。4 模板验收重点为控制刚度、垂直度、平整度与接缝,特别应注意外围模板、电梯井模板、楼梯间模板等处轴线位置正确性。并检查水电预埋箱盒、预埋件位置及钢筋保护层厚度等。5 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与预留孔洞均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6 为确保模板接缝严密不漏浆,并防止模板吸水或受热膨胀产生过大变形,以下部位必须粘贴密封胶条:1)梁模板与柱墙模板之间的搭接面;2)梁侧模与梁底模之间的接缝;3)柱阳角模板搭接缝。4)顶板模板拼装时,不允许贴胶带纸或粘贴密封胶条,必须硬拼严密,可以在背面钉木条。3.2 墙柱模板安装要点1

19、剪力墙模板安装1)剪力墙模板支模前,在已浇筑完毕砼的筏板面上进行投点放线,弹出主控制线及各墙体的边线以及300mm控制线,沿墙边模板脚下用砂浆找平,并在墙根外竖向钢筋上,以墙体的边线为准1000焊接钢筋止头,确保水平位置的正确。2)墙体支模以放好的墙边线为准,经控制线复核,模板上口水平方向平直采用拉线方法检查调直,竖直方向均采用吊线坠的方法调整其垂直度,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3mm。墙体模板安装顺序:(1)按位置线安装门洞口模板,安放预埋件或木砖;(2)把预先准备好的一面模板,按位置线就位,然后安装拉杆或斜撑,安装塑料管与穿墙螺杆(只限内墙,外挡土墙不使用塑料管,且使用止水螺杆);(3)清扫墙内杂

20、物,再安另一侧模板,调整斜撑(拉杆),待模板到预定位置垂直后,拧紧穿墙螺杆;(4)模板安装完毕,要对模板的拼缝及下口是否严密、螺栓的紧固是否一致、斜撑拉杆是否稳固等要逐一检查。对门窗及其它予留洞口的位置、预埋件的数量、位置、标高等均需进行复核。2 柱模板安装1)支模前,必须认真清理好底部的废碴与杂物,认真涂刷脱模剂,而且不得沾污钢筋。2)支模前,必须先校正钢筋位置,以防钢筋偏移,造成结构偏斜。3)在底板或楼板上弹出柱纵横轴线、四周边线,并且将柱位置兜方找中,并弹出支模300mm控制线,以控制与检查支模质量。模板下口用砂浆封堵以防止柱模下口跑浆。4)木底模里口、上口与底口,必须经过刨平刨直处理,

21、柱模才可以安放在上面,且在打混凝土之前将木底模与底板(楼板)之间的缝隙用砂浆或海绵条等堵严。3 墙、柱模支好后,加底模顶撑与中上部加拉撑,以保证结构截面尺寸的准确性。4 模板安装校正完毕,应检查一遍扣件、螺栓是否紧固,模板拼缝及底边是否严密,门洞边的模板支撑是否牢靠,并办理预检手续。5 为防止墙、柱模下口漏浆,模板下口用海绵条塞严,外围用砂浆进行封堵。3.3 梁板模板安装要点1 梁模板安装1)梁模采用梁侧模包底模方法。2)梁底满堂支撑与板支撑同步进行。梁底顶杆与两侧立杆支模时同时进行,并与两立杆间距相等,水平杆相互拉结。梁模支撑用拉杆相互牵搭,横杆不少于3道。立杆下必须设置50厚的150150

22、mm两块木方+一块木模板块拼装的木垫板或15厚150mm150mm木模板垫板。3)按照轴线位置在梁两侧支撑上拉通线固定梁底横杆,再将两根顺楞按要求放在横杆上,将梁底板钉在顺楞上,此时,应进行梁底板起拱,注意起拱应在支模开始时进行,而后将侧模与底模连成整体,侧板立在底板的木带上,而后侧板底侧钉上木方夹住。梁底起拱方法为:两端与中间的支撑长度一样,支设完后,在中间部位的支撑底部加一填充木楔,调整梁的模板标高后,用圆钉将木楔钉牢以防松动。按设计要求起拱。4)梁侧模与底模之间加用密封带,以防漏浆。5)由于本工程层高较高,模板支撑体系,必须在高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水平剪刀撑。6)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与

23、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与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规范的要求。确保每个扣件与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5,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7)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与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与变形情况及时解。2 板模板安装1)支撑立杆与梁两侧立杆同步进行,立杆间距按设计施工,如遇梁立杆不相符时,按间距小施工,高架构造与梁同时进行。2)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在任何情况下,高支撑架的顶部必须设水平加强层。立杆下必须设置底座或垫板,垫板厚度15mm、宽度不小于20cm。3)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

24、与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与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规范的要求;确保每个扣件与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4)跨度大于4m的顶板模起拱高度按照设计要求设置。5)模板铺设完毕,应用水平仪测量模板标高,进行校正。3.4 模板安装质量要求表3.4-1 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项次项 目允许偏差 (mm)检验方法1轴线位置(柱、墙、梁)5尺量检查2底模上表面标高+5 -5用水准仪或拉线与尺量检查3截面尺寸(柱、墙、梁)-5 +5尺量检查4每层垂直度8用2m托线板检查5相邻两板表面高底差2用直尺与尺量检查6表面平整度5

25、用2m靠尺与楔形塞尺检查表5.4-2 预埋件与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项次项 目允许偏差(mm)1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32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33预埋螺栓中心线位置2外露长度+10 04中心线位置预留洞10截面内部尺寸+10 0、四、模板的拆除1 拆除工艺:拆除支架顶部份水平杆与剪力撑拆除梁连接件斜撑及竖杆拆除梁侧模板拆除板底水平杆及木方拆除板底模拆除整体脚手架清理、分类堆放整齐等上层再用。2 拆模时不得用铁撬撬开模板,还要保护模板边角与砼边角。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理,清理残渣时,严禁用铁铲、钢刷之类的工具清理,可用模板清洁剂,使其自然脱落或用木铲刮除残留砼。3 拆除模板时间:1)模板侧模的拆除应在砼强度达到,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且经项目部同意后方可拆除。2)梁、板底模拆除:跨度8m时应在砼强度达到75%,跨度8m时应在砼强度达到100%,有该部位合格的早期强度报告,有监理单位签字认可的拆模申请报告。3)悬挑部分梁、板底模拆模:悬挑部分梁板模板拆除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必须有合格的同条件拆模强度报告,并有监理单位签字认可的拆模申请的条件下才能拆除悬挑部分底模板。表6.1 底模允许拆除时强度结构类型结构跨度(m)按设计的砼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板2502 8758100梁8758100悬臂构件100第 1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