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安全环境和职业防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肿瘤治疗安全环境和职业防护.docx(9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肿瘤治疗的安全环境和职业防护一、 肿瘤治疗的安全环境(一) 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人类周围一切客观存在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自然环境是指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构成的总体,由空气、土壤、水、阳光、各种动物等因素形成。自然环境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两部分。原生环境由天然形成,次生环境是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环境,这种环境是为适应人类需求而进行有目的的改造。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有意识的劳动所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包括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医务场所的环境是指医疗机构用于诊断护理、教学科研、预防和技术指导工作的一切外部条件。其中,既
2、有自然环境、物质环境,也有医疗机构的社会人文环境。化学药物、电离辐射等是肿瘤治疗环境中危害工作人员的主要危险因素。(二) 肿瘤治疗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因素1 化学性因素抗肿瘤药物具有细胞毒性,长期接触会造成药物蓄积,导致危害。2 物理性因素肿瘤的放疗产生的电离辐射会伤及工作人员。放射性的核素治疗利用电离辐射效应达到治疗目的,长期接触也要注意防护。针刺伤、噪音等,也会危及健康。3 社会心理性因素肿瘤患者的痛苦、高负荷的工作强度、紧张的护患关系给护理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工作压力,成为影响忽视健康的危险因素。(三) 肿瘤治疗的安全环境管理 医疗机构要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建筑设计和装备安全有效的防护设施,提供有利
3、于操作者健康的工作环境。肿瘤治疗过程中的安全防护主要包括化疗时抗肿瘤药物的防护和放疗时电离辐射的防护。1. 化疗安全环境要求化疗药物的配置最好在静脉配置中心集中进行。配置中心内设有符合标准的级或级垂直层流生物安全柜。配置室空气的洁净达万级标准(环境监测微生物数100cfu/m3),维持510Pa的正压;垂直层流生物安全柜内空气洁净达百级标准(环境监测微生物数5cfu/m3),维持70160Pa的柜内正压。有条件的肿瘤专科医院,设有专门的化疗药品配药室及相应的配套设施。但作为中小型的综合医院和基层医院大都五次设施,可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在化疗科配药室安装小型生物柜,固定加药台面,安装通风设施,备专
4、用的化疗药品储存柜及冰箱,并配置化疗专用治疗用物、隔离衣、一次性口罩、帽子、防护眼镜、聚氯乙烯和乳胶手套等。生物安全柜要正确选择并进行很好的维护和保养。(1) 正确选择:使用级或级垂直层流生物安全柜。根据我国卫生行业标准WS 233-2002,生物安全柜分三级:级生物安全柜气流从前方进,从后方流经顶部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滤片出,仅保证工作人员不受侵害,但不能保证实验对象不受污染;级生物安全柜为垂直层流,进出气体均经HEPA滤片滤过,工作状态下对人员、环境、产品均提供保护;级生物安全柜四面封闭,有手套箱式操作口,其供应空气流经一层HEPA滤片,排气流经两层HEPA滤片,对人员、环境、产品提供最
5、高防范效能。(2) 维护与保养:生物安全柜安装完毕和正式使用前要由专业人员进行彻底全面检查,符合要求才能开始使用。正常运转后,保障每年检查一次。每次移动安全柜后和更换过滤器后要进行检查。发现过滤器泄漏要及时更换。每周至少彻底清洗和消毒生物安全柜一次。当发生化疗药物喷洒现象或者移动、检修生物安全柜后应立即消毒、清洗。消毒通常选用70%乙醇,所用的洗涤剂要对不锈钢表面无腐蚀性且pH值与肥皂相近。先用洗涤剂从上至下,从污染小到污染大的区域擦洗,再用清水漂洗,漂洗时应经常跟换擦布,擦拭用布应是不脱颗粒的软麻布类。2. 放疗安全环境要求放射性暴露的危害,主要指放射线对机体所致的电离辐射危害。我国制定的职
6、业病防治草案中,明确指出放射性是三大类重点职业危害之一。放疗安全环境管理的关键是合理的机房布局和屏蔽设施。远距离放疗时,放射治疗机尽可能远离非放射工作场所,治疗室与控制室和候诊区分开,治疗室的面积不应小于30m2,四壁应有足够厚度的屏蔽防护。根据射线的种类选择屏蔽材料,X射线,射线用铝、铁、混凝土等材料,射线用有机玻璃、塑料等材料。治疗室的入口处采用迷路方式,以有效地降低辐射水平。治疗室外醒目处安装辐射危险标志,门外设指示灯,安装连锁装置,只有关门后才能放射。治疗室内必须有通风设备,每日通风34次。室内应有监视和对讲设备,以尽量减少工作人员的剂量。为避免放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尽量将操作开放源的
7、工作单位建筑选址远离人口稠密的市区,尽量设在单独的建筑物内。建筑物设计要考虑工作场所的合理布局,要便于去污和放射性废物的处理,要能够良好而有效的通风换气。放射治疗室必须与准备室和控制室分开设置,使用面积不得小于20m2。控制室与治疗室之间设对讲机。内照射时,开放型放射性场所必须采取严密而有效的围封隔离措施,如设置屏障等,以防止其向周围环境扩散。在工作人员经常停留和工作的地点要安装辐射监测仪,必要时安装预定剂量率阈值的自控报警装置。治疗室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时换气。二、 肿瘤治疗的职业防护(一) 化疗的职业防护1 我国化疗的防护现状(1)化疗防护的管理体制不健全:90%以上的医院,尤其是综合医
8、院,在化疗操作时,采取了落后的不科学的分散管理模式,扩大了抗癌药接触人群及污染的空间,不利于职业的防护和培训。(2)化疗防护设备匮乏:国际权威机构为接触挂了药物的医务人员制定的安全防护措施规定:配置所有化疗药剂需在垂直层流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而调查显示:仅有13.18%的医院为护士配备了生物安全柜,其中多为肿瘤专科医院,约23.95%的医院装备了不具有防护功能的超洁净台,而没有为护士的化疗操作装备BSC安装任何防护设施的医院占到62.87%。仅12.15%的医院使用全密闭式输液系统。(3)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差:护理人员在理论学习与临床见习、实习阶段均未进行过职业防护教育与培训;在从事肿瘤专科护
9、理前未经过专业理论学习,对肿瘤药物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导致他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缺乏必要的防护意识与知识,以致在操作中不能正确使用防护用具来保护自己。有调查显示,护士正确佩戴手套者低于10%,大多数医院的护士操作时不穿隔离衣。(4)化疗操作的废弃物处理不符合国际标准:操作者没有将配置过化疗药物的所有物品集中密闭,置于带盖的容器中作特殊处理,使药物播散在空气中,污染工作环境。有资料显示,仅有18.86%的医院使用符合要求的带盖容器收集化疗废弃物。2.化疗防护(1)防护工具:手套和隔离服、护目镜、口罩、密闭容器、溢出包等。(2)防护原则:医护人员在接触抗肿瘤药物时应遵循的两个原则是尽量减少与抗肿瘤药物
10、的接触、尽量减少抗瘤药物的污染环境。(3)防护措施1)基础防护措施:护理人员要注意饮食调养,如摄入高蛋白或完全蛋白食品及B族维生素和大量维生素C等以提高机体的防御与耐受能力;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加体质。禁止在操作区进行餐饮、吸烟和化妆。2) 加强培训,提高防护意识:护理人员首先要严格按照规范化操作程序进行,加强专业护理职业安全教育,组织化疗防护学习班或选派护士赴大型肿瘤专科医院进修学习,使护理人员更加深刻地了解化疗药物细胞毒性作用及在治疗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危害。执行化疗的护士必须经过化疗专业培训,以化疗的基础知识、化疗的副作用及预防处理、化疗潜在的职业危害和防护措施为培训内容,从而提高护士对化疗
11、药物潜在危险的认识;制定合理的防护措施,使护士全面掌握并规范化疗防护操作程序,增强防护意识。定期对专科护理人员进行常规性防护知识考核。3)落实护士保健措施,对经常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应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每隔六个月抽血检查肝功能、血常规及免疫功能等,并可通过生物学方法定期检查尿样,如出现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症状及体征,应及时调离;怀孕的护士应避免接触化疗药物,以防胎儿畸形;护士长应合理排班,避免护士长期接触化疗物品。3.有关防护效果的研究Ziegler等研究发现采取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药、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使用个人防护措施后,在接触抗肿瘤药物的病房护理人员尿液中并未发现有抗肿瘤药物。
12、Pjlger等方向在抗肿瘤药物接触组中,仅用乳胶手套进行防护可发现有高水平的DNA损伤;采用两种以上防护措施和在通风良好的安全柜中操作,DNA损伤率降低;接触组使用垂直气流生物安全柜及穿戴有效的防护设备包括手套、隔离衣、帽子和眼罩,进行过培训,采用标准的防护技术准备和使用药物时,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护士外周血中染色体交换、断裂和微核率并不会升高。Jakab等研究结果表明,护士未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细胞染色体断裂率明显增加;使用非恰当的仪器设备,如水平气流超洁台,染色体断裂、交换频率、DNA损伤同样会明显增加;而采用垂直气流生物安全柜,损伤结果明显低于前两组,显示出安装垂直气流生物安全柜在抗肿瘤药
13、物防护中的重要性。(二)放射治疗的职业防护1.电离辐射防护目的和任务(1)目的是避免确定性效应的的发生,并降低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到可接受的水平,同时要消除各种不必要的照射。(2)任务是利用完善的放射防护体系,在进行有益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伴有电离辐射)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预防和缩小电离辐射的危害。2.电离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在1977年发表的26号出版物中(ICRP,1977),明确提出了辐射防护的三项基本原则:即放射实践的正当化,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制。该三项基本原则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是放射防护工作的指导思想。(1)电离辐射实践的正当化:正当化也叫合理性判断,即
14、在进行伴随有辐射照射的某种实践前,要进行代价与利益的分析。电离辐射的实践会对人群和环境产生危害,但比起个人和社会从中获取的利益来说,应当是很小的,是具有正当的理由。只有当这种实践能获得超过代价的纯利益时才被认为是正当的,否则不应采取这种实践。(2)电离辐射实践的最优化:最优化要求对于接受放疗的患者的照射,既要保证病变组织得到足够的剂量,又要使其他组织所受的剂量降至最低。在权衡利用辐射的某种实践所获得的利益超过付出代价的基础上,一切照射应当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3)个人剂量限值:在实施正当化和最优化两项原则时,要同时保证个人所接受的剂量当量不应超过国家规定的相应限值。1997年由国际原
15、子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等倡议的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和放射源基本安全标准中规定职业照射的剂量限值: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不应超过下列限值:连续5年以上年平均有效剂量20mSv;任何单一年份内有效剂量50mSv;一年中眼晶状体所受的当量剂量150 mSv;一年中四肢(手和脚)或皮肤所受到当量剂量500 mSv。16-18岁正在接受涉及辐射照射就业培训的学生或实习生的职业限值:一年中有效剂量6 mSv;一年中眼晶状体所受的当量剂量50 mSv;一年中四肢或皮肤所受的当量剂量150 mSv.特殊情况:特殊情况下剂量平均期可以例外地增加到10个连续年,任何工作人员在此期间所受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不得超过20 m
16、Sv,而其在任何单一年份所受的有效剂量不得超过50 mSv,当任何工作人员自延长的平均期开始以来所受的累计剂量达到100mSv时,必须进行审查。3电离辐射防护的关键 放射源是指放射电离辐射的装置或能够释放辐射的物质。电离辐射来源于放射源,所以控制放射源是电离辐射防护的关键。(1)医学中电离辐射的来源:医学中的电离辐射既来源于诊断过程又来源于治疗过程。!)来自于医学诊断过程中,如X线摄片、造影检查、各种定位与介入检查、核医学检查等。2)来自于医学治疗过程中,如伽玛射线治疗机、介入治疗、放疗等。(2)放疗中放射源的一种分类:远距离放射源和近距离放射源。 1)远距离放射源:肿瘤患者的放疗以两种基本的
17、照射方式进行,即远距离照射和近距离照射。远距离照射是放射源距人体一定距离,集中照射人体的某一部位,这是放疗常用的方式。医学治疗中的一些仪器设备,如y射线治疗机、介入治疗仪、x线光机、加速器等,都是远距离放射源。2)近距离照射:将放射源放人被治疗的组织内或放人人体的自然腔道,直接在病灶区域进行放射。腔内治疗用的镭226源、依192以及粒子植入用的金源198、碘125源等是近距离放射源。近距离放射源按其是否被密封可分为开放源和密封源。(3)辐射源的控制:对辐射源的控制是电离辐射防护的关键环节。要控制辐射源的质和量。辐射源的活度、能量和毒性要进行很好的选择,在不影响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
18、源。近距离开放源的防护对工作人员来说更重要。从事开放源的操作,不仅对周围人员产生外照射,还将构成一种潜在的内照射危害(放射性物质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进入体内)。为加强开放源操作的管理,在我国的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根据所使用的核素放射性活度和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将开放性放射工作单位分为一、二、三类,并把放射性工作单位内部的场所划分为甲、乙、丙三级。而在建筑设备、环境布局、屏蔽隔离等方面施加不同的防护。对工作人员而言,远距离照射的防护是外照射防护。由于存在开放源(放射性核素)通过呼吸到等途径进入人体的危险,故医护人员的近距离照射防护包括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4.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手段:时
19、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1)时间防护:就是缩短受照时间。外照射的受照剂量与受照事件成正比,受照时间越长,所受剂量越大。因此在不影响工作的原则下应尽量减少工作人员的受照时间。这就要求工作人员时要有周密的计划,熟练的操作技术,尽量减少与辐射源的接触时间。如果有必要,事先应进行空白操作。如果场所剂量较强,一时又不能用某种方法降低,则可以采用几个人轮流操作,以减少每个人的受照时间。(2)距离防护:就是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可大幅度降低受照剂量,如果距离增加一倍,照射量率减少到原来的四分之一。因此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应尽量远离辐射源。实际工作中切忌直接用手持源。一定要用远距离操
20、作工具,如镊子、长柄夹具、远距离自动控装置等,以增大体与辐射源的距离。(3)屏蔽防护:外照射最基本的防护手段就是屏蔽防护。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条件所限,通常单靠缩短接触时间和增大距离并不能达到有效的防护目的。如安装辐射源,工作人员离辐射源的最大距离就只有几米,即使在那里停留1秒钟也是危险的,这种情况下必须采取屏蔽防护措施。屏蔽防。所以护是根据物质可以吸收和减弱辐射的原理,在辐射源和人之间设置屏蔽物以减少射线照射,使工作人员和公众受照剂量在国家规定限值。5.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手段 内照射防护就是通过切断进入途径,减少进入机会,达到避免和减少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目地,减少或防止人体受到内照射危害。基本
21、手段为围封隔离、去污保洁、防护用品和治理放射性废物等。(1)围封隔离:开放源的周围设立一系列屏障,防止放射性物质向周围环境扩散,防止因人员或物体的移动而将污染带到相邻房间。(2)保洁去污:操作者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定,防止或减少污染的发生,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卫生,对受到污染的表面及时去污,对污染的空气要合理通风。辐照在墙壁地面、设备、机械、工作服等表面上的放射性核素,随着空气流动、人员走动、机械振动等重新悬浮于空气中。所以要及时清理表面污染。(3)妥善治理放射性废物:按照规定,放射性废物的处理由国家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放射性废物指在生产和使用放射性过程中废弃的含有放射性物质或被放射性物质污染而又不
22、能用简单的方法加以分离的废弃物。按照放射性废物的形态可将其分为液态、气态和固态三大类。治理的基本途径是浓缩存储和稀释排放(达到环境容许水平)。放射性物质只能按其自身衰减规律而减少。采取焚烧、蒸发等方法缩小体积,便于存放,在不造成环境的公害下,为放射性衰变提供足够的空间。 (4)防护用品使用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操作开放源的工作人员,正确穿戴适当的防护衣具,如铅衣、活性碳面具、特殊发表防护口罩等。尽量缩短暴露于污染环境的时间。避免在污染区内吸烟、进食。6.远距离放疗的防护管理(1)设备管理:常用于远距离放疗的放射源有x线治疗机、医用电子加速器、60Co治疗机等。基于防护要求,各机器设备在机械构造、安
23、全连锁、意外报警等方面进行了特殊的设计。对于放射设备要加强管理:新引进的放疗设备,必须经过有资格的部门对设备的防护性能进行全面鉴定,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对运行的放疗设备实行年检制度,保证设备的防护性能处在最佳状态:放疗单位对设备必须实施剂量自测制度:对那些性能不符合要求而又维修十分困难的设备要及时淘汰。(2)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开始治疗前检查机器状态,确认正常开始工作:送患者进入治疗室确认患者:离开治疗室前检查各项设定:治疗启动前检查控制台上的定时器或剂量监测器的读数:治疗时保证治疗室无其他人员:治疗过程中,保证患者无明显移动。(3)防护剂量监测:治疗防护剂量监测,包括对放射工作场
24、所的 监测和房舍工作人员的剂量监测7近距离放疗的防护管理 近距离开放源防护较为复杂,对工作人员而言要在外照射防护的同时进行内照射防护。为更好的进行防护,需要了解近距离照射的方法。(1)进距离放疗常用的方法:敷贴疗法、插植疗法和腔内疗法。 1)敷贴疗法:是将发射射线并具有一定形状的敷贴器贴于皮肤、黏膜等病变处,通过射线照射,使疾病缓解或根治的一种放疗方法。 2)插植疗法:将特制的小棒状的密封源,插植到肿瘤组织中进行照射,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放疗方法。 3)腔内疗法:将放射性胶体注入体腔,利用其发射的13射线直接对小的肿瘤组织或瘤细胞进行照射的一种放疗方法。以胸、腹腔内治疗多见。 (2)进距离操作放射
25、源的管理:密封源要有储存的预备房间和铅保险箱;增加一定的屏蔽防护设施;非密封源的房间内应设置便于清扫或去污的工作台、地板和墙壁;储源房间门上设有“当心电离辐射”的明显标志;放置储源保险箱的房间加锁,由专人管理。 (3)工作人员进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放射源尽可能放于防护屏后,使用长柄器具操作放射源;从容器中取出和放入放射源后要立即关闭容器(防泄漏);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距离运往使用地点;确认患者后进行治疗;从患者体内取出放射源时要核对数目,并要使要剂量仪监测,确认无遗留后送回;取出和送出放射源都要进行登记。 (4)护理操作注意;在护理带有辐射源的患者时,护士要尽量减少与其接触时间,预先安排
26、好每一步骤,短时间完成护理工作;因为距离发射对于辐射作用极大,故进行护理工作要尽量保持一定距离;操作时尽量使用防护屏蔽;处理被辐射源污染的物品、器械、敷料及排泄物等,必须戴双层手套,最好待放射性污染去除后再进行处理。 8.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 (1)持证上岗;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培训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放疗卫生防护技术单位举办,并按照统一的教材进行,上岗前的培训时间一般10天,经考核合格后,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颁发。 (2)加强教育:对有关医务人员要加强安全和放射防护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使其掌握放射防护的基本知识,自觉遵守有关放射防护的各种标准和规定,提高
27、防护意识,有效地进行防护并防止事故的发生。 (3)辐射监测和记录:上岗后按规定进行个人计量监测,并建立个人剂量档案。档案记录应包括涉及职业照射工作的一般资料;达到或超过有关记录水平的剂量和摄入量等资料,以及剂量评价所依据的资料;对调换过工作单位的工作人员,应有其在各单位工作的时间和所接受的剂量和摄入量等资料。 (4)卫生保健:放射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尤其注意血象。为提高机体抵抗力,发生人员要更加注意休息和饮食营养,充足的睡眠利于体力恢复,木耳、蘑菇等真菌食物的摄入利于减轻放射损伤。定期的休假,可以远离辐射,心身放松。妊娠和哺乳的放松工作人员,尽量远离辐射。 (5)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与应用:个人
28、防护用品是工作人员职业照射防护的一种手段。根据实际需要为工作人员配备适用、足够和符合有关标准的各种个人防护品,例如各类防护围裙、防护手套、防护面罩及呼吸防护器等;并应对工作人员正确和使用有关防护用品进行培训指导和督查。个人防护用品应有适当备份,以备用。所有防护用品均应妥善保管,并应对其性能进行定期检验。当然,在完善的环境和屏蔽条件下,尽量减少正常运行期间对个人防护用品的依赖。 肿瘤的预防与控制一、 肿瘤的防治概述(一) 恶性肿瘤的发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几十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亦有了长足的进步,多数传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在疾病防控领域,新的人类疾病谱发生的巨大
29、变化,把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推上了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前沿,成为主要的疾病。特别是恶性肿瘤,根据统计推测,200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约1010万,死亡620万,现患病例2240万。照此发展下去,预计2020年新发癌症病例将达到1500万,死亡1200万,现患病例3000万。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癌症发病及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2000年我国癌症新发患者数为180万200万,死亡140万150万。在城镇居民中,癌症已占死因的首位。当前我国肝癌、胃癌及食管癌等死亡居高不下,肺癌、结直肠癌及乳腺癌等又呈显著上升趋势。特别是我国农村癌症死亡率上升速度明显高于城市,癌症高发区亦多在农村和西部地区,造成
30、严重危害,癌症正在成为新世纪人类第一杀手。肿瘤的预防控制工作面临着新的课题。(二) 肿瘤的预防占有重要的位置近20年来,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进步,肿瘤治疗效果得到了很大提高,但一些肿瘤的5年生存率却没有明显改变,人类对肿瘤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尽管在肿瘤研究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对肿瘤复杂的生物学行为、从分子水平层面认识肿瘤的本质及临床研究还有相当的难度。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的难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临床医疗上,由于确诊肿瘤为中晚期,治疗效果差,而且缺乏治疗效果和准确判断的生物学指标,治疗方案仍有相当的盲目性。现在,更多的研究者和临床工作者认识到仅凭治疗是无法减轻肿瘤对人类的危害和造成的巨大社会、经济
31、负担。应开展广泛的跨科学、跨专业合作,基础与临床研究并重,并将肿瘤预防作为学科发展的主流。21世纪肿瘤防治的焦点仍然以预防为主,这一观点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肿瘤发病趋势的变化与人类生活方式(包括饮食、吸烟、饮酒、感染等因素)的改变密切相关。美国肿瘤研究专家近年来加强了以预防为目的的研究,并加大措施力度,如大力倡导并实施戒烟,使8种恶性肿瘤发病率持平或下降,其中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城市进程的加快,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的肿瘤发病率明显上升,现已公认,85%以上人类肿瘤的发生是由包括生活方式在内的环境因素所引起的。党的十六大将全面提高健康素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
32、标的重要内容,为癌症防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颁发了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简称纲要,确定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及鼻咽癌为我国癌症防治重点。提出了癌症预防的指导原则、总目标及具体目标、主要工作内容和保障措施,为指导癌症预防工作指明了方向。(三) 以“纲要”为指导。全面布控癌症防治工作1. 坚持“纲要”的指导原则(1) 坚持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预防为主”及“以农村为重点”等卫生工作方针。(2) 癌症防治与其他重大疾病防治相结合(3) 重视农村,突出重点,提高癌症防治资源的利用效率(4) 政府领导,全社会参与。2.
33、实施防控具体目标(1) 完善癌症信息登记系统,建立统一的癌症数据库。(2) 对癌症主要危险因素的人群知晓率达到50%。(3) 积极推行有效的预防措施,特别是控烟、预防乙肝病毒感染、营养干预及减少职业危害等。(4) 制定主要癌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计划并组织实施。(5) 在农村高发地区及某些城镇社区建立重点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示范基地,其相应癌症的早诊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0%。(6) 修订并推行主要癌症的临床诊断指南。推广姑息治疗和三阶梯止痛方案。积极进行康复指导。3. 癌症防控的保障措施加强政府对癌症防治工作的领导有关部门制定全国癌症预防控制工作的实施计划,组织并监督实施
34、(1) 加强癌症防治队伍建设,健全癌症防治网。举办各种形式的癌症预防与控制培训班,开展肿瘤专科教育及继续教育,有条件可利用网络开展远程教育。(2) 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资,保证规划纲要目标的实施。支持戒烟、控制乙肝病毒感染、控制职业危害及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3)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加强癌症防治宣传、教育和咨询活动,普及癌症预防及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知识。二、 肿瘤的一级预防在肿瘤领域,预防医学已经和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等融为一体,形成三级预防的概念。(一) 概念 一级预防又称初级预防或病因预防,指通过消除致癌病因或避免接触危险因素,如化学、物理、生物等致癌物质,所采取预防癌症的措施。
35、(二)一级预防的主要任务1.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2.鉴别病因和危险因素。3.提高人群的防癌能力。(三)一级预防的方法1.流行病学调查。2肿瘤疾病登记报告。3.鉴别环境中致癌、促癌剂。4.开展人群疫苗接种和饮食预防。5.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四)改变生活方式预防癌症的发生对正常人体来说,往往在一个以上致癌因素的长期作用下,才可能诱发癌症。除了外界致癌因素外,一般认为机体防御功能缺陷(免疫反应性降低、神经因素、精神因素、神经因素、内分泌因素、代谢障碍、营养状况低下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可使人易患癌症。1. 控制吸烟,预防癌症(1) 烟草的危害性: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在发达国家男性中,90%95
36、%的肺癌、45%60%的其他癌症与吸烟有密切关系。75%的女性肺癌也可能由吸烟引起。其他一些肿瘤,如口腔癌、舌咽癌、鼻咽癌、膀胱癌等亦与吸烟有关。烟雾中含有烟焦油、尼古丁、苯丙 等多种致癌物质和促癌物质。发达国家对戒烟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发展中国家,20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人吸烟增加,50年代后肺癌发病率明显上升,70年代推广戒烟运动,90年代开始肺癌发病率明显下降。我国目前肺癌发病率仍在上升趋势中,肺癌是我国的第一大癌症。为我国癌症防治的重中之重。肺癌的预防以控烟为主,但目前,有效地戒烟组织还很少,措施推广力度有限,前景堪忧。我国的戒烟工作任重道远,但势在必行。(2) 烟草控制措施:吸烟是一种
37、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惯。不仅损害个人健康,还伤及他人(被动吸烟)、污染环境。应控制吸烟,提倡戒烟,使肿瘤发病率降低。烟草控制涉及不同层面,个体干预主要是改变吸烟习惯;社会干预包括:公告场所的禁烟等政策、措施,形成不利于吸烟的环境;公众教育,充分利用宣传媒介和多种形式,讲解吸烟的危害,提高对吸烟危害的认识;帮助吸烟者戒烟,推广戒烟药物和方法;医护人员应负起戒烟教育者的责任;心理医生干预、朋友劝说吸烟行为有助戒烟;学生及家长应重视对未成年人吸烟的教育,我国颁布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严禁对18岁以下青少年出售和散发卷烟制品。另外,我国已签署了“国际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国家必将从加强烟草控制中
38、的综合立法建设,提高烟草制品的税率,禁止各种直接或间接地烟草广告及促销活动以及开展强硬有力的孔眼健康教育等综合性控制烟草活动。2. 调整膳食结构,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预防癌症饮食结构不合理是仅次于吸烟的第二个重要的、可避免的癌症发生原因。据统计30%35%的肿瘤发生与饮食有关,摄入过多蛋白质、脂肪甚至糖和盐,营养不良及失调,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及微量元素硒、镁、锌等,均可能成为癌症高发的条件。90%的胃癌和大肠癌的发生与饮食有关,高盐饮食是胃癌的致癌因素之一。我国胃肠道肿瘤约占65%以上,主要与饮水污染和食物配比不当或污染有关。西方国家乳腺癌、大肠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高发,与所进
39、高脂肪饮食,特别是动物脂肪有密切关系。高热量膳食、肥胖,会增加乳腺癌的危险。饮食中缺乏纤维素,也是大肠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不良的饮食习惯,如三餐无规律,喜食烫食、辣食及其他刺激性食物,暴饮暴食,好生闷气等,都是食管癌、胃癌、肝癌等消化道肿瘤的高危因素。美国饮食、营养及癌委会(DNC)的调查表明:结肠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及肺癌是最有可能通过改变饮食习惯而加以预防的。1997年卫生部已经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应大力宣传,努力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根据膳食指南,科学调整饮食结构,预防癌症。(1) 实施健康教育:注意不合理饮食的危险因素。(2)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1) 一日三餐
40、应尽量按时,注意饥饱适度,不要暴饮暴食。2) 进食时,应保持心情舒畅,应细嚼慢咽,不应进食过快。3) 减少食盐摄入:平均每天摄入食盐15g为宜,限制吃烟熏、腌制、油炸食物,不吃霉变食物(黄曲霉毒素,致肝癌)。(3) 平衡膳食,合理调整饮食结构1) 强调食物多样化:低脂饮食,谷物为主,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并适当吃一些粗粮。2) 补充蛋白质:每天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补充钙含量和优质蛋白;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其赖氨酸含量高,鱼类不饱和脂肪酸有降血脂、防血栓形成作用。3) 膳食与体力活动平衡:早、中、晚餐热量分别为30%、40%、30%为宜,保持适当体重。3. 节制饮酒,预防
41、癌症乙醇可以改变口腔细胞、食管细胞中致癌物质的代谢。作为辅助致癌物可以通过致癌物在一定器官中诱导癌症的产生,如使烟草中或饮食中的致癌物进入上皮细胞;乙醇可以增加烟草中的前致癌物代谢产生的致癌物。 饮酒对口腔癌、咽癌、喉癌、食管癌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有证据显示饮酒与大肠癌和乳腺癌有关;肝硬化是肝癌的危险因素之一,其发生与饮酒有密切关系;而且大量饮酒对健康有许多负面影响。4. 适当运动量: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素质,保持精神愉悦。加强运动,也可以缓解精神紧张,保持愉悦心情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五)加强职业防护和环境保护4. 减少职业暴露使生产环境的暴露浓度控制在法定卫生标准以下。5. 减少职业
42、危害的主要措施(1) 改进技术措施,较少职工对致癌危险因素的暴露。(2) 加强健康教育,禁止在有害环境中吸烟、进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3) 对高位职工定期体格检查。(4) 国家要建立健全环境毒物的安全允许标准,督促付诸实施。(5) 研究职业因素与肿瘤有关,并利用肿瘤发病资料进行监测。6. 加强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对生产致癌物或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含致癌物的废水、废气、废渣严格治理,防止对大气、土壤、作物、水源的污染。合理使用医疗药品和医疗设备。(六)控制与生殖因素有关的肿瘤高位因素 早婚、早育、多产、性生活紊乱可能与宫颈癌有关,另外,有些通过性传播的病毒,如人类乳头瘤病毒、疱疹病毒可增加患宫
43、颈癌的危险。某些有致癌性的药物,包括激素类:雌激素、雄激素、抗雌激素药【如他莫昔芬(三苯氧胺)】等亦是生殖系统肿瘤的高发因素。绝经期妇女广泛应用雌激素可诱发子宫内膜癌及与乳腺癌发病有关。(七)进行疫苗接种 现已证实病毒与某些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造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主要原因。我国乙肝病毒的感染率达60%,乙肝病毒的携带率大于10%。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新生儿接种乙肝病毒疫苗,切断母婴传播。国家已制定专项计划并有资金保证,有待进一步落实各项措施。三、 肿瘤的二级预防(一) 概述 二期预防是指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称为肿瘤的“三早”。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及各种
44、预防措施减少癌症的发生,通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使相当一部分癌症得以根治,以及通过姑息手段使癌症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二) 早期发现(1) 筛查:指用快速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将表面健康的人群区分为可能患病者(试验阳性)和可能无病者(试验阴性)。筛查阳性者必须经医生进一步诊断。(2) 普查:属于二级预防,指在无症状的人群中进行筛查发现肿瘤。筛查和普查是到人群中去寻找可疑者。(3) 高位人群:在某些有一定群体特点的人群中,一些特定的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在流行病学上将这类人群称为该肿瘤的高位人群。2.对常见肿瘤的普查 在高危人群或高发区对某种或几种肿瘤进行筛查。常见肿瘤的筛查包括:(1
45、)肝癌:江苏省启东为我国肝癌的高发区。甲胎蛋白(AFP)免疫测定用于该地区以及其他高危人群的肝癌普查,辅以B超检查,可发现许多无症状和体征的早期肝癌。(2)胃癌:高危人群见于:位于高发区,40岁以上人群;有不明原因上消化道症状或慢性胃病史,近期症状加重;有胃癌家族史。上述人群采用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者再作纤维胃镜或气钡双重造影。(3)食管癌:河南邻县为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区。普查多采用食管拉网及吞钡X线检查对食管癌诊断有一定价值,高度怀疑者,可采用纤维食管镜检方可确定诊断。(4)大肠癌:我国大肠癌以4055岁为高发年龄,进行人群普查中时,常规首先采用简单易行的直肠指检,大便潜血试验,然后进行乙状结肠
46、镜检,是发现大肠癌的有效方法。(5)宫颈癌:宫颈检查和刮片细胞学检查,广泛应用于宫颈癌的普查,可以早期发现宫颈癌,并有效降低死亡率。(6)乳腺癌:近年来,乳腺癌发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定期的人群普查尤为重要,乳腺临床检查与医生诊断水平有关,乳腺B超、钼靶X线摄影是有效的筛选方法。(7)肺癌: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普查的方法常采用胸部x线片或透视,同时作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3.健康体检和肿瘤自检 提高人群健康保健意识,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是维持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肿瘤早期发现的一条重要途径。对身体暴露部位如皮肤、乳腺、睾丸、外阴等可通过自我检查,早期发现肿瘤或癌前病变。4.对癌前状态及病变的
47、预防 是肿瘤早期发现的重要途径之一。癌前病变:是指恶性肿瘤发病前的一个阶段,在致癌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其中有一小部分可能的发展为癌的疾病状态。常见的癌前病变包括:(1) 粘膜白斑:是粘膜上皮的局限性增生,一般呈轻微突起,发硬的白色斑块,发上在口腔与外阴部易癌变。需注意斑块部位的粘膜保护,避免刺激因素如烟酒、辛辣食物,局部摩擦等。据不可用维生素A糊剂涂抹,口服维生素A丸。一般治疗无效或疑有恶变者,及时施行手术治疗。(2) 皮肤的慢性溃疡:经久不愈的皮肤溃疡,可能发生癌变,形成鳞状上皮癌,应引起重视,积极治疗。(3) 黑痣:对生长在足底、手掌、眼睑、颈部、腰部及会阴部的黑痣,应及早切除,以防恶变为恶
48、性黑色素瘤。(4) 囊性乳腺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囊性乳腺病是一种由内分泌失调引起的乳腺局部病变,常见于40岁左右妇女,乳腺小叶以及腺上皮增生或囊性变;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主要症状是乳头溢液,有癌变的可能。注意动态观察,必要时可施行局部切除,并做病理检查排除恶变。(5) 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病理活检伴肠上皮化生和间变者,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慢性胃溃疡,因病变黏膜长期受刺激,亦有发生癌变的可能。应积极治疗,并定期随诊,避免延误治疗。(6) 息肉:息肉好发于食管、胃、结直肠及子宫等部位。多发性结肠息肉有家族史,发生癌变的比例约占40%50%。处理原则应广泛切除受累肠段,以防癌变。(7) 上皮不典型增生:胃、食管、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多见,食管有25.6%癌变,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