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秋词》《夜雨寄北》教案(校级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秋词》《夜雨寄北》教案(校级公开课).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秋词、夜雨寄北教案【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1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2 .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体会情绪 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1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教学难点】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体会情绪的 感染和心灵的震撼。【自主先学】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2、自读课文,解决重点字词,疏通课文。3、收集有关秋的诗句,课堂交流。【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活动一:(展示交流)
2、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千百年来,灿若星辰的诗歌把中国文坛照耀得分外 明亮。诗人们用诗歌诉说的一个个故事,至今为人们传唱;他们抒写的缕缕情 怀,感动了代代的中国人;他们创设的种种意境,迷醉了古今多少读者。古人 云:腹有读书气自华!今天,就让我们漫步在这个风光旖旎的古诗苑,去吟唱, 去感动,去陶醉吧!二、研讨,拓展师生共学(合作展示)活动二:学习秋词(其一)(一)导入自古以来,文坛诸多人物每每见秋,或聊发赞美之情,“霜叶红于二月花” 就是其真实的写照;或悲叹萧凉悲伤之感,“断肠人在天涯”印证了他们的心 迹今天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赋秋之作秋词。看看他是怎 样理解秋天的。1 .走近作者刘禹锡
3、(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 诗人。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 称“刘柳”。有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有刘梦得文集传世。2 .诗词背景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 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 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 贬。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刘禹锡贬到朗州(湖 南常德)时,时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 而知的,但他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
4、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3 .诗词吟诵播放情境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疏通文本.重点字词悲寂寥:悲叹冷清萧条。春朝:春天排云上:推开白云。排,推开。 碧霄:蓝天。2、课文翻译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面对秋天就都悲叹冷清萧条,我却认为秋天要胜 过春天。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推开云层,一飞冲天,我的诗兴也被它带到 了碧蓝的天空。(三)合作探究L前两句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诗人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先写了古 代文人每当受挫,身陷逆境时,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寞凄凉。也确实是这样,在 文人的笔下,秋是悲的象征,是孤独、寂寞、惆怅的载体,但接下来,诗人却 大胆而充满
5、豪情地道出对“秋”的理解,对秋的追求:“我言秋日胜春朝。”在 作者心中,它是美的季节,远胜过繁花似锦的春日,表现出诗人被贬后的乐观 豁达、积极向上。1 .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一鹤”是孤单的,但也是独特的,正是这只鹤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 冲破了秋天的肃杀的氛围。使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擞。它是顽强不 屈的志士的写照,奋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征。“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一扫 而空的。体现出诗人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虽人生坎坷,屡遭贬谪, 壮志难酬,不被重用,但仍励志高歌,整个诗无不表现出诗人豪迈的大
6、度。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借冲天而上的“鹤”,抒发了诗人毫不气馁, 昂扬进取的精神。3、主题思想这首秋词赞颂了秋天的美好,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并借白鹤直冲云 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情怀。唤醒人们为理想而 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让人们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活动三:学习夜雨寄北(一)导入在一千年前的一个秋雨绵绵的天气里,一位诗人收到他远在长安的妻子的 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 于是诗人倚窗观雨景,吟成了这首传唱的古诗。它就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一 一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一)整体感知.走近作者李商隐,字义山
7、,号玉溪生,唐代诗人。曾任县尉、秘书郎等职。因受牛 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当权 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无题”诗也常 有所寄寓。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俳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与杜牧 合称为“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有李义山诗集传世。1 .诗词背景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 安亲友之作。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在南宋洪迈编的万 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他们 认为,李商隐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而王
8、氏是 在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的,李商隐过了几个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讯。现传李诗 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3.诗词吟诵播放情境课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把握字音、停顿、 重音(二)疏通文本1、重点字词巴山:泛指川东一带的山。川东一带古属巴国。何当:何时将要。却话:回头说,追述。2、课文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的秋雨和我痛苦的情思。 (三)合作探究.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诗中两处“巴山夜雨” 所描写的场景是否相同?还起着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不相同。前一处是实写眼前的场景,后一处 是虚写想象中的和妻子团聚后烛光下共话当日巴山夜雨的情景。1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作者用何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 心情?设想来日重逢,夫妻西窗剪烛夜话的欢乐情景,以此来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余味无穷。2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写现实之境的凄寒和想象之境的温暖,表达了对妻子的深切 思念。三、提炼反馈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词。2、收集有关秋的诗句,不少于3句。【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