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6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期末考核试卷(1)一、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几个备先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18分)1、关于诗经的编集,有哪几种说法?( A.B.C )A、采诗说B、献诗说 C、编诗说D、孔子编纂说2、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以下属于九章的作品是( A.C.E )。A、惜诵;B、湘君;C、怀沙;D、湘夫人;E、涉江3、陈绎诗谱赞叹行行重行行的“四真”包括:。( A.B.C .E )A、情真;B、景真;C、事真;D、人真;E、意真4、陶渊明诗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五类,是( A.C.D.F.G ):A、田园诗;B、山水诗;C、咏怀诗;D、咏史
2、诗;E、边塞诗;F、行役诗;G、赠答诗5、杜甫诗“三吏”是指:( B.C.D )。A、悲青坂;B、新安吏;C、石壕吏;D、潼关吏6、除孟郊之外,韩孟诗派较重要的成员还有( A.B.D )。A、卢仝;B、马异;C、柳宗元;D、刘叉7、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 A.C )四类诗中类体现着他“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A、讽谕;B、纪实;C、闲适;D、感伤;E、杂律8、唐宋散文八大家中的“三苏”是指(B.C.D ):A、苏序;B、苏洵;C、苏轼;D、苏辙9、辛派词人包括以下哪些人?( C.D )A、张孝祥;B、陆游;C、陈亮;D、刘过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 诗经 是我国第
3、一部诗歌总集,代表着2500年前约500多年间的诗歌创作成就。2、庄子名 周 ,生卒年不详,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人,曾为蒙地 漆园吏。3、战国时期出现的 楚辞 ,在中国文学史具有特殊的意义。它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4、屈原一生有两次飘荡在外的经历。一次是汉北,另一次是在 江南 。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积聚了深厚的悲痛和思念之情,并通过诗歌表达出来。可以说,他的大部分诗篇都是与漂泊生涯有关的。5、继诗经、楚辞之后, 两汉乐府诗 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的景观,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6、阮籍的代表作是 咏怀 八十二首。这些诗非一时一地所作,是其政治感慨
4、的记录。这些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7、李白的乐府诗其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 借古体写现实 ,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再一方面,则是 用古体写己怀 ,因旧题乐府蕴含的主题和曲名本事,在某一点引发了作者的感触和联想,用它来抒写自己的情怀。8、杜甫(712_770),字子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西南)人,生于巩县,是晋朝名将杜预之后,祖父 杜审言 ,初唐著名诗人。9、孟郊的诗风也有明显的怪奇倾向。但因他才力不及韩愈雄大,而沦落不遇的生活经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的视野,遂使得他的怪奇诗风向 幽僻冷涩 一路发展,从而表现出不同于
5、韩诗的别一种风貌。10、与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诗坛又崛起了以白居易等人为代表的 元白诗派 。这一诗派的重写实、尚通俗是中唐文化转型时期文学世俗化的新思潮,其远源可以追溯到三百篇中的“风”诗和汉魏乐府民歌那里,其近源则是安史之乱以来一批具有写实倾向的诗人创作,尤其是伟大诗人 杜甫 的创作。11、由于苏轼作文以“ 辞达 ”为准则,所以当行即行,当止即止,很少有芜词累句,这在他的笔记小品中表现得最为突出。12、以“元祐”诗坛为代表的北宋后期是宋诗的鼎盛时期,王安石、苏轼、 黄庭坚 、 陈师道 等人的创作将宋诗艺术推向了高峰。13、北宋末南宋初,追随黄庭坚的诗人逐渐形成了一个声同气应的诗歌流派 江西
6、诗派 。这是两宋之际诗坛上最重要的现象。14、在苏轼周围的作家群中,黄庭坚的诗歌成就最为突出,他最终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黄诗的特点是 文人气 和 书卷气 特别浓厚,诗中的人文意象格外密集。15、稼轩词不仅转换了意象群,而且更新了表现方法,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进而“ 以文为词 ”,将古文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16、在元代登坛树帜、独领风骚的文学样式是元曲,包括 剧曲 与 散曲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6分)1、风、雅、颂: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2、散曲:汉族文学
7、体裁之一。在元代称为“”或“今”。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汉族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四、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谈谈氓的写作特色答:诗的结构,是和它的故事情节与作者叙述时激昂波动的情绪相适应的。全诗六章,每章十句,但并不像其他各篇采用复沓的形式,而是依照人物命运发展的顺序,自然地加以抒写。它以赋为主,兼用比兴。赋以叙事,兴以抒情,比在于加强叙事和抒情的色彩。开头一、二章,云:“赋也。”具体描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结婚的过程。第三章“比而兴也”,第四章“兴也”,也就是说这两章以抒情为主,诗中皆以桑树
8、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诗之五章用赋的手法叙述被弃前后的处境,前六句承上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补叙多年为妇的苦楚,她起早睡晚,辛勤劳作,一旦日子好过一些,丈夫便变得暴戾残酷。第六章赋兼比兴,在抒情中叙事,当初他们相恋时,有说有笑;男子则“信誓旦旦”,表示白头偕老。可是他还未老时就产生怨恨,而且无法挽回。诗在艺术上,也有较高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二)比兴的艺术手法(三)对比的表现手法(四)借代修辞(五)顶真修辞(六)叹辞的应用(七)呼告的表现手法2、庄子把“道”的自然观推及到社会生活及人性人格上,突出之处有
9、哪几点?答:庄子把“道”的自然观推及到社会生活及人性人格上,突出之处有以下几点: 其一,庄子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外篇天地第十二)、“道通为一”(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的认识出发,主张万物平等、因而否定人类的自我中心与个人的自我中心,提倡摒除成见,扬弃我执,顺应自然。 其二,庄子在老子有关无与有、小与大、短与长、柔与刚、弱与强等等事物相互依存、相互对应与相互转化关系的认识基础上,突出了事物之间的共同性以及相异性的相互转化,创建了“相对论”的认识论。他认为除了产生万事万物的“道”是绝对不变的存在外,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存在的,“物无非彼,物无非是”,“彼出于是,是亦因彼”,也包括人的思
10、想观念,“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这种相对性的认识论,推动了不同时代的人认识世界的深入发展,并注定对后世也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其三,表达了庄子对无限精神自由的向往与追求。这一精神是庄子思想的核心,体现了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对于如何跨入这一精神自由之路,庄子一书都在诠释,而在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中有着集中而形象的描述。庄子认为,一个人只有破除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的束缚,在利益面前“无己”,在事业面前“无功”,在荣誉面前“无名”,才可能“乘天地之正”(掌握自然规律),而“御六气之辩”(驾驭天气变化),走上自由之路。 其四,庄子书中也反映了一些生活中的辩证认识,其中描述最多,变
11、现最为充分的,是关于“无用之用”的命题。这一命题的论述,例证视角广泛,内涵丰富,既包含“善于大用”、“物尽其用”的思想,又含有“有失必有得”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理念有种说法把庄子这类的认知称为“滑头”,其实,这种看法忽视了社会生活中本身具有的客观规律和人们对这一规律性认识的必要性,忽略了庄子所处的生活环境。当时庄子正处于昏君乱臣当道的战乱时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在重税与苦役双重压榨下的百姓们,能够避免横尸草野,就已经算是万幸了。对此,庄子不仅寄予无限的同情,还能从认识论的高度,提供“处浊世避患害之术”,这可不算“滑头”了吧?其实这正是庄子的伟大之处!3、行行重行行首句连叠四个“行”字
12、的作用是什么?答:此句诗运用了叠词,使其更有韵味,使句子舒缓绵长,走走停停而又重行行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行行”言其远,“重行行”言其极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 .4、“诗史”的义涵是什么?答:“诗史”是指杜甫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善陈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创作方法。“善陈时事”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所写为当时的重大事件或与重大事件有关。具体到杜甫的诗歌是指“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所见所闻所感。这就与一般的反映现实区别开来。否则,“诗史”就用得太泛了。
13、由于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关键。杜甫浓墨重彩地描述这一历史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景象,使得他的诗具有深刻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意义。二是“诗史”除了指作品所写的题材涉及社会重大事件外,还指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思想认识是深刻的,对社会具有比较大的正面的思想教育作用。5、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如何通过宾主问答的形式展现自己的人生态度?答:中国古代赋体,常用主客之间相互问答、最终抑客而扬主的表现手法。也继承了这一表现手法,但作了很大改造。这里的客,不必确指某人,主客双方,其实是作者为展开辩论而虚设的两个思想对立方面,主客驳难就是作者内心矛盾斗争的独白。最终主说服客,反映了作者思想深处积极一面战胜了消极一面,也就
14、是潇洒超脱、返归自然的情怀取代了政治失意、人生无常的苦闷。6、如何理解辛弃疾的以文为词以及在词中用典?答:辛弃疾词作中大量用典是其作品一大特色。用典可以增加作品的含蓄性,拓展作品的表现力,增加作品的深度,使作品大量用典是辛词的一大特色,他钟爱用典有很多历史原因。作为“归正人”他始终得不到南宋朝廷的完全信任和重用,一代将才无用武之地,牢骚必然是有的,但是直接抒发似乎太不明智。用典就为他提供了书愤的策略,所以辛词用典是为了使自己的苦闷显得含蓄一些。前人用典多化用诗句,譬如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通篇化用前人多篇诗句。而辛弃疾不仅武略突出,文才也堪称盖世,写词时经史诗赋信手拈来,让人拍案叫绝。譬如贺新郎
15、:“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难怪刘辰翁评价他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然犹未至用经用史,牵雅颂入郑卫也。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漫,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不过,稼轩词有时也有用典过多,晦涩难解或不够自然之憾。但稼轩的尝试,开辟了词的新境界,成就是主要的。7、【天净沙秋思】中景物的描写有何特色?作者如何通过景物寄寓其羁旅之情?答:景物描写特点:以景托情,寓情于景。作用: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
16、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8、晚明小品文具有怎样的特点?答:小品文体制较为短小精练,与“舂容大篇”相区别。体裁上则不拘一格,序、记、跋、传、铭、赞、尺牍等文体都可适用。小品文在晚明时期趋向兴盛,与当时文人文学趣味发生变化有着重要的联系,人们的欣赏视线从往日庄重古板的“高文大册”,转移到了轻俊灵巧而有情韵的“小文小说”,从而扩大了小品欣赏的读者群和创作的数量,一些小品文的选本
17、和以小品命名的文集也随之出现。一个显著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人化,不少作家喜欢在文章中反映自己日常生活状貌及趣味,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调。另一个特点是率真直露,注重真情实感,不论是描写个人日常生活,表达审美感受,还是评议时政,抨击秽俗,时有胸臆直露之作五、背诵(14分)1、有所思(4分)有所思唐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珠箔天之涯。天涯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翠眉蝉鬓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心断绝,几千里?梦中醉卧巫山云,觉来泪滴水。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忽到窗前疑是君。2、梦游天姥吟
18、留别(7分)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 天净沙秋思(3分)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