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分类练习:古诗的表现手法.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5068495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分类练习:古诗的表现手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分类练习:古诗的表现手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分类练习:古诗的表现手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分类练习:古诗的表现手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诗的表现手法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早雁杜牧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注本诗作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这一年回纥南侵,百姓流亡。仙掌:汉代建章 官内有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菰米:一种生长在浅水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 莓苔:一种蔷薇科植物。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虏弦开”一语双关,既指回纥挽弓射猎,又指发动军事侵略活动。B.三、四句绝佳,承四散”而来,描绘出一幅清冷孤寂的孤雁南飞图。C.前四句写雁之南飞,接下来遥想雁之北归,寄托作者情感,引人深思。

2、D.本诗风格婉曲细腻,语言清丽而含蓄,代表着诗人的整体创作风格。2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苏轼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A.采桑子开篇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连用三个“多”字引出“情”“感”“病”而不赘 叙,令人印象深刻。8. “空”字写出“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 感”“多病”依然。C.采桑子上阕前二句先言事后言情,后二句先言情后言事,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 言事与言情结合,意蕴盎然。D. “细

3、捻轻拢”句,由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轻拢慢捻抹复挑”化出,赞美弹奏琵琶的 技艺。A. “开篇先宕开一笔“错误,不是“宕开一笔。从词的开篇“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来看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书写。故选AoC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Cf民众麻木不仁”理解有误。结合“不是歌声”,此处是说这些声音在人们听来实在不能称为 “歌声”,表现了民众对元统治者的义愤。故选C。6. 屈原借“美荷”“芙蓉”表明自己追求高洁的品质,辛弃疾借鉴了屈原借香草美人抒发政治 感情的手法(答“比兴寄托”“比喻象征”亦可),用兰佩芳菲、蛾眉空巧、宝瑟弦断这三个极 富象征意义的意象,来表明自己虽有高尚的品质和过

4、人的才干,却饱受朝廷当权者的嫉妒和 排挤,长期投闲置散,无用武之地,且知音寥寥,无人理解自己的艰难处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美荷”“芙蓉即荷花,其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性世人皆知,诗中屈原借“菱荷”“芙蓉来表 明自己追求高洁的品质,辛词上阕,作者连用兰佩芳菲、蛾眉空好、宝瑟弦断这三个极富象征意义的词,来表明自己 虽有高尚的品质和过人的才干,却遭受南宋朝廷当权的主和派的嫉妒和排挤,长期投闲置散, 无用武之地。诗人用美人香草自比,抒发虽具美才佳质却不被当朝看好而抑郁不得志的悲情。 词上阕最后二句以宝瑟清音,弹得弦断也无人会意为喻,表达了怨抑之情。采用“香草美人” 的象征手法,把

5、作者不得志和无知音的悲剧性遭遇充分地展现出来了。7. A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在江边行走”错,前三联是诗人乘船行于江上所见,并非在江边行走。故选Ao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C. “诗人直抒胸臆”分析错误,尾联中这个“愁”指的是采桑女的愁,不是诗人自己的愁,不 能说“诗人直抒胸臆:故选Coc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手法的综合理解和赏析的能力。从原诗歌中的用词“红”“青”来看是色彩描写,后面是动词“入”“归”,这样就化静为动,红色 的桃花、青色的柳叶,使得景物的画面具有可触可感的生机和活力。A、B、D三个选项颜色词后面都有动词搭

6、配,与原诗歌用法相同。C.“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碧和青后面没有动词,属于静态画面,与原诗歌写法不 同。故选C。8. B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B.“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错,据原诗“人远凫鸭乱”一处可知,是人走远 后,野鸭才乱入河中,以此写出环境的幽僻。故选Bo.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 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借助注释中对“渭北”“江东”提示,“渭北号旨杜甫的生活地,而“江东”则指李 白的生活地,再联系题目“春日忆李

7、白”中的“忆”字,以及尾联渴望相见的心情,就不难发现 诗句中寄寓的思念之情了。第二问表现手法除了回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之外,还可以从虚实结合或落笔对面显深情 (对写)等手法来回答。虚实结合是把眼前的实景“春树”与想象的虚景“暮云”结合在一起, 寄托了诗人的离情别绪;落笔对面显深情(对写)则不仅写自己思念对方,还想象对方思念 自己,不但加深了离情别绪,还显现了两人的深厚情谊。12 .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 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 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

8、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 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已经限定了答题的角度,即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赏析诗歌。从写景的顺序看,前两句是远写。举头远望,目所能及之处,有秋江“万里”,澄澈耀眼,静 如白练,绵延屈曲,伸向远方;有秋山“数点。葱郁苍翠,青如蓝靛,给人一种秋天特有的 苍茫、寂静、高远的感受。三、四两句是近写。俯瞰脚下,江上点点白帆,轻疾如离弦之箭; 仰望高崖瀑布,飞流直下快如闪电。五、六两句中,词人转换了视觉角度,由前边写地上的 景物转换为写天上的景物,抓住事物特有的物征描绘了“晚云”与“新月”的情态变化和背景的 明暗变化。

9、从动静的角度看,汀:、山都是静态,江帆、山泉都是动态。一、二句描绘山水是从大处落墨, 取神于静穆,三、四句则着眼于刻画具体景物的动态美,使之大小相形,动静相映,增加其 层次和变化的美感。13 .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 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依恋。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因此,探寻作者的情感,既要注意到显性的集中体现作者情感的 句子,又要注意到隐性的寄寓情感的形象。作者写素蝶穿飞于花间,既有自由自在、无拘无 束,也有不安、害怕与担忧;结合注释刘孝绰“恃才傲物,

10、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通过写素蝶的活动,表达的是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对 为人嫉恨的不安、害怕和担忧。结句“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作者希望芬芳的花朵永不 凋谢,美好的树成为自己的依靠更集中写出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保持高洁节操、虽历经沉 浮但仍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害怕失去依靠的担忧。14 .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 出来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第一间,诗句的前四句“春秋多佳日,

11、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主要写的是 每遇风和日丽的春天或天高云淡的秋日,登高赋诗,欣慰自得。经过门前互相招呼,聚在一 起,有美酒,大家同饮共欢。“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写的是思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 访,谈谈笑笑永不厌烦。从这六句诗句中可以得知,作者移居南村之后过着一种自得生活, 感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谊。第二问,作者的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得以表现:首先,从内容上看,“登高赋 新诗”“相呼酌酒”“相思披衣”“归田务农”等日常极其自然的典型活动来体现,才能欣赏恬静 的自然风光,享受纯真的人间情谊。其次从表现手法上,采用白描的手法,不加任何修饰点 染来进

12、行描写,展现了隐居田园的自然恬淡,抒发了躬耕生活的满足之情。15 .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 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 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题目要求从“静”与“动”的角度赏析,首先指出哪里是“静”,哪里是“动”,然后分析效果。首句展示的是雨后池上春景的静态美。第一句写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只淡淡地出一“平” 字,但在这句之后紧接以“淡磨明镜照檐楹。却

13、境界顿出。不仅能使读者感受到春雨后池上 异常平静、明净的状态,并能进而联想到前此蒙蒙细雨随着微风轻拂池面的轻盈柔姿。三四句由静而动,进一步写雨后池上的动态美。东风忽起,舞动池边的垂杨,吹落垂杨柔枝 细叶上缀满的雨滴,洒落在池中舒展的荷叶上,发出一阵清脆细密的声响。这里,诗人笔下 荡漾的东风、婆娑起舞的垂杨、荷心的万点声,无一不具有一种流动的韵致和盎然的生意, 与前二句相比,别是一番情趣。雨后池上景物之美,诗人既写其静态,又写其动态,不仅显 得丰富多姿,而且构成对比,收到以静显动,以动衬静,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16 .借景抒情,诗歌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 表

14、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诗歌细致入微地描写极富特征的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荒凉景物 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诗歌寓情于景、情景合一,诗人将怀古伤今之情融入到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 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中,强化了诗人的情感。以哀景写哀情,选用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 达了自己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伤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回答本题要结合背景和诗歌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与景物之间的关系。本诗作者因看到了眼 前古秦国遗址之荒凉,触景生情,就写下了所见的自然事实,又抒发了自己的伤感之情。作 者又寓情于景,诗中的“

15、春草尽”“古碑存”“苍山晚”“残阳”“树昏”“黄沙行客路”等都寄托着作 者“不堪回首”之情,寄托着他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伤感之情。作者描写的是荒凉之景,抒发 的是哀伤之情。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北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才啬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A.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6、”这两句总结上片,带起下片,前句对大自然发出由衷的赞叹, 后句则由“江山”引出“豪杰”。B.念奴娇.赤壁怀古整首词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气势磅礴,格调清新,上片侧重写景, 下片因景生情,极豪放之致。C.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点出了历史风云, 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的感叹。D. “铜雀春深锁二乔”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是通过间接描绘二乔将要承受的 命运,把战争胜负写得含蓄蕴藉。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太湖恬亭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山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徒

17、倚,秋风斜月钓船归。【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A.诗歌的题目一个“恬”字点明恬亭环境清幽、静谧的特点,是放松心情的好去处,也流露 出了诗人此时的清静安闲。B.首联由远及近写了恬亭临水而建,恬亭的栏杆就如同悬在溪水之上,周围是浓浓的绿树, 小溪两岸高高低低的美景。C.诗歌的第二联描绘了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 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D.第三联表现诗人正因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心无挂碍, 表现诗人宅心事外的闲适之心。5.对下面这首清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念奴娇周瑜宅郑燮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八十万军飞一炬

18、,风卷滩前黄叶。楼胪云崩,旌旗电扫,燥射江流血。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吴蜀交疏,炎刘 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注释:燃(biao):迸飞的火焰。炎刘:汉朝。老魅:指曹操。A.本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样,开篇先宕开一笔,由“古迹”引出“古人”,塑造了 青春年少、雄姿英发的周瑜形象。B.在对赤壁之战的描写上,词人不仅运用了夸张、比喻、对比等手法,还精选了“卷”“崩” 等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场面悲壮惨烈,如在眼前。C.词人借用“曲有误,周郎顾”的典故,假想周瑜是在军帐中听着音乐指挥了这场战争,更 加显示了他胸有成竹

19、、指挥若定的军事才能。D. “公理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是说周瑜、孙策都是天资卓越的人才,因君臣二人 皆英年早逝,导致大业未成。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柳梢青春感刘辰翁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 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注】刘辰翁,南宋词人。晚年隐居于故乡江西庐陵山中,从事著述,以此终老。汉 书苏武传记载:“武既至海上,縻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节施尽落。”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题为“春感。然春景不多。从词中出现的物象,如“银花”“戏鼓”“月明”等推断,该

20、词 应是作者在元宵节有感而作。B.春天给人以希望,但在作者的笔下,处于元军铁蹄蹂蹒之下、曾经锦绣的江南此刻毫无 生气,处处充满哀愁。C.词中“番腔”“戏鼓”与辛词永遇乐凉口北固亭怀古中的“神鸦社鼓”,都表达出对沦陷 之地民众麻木不仁的激愤。D.全词以整齐的四字句的句法结构为主,搭配两字一顿的节奏和内涵丰富的典故,生出一 种沉郁苍凉、欲说还休的情致。7 .阅读诗歌,完成题目。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辛弃疾九碗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注】雨岩:地名,在江西省。石浪:雨岩的一块巨石,长三十

21、余丈,状甚怪;篇末“石 龙”指此。湘累:指屈原。屈原离骚中有“制菱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等句,辛弃疾词深受屈原作品的影响, 试结合本词的上片对这种艺术手法加以分析。8 .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江行宋严羽暝色莱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注释暝:黄昏。兼葭:芦荻,芦苇。兼,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雁断: 大雁的鸣声中断。杪:树枝的细梢。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A.诗中前三联融情于景,写自己旅途所见,诗人在江边行走,景致多变,焕然一新。9 .颔联两句对仗工整,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无奈和绝望。C.尾联写诗人离家日

22、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D.全诗融情于景,以描写“雪、雁、月”等景致,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1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采桑女【唐】彦谦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注】唐彦谦,唐末诗人。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统治者就加紧掠夺,把征收夏税的时间 提前到阴历二月。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蚕之细小,桑芽之嫩的特点。B.颈联通过对比,写出因倒春寒,今年的桑叶长势堪忧,暗示了收成可能不

23、好。C.尾联一个“愁。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下层人民的同情。D.诗人刻画采桑女,把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融为一体,使采桑女形象感人至深。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唐)杜甫力疾坐清晓,来诗悲早春。转添愁伴客,更盔老随人。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注)力疾:病中用力起身。来诗:指杜甫的表丈李都督写给杜甫的诗,杜甫此诗为应 和之作风尘:指天下尚处于战乱之中。“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表示颜色的“红”和“青”与其他词语的特殊搭配,使静止的景物 有了动感,与此写法完全不同的一项是()A.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杜甫放船)B.红浸珊瑚短

24、,青悬薜荔长。(杜甫观李因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之三)C.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其二)D.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11.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蜗在,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孔父即孔子。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溪行衣自湿”一句侧

25、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 到正午才散。B.诗人冬季出行,蚊蜗仍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 情感也产生了变化。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 诗体现了 “沉郁顿挫”的风格。1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26、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13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正宫】塞鸿秋济阳即景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济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 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14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咏素蝶诗刘孝绰【注】随蜂绕绿蕙,

27、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 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15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注】将:岂。纪:经营。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 表现的?16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雨后池上

28、刘分攵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1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春日秦国怀古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纤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 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纤:旋绕曲折。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参考答案:1. 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Df代表着诗人的整体创作风格”错误,这首诗风格婉曲细腻,清丽含

29、蓄,在以豪宕俊爽为主 要特色的杜牧诗中,只能说是别开生面之作,所以这首诗不能代表诗人的整体创作风格。故选DoC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上阙前二句先言事后言情,后二句先言情后言事”错误,上阙前两句,由“多”字,引发了 东坡“多情多感仍多病”的感叹。多情多感,是诗人的气质,也是多病的缘由。多情多感多病 的人恰好在多景楼上,那就更加多情多感了。开篇两句,一连叠用四个“多”字,写出了特定 环境中特定人物的心境,产生出很好的艺术效果。这时正是作者因为反对新法、政治上遭到 挫折的时刻,这里的“情”“感”和“病”,都带着政治色彩,深含着作者的身世感慨。故上阙前 两句是先言情后言事。“

30、尊酒相逢”,点明与孙巨源、王正仲等集会于多景楼之事实,语感平实,为的是给下面抒情 的“乐事回头一笑空”作一铺垫。“乐事回头一笑空。与起句“多情多感仍多病”的语意相连, 意谓这次多景楼饮酒听歌,诚为“乐事”,可惜不能长久,“一笑之后,回头”看时,眼前的 “乐事”便会消失,只有“多情多感多病永远留心头,哀怨尽言外。故后两句是先言事后 言情。故选C。2. 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B.“格调清新”错误,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 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表现了作者关注历 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 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本词应该是“格 调雄浑”。故选Bo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B.“首联由远及近写了恬亭临水而建”错误。由首句“临溪上”可知,先写溪岸,写景是由 近及远。故选B。3. A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