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与免疫》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染与免疫》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感染与免疫(Infection and Immunology)课程代码:26410075学分:7.5学时:144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96 实验学时:48 上机学时:0 课程实践学时:0)先修课程: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教材:罗恩杰主编,病原生物学(第五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年。医学免疫学,曹雪涛,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感染与免疫课程系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基础课,其对象包括细菌、真菌、 病毒、蠕虫和原虫等病原体的生物学特征、致病机理、免疫学特征、诊断、预防和治疗 的基本原那么。(
2、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特征、诊断、预 防和治疗的基本原那么。课程目标2:要求掌握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并了解、掌握免疫学基本理 论与技术在临床免疫相关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中的应用。课程目标3:要求掌握常见寄生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特点、致病机理、常用实验 室诊断方法、流行和防治原那么。课程目标4:要求掌握抗菌药物有关的概念、术语和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机制和细 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十八章免疫细胞与粘附分子(一)课程内容1. 免疫细胞的种类。固有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细胞。2. B细胞与T细胞的发育、分化B细胞与T细胞外表膜
3、分子,主要有抗原受体、协同受体、共刺激分子等。3. B细胞与T细胞亚群。B1与B2细胞;yST细胞,a B T细胞(CD4,Th细胞亚 群、CD8T细胞、调节性T细胞、Tfh细胞等)。4. 固有免疫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NKT细胞。5. CD分子与黏附分子的概念、功能。(二)教学要求1 .掌握免疫细胞的分类、T/B细胞外表常见的外表标志与常见亚群;白细胞分化抗 原、细胞粘附分子的基本概念。2 .熟悉固有免疫细胞种类与功能。3 . 了解T/B细胞外表抗原受体多样性及其产生功能。T细胞发育的阳性选择与阴性 选择。白细胞分化抗原、细胞粘附分子与免疫细胞表型与功能的关系。(三)重点与难
4、点(假设不单独列出,需在教学要求中适当注明)1 .重点免疫细胞分类、T/B细胞外表常见的外表标志与常见亚群。2 .难点抗原受体多样性产生机制;T细胞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第十九章抗体(一)课程内容1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种类、基本结构、功能区、水解片段。2 .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IgG. IgM. IgA、IgE、IgDo3 .抗体的生物学活性:特异性结合抗原、激活补体,与Fc受体结合。4 .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与血清型(同种型、同种异型、独特型)。5 .抗体的人工制备: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二)教学要求1 .掌握抗体、免疫球蛋白的基本概念;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
5、构及主要生物学功能。2 .熟悉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3 . 了解抗体的人工制备。(三)重点与难点(假设不单独列出,需在教学要求中适当注明)1 .重点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与生物学功能。2 .难点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与血清型。第二十章抗原(一)课程内容1 .抗原的概念、免疫原性与免疫反响性;表位或抗原决定簇。2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交叉反响。3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4 .非抗原免疫刺激剂:佐剂、超抗原、丝裂原。(二)教学要求1 .掌握抗原的概念及其特性;半抗原、抗原决定簇、佐剂、超抗原等的基本概念。2 .熟悉T细胞抗原表位和B细胞抗原表位的差异以及与TD抗原的关系;决定抗原 免疫原性
6、和反响特异性的主要因素3 .了解抗原的交叉反响及其临床的意义(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抗原、抗原决定簇的基本概念、抗原的免疫原性和反响性。2 .难点T细胞抗原表位和B细胞抗原表位。第二十一章补体系统(一)课程内容1 .补体的概念、理化特征、组成与命名。2 .补体系统的三条激活途径:经典激活途径、旁路激活途径、MBL途径。3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溶菌、溶解细胞、调理作用、免疫粘附与清除免疫复合物,炎症介质作用。4 .补体系统激活的调节、补体与临床疾病间的关系。(二)教学要求1 .掌握补体概念和生物学功能;2 .熟悉补体的基本理化特性、激活途径。3 . 了解补体的调节方式和意义、补体系统与临床
7、疾病的关系。(三)重点与难点(假设不单独列出,需在教学要求中适当注明)1 .重点补体概念、激活途径和生物学功能。2 .难点补体的旁路激活途径。第二十二章细胞因子(一)课程内容1 .细胞因子的概念、共同特点。2 .细胞因子常见分类及其生物学活性:白介素(IL-1-23),干扰素、集落刺激因 子、肿瘤坏死因子、生长因子、趋化性细胞因子。3 .细胞因子受体:细胞因子受体的分类,细胞因子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可溶性 细胞因子受体。4 .血清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水平与临床疾病。(二)教学要求1 .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共性和常见细胞因子的分类。2 .熟悉主要常见细胞因子的功能。3 . 了解细胞因子受体、细胞因子
8、与临床疾病的关系。(三)重点与难点(假设不单独列出,需在教学要求中适当注明)1 .重点细胞因子概念、共性与分类。2 .难点常见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第二十三章有免疫应答(-)课程内容1 .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免疫分子)。2 .固有免疫应答识别对象、识别特点。3 .固有免疫应答作用时相、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免疫应答之间的关系。(二)教学要求1 .掌握:固有免疫的识别对象、识别与应答特点。2 .熟悉: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免疫应答之间的关系。3 . 了解: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主要组分及其生物学效应。(三)重点与难点(假设不单独列出,需在教学要求中适当注明)1 .重点固有免疫的识别对象、识别与应答
9、特点。2 .难点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免疫应答之间的关系。第二十四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与抗原提呈(一)课程内容1 . MHC (HLA)的概念、基因组成、特征及其与医学的关系。2 .经典的MHC分子的结构、分布、生物学功能。3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提呈。内源性抗原一MHC I类分子途径;外源性抗原一n 类分子途径;非经典抗原递呈途径,即CD1分子一非肽类抗原递呈途径。(二)教学要求1 .掌握MHC的概念、基因结构及其特性;抗原的提呈途径。2 .熟悉人类经典MHC基因编码的分子结构、组织分布及其功能特征;主要的抗原提呈细胞。3 . 了解MHC在医学中的应用和意义。(三)重点与难点(假
10、设不单独列出,需在教学要求中适当注明)1 .重点MHC的基因、表达分子的多态性;MHC与抗原的提呈。2 .难点MHC的多基因性与多态性第二十五章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一)课程内容1 .免疫应答的概念、类型、发生场所、免疫应答的过程。2 .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抗原的识别与提呈;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T细 胞的增殖和分化;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效应。(二)教学要求1 .掌握免疫应答、免疫突触的概念,应答的基本过程、双信号学说。2 .理解T细胞免疫应答的生物学功能。3 .了解T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途径。(三)重点与难点(假设不单独列出,需在教学要求中适当注明)1 .重点抗原提呈与T细胞活化的关
11、系;T细胞免疫应答的生物学功能。2 .难点共刺激分子信号在T细胞活化中的作用。第二十六章B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一)课程内容1. 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BCR复合体与BCR共受体;B细胞活化需要的信号; T细胞与B细胞应答的相互作用;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高亲和力成熟;1g转 换和记忆性B细胞的产生。2. 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TI 1抗原诱导的B细胞应答,TI 2抗原诱导的B细胞应答。3.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其介导的免疫效应。(二)教学要求1 .掌握B细胞的抗原特异性活化;T、B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2 .熟悉B细胞对TD抗原与TI抗原应答间的差异。
12、3 .了解B细胞活化信号转导途径;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对于预防接种的指导意义。 (三)重点与难点(假设不单独列出,需在教学要求中适当注明)1 .重点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机制及特点。2 .难点T细胞与B细胞应答的相互作用;体细胞高频突变与Ig的类型转换。第二十七章免疫相关性疾病(一)课程内容1 .免疫稳态与免疫耐受:基本概念、免疫耐受2 .过敏性疾病:I型超敏反响的发生机制及常见的过敏性疾病。3 .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的概念、自身免疫病的分类及基本特点。II、 III及IV型超敏反响的发生机制及其在自身免疫病病理损伤中的作用。4 .移植免疫:移植抗原、移植排斥反响的类型、同种异体器
13、官移植排斥反响的机 制。5 .免疫缺陷与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与免疫缺陷病的基本概念与共同特点、免疫 缺陷病的分类(原发、获得性)。6 .肿瘤免疫:肿瘤抗原、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机制、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肿 瘤的免疫诊断与防治。(二)教学要求1 .掌握免疫耐受、超敏反响、自身免疫、自身免疫病、移植排斥反响、免疫缺陷、 肿瘤抗原等的基本概念;自身免疫病与免疫缺陷病的共同特点。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机制。2 .熟悉超敏反响的发生机制及其与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的关系。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响的机制、肿瘤免疫逃逸机制。3 . 了解常见的免疫相关性疾病种类;免疫治疗策略在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三)重点与难点1
14、 .重点超敏反响的发生机制;免疫耐受、抗肿瘤免疫机制。2 .难点肿瘤的免疫逃逸;移植排斥的直接识别与间接识别。第二十八章抗菌药物概论(一)课程内容1 .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和化疗药物定义。药物、机体和致病病原体(肿瘤细胞) 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2 .抗菌谱、抗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抑菌药、杀菌 药、抗菌后效应、化疗指数等常用术语定义和意义。3 .抗菌药的主要抗菌作用机制。4 .耐药性定义。耐药性产生机制。5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二)教学要求掌握抗菌药物有关概念术语和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机制和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机
15、制,耐药性产生机制。2 .难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第二十九章内酰胺类抗生素(一)课程内容1 .青霉素G基本化学结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响及其防治。2 .半合成青霉素基本化学结构,与青霉素G相比,半合成青霉素类优点。常用半合 成青霉素抗菌作用和临床应用。3 .头抱菌素类基本化学结构。第一、二、三和四代常用药物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4 .其他B-内酰胺类抗生素5 .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复方制剂(二)教学要求掌握青霉素G抗菌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响及其防治。常用半合成青霉素类抗菌 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头抱菌素类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青霉素的抗菌作用、适应症,不良反响及其
16、防治;半合成青霉素的特点;各代 头狗菌素类药物的特点。2 .难点各代头抱菌素类的作用特点。第三十章 大环内酯类及其他抗生素(一)课程内容1 .红霉素抗菌作用和临床应用。2 .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理学特点。阿齐霉素和罗红霉素抗菌作用和临床应用o3 .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药物抗菌作用和临床应用。4 .多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多黏菌素)抗菌作用和临床应用。(二)教学要求掌握红霉素抗菌作用和临床应用、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抗菌作用特点。(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大环内酯类抗菌作用、临床应用;林可霉素类药物特点。2 .难点大环内酯类抗菌作用及机制。第三十一章氨基糖昔类抗生素(一)课程内容1 .氨基糖甘类
17、抗生素抗菌作用、作用机理、不良反响。2 .常用药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等常抗菌 作用和临床应用。(二)教学要求1 .掌握氨基昔类抗生素不良反响。2 .熟悉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的特点和临床应用。(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氨基糖昔类抗生素的共性。2 .难点氨基糖甘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第三十二章四环素类抗生素和氯霉素(一)课程内容1 .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多西环素和米诺霉素抗菌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响。2 .氯霉素抗菌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响。(二)教学要求L掌握四环素、氯霉素不良反响。3 .熟悉四环素类、氯霉素的抗菌作用。(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四环素氯霉
18、素不良反响。2 .难点四环素类、氯霉素的抗菌机制。第三十三章人工合成抗菌药(一)课程内容1 .喳诺酮类药物药理学特点、抗菌作用、作用机制。常用喳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2 .磺胺药药理学特点、作用机制和主要不良反响及其防治。3 .其他合成抗菌药甲氧茉咤、吠喃妥因、吠喃嘤酮、甲硝喋等药物的抗菌作用和 临床应用。(二)教学要求1 .掌握唯诺酮类药理学的共性、作用机制。2 .掌握磺胺类药物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响。3 . 了解磺胺类和唾诺酮类抗菌药的基本化学结构、构效关系。(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喳诺酮类的抗菌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磺胺类药物的抗作用、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甲氧苇咤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
19、2 .难点喳诺酮类的作用机制。第三十四章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一)课程内容1 .常用抗真菌药两性霉素、酮康嗖、氟康哇、特比蔡芬、氟胞喀咤的作用机制和临 床应用。2 .抗HIV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3 .其他抗病毒药的特点。(二)教学要求1 .掌握抗真菌药两性霉素、酮康建临床应用。2 .掌握抗HIV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第一章细菌绪论(一)课程内容1 .微生物的概念、特点与分类2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性质和任务3 .微生物学的现状、开展和展望(二)教学要求1 .掌握微生物的概念、特点与分类。2 .熟悉本课程的性质和开展方向,3 .了解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学科的开展历史和动态。(三)重点
20、与难点1 .重点:微生物的概念与特点;微生物学的现状、开展和展望。2 .难点: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第二章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征(一)课程内容1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2 .细菌的结构。3 .细菌的理化性状。4 .细菌的营养类型、营养物质、摄取营养物质的机制。5 .细菌生长的条件、方式和影响因素;细菌生长曲线及实际意义。6 .细菌的代谢产物及其医学意义。7 .细菌分类与命名的原那么。(二)教学要求1 .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基本结构、特殊结构、G+和G-菌胞壁特殊成分及医学意义。2 .熟悉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各种特殊结构化学组成及功能。3 .了解细菌的组成成分、理化特性和营养类型;4
21、.掌握细菌生长的条件、方式和影响因素,细菌生长曲线及实际应用;5 .掌握细菌的代谢产物和意义。(三)重点与难点3.了解抗病毒药的作用环节。(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抗真菌药两性霉素、HIV药物。2 .难点抗病毒药的作用机制。第三十五章抗寄生虫药(一)课程内容1 .疟原虫生活史。抗疟药分类。2 .氯喳、奎宁、甲氟喳、青蒿素、蒿甲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3 .伯氨喳、乙胺喀咤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响。4 .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5 .抗血吸虫病及抗丝虫病药6 .抗肠蠕虫药(二)教学要求掌握氯喳、伯氨喳及乙胺喀咤的抗疟作用及临床应用;抗阿米巴病药甲硝陛的作用、 应用;血吸虫病及抗丝虫病的首选
22、药。甲苯达噗和阿苯达理驱虫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 反响。(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氯喳、伯氨喳及乙胺喀咤的抗疟作用及临床应用;甲硝嗤的作用、应用。2 .难点疟原虫的生活史与抗疟药的关系。三、本课程开设的实验工程编号实验工程名称学时类型要求支撑的课程目标1细菌形态学检查4综合必做2培养基制备与细菌培养4综合必做3病原性球菌的别离培养与鉴定6综合必做4肠杆菌科的别离培养与鉴定4综合必做5抗微生物药物试验6综合必做6免疫学实验15综合必做7寄生虫学实验9综合必做合计48注:1,“类型”填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等;2. “要求”填必做、选做。四、学时分配及教学方法章(按序填写).教学形式及学时分配主要教
23、学方法支撑的课程 目标课 堂 教 学实 验上 机课 程 实 践小 计第1章绪论1多媒体讲授第2章 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生理3多媒体讲授第3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2多媒体讲授第4章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2多媒体讲授第5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2多媒体讲授第6章 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2多媒体讲授第7章抗感染免疫2多媒体讲授第8章消毒与灭菌1多媒体讲授第9章真菌2多媒体讲授第10章寄生虫学总论2多媒体讲授第“章线虫5第12章吸虫2第11章绦虫2第11章原虫5第n章医学节肢动物2第16章感染的实验室检查1多媒体讲授第17章免疫系统功能、免疫器官与组织2多媒体讲授第18章免疫细胞与粘附分子2多媒体讲授第19章抗体
24、2多媒体讲授第20章抗原2多媒体讲授第21章补体系统2多媒体讲授第22章细胞因子1多媒体讲授第23章固有免疫应答2多媒体讲授 课堂讨论第24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与抗原提呈2多媒体讲授第25章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2多媒体讲授第26章B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2多媒体讲授第27章 免疫相关性疾病9多媒体讲授课堂案例讨论第28章 抗菌药物概论、抗菌药 物合理应用2多媒体讲授第29章 8内酰胺类抗生素2多媒体讲授第30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 类及多肽类抗生素2多媒体讲授第31章 氨基糖首类抗生素、抗 结核药2多媒体讲授第32章 四环素类抗生素和氯霉1多媒体讲授素第33章 人工合成
25、抗菌药1多媒体讲授第34章抗病毒、抗真菌药1多媒体讲授第35章 抗寄生虫药1多媒体讲授讨论课1化脓性病原体4课堂讨论讨论课2呼吸道感染病原体2课堂讨论讨论课3消化道感染病原体6课堂讨论讨论课4其他病原体2课堂讨论讨论课5结核病2课堂讨论讨论课6艾滋病2课堂讨论讨论课7肝炎2课堂讨论合计96注:1.课程实践学时按相关专业培养计划列入表格;2 .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研究型教学方法(基于问题、工程、案例 等教学方法)等。五、课程考核考核形式考核要求考核权重备注试卷考试闭卷60PBL讨论作业、课堂汇报20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书写20注:1,分学期设置和考核的课程应按学期分别填
26、写上表。3 .考核形式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平时作业、阶段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大作业、小 论文、工程设计和作品等。4 .考核要求包括作业次数、考试方式(开卷、闭卷)、工程设计要求等。5 .考核权重指该考核方式或途径在总成绩中所占比重。六、参考书目及学习资料1 .贝克尔等编著,李明春,杨文博主译,微生物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2 .贾文祥主编,医学微生物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 .郭晓奎,潘卫庆主编,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12o4 .基础免疫学(原版影印,英文版),阿巴斯,北京大学出版社,第4版 七、大纲说明(内
27、容可包括课程基本要求、习题要求及其它一些必要的说明)2017年8月30日1 .重点:细菌的基本形态、基本结构、特殊结构、G*和G菌胞壁特殊成分及医学意 义;细菌生长的条件、方式和影响因素,细菌生长曲线及实际应用;细菌的代谢产物及 其意义;2 .难点:G+和G菌胞壁特殊成分及医学意义;细菌生长曲线及实际应用;第三章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一)课程内容1 .遗传变异的定义与分类。2 .微生物常见的遗传变异现象、物质基础及其机理与实际意义。(二)教学要求1 .熟悉常见微生物遗传变异现象及其实际意义。2 .掌握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及其机理、基因转移与重组的主要形式。(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微生物遗
28、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基因转移与重组的主要形式。2 .难点:基因的转移与重组的主要形式。第四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一)教学内容1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医院内感染。2 .细菌致病性的概念、指标、细菌毒力、细菌侵袭力、细菌外毒素和细菌内毒素, 细菌侵入的数量和部位(途径)。3 .细菌的致病机制。4 .宿主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机制。5 .感染的发生、开展与结局(二)基本要求1 .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医院内感染、侵袭力、内(外)毒素、天然免疫、 获得性免疫、感染类型的概念,细菌内外毒素比拟要点。2 .熟悉条件致病的特定条件,医院感染概念,感染来源、特点、天然免疫组成、噬 细胞吞噬作用基本过程和结
29、局、胞外菌、胞内菌的致病与免疫机制。3 .了解正常菌群生理功能、细菌外毒素的分子结构特点、作用机制类型、超抗原性 细菌外毒素、胞内菌逃避机体免疫的杀伤机制、环境因素对感染的影响。(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医院内感染、侵袭力、内(外)毒素、天然免 疫、获得性免疫、全身显性感染类型的概念,细菌的致病机制,细菌内外毒素比拟要点。2 .难点:细菌的致病机制。第五章病毒的基本性状(一)课程内容病毒的分类、形态与结构特征、增殖方式与培养方法、遗传与变异的特点。(二)基本要求1 .掌握病毒的量度单位,形态,病毒的基本结构及功能,衣壳蛋白对称性辅助结 构及功能,病毒增殖基本过程。2 .
30、熟悉病毒增殖的细胞效应、异常增殖和干扰现象。3 .了解病毒遗传变异及分类。(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病毒的量度单位、形态与结构特征、病毒增殖的基本过程。2 .难点:病毒的结构特征与增殖过程。第六章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一)教学内容病毒的感染方式、致病机制及感染类型,机体的抗病毒免疫机制。(二)基本要求1 .掌握水平传染和垂直传染的概念、病毒感染的类型。2 .熟悉病毒的致病及机体抗病毒免疫的机理。(三)重点与难点(假设不单独列出,需在教学要求中适当注明)1 .重点:水平传染和垂直传染概念、病毒感染的类型。2 .难点:水平传染和垂直传染概念、病毒感染的类型。第七章抗感染免疫(一)教学内容1 .宿
31、主免疫防御中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机制。2 .抗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免疫的发机制。(二)基本要求.掌握宿主免疫防御中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机制。1 .抗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免疫的发机制。(三)重点与难点.重点:抗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免疫的发机制。1 .难点:抗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免疫的发机制。第八章消毒与灭菌(一)课程内容L消毒、灭菌、抑菌、防腐、无菌的概念。2 .物理消毒灭菌法3 .化学消毒灭菌法和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二)基本要求1 .掌握消毒灭菌常用术语、热力灭菌、化学消毒灭菌法原理。2 .熟悉常用物理、化学消毒灭菌法使用范围。3 .了解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三)重点与难点1 .
32、重点:消毒灭菌常用术语、热力灭菌、化学消毒灭菌法原理。2 .难点:消毒灭菌常用术语。第九章真菌(一)课程内容真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室检查与防治原那么。(三)教学要求1 .掌握真菌分类、形态与结构特征、培养方法与菌落类型、多细胞真菌的组成 及无性酒子的种类。2 .熟悉真菌的致病作用。3 .了解真菌的实验室检查与防治原那么。(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真菌分类、形态与结构特征、培养方法与菌落类型、多细胞真菌的组成 及无性酒子的种类。2 .难点:多细胞真菌的组成及无性抱子的种类。第十章寄生虫总论(一)课程内容寄生虫病的危害,寄生关系及寄生虫的适应性变化,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和宿 主
33、的类型,寄生虫的分类及命名,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寄生虫感染的诊断。(二)教学要求掌握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和宿主的类型、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熟悉寄生虫 的分类及命名、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寄生虫感染的诊断,了解生虫病的危害,寄 生关系及寄生虫的适应性变化。(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和宿主的类型、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2 .难点寄生虫和宿主的类型、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寄生关系及寄生虫的适应性变化。 第十一章线虫(一)课程内容概述、似蚓蛔线虫(蛔虫)、毛首鞭形线虫(鞭虫)、蠕形住肠线虫(蝶虫)、钩虫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丝虫
34、(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旋毛形 线虫(旋毛虫)、粪类圆线虫、广州管圆线虫。(二)教学要求掌握蛔虫、烧虫、钩虫、丝虫、旋毛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特点、致病,熟悉其常 用实验室诊断方法、流行和防治原那么。了解线虫概述、鞭虫、粪类圆线虫、广州管圆线 虫的一般特征。(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蛔虫、烧虫、钩虫、丝虫、旋毛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2 .难点蛔虫、鞭虫、蜕虫、钩虫、丝虫、旋毛虫的形态和致病。第十二章吸虫(-)课程内容概述,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肝片形吸虫、卫氏并殖吸 虫(肺吸虫)、斯氏狸殖吸虫)、血吸虫(血吸虫和其他血吸虫)。(二)教学要求掌握肝吸虫、肺吸虫和血
35、吸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特点、致病,熟悉其常用实验室 诊断方法、流行和防治原那么。了解吸虫概述、姜片虫、肝片吸虫和其他血吸虫的一般特 征。(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肝吸虫、肺吸虫和血吸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2 .难点肝吸虫、姜片虫、肺吸虫和血吸虫的形态和致病。第十三章绦虫(-)课程内容概述、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包 生绦虫)、多房棘球绦虫、曼氏迭宫绦虫、微小膜壳绦虫(短膜壳绦虫)、缩小膜壳绦虫 (长膜壳绦虫)。(二)教学要求掌握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特点、 致病,熟悉其常用实验室诊断方法、流行和防治原那么。了解绦
36、虫概述、曼氏迭宫绦虫、 长膜壳绦虫、短膜壳绦虫的一般特征。(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2 .难点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的形态和致病。第十四章原虫(一)课程内容概述、溶组织内阿米巴、其他消化道内阿米巴、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蓝氏贾第 鞭毛虫、阴道毛滴虫、杜氏利什曼原虫、锥虫、疟原虫、刚地弓形虫、隐抱子虫、结肠 小袋纤毛虫。(二)教学要求掌握溶组织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杜氏利什曼原虫、疟原虫、刚地弓形虫的形态 特征、生活史特点、致病,熟悉其常用实验室诊断方法、流行和防治原那么。了解原虫概 述、其他消化道内阿米
37、巴、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锥虫、隐抱子虫、结肠小袋纤毛虫 的一般特征。(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溶组织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杜氏利什曼原虫、疟原虫、刚地弓形虫的形态、生 活史、致病。2 .难点溶组织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杜氏利什曼原虫、疟原虫、刚地弓形虫的形态和致 病。第十五章医学节肢动物(-)课程内容医学节肢动物概述、昆虫纲概述、常见昆虫纲虫种(蚊、蝇、白蛉、蚤、虱、臭虫、 蜚镰)、蛛形纲概述、常见蛛形纲虫种(硬婢、软蝉、恙螭、疥蜻、革螭、蠕形螭、尘 螭)。(二)教学要求掌握医学节肢动物概述、昆虫纲概述、蛛形纲概述,熟悉常见昆虫纲虫种和常见蛛 形纲虫种的危害,了解(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医
38、学节肢动物概述、昆虫纲概述、蛛形纲概述。2 .难点常见昆虫纲虫种和常见蛛形纲虫种的形态、生活史。第十六章感染的实验室检查(一)课程内容获得性免疫的产生方式、人工主动(被动)免疫、细菌学诊断与防治。(二)教学要求1 .掌握人工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概念及其主特点、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概念。2 .熟悉细菌学诊断采送标本原那么、检验过程和方法、特异性免疫获得方式、常用 生物制品、辅助诊断传染病常用血清学试验。3 . 了解用于人工主动(被动)免疫生物制品的新进展。(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人工主动和被动免疫的概念与特点、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概念。2 .难点:人工主动和被动免疫的概念与特点、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概念。第十七章免疫系统功能、免疫器官与组织(一)课程内容1 .免疫系统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2 .免疫器官与组织: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外周免疫器官组成及其功能 (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概念和意义(二)教学要求1 .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组成及其功能。2 .熟悉胸腺、骨髓、淋巴结、脾脏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结构和组成。3 . 了解淋巴细胞归巢、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概念和意义(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各免疫器官的基本功能为本章重点。2 .难点淋巴细胞再归巢、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