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Multi-sensor Data Fusion Technology)课程代码:06410080学分:2学时:32 (其中:讲课学时:32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课外学时:0 )先修课程:传感网与微操作系统,物联网算法设计基础适用专业:物联网工程教材:多源信息融合理论与应用,杨露菁余华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2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课程性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是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专业选修课,也是本专业方向模 块的核心课程之一。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研究多源不确定性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及利用的理论和方 法,对来自多个信息源的信息进行多级别、多方面
2、、多层次的处理,产生新的有意义的信息。通过 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课程目标1 .知识方面课程目标1.1掌握多源信息融合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模型,了解多源信息融合的开展过程和趋势。课程目标1.2理解多源信息融合的基本算法,着重理解如何将这些算法适当地用于多传感器管 理以使整个系统充分发挥效能,获取最优信息的能力,同时了解多源信息融合新技术的开展。课程目标1.3理解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各种应用,能分析其中基本的融合原理。2 ,能力与素质方面课程目标2.1具备运用所学多源信息融合理论综合分析工程实际问题的多个数据源,并选取合 适的融合模型和算法的能力。(三)
3、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5中的指标点5-3、毕业要求11中的指标点112。1 .毕业要求5-3:能够选择、运用合理的工具对物联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仿真和预测, 并对结论给出恰当的分析解释。2 .毕业要求11-2: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下的工程分析、设计、实施过程中,利用工程管理原 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分析处理工程问题、得到有效结论。程目标毕业要求指课程目标1.1课程目标1.2课程目标L3课程目标2.1毕业要求5-3毕业要求11-2VVV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多源信息融合概述(一)课程内容1 .多源信息融合基本概念。2 .多源信息融合分类。3 .多源
4、信息融合算法概述。4 .多源信息融合系统的基本模型。5 .多源信息融合的历史和现状。(二)教学要求. 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1 .掌握与多源信息融合有关的几个重要概念。2 . 了解多源信息融合算法的重要性。3 .对融合系统的基本模型有初步了解。(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多源信息融合的定义和基本原理。1 .难点多源信息融合的基本模型。第二章多源检测融合原理(一)课程内容1 .分布式融合检测系统概述。2 .分布式检测融合策略。3 .自适应决策融合分布式检测系统。(二)教学要求.掌握分布式融合检测系统架构。1 .理解分布式检测融合策略。2 . 了解自适应决策融合分布式检测系统。(三)重点与难点.重
5、点各种分布式检测融合策略。1 .难点各种分布式检测融合策略。第三章多源属性融合原理(-)课程内容1 .属性融合算法概述。2 .贝叶斯统计理论。3 .D-S证据理论。(二)教学要求.掌握多源属性融合算法的原理。1 .掌握基于贝叶斯统计理论的信息融合。2 .掌握基于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的信息融合。(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多源属性融合算法的原理。1 .难点基于贝叶斯统计理论的信息融合,基于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的信息融合。第六章多传感器管理(一)课程内容L多传感器管理的基本概念。2 .指挥控制中的传感器管理。3 .基于效能函数的多传感器管理系统。4 .基于模糊逻辑和神
6、经网络的多传感器管理。(二)教学要求.掌握多传感器管理的定义、功能和体系结构。1 .理解多传感器管理的各种方法。(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多传感器管理的各种方法。1 .难点基于效能函数的多传感器管理,基于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的多传感器管理。第七章多源信息融合新技术(一)课程内容1 .神经网络信息融合技术。2 .模糊逻辑信息融合技术。3 .信息融合中的有关燧理论。4 .信息融合中引入多智能体技术。5 .基于随机集理论的信息融合技术。(二)教学要求. 了解多源信息融合的各种新技术。(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基于神经网络和基于模糊逻辑的多源信息融合新技术。1 .难点引入智能体的多源信息融合新技术和基于随机集理
7、论的多源信息融合新技术。第九章多源信息融合的其他技术(-)课程内容1 .信息融合技术在网络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2 .信息融合技术在智能机器人中的应用。3 .信息融合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4 .信息融合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二)教学要求. 了解信息融合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各种应用。1 .理解信息融合理论用于各种不同领域时如何产生新的有意义的信息。(三)重点与难点.重点信息融合技术在网络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信息融合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1 .难点信息融合技术在智能机器人中的应用。三 本课程开设的实验工程无四、学时分配及教学方法章(按序填写)教学形式及学时分配主要教学方法支撑的课程
8、 目标课堂教学实 验上 机课程 实践小 计第一章多源信息融合概述44讲授1.1第二章多源检测融合原理44讲授1.2第三章多源属性融合原理66讲授+案例+互动1.2第六章多传感器 管理44讲授+讨论1.2, 2.1第七章多源信息融合新技术44讲授+案例+互动+自学1.2, 2.1第九章多源信息 融合的其他应用44讲授+演示+案例1.3分组讨论44讨论1.3复习22讲授1.1, 1.2, 1.3合计3232五、课程考核考核方式或途径考核要求考核权重备注平时作业主要考核学生对课堂讲授的知识点的复 习、理解和掌握程度,考核作业是否提交 或按时提交、考核所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正 确程度。总分数平均计算。10
9、%课堂考勤主要考核学生课堂听讲出勤情况、上课程 讨论出勤情况。10%分组讨论共分两个主题的讨论,主要考核学生获取 和分析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应用及技术发 展新动向的技能,对知识的理解和陈述表 达能力。20%评分细那么见附录1期末考试闭卷60%六、参考书目及学习资料1 .多传感器融合及其应用,杨万海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2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及应用,何友主编.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12月第2版。3 .数据融合理论与应用.康耀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版。4 .相关国际学术期刊的学术论文和有关公司的技术报告。七、大纲说明.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1 .
10、每次课后布置12题作业,占成绩考核的10%.另外,布置一些思考题,供学生选做,以便深入理解教学内容。2017年8月27 日附录1分组讨论考查内容与评分比重参见下表(总分按100分计算):考核内容成绩考核要求考核权重指标点PPT制作优秀(90-100)主题明确,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内 容充分。40%2-5良(80-89)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内容充分。中(70-79)主题明确,内容充分。及格(60-69)主题明确,内容不充分。不及格(60分以下)主题不明确,内容不允分,或没准备。内容陈述优秀(90-100)表达清楚,重点突出,层次清楚,内 容充实。40%2-5良(80-89)表达清楚,重点突出,内
11、容允实。中(70-79)表达清楚,内容充实。及格(60-69)表达清楚,内容不充实;或表达不清 楚,内容充实。不及格(60分以下)表达不清楚,内容不充实。自己的见解优秀(90-100)见地具有独特性和独创性。10%7-1良(80-89)能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表达观念和想 法。中(70-79)能清楚表达主题相关的观念和想法。及格(60-69)能表达与主题相关的观念和想法。不及格(60分以下)没有见解。回答下列问题优秀(90-100)回答下列问题正确,陈述思路清晰。10%7-1良(80-89)回答下列问题大多正确。中(70-79)回答下列问题局部正确。及格(60-69)回答下列问题基本正确。不及格(60分以下)回答下列问题不着边,或基本回答不出。注:评判方由教师、自己和其它同学三方组成,评判结果为三方的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