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生理学A》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5040745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名称生理学A》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课程名称生理学A》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名称生理学A》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名称生理学A》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程名称生理学A(Physiology A)课程代码:26410026学分:3.5学时:72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54实验学时:18上机学时:0课程实践学时:0)先修课程: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适用专业:医学护理教材:人体生理学,孙红,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3版;机能学实验教程,金雯,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课程性质生理学A是医学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生理学的任务是阐明正常人体生命 活动的基本规律。只有掌握了人体及各个组成部分的正常功能活动的规律,才能进一步了解疾病的 发生发展规律。因此,生理学不仅是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等基

2、础医学课程的基础,而且也是内科学、 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学好生理学A将为学习后续课程及毕业后从事 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必要的、坚实的基础。(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一一知识目标1:通过生理学课程的学习,能学会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 系统和整体水平阐述人体各项正常生理功能、机制和调节规律,感受生理学知识构成的逻辑体系, 激发学习兴趣,为后续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索未知生理功能机制奠定逻辑思维基础。课程目标一一能力目标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主要器官的体表标志或体表投影及常用 止血部位,关注人体机能与健康的关系。在教学中联系临床病例学习机体的生理功能,注重和提高 理论联系实际、分

3、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1 .毕业要求11:具备扎实的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熟练的临床护理技能;2 .毕业要求12 :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有参与护理学发展竞争的基本素质和潜能。3 .毕业要求21 :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及技能的能力,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社区护理及护理 学教学工作;B、测定清除率的意义:测定肾小球滤过率;测定肾血流量;推测肾小管的功能(7)尿的排放A、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B、排尿反射C、排尿异常(二)教学要求(1)掌握尿生成(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尿生成的调节(2)熟悉 肾血液循环的特征及肾血流量

4、的调节,清除率的概念(3) 了解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机制,血浆清除率的意义,尿的排出(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尿生成(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尿生成的调节.难点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机制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课程内容(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A、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B、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感受器的编码功能;感受 器的适应现象(2)眼的视觉功能A、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征;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眼的调节;眼 的折光能力异常B、眼的感光换能系统:视网膜的结构特点;视网膜的两种换能系统;视感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视锥系统的换能和颜

5、色视觉C、视网膜的信息处理D、与视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视力;暗适应和明适应;视野;视后像和融合现象;双眼视觉 和立体视觉(3)耳的听觉功能A、外耳和中耳的功能:外耳的功能;中耳的功能;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B、内耳(耳蜗)的功能:耳蜗的结构要点;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耳蜗的生物电现象C、听神经动作电位: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听神经单纤维动作电位(4)前庭器官的平衡感觉功能A、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和适宜刺激: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生理功能。B、前庭反射:前庭姿势调节反射;自主神经反应;眼震颤(5)其他感受器的功能A、嗅觉感受器和嗅觉的一般性质B、味觉感受器和味觉的一般性质C、皮肤感觉感

6、受器的功能(触、压觉;温度感觉;痛觉)(二)教学要求(1)掌握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原理(2)熟悉 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感受原理(3) 了解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定义,感受器的分类,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三)重点与难点.重点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原理.难点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感受原理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课程内容(1)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A、神经元:神经元的一般结构与功能;神经纤维的功能与分类;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神经的 营养性作用;神经营养因子B、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2)神经元的信息传递A、突触传递:经典的突触传递(突触的微细结构;突

7、触的分类;突触传递的过程;突触后电位; 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突触传递的调节;突触传递的可塑性);非定向性突触传递;电突触传 递B、神经递质和受体:神经递质,受体,主要的递质和受体系统C、反射弧中枢部分的活动规律:反射活动的中枢控制,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局部回路神 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抑制,中枢易化(3)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A、躯体感觉的中枢分析:传入通路,大脑皮层代表区,躯体感觉B、内脏感觉的中枢分区:传入通路与皮层代表区,内脏感觉C、特殊感觉的中枢分析:视觉,听觉,平衡感觉,嗅觉和味觉(4)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A、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脊髓和脑干运动神

8、经元,运动单位B、姿势的中枢调节:脊髓的调节功能,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大脑皮层对姿势的调节C、躯体运动的中枢调节:大脑皮层的运动调节功能,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小脑的运 动调节功能(5)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的调节A、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自主神经的结构特征,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 征B、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下丘脑对内脏 活动的调节,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C、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调节:本能行为的调节,情绪的调节,情绪生理反应,激发行为的 动机(6)觉醒、睡眠与脑电活动A、脑电活动:脑电图,皮层诱发电位B、觉

9、醒与睡眠:觉醒状态的维持,睡眠的时相和产生机制(7)脑的高级功能A、学习与记忆:学习的形式,人类的条件反射和两种信号系统学说,记忆的形式,人类的记忆 过程,遗忘,学习和记忆的机制B、语言和其他认知功能:优势半球和皮层功能的互补性专门化,大脑皮层的语言功能,大脑皮 层的其他认知功能,两侧大脑皮层功能的相关(二)教学要求(1)掌握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经典突触的微细结构,突触传递过程,突触后神经元的 电活动变化,中枢抑制,突触传递的特征,神经系统的感觉及运动功能(2)熟悉神经递质和受体的概念及外周神经系统中的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递质受体系统,神 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脑电图,睡眠的时相(3)

10、了解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突 触的易化,脑的高级功能,皮层诱发电位,觉醒与睡眠的机制(三)重点与难点L重点经典突触的微细结构,突触传递过程,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神经系统的感觉及运动功 能,脑电图,睡眠的时相2.难点突触的抑制和易化,神经系统的运动功能,皮层诱发电位和脑电图第十一章内分泌(-)课程内容(1)概述A、激素及其作用:激素的概念和作用方式,激素的分类(按化学性质分)B、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信息传递作用,相对特异性,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相互作用(协同 作用,拮抗作用,允许作用)C、激素作用的机制:含氮激素一第二信使学说,类固醇激素D、

11、激素分泌的调节: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的调节,反馈调节,神经调节(2)下丘脑和垂体的内分泌A、下丘脑调节肽:九种下丘脑调节肽B、腺垂体激素:生长激素,催乳素,促黑激素C、神经垂体激素:血管升压素,催产素(3)甲状腺的内分泌A、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甲状腺腺泡聚碘,碘的活化,酪氨酸的碘化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甲状腺激素的贮存、释放、转运与代谢B、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对代谢的影响,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对心血 管活动的影响,其他作用C、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下丘脑-腺垂体对甲状腺功能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对腺垂体和下丘 脑的反馈性调节,甲状腺的自身调节,自主神经对甲状腺功能的作用(

12、4)甲状旁腺和内分泌与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A、甲状旁腺激素B、降钙素C、1, 25-二羟维生素D3(5)肾上腺的内分泌A、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B、肾上腺髓质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的合成与代谢,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肾上腺髓 质激素分泌的调节(6)胰岛素的内分泌A、胰岛素: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胰岛素的作用机制,胰岛素分泌的调节B、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的生物学作用,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调节C、生长抑素和胰多肽(7)其他腺体或组织的内分泌A、前列腺素B、褪黑素C、瘦素(二)教学要求(1)掌握 激素的概念,几种主要激素(生长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等)的生物 学作用及其分

13、泌调节,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2)熟悉 激素的作用机制,激素的作用方式(3) 了解 激素的化学分类,下丘脑调节肽,肾上腺髓质功能,应激和应急反应的概念(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几种主要激素(生长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等)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激素 的作用机制.难点几种主要激素(生长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等)的分泌调节第十二章生殖(-)课程内容(1)男性生殖A、睾丸的生精作用和内分泌功能B、睾酮的生理作用C、睾丸功能的调节(2)女性生殖A、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内分泌功能B、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C、卵巢周期性活动的调节D、妊娠与分娩(二)教学要求(1)掌握 睾丸和卵巢的功

14、能,主要雄激素和雌激素的生理作用(2)熟悉促性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的变化及其与卵巢和月经周期的关系,精子 的发生和发育过程,阴茎勃起和射精的一般过程和调控因素了解 妊娠与分娩,孕激素,雌激素分泌的双重细胞学说(三)重点与难点(.重点睾丸和卵巢的功能,雄激素和雌激素的生理作用.难点雌激素、孕激素、促性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的变化及其与卵巢和月经周期的关系三、本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编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类型要求支撑的课程目标1机能实验方法、设备简介4验证性必做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2实验基本操作技术的练习5验证性必做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3家兔心血管活动的调节5验证性必做课程目标1课程目

15、标24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4验证性必做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注:L “类型”填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等;. “要求”填必做、选做。实验L机能实验学简介实验目标及要求:掌握家兔麻醉和固定的方法,熟悉生物信号采集系统的操作,了解机能实验学的概 念、研究方法和主要实验器械的操作方法。实验2:实验基本操作技术的练习实验目标及要求:掌握家兔麻醉和固定的方法、家兔颈部手术、气管插管术、颈总动脉插管术和神 经分离术;熟悉生物信号采集系统的操作、呼吸换能器和血压换能器的使用;了解呼吸曲线和血压 曲线的引导方法。实验3:家兔心血管运动的调节实验目标及要求:掌握机体动脉血压的直接测量和记录方法;观察神经和体液因素对动

16、脉血压的调节 作用,并分析其作用机理,完成实验报告。实验4: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目标及要求:掌握气管插管术和神经血管分离术。观察血液中化学因素(PC02、P02和H+) 改变对家兔呼吸运动(呼吸频率、节律、幅度)的影响;观察迷走神经在家兔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 用,并分析其作用机理,完成实验报告。四、学时分配及教学方法章(按序填写)教学形式及学时分配主要教学方法支撑的课程 目标课堂 教学实 验上机课程 实践小计第一章绪论20002讲授法课程目标1第二章细胞的基本 功能650011讲授法、讨论法课程目标1第三章血液44008讲授法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第四章血液循环850013讲授法、讨论法课程目标

17、1课程目标2第五章呼吸44008讲授法、讨论法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第六章消化和吸收40004讲授法、讨论法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第七章能量代谢和 体温20002讲授法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60006讲授法、讨论法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第九章感觉器官的 功能20002讲授法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第十章神经系统的 功能80008讲授法、讨论法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第十一章内分泌60006讲授法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第十二章生殖20002讲授法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注:1.课程实践学时按相关专业培养计划列入表格;2.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研究型教学方法(基于问题、项目、案例等

18、教学方法)等。五、课程考核考核形式考核要求考核权重备注课堂表现回答问题、考勤5%实验成绩实验报告10%期末考试闭卷85%合计100%注:1,分学期设置和考核的课程应按学期分别填写上表。2 .考核形式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平时作业、阶段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大作业、小论文、项目设计和作品等。3 .考核要求包括作业次数、考试方式(开卷、闭卷)、项目设计要求等。4 .考核权重指该考核方式或途径在总成绩中所占比重。六、参考书目及学习资料(书名,主编,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1 .生理学,朱大年,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2 .生理学,姚泰主编,2010年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3 .生理学,姚泰主

19、编,2008年英文版,人民卫生出版社4 . Guyton AC, Hall JE.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1th edition. Philadelpha: Elsevier Saunders. 2006七、大纲说明(内容可包括课程基本要求、习题要求及其它一些必要的说明)1 .本门教学中应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加强课前、课后的答疑辅导,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 生通过机体各项功能的相互作用的理解,树立整体观念,进而认识和掌握人体正常活动的基本规律。2 .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两部分。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在专用医学机 能学实验室进

20、行。3 .本课程结束后,理论部分以试卷形式考核,成绩以卷面成绩为准,占总成绩85%;平时成绩占总 成绩的5%;实验部分成绩参考实验操作平时表现、实验报告书写等综合考虑,占总成绩10%。2017年 7月4.毕业要求2 2 :具备一定的社区预防保健服务的能力;课程目标毕业要求指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毕业要求1T, 1-2毕业要求2-2, 2-2注: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接的单元格中可输入“/”,也可标注“H、M、L”。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课程内容(1)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A、生理学的任务:生理学概念及任务B、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整

21、体水平的研究(2)内环境与稳态: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3)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4)体内的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系统;负反馈控制系统;正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二)教学要求(1)掌握 生理学、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学意义,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2)熟悉 生理功能调节的三种方式及其特点,反馈控制系统(3) 了解 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体内的非自动控制 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理功能调节的三种方式及其特点,反馈控制系统2 .难点前馈控制系统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课程内容(1)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

22、运功能A、细胞膜的结构概述:脂质双分子层;细胞膜的蛋白;细胞膜的糖类B、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经载体易化扩散、经通道 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同向转运和逆向转运);出胞和入胞(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A、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参与G蛋白耦联受体跨膜信号转导的信号分子(G蛋白 耦联受体、G蛋白、G蛋白效应器、第二信使);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受体-G蛋 白-AC途径、受体-G蛋白PLC途径)B、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C、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酪氨酸激酶受体;鸟甘酸环化酶受体(3)细胞的生物电现象A、静息电位及其产生

23、机制:细胞的静息电位;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B、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细胞的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动作电位的传导C、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兴奋和可兴奋细胞;组织的兴奋性和阈刺激;细胞兴奋过程中兴奋 性的变化(4)肌细胞的收缩A、横纹肌: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横纹肌的兴奋-收缩耦联;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 的因素;横纹肌细胞的微细结构;横纹肌的收缩机制B、平滑肌:平滑肌的微细结构;平滑肌的收缩机制;平滑肌的分类;平滑肌活动的神经调控(二)教学要求(1)掌握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兴 奋的引起和传导机制,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兴奋-收缩耦联

24、(2)熟悉骨骼肌的超微结构,骨骼肌收缩和舒张机制(3) 了解细胞膜的结构,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骨骼肌收缩的力学分析,骨骼肌收缩的外部 表现(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兴奋-收缩耦联.难点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骨骼肌收缩的力学分析第三章血液(一)课程内容(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A、血液的组成:血浆;血细胞B、血量C、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液的比重;血液的粘度;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等 渗溶液和等张溶液);血浆的pH值(2)血细胞生理A、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B、红细胞生理: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红细胞的生理特性与功能;红细胞生成的原

25、料及调节; 红细胞的破坏C、白细胞生理:白细胞的分类和数量;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白细胞的生成和调节;白 细胞的破坏D、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血小板的生理特性;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 血小板的破坏(3)生理性止血A、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B、血液凝固:凝血因子;凝血的过程;血液凝固的控制C、纤维蛋白的溶解:纤溶酶原的激活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纤溶抑制物(4)血型与输血原则A、血型与红细胞凝集B、红细胞血型: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C、输血的原则(二)教学要求(1)掌握 三种血细胞的数量,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白细胞的分类和生理功能,血小板 的生理特性和功能,生理性止

26、血,ABO血型系统输血的原则(2)熟悉 红细胞生成所必需的原料和因素以及生成调节,血液凝固与抗凝以及纤维蛋白溶解 与抗纤溶(3) 了解 血液的基本组成,血量和血浆的化学成分,血液的理化特性,造血过程的调节Rh 血型系统(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血液凝固与抗凝以及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难点血液凝固与抗凝以及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第四章血液循环(一)课程内容(1)心脏的生物电活动A、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自律细胞的跨膜电 位及其机制B、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征:影响兴奋性的因素;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 收缩活动的关系;心脏的起搏点;影响自律性的

27、因素;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和特点;影响传导的 因素C、体表心电图:正常心电图各波和间期的意义;心电图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关系(2)心脏的泵血功能A、心肌的收缩特点:对细胞外Ca2+的依赖性;“全或无”式收缩B、心脏泵血过程和机制: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的泵血过程;心音的产生C、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心脏的输出量;心脏做功量D、心泵功能的贮备:搏出量贮备:心率贮备E、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心率(3)血管生理A、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弹性贮器血管;分配血管;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交换血管;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容量血管;短路血管B、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血流

28、量和血流速度;血流阻力C、血压:动脉血压的形成;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动脉脉搏的波形D、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中心静脉压;外周静脉压;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静脉血流E、微循环:微循环的组成;毛细血管壁的结构和通透性;毛细血管的数量和交换面积;微循环 的血流动力学;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方式F、组织液的生成:组织液的生成;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G、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淋巴液的生成;淋巴液的回流及其影响因素(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A、神经调节: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血管中枢;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颈 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合形式B、体液调节

29、: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血管内皮生成 的血管活性物质;激肽释放酶一激肽系统;心房钠肽素;前列腺素;阿片肽;组胺;肾上腺髓质素C、局部血流调节:代谢性自身调节机制;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D、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5)器官循环A、冠脉循环:冠脉循环的解剖特点;冠脉血流的特点;冠脉血流量的调节B、肺循环:肺循环的生理特点;肺循环血流量的调节C、脑血管:脑循环的特点;脑血流量的调节;脑脊液的生成和吸收(二)教学要求(1)掌握 心脏的泵血功能及调节,心动周期中的心腔内压力、心瓣膜活动及血流方向等方面 的周期性变化,工作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形成机制,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30、,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 因素,中心静脉压,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与体液调节(2)熟悉 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静脉同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组织液的 生成及其影响因素,冠脉循环的特点和调节(3) 了解 自律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形成机制,心音产生的原理,动脉脉搏淋巴的生成和回流, 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肺循环、脑循环的特点和调节,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心脏的泵血功能及调节,心动周期中的心腔内压力、心瓣膜活动及血流方向等方面的周期性变 化,工作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形成机制,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心血 管活动的神经与体液调节.难点各类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

31、象及形成机制,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与体液调节第五章呼吸(-)课程内容(1)肺通气A、肺通气原理: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肺内压;胸膜腔内压;肺通气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肺通气的非弹性阻力B、肺通气功能的指标:肺容积;肺容量;肺通气量;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C、呼吸功(2)肺换气和组织换气A、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基本原理:气体的扩散;呼吸气体和人体不同部位气体的分压B、肺换气:肺换气过程;影响肺换气的因素;通气/血流比值;肺扩散容量C、组织换气(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A、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B、氧的运输:Hb的分子结构;Hb与。2结合的特征;氧离曲线;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C、二氧化碳的运输;C02

32、的运输形式;C02解离曲线;02与Hb的结合对C02运输的影响(4)呼吸运动的调节A、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呼吸中枢(脊髓、低位脑干、高位脑);呼吸节律的形成B、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化学感受性反射;肺牵张反射;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防御性呼吸反(二)教学要求(1)掌握 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及其形成,肺表面活性物质,基本肺容 积,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肺换气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化学因素 对呼吸的调节(2)熟悉 氧容量,氧含量,氧饱和度的概念,。2和C0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氧离曲线及 其影响因素,C02解离曲线,呼吸中枢(3) 了解 呼吸的概念及其三

33、个环节,肺牵张反射,呼吸节律形成的假说(三)重点与难点点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胸膜腔内压及其形成,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2,难点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化学感受性反射第六章消化和吸收(-)课程内容(1)概述A、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一般生理特性;电生理特性B、消化腺的分泌功能C、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内在神经;外来神经D、消化器官功能活动的激素调节一胃肠激素E、胃肠血流的一般特点(1) 口腔内消化A、唾液的成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唾液的性质和成分;唾液的作用;唾液分泌的调节B、咀嚼和吞咽:咀嚼;吞咽(3)胃内消化A、胃液及其分泌: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刺激胃液分泌

34、的内源性物质; 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B、胃的运动及其控制:头区的运动;尾区的运动;胃的排空;呕吐(4)小肠内消化A、胰液的分泌:胰液的成分和作用;胰液分泌的调节B、胆汁的分泌与排出:胆汁成分和作用;胆汁分泌、排出与胆囊的作用;胆汁分泌与排放的调IJC、小肠液的分泌:十二指肠腺的分泌;小肠腺的分泌;小肠液分泌的机制;小肠液分泌的调节 D、小肠的运动:小肠的运动形式;回盲瓣的功能;小肠运动的调节(5)大肠内消化A、大肠液的分泌B、大肠的运动和排便:大肠运动的形式;粪便的形成及排便反射C、大肠内细菌的活动(6)吸收A、吸收过程概述:吸收的部位;吸收的途径与机制B、小肠的吸收功

35、能:糖的吸收;蛋白质的吸收;脂类的吸收;水的吸收;无机盐的吸收;维生 素的吸收(二)教学要求(1)掌握 消化道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胃液、胰液和胆汁的分泌及其调节,小肠运动的形式, 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2)熟悉 胃肠激素及其作用,胃的排空及其控制,小肠液的作用(2) 了解 消化的两种方式,胃肠神经支配及其作用,食物在口腔和大肠内的消化(三)重点与难点.重点胃液、胰液和胆汁的分泌及其调节,小肠运动的形式,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难点胃液、胰液和胆汁的分泌及其调节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一)课程内容(1)能量代谢A、食物的能量转化:三磷酸腺昔的合成与分解是体内能量转化和利用的关键环节;主要营养

36、物 质的能量转化B、能量代谢的测定:与能量代谢测定有关的基本概念;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和方法C、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肌肉活动;精神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环境温度D、基础代谢及基础代谢率(2)体温及其调节A、体温:表层体温和深部体温;体温的正常变动;皮肤温度和平均体温B、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产热过程;散热过程C、体温调节: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温度调定点学说(二)教学要求(1)掌握 食物热价,氧热价,呼吸商的概念,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2)熟悉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变动(2) 了解 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基础代谢率的测定方法,体温调节机制(三)重点与难

37、点.重点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难点基础代谢率的测定方法,体温调节机制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课程内容(1)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A、肾的功能解剖:肾单位的构成;球旁器;滤过膜的构成;肾的神经支配和血管分布B、肾血流量及其调节: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肾血流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2)肾小球的滤过功能A、有效滤过压B、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血浆流量;滤 过系数(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A、肾小管与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B、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各种物质的重吸收与分泌:Na+、Cl-和水的重吸收;HC03-的重吸收和 H+的分泌;NH3的分泌与H+、HC03-的转运、K+的重吸收和分泌;钙的重吸收和排泄;葡萄糖和氨 基酸的重吸收(4)尿液的浓缩和稀释A、尿液的稀释B、尿液的浓缩C、直小血管在维持肾髓质高渗中的作用(5)尿生成的调节A、肾交感神经的作用B、血管升压素:体液渗透压;血容量;其他因素c、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组成成分;血管紧张素n的 功能;醛固酮的功能;肾素分泌的调节D、心房钠尿肽: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对集合管的影响;对其他激素的影响E、其他激素(6)清除率A、清除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