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0-2021学年七上语文期末课内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5040433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2020-2021学年七上语文期末课内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上海市2020-2021学年七上语文期末课内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2020-2021学年七上语文期末课内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2020-2021学年七上语文期末课内文言文阅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宝山区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 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 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 .本文选自文言小说集,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龄。3 .解释文中加

2、点的词。(1) 一狼仍从()(2)乃悟前狼假寐().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其一犬坐于前。4 . (1)本文写了性格的两只狼与一个屠夫之间的一场较量,最终落得毙命于屠夫刀下的结局。(2)以下对屠夫心理、行为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开始遇到狼时屠夫有怯懦、害怕心理。B.屠夫对狼始终都是害怕和心存侥幸心理。C.最终暴起杀狼说明屠夫的勇敢和机智。D.对峙过程中说明屠夫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答案】2.聊斋志异(1).跟从 (2).睡觉其中(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关键字:“犬”)(1). “黠”(或“诈 ”)(2). B【解析】【分析】【2题详解】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狼节选自

3、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 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3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 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 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注意:一狼仍从,一只狼仍然跟 从。从,动词,跟从;假寐,假装睡觉。寐,睡觉。【4题详解】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 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 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两狼之并驱如故1

4、0.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7.蒲松龄8.(1)看,视(2)挖洞.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9 .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面对像狼一样的邪 恶势力,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解析】【分析】【7题详解】此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了解。狼选自聊斋志异,简称聊斋。聊斋志异 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蒲松龄( 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 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人。【8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 义。(1)大意:(屠户)看见田野里有一个大麦

5、场。顾:看,视。(2)大意:另一匹狼正在柴堆打洞。洞:名词作动词,挖洞。【9题详解】此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 以直译为主”的原那么。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重难点词语有:并: 一起。驱:追随、追赶。如故:跟原来一样。【10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根据文章最后一段“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 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站在狼的角度感悟: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 总是要被识破的。也可以站在屠户的角度感悟: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 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点睛】译文:一个屠

6、户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途中有两匹狼,紧跟 着(他)走了很远。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匹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 次扔骨头,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而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过来了。骨头已经没 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齐追赶屠户。屠户十分窘迫,担忧前后遭受狼的夹击。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大麦场,麦场的主人在 麦场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 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狼的) 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跃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

7、又砍了几刀杀 死了这匹狼。他正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匹狼正在柴堆打洞,打算将要从 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 砍掉了狼的大腿,杀死了这匹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法 来诱骗敌人。狼也真狡猾啊,而一会儿两匹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笑料 罢了。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 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 也持

8、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 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 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项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4 .狼选自_,作者是朝的蒲松龄。5 .解释以下加点词(1)缀行甚远()(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翻译下面句子。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6 .以下句子中,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是()A.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7 .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C.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狼

9、不敢前,眈眈相向。【答案】4. (1).聊斋志异 (2).清. (1).连接,紧跟 (2).跟原来一样.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 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7. C【解析】【4题详解】考查文学常识。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小 说家。他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狼三那么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 的故事。选文是第二那么故事。【5题详解】考查理解文言文词语的含义。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古 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1)句意:紧跟着走了很远。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2)句意: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

10、追赶。如故,跟原来一样。【6题详解】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欲,想要;薪,柴草堆;洞,名词用作动词, 指挖洞;意,企图;隧,名词作状语,从通道;以,表目的关系,译为来;其,代词, 指屠户。【7题详解】考查文章主旨。本文细致刻画了屠户由惧狼到奋起杀狼的变化过程,赞扬了屠户的机 智勇敢,揭示了狼贪婪、凶残、狡猾的本质。文章结尾作者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指 出像狼一样的恶人或恶势力,无论怎样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应选C。普陀区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狼(节选)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 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

11、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 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4 .本文选自,作者是(人名)。5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前狼“目似瞑,意暇甚”的目的是:。(用自己的话回答)【答案】4. (1).聊斋志异;(2).蒲松龄.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杀死了这只狼。5 .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解析】【分析】【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基础知识的识记。狼这篇文章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是清 代杰出文学家蒲松龄。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聊斋志异这部书是我国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内容丰富多

12、彩,故事多采自民 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 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的理想。【5题详解】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 合,以直译为主”的原那么。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汇。此题重点词: 屠:屠户;自:从;断:砍断;其股:狼的大腿;毙:击毙,杀死;之:代指这只狼。【6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分析上下文可知,前狼“目似暝,意暇甚”的目 的在“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也就是说前面那只狼假装休息,实际上是为了迷 惑屠户,让屠户放松戒备。据此整理答案表述即可。【点睛】参考译文:狼(节选)一会儿

13、,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 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 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 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 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 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松江区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 丁氏

14、。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假设此,不假设无闻也。4 .上文选自.以下选项中,和文中画线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R.久之,目似瞑,意暇甚。C.求闻之假设此,不假设无问也。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5 .从“穿井得一人之使”到“穿井得一人,谣言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这 那么 寓 言 告 诉 我 们 的 道 理 是【答案】4.吕氏春秋5. A6. (1).听信传闻(2).对于传闻,我们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 相信、传播。【解析】【分析】【4题详解】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相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先秦 杂

15、家代表著作,全书共26卷,160篇。【5题详解】此题考查“之”字的用法。“得一人之使”意思是: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之”结 构助词,的。A.结构助词,的;B.助词,补充音节,无实在意义;C.代词,指这件事;D.代词,他;应选Ao【6题详解】题空一:考查内容理解。根据“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可知,谣 言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听信传闻。题空二:考查寓言寓意。文中通过从穿井“得一人之使”到“丁氏穿井得一人“可知, 谣言的产生因为传言不实,听的人相信了不实的传言。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传闻,我 们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播。【点睛】参考译文: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

16、,需要出门打水浇田,派 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 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 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 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来一个人啊。”听 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到达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犬, 像狗一样;于,在。【5题详解】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1)阅读全文,抓住对狼描写的句子分析。根据“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一狼得 骨止,一狼仍从”,“骨已尽矣,而两狼之

17、并驱如故”写出了狼的贪婪;“久之,目 似暝,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写出狼的狡诈。最后“禽兽 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是作者诙谐幽默的议论。作者指出狼的狡黠奸诈的性格 特征,嘲笑其顷刻而毙的结局,也间接赞扬了屠户的勇敢机智。(2) B项理解错误。“屠大窘”,说明在危急的关头,他产生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他 明白自己已面临生死抉择,或者被狼吃掉,或者把狼杀死。“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 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他机敏地环顾 麦场且速“奔倚”在积薪之下,放下担子,拿起刀,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改变了途 中两狼并驱的局面,防止了前后受敌的处境。“屠暴

18、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最终屠户勇敢地杀死两只狼,由此分析“屠夫对狼始终 都是害怕和心存侥幸心理”是错误的。应选B。【点睛】参考译文: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 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 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 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忧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 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

19、着刀。狼 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 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 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 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 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 给人增加笑料罢了。虹口区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20、。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 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 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 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 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 .本文选自,作者是 (朝代)的(人名)。3 .解释以下加点词。(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顾野有麦场().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 .文中表

21、现屠户当机立断,敢于斗争的句子是()A.屠惧,投以骨。B.方欲行,转视积薪后。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1).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答案】2. (1).聊斋志异(2).清朝 (3).蒲松龄. (1).并:一起。 (2).顾:看,视.另一只狼正在积薪中打洞,想要从通道进入从背后攻击屠户。5. C【解析】【分析】【2题详解】此题考查文学常识。此题考查聊斋志异的常识。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 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将近五百篇,内容丰富,它们或 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对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 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

22、,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 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蒲松龄( 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 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人。【3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 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 移运用。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1)句意为: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并,一起。(2)句意为: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顾,看,视。【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23、, 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 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此题在翻译 时要注意以下词语的意思:洞,名词作动词,打洞;其,指积薪;意,意图;将,想要;隧,名词作状语,从隧 道;入,进入;以,来;攻,攻击;其,指屠户;后,后面。【5题详解】此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A.写出屠夫 “惧”的心理,于是采取迁就的策略,“投以骨”。屠夫最初认为,只 要满足狼的贪欲,就可脱险。B.写屠户杀了眼前的狼而准备赶路,又警惕地转视积薪后,说明屠户已深刻认识到狼 的本性,变得警觉。C.写屠户不为假象迷惑,不是释刀自喜,而是抓住时机“暴起

24、”,当机立断敢于斗争, 取得了一半的胜利。D.写屠户已在事实面前吸取了教训,开始考虑如何改变“前后受敌”的不利条件。他 机敏地环顾麦场且速“奔倚”在积薪之下,放下担子,拿起刀,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 改变了途中两狼并驱的局面,防止了前后受敌的处境。根据以上分析,C句表现屠户当机立断,敢于斗争;应选C。【点睛】译文: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 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 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 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

25、追赶。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忧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 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 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 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 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 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 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

26、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 给人增加笑料罢了。金山区(三)(6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 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 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 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 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7、8 .上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是。“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的意思, “异”指奇异的故事。9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10 .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投以骨”是“以骨投之”倒装和省略形式。8. “顾野有麦场”中的“顾”与“元方入门不顾”中的“顾”同义。C.文章记叙了屠户遇狼、避狼、惧狼和毙狼的全过程。D.最后一段告诉读者,面对狡诈的恶人,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获得胜利。【答案】8. (1).蒲松龄 (2).记述、记录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关键词:径、去、 犬)10. C【解析】【分析】【8题详解】此题考查文

28、学常识。聊斋志异,简称聊斋,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 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的意思记述、记录,“异” 指奇异的故事。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艺术成就 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 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9题详解】此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字词:少时,一会儿;径,径直;去,离开;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10题详解】C.有误。文章记叙了屠户遇狼(第一段)、惧狼(第二段)、御狼(第三段)和毙狼 (第四段)的全过程。应选C

29、o【点睛】参考译文: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 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 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 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忧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 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 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 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

30、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 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 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 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 给人增加笑料罢了。静安区阅读下文,完成小题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

31、日中。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 父,那么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4 .陈太丘是陈元方的父亲,这点从文中的尊称与谦称可以得出。(每空两字).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太丘舍去,去后乃至。5 .文中的友人“无信” “无礼”,而陈太丘父子的表现恰恰与友人相反。请结合文 中内容加以简析。陈太丘:陈元方:【答案】4. (1).尊君 (2).家君.陈太丘丢下(他)离开了,离开后(友人/他)才到. (1).陈太丘:守信。他与友人约好正午时分一起出发,一直等到正午,友人没有 到,他才先走的。 (2).陈元方:守礼。友人大怒并在他面前大骂其父,但他 依然尊称对方为“君”,并没有失了礼数。【解

32、析】【分析】【4题详解】此题考查谦敬词的理解和运用。尊君: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5题详解】此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当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 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本句重点词:舍:舍弃,这里指不再等待;去:离开;乃:才。【6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可知,陈太丘与友人约好正午 时分一起出发,一直等到正午,友人没有到,他才先走的,因此陈太丘是守信的;由“君与家君期日中“可知,友人“对子骂父”而陈元芳却依旧称呼对方为“君”,因 此陈元芳是有礼的。【点睛】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

33、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 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 吗? (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 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 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闵行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那么不能励精,

34、险躁那么不能治性。年与 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4 .本文的作者是时期的(人名).解释以下加点词的意思。(1)非学无以广才(2)意与日去.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5 .诸葛亮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答案】4. (1).三国 (2).诸葛亮.(1)增长 (2)消失.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 的目标。5 .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解析】【分析】【4题详解】考查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是诸葛亮,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本文是诸葛亮 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

35、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 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5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广,形容词作动词,增长。去,一词多义,消失。 【6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方法。致远,到达远大目标。【7题详解】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根据题目“诫子书”可知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为了告诫 勉励儿子。根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知他 告诫儿子要保持内心的淡泊与宁静,用节俭来修养自己的品德。“非学无以广才,非 志无

36、以成学”告诫儿子要努力学习,坚定志向。“淫慢那么不能励精,险躁那么不能治性” 告诫儿子不能怠慢浮躁。“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点睛】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到达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 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 上获得成就。纵欲放纵、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 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奔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 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

37、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 得及?浦东新区(二)课内古诗文阅读(一)(10分)【甲】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那么不能励精,险躁那么不能治性。年与 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假设屈伸呼吸,终日在 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日:“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38、”其人日:“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假设躇步趾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 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2 .【甲】文作者是(人名),名)。3 .选出以下加点词义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静以修身(以:依靠,凭借) B.废寝食者(废:停止) 拉)C.年与时驰(时:迅速逝去)D.国人道之(道:大路) 修养)4 .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5 .【甲】文的主要观点是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6 .【甲】文作者是(人名),名)。7 .选出以下加点词义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静以修身(以:依靠,凭借) B

39、.废寝食者(废:停止) 拉)C.年与时驰(时:迅速逝去)D.国人道之(道:大路) 修养)8 .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9 .【甲】文的主要观点是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0 .【甲】文作者是(人名),名)。11 .选出以下加点词义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静以修身(以:依靠,凭借) B.废寝食者(废:停止) 拉)C.年与时驰(时:迅速逝去)D.国人道之(道:大路) 修养)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13 .【甲】文的主要观点是【乙】的出处是(书未假设柳絮因风起(因:趁) 相委而去(委:牵学而时习之(时:按时)

40、 险躁那么不能治性(治:【乙】文中杞人言行举止的积极意义在于【答案】2. (1).诸葛亮 (2).列子 3. A.不内心恬淡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屏除杂念就无法到达远大目标。4 .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解析】【分析】【2题详解】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第一空: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 期望尽在此书中。第二空:杞人忧天出自列子。作者列子,名御寇,又名寇,字云,亦作圄寇。 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3题详解】B.有误。“相委而去”的“委”解释为:抛弃、舍弃;C.有

41、误。“年与时驰”的“时”解释为:时光;D.有误。“国人道之”的“道”解释为:说、谈论、传播;应选A.【4题详解】此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字词:淡泊,内心淡泊,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方法;明志, 明确志向;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到达。【5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诫子书一文中,诸葛亮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 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比照鲜明。劝勉其儿子 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其中心观点即第一句话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杞人忧天讲的是一个杞国人总是害怕天 塌下来,

42、从此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的寓言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也会经常 杞人忧天,担忧一些没有必要担忧的事情。这那么寓言辛辣地挖苦了那些胸无大志,患 得患失的人。反其意而行之;从积极地角度分析,人要具有忧患意识(人无远虑必有 近忧);处在忧患中可以使人生存(生于忧患)。据此填空分即可。【点睛】参考译文:【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 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到达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 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 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纵、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

43、、 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奔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 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 怎么来得及?【乙】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忧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 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忧 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说:

44、“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 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忧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浦东新区(一)课内文言文(7分)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 两才良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 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 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 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7 .本文作者是有“聊斋先生”之称的清代文学家o.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顾野有麦场:(2) 一狼洞其中:8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