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衣母》: 圣母的悲哀(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浣衣母》: 圣母的悲哀(2页).doc(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浣衣母: 圣母的悲哀浣衣母不仅是小说集竹林的故事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也是废名整个小说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乡村那古朴原始性的美好的民俗风情,那末遭现代文明和西方文明侵蚀的乡村圆满自足的生活图景,那充满圣洁而又美好的人情人性,以及作家那疏淡而又镕铸着主观情绪的叙事方式和不讲文法的散文化艺术结构都表明浣衣母体现了废名典型的艺术风格。小说中李妈可以说是以洗衣服为职业的开山祖师,然而她又不是以洗衣服为职业,“因为她不需要职业,她只是替人操劳,人家也给她饭吃罢了”。作为洗衣妇的李妈以她仁慈的光辉普照了其它人,小孩子喜欢她,她口袋里常装着糖,姑娘们也把李妈这儿当成了欢乐的地方,下河洗衣服,在李妈这里歇息一
2、会儿,受到李妈母亲般的呵护,连卖柴的乡下人,守城的士兵也受到了李妈的照拂,乡下人费尽心思给李妈送来了新鲜的蔬菜,士兵给李妈勒买几担柴禾,以报李妈的好意。李妈可以说成了公共的母亲。李妈家的茅屋筑在沙滩上的一个土坡,背后是城墙,左是沙滩,右是通到城门的一条大路,前面是小河,河两岸连着一座石桥。沙滩可供孩子们玩耍,小河里常有姑娘洗衣,她家门口和桥头的树荫下能让赶路的人和进城的乡下人歇息。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妈家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李妈的德行,但更主要的是李妈的宽大仁慈的胸怀成就了这地理位置。若没有李妈那圣母般的光辉的照耀,这沙滩、小河、大路、树荫就会变得毫无生命和生机。当李妈在人们心目中失去了圣母
3、的光辉后,她家门前不是变得门可罗雀吗?这篇小说引起人们注意的是李妈是如何成就了圣母,她的圣母光辉又是怎么消褪的?李妈很年青就守了寡,带着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她家的高大的瓦房在酒鬼丈夫手上变成了茅房。也许就是她这样的青年女性带着儿女在清贫中矢志守节,引起了人们普遍的怜悯与尊敬,满足了人们对贤德圣洁女性的想象,她为人谦抑,德行、操守符合了人们对贤良女性的要求。比如她有“小姐般的斯文”和“纸扎的玩具似的一对脚”,她对小孩、姑娘、乡下人、士兵都待以诚心,加以爱心。但是她并不是有意做大家公共的母亲,她的内心有别人难以觉察的痛苦和孤独。丈夫手上消失的高大瓦房她希望在儿子手上恢复起来,可是两个儿子长大后一个
4、死了,一个逃到什么地方当兵去了。唯一与自己相伴的女儿是个驼背姑娘,也死了。她恢复大瓦房的梦破灭了,她依赖儿女的希望只寄托在那个不知是死是活,不知脾气改好没有的当兵的儿子身上。我们发现李妈那宽厚待人的背后有这么多的辛酸。这里存在着一个误差,即人们对李妈的尊敬是建立在李妈的德行和操守基础上,它要求李妈放弃对生活欲望特别是对两性情感的追求。而李妈在骨子里并没有有意抑制自己的情欲以成就圣母的意思,她原来寄希望于儿子,看到儿子不可靠,她瞩意那个比她大儿子大四岁的中年汉子。可以说从内在说来李妈是世俗的,她按照自己的情感方式希望着,生活着。这样她失去了人们的尊敬就毫不奇怪了。受到全城人尊敬的李妈终于打破了人
5、们梦想,要与中年汉子结婚了,她迅速地失去了人们的敬仰。这表明了在乡村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中包含着狭隘的观念,当人们把李妈送上圣洁的祭坛时,貌似宽容,其实以极其专制的方式剥夺了李妈追求个人情感的合理性。这篇小说在李妈获得人们普遍尊敬的辉煌中深入展示了李妈内心的空虚、恐惧、孤独、痛苦。这种表里交融与对照写法,构成了小说的内在张力。人们对李妈的尊敬构成了集体专制,忽略了李妈内心真实的情感状态,从而把李妈推到祭坛作了牺牲。我们发现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带有鲁迅小说示众的意味,众人把李妈置于了被看的地位。不过这篇小说没有鲁迅那种清明的理性,它主要在乡村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的描写中表达了田园牧歌情调的向往。但在李妈的辉煌与失败中又注入了废名一贯的悲哀与忧愁。李妈那圣洁的美好的人性情感是作者理想的人生境界,这种情感的呈现得益于一定的民俗风情,而这种民俗风情又包含着消解这美好人性的狭隘性。这种两难才唤起了作者的悲哀与忧愁。李妈原来对生活充满希望,一方面是她受到象三太太她们的关心和照顾,另一方面是她对儿子有希望。当她对儿子失望之后,她寄希望于中年汉子,不料连平日最同情她的三太太也不同情她了,这是她始料未及的。是呀,希望一个个从她手中溜走,她只能在虚无漂渺中寄希望于那个不知是死是活的儿子,她的失落与悲哀是可想而知了。-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