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学传染.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5015042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寄生虫学传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人体寄生虫学传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寄生虫学传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寄生虫学传染.docx(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体寄生虫学传染寄生虫感染性疾病课程代码:适用专业:执笔人:覃金红适用学期:审核人:覃金红学时学分:制订时间:2015.2【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 人体寄生虫学属病原生物学范畴,是病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目的为研究及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及宿主关系,主要研究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态规律,着重研究寄生虫及人体及外界因素的相互关系,并从病原学和病原种群动力学角度,揭示寄生虫病发病机制及流行规律,以达到控制、消灭及预防寄生虫病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本学科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学活动,全面掌握人体寄生虫病的感染方式,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和体征,病原学、免疫学和分子生

2、物学的诊断方法,防治寄生虫病的基本技能,为培养合格的临床和预防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本课程及其他课程的关系预修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免疫学;后续课程有诊断学、流行病学,内科学,外科学。【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二、能力目标三、素质目标:【考核方式】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教材和参考资料】1诸欣平主编,人体寄生虫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 李兰娟主编,传染病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孙新保主编,实用医用寄生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05年4 葛均波徐永健主编,内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功能模块学科章内容学时寄生

3、虫感染性疾病1-1溶组织内阿米巴病11-2贾第虫病0.51-3阴道毛滴虫病0.51-4疟疾1.51-5弓形虫病0.52-1肝吸虫病0.72-2并殖吸虫病12-3姜片虫病0.32-4血吸虫病1.23-1猪带绦虫病0.83-2牛带绦虫病0.23-3迭宫绦虫病0.54-1钩虫病0.74-2蛔虫病0.64-3蛲虫病0.54-4鞭虫病0.54-5旋毛虫病1合计121-1 阿米巴病(1学时)教学目标1. 了解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活史、流行病学特点。2. 熟悉阿米巴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3. 掌握阿米巴病的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本节重点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各临床类型的治疗方法。本节难点发热、腹泻、粘液脓血便、里

4、急后重等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及急性细菌性痢疾的鉴别;阿米巴肝脓肿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讲授内容一、病原学阿米巴的两种不同生活形态(滋养体、包囊)二、流行病学传染源(粪便中排出包囊的病人、带菌者);传播途径(生活接触、水、食物、苍蝇);人群普遍易感,易重复感染;流行特征(地区性)。三、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接触性杀伤机制;烧瓶状溃疡、“火山口状”。棕黄色果酱样物质,可致肠出血和肠穿孔四、临床表现潜伏期。无症状型、急性阿米巴痢疾(轻型、普通型、重型)、慢性阿米巴痢疾、其他型阿米巴病表现 潜伏期 前驱期 症状明显期 果酱样便 恢复期。五、实验室检查血象;粪便常规检查,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

5、慢性期可行乙状结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X线检查。六、并发症及后遗症阿米巴肝脓肿,肠出血,肠穿孔,阑尾炎,结肠肉芽肿、肛周直肠瘘管。七、诊断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八、鉴别诊断细菌性痢疾,血吸虫病,结肠癌,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九、治疗 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 病原治疗: 甲硝咪唑(灭滴灵)。 并发症的治疗。十、预防附、肝阿米巴病(阿米巴肝脓肿)治疗:1. 发病机理 2. 临床表现 (发热、肝区疼痛、肝大、肝区叩痛、偶有黄疸,其他)及细菌性肝脓肿的鉴别3. 治疗:药物(灭滴灵、氯喹等);肝穿刺引流、外科治疗等1-2 贾第虫病教学目标1. 了解蓝氏贾第鞭毛虫的形态、生活史特点。2

6、. 掌握贾第虫病致病、病原学诊断方法。3. 熟悉: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本节重点贾第虫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本节难点贾第虫病的鉴别诊断讲授内容一、病原学贾第虫的两种不同生活形态(滋养体、包囊)二、流行病学传染源(广泛:病人,带虫者和受染动物均可作为传染源);传播途径(经口感染,主要是水原污染,其次食物及节肢动物苍蝇,蟑螂等);人群普遍易感,易重复感染;流行特征(地区性)。三、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一)贾第虫的致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了,可能及下列因素有关。(1)虫株致病力,(2)先天或后天血内丙种球蛋白缺乏(3)二糖酶缺乏 (4)其他:虫群对小肠粘膜表面的覆盖,吸盘对粘膜的机械性损伤,原虫分泌物和代谢产物

7、对肠粘膜微绒毛的化学性刺激,以及虫体及宿主竞争基础营养等因素均可影响肠粘膜的吸收功能,导致维生素B12、乳糖、脂肪和蛋白质吸收障碍。 (二)病理学改变:小肠粘膜呈现典型的卡他性炎症病理组织学改变。表现为粘膜固有层急性炎性细胞(多形核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和慢性炎性细胞浸润,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相数目增加,绒毛变短变粗,长度及腺腔比例明显变小,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粘膜下派伊尔小结明显增生等。这些病理改变是可逆的,治疗后即可恢复。四、临床表现感染包囊后多为无症状带虫者。潜伏期平均为12周,最长者可达45天。有临床症状者主要表现为急、慢性腹泻,后者常伴有吸收不良综合征。严重感染且得不到及时治疗的患儿病程很

8、长,常导致营养吸收不良和发育障碍。五、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六、并发症及后遗症胆囊炎或胆管炎。七、诊断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八、鉴别诊断细菌性痢疾,霍乱。九、治疗常用治疗药物有甲硝唑(灭滴灵)、呋喃唑酮(痢特灵)、替硝唑()。巴龙霉素() 多用于治疗有临床症状的贾第虫患者,尤其是感染本虫的孕妇。十、预防消除传染源以积极治疗病人和无症状带囊者为主。加强人和动物宿主粪便管理,防止水源污染。搞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托儿所和幼儿园儿童共用的玩具应定期消毒。1-3 阴道毛滴虫病教学目标1. 了解阴道毛滴虫的形态、生活史要点,。2. 掌握致病机

9、理及病原诊断方法。3. 了解阴道毛滴虫的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应用本节重点1. 滴虫性阴道炎的典型表现2滴虫合并其他感染的临床表现本节难点滴虫病感染率和发病率高的原因,耐药患者的治疗讲授内容一、病原学阴道毛滴虫滋养体的形态二、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和带虫者);传播途径(接触感染,主要是性生活感染,其次通过公用生活用品或设施等);人群普遍易感,易重复感染;流行特征(育年期妇女)。三、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阴道毛滴虫具有接触依赖性细胞病变效应,滴虫的吞噬作用,虫体的鞭毛还有分泌细胞分离因子,阴道内的雌激素浓度有关。阴道壁可见粘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变性脱落,白细胞浸润等病变四、临床表现大多数虫株的致病力较低

10、,许多妇女虽有阴道滴虫感染,但无临床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一些虫株则可引起明显的阴道炎,患者最常见的主诉为阴部搔痒或烧灼感,白带增多。阴道内窥镜检查可见分泌物增多,呈灰黄色,泡状,臭味,也有呈乳白色的液状分泌物,当伴有细菌感染时,白带呈脓液状或粉红状。当滴虫侵及尿道时,可有尿频、尿急和尿痛等症状。男性感染还可引起尿痛、夜尿、前列腺肿大及触痛和附睾炎等症状。阴道毛滴虫可吞噬精子,分泌物影响精子活力,导致男性不孕症。五、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六、并发症及后遗症尿道炎,前列腺炎等七、诊断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八、鉴别诊断细菌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九、治疗临床上常用的口服药物为甲

11、硝唑(灭滴灵)。局部治疗可用滴维净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阴道;也可用甲硝唑和扁桃酸栓、后者效果交好且安全。十、预防及时治疗无症状的带虫者和病人以减少和控制传染源。夫妻或性伴侣双方应同时治疗方可根治。注意个人卫生和经期卫生。不共用泳衣裤和浴具。在公共浴室提倡使用淋浴。慎用公共马桶。1-4 疟疾教学目标1.了解间日疟原虫红内期的形态、生活史。2. 掌握致病及病原学。3. 熟悉疟疾的分布、流行因素、防治原则和措施本节重点1疟原虫红内期的形态。2.疟原虫的致病机制和疟疾的临床表现3病原学诊断方法。4疟性肾病,凶险型疟疾的发病虫种及临床表现。本节难点1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红细胞而引起的一种严

12、重寄生虫病,按蚊为传播媒介; 2疟疾的一次典型发作()表现3疟疾的诊断:4疟疾的再燃和复发: 讲授内容一、病原学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红内期形态二、流行病学子孢子是疟原虫的感染阶段,通过蚊子的叮咬传播三、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疟原虫的主要致病阶段是红细胞内期的裂体增殖期。发作是由红细胞内期的裂体增殖所致,当经过几代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后,血中原虫的密度达到发热阈值()。红细胞内期成熟裂殖体胀破红细胞后,大量的裂殖子、原虫代谢产物及红细胞碎片进入血流,其中一部分被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刺激这些细胞产生内源性热原质,它和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随着血内

13、刺激物被吞噬和降解,机体通过大量出汗,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机体进入发作间歇阶段。由于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是发作的基础,因此发作具有周期性,此周期及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周期一致。临床表现:1潜伏期2疟疾发作() 疟疾的一次典型发作表现为寒战、高热和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 3疟疾的再燃和复发 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若无再感染,仅由于体内残存的少量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的疟疾发作,称为疟疾的再燃;疟疾复发是指疟疾初发患者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已被消灭,未经蚊媒传播感染,经过数周至年余,又出现疟疾发作,称复发。v 4.贫血:贫血的原因除了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外,还及下列因素有关:脾功能亢进,

14、吞噬大量正常的红细胞。免疫病理的损害。疟原虫寄生于红细胞时,使红细胞隐蔽的抗原暴露,刺激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导致红细胞的破坏。此外宿主产生特异抗体后,容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附着在红细胞上的免疫复合物可及补体结合,使红细胞膜发生显著变化而具有自身免疫原性,并引起红细胞溶解或被巨噬细胞吞噬。疟疾患者的贫血程度常超过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的程度。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5脾肿大 6凶险型疟疾 四、实验室检查1病原学诊断 厚、薄血膜染色镜检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2免疫学诊断3分子生物学技术 和核酸探针已用于疟疾的诊断 五、诊断: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六、治疗疟疾治疗应包括对现症病人的治疗(杀灭红细胞

15、内期疟原虫)和疟疾发作休止期的治疗(杀灭红细胞外期休眠子)。按抗疟药对疟原虫不同虫期的作用,可将其分为杀灭红细胞外期裂子体及休眠子的抗复发药,如伯氨喹啉;杀灭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期的抗临床发作药,如氯喹、咯萘啶、青蒿素类和杀灭子孢子抑制蚊体内孢子增殖的药,如乙胺嘧啶。 对现症患者,可用氯喹加伯氨喹啉,以治疗疟疾疑似患者或间日疟;抗间日疟复发(休止期治疗)可用伯氨喹啉加乙胺嘧啶、青蒿琥酯加伯氨喹啉效果更佳;恶性疟可单服氯喹,抗氯喹的恶性疟则宜联合用药,如哌喹加磺胺多辛、咯萘啶加磺胺多辛及伯氨喹啉、复方蒿甲醚片等,单用青蒿琥酯、蒿甲醚、双氢青蒿素等也有一定疗效;重症疟疾(如脑型疟)首选青蒿素类药物,如

16、蒿甲醚油剂肌注、青蒿琥酯钠静注、或静注双氢青蒿素加二盐酸喹啉;此外,青蒿素类药物的栓剂适用于不能口服药物的患者。七、 预防包括个体预防和群体预防。预防措施有蚊媒防制和预防服药。蚊媒防制包括杀灭蚊和使用蚊帐及驱蚊剂。预防服药是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措施之一。常用的预防性抗疟药有氯喹,对抗氯喹的恶性疟,可用哌喹或哌喹加乙胺嘧啶或乙胺嘧啶加伯氨喹啉。不论个体或群体进行预防服药,每种药物疗法不宜超过半年。 1-5弓形虫病教学目标1. 了解弓形虫的弓形虫滋养体和卵囊的形态。2. 掌握弓形虫的致病、实验诊断。3. 熟悉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本节重点1. 弓形虫滋养体和卵囊的形态。2弓形虫的致病:先天性弓形虫病和获

17、得性弓形虫病的临床表现。3. 实验诊断和治疗本节难点1滋养体和致病有关;包囊和卵囊及传播有关2速殖子是弓形虫的主要致病阶段,在细胞内寄生和迅速繁殖,以致细胞被破坏,速殖子逸出后又侵犯邻近的细胞,如此反复破坏,因而引起组织的炎症反应、水肿、单核细胞和少数多核细胞浸润3弓形虫病分先天性弓形虫病和获得性弓形虫病两类。前者导致不良妊娠或出生缺陷;后者在免疫功能受损情况下可致严重后果4感染方式的多样性讲授内容一、病原学弓形虫滋养体和卵囊的形态二、流行病学传染源(受染动物,尤其是家猫);传播途径(主要经口感染,其它有接触、吸入,输血、器官移植等感染);人群普遍易感,流行特征(感染率搞,但发病率低)。三、发

18、病机制及虫株有关,速殖子是弓形虫的主要致病阶段,包囊内缓殖子是引起慢性感染的主要阶段四、临床表现弓形虫感染通常是无症状的,但先天性感染和免疫功能低下者的获得性感染常引起严重的弓形虫病。 1天性弓形虫病。2得性弓形虫病。3性感染者五、实验室检查1.病原学检查 具有确诊意义。 (1)涂片染色法(2)动物接种分离法或细胞培养法2.血清学试验 (1)染色试验(2)间接血凝试验(3)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验 (5)免疫酶染色试验3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和早期诊断价值的和探针技术开始试用于临床六、并发症同时累及多器官,主要是大脑,淋巴结,眼部多见七、诊断综合

19、分析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八、治疗对急性期患者应及时治疗,但至今尚无特效药物。乙胺嘧啶、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对增殖阶段弓形虫有抑制作用。这两类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 对孕妇感染的首选药物是螺旋霉素。疗程中适当佐用免疫增强剂,提高疗效。九、预防加强对家畜、家禽和可疑动物的监测和隔离;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和肉类食品卫生检疫制度;不吃生或半生的肉、蛋和奶制品;孕妇应避免及猫、猫粪和生肉接触并定期做弓形虫常规检查,以减少先天性弓形虫病的发生。2-1肝吸虫病教学目标1. 了解虫卵的形态特征。2. 掌握临床表现、病原学诊断、3.熟悉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本节重点1. 华支睾吸虫虫卵和囊蚴的形态。

20、2. 致病机理和临床表现。3. 病原学诊断本节难点1肝吸虫致病2肝吸虫囊蚴为其感染阶段;3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液中检获虫卵是确诊肝吸虫病的主要依据讲授内容一、病原学华支睾吸虫虫卵的形态二、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传播途径(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人群普遍易感,易重复感染多见;流行特征(地方性)。三、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成虫在肝胆管内破坏胆管上皮及粘膜下血管,虫体在胆道寄生时的分泌物、代谢产物和机械刺激等因素可引起胆管内膜及胆管周围的超敏反应及炎性反应,出现胆管局限性的扩张及胆管上皮增生。病理研究表明,受华支睾吸虫感染的胆管呈腺瘤样病变。感染严重时在门脉区周围可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

21、肝细胞的萎缩变性,甚至形成胆汁性肝硬化。由于胆管壁增厚,管腔相对狭窄和虫体堵塞胆管,可出现胆管炎、胆囊炎或阻塞性黄疸。由于胆汁流通不畅,往往容易合并细菌感染。四、临床表现轻度感染时不出现临床症状或无明显临床症状;重度感染时,急性期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和消化道不适,包括发热、胃痛、腹胀、食欲不振、四肢无力、肝区痛、血液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等。慢性期一般以消化系统的症状为主,疲乏、上腹不适、食欲不振、厌油腻、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肝区隐痛、头晕等较为常见。常见的体征有肝肿大,多在左叶,质软,有轻度压痛,脾肿大较少见。严重感染者伴有头晕、消瘦、浮肿和贫血等,在晚期可造成肝硬化、腹水,甚至死亡。极少

22、数患者甚至可致侏儒症。五、实验室检查1病原学检查 粪检找到华支睾吸虫卵是确诊的根据, (1)涂片法: (2)集卵法:(3)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检查2免疫学诊断:常用的方法有间接血凝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3影像学诊断六、并发症及后遗症急性胆囊炎、慢性胆管炎、胆囊炎、胆结石、肝胆管梗阻、胰管炎和胰腺炎,肝癌。七、诊断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八、鉴别诊断 黄疸肝炎,乙肝等九、治疗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的药物,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吡喹酮及阿苯哒唑。 十、预防防华支睾吸虫病应抓住经口传染这一环节,防止食入活囊蚴是防治本病的关键。2-1姜片虫病教学目标1.了解布

23、氏姜片吸虫虫卵的形态。2.掌握姜片致病和诊断3.熟悉流行及防治原则。本节重点1.布氏姜片吸虫虫卵的形态。2.布氏姜片吸虫的致病、病原学诊断3.姜片虫病防治方法。本节难点1成虫主要寄生在终宿主的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 2姜片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成虫寄生引起的机械性损伤和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3检获粪便中虫卵是确诊姜片虫感染的主要方法。四、讲授内容一、病原学姜片虫虫卵的形态二、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传播途径(生食或半生食水生植物);人群普遍易感,易重复感染多见;流行特征(地方性)。三、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姜片虫成虫的致病作用,包括机械性损伤及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姜片虫

24、的吸盘发达、吸附力强,可使被吸附的粘膜坏死、脱落,肠粘膜发生炎症、点状出血、水肿以至形成溃疡或脓肿。病变部位可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肠粘膜分泌增加,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四、临床表现感染轻度者可无明显症状。寄生虫数较多时常出现腹痛和腹泻,并表现消化不良,排便量多,稀薄而臭,或腹泻及便秘交替出现,甚至发生肠梗阻。在营养不足、又反复中度感染的病例,可出现低热、消瘦、贫血、浮肿、腹水以及智力减退和发育障碍等,少数可因衰竭、虚脱而死。五、实验室检查检查粪便中虫卵是确诊姜片虫感染的主要方法。常用的有离心沉淀法及水洗自然沉淀法;定量透明厚涂片法;用免疫学方法对早期感染或大面积普查,常用

25、的有和等。六、并发症及后遗症营养不良七、诊断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八、鉴别诊断肝片形吸虫病,棘口类吸虫病九、治疗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吡喹酮。 十、预防防姜片虫病应抓住经口传染这一环节,不生食或半生食水生植物。2-3并殖吸虫病教学目标1.了解卫氏并殖吸虫虫卵形态。2.掌握致病机理、临床分型。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3.熟悉其流行及防治原则。本节重点1.卫氏并殖吸虫虫卵的形态。2.卫氏并殖吸虫致病机制。3.临床分型:胸肺型,脑型,皮肤型,肝型及亚临床型。4.实验诊断、流行及防治。本节难点1肺吸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急性期和慢性期两个阶段:急性期表现轻重不一;慢性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26、脓肿期、囊肿期、纤维疤痕期; 2肺吸虫因寄生在适宜的终宿主肺脏而得名,肺吸虫病主要包括卫氏并殖吸虫病(人兽共患型)和斯氏狸殖吸虫病(兽主人次型)。前者临床表现较复杂,可以分为:胸肺型、腹型、皮下包块型、脑脊髓型、亚临床型及其他型;后者引起皮肤或内脏幼虫移行症。3从痰或粪便中找到虫卵,摘除的皮下包块中找到虫体即可确诊。但因从痰或粪便中找到虫卵困难,可用免疫学诊断作为辅助手段。讲授内容一、病原学卫氏并殖吸虫虫卵的形态二、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传播途径(经口感染);人群普遍易感,易重复感染;流行特征(地方性)。三、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卫氏并殖吸虫的致病主要由童虫在组织器官中移行、窜

27、扰和成虫定居所引起。病变过程一般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1.急性期 主要由童虫移行所致。急性期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表现为食欲不振、乏力、腹痛、腹泻、低烧等一般症状。重者可有全身过敏反应、高热、腹痛、胸痛、咳嗽、气促、肝肿大并伴有荨麻疹。白细胞数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明显,一般为20%40%,高者超过80%。2.慢性期 虫体进入肺部引起的病变,其过程大致可分为3期: (1)脓肿期 主要为虫体移行引起组织破坏、出血及继发感染。肉眼可见病变处呈窟穴状或隧道状,内有血液,并出现炎性渗出,继之病灶四周产生肉芽组织而形成薄膜状囊肿壁。 (2)囊肿期,镜下检查可见坏死组织、夏科雷登结晶和大量虫卵。(3)纤维疤

28、痕期由于各虫体在组织内移行前后不一,以上三期可同时存在于同一器官中。 四、临床表现1.胸肺型 2. 腹型3. 皮下包块型。4. 脑脊髓型5. 亚临床型 6. 其他型 五、实验室检查1.病原诊断 痰或粪便中找到虫卵、摘除的皮下包块中找到虫体即可确诊。2.免疫学试验 皮内试验常用于普查初筛,但假阳性和假阴性均较高。的敏感性高。3X线及检查 适用于胸肺型及脑脊髓型患者。六、并发症及后遗症胸腔积液,气胸,脑脊髓损伤七、诊断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八、鉴别诊断肺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九、治疗常用治疗药目前使用的是吡喹酮,具有疗效高、毒性低、疗程短等优点。对于脑型或较重型肺吸虫病

29、,则可能需要两个或更多疗程。十、预防预防本病最有效方法是不生食或半生食溪蟹、蝲蛄及其制品,不饮生水。健康教育是控制本病流行的重要措施。2-4血吸虫病教学目标1.了解日本血吸虫虫卵的形态。2.掌握虫卵肉芽肿形成及其致病作用。3.掌握临床表现,诊断方法4.熟悉流行情况及防治原则。本节重点1.日本血吸虫虫卵的形态。2. 虫卵肉芽肿形成机理及其致病作用。3.临床表现、诊断、流行及防治原则。本节难点1成虫主要寄生在肝门静脉-肠系膜静脉系统;虫卵经粪便排除的过程伴有宿主肠粘膜的破溃。 2日本血吸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成熟的虫卵所致。基本病变为虫卵沉积在组织内诱发虫卵肉芽肿形成,病变部位以肝脏及结肠组织为主

30、。3粪便中发现虫卵或孵化发现毛蚴,是日本血吸虫感染的诊断依据;血清免疫学检测,是目前综合检查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有效手段。讲授内容一、病原学日本血吸虫虫卵的形态二、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传播途径(皮肤接触疫水);人群普遍易感,易重复感染;流行特征(地方性)。三、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在血吸虫感染过程中,尾蚴、童虫、成虫和虫卵均可对宿主造成损害: 1. 尾蚴所致的损害 尾蚴钻入宿主皮肤后可引起尾蚴性皮炎,病理变化为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伴有出血、水肿和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尾蚴性皮炎发生机制中既有速发型(I型)超敏反应,也有迟发型(型)超敏反应。2. 童虫所致的损害 童虫在宿主体

31、内移行时,所经过的器官可因机械性损伤而出现一过性的血管炎,毛细血管栓塞、破裂、局部细胞浸润和点状出血。 3. 成虫所致的损害 成虫寄生于血管内,利用口、腹吸盘的交替吸附血管壁而作短距离移动,因而可引起静脉内膜炎。成虫的代谢产物,分泌、排泄物和更新脱落的表膜,在宿主体内可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免疫复合物型(型)超敏反应。4. 虫卵所致的损害 在组织中沉积的虫卵发育成熟后,卵内毛蚴释放的可溶性虫卵抗原经卵壳上的微孔渗到宿主组织中,通过巨噬细胞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致敏的T 细胞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后产生各种淋巴因子,引起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浆细胞趋向、集聚于虫卵周围,形成虫卵

32、肉芽肿(型超敏反应)。四、临床表现1急性血吸虫病 2. 慢性血吸虫病3. 晚期血吸虫病4异位血吸虫病五、实验室检查1病原学诊断 病原学诊断是确诊血吸虫病的依据, (1)粪便直接涂片法(2)尼龙袋集卵法(3)毛蚴孵化法 (4)定量透明法 (5)直肠镜活组织检查: 2免疫学诊断 (1)检测抗体:常用的方法有环卵沉淀试验,免疫印迹技术,胶乳凝集试验和快速试纸法(2) 循环抗原的检测六、并发症及后遗症 肝硬化,乙肝七、诊断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八、治疗吡喹酮是当前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具有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特点。人群化疗措施分为全民化疗,选择性化疗和高危人群化疗三种。各地

33、可根据当地的流行程度,因地制宜。九、预防综合措施是指治疗病人、病畜、灭螺、防护、粪管、水管及宣传教育同时进行的措施,因时因地制宜是指在不同类型流行区,根据不同的流行因素,采取不同的防治策略3-1迭宫绦虫病教学目标1.了解裂头蚴的形态。2.掌握裂头蚴感染方式、致病和诊断方法。3.熟悉迭宫绦虫流行及防治。本节重点1.裂头蚴的形态特征。2.裂头蚴可侵入人的多个部位,引起裂头蚴病。3.裂头蚴致病临床表现及防治。本节难点1在人体内寄生的时期主要是裂头蚴。 2裂头蚴对人体主要引起占位性损害,尤以眼、脑等重要器官受累为甚,感染原因是由于生食蛙肉、蛇肉,用蛙肉敷贴伤口或饮用生水等。 3治疗主要是手术取虫。 讲

34、授内容一、病原学迭宫绦虫虫卵和裂头蚴的形态特征二、流行病学传染源(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传播途径(生敷蛙皮及蛙肉,生食或半生食第二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的肉类,误食含原尾蚴的剑水蚤);人群普遍易感,流行特征(地方性)。三、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1. 局部敷贴生蛙肉,用生蛙肉敷贴伤口或脓肿,包括眼、口颊、外阴等部位。蛙肉中有裂头蚴即可经伤口或正常皮肤、粘膜侵入人体。 2. 吞食生的或未煮熟的蛙、蛇、鸡或猪肉,吞食到的活裂头蚴即穿过肠壁入腹腔,然后移行到其他部位。 3. 误食感染的剑水蚤 饮用生水,或游泳时误吞湖塘水,使受感染的剑水蚤有机会进入人体。据报道原尾蚴也有可能直接经皮侵入,或经眼结膜侵入人体。四

35、、临床表现1.眼裂头蚴病 最常见2. 皮下裂头蚴病3. 口腔颌面部裂头蚴病4. 脑裂头蚴病。 5. 内脏裂头蚴病。另外,国内外文献均报道了数例人体“增殖型” 裂头蚴病五、实验室检查粪检虫卵,裂头蚴病则主要靠从局部检出虫体六、并发症及后遗症并发症因寄生的部位不同而异七、诊断病原学检查,询问病史有一定参考价值。综合采用等放射影像技术可提高脑裂头蚴病确诊率,亦可用裂头蚴抗原进行各种免疫辅助诊断。八、治疗成虫感染可用吡喹酮、阿苯达唑等药驱除。裂头蚴主要靠手术摘除。 九、预防主要是加强健康教育。不用蛙肉敷贴,不食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不饮生水以防感染。 3-2猪带绦虫病教学目标1. 了解囊尾蚴及带绦虫卵形

36、态。2. 掌握绦虫病和囊虫病的致病机理、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3.。熟悉了解流行及防治。本节重点1. 猪带绦虫囊尾蚴及带绦虫卵形态特点。2. 致病:肠绦虫病,囊虫病。3. 诊断:绦虫病,囊虫病。4. 流行及防治。本节难点1成虫寄生除掠夺营养外,可通过机械损伤和化学刺激引起消化道症状。2囊尾蚴对人体的危害远大于成虫,并依寄生的数量、部位和患者的反应不同而异。在临床上常见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脑囊尾蚴病和眼囊尾蚴病三类。3人感染囊尾蚴病常通过自体内、自体外和异体感染三种途径。4肠绦虫症的诊断主要靠病史询问和粪检虫卵和孕节;囊尾蚴病的诊断则依寄生部位的不同可通过手术活检、眼底镜、X光、B超、和等进行诊断

37、,并常需血清学技术予以辅助诊断。讲授内容一、病原学猪带绦虫囊尾蚴及带绦虫卵形态二、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和中间宿主);传播途径(生食或半生食米猪肉,误食虫卵);人群普遍易感,流行特征(地方性)。三、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成虫因头节固着于肠壁而致局部损伤,少数穿破肠壁或引起肠梗阻。另外国内文献曾报告过异位寄生的病例。 猪囊尾蚴对人体的危害远较成虫为大,主要为占位性病变,以及囊液引起的免疫病理损害四、临床表现1.成虫致病2.囊尾蚴致病(1)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2)脑囊尾蚴病(3)眼囊尾蚴病 五、实验室检查1.粪便检查虫卵或孕节2.囊尾蚴手术摘除活检。3.眼部的囊尾蚴可用眼底镜检查4脑和深部组织的囊尾蚴可

38、用X线、B超、和等现代影像设备来检查。免疫学试验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六、诊断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七、治疗1. 猪带绦虫病患者用槟榔-南瓜子驱虫治疗2.治疗囊尾蚴病常以手术摘除虫体。八、预防加强健康教育,大力宣传本病的危害性,革除不卫生的食肉习惯是预防本病的关键。3-3牛带绦虫病教学目标1.了解带绦虫卵的形态。2.掌握牛带绦虫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3. 熟悉牛带绦虫流行及防治。本节重点肥胖带绦虫的成虫均寄生在人的消化道。人体感染是因生食或半生食牛肉所致。本节难点1.两种带绦虫的虫卵在形态上难以区别,但它们的致病都有明显区别。 2.人因误食活的囊尾蚴而感染,成虫引起的

39、肠绦虫症症状较猪带绦虫略重。讲授内容一、病原学带绦虫卵的形态二、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和带虫者);传播途径(生食或半生食牛肉,羊肉等);人群普遍易感,流行特征(地方性)。三、发病机制夺取营养,梗阻及孕节的活动能力强四、临床表现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仅时有腹部不适,饥痛、消化不良、腹泻或体重减轻等症状。多有孕节自动从肛门逸出和肛门瘙痒的症状。五、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六、并发症及后遗症阑尾炎、肠腔阻塞及异位寄生七、诊断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八、鉴别诊断猪带绦虫病九、治疗同猪带绦虫病十、预防同猪带绦虫病4-1蛔虫病教学目标1. 了解蛔虫卵的形态。2. 掌握致病及病原学诊断方法。

40、3. 熟悉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本节重点1.蛔虫致病、病原学诊断方法2.流行广泛的因素及防治原则本节难点1本虫感染阶段为感染性虫卵,感染方式为经口感染。2幼虫和成虫均可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但以成虫引起的合并症的危害最为严重。3蛔虫病的防治以加强粪便管理,搞好环境和个人卫生为主要手段。四、讲授内容一、病原学受精蛔虫卵和感染期蛔虫卵的形态二、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和带虫者);传播途径(误食了感染期蛔虫卵);人群普遍易感,易重复感染;流行特征(地方性)。三、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幼虫和成虫均可对宿主造成损害,表现为机械性损伤、超敏反应、营养不良以及导致宿主肠道功能障碍。 四、临床表现1幼虫致病2成虫致

41、病 五、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六、并发症及后遗症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蛔虫性胰腺炎或阑尾炎以及肝蛔虫病七、诊断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八、治疗目前常用的驱虫药有阿苯达唑 、甲苯达唑或伊维菌素。蛔虫引起的急腹症主要靠外科手术治疗。九、预防防治蛔虫感染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查治病人及带虫者、管理粪便和通过健康教育来预防感染。4-2鞭虫病教学目标1. 了解鞭虫虫卵的形态特征。2. 掌握致病及病原学诊断方法。3. 熟悉鞭虫感染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本节重点1. 鞭虫虫卵的形态。2.鞭虫病的临床变现3. 鞭虫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本节难点1本虫感染阶段为感染性虫卵,感染方式为经口感染

42、。2成虫是本虫主要致病阶段。3在粪便内发现虫卵是感染的主要诊断依据。讲授内容一、病原学鞭虫卵的形态二、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和带虫者);传播途径(误食了感染期鞭虫卵);人群普遍易感,易重复感染;流行特征(地方性)。三、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鞭虫成虫以其细长的前端钻入肠粘膜,引起肠粘膜点状出血、炎症或溃疡。少数患者可有细胞增生,肠壁组织明显增厚。如直肠受累,可出现粘膜水肿、出血,并常因腹泻、直肠套迭而出现直肠脱垂,此症多见于儿童。四、临床表现轻度感染一般无症状,只在粪便检查时发现虫卵。重度感染时,因累及横结肠、降结肠、甚至直肠和回肠远端,而表现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贫血和头晕等症状。重度

43、感染的儿童可出现发育迟缓、浮肿和营养不良。也可因大量虫体结成团导致急性肓肠梗阻。部分患儿可出现荨麻疹、发热、异嗜症等五、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六、并发症及后遗症消化道出血、阑尾炎、肠梗阻、腹膜炎、肠套叠等七、诊断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八、治疗及蛔虫基本相同,但一般驱虫药物对鞭虫的疗效逊于对蛔虫的疗效。 九、预防同蛔虫病4-3 蛲虫病教学目标1. 了解蛲虫成虫及。2. 掌握蛲虫的致病及病原学诊断方法。3.熟悉蛲虫感染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本节重点1、蛲虫虫卵的形态2、蛲虫病的临床表现及反复感染的原因本节难点1蛲虫的感染阶段是感染性虫卵,感染方式是经口感染。常为自体感染。2

44、蛲虫成虫为致病阶段,导致肠粘膜病理改变。成虫异位寄生可导致严重后果。讲授内容一、病原学蛲虫卵的形态二、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和带虫者);传播途径(主要是肛门-手-口的途径,其次为逆行感染及吸入等);人群普遍易感,易重复感染;流行特征(儿童多见)。三、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成虫寄生于肠道可造成肠粘膜损伤。轻度感染无明显症状,重度感染可引起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雌虫在肛管、肛周、会阴处移行、产卵,剌激局部皮肤,引起肛门瘙痒,皮肤搔破可继发炎症。四、临床表现患者常表现为烦躁不安、失眠、食欲减退、夜间磨牙、消瘦。婴幼儿患者常表现为夜间反复哭吵,睡不安宁。长期反复感染,会影响儿童身心健康。五、实验室检查1.可用

45、透明胶纸法或棉签拭子法于清晨排便或洗澡前在肛周收集虫卵。 2.雌虫常于夜间爬出肛门产卵, 若在肛门周围发现白色的线头样小虫,根据蛲虫的形态特点可资判断。六、并发症及后遗症蛲虫性阑尾炎,雌虫经女性阴道、子宫颈逆行进入子宫、输卵管和盆腔,可引起外阴炎、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或输卵管炎等七、诊断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八、治疗常用的治疗药物有阿苯达唑和甲苯达唑,噻嘧啶也有一定疗效。局部外用药可用3%噻嘧啶软膏,涂于肛周和肛门内,连用1周。肛门周围瘙痒者,可于睡前清洗肛周、会阴皮肤后,涂搽蛲虫油膏,连用1020天。 九、预防教育儿童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不吸吮手指,勤剪指甲。在托儿所、幼儿园和家庭应搞好环境卫生及衣被、玩具、食具的消毒。4-4 钩虫病教学目标1. 了解钩虫卵的形态。2. 掌握致病及病原学诊断方法3. 熟悉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本节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