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管理理论介绍.doc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5009739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管理理论介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古典管理理论介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典管理理论介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管理理论介绍.doc(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典管理理论产生背景:1、思想准备:资本主义精神的建立2、产业准备:人类进入近代科学时代,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逐步建立3、实践准备:工厂制度的产生,工业化进程与经济危机及其对管理提出的客观要求理论准备:古典管理思想的形成人性假设:经济人基本特征:以市场经济中组织协调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使企业在市场的时空中获得生存和发展,把企业获得最大利润作为最终目的。最终以组织为整体,以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作为管理的最基本的指导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学说名称:1泰勒,科学管理理论2法约尔,组织管理理论3韦伯,行政集权组织理论评价/历史贡献:1奠定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对管理理论的研究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作用2对提高产量、

2、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有巨大的指导作用3对当今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家仍有指导作用局限性:1对人性的研究没有深入进行2管理的对象没有被上升到系统的高度来认识3没有把企业赖以生存的市场和消费者作为研究对象4对企业发展环境考虑得非常少人类的管理思想发展三大阶段:早期管理思想阶段古典管理思想阶段现代管理思想阶段早期管理思想:基本上是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主的管理思想,是辅佐君王以获取个人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并以此取得统治者恩宠为主要目的一种管理思想。当然,其中也包含有实现个人政治抱负的期望。 古典管理思想:以工业化大生产为主要背景,以市场经济中组织协调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管理思想。主要特征是使企业在市

3、场的时空中获得生存和发展,把企业获得最大利润作为最终目的。最终以组织为整体,以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作为管理的最基本的指导思想。资本主义精神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准备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需要,资产阶级必须拿起自己的思想武器,找到向封建势力进攻的突破口,进而建立资产阶级政权。这个思想武器的来源就是资本主义精神的建立。精神解放,政治宽松,经济自由,科技进步工业文明资本主义精神的建立资本主义精神建立背景:工业革命需要的科技发展文艺复兴解放人科学、文学艺术发展 新航线新大陆发现商业革命封建内部革命资本主义精神来源三大理论的产生 1.文艺复兴解放人的思想:资本主义精神产生先决条件是:人,

4、必须要从奴性走向自由最先强调人的解放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它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歌颂世俗,标榜理性以取代神祗。当时在欧洲,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产生,在文化上也必然开始反映新兴的资产阶级的要求:即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神权,提倡人权,争取政治和经济的自由。2. 科学、文学、艺术的发展科技发展与新航线的发现商业革命封建内部革命资本主义精神三大伦理产生文艺复兴运动同时也推动了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发展。在自然科学上,哥白尼的日心说,哥仑布和麦哲伦在地理上的伟大发现,伽俐略在数学物理上的发现和发明,使人们对宇宙有了新的认识。并且,这一系列的发明和发现成为牛顿经

5、典力学体系建立的基础,为工业革命后的科技发展提供了条件。特别是“在这时期中由于新的航线的开辟,商业革命的兴起,因而使得正在崩溃的封建主义社会内部的革命的因素迅速的发展。”这一发展直接导致了作为资本主义精神来源的三大伦理的产生。 亚当斯密:进一步提出了只有市场与竞争才是经济活动的调节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能保证资源得到最佳配制,并发挥最大的效能。个人国家可以使自身的利益实现最大化。他在国富论中,以制针为例,提出了分工的理论。分工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从而获得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进而取得最大的利润。分工理论是市场经济的一个主要支柱,也是工厂制度的基础。英国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者国富论标志着资

6、本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体系的构筑完成全书以资本主义财富为中心,对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做了全面而又系统的分析。三种伦理观对工业革命爆发的促进:工业革命的爆发是人们在三种伦理观的综合作用下获得的精神方面的突破,进而在科技上不断获得突破的结果。概括起来说,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新时代的到来,是由于新教伦理对教会中央集权的挑战,要求获得精神上的解放;个人自由伦理在反对铁板一样的政府形式的斗争中获得政治上的解放;市场伦理在反对重商主义思潮中获得经济上的解放,再加上科技这个加速器的助跑,使得四种力量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以及生产关系的大进步。也可以说如果没有人的精神上的解放,以及政治上

7、的宽松、经济上的自由和科技上的进步,就不会有工业文明新时代的到来,也就不会有现代管理思想的出现。詹姆斯斯图亚特:分工、国家干预、刺激工资思想(计件工资制)斯图亚特是最早研究分工的,是英国重商主义后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政治经济原理研究出版于1767年,早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9年。在这部书中,斯图亚特阐述了货币流通的一般规律,主张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并先于亚当斯密提出劳动分工的概念,论述了工人由于重复操作而获得灵巧性。 1.经济人观基础上的自由市场思想:亚当斯密提出经济人的观点,认为经济问题的出发点是人的本性,即资本主义的利己主义。而每个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到利己心的支配,这种个人利益的追求者就是经

8、济人。他的经济思想的中心是自由市场经济,他在著作中涉及到许多现代管理的核心问题: 2.分工思想亚当斯密特别强调分工带来的经济利益。他开宗明义地指出,“劳动生产力上的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亚当斯密分析了国家的财富和分工的关系,亦即提高生产效率的原因。他认为一个国家财富的多少,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国民所提供的劳动的数量,而劳动的数量又取决于二个因素,一是参加劳动人数的多少,二是劳动生产率的高低。而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又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和技巧(技术),而技巧又取决于在生产上的分工。他认为分工在管理上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三个好处:第一,分工可以使劳动

9、者技术熟练程度很快地提高;第二,分工可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种作业,可以减少从一项工种转到另一项工种所失去的时间;第三,分工可以使专门从事某项作业的劳动者经常改革劳动工具和发明机器。亚当斯密所讲的分工有二种:一种是按产品分工,即专业分工;另一是按工种分工,即职业分工。 美国早期的科学管理管理思想一、 尼尔麦卡勒姆 1.制定严密的管理制度,其原则如下: 适当的职责划分,进行明确的分工;授予充分的权力以便能够执行充分责任; 要有能够了解是否切实承担起责任的手段;(知道是否职员承担责任的手段)极其快捷的报告制度,对于一切情况能即时地进行反馈,如果出现疏忽和偏差,能及时地得到纠正;通过每日的检查和报告来

10、反映上述各种情况。这种制度的一个前提条件是不应增加主要负责人的麻烦,也不应该减少主要责任人对下属的影响,而要使得他不仅能及时发现情况,而且能找到失职的人员。科学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泰勒:把磨洋工分为两种:本性磨洋工:天生懒惰激励方式改变;系统磨洋工:担心导致他人失业制度改变科学管理原理三个前提: 1.劳资矛盾产生于社会资源非充分利用:当时,劳资矛盾日益尖锐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而如果能通过科学管理将社会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则劳资双方都会得到利益,这些矛盾就可以解决。 2.经济人假说:对工人方面来说,其基本的假定,即人是“经济人”,人最为关心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货币收入,或者说只要

11、能使人得到经济利益,他愿意配合管理者挖掘出他自身最大的潜能。3.单个人的效率观:单个人是可以取得最大效率的,但集体的行为反而导致效率下降,科学管理是使单个人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两个基本原理 : 1、作业研究原理 :作业分解要素分析要素保留合理要素合理要素的整合和改进形成标准作业方法。(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并以合理利用工时为目的 。让每个人都用正确的方法作业,就应把每次操作分解成许多的动作,并把动作细分为动素,即动作是由哪几个动作要素所组成。然后,再研究每项动作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据此决定去掉那些不合理的动作要素,并对保留下来的必要成分,依据经济合理的原则,加以改进和合并,以形成标准的作业方法

12、。这就是作业研究原理。) 2、时间研究原理:动作分解与作业分析分析动时确定标准作业时间得出合理工作量在动作分解与作业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和分析工人完成每项动作所需要的时间,考虑到满足一些生理需要的时间,和不可避免的情况而耽误的时间,为标准作业的方法制定标准的作业时间,以便确定工人的劳动定额,即一天合理的工作量。这就是与作业研究原理相对应的时间研究原理。三个基本出发点 :效率、方法、协作一是,效率至上。二是,为了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可以采取任何方法。三是,劳资双方应该共同协作。 从上面的3个基本出发点可以看出,泰勒自身是站在资方立场上的。尽管在其著作中和听证会上他作了一番声明,说其与工人有共同

13、的利益,但是在科学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法中,总是以牺牲工人的利益来达到他所讲的共同利益的,这也是在他的晚年之际被许多人称为对待工人象野兽的原因,尽管他的本意并不是这样科学管理的四项任务:动作分析,确定合理定额;工人的挑选、培养与教育;协作;劳资分工,区分管理职能与一般作业职能 第一,对工人操作的每一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代替传统的经验方法。第二, 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养和教育,使之学会工作。改变过去由工人任意挑选自身工作的做法,并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自我培训。第三,与工人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己形成的科学原则去办。第四,资方与工人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进行分工,资方做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

14、作,从而改变过去那种几乎将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工人们身上的管理方法。 这4项科学管理的任务,第一条讲的是对作业进行科学研究,以便于制订合理的工作定额;第二条,则在第一项的基础上将视野投到了工人身上,试图从工人素质上找到管理赖以发挥长久作用的基础;第三项,将管理者与管理对象高度统一起来,以便管理的各项措施得以顺利实施;第四项任务,实际上已经将企业中管理的职能与一线工人的作业职能区分开来,并且,强调了由于这种分工,导致管理者和工人之间承担的责任不同。 五、科学管理内容: 作业管理;组织管理;管理哲学(心理革命)(一)作业管理 :1.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 2.制定培训工人的科学方法,挑选出

15、“第一流的工人” 。3.实行激励性的报酬制度,“差别工资制” 。(二)组织管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职能工长制;管理例外原则 1.他把计划的职能和执行的职能分开,改变了凭经验工作的方法,而代之以科学的工作方法,以确保管理任务的完成。 现代经营管理之父法约尔亨利法约尔是直到本世纪上半叶为止,欧洲贡献给管理运动的最杰出的大师,被后人尊称为 “现代经营管理之父”。最主要的贡献在于三个方面:1、从经营职能中独立出管理活动;2、提出管理活动所需的五大职能;3、14条管理原则这三个方面也是其一般管理理论的核心。 法约尔把企业的全部活动分为以下6种: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商业活动(购买、销售、交

16、换);财务活动(筹集和最适当地利用资本);安全活动(保护财产和人员);会计活动(财产清点、资产付债表,成本、统计等);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的十四原则:劳动分工实行劳动的专业化分工可提高效率。这种分工不仅限于技术工作,也适用于管理工作。但专业化分工要适度,不是分得越细越好。权力与责任权力与责任是互相依存互为因果的。权力是 “指挥他人的权以及促使他人服从的力 ”;责任是随着权力而来的奖惩。法约尔明确区分了职位权力与个人权力,职位权力是由个人职位高低而定,个人权力则是由个人的智慧、知识、品德等个性形成。纪律纪律实际上是企业领导人同下属人员之间在服从、勤勉、积极、举止和尊敬方面

17、所达成的一种协议。纪律对企业取得成功是绝对必要的。任何社会组织,其纪律状况取决于领导人的道德状况,不良纪律来自不良的领导。高层领导人和下属一样,必须接受纪律的约束。统一指挥无论什么时候,一个下属都应接受而且只应接受一个上级的命令。双重命令对于权威、纪律和稳定性都是一种威胁。上级对下级可越级检查但不能越级指挥;下级向上级可越级申诉但不能越级汇报。统一领导 凡是具有同一目标的全部活动,都仅应有一个领导人和一套计划。统一领导与统一指挥不同,统一指挥是针对下属而言的,统一领导则是针对组织或者活动而言的。个别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的私心和缺点常常促使员工将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因此,身为领导者,必须经

18、常监督又要以身作则,才能缓和两者的矛盾,使其一致起来。合理的报酬法约尔认为,薪酬制度应当公平、适度,对工作成绩与工作效率优良者应有奖励。但奖励不应超过某一适当的限度,即奖励应以能激起职工的热情为限,否则会出现副作用。适当的集权与分权提高下属重要性的做法就是分权,降低这种重要性的做法就是集权。就集权制度本身来说,无所谓好与坏。集权与分权是一个比例问题,对每一个企业都存在一个最优比例,但这个比例也会变化。适当的集权程度是由管理者及员工的素质、企业的条件和环境决定的跳板原则企业中存在的等级制度要求各种沟通都应按层次逐级进行,但这样可能产生信息延误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法约尔提出了跳板原则。如下图所

19、示,按照传统的等级制度,F要和P沟通,就必须沿着等级路线攀登到 A,然后再从A下到P。所谓跳板原则,就是允许F和P直接沟通(横向沟通)。但这里有两个前提,一是F和P都要得到上级的授权,二是事后要向上级汇报。这样既维护了组织的统一指挥,又大大提高了组织的工作效率。秩序 所谓秩序是指“凡事各有其位”。法约尔认为这一原则既适用于物质资源,也适用于(11)公平(人均)公平是由善意和公道产生的。善意即领导者以善意对待雇员。公道就是要执行已订立的协定,说话算数。保持人员稳定一个人要有效地、熟练地从事某项工作,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管理人员的工作更是如此。所以,一个成功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是稳定的,要尽可能避免人

20、员的流动首创精神首创精神是创立和推行一项计划的动力。除领导人要有首创精神外,还要使全体成员发挥首创精神。高明的领导人可牺牲自己的虚荣心来满足下级的虚荣心。团结精神全体成员的和谐与团结是企业发展的巨大力量,所以,领导者应尽一切可能,保持和巩固人员的团结,努力在内部建立起和谐与团结的气氛。培养团结精神的有效方法是严守统一指挥原则并加强情况的交流,多用口头沟通。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特点:(1)任何机构组织都应有确定的目标。机构是根据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组成的,并具有确定的组织目标。人员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遵守一定的程序,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2) 组织目标的实现,必须实行劳动分

21、工。组织为了达到目标,把实现目标的全部活动进行划分,然后落实到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在组织中的每一个职位都有明文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这种权利和义务是合法化的,在组织工作的每个环节上,都是由专家来负责的。 (3)按等级制度形成的一个指挥链。这种组织是一个井然有序且具有完整的权责相互对应的组织,各种职务和职位按等级制度的体系来进行划分,每一级的人员都必须接受其上级的控制和监督,下级服从上级。但是他也必须为自己的行动负责,这样,作为上级来说必须对自己的下级拥有权力,发出下级必须服从的命令。 (4)在人员关系上,他们之间是一种指挥和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不是由个人决定,而是由职位所赋予的权力所决定的,个人之

22、间的关系不能影响到工作关系。 (5)承担每一个职位的人都是经过挑选的,也就是说必须经过考试和培训,接受一定的教育获得一定的资格,由需要的职位来确定需要什么样的人来承担。人员必须是称职的,同时也是不能随便免职的。 (6)该人员实行委任制,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是委任的,而不是选举的(有一些特殊的职位必须通过选举的除外)。 (7)管理人员管理企业或其他组织,但他不是这些企业或组织的所有者。 (8)管理人员有固定的薪金,并且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有严格的考核制度。管理人员的升迁是完全由他的上级来决定的,下级不得表示任何意见,以防止破坏上下级的指挥系统,通过这种制度来培养组织成员的团队精神,要求他们忠于组织

23、。 (9)管理人员必须严格地遵守组织中的法规和纪律,这些规则不受个人感情的影响,而适用于一切情况。组织对每个成员的职权和协作范围都有明文规定,使其能正确地行使职权,从而减少内部的冲突和矛盾。 韦伯指出,任何一种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为基础,才能实现其目标,只有权力才能变混乱为有序。如果没有这种形式的权力,其组织的生存都是非常危险的,就更谈不上实现组织的目标了,权力可以消除组织的混乱,使得组织的运行有秩序地进行。 韦伯对权利的三种划分:第一种是理性的、法定的权力。指的是依法任命,并赋予行政命令的权力,对这种权力的服从是依法建立的一套等级制度,这是对确认职务或职位的权力的服从。第二种是传统的权

24、力。它是以古老的、传统的、不可侵犯的和执行这种权力的人的地位的正统性为依据的。第三种是超凡的权力。它是指这种权力是建立在对个人的崇拜和迷信的基础上的。行为科学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准备:对人的研究,古典理论涉及的非常少“经济人”假设受到置疑发展更加符合人性的管理理论,需要心理学的帮助 古典管理理论: 以工作为中心 特点:封闭、集权、稳定行为科学理论: 以人为中心 特点:开放、分权、参与现代组织理论: 以系统和环境为中心 特点:动态、系统、权变 行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 霍桑实验与行为科学的建立1.梅奥与霍桑实验霍桑实验的背景泰勒科学管理引起的劳资纠纷是什么因素决定工人的劳动效率?霍桑实

25、验的初衷是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外在因素,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霍桑实验:(1)照明试验(1924-1927)(2)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实验“福利实验” (19271936)(3)大规模访谈(19271936)(4)继电器绕线组工作室的实验“群体实验”(19271936)这说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实验证明,监工对工人士气和劳动生产率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之更善于倾听、更关心工人,这对于完成组织的目标也有很重要的影响。由此,梅奥发展了人际关系学说。霍桑实验的意义:它启动了西方管理思想的一次转折,为管理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使西方管理思想从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26、进入行为科学理论阶段。由霍桑实验而产生的人际关系学说对管理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人际关系学说的建立梅奥提出:现代大工业的管理必须解决3个基本问题:(1)将科学和技术应用于物质资料的生产(2)系统化地建立生产经营活动的秩序(3)组织工作,其实质是在工作集体中实现持久的合作与协调(第三条几乎被忽视;它实际上是人们要寻找的一个和谐的相处环境)人际关系学说的要点:(1)人是社会人,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经济人影响人的劳动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利益外,还有社会的和心理的因素。人有着一种固有的全面实现自身目标并形成新目标的内在动力,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在于不断实现心中的目标,人工作的意义也正在于不断形成和实现心

27、中的目标,从而不断促进自我的发展。管理者不应只注重工作,还应把注意力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社会需要上,为员工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舆论环境,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必须注意与正式组织保持平衡这种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在于维护其成员的共同利益,使之免受其内部个别成员的疏忽或外部人员的干涉所造成的损失。非正式组织中有自己的核心人物和领袖,有大家共同遵循的观念、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非正式组织的目标一般来说是和正式组织的目标相异的,如果管理者不能很好地管理这种组织,就会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逻辑为其行为规范;而在非正式组织中,则以感情逻辑为其行为

28、规范。如果管理人员只是根据效率逻辑来管理,而忽略工人的感情逻辑,必然会引起冲突,影响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目标的实现。 (3) 提高工人满意度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首要条件,高满意度来源于物质和精神两种需求的满足在决定劳动生产率的诸因素中,置于首位的因素是工人的满意度,高的满意度来源于工人个人需求的有效满足,不仅包括物质需求,还包括精神需求。职工的满意度越高,其士气就越高,从而生产效率就越高。领导者要尊重员工,信任员工,要从员工的精神上下功夫,树立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全身心地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让他们真正感觉受到尊重,得到信任。领导者还要重视与员工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消除双方的误解,适

29、时、充分地激励员工,使他们工作更加努力。道格拉斯.麦格雷戈X理论:麦格雷戈称传统的管理观点为X理论,对人性的假设条件是: 1.人天生是懒惰的 2.人不愿意负责任 3.人缺乏理智,易受他人影响 4.人是经济人,将选择在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情来做 5.个人与组织目标总是相矛盾的,因此,组织对员工必须严加管制Y理论: 1.工作于人而言可能是种享受,也可能是种惩罚,因此,人并非天生一定就不喜欢工作,而是要看环境而定。2.没有人喜欢外来控制和惩罚,人们希望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3.人在解决组织难题的时候,大都充满活力、想象力和创造性。4.人不仅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人在追求不断满足的同时,不仅不逃避责任

30、,反而会谋求重任。5.人和组织的目标在适当的机会,会融合为一。行为科学理论总结1.行为科学理论的特点:强调对人性的全面关注重视非正式组织主张在管理方式上由监督制裁转向人性激发,由专断转向民主 2.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贡献:行为科学引起了管理对象重心的转变古典管理理论:重点放在对事和物的管理上,强调使生产操作标准化、工具标准化,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和明确的职责分工等,而忽视了个人的需要和个人的目标,甚至把人看成是机器,从而忽视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行为科学:强调要重视人这一因素的作用,应当把管理的重点放在人及其行为的管理上。这样,管理者就可以通过对人的行为的预测、激励和引导,来实现对人的有效控制,并

31、通过对人的行为的有效控制,达到对事和物的有效控制,从而实现管理的预期目标。 行为科学引起了管理方法的转变古典管理理论:自上而下的严格的权力、监督管理,把人看成是会说话的机器,在管理活动中施以强大的外界压力,严格的监督,造成工人心理上的压力而产生对立情绪,而忽视了人的社会关系和感情因素的作用以及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行为科学:人性化的管理。强调人的欲望、感情、动机的作用,在管理方法上强调满足人的需要和尊重人的个性,采用激励和诱导的方式来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借以把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如“以职工为中心的”、“弹性的”管理方法、“参与管理”、“目标管理”、“工作内容丰富化”等各种新的管理方式。这对

32、今天的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影响。3.行为科学理论的局限性:过于强调人的作用,对组织的结构及其制度、规则的重要性研究不够,对人与制度、人与组织的结合问题探讨的不多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准备经济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发展(现代管理理论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的历史阶段中形成的西方管理理论。)科学技术背景:原子能、计算机、新材料、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新科学技术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迄今仍在向纵深和横广两个方面发展。)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条件:深层原因:生产力导致生产方式变化;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市场竞争强化市场观念,导致内外协调的管理思想;自然科学的渗透方法论准备: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现代管理理论丛林出现的方法论准备:随着管理对象的日益复杂化、多变性,对管理方法的要求也就越来越科学化、定量化,这就需要管理理论要有科学的方法论来指导,要有科学工具来支持。l “老三论” :即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l “新三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管理理论的丛林哈洛德孔茨在1961年12月发表的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19年后又发展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对管理流派进行分类,指出管理已由6个学派发展形成了11个学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