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岳麓版试验教科书必修()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教学目的】学问与实力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识记理解四大经济区的形成理解经济区域、山东和山西的地理概念。四大经济区域的分布。四大经济区域的特点及成因。问题探究比拟归纳、概括四大经济区域的特点及成因。多角度谛视中原人民外迁。引用历史材料,引导学生的主体参加。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长期居于我国经济重心的地位。解读中华民族对黄河的特殊情感,增加民族骄傲感。我国的经济开展由于受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呈现区域性、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各地区的成就对历史的进步都做出了宏大的奉献。应理解敬重多元文明成果,有海纳百川的看法。通过生态平衡对经济重心及南
2、移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开展、顺其规律的价值观。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三次南迁高潮的过程。外迁主要缘由、外迁人民苦难。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缘由、影响、通过对材料的研读获得南移信息。【教学重点、难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形成、变更。人口重心、经济重心南移的缘由和影响。【教学方法】1、实行问题解决式教学形式,设计了五个探究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解决和反思,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主动性、创建性,强化学生的思维品质。2、采纳材料解析法,通过有关江南地区经济开展程度的四则材料的研读,获得信息、解读信息,形成经济重心南移的完好信息。3、结
3、合章丘百脉泉公园李清照纪念馆有关视频、图片,通过李清照一生,展示两宋之际人口南迁、经济重心南移、文化重心南移,将学生身边的历史遗迹引入情境之中,创设历史环境,引导学生置身于历史中思索问题。【教学资源】岳麓版试验教科书必修()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本及教参及本课自制课件。章丘明水百脉泉公园李清照纪念馆图片及李清照诗词、杨东明的饥民图说图片。【板书设计】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 四大经济区的分布2、2、四大经济区的特点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三次南迁高潮2、主要缘由 3、影响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缘由2、过程3、文化重心的南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在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中,在中华960
4、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经济开展千差万别、很不平衡,呈现区域特色。社会的开展不行避开会形成一个经济重心,所谓的经济重心,也即与其他地区相比,人烟稠密,经济兴旺,是国家和当时社会最主要的经济区。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国古代自战国到中唐时期的经济特重心。经济重心是相对稳定的,但随着社会消费力的开展和历史的演进,必定也将找寻更相宜的开展区域,以扩大经济重心的范围乃至迁移,犹如江河东流。我国历史上新的经济重心最终在长江流域结聚成,并在两宋之际取代了黄河流域的经济重心地位。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的经济重心南移事务。区域经济的各自特色如何?南移过程如何?缘由何在?有何影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和思索这些
5、问题。讲授新课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设计思路:投影幻灯片四大经济区域分布图、古今之山东释义,引出司马迁四大经济区的划分,理解四大经济区域的地理空间分布。在此根底上导出探究一:列举西汉形成的四大经济区域及其主要特点表格,指导学生完成表格填写,形成时空观念,并依据消费力开展程度的限制、自然环境的制约,分析各经济区域的特点,进而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1、 四大经济区的分布【课件展示】四大经济区域分布图,指导学生研读。学问之窗:古代山东、山西的地理概念:与今日的山东、山西地理概念不同。它们以河南崤山分界,以东称为山东,以西为山西。因为崤山旁边有函谷关,所以又有关西、关东之称。山东包括了今河南、山东、河北
6、三省及晋南、苏北、皖北等局部地区。历史上这里被称为中原。山西在战国属于秦地,大体是以关中为主,后又扩展到河西和巴蜀等地。古今之山东、山西四大经济区域分布图小结:师问:司马迁依据汉代经济特点,将全国分成哪四大经济区?生答: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2、 四大经济区的特点总的来说呈现出多样性和不平衡性。【课件展示】探究一:西汉形成的四大经济区域及其主要特点,以表格形式完成。区域特点山东传统农业区、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经济实力强,长期居全国经济重心地位山西江南地广人稀,经济落后,差距大龙门、碣石以北传统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分为塞内、塞外两局部探究二:各经济区域特点的成因(提示:从
7、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土壤等,从消费力程度包括消费工具、耕作技术、农作物品种等多角度分析):1、山东、山西经济区属传统的农业区(以种植菽、麦、粟、高粱等耐旱作物为主),经济实力强,长期居全国经济重心地位。从地理学的角度大家谈一谈为什么山东、山西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这一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约为500-800毫米,雨季集中于夏季高温的七八月份。这一地区普遍是黄土,保水保肥实力虽低,但有较好的毛细作用,能将土壤下部的肥力汲取到地表,这样的自然条件合适对肥力、水分要求不高,在幼苗期间特殊能耐旱,成长期又须要高温多雨的作物粟和高粱的生长。2、江南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潮
8、湿、河道纵横,以种植稻耕农作物为主。西汉时由于这一地区人口稀有,消费技术落后,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差距较大。3、 门碣石以北,气候寒冷,土地贫瘠,由此形成传统的畜牧业和半农半牧区。【课件展示】材料一:颜氏家训中说:“昔在江南,不信有千人之毡帐;及来河北,不信二万斛船。” 材料二:史记货殖列传:“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探究】从以上两则材料,这句话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它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探讨、老师总结】反映了古代南北经济差异很大,北方黄河流域长期居于经济重心地位,南方长江流域经济不兴旺,全
9、国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开展不平衡的特点。而这种状况到唐朝时有所变更,白居易在忆江南中写到: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课件展示】江南风情图片【教学反思】设计问题应留意分解、简约,为更多学生展示实力供给平台,到达同学间的互相启发,师生一同体验历史,创建一种民主、同等、和谐的课堂气氛。(转承下一标题)为什么江南会从一个落后、荒芜的地区成为一个经济旺盛,风景如画,人人憧憬的美妙地方?是什么缘由使江南得到开发?一个最重要缘由是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本来在中原地区安家立业的居民为什么要外迁呢?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 人口外迁的缘由古人总结的人民流亡的缘
10、由:“一曰天,二曰官,三曰军,四曰钱,五曰愚。”详细地讲就是天灾、徭役、供给军需、高利贷的盘剥、经营不善五个缘由。探究三:但对于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来讲其主要缘由有哪些呢?【分析总结】(1)战乱(2)自然灾难(3)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转承下一问题)正是由于这些缘由,中国古代人口的流淌迁移始终没有停顿过。方向呈多样性。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的状况如何呢?【课件展示】2.中原人口外迁的三次高潮(1)西晋永嘉之乱后(2)唐安史之乱后(3)北宋靖康之乱后【探究】 今日我国出现的人口迁移与古代中原人口的南迁有何不同?古代人口外迁是主要因为斗争动乱,无法进展农业消费迫使的;而现代人口的南迁是城市化开展的
11、须要。一是科技人员和高校生涌向南部沿海开放区,二是农村劳力流向城市,促进经济的开展。(转承)古今人口的迁移有明显不同。古代人口外迁,中原人口南迁的影响又是如何呢?3.中原人口外迁的影响设计思路:南迁的中原人口历经困难、百折不挠,开发了江南,南迁之果是美酒,但它却是用南迁之路上流民血泪酝造的。历史的进步虽总是要付出肯定的代价,但要关爱生命。探究四: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的影响有哪些?组织学生分组探讨,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主动:(1)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展(如劳动力、先进的消费工具和技术)(2)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3)带来了新的风俗习惯。那么消极影响如何呢?【课件展示】饥民图说、一代词宗李清照一代词宗李清
12、照及声声慢流民图(明吴臣) 讲解:两图展示了古代流民的状况。流民图,再现了流民逃荒要饭,衣不遮体,骨瘦如柴,饿死路旁等惨状;另一幅图大家应当理解,我们章丘就是图中主人公李清照故里。图片是章丘明水百脉泉公园李清照纪念馆的。(李清照纪念馆在全国现有的四座即济南、青州、金华、章丘,因为章丘是李清照的家乡,馆藏资料在四所纪念馆中最全。李清照是章丘的傲慢、济南的骄傲。)这幅图展示了流亡文人的戚惨,一曲声声慢更是催人泪下、“卓绝千古”的名作:【课件展示】声声慢“寻找寻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积累,憔悴损,如今
13、有谁堪摘?守着窗儿,单独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转承)理解了南迁人的艰辛,也就理解了这首词;理解了这首词,也就理解了南迁人的艰辛。消极:给外迁人民经受了苦难。【课件展示】 37.16624296 62.911224760北宋 56.85148529 43.23920415唐朝 80.29985785 19.82470685西汉占全国户口比例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 人口(户)朝代北 方南 方摘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开展【探究】比拟表中南北人口数目的变更,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通过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户口
14、数大大超过北方。【教学反思】问题探究的活用应把握、设计好下列步骤:创设历史情境,留意将历史问题生活化;提出探究的问题;探讨资料,多角度解决问题;绽开探讨,阐释、沟通看法,适时点拨。(转承下一标题)古代农业社会,人口数量是衡量经济的重要指标。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会给江南带来怎样的变更呢?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经济重心不行避开的南移了。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设计思路:补充材料,实行多种形式史料研习,创设历史感的气氛与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供给应学生思索的方法、思索的空间和思索的内容。1.经济重心南移的缘由探究四: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缘由(1)中原人口的南迁(2)南方社会环境的相对稳定(3)南方地区
15、本身蕴涵着开展农耕经济的宏大潜力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探究五:概括经济重心南移的根本过程南强于北完全确立,正式成为经济重心南宋农、工、商业和都会接着开展,渐渐超过北方中唐以后经孙吴、东晋、南朝开发,江南农业开展、手工业、业商业进步,形成建康三国两晋南北朝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两汉以前【展示课件】材料1.(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土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孔秀恭等传论材料2.朝廷在故都
16、(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陆游集【探究】(1)材料1、2反映南方经济有哪些开展? (2)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古代经济开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更?【学生概括探讨、老师矫正总结】(1)东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进步,工商业开展起来;宋代南方农业快速开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2)随着南方经济开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或南方经济的开展超过了北方)。随着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经济重心南移,文化重心随之南移了。、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的影响-文化重心的南移说到文化重心的南移,又想起了两宋之交,我们济南地区的两位闻名文人,一位是要清照,另一位是辛弃疾。他们就是伴随北宋靖康之乱后的第三次中原人口外迁高潮而漂流到江南的。它说明了中原人口的外迁导致了中原人才的流失,再加上经济重心的南移,到了南宋后,形成了“ 江南多山多水多才子”的场面了, 山东只剩下了“一山一水一圣人” ,文化重心已经完成南移。才【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采纳问题探究式,不同班级的理论,顿悟其成败的关键在于:一是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这种心理状态可以驱使学生主动思维;二是设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以培育学生深入性、敏捷性、创建等思维品质,同时将价值观念转化为学生内化的过程。小结:设计思路:化繁为简,提炼构造。人口南迁过程: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缘由: ? ? ?经济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