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古古代文论选读要点笔记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4981942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3.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中古古代文论选读要点笔记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自考中古古代文论选读要点笔记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中古古代文论选读要点笔记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中古古代文论选读要点笔记复习资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 绪论1简述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及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 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及思维方式,以及中国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化开展等因素的影响有关。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历史悠久,独具体系,有其深刻性及正确性,但变革缓慢,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2由于受到古代社会农业性和宗法性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及自然的和谐一样,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 范畴往往是抽象及具体, 概括及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4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开展为义意境说和教化说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偏

2、重于再现摹仿,开展为以典型说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5由于汉语独特的构造和声律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从中总结出一套构造形式和运用技巧。“古雅的审美范畴和“复古的文学思潮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特色。6由于中国古代文学家和指责家往往一身二任,故其理论指责文字也往往也具有浓烈的文学性。2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中国古代具有系统性的文论专著不多,主要的表现形态为:1散见于子书中的某些章节和片段的文论。2笔记体的诗话和词话。3文人间来往的书信和各种文集的序跋。4小说和戏曲评点5散见于诗词, 笔记, 小说, 戏曲, 经传训诂, 艺人谚语中有关文学的言论。6古代一些选集和总集的编撰也具有确定的理

3、论倾向。二, 周汉文论1为什么说先秦两汉的文论尚未成为独立和特地的学科?1这一时期文论及其它学术尚处于浑沌未分的状态。2这一时期的文论及其它艺术论相互杂糅,难分彼此。3文论的未能独立及此时文学观念的尚未净化互为因果。2简述周易对古代文论的影响。1阴阳之道。阴阳学说把世界看成是冲突对立的统一体。,在思维方式上启发了后人以对立划分的眼光去评析变更开展的事物。中国古代文论中许多冲突对立的范畴如美丑, 虚实, 动静, 形神等,都发轫于周易。而情景交融, 形神兼备等,那么是周易辩证观念的投影。周易对世界根源之“道的相识,也启发了后人对文学本体的探究。2通变入神。通是规律的继承,变是思想的日新,文学史上复

4、古及反复古的斗争,文体的代有兴盛,都是通变理论的具体实现。“神原指事物开展变更微妙难言的客观规律,严羽, 司空图, 王渔洋的理论对此都有所承传。3中和之美。易以世界的和谐统一位最高境界,由此生发了后世“中和的美学观。孔子的“诗无邪说, 礼记的“和顺敦厚“说等,都受此影响。4言意之辩。易传认为言和意之间既有冲突也有联系,言不尽意并不否认言可达意,但言可达意并不能详尽其意。言意的局限可通过“立象来解决。庄子, 陆机, 刘勰的理论都深受其影响。这一审美趣味影响创作,形成了追求含蓄蕴藉, 意出言外的风格长河。3.尚书“诗言志。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诗言志是指诗乃是人的思想, 意愿, 情感的表现,

5、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呈现。先秦时期所谓“志,主要指政治上的志向志向。在先秦,诗, 乐, 舞是三位一体的。朱自清诗言志辩序中指出,诗言志是我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3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文学观1文学指责的标准:“思无邪。三字原出诗经鲁颂駉,指牧马人放牧时专心致志的神态。孔子借它来概括全部诗经的特征。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是句首语气词,无实意。无邪就是“雅正。“思无邪意在提倡一种“中和之美。孔子赞美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2文学的社会作用:兴观群怨。孔子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观群,可观怨。论语阳货。兴指“感发意志,具有艺术感染力。观是“考见得失,指诗的相识作用。

6、群是指诗的团结作用。怨是批文学作品干预现实, 指责社会的作用。3文学内容及形式的关系:文质彬彬,文质并重。论语卫灵公:“子曰:辞达而已矣。形式的目的是表达内容,不必过于华美。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那么野,文胜质那么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并重。4, 孟子“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文学指责方法。1“以意逆志,出自孟子万章上。“意是指诗的表层意思,“志是指深层情志。主见通过对作品文本表层的象征的“意,去推求作品的深层意蕴和作者之志。此说是及文学创作中的比兴手法相对应的指责方法,长期为后世指责家所遵用,并在鉴赏学中得以拓展其理论内涵。2“知人论世。出自孟子万章下。孟子的情愿是及古人为友,须读懂

7、他的作品,而欲理解作品,必需了解其作者,而欲了解其作者,又须把握其所处的时代。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 形式风貌,及作者的生活阅历, 思想感情, 艺术素养以刚好代精神, 社会风气是休戚相关的,这是文学指责要进展知人论世的理论根底。此说是对其“以意逆志说的重要补充,对后世的文学指责具有重大的影响。5, 墨子“三表法。1三表法是在墨子非命上中提出的。2三表法原意是说“言有三表,即“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3三表法是指立言辩说,应有确定的客观依据和标准,即过去的阅历, 目前的现实和将其运用于实际事务的实践价值。4

8、此说既有确定的理论价值,又带有功利主义的特点及历史局限。6, 庄子的文学观1文艺创作主体的审美看法:“心斋, “坐忘。庄子文论的哲学根底是“道。“心斋, “坐忘是文艺创作主体实现和完成“道的两种方式。创作主体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摆脱功功利影响的阅历观照就是“心斋, “坐忘。文艺创作主体的审美看法必需到达物我两忘, 虚静空灵的精神境界。“庄周梦蝶即是物我两忘的艺术境界。2文艺创作客体的两种互有关联的审美风格:“自然, “素朴。庄子认为,文艺创作应当顺应, 遵守自然本性,寻求自然的最高境界之美;文艺创作的手段是为了取得素朴的效果,素朴美超过任何一种美的类型。庄子事实上把“自然, “素朴视为文艺创作客

9、体所具备的最高审美风格。提倡天籁,反对东施效颦。3文艺创作客体的审美形象:“得意, “忘言。在“言不尽意的根底上,庄子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观点。庄子认为:“言是“意的根底,“意是“言的指向,领悟到“意就是超越于“言。由言意问题可以引申到文艺创作的形神问题,“得意及“忘言是艺术形象审美特性的两个质的规定,它要求艺术形象必需是具象及抽象, 确证性及模糊性的统一。庄子提倡“得意, “忘言的审美创建,以期到达“荒唐之言及无形之道妙契无痕, 自然弥合的艺术境界。7, 毛诗序的诗歌理论。1毛诗序是我国古代诗论的第一篇专论。相传是汉人毛苌所撰毛诗故训传在首篇国风关雎题下的一篇序言,它不仅说明白关雎一篇的创作主

10、旨,而且总论诗歌理论,提出了文学上的许多根本问题,故亦称诗大序。2指出诗的核心在于言志抒情。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3论述诗歌的社会作用。在理论上明确了诗歌创作为政治效劳的两种形式:“上以风化下和“下以风刺上。毛诗序偏重“上以风化下的教化作用,并把文艺的教化作用看作是文艺的根本目的。4总结了诗歌的体裁和表现手法,提出“六义说。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认为,风雅颂是诗歌的体裁,赋比兴是诗歌的表现手法。此说对后世影响深远。赋比兴手法,成为我国诗歌的根本表现手法,成为古代进展诗歌创作和指责的重要准那么。朱熹认为,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是“以彼物比此物,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

11、词。8,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1此说是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提出的。2发愤著书的意思是说:文学史上许多有生命力和审美价值的作品,都是作者抒写猛烈情感及深广忧思的产物。3此说事实上要求作家直面惨淡的人生,抒写对现实的不平及忧愤,把著书立说, 文学创作当作实现人生志向和自我情感表现的重要途径。表达了猛烈的对现实的批判精神。4此说以历史阅历为根底,本之于屈原,又加上了司马迁本人的切身体验,提示了文学创作的一条重要规律。并对后世的文学理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9, 什么叫“诗人之赋丽以那么,辞人之赋丽以淫?1此说是扬雄在法言吾子中提出的。意思是:诗人的赋华美而符合原那么,辞人的赋华美而过分铺张。2“丽以

12、那么是他的创作原那么,“丽是对赋体形式风格上的要求,“那么“是指儒家的法度和准那么,事实上是要求作赋以明道。反对专事形式上的铺张而忽视内容上的针对性和其现实意义。3明道, 征圣, 宗经思想是此说的理论根底。10, 王充的论衡主要论述了那些文学方面的理论?1关于文学的社会作用问题。认为文学作品要有益于世,“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论衡自纪。2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相辅相成。“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副称论衡超奇。3关于文学作品的继承和创新的问题。反对贵古贱今。论衡案书:“才有浅深,无有古今;文有伪真,无有故新。4关于作家的品德修养问题。作家要有醇厚的写作看

13、法。“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 论衡超奇。整部论衡的宗旨就是“疾虚妄。5关于文学作品的语言问题。主见通俗易懂,“言无不行晓,指无不行睹论衡自纪。但对文学作品中的想像夸大持批判看法见艺增,忽视了文学艺术的特别性。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1, 典论论文主要涉及了哪些方面的文学理论?1典论论文被称为中国文学指责史上第一篇文论专篇。2论文学的价值和作用。指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强调“立言的重要性。3论作家气质, 特性及风格的关系。提出“文气说,认为“文以气为主。“气既作家的气质,又指作家的才性,也指作品的风格。由于作家的气质和才性不同,从而构成了不同的作品风格。3文体论和文学指责论。提出文章“本同

14、而末异的观点。把文体分为四科八体,认为不同文体各有其不同风格。提出了“诗赋欲丽的主见,表达了对文学特点的相识的提高,也是魏晋文学观念的时代特点的反映。4曹丕把品人及评文结合起来,指责了“文人相轻的不良倾向,对建安七子进展了客观评价。2, 陆机文赋的主要内容。1陆机文赋是我国第一篇探讨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2文赋论述了文学创作各个方面的问题,论述的中心是:意及物的关系;艺术想象的重要性;强调创作灵感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从理论上提出创新,反对抄袭;论述了文学作品内容及形式的关系;论述了自然景物之多变及文体多样性的关系;分析了文学创作中应留意的问题和常犯的几种毛病。3陆机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诗缘情

15、是从诗歌内容方面提出的要求,强调诗歌的抒情性。“绮靡那么是从诗歌的形式方面提出的要求。说明他既重视文学的内容,也重视文学的形式。陆机强调文学的情感特征,这比“诗言志更符合诗歌的本质特点。3, 声律说及其沈约的相关理论。1六朝的一些音韵学著作已发觉了汉字字音的五声,以及反切等注音方法。2南朝受佛经转读和梵文拼音的影响,又发觉了汉语四声。陈寅恪的四声三问一文对此作了创建。3四声的发觉和应用,形成了最初的诗歌声律,并产生了相应的永明体诗歌。沈约是最早把四声应用到诗歌创作上的诗人,并撰有四声谱。4沈约的主要理论就是“四声八病之说。声即四声,用以定韵;病即八病,用以求和。八病是建立在四声根底上的,四声八

16、病说也称为永明声病说。5沈约把四声分为两类:浮声和切响,即平声和仄声上, 去, 入。他要求五言诗一句中,除了双声叠韵词之外,不能出现同声或同韵的字,如有不合,即称为“病。而一联之中,前后句平仄声调应当错开。6沈约的声律理论既有正面的立说,又有反面的破说,既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又结合了相关的创作实践,是唐代近体诗的先声。4, 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1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体大思精的理论巨著,全书可分为总论, 文体论, 创作论, 指责论等。2总论也可称为“文之枢纽,指从原道到辨骚五篇;文体论也可称为“论文叙笔,指从明诗到书记二十篇;创作论和指责论合称“割情析采,其中神思至总术十九篇为创作论,才

17、略, 知音, 程器可称为指责论,时序, 物色两篇兼而有之;序志篇相当于后序。3刘勰的文学思想以儒家经典为主,但也吸取了不少道家和佛家的思想。5, 文心雕龙“文之枢纽包含哪五篇?其间的关系怎样?1“枢纽即理论总纲的意思,是刘勰在序志篇中提出的。包括原道, 征圣, 宗经, 正纬, 辨骚五篇。2原道是理论体系的构建从物自有文的自然之道动身;征圣是因为圣人体道并因道垂文;宗经以儒家经典作为作文之法那么;正纬是斟酌参考纬书中有益于文章的局部;辨骚是以楚辞作为新变的典范。这五篇的实质是对文学的本原和开展的归结和概括。3“枢纽五篇是一个整体,有其内在的联系。它从原道动身,经征圣, 宗经而接着开展。一方面,文

18、学从远古的质朴到商周时期出现五经,标记着文学从体裁到手法已初步完备,到达内容及形式的完备统一;另一方面,文学的开展是不会停息的,而且会出现一些弊端,所以从理论上说,应当做到“执正驭奇,从不合经典的有关著作中吸取有利于文学创作的东西。4刘勰“枢纽中表现出来的文学思想是以儒家为主,但也相当重视文学艺术美的自身属性。6, 简述刘勰文体论的主要内容。1文心雕龙有20篇专论文体,涉及文体34种,把当时出现的文体都论及了。2刘勰把全部文体分为“文及“笔两类。文是指偏向抒情言志, 文学性较强的文体;笔是指学术性较强而又不重音韵文采的作品。表达了当时对文字作品文学性和非文学性的区分。3文体论局部的具体写法依据

19、“原始以表末,释名以彰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的体例进展。具体地说,即表达文体的源流演化,说明文体名称的内涵,选出某一文体的代表性作品,总结某一文体的写作要求。四者结合,形成了文体论史, 论, 评三者合一的写作特色。4刘勰的文体论全面总结了历代各种文体的写作阅历,是刘勰全部文学理论的基石。7, 刘勰创作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以“情及“采即内容及形式的关系为主线,论及艺术构思, 风格的形成, 风骨的铸造, 作品的篇章构造, 熔意裁辞以及表现手法及技巧, 继承及革新等一系列重要问题。1“情及“采的关系即内容及形式的关系,这是贯穿整个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红线。刘勰并专列情采一篇来作集中论述。情主要指作

20、品的思想内容,采主要作品的艺术形式,情及采有时也用“文及“质的概念来代表。情及采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形式离不开内容,另一方面内容也须要有美的表现形式,二者相互依存,不行偏废。基于这样的相识,刘勰要求写作文章要以“述志为本,应当“为情而造文,而反对“为文而造情。刘勰指责齐梁文风的浮艳,也是从这一理论动身的。2刘勰艺术想象论的主要内容。刘勰的神思篇位列创作论之首,是论艺术想象的专篇。本篇集中论述了心及物, 情及景, 意及辞,即物, 情, 辞三者的关系。这三者关系贯穿整个创作过程,是刘勰创作论的核心,故也是其创作论的总纲。刘勰认为艺术想象具有突破时空限制, 始终不离感性的特点,它受到感情和语言

21、的制约。想象力的培育既虚静的精神境界,也须要通过积累学问, 增长才能, 深化视察事物, 增加驾驭语言的实力,来提高想象力。想象活动处于高潮的特点有三:突发性,兴奋性,短暂性。想象活动遵循思意辞的规律进展。刘勰也论述了想象力的迟速及其能动作用问题,这及作者禀赋的各不一样有关,但都可以写出佳作。3刘勰风格论的专篇是体性篇,专论风格形成的主观因素。体指体貌, 风格,性指作家的才性。刘勰认为文学作品是作家才性的表现,因此必定显示作家的特性。作家的才性包含才, 气, 学, 习四个方面,四者的不同确定了作家创作特性的不同。其中才, 气是先天的禀赋,学, 习是后天的努力。可见刘勰认为风格的形成是先天禀赋和后

22、天努力的结合所致。刘勰认为风格千差万别,但可以归纳为八种类型:高雅, 远奥, 精约, 显附, 繁缛, 壮丽, 轻靡, 新奇。八类又可分为相互对应的四组:雅及奇反,奥及显殊,繁及约舛,壮及轻乖。包含了确定的辩证法因素。文学的根本风格虽只有这八类,但作家可以依据个人的特点吸取, 融汇诸家之长,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刘勰另有定势篇,是着重论述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时序篇那么论述了时代风格,文体论各篇也论述了各种文体的特别风格。综合来说,刘勰文心雕龙建立了相当完备而丰富的风格学理论。4风骨论。风骨是中国古代文论特有的范畴,刘勰文心雕龙设有风骨专篇。风骨一词原用于品鉴人物,后移于画论和文论。关于刘勰所说

23、风骨的含义,历来说法不一,但主要有两说:一是黄侃的“风即文意,骨即文辞说,一是刘永济的风即情志,骨即事义之说。而现在一般认为,风即情志,骨那么是指事义充溢, 条理连贯, 文辞精炼三者结合后形成的一种有力的气概和逻辑力气。刘勰风骨论的实质是强调风骨及辞采并重,提倡“文明以健, “风清骨峻即刚健有力的文风。他的目的是反对齐梁的浮靡文风,具有主动的现实意义。刘勰风骨论既是对建安文学特点的理论概括和总结,也对后代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通变论。通变说是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支柱之一。通指会通,变指适变。通变说探讨的是文学开展中继承及革新问题。刘勰有通变篇特地探讨这一问题。刘勰认为文体的名称和写作原那么是相

24、对稳定的,有确定的连续性和继承性,但作家的才性和具体对文辞运用是各不一样的,故文学的会通也是永无止境的。文学也正是在这种会通中具有了永恒的生命力。通变篇总结了从远古到刘宋的文学演化趋势,认为从“质到“丽到“讹,偏离了正确的文学传统。他要求文学创作在“宗经的根底上回到文质相称, 衔华佩实的正道上来。刘勰的通变说既非简洁地追求新变,也非盲目地追求复古,而是要求在继承的根底上创新,它对于订正齐梁文风,指明文学正确的开展方向具有重大意义。8, 简述刘勰指责鉴赏论的主要内容。1刘勰关于指责鉴赏论的篇目有才略, 知音, 时序, 程器, 物色等,既有指责鉴赏理论,也有相关的指责实践,是古代文学指责鉴赏理论的

25、总结。2关于文学及现实的审美关系,物色主要论述文学及自然的关系,文学家受自然感发,但对自然现象进展了审美的观照和再创建。时序篇主要论述文学及社会现实的关系,他在追溯历史的状况下,总结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的规律。刘勰认为文学的开展要受到现实生活的影响和制约,但同时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反映和再创建。3关于文学指责的专论,见于知音篇。刘勰认为知音难逢,缘由是主观方面难免有一些偏见,而且指责鉴赏本身是属于精神活动,自然存在主观好恶;但假如指责家驾驭正确的方法, 遵循正确的步骤,同时端正指责看法,也完全可以使文学指责做到客观公正。4具体做法是:一, 通过丰富的实践,加强和提高指责鉴赏的实力;二

26、, 端正指责看法,不抱私心,力求公正;三, 驾驭正确的方法,即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四, 遵循正确的步骤,从形式到内容,把握作品意蕴。5刘勰认为,文学指责的关键是能把握作品的特征。同时指责活动本身也会给指责家带来美感享受。9, 钟嵘诗品的主要理论内容1诗歌的本质特征及其产生根源。诗歌的特点是“吟咏情性,以抒发情感为主,不留意征引典故。性情来自客观外界的触发,首先是自然界的感发,“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这就是所谓“物感说;其次是社会生活的感发。2五言诗的开展及其历史地位。认为“五言据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味道者。认为建安, 太康, 元嘉三个时期

27、是顶峰,并各以曹植, 陆机, 谢灵运三人为代表,尤其推崇建安诗歌,称之为“建安风力。3诗歌的艺术性及其指责的标准。主见自然,反对人为的声律和用典。在诗歌创作上提出味道说。钟嵘是第一个把味道当作诗歌艺术的审美标准的。作为诗歌美感的味道,是指作品中蕴含着的深厚动人的感情,能够引起读者的冲动, 联想和咀嚼回味,亦即指诗歌创作所到达的最高造诣和境界,“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突出了诗歌的形象性特征。指出诗要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三种手法要交织运用。4诗歌指责的方法及其指责实践。A致流别:探讨诗人的风格流派。他认为五言诗有三个源头:国风, 小雅, 楚辞,并把每个诗人归纳到某一流派中。B品评利病:分

28、析作品艺术的得失。C显优劣:评价作家的地位和成就。钟嵘把某一作家置于上, 中, 下三品中的某一品,赐予确定的历史评价,其中最推崇的诗人是曹植。认为他“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唐宋金元文学1, 皎然诗式的诗歌理论。1重视诗教。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和圣人的功德相像。2“取境理论。取境指诗的意境创建。取境要自然浑成,“情在言外,具有“文外之旨。3标举“自然。他赞美曹植“不由作意,气格自高;他把“不用事不用典的诗奉为第一格。4论述“复变。复指复古,变指通变。复变,即继承及创新的关系。反对偷语偷意,主见巧于借鉴,合理偷势。皎然主见独立创新,复古而能通于变,表达了文学开展的辩证规律。2, 韩

29、愈的文论思想包含哪几方面?1文以明道。“文以明道是韩愈提出的古文运动的主要理论,最早是在争臣论一文中提出。学习古文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古道。所谓道是以孔孟为正统的儒家思想体系。2不平那么鸣。送孟东野序中提出这一理论,论述了时代, 社会环境以及作家的生平遭际对文学创作的巨大影响。这一理论继承了司马迁“发愤著书的思想,并影响到后来欧阳修“穷而后工理论的形成。3气盛言宜。在答李翊书中提出,认为作家的道德修养到达确定的境界,那末写文章无论言长言短, 声高声低都能左右逢源。4含英咀华,闳中肆外。出自韩愈进学解。强调学习古代遗产。5务去陈言,文从字顺。他在答李翊书中明确提出“惟陈言之务去的主见。在樊绍述墓志铭

30、提出“文从字顺各识职的主见。强调言必己出的创新精神。3, 白居易关于诗歌及政教的关系理论。1白居易主见诗歌必需为政治效劳。及元九书:“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2诗歌必需为社会效劳。寄唐生:“惟歌生民命,愿得天子知。3诗歌内容和形式必需相互统一。及元九书:“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4, 司空图的韵味说及其涵义。1司空图总结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丰富阅历,创立韵味说。他认为“味是诗歌必需具有的属性。有韵味的诗歌在形象上的特点是:“近而不浮,诗歌形象具体亲切,而不流于浮泛;在意境上的特点是:“远而不尽,诗歌意境言有尽而意无穷。在意境创建上,追求“韵外之致, “味外之旨。2韵味说的诗化表达主要

31、见于他的二十四诗品。3韵味说的艺术原那么,主要有以下几点:A直致所得。强调诗人深化自然,即目所见,任性率真,而不数事用典。B思及境偕。从创作的角度说,是指诗人在审美过程中主体及客体的完备统一;从塑造诗歌形象的角度来说,即是指“意及“象的结合。C万取一收。 即从纷纭困难的大千世界中,选择出最具有特征又最具代表性的生活现象。, D离形得似。要求超出具体物象之表,概括其内在的精神本质。E妙造自然。自然即自然本色,情意纯真,语淡味隽,虽出于诗人细心创作,但丝毫看不出雕琢的痕迹,是诗人妙造的第二自然。5, 苏轼的文学观1“有意而言, “有为而作。强调文章的现实精神。2强调“辞达。指出文学作品以达意为目的

32、,反对“好为艰深之词,以文浅易之说答谢民师推官书。3追求平淡自然。指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文理自然答谢民师推官书。指出“平淡是“绚烂之极及二郎侄。4传神论。主见追求神似,“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5“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王维诗画特点所作的评论。诗画结合,提示了艺术耐人寻味的美的境界。反映了他对文艺作品的形象性特点和意境美的正确相识,而且融合诗画特点来论述文艺言不尽意的美感特征者,苏轼是古代文论史上的第一人。6, 点铁成金及夺胎换骨。1“点铁成金是江西诗派的鼻祖黄庭坚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源出其答洪驹父书。要求取古人陈言经过诗人的重新陶冶熔铸,为我所用,以前人作品中的佳句善字点化自己的

33、作品。这一理论表现了确定的求变创新精神,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后人不善学习,往往以抄袭代替创作。他信为杜甫诗歌和韩愈散文“无一字无来处,也不符合实际。2“夺胎换骨也是黄庭坚提出的命题,源出于惠洪冷斋夜话。所谓夺胎换骨,就是用新的文字词汇重写前人诗意,以前人诗歌内容作为材料。这一理论虽有确定的借鉴古人, 推陈出新的意义,却否认了诗人的自我特性和创建精神,是违反诗歌创建规律的。所以受到后代诗论家的指责。7, 严羽沧浪诗话的理论体系。1沧浪诗话在宋代诗话中体系性最强。全书共分诗辨, 诗体, 诗法, 诗评, 考证五局部。2诗辨提出“别材别趣说。“别材即是说诗歌创作在题材和内容方面有自己特别的要求和规定

34、。“别趣即是说诗歌有其特别的艺术旨趣。3“熟参, “妙悟说。妙悟是严羽提出的诗歌的独特思维方式,是借禅悟来比方诗道,因为诗歌审美及参禅悟道的心理过程特别相像。妙悟说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诗歌的爱好情味, 审美意蕴, 技巧规律等只有依靠妙悟才能把握。其二,诗歌创作也必需依靠妙悟。抓住了艺术思维不同于逻辑思维的根本特点。熟参前代优秀诗歌,从而领悟创作技巧,把握创作规律,提高艺术修养,作为诗人进展妙悟的重要条件。4“以识为主, “以盛唐为法。严羽论诗“以识为主,要求学诗者提高鉴别诗歌优劣的实力,强调学诗入门的重要性。严羽把“以盛唐为法看作是诗人有“识和“入门正的标记。这是他依据自己的的审

35、美标准,通过对历代诗歌进展比拟之后而提出的观点。“以盛唐为法的理由是:第一,盛唐诗歌特别追求“爱好,具有吟咏情性, 不落言筌, 无迹可求的审美特征;第二,盛唐诗歌属于“透彻之悟,是自觉运用妙悟的艺术思维方法进展创作的;第三,盛唐诗歌笔力雄壮,气象浑厚。5述严羽诗论的局限。无视诗歌创作及现实生活的关系。只确定汉魏和盛唐诗歌,缺乏历史开展的眼光。8, 简述张炎词源的根本内容。1词源主要总结了宋代婉约词派的理论。上卷论乐律,下卷论欣赏及作法。2提出三个评词标准:一是雅正。二是意趣高远。三是清空。3对于词律,他认为初学者不必严守,按部就班即可。4张炎对宋代许多词人作了品评,他的理论和指责对宋以后词论的

36、开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明清诗文理论思 考 题1, 明代前后七子的文学观。1前七子以李梦阳, 何景明为代表,提出“文必秦汉,文必盛唐,严守古法,模拟形式,根本上是从复古到拟古。何景明的思想略有不同,主见领悟神情,临景构造,不妨形迹,较为通脱。总体上说,前七子掀起的文学复古运动,对“台阁体和“理气诗一类的诗歌,有确定的冲击和批判作用,但由于其理论和创作上的局限,片面追求形式上的模拟,对文学的开展也带来了不良影响。2后七子以李攀龙, 王世贞为首,他们在前七子的根底上,变本加厉地宣扬复古, 拟古的主见,给文学开展带来了更消极的影响。2, 公安派的主要理论。1公安派是活动于明代万历中后期的一个文学流派,其

37、代表人物是袁宏道及其兄袁宗道, 弟中道。他们都是湖北公安人,故称以公安三袁为中心的文学流派为“公安派。2“性灵说。主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袁宏道叙小修诗。性灵说作为晚明特定时代的产物,具有三个特点:其一是露,指感情猛烈,且发自本性,而不加掩饰;其二是俗,要求用当时的语言写当时的情事;其三是趣,既努力表现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趣。3反对贵古贱今,反对拟古蹈袭。袁宏道认为“古有不尽之情,今无不写之景及丘长孺,诗文是世道人心的反映,古今诗文各有所长。4公安派的理论在后期有所变更,开场追求含蓄的诗文风格,其中袁中道还提出向唐诗学习,对前后七子也颇多确定,只是路径略宽而已。3, 王夫之的诗歌理论。1“诗以

38、道情。对诗歌性质的深刻相识。姜斋诗话卷二:“长言咏叹,以写缠绵悱恻之情,诗本教也。2“情景相性和“现量说。姜斋诗话卷二:“情景名为二,实不行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现量本是佛家术语,指由感觉取得的干脆学问。王夫之将它用于诗歌意象生成的理论,认为意象的生成靠得是瞬间艺术直觉,“因景因情,自然灵妙姜斋诗话卷二3“以意为主,反对“死法。主见诗写性情,反对模拟。4“四情说。认为诗歌的兴, 观, 群, 怨同源于情,故称“四情。兴, 观, 群, 怨是不行分割的整体。王夫之从不同角度对“兴观群怨进展了新的阐释,是对传统理论的开展及突破。4, 叶燮原诗的诗歌理论。1本原论。叶燮首先提出“感受起兴的原那么,认

39、为文学创作中的灵感,来自诗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视察和感兴。其次他向诗人提出“格物的要求,要求诗人必需熟悉生活,反映现实。2正变论。叶燮所谓“正变论,即文学开展论,着重探讨诗歌历史开展的规律,提出“因时递变, 今胜于古的观点。3创作论。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他认为创作必先端正看法。他把“理, “事, “情三者作为审美客体和反映对象,也就是创作的客观条件;而把“才, “胆, “识, “力作为创作的主观条件,四者之中,以“识为先。认为客观的“理事情必需通过主观的“才胆识力来表现。在创作思维规律方面,第一次把“形象及“思维结合起来探讨,认为创作思维具有特别的规律,不能自然主义地实写生活中的“理事情

40、,创作思维要以“情为主,但并不确定排斥逻辑思维,而是彼此渗透,情理融合,要主动调动多种艺术手段,着重于艺术境界的创建。4指责论。叶燮文学指责论的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建立一般的指责原理及标准;其二是对历代作家作品进展具体分析评价。5原诗的理论特色。其理论特色主要有三点:其一,原诗理论的严密系统性;其二,符合文学历史斗争实际的针对性批判性;其三,巧于运用艺术辩证法的灵敏性。5, 王士禛“神韵说的理论内涵。1为了躲避文字狱并针对清初诗坛流弊,王渔洋在吸取唐宋理论家如司空图, 严羽等多家理论的根底上,提出了以“神韵为核心的诗歌理论。其说一经创立,即对清代中后期的诗歌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神

41、韵说在作家修养方面,强调性情及学问并举。王渔洋所谓“性情就是作家的真情实感,这一方面是针砭时弊,另一方面也符合神韵内在的逻辑要求。王渔洋还要求诗人具备扎实的学问根底,多多驾驭典故并娴熟运用,可以到达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3在创作方面,追求味外味的美学旨趣。味外味是诗歌传达给读者的一种含蓄蕴藉, 悠长许久的韵味或快感。创建诗歌味外味的途径有:其一,伫兴而就,要等待构思阶段的灵感状态的驾临;其二,笔墨精练,诗歌创作只需将一些具有特征的“点“或微小环节点染出来,其余留给读者自由想象;其三,不著争论,要求诗歌语言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反对在诗中干脆争论说理;其四,象外之象,诗歌的意象能蕴含多层意味,而且作者

42、的主观倾向性并不明显表露出来,王渔洋在赋比兴三种意象构成方式中,尤其重视赋“所构成的意象。4在艺术风格上,以冲淡清远为宗。作为一种风格,其意在以简易平淡的手法表现隽永超诣的情思,从而给人一唱三叹, 韵味无穷之感。它来自于道家的素朴美和平淡美观念。5王渔洋的神韵说虽在诗歌艺术原理的许多方面都有宝贵的探究,并建立了新的美学体系,但其所谓性情带有较多的消极避世成分,构思上过于看重灵感,风格上偏嗜冲淡等,在理论上也有确定的局限。6, 沈德潜“风格说“的理论内涵。1沈德潜以“风格说建构其理论体系。其体系包括“审宗旨, “标风格, “辨神韵三个方面。2他认为神韵最根本的含义是“气韵生动,不是一味追求冲淡闲

43、远的意境,故他最向往雄大开阔的意境。沈德潜对神韵说的辨识对于清诗的开展,无疑是有意义的。3“标风格是沈德潜诗论的重要内容,他特别强调骨格, 气调等诗歌内在的气度和意蕴,这就是其对风格的理解。4“审宗旨主要是一种社会道德式的指责,它在沈德潜的诗学体系中占有首要地位,也最能显示其风格说的要义和正统儒家诗论的色调。沈德潜强调诗歌关乎美刺和和顺敦厚,要求诗歌密切关注政治得失和风俗盛衰,在艺术风格上主见委婉不露。5沈德潜的风格说总体上表现出正统, 保守的倾向。但他能确定暴露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的作品,也表达了其诗论的人民性特点。7, 翁方纲“肌理说的主要内容。1翁方纲是从继承并修正王士祯的“神韵说及沈德潜

44、的“风格说的角度提出“肌理说的。2肌理说是一个以学问为本, 通法于变,而一概求诸古人的诗学体系。尽管他对诗法的论述有不少合理因素,但其所谓“学事实上就是“经术,这正是当时乾嘉实证学风的文学反响。3肌理说代表了多数朴学家的诗学观点,因而形成了一派“学人之诗。8, 袁枚“性灵说的理论内涵。1“性灵说是袁枚诗歌理论的核心,是他在随园诗话中提出的重要理论。2“性灵一词的含义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诗本乎性情,袁枚所谓性情泛指人的各种情,但在人的各种情中,他更强调男女之情,似乎描写男女欢爱之情更适合于他的所谓性情,只要从诗人自身动身,写出个人真情实感,就是佳作。二是诗应留意灵机。所谓灵机,含义有二:其一,

45、是指天分, 灵思,即诗人感受和把握现实世界形象特征的禀赋和敏悟。其二,是指天籁,即兴到自成, 作品中显现出来的灵气飞动, 朝气盎然的美学特征。在具体创作上要求“即景成趣,天籁及人巧结合。5袁枚的性灵说表达了特性解放的要求,同时又继承和开展了李贽的“童心说和公安派的“性灵说的诗学思想,对明清浪漫主义创作风格供应了新的理论。9, 姚鼐或桐城派的散文艺术理论。1桐城派是清代最正统的散文流派,方苞, 刘大櫆, 姚鼐三人时序相接,同为安徽桐城人,人称“桐城三祖,其中姚鼐为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其理论代表了桐城派的根本理论。2主见写作过程中义理, 考证, 文章三者“相济。3重视文章构成中“神, 理, 气,

46、味, 格, 律, 声, 色八要素。4首创散文风格学上阳刚之美及阴柔之美。姚鼐复鲁絜非书:“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阳阴刚柔之发也。姚鼐认为阳刚阴柔可以偏胜,但不行偏废,姚鼐本人更为推崇阳刚之美。10, 浙西词派的主要理论。1浙西词派以龚翔麟选刻的浙西六家词而得名,其理论渊源于宋代的张炎和清代的曹溶,创始人为朱彝尊,编有词综一书,主要盛行于康, 雍, 乾, 嘉四朝。2推尊词体,提高词体的文学地位。他们认为,词外表上写闺房儿女之言,事实上传达着风骚的旨意,强调词体的独立地位。3要求词意雅正,格律谨严,以谨严的格律形式来表现封建士大夫的思绪情趣。4宗法南宋,推崇姜夔, 张炎的词风。5浙西词派在提高词体, 推崇雅正词风方面有独特的奉献,对于廓清当时粗俗词风起到了标准和遏制作用,也无法适应时代开展的须要,因而最终为为常州词派所取代。11, 常州词派的主要理论。1常州词派发轫于嘉庆初年,大畅于道光时期,影响直至近代而不息。张惠言为此派宗师,他及弟弟张琦编有词选,为常州词派的理论范本。2推尊词体,扩大词体的社会意义。提出“诗有史,词亦有史的主见,强调词应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