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医内科学 教学大纲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前 言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临床学科的主干课程,是其他临床诸学科的基础,它的学术水平反映了中医临床学科发展水平,它以前期各门课程为基础,阐述内科病证的证候、病因病机与其证治规律,指导中医内科临床实践,系统地反映中医临床思维与辨证论治的规律。 课程内容主要介绍内科专业基础理论和各脏腑系统主要病证的基本知识与辨证论治规律。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的证候、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处方用药知识与部分难治病、急危重症的诊治,熟悉中医内科的临床思维与实际操作程序。 本课程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概要介绍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地位、任务,中医内科疾病分类与
2、其依据,内科病证发病学、证候学、治疗学特点,中医内科学的学习方法与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各论分8 章,分别介绍 56个常见病证以与各章所属病证共同的主要证候与特征、病机述要、治疗要点等基本知识,教学时数为108学时,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由于受学时限制,总论各章让学生自学,各论部分只讲述36个重点病证。如有条件可采用小班、小组讲课与住院病人床边现场教学、门诊典型病例示教等实践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总论 目的要求 1 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明确中医内科学的任务,熟悉中医内科理论对临床的指导 意义。 2 熟悉中医内科病证发病学、证候学、治疗学的特点。 3 了解
3、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病证分类、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4 了解中医内科学与西医内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内容 1 讲述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任务与地位。 2 简介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 3 简介中医内科病证的分类与其依据。 4 重点讲解与分析中医内科病证和发病学特点。 5 重点讲解与分析中医内科病证和证候学特点。 6 重点讲解与分析中医内科病证的治疗学的特点。 7 介绍中医内科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8 说明中医内科学的学习方法与要求,指出注意与前期课程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的衔接,和与其后期课程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的关系。 教学方法 自学。 各论 眩晕 目的要求 1 了解眩晕的基本概念
4、。 2 掌握眩晕的病因病机与风、火、虚与瘀血的病理变化在眩晕发病中的作用和区别。 3 熟悉眩晕各种类型的证候特点、治疗方法与常用方药。 教学内容 1 介绍眩晕的证候特点与历史沿革。 2 讲解眩晕的病因病机与风、火、痰与瘀血的特征和区别。 3 详细讲解眩晕肝阳上亢、痰浊中阻、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瘀血阻络的证候特点与治疗方法,重点讲解眩晕治疗的标本缓急以与各型治法、方药与加减。 4 讲解眩晕的转归预后,调摄护理与研究进展。 教学方法 1 以课堂讲授教学为主。 2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胃痛 目的要求 1 了解胃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大体范围,调摄护理,以与研究进展。 2 熟悉胃痛的病因病机,
5、辨证与诊断要点。 3 掌握胃痛的证候特征,治疗原则,以与证治分类。 教学内容 1 介绍胃痛的定义、沿革与范围。 2 分析胃痛的病因病机,以胃气失和,气机不利为基本病机,明确脏腑关系。 3 叙述证候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 4 讲解胃痛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以与“通”法的运用。 5 详细讲解胃痛的证治方药。 6 简介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为主。 2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腹痛 目的要求 1 了解腹痛是临床上极常见的病证,大体范围,调摄护理,以与研究进展 。2 熟悉腹痛的病因病机,辨证与诊断要点。 3 掌握腹痛的证候特征,治疗原则,以与证治分类。 教学内容 1 介绍腹痛的定义、
6、沿革与范围。 2 分析腹痛的病因病机,分清寒热虚实,以与不通则痛的基本病机。 3 叙述腹痛的证候特征,诊断要点,以与与其他病证中所见腹痛的区别。 4 讲解腹痛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明确“通”法在本病中的应用。 5 详细讲解腹痛的证治方药。 6 简介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间见习。 2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呕吐 目的要求 1 了解呕吐是较常见病证,大体范围,调摄护理,以与研究进展。 2 熟悉病因病机,辨证与诊断要点。 3 掌握呕吐的证候特征,治疗原则以与证治分类。 教学内容 1 介绍呕吐的定义、沿革与范围。 2 分析呕吐的病因病机,明确其分为虚实两类,以胃失和降
7、为基本病机。 3 叙述呕吐的证候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 4 讲解呕吐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明确以降逆和胃为大法。 5 详细讲解证治方药。 6 简介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间见习。 2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噎膈 目的要求 1 了解噎膈的定义、范围、调摄护理,以与研究进展。 2 熟悉噎膈的病因病机,辨证与诊断要点。 3 掌握噎膈的证候特征,治疗原则以与证治分类。 教学内容 1 介绍噎膈的定义、沿革与范围。 2 分析病因病机,明确其分为虚实两类,与脏腑关系,指出虚证后期 3 叙述噎膈的证候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提示与时进行西医检查。 4 讲解辨证要点,治疗原则,注意
8、顾胃气。 5 详细讲解证治方药。 6 简介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间见习。 2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泄泻 目的要求 1 了解泄泻的定义、范围、调摄护理,以与研究进展。 2 熟悉泄泻的病因病机,辨证与诊断要点。 3 掌握证候特征,治疗原则以与证治分类。 教学内容 1 介绍泄泻的定义、沿革与范围。 2 分析病因病机,明确脾虚湿盛是基本病机。 3 叙述泄泻的证候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 4 讲解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寒热虚实辨证论治。 5详细讲解证治方药。 6 简介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间见习。 2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便秘 目的要
9、求 1 了解便秘的定义、范围、调摄护理,以与研究进展。 2 熟悉便秘的病因病机,辨证与诊断要点。 、 3 掌握证候特征,治疗原则以与证候分类。 教学内容 1 介绍便秘的定义、沿革与范围。 2 分析便秘的病因病机,明确本病有气血寒热虚实之别 3 叙述便秘的证候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 , 4 讲解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在辨明气血寒热虚实情况下,运用通腑之法。 5 详细讲解证治方药。 6 简介调摄护理研究进展。 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间见习。 2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黄疸 目的要求 1 了解黄疽的证候特征、范围与研究进展。 2 熟悉黄疸的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与治疗原则。 3 掌握黄疸
10、的临床证候特征,各个证型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 介绍黄疽的定义与范围。 2 讲述黄疸病因,外因多为感受时邪或饮食不节,内因多为脾胃虚亏、内伤不足。其病理关键是湿。 3 重点讲解黄疽病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 详细讲解阳黄、阴黄、急黄证治方药。 5 简介黄疸病证的调摄护理以与预防的具体措施。 6 简介黄疸证的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间见习。 2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胁痛 目的要求 1 了解胁痛为临床常见多发病。该病和范围,调摄与护理以与现代研究进展。 2 熟悉其病因病机、辨证要点与治疗原则。 3 掌握胁痛的证候特征,诊断要点,证候分型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 介
11、绍胁痛的定义与范围。 2 讲解胁痛的病因病机,明确病位在肝胆。其病理特点为肝郁气滞气滞与血或湿热内阻,或肝阴不足,致使络脉失和,疏泄不利。 3 重点讲解胁痛的证候特征,辨证要点以与“通则不痛”治法在本病治疗中的运用。 4 详细讲解胁痛各临床分型的证治方药。 5 简介胁痛病证的调摄护理,研究进展的概况。 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间见习。 2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鼓胀 目的要求 1 了解鼓胀为临床常见病证之一,明确范围、历代沿革与研究进展。 2 熟悉鼓胀的病因病机与其转归。 3 掌握鼓胀的临床证候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 4 掌握鼓胀的证治方药。 5 熟悉鼓胀的调摄护理。 教学内容 1
12、介绍鼓胀的定义、历代认识与其范围。 2 讲解鼓胀的病因、病性、病位以与气虚为本,气血水互结本标实的病理特点。 3 讲解鼓胀证治分型与攻补兼施的论治规律、调摄护理。 4 简介鼓胀的现代研究进展与其成果。 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间见习。 2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头痛 目的要求 1 了解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范围与研究进展。 2 熟悉头痛的病因病机与转归。 3 掌握头痛的分类与证候特征,诊断依据,与与郁病、失眠、健忘、眩晕的鉴别要点和证治内容。 教学内容 1 说明头痛是以头痛为主要特点的常见多发病,也是有关疾病一个常见症状,又是有疟疾病加重、转危一个先兆;了解内伤与外感两大类头痛与
13、所讨论的范围。 2 讲解头痛属外感者,以脉络阻闭为实,内伤者以脉络失养为虚的病机特点,以与实证久不复,正气受损,转为虚实夹杂的虚证。 3 讲解头痛以自觉头部疼痛,或痛在局部或痛与全头,又有内外之别:即外感头痛以突然而作,其痛如破,痛无休止为特点;内伤头痛以病作而缓,绵绵而痛,时痛时止,日久不除为特点。 4 重点讲解头痛的证治方药。 5 简介头痛的现代研究进展。 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间见习。 2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授课学时理论内容学时见习内容见习学时感冒3肺系疾病3咳嗽3心系疾病 3哮病3脑系疾病3喘证、3肺痈3 肺胀3心悸3心痛3不寐3汗证3血证3胃痛3呕吐3噎膈3腹痛3泄泻3痢疾3便秘3胁痛3黄疸3头痛3眩晕3中风3郁病3水肿3淋证3消渴3腰痛3虚劳3内伤发热3痹病3痿病3癌症3总学时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