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操作流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操作流程.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操作流程一、针灸操作流程评估物品准备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针刺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治疗盘,针灸针,弯盘,酒精,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患者准备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合理体位,松解衣着,暴露针刺部位,注意保暖针刺观察针刺结束整理记录将艾条彻底熄灭,清洁局部皮肤根据医嘱要求,详细记录针刺治疗的客观情况,并签名准确定位后,皮肤消毒,单手快速进针,提拉捻插等寻求针感,得气后留针,留针过程中不断提插捻转进行刺激得气观察针刺部位局部皮肤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协助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清理用物将针灸针轻轻取出,注意有出血处按压止血注意事项:体质虚弱患者,
2、及精神紧张者,刺激不宜过强,并尽量采用卧位。皮肤之感染、溃疡、瘢痕部位,不宜针刺;进针时有触电感,疼痛明显或针尖触及坚硬组织时,应退针而不宜继续进针。眼区、项部、胸背部、胁肋部等部位穴位,应掌握好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二、小儿推拿操作流程评估物品准备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推拿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治疗盘,弯盘,介质,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患者准备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合理体位,松解衣着,暴露推拿部位,注意保暖推拿观察推拿结束整理记录将艾条彻底熄灭,清洁局部皮肤根据医嘱要求,详细记录推拿治疗的客观情况,并签名采取合适的推拿手法,选择相应的推拿部位,进行推拿观察推拿部位局部皮肤
3、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协助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清理用物注意事项:1.让患儿家长在一旁用玩具逗耍小儿,以减轻其恐惧心理,取得合作。2.患儿体位要舒适,医者体位要便于操作。3.用力要适当。4.操作过程中腕部放松,动作要灵活协调。5.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连续,不可间断,也不可斜行,以免引起不良反应。三、耳穴压豆操作流程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压豆取穴部位的皮肤状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评估安排舒适体位,告知患者压豆后应注意的事项。整理床单位,清理用品患者准备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取合理体位治疗盘、王不留行籽、棉签、镊子、胶布、探棒、弯盘等遵医嘱核对穴位。手持探棒自耳轮后上方由上而下在选
4、区内寻找耳穴的敏感点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用小方块胶布固定王不留行籽在选取的耳穴部位,酌情留置数日记录根据医嘱,详细记录实施耳穴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擦拭皮肤压豆擦拭局部皮肤物品准备定穴整理(一)、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3、体位合理舒适,擦拭耳廓,擦拭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4、遵医嘱核对穴位。手持探棒自耳轮后上方由上而下在选区内寻找耳穴敏感点。5、消毒局部皮肤。6、以小方块胶布将王不留行籽,附在耳穴部位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定时用手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8、清理用物
5、,做好记录并签名。(二)、注意事项1、压豆后嘱患者一日按压穴位处2-3次,每次按压3-5分钟,以耳朵红、热为度。2、嘱患者睡觉侧卧时,尽量避免侧向留豆一侧。3、压豆期间若王不留行籽胶布脱落,告知护士再行留豆。四、拔罐操作流程根据医嘱,详细记录实施拔罐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一手夹持罐体,另一手拇指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顺利起罐检查罐口有无缺损裂缝。一手持火罐,另一手持血管钳夹95酒精棉球点燃,深入罐内中下端,绕12周后迅速抽出,迅速将罐口扣在选定部位(穴位)上不动,待吸牢后撤手,适时留罐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拔火罐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取合理
6、体位,松开衣着,暴露拔火罐部位,保暖患者准备治疗盘、火罐、95酒精棉球、血管钳、火柴、小口瓶等评估物品准备定穴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及拔罐方法拔罐观察起罐随时检查罐口吸附情况,局部皮肤紫红色为度,其疗效最佳。疼痛、过紧,应及时起罐整理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记录注意事项:1、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2、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3、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4、使用过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5、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6、如水疱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
7、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五、艾灸操作流程评估物品准备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施灸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患者准备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合理体位,松解衣着,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走穴施灸观察灸毕整理记录手持艾条,将点燃的一段对准施灸穴位,使患者感到温热但无灼痛为度,随时弹去艾灰,灸至局部皮肤红晕局部皮肤及病情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防止艾灰脱落,造成烧伤或毁坏衣物将艾条彻底熄灭,清洁局部皮肤协助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清理用物根据医嘱要求,详细记录艾条治疗的客观情况,并签名注意事项:1. 采用艾柱灸时,针柄上艾绒团必须捻
8、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2. 施灸时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六、中药保留灌肠法操作流程洗手。详细记录实施灌肠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整理床单位,撤去屏风,开窗通风,清理用物。了解患者病情及是否合并其它疾病,心理状态,理解配合能力。核对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解除患者紧张情绪,排空大、小便。取合理体位,调节室温,必要时屏风遮挡。患者卧位、感受,药温,剂量,肛管插入深度,病人有无不良反应。分离注洗器,肛管抬高,反折,用卫生纸包裹并拔出,放于弯盘中。用卫生纸轻柔肛
9、门片刻,嘱患者抬高臀部。保留1015分钟后,撤去小枕、橡胶单、治疗巾,嘱患者静卧1小时以上。右手持血管钳将肛管轻轻插入15cm。松开血管钳,缓慢注入药液,液面距肛门小于30cm,药毕再注入510ml温开水。垫橡胶单与治疗巾于臀下,垫小枕于臀下。检测药液温度,注洗器抽取药液,连接肛管,润滑肛管前端,排气。治疗盘,注洗器,量杯,温水,药液,肛管,弯盘,止血钳,润滑剂,棉签,卫生纸,橡胶单,治疗巾,小枕,便盆,便盆布,必要时备屏风,温度计。核对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解除患者紧张情绪,排空大、小便。评估物品准备患者准备操作前准备灌肠保留整理评价洗手、记录治疗盘、火罐、95%酒精棉球、血管钳、火柴、小
10、口瓶。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及拔罐方法。随时检查罐口吸附情况,局部皮肤紫红色为度,其疗效最佳。疼痛、过紧,应及时起罐。注意事项:1、对急腹症、妊娠早期、消化道出血患者禁止灌肠;肝性脑病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2、伤寒患者灌肠量不能超过500ml,液面距肛门不得超过30cm。3、降温灌肠时,灌肠后保留30分钟后再排便,便后30分钟测体温。七:雾化吸入法操作流程:评估物品准备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等超声雾化器6台,一次性注射器1个,针头1个,波纹软管1根,口含器或面罩1个,蒸馏水适量,消毒液1瓶患者准备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合理体位(坐位或卧位)选择药物施灸观察灸毕整理记录手持艾条,将点燃的一段对准施灸穴位
11、,使患者感到温热但无灼痛为度,随时弹去艾灰,灸至局部皮肤红晕局部皮肤及病情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防止艾灰脱落,造成烧伤或毁坏衣物将艾条彻底熄灭,清洁局部皮肤协助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清理用物根据医嘱要求,详细记录艾条治疗的客观情况,并签名6.操作步骤与要求6.1施术前准备6.1.1器具6.1.1.1超声雾化器6台,一次性注射器1个,针头1个,波纹软管1根,口含器或面罩1个,蒸馏水适量,消毒液1瓶。2.1.2.2压缩雾化器4台,一次性注射器1个,针头1个,导气管1根,喷雾器1个,口含器或面罩1个,蒸馏水适量,消毒液1瓶。6.1.2药物根据病情选择能溶于水药物。6.1.3 部位 由口鼻吸
12、入。6.1.4 体位坐位或卧位。6.1.5 环境 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环境温度应适宜。6.1.6消毒6.1.6.1器具:将雾化罐、软管、面罩、口含器、药杯及量杯冲洗后浸泡在消毒液中1520min,消毒后冲洗干净,晾干备用。6.1.6.2医师:医师双手用肥皂水清洗干净。6.2施术方法6.2.1超声雾化器 检查机器。在超声雾化器水槽内加冷蒸馏水,使水面达到水位标志,要浸没雾化罐底部透明膜。医师核对药物,按无菌操作要求抽取药液,稀释至15-20ml,注入雾化罐内,将罐盖旋紧,把雾化罐放入水槽内,将水槽盖盖紧。备齐用物带至患儿床旁或将患儿带至治疗室内,作好解释工作,以取得合作。接通电源,连好
13、波纹软管或接上面罩,先开电源开关,预热3min,再开雾化开关,此时药液成雾状喷出,可让患儿口含软管嘴或口对雾化面罩,根据需要调节雾量。每次使用时间为1520 min。吸入完毕,先关雾化开关,再关电源开关。整理用物,将水槽内水放掉,擦干。6.2.2压缩雾化器检查机器。医师核对药物,按无菌操作要求抽取药液。打开加液盖加入药液,药液以不要超过8ml为宜,连接口含器或面罩,连接导气管。备齐用物带至患儿床旁或将患儿带至治疗室内,作好解释工作,以取得合作。接通电源。患儿取坐位或卧位,将口含器含在口中或将面罩罩住口鼻,打开开关。嘱患儿微抬头,张口做深而慢吸气动作,每次雾化吸入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如中间
14、休息可将吸药管悬挂在雾化器上。雾化完毕,整理物品,关闭开关、电源。7.注意事项7.1使用前,先检查机器各部有无松动、脱落等异常情况。机器和蒸气壶、雾化罐编号要一致,不要配错,并注意机器保养。7.2超声雾化器水槽底部透明膜薄而质脆易破碎,应轻按,不能用力过猛。7.3水槽和雾化罐中切忌加温水或热水。如发现雾化罐内液体过少,影响正常雾化时,应继续增加药液量,但不必关机。7.4尽量做到患者人均一管(吸气软管/口含器/面罩),随时清洗、消毒。8.护理措施8.1做好解释工作:在临床应用时要注意向家长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介绍雾化吸入意义,消除家长担心或患儿恐惧心理,争取患儿家长配合。8.2姿势:雾化吸入时头
15、部应稍向后倾,使气道通畅,药液充分达到呼吸道深部,以改善通气功能,达到更好治疗效果。8.3雾量调节:根据患儿耐受程度,调节雾量由小至大,直到患儿感到耐受为止,以减少患儿不适感。鼓励患儿间歇做深呼吸,尽量用口吸气,鼻呼气,使药物能充分吸入小气道中,较小患儿可用面罩吸入。对难以坚持吸入哭闹患儿,应采取间歇吸入,即吸数分钟停吸片刻,而后再吸,反复进行,直到吸完所需药液。8.4引出痰液:雾化吸入过程中,粘稠痰液被稀释很容易排出,因此在雾化吸入同时,如咳嗽痰多应给予拍背,促使排痰,同时也有利于肺泡上黏稠分泌物脱落排出,使气雾弥散到肺泡达到治疗目。另外,分泌物较多患者取侧卧位,有利于气雾进入肺内至肺底端。
16、8.5心理护理:对在雾化过程中产生恐惧心理及反感、哭闹患儿,要找出原因给以帮助。根据患儿心理特点,对年龄稍大患儿应注意使用安慰性语言,对年龄稍小患儿可用玩具等分散其注意力,以使雾化吸入得以顺利完成。8.6雾化结束擦拭口鼻:在每次雾化结束后,要及时用湿毛巾或纸巾抹干净口鼻部留下雾珠,防止残留雾滴刺激口鼻皮肤,或引起受凉感冒。9.禁忌 9.1使用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对已知能引起患儿过敏药物禁用。9.2有些雾化液可刺激喉、支气管而引起反射性痉咳,在支气管哮喘病人尤易发生。患有支气管哮喘患儿应选择压缩雾化器,必要时可事先或同时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熏洗法技术操作规范1. 操作步骤与要求1.1 施术前准备1
17、.1.1 药物 根据病症辨证选定药物。1.1.2 器具 熏洗盆或浴盆1个,毛巾1条,布单1条。1.1.3 部位 根据病症选取适当部位。1.1.4 体位应选取患儿舒适、医师便于操作治疗体位。1.1.5 环境 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环境温度应适宜。1.1.6 消毒1.1.6.1 器具:将熏洗容器、毛巾、布单冲洗后浸泡在消毒液中1520min,消毒后冲洗干净,晾干备用。1.1.6.2 医师:医师双手用肥皂水清洗干净。1.2 施术方法将中药用大锅加水煎煮,煮沸4050min,用干净纱布过滤后倒入浴缸中,兑入适量热水,水温50左右为宜。趁热气蒸腾时,先用蒸汽熏蒸全身或局部,待水温适中时可将全身或
18、局部浸泡于药液中。每次1530min,浴毕用温清水冲洗,擦干,协助衣着,安置舒适卧位。2. 注意事项2.1 熏洗药温不宜过热,温度适宜,以防烫伤。2.2 暴露熏洗部位时要注意保暖、避风。大年龄儿童必要时用屏风遮挡。2.3 熏洗过程中,观察患儿反应,了解其生理和心理感受。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3. 禁忌3.1 使用前应询问过敏史,已知能引起患儿过敏药物禁用。3.2 皮肤高度过敏、接触性传染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禁用。外敷法技术操作规范1. 操作步骤与要求1.1 施术前准备1.1.1 药物 根据病症辨证选定药物。1.1.2 器具 消毒纱布、消毒棉球、油纸、绷带或胶布适量。1.1.
19、3 部位 根据病症选取适当部位。1.1.4 体位应选取患儿舒适、医师便于操作治疗体位。1.1.5 环境 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环境温度应适宜。1.1.6 消毒1.1.6.1 部位:用75%乙醇或0.5%1%碘伏棉球在施术部位消毒。1.1.6.2 医师:医师双手用肥皂水清洗干净。1.2 施术方法用95%乙醇浸泡药物57天,取浸泡液使用;或将新鲜草药捣烂成糊使用,或获取其药液使用;或将药物加水煎煮,取煎煮液浓缩,使其成为液状或糊状使用;或将药物研成粉末,加入适量湿润剂或黏合剂,制成糊状使用。药液涂敷是用消毒纱布或棉球(签)沾取药液涂敷患处,药糊涂敷是直接将药糊涂敷患处。涂敷后在纱布或棉球及药糊外覆盖防止干燥油纸,并用胶布固定。2. 注意事项2.1 按照患儿病变部位确定涂敷剂制作剂量。若用新鲜草药制作药泥,宜随制随用,量多久置会使药泥或药液变质干裂失效。2.2 涂敷药物后必须保持湿润,否则影响疗效,故应覆盖油纸,以减少药汁挥发。2.3 涂敷药物后应让患儿减少活动,以防敷药滑脱,或出汗过多,使药物不能黏附于皮肤表面。2.4 刺激性强或有毒药物不可涂敷时间过长,以免引起不良反应。3. 禁忌3.1 使用前应询问过敏史,已知能引起患儿过敏药物禁用。3.2 皮肤高度过敏、接触性传染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