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全套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全套1.docx(6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亿以内数的相识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我选择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相识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相识。2、教材地位与作用: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的读写认,而本单元则是在以前学习数的根底上,进一步相识亿以内的数的读写并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这一单元是在小学阶段对整数学习的最终一课。对以后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大数,并计算大数奠定了学问根底,而且初步感知大的数目。3、教材的编排特点:a.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产生学习须要。b.合理支配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阅历自主探究。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学生对数相识的一次扩展,也进一步表达了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通过学习
2、,能加强学生对数据实际意义的理解,会用数学的目光分析身边一些数据的意义,这表达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效劳于生活”的理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一般具有接触面广、独立性增加、擅长视察和发觉、乐于动手操作等特点,而且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系统的学习过万以内的整数。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会做一些课前准备,一是准备了亿以内数的相识的教学课件;二是准备计数器、嬉戏卡片等教具。二、教学目的: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的:(一)学问与技能:(1)在相识万以内数的根底上,进一步相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使学生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
3、位之间的关系。(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使学生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育学生的数感。(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络,培育学生用数学的目光视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育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擅长合作的实力。(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会读、写亿以内的数;2、驾驭亿内数的数位依次表,理解十进制计数法。3、相识数级个级、万级、亿级,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教学亿以上数的读法与写法。难点:1、读写数位较大的数目。2、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四、说教法、学法:教法: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方法方面
4、,我会严密联络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学问动身,创设好玩的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开心的气氛中驾驭学问和技能。创设详细的教学情境,培育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开展学生的数感。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拟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详细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获得丰富感受,留意放手让学生探究,理解大数的读法后,通过独立练习,小组合作沟通训练,到达娴熟程度。留意根底学问,根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究的空间,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学问,应当让学生坚固驾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觉,去体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索到达对这些学问的理解。亲密了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络,培育
5、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中教师应留意培育学生搜集大数的习惯和实力,数的产生与开展都是生活理论的须要,相识数是为了用它来沟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育学生数学意识。学法:学生主体参加;动手操作;多向沟通;教学嬉戏五、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开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开展、和谐开展打根底。遵循儿童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络,学生必需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师细心组织下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觉探究亿以内数的规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胜利的体验。数学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学问,教师应
6、教给学生借助已有学问去获得新学问实力,培育学生敢于自主学习、尝试新知的讨论学习。小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构造和生活阅历为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供应了可能。为此,在教学“延长性、迁移性学问”时,我干脆让学生自己自主尝试、主动探究,引导学生独立思索,通过操作、视察、分析、比拟、推理、发觉和总结,给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空间、时间,为学生创设“主动参加”的时机,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开展。六、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学前准备:口答:一千里面有10个百,一万里面有10个千;口述万以内的数位依次。(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2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还常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利用课件出示20
7、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图片)你们会读这些数吗?瞧,这些数比以前学习的万以内的数更大,今日我们就来相识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相识。(二)、探究新知。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一万)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3、照这样接着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即十
8、进关系)角的度量说课稿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2单元“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学问的第二节课。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初步相识了角,知道了角是由哪几个局部组成,也已经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但是第一学段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进展感知,而四年级的学生正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转折点,所以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抽象出来角的各个特征。同时在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也学习了直线、射线、知道了角是有两条射线组成的。这节课是学生在此根底上相识量角器,进一步学习角的测量,会用度数来表示角的大小,
9、更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跟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同时这节课的学习是学生下节课学习画准确的角的根底,也是学生进展角的分类以及四年级下册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根底。因此,本节课的内容驾驭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为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最根本概念有比拟清晰的相识。本节课内容分为三局部:第一局部,从直观演示,旧知过渡,设疑引入,感受新知。通过师生的画角操作,引出比拟两个角的大小,通过干脆的比拟,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为引入角的度量进展间接比拟角的大小作了铺垫。第二局部,相识量角器。让学生视察,初步相识量角器上的各局部名称及作用,建立角的计量单位度和符号“”第三局部
10、,教学角的度量。在学生相识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单位、符号的根底上,再介绍量角器的运用方法,最终通过实际测量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边长无关。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集中教学角的度量上,使学生在坚固驾驭了角的度量方法,为下几节课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打好根底。(一)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为:通过自主学习,视察,互相介绍来相识量角器各局部的名称,理解角的计量单位。通过小组合作,沟通汇报,自主归纳出角的测量方法,并能运用量角器进展角的测量,正确读出角的度数。通过视察、比拟、动手测量,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有关,而与边长的长短无关。4、通过上面的一系列的
11、操作和活动,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合作沟通的实力。同时在沟通汇报时,学会倾听。(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相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进展测量角的大小,会正确读出角的度数。教学难点:自主归纳出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以及内外圈刻度线的相识。量角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也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但对于量角器上面的内圈与外圈两个刻度线学生很难区分开来。读度数的时候不知道是看内圈还是外圈,因此我设定为本节课的难点。(三)教学准备为较好的完本钱节教学任务,必需细致作好课前准备工作,要求学生带好量角器、三角板等,教师准备好作业纸张(上面有两个不同的角,就是情境中的角1和角2)。二、教法与学法:量角器的相识、用量角器度
12、量角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很抽象,驾驭起来也很困难。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实行以下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学问的爱好,“爱好是最好的教师”。2、自主探究法,同伴沟通等方式来驾驭测量角的技能。3、动手操作法,通过画一画、比一比等亲身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这样简洁到达在学生头脑建立各种角的表象。从而加快学生对度量角的操作技能的形成目的。三、教学过程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把学生开展放在首位,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如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二探究新知、绽开讨论;三动手操作、稳固内化;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下面
13、我把这节课的设计教学流程做如下说明:边(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顶点复习角的各局部名称请学生来说说角的各局部的名称创设情境: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比拟两个角的大小,并进一步推动说说哪个角大多少。一方面让学生回忆第一段所学的学问角的大小跟两边长短无关;另一方面由于角的度数对于多数学生还没接触到,还不知道角的计量单位,因此不能说出准确的度数来。此时,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究竟是大多少呢?之后课件演示“那究竟角2比角1要大多少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学了这局部内容之后我们就知道了,究竟角2比角1大多少了。(板书:角的度量)(二)探究新知,绽开讨论1.相识量角器先让学生自学课本P37页,赐予提示:
14、量角的大小要用哪个工具角的计量单位是什么?视察量角器,你知道了量角器哪些名称。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初步构建起学问框架。之后让学生小组之间互相介绍量角器,再请学生汇报,与此同时,教师出示演示,并加以协助和完善学生的学问,知道量角器是测量角的大小的工具,计量单位用符号表示“”。2.视察量角器,找出常见角的大小在第一段的时候,学生已经学习了直角,因此先让学生视察90的大小,并体会到与直角相联络,得出直角就是90。之后再让学生互相之间找一找304560120有多大。3.学生自主探究角的测量方法。先小组间进展讨论,如何测量角1与角2的度数,并动手尝试测量,教师巡察指导。之后再组内沟通,得出测量角的方法
15、。最终小组代表汇报并进展演示。教师和学生一起进展小结测量方法,并板书。这一环节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量角器的测量方法,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同时通过小组派代表汇报,集体评价,学生能自主归纳出测量的过程与方法,打破了教学的难点。(三)动手操作,稳固内化练习是学生驾驭学问,开展智力,培育实力的必要手段。本节课的练习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1、完成“做一做”第二题、第三题,动手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各个角的度数和三角板的度数。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不仅能稳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刚好理解学生驾驭新知的状况。2、小组活动,动手,动脑,用一副三角板制作各种各样的角。稳固本节课
16、的内容,还可以进步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实力。(三)课堂小结,拓展延长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今日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小结,对所学过的学问进展整理,既能理解学生的驾驭状况,又能培育学生的概括实力。最终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角并测一测,要求学生把所学的学问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表达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络。四、板书设计角的度量零线对一边边中心对顶点对边看度数顶点边内外要辨别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说课稿【说课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9页例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说教材】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节课在此
17、根底上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根本方法。三年级时,学生已经驾驭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因此,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究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状况,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特别必要的。学习这局部内容,有利于学生完好地驾驭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根底。教材供应的情景中,让学生建立速度的概念,经验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路程和速度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去解决问题。【说教学目的】根据以上分析以及新课标提出的要求:要让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在情感看法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进一步开展和培育,我
18、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的1、学问技能目的:让学生经验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驾驭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展计算。2、情感与看法目的: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学问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胜利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念。3、实力目的:使学生在探究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学问的联络,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育类比及分析,概括实力,开展应用意识。【说教学重点、难点】由于学生对笔算乘法已有确定的阅历,通过学问的迁移学生能很好的驾驭,所以本课的重点制定为:驾驭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因为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学生在把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
19、一个因数相乘时,就不知道积应当写在什么位置上。所以本课的难点为: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说教学方法】一、说教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所以我制定了以下的教法:1、情景教学法:创设学生熟识和宠爱的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使他们产生迫不及待获得新知的欲望,发觉生活与数学的亲密联络,产生主动的数学情感。2、任务教学法:学生通过揣测、思索、验证、合作、沟通等活动学习新知,完成教学任务。在这过程中我留意运用启发式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真正表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角色。【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20、“五一”劳动节妈妈、爸爸和小明支配出游的准备:有这样的四条路途从湖州到南京,爸爸确定自驾游,时间也许是3小时,汽车每小时可以行79千米。从湖州到云南大理,假如坐快客的速度是每小时85千米,一共须要32个小时。从湖州到北京故宫,假如坐特快列车的速度是162千米,大约须要9小时。从湖州到四川卧龙,假如坐火车的速度是145千米,大约须要12小时。请你提出数学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学生虽然已经驾驭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但这已经是三年级学习的内容,好多学生已经遗忘,所以进展复习特别有必要,且很自然地把旧知迁移到新学问的学习中来。并且在详细的情景中,复习和学习新知都比拟简
21、洁承受,效果也比拟好。(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让学生列出算式“14512”,提问:你会算吗?学生可能会出现课本第49页所列举的方法,这时,教师适时优化出用竖式来做。生1:14510=1450,1452=290,1450+290=1740。生2:145150,15010=1500,1502=300,1500+300=1800,比1800少一些,512=60,1800-60=1740。生3:10012=1200,4012=480,512=60,1200+480+60=1740。生4:14512=174014512问题1:290怎么来的?290145问题2:145就是145了吗?是怎么来的?17
22、40学生独立尝试计算,不规定算法,赐予他们充裕的思索空间,培育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实力。学生亲历学问形成的过程,不仅理解了新知,同时在这个充溢探究和体验的过程,驾驭学习数学的方法,让学生明白笔算和口算的思索过程是一样的。2、挑学生不同的竖式板书在黑板上,集体订正。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积的末尾对准了个位。当遇到连续进位的状况时不进位。受以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影响,忘乘百位上的数。设计意图:不管是正确的竖式还是错误的竖式,都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维过程,通过订正学生出现的错误,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4、归纳算法,着重强调: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
23、因数得的是多少个“十”,乘得的积的末尾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三)课堂练习,稳固学问练习是驾驭学问,形成技能,开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起到了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考虑到学生在40分钟学习中难以始终集中留意力,我在练习中特殊加进情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1、竖式计算13412=17647=42536=82237=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好,把竖式写在苹果上。有的学生在计算82237这种两位数在前三位数在后的乘法时,不知该如何计算,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可以把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计算,以便更好的计算,练习的设计从易到难比拟简洁学习和承受。2、要求绕地球59周的时间和5天比大小,这里要把5天化成以分钟为单位
24、,学生可能已经把天、小时、分钟之间的进率忘了或者不知道该怎么比,须要教师适时点拨。这样的设计的题目可以让学生明白三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在生活的许多方面须要应用。3、这道题目可以使得学生充分的利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问,并且以前的学问也运用进去,使得计算题更加充溢。4、技巧题:师:你发觉了什么规律?(第一行和第二行)规律如:1311的积的方法是:两头拉开,中间相加。如:12111=1331,两头拉开,中间依次相加。由此可见笔算还可以扶植我们发觉一些计算的规律呢!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平常的计算中有许多的技巧,让学生养成细心计算和视察总结计算技巧的方法。(四)小结反思,回忆新知“笔算乘法有哪几个步骤”这节
25、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渐渐回忆起今日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也让学生可以培育说数学的实力,同时养成学生“学习,总结,学习”的学习习惯,培育了学生语言表达实力和评价反思实力。【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可以说是一个微型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晰,突出重点,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此我设计了下列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14512=1、14510=1450,1452=290,1450+290=1740。2、145150,15010=1500,1502=300,1500+300=1800,比1800少一些,512=60,1800-60=1740。3、10012=1200,4012=480,5
26、12=60,1200+480+60=1740。4、14512=1740(最便利)14512问题1:290怎么来的?290145问题2:145就是145了吗?是怎么来的?1740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七册第四单元第二局部内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识第一课时。一、说教学内容1、教材分析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直观相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驾驭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相识了垂直与平行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学好这一局部内容,有利于进步学生动手实力,增加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开展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爱好,对学生理解、驾驭、描绘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
27、价值。2、教学目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亲身经验将实物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展说明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它们真正驾驭数学学问与技能,理解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为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1)相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驾驭特征,理解四边形间的关系。(2)经验把四边形分类,抽象概括特征的过程,动手操作,合作沟通,讨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3)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实力,培育创新意识。3、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学问根底,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经验学问的形成过程,驾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把理解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确定为教学难点。二
28、、说教法与学法指导本课设计理念为:1、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学问成长的过程。2、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阅历,激发学生学习热忱,让学生在经验、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3、数学学习理应成为学生享受教师效劳的过程。基于以上理念,教学中,我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开展”的教改思路,采纳如下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实行“视察、分类、比拟、操作”等方式进展探究性学习活动。(2)组织学生开展有意识的小组合作沟通学习。(3)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学法: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实际操作,动手试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方法,经验
29、学问的发生、开展和形成过程,进而在沟通中体验图形的特征,使他们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特性的过程。三、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说说什么是平行线?2、画一组平行线。设计意图: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学问程度与教化要求之间的冲突,我们必需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学问根底,为扩展新知作好铺垫。(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课件出示主题图,说说你从图中理解到了什么?2、请同学们再细致视察,这幅校园情景图中,哪儿用到了四边形呢?(小组讨论沟通)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识并感爱好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爱好,让学生以饱满的热忱投入到探究之中。(三)相识特征,明确关系。新课程要求学生能通过视察、操
30、作,相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根据这一要求,我有序地支配了七个层次探究活动。1、画四边形。同学们,刚刚我们在图中视察到许多四边形。在你们的生活中视察到的可能不只是这些,下面请同学们把刚刚视察到的四边形或在其他地方视察到的四边形,画在你们的图画纸上,好吗设计意图:通过看、想、画这一过程,唤起学生头脑中对四边形的已有认知。2、作品展示。(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贴到黑板上)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享受胜利的喜悦,激起探究新知的欲望。3、作品分类。(为了叙述便利,将作品编上序号)(1)视察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2)哪些是你知道的图形?说出它们的名称。(3)请小组合作把这些四边形分分类,并说说为
31、什么这样分?(教师巡察,指导点拨)(4)根据学生分类,教师引导学生相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随机板书:平行四边形梯形)4、视察图形。(1)想一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同学间互相沟通、讨论)(2)沟通小结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一般的四边形:没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阅历,视察、思索、探究、质疑,培育和进步他们的分析实力和综合实力。5、验证结论。(1)请同学们翻开书第72页,找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引导学生用直尺和三角板验证刚刚视察到的结论。(2)看电脑博士是怎样做的?你的方法和他一样吗?(3)检验
32、自己画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4)提醒概念。同学们的猜测通过验证是正确的,请看大屏幕。设计意图:给学生供应足够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在动手理论、沟通讨论中探究新知,驾驭图形的特征,还有机地进展了教材的重组,引导学生相识梯形各局部的名称。(5)练习。(出示课件:下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梯形?)设计意图:刚好反应,既有利于学生在练习中稳固新知,内化新知,体验胜利之乐,又有利于教师理解学情,调控教学进度,以保证教学质量,进步课堂教学效率。6、生活中的应用。(1)说一说我们身边哪些物体上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2)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联络身边的实物相识平行
33、四边形和梯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时时为生活效劳,并激发他们酷爱生活的情感和剧烈的探究欲望,培育擅长视察的良好习惯。7、讨论四边形间的关系。(1)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请说一下你的理由。分小组讨论,然后沟通结果。(2)教师归纳:我们可以用这样的集合图直观地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3)请学生说一说图示的含义。(4)小组合作,用学具摆一摆,弄清四边形间的关系。然后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同学细致视察,共同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现有教学用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图形间的关系,构建属于自己的学问。(四)引导看书,稳固练习。
34、1、自由看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设计意图:学生经过动手理论、合作沟通、反应练习,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已根本到达,再引导学生将以前所学的零碎的、不完好的、模糊的信息通过看书讨论,进展整理归纳,使之上升为理性的、完好的真知,学生能清晰明了地正确理解、驾驭新的学问。2、做一做:用小棒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设计意图:通过分组练习,既培育了学生动手操作实力,又进步了学生间的合作探究程度,在学问上还加深了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特征的相识,可谓是“一石三鸟”。3、课件出示:剪一剪,P733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新知拓展思维,加深相识,增加了学生的参加意识和主体意识,浸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形分割和图形拼组的学
35、问,充分表达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新课程理念。(五)总结反思,评价体验。1、小结全课:谈谈你的收获及感想。2、集体评价:学生自评、互评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3、教师评价。学生课堂学习状况,有代表性的行为表现等。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评价,扶植学生梳理学问脉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悟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阅历。(六)布置作业,拓展应用。1、巧巧手(1)P745(2)你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相等的图形吗?设计意图:将根底学问进展拓展,进步应用要求,让学生思维有开展的空间,有跳一跳摘果子的时机,鼓励学生创新,以到达培育实力,开展特性的目的。2、火眼金睛试一试你的好视力P7612设计意图:这道思维
36、训练题,一方面能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特征的相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和有序的思索实力。四、板书设计(略)五、课堂评价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比拟为主线,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为主要方式,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原有阅历,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欢乐学数学,充分表达了课堂教学中互动生成的动态构造形式,到达了预设的教学目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首先我来说一下教材“两位数除多位数”这局部内容是“除数是三位数除法”这一单元中重要组成局部,为使学生驾驭试商方法,教材中实行分散难点,按由易到难的依次编写了15道例题,先讲除数是整十数的,然后讲
37、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先讲在试商中不须要调商的,再讲须要调商的;先讲商是一位数的,使学生驾驭求商的方法,然后讲商是多位数的,当学生驾驭一般试商方法后,为了进步试商的速度,再讲用比拟敏捷的方法试商,假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试商,有时须要几次调商,假如用口算,那就很快确实定出商,所以本节课主要利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来试商,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孩子们的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的要求确定以下目的:1.学问目的:在学生学完除数试整十数除法的根底上,学惯用除数进位商加1试商法,并通过计算娴熟驾驭法则。2.实力目的:通过口算法、笔算法有机结合,敏捷运用试商法和多种器官协调活动,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实力和良好的思维品
38、质3.情感目的:通过试商和调商,使学生体会试商方法的内在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和爱好根据目的以及孩子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我把试商的方法确定为本课的重难点,因为试商是让学生驾驭除法计算的关键,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灵敏性取决于试商方法,因要想完成目的必需打破难点重点,那么如何打破呢?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充分贯彻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以课本为示范。以训练为主线等原则。在下面的教学过程中我以以下几个结合:以旧引新,新旧结合;口算笔算结合;根本试商法与技巧试商法结合;学生尝试与教师指导结合;学生练习与教师讲解结合等。教师和学生处于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同等地位,这样课堂能使课堂气氛活
39、泼,让学生爱学,乐学,易学详细的做法是这样的:打破重点:首位加1(五入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当通过复习首位试商(四舍法)过度道新课后,以口算和笔算为主线来突出本课的重点打破难点:难点是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的关键性学问点,本课难点是“除数进位商加1法”的运用为打破难点,我用以下几种方法复习560363的计算,复习去尾商减1法,然后将其除数变为68,就转化为本节课的例7:560568从而减缓了教学坡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大胆尝试,从中发觉“除数进位商加1”的试商规律,以笔算的形式进步学生的计算实力。利用儿歌这一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味同嚼蜡的问题详细形象化,我在设计本节课中,通过让学生自己
40、尝试,找出规律,化难为易。把味同嚼蜡的学问变成一些易记的口诀,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看三位,除到哪位商哪位,熟记口诀定好位,试商方法要敏捷,同头够除要商1,同头无除商8、9,9除得商要一样,5除得商要加倍,不够商1零占位,除首去尾商减1,除首进位商加1.这12句歌诀使试商方法详细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便于学生驾驭,也进步了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做到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要教的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的擅长运用,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根据。”通过以上四种方法有利于打破难点小学四年级数学(上)统计说课稿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第一课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二、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在
41、学生已有学问和阅历的根底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绘和分析的过程,相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并接着留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展简洁的数据分析,做出合理的推断和决策,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三、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搜集、整理、描绘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洁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的结果,可以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洁的问题,初步经验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建立了统计观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思想是,引导学生在已有学问和阅历的根底上自主探究复式
42、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讨论和沟通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络和区分,进而从更高的角度相识统计图和统计量,进一步开展统计观念。四、教学目的及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总目的和阶段目的的规定,我把本课的教学目的确定如下:1、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绘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相识并绘制纵向条形复式统计图,2、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答复简洁问题并从统计图中发觉信息并进展简洁的数据分析。3、通过对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细心视察的良好习惯,初步培育学生合作意识和理论实力。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1、相识和理解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3、2、能根据所给定的信息画出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3、能根据统计图发觉信息并进展简洁分析。4、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答复简洁的问题。教学难点为:1.正确画出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2.根据统计图发觉信息、分析信息,并能提出简洁问题。五、教学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展说明与应用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展视察、试验、推理与沟通”。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有意让学生主动地参加到学习当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学习的过程,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理论实力严密相连,使学生探究的经验和得出新发觉的
44、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六、说教法、学法:我认为这个例题间隔 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首次将“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化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这样做的主要缘由是统计与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太亲密相关了,生活已先于统计到了学生的面前,为此我在教学设计时大胆地将例题变为学生最常见的事物的信息四年级各班级男女生人数调查结果。其中,学生详细理论的方式和过程并没有变更。为了到达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重点,打破难点,结合四年级的学生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纳“探究发觉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经验视察理解尝试动手制作驾驭规律运用规律等主动探究、沟通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加到探究活动中,充分调
45、动学生的学习热忱,培育学生视察、操作与自学实力七、教学设计: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那大一小四年级一共有几个班吗?(7个班)那么同学们知道这7个班的详细人数吗,如今就请同学们来看一下这个统计表(课件出示统计表)【这一环节是为了通过学生身边熟识的人和事物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轻松的谈话,好玩的情境,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身心放松,全情投入,从学生所熟识的生活阅历动身,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2引出条形统计图第一步是制作纵向单式统计图。师: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分别来绘制统计图吗?(男女生动手操作单式条形统计图)师:请我们的男生完成1号练习纸中的男生人数统计图,女生则完成2号
46、练习纸中的女生人数统计图。(提示学生作图时因留意画的直条确定要直,数据准确,直条要一样宽)这一环节采纳男女生分工合作,在合作中又有竞争意识,看男生画的好,还是女生画的好,这样在获得学问的同时,情感看法等方面都得到了开展。第二步是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看黑板上的两幅统计图,并提出问题。说明复式条形统计图出现的必要性在答复问题时,先让学生小组互相沟通,然后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学生的答复加以确定,然后适当引导,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教学时授课我是这样做的:师:1号练习纸上是反映我们那大一小四年级各班男生的人数,2号练习纸反映的是各班女生的人数。细致视察你们绘制的这两张统计图,想一想
47、,教师假如不看统计表,只看统计图,有没有方法一眼能看出四2班的男生人数多,还是四4班的女生多。同桌之间沟通一下。师:那我们可以怎么样来把他们男女生的总人数合并在一张表格中?师:我们在学习复式统计表的时候,常常把两种人物或事物成对地比照。例如男生和女、1班和2班等。黑板上的两个统计图分别表示的是我们那大一小四年级各班男女生人数统计状况,那么我们如今也可以在同一个统计图中同时表达男女生人数状况。如今就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复式条形统计图。【这一环节设计意图是学生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微妙是体会到复式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整个过程使学生亲身经验了学问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突出表达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引导学生从已有的学问和阅历动身,通过独立思索和合作沟通,体验学问的发生于开展的过程”的新理念。】3、比照分析:学生通过对复式统计图的分析,进一步感受到它与单式统计图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