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以及重难点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以及重难点题目.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第一章 声现象【学问梳理】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顿发声也就停顿。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与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可以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质;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4、声音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它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体内小石,这些都说明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声能。声音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听诊器)。5、重点试验:证明振动发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的试验必需用到转化法(或称为放大法)即将微小物体与声源接触(如泡沫小球悬挂在音叉旁边;鼓皮上放小纸屑);证明声音具有能量的试验必需使小物
2、体如烛焰分开声源才能说明是由于声音的能量使烛焰跳动的。6、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是响度、音调、音色,人们通常将它们称为声音的三要素。7、音调是指声音的凹凸,音调的凹凸确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频率 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8、声源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为赫,符号为Hz。例如:某人的心跳的频率是1.2Hz,其意义是:某人的心脏每秒跳动1.2次9、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振幅指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试验中假设增大敲击乐器的力度,则可以增大振幅从而增大响度。10、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不仅跟振幅有关还与距声源的间隔 有关。除此之外,影响响度的另
3、两个次要因素是声音的分散程度与传声介质的性能。11、音调高的声音其响度不愿定大,同理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愿定高。12、弦乐器(弦振动)弦越短、越细、越紧其音调越高(即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是弦的长短、粗细、松紧);管乐器(空气柱振动)中的空气柱越短越细其音调越高(即影响管乐器音调的因素是空气柱的长短与粗细)。13、即使在音调与响度一样的状况下,我们也能区分出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靠的是音色。14、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用形容词如响彻云霄、引吭高歌、高(大)声喧哗、低声细语、窃窃私语形容的是声音的响度大小;声音尖细、脆如银铃、女高音,男低音等形容的是音调的凹凸;悦耳好听、仿照电子琴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等
4、形容的都是音色。15、运用刻度尺探讨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关系时要限制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变更用力的大小;探讨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时要限制用力大小一样,变更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16、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其中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在一个充溢水的长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是在自来水管中传播的,最终一次是在 空气中传播的。17、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指固体废物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与噪声污染。18、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指物体有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其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是指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声
5、音,波形是无规律的。19、从环保角度看,但凡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与休息的声音或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须要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0、人们用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0dB。不同级别的声音对人们的影响不同。为了保证人的正常睡眠,应限制噪声不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与学习,应限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听力不受损伤,应限制噪声不超过90dB 。2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1)在声源产生处限制(变更、削减或停顿声源振动)(2)在传播过程中(隔声、吸声与消声)(3)在人耳处减弱澡声(戴护耳器,如耳罩、耳塞、头盔等),其中最有效的是在声源产生处限制。22、各种材料的隔声性能是不同的
6、,除隔声材料外,物理学还利用“以声消声”的方法来限制噪声,这种技术叫“有源消声技术”。以声消声是利用两个声波的疏部与密部互相抵消进展的。好的吸声材料其外表粗糙,内部蓬松多孔。23、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在20Hz至20000Hz之间,把它叫做可听声。24、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25、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超声波已广泛运用于探伤、定位、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造影等方面。次声波具有可以传得很远、很简洁绕过障碍物且无孔不入等特点。科学家目前正在探讨、监测与限制次声波,以便有效地避开它的危害,并将它作为
7、预报地震、台风的根据与监测核爆炸的手段。26、超声波测速根据多普勒效应;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不能区分则回声加强原声。回声测距的间隔 计算S=1/2vt。【考点探究】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例1】 除夕夜,喧闹的春节文娱晚会进展到午夜时,大家都会等待新年的第一声钟响,在人们敲响大钟后,有同学觉察,虽然停顿对大钟的撞击,大钟仍“余音不止”,其缘由是()A. 确定是大钟的回声 B. 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 是人的听觉“延长”了时间 D. 大钟虽已停顿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解析 根据声音产生的条件可知,有声音发出,则物体确定在振动,振动停顿,发声也随之停顿. 题目中“余
8、音未止”说明钟始终在发声. 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其效果与余声不同,听觉延长只是主观臆测,空气只能传播钟声,而不能产生钟声. 答案 B. 方法总结: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顿,发声停顿,但不能叙述为振动停顿,声音也消逝,因为振动停顿,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照旧可接着存在并传播. 考点二:声音的传播【例2】 如图1所示,两个中学生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 ”,对该试验的说明中不正确的是() A. 用“土 ”通话,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B. 用金属丝代替棉线听到的声音就大些,是因为金属丝振动得快 C. 听到声音就能区分出是谁,是根据音色不同D. 试验时若不张紧棉
9、线,对方就听不到由“土 ”传来的声音解析 在用“土 ”通话时,图1中听者的右耳会听到由“土 ”传来的声音,说明固体(细棉线、纸杯) 可以传声,故选项A的说法是正确的;用金属丝代替棉线听到的声音就大些,是因为金属传声的实力比细棉线强,而不是因为金属丝振动得快,故选项B错误; 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我们根据不同的音色,能区分是谁发出的声音,故选项C正确;试验时若不张紧棉线,话筒方说出的声音无法通过线的振动传到听筒方,也就是说对方就听不到由“土 ”传来的声音,故选项D正确.答案:B 方法总结: 同学们对“土 ”并不生疏,甚至许多同学曾制作过. 试题考察的是最根本的物理学问,是中考常常考察的
10、内容,试题呈现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将所要考察的学问融于详细的活动情境中这也引导同学们要勤动手、善动脑.考点三:声音的特性【例3】星光大道走出来的农夫歌手阿宝,以其金属般的嗓音、极其罕见的高音给观众留下了深化的印象,有一位专家在评价阿宝的演唱时说:“你的歌曲唱得很有味道,能唱到两个high C,比世界闻名的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还高出整整八度.”其中“金属般”与“两个high C”描绘的是声音的 与 .解析 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音色与响度,演员在演唱时声音通过话筒传到机器放大后播放,这其中变更的是响度,而保持原有的音调与音色不变. 阿宝金属般的、极具穿透力的声音,描绘的是别出心裁的音色,而“
11、两个high C”描绘的是声音的音调. 答案: 音色、音调. 方法总结: 有关响度、音调与音色在中考中也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学问点,在解题过程中要留意三者之间的区分: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是由声源振幅确定;音调指声音的凹凸,它是由声源振动频率确定;音色是由物体的材料与构造确定,也就是确定于自身.考点四:有关声速的计算【例4】我们看到闪电之后5s,听到了雷声,请问发生雷电的区域大约离我们有多远? 解析 一次雷电过程中,闪电与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但是由于闪电是以光的速度传播的,特别快,而雷声是以声音的速度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相对于光的速度很慢很慢.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光从有限的间隔 传过来到达我们的眼
12、睛不须要时间,所以我们就认为看到闪电之后声音才开场传播过来(事实上是同时传播的,只不过在我们看到闪电的时候,声音传播的路程可以无视) . 这5s是声音从雷电发生区域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所用的时间.答案发生雷电的区域大约离我们的间隔 为s=vt=340m/s 5s=1700m. 方法总结 这里要留意一个问题,假设涉及到回声的话,要考虑声音所走过的路程是实际间隔 的两倍. 比方利用声呐探测水中鱼群的位置,声音从发出到回传被接收到,实际走过的路程是间隔 的两倍.考点五:声的利用【例5】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广泛的应用. 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 A. 验钞机 B. 微波炉 C.
13、电视遥控器 D. 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解析 验钞机是利用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的照耀下可以发光的原理制成的;微波炉应用的是电磁波中的微波使食物中的水分子猛烈运动,振动中,分子与分子互相摩擦,产生许多内能使温度上升从而快速将食物煮熟的原理制成的;电视遥控器应用的是红外线使被照耀物体发热的原理制成的;声呐应用的是超声波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间隔 远等特点制成的,利用它发出的超声波遇到水下物体反射形成的回波来觉察潜艇、鱼群等水下目的,还可以测位置. 答案 D. 方法总结 这道题要求同学们对多方面的科技学问有所理解,作为考试,一般同学可以凭借记忆作出正确答案,但是作为平常学习,除了要搞清全部根本学问点,
14、还要细致阅读、理解课本中的“生活物理社会”及章后的“信息库”. 渴望大家做个有心人,学会关注科学、技术、社会,如温室效应、热岛效应、以声消声、光污染、喷雾治伤、人工降雨、火箭、 卫星等,平常学习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考点一、 【经典考题】1雅安地震时,解放军刚好赶到灾区进展救援被埋者也要主动实行措施协作,方法之一是不断敲击四周坚硬物体,其目的是()A将四周物体砸开B利用声传递能量C利用声传递信息D消退孤独2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波是一种电磁波,但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确定是340m/s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D超声波能用粉碎结石是因为超声
15、波具有能量3“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搅我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与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限制噪声B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限制噪声C我们能区分蛙声与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D蛙声与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局部振动产生的4“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展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5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下列说法正确
16、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是有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的传播不须要时间D敲鼓时,听到鼓声,鼓面不振动6下列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空气中超声波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利用超声波可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模拟意料】1 在亚丁湾海疆,我国海军护航编队运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放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这种超声波具有能量 B这种声波的强度是145dB C声波定向放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削减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D运用“
17、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2.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一下成语进展说明,正确的是( ) A.响彻云霄声音的响度很大B.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须要介质C.掩耳盗铃固体可以传声D.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3、端午节实行龙舟赛时,运发动喊着号子、合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 B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 C运发动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区分出鼓声、号子声的4.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翻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能区分主人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A
18、.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5.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的手指,是为了变更所发乐器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6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人耳能听到各种频率的声音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声音不能在水中传播7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是( ) A声音的音调 B声音的响度 C声音的频率 D传播声音的物质8、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19、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吉他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并能像光一样在真空中进展传播 B用手指在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按压,可以弹奏出音调不同的声音C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合理利用噪声可以限制植物提早或推延发芽,以此来除掉杂草11、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声纹门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B、声与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制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参考答案【经典考题】1 C 2 D 3 D 4 A 5 B 5D【模拟意料】1A 2A 3B 4B 5 A 6 A 7 D8 B 9B 10A 11D第 - 11 -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