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审计讲义第一章经济效益审计基本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效益审计讲义第一章经济效益审计基本理论.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 经济效益审计基本理论第一节 经济效益的构成一, 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概念1, 效益是指人类行为的效率与效果。效益包括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2, 经济效益是指人们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关系。投入与产出的比较方法第一,相减比较:如:收入-成本费用=利税等第二,相除比较:如:成本费用收入=收入费用率第三,相减, 相除结合比较:如:原投资额(现金流入-现金流出)=投资回收期正确理解经济效益的概念第一,不同部门的经济效益特点不同项 目物质生产部门非物质生产部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线性关系,可确定期望值不存在线性关系,不行能确定期望值产出成果的计量属性可以用货币计量难以用货币计量经济
2、效益提高的表现形式社会再生产总量的增加资源消耗与占用的节约量或增加服务数量与提高服务质量。第二,不能把经济效益与企业利润等同起来二, 经济效益的层次划分1, 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宏观效益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实现的效益。微观效益在企业单位实现的经济效益。2, 长远经济效益与当前经济效益长远经济效益在将来时期产生的经济效益。当前经济效益在当期实现的经济效益。3, 干脆效益与间接效益干脆效益是指能够干脆得到并能以货币计量的效益,一般指经济效益。间接效益是指不能干脆得到并难以用货币计量的效益,有时表达为经济效益,有时表达为社会效益或生态效益。 第二节 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要素一, 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
3、一)经济效益审计的产生自20世纪40年头以来,由于科技发展,竞争加剧,企业不得不注意内部经营管理以提高经济效益。与此相适应,企业管理者要求审计工作重心从传统财务审计转移到健全与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 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于是,出现了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有管理审计, 业务经营审计, 绩效审计, 综合审计, 三E审计, 五E审计等多种形式。“三E审计”:效果性(effectiveness), 效率性(efficiency), 经济性(economy) “五E审计”:除效果, 效率, 经济外,还包括公允性(equity)与环保性(environment) (二)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国内外理论
4、界对效益审计的概念还没有统一。教材对经济效益审计概念的三种表述:P8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效益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人员对被审单位或项目的生产经营活动,依据肯定的标准与依据,遵循既定的程序,运用相应的方法,对其经济效益状况与影响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进行审核, 分析 , 评价,以提高经济效益, 改善经营管理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二, 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要素(一)审计主体详细讲就是国家审计, 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从审计体系的职责看不同审计的经济效益审计分工:1, 国家审计机关的主要职责:(1)对国家财政收支的审计监督(2)对财务收支的审计监督2, 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的职责: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对本单位
5、及本单位下属单位的规定事项进行审计监督,详细包括:财政收支, 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预算内外资金的管理与运用状况;单位领导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内部限制制度的健全性与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评审;经济管理与效益状况;其他审计事项;3, 民间审计组织的业务范围包括审计业务与会计询问与服务业务。不同审计主体在经济效益审计中担当的任务分工如下:P11审计主体审计任务分工国家审计政府绩效审计, 国有资产营运效益审计, 国家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内部审计企业经营管理审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效益审计, 内部限制检查, 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效益审计社会审计管理询问, 投资询问, 经济效益鉴证(
6、二)审计对象审计对象是指审计所要审核检查监督的客体。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范围:P11(三)审计目的审计目的是依据肯定的审计环境所确立的,用以引导审计行为发生,对审计行为结果的一种期望。P11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可以分为两个层次:1, 干脆目的:财政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的有效性, 合理性与可行性。2, 最终目的:促进审计授权人与托付人提高经济效益, 降低管理, 经营与投资风险。(四)审计职能审计职能指审计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功能,是审计能够满意社会须要的实力。审计职能一般有:1, 经济监督是监察与督促被审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或其某一特定方面在规定的范围内,在约束的范围内进行,是审计的基本职能。2, 经济
7、鉴证是指鉴定与证明。3, 经济评价是传统审计在职能上的拓展。一般需经过审核检查评价建议,评价是建议的前提与基础。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职能:经济评价。(五)审计方法审计基本方法同样适用于于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活动的基本框架如图所示:形成审计准则 审计方法遵循 运用 取得 审计人员(审计机构) 审计证据衡量推断 审计报告选择 审计依据 经济效益审计所运用的详细技术方法,并不是审计所特有的方法,而是大量借鉴了财务管理, 企业管理, 管理睬计, 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详细见P14(六)经济效益审计的任务1, 审查评价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性与效益性。2, 审查与评价单位在资源的运用方面是否节约,
8、是否合理。3, 审查评价单位开展经济活动所制定的支配, 目标是否适应。4, 审查单位对有关的法律, 政策与制度的遵守状况。5, 审查单位组织机构的设置是否适当,是否有效率,是否符合精简的原则。6, 审查评价单位各项限制制度与管理制度是否有效,是否适当。7, 审查工程项目的可行性探讨(七)当前我国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1, 促进企业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须要;2, 完善我国审计体系的须要;3,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须要;4, 实现审计规划目的的须要审计署提出了要逐步实现“两个并重”,即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与效益审计并重,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并重。第三节 经济效益审计的分类与特征一, 经济效
9、益审计的分类(一), 按经济活动的层次性分类1, 宏(中)观经济效益审计是对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的审计。审计主体是国家审计,尤其是较高级别的国家审计机关。宏(中)观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范围:P152, 微观经济效益审计对某一地区, 某一部门, 某一单位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审计。包括:(1)企业经营审计与管理审计业务经营审计:审计的对象是被审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是为管理而进行的审计管理审计:审计的对象是被审单位的管理活动,是对管理的审计。业务经营审计与管理审计的区分:P16项目业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审计主体被审单位内部审计上级部门内部审计或注册会计师内容范围各经营环节中的现有资源利用职能,
10、管理机构与人员, 内部限制制度评价标准被审单位自行制定的定额, 预算与支配科学管理的理论(2)行政事业经费绩效审计(3)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是当前我国经济效益审计最常采纳的一种方式。(二)按审计范围分类1, 全面经济效益审计对经营管理活动的全部方面与全部经济技术指标等进行的全部审计。全面经济效益审计特点:范围大, 成本高, 见效慢, 要求高。2, 局部经济效益审计对部分经营管理活动与部分经济技术指标等进行的审计。局部经济效益审计特点:范围小, 成本低, 见效快, 要求低。3, 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三)按审计时间分类1, 事前经济效益审计2, 事中经济效益审计3, 事后经济效益审计(四)按审计是否定
11、期进行分类1, 定期审计依据预先规定的时间进行的审计。2, 不定期审计是出于须要而随时支配进行的审计。二, 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特征(一), 经济效益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区分“传统审计”财政财务审计与财经法纪审计项目财政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审计目的差错防弊,真实性, 合法性与一贯性维护财经法纪促进提高经济效益审计对象财政财务收支活动严峻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经济活动过程及其结果审计职能以监督, 鉴证等防护性职能为主以评价, 建设性职能为主,监督, 鉴证职能为辅审计主体较强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以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为主独立性与权威性较弱,以内部审计为主审计方法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
12、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审计时间期末,事后审计事前, 事中, 事后审计,更强调事前审计审计结论的效力具有法律效力,被审单位必需执行不具法律效力,有关建议可以不执行(二)经济效益审计是否具有管理职能? 1, 依据现代审计理论流派的观点,经济效益审计的职能涉及管理,但本身不具有管理职能。2, 目前我国有些教科书认为经济效益审计不具有管理职能,尤其是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 (三)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特征P20-211, 是基于财务审计之上的高层次审计2, 是一种着眼于将来的主动性审计3, 是一种突出评价职能的建设性审计4, 是一种以考核被审单位全部经济活动为对象的综合性审计5, 是一种有赖于被审单位主动协作的
13、联合性审计6, 是一种风险较大的审计审计风险是审计结论与被审单位实际状况不符合的可能性。第四节 经济效益审计的客观基础审计的客观基础是指在肯定的经济关系下,社会经济生活对审计的需求。不同类别的经济效益审计客观基础不相同。一, 政府绩效审计的客观基础1, 我国早期的政府绩效审计我国西周,政府设有“宰夫”一职,特地负责对财产经管者与地方官员进行监督,干脆向周王报告。监督内容:财政收支与政府账目;资源, 财物的经营, 管理与运用绩效。这是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雏形。2, 现代政府绩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现代政府绩效审计的产生缘由有二:第一,广阔纳税人及其代表要求;第二,各国议会的支持与要求。二, 企业内部经
14、营审计的客观基础1, 企业规模扩大,层次增多2, 谋求企业技术上的先进性与经济上的合理性,以战胜竞争对手三, 社会审计从事经济效益审计的客观基础内向型管理审计服务于组织内部管理当局的审计活动(内部审计);外向型管理审计服务于组织外部各利害关系人的审计活动(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社会审计可以从事内向型管理审计与向型管理审计。1, 内向型管理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公司规模扩大导致管理层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增大;公司组织困难化与责任分层化导致管理信息量增加与监督限制的必要性增加;托付人的多样化导致了信息鉴证范围的扩大。2, 外向型管理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公司的利害关系人对公司财务报表以外的管理信息的依靠程度增大;托付人决策不仅须要财务数据,也须要非财务的管理数据;信息供应与需求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托付者获得与鉴证管理信息存在肯定障碍。第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