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限制一.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4956178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限制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限制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限制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限制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及限制(一)引言知识产权的保护及限制,实际上是法律在个人及社会之间对知识所产生的利益进展的界定、分配和调整,但是,传统知识产权法对知识所建构的权利义务标准以及民法根本原那么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限制存在着天然的缺陷。知识的私有性及社会性,决定了知识产权及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的被保护及被规制的关系。一方面,知识产权的类型法定遗漏了一些需要被保护的知识利益,从而需要反不正当竞争法扩大对知识的保护范围,而某些产生市场混淆的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也需要反不正当竞争法予以规制并实现对市场竞争秩序的保护;另一方面,知识产权的公开性、地域性和期限性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知识的私有性及社会

2、性之间的矛盾,但其垄断性仍然为权利人滥用权利实施反竞争行为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生存、竞争和开展的核心要素,那些获得市场支配力的企业往往拥有最前沿和最先进的技术和创造。为了稳固和维持相关领域的竞争优势和垄断地位,知识产权滥用所形成的公共性破坏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对知识产权予以私法层面的制约已经不能消除其私有性及社会性之间的矛盾,从而需要反垄断法对那些滥用知识产权抑制技术创新和限制自由竞争的行为予以有效制约。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对知识产权提供了完全相反的作用:前者着眼于侵权人,以便保护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后者着眼于权利人,以便防范知识

3、产权的滥用。二者共同作用,弥补了私法层面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缺乏和对滥用知识产权行为制约的局限。一、知识的私有性及社会性之间的矛盾知识是人类共同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世界上不存在任何独立于前人积累的知识的“新知识。正如牛顿所言,任何个人的知识成果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的。知识是一种人类共享的资源和财富,具有天然的社会性;然而,在另一方面,在知识积累的渐进过程中,无不凝聚着个人的劳动和智慧,而那些个人特有的劳动和智慧那么表达了知识的私有性特征。知识作为一种无形的智慧信息,借助特定的符号完成了“知识形态的有形表达,这种有形表达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知识的认识、感知和传播的需要,而且使个性化知识得以区分,并使

4、法律在知识的私有性和社会性之间相对“确权成为可能。知识的私有性和社会性虽然总是相互交织,但二者的利益冲突和矛盾激化却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农耕时代,知识更多是一种经历积累而非创造性产物,那些凝聚在物质化劳动成果之中的“智力活动,多为公知公用的集体理性和经历,隐含在劳动成果之中具有个人创造性的“个性化知识或技能在整体上完全可以忽略不计1。在那个时期,人们只追求主观精神荣誉的满足,知识作为财产价值的观念尚未形成,知识的外部性亦未引起人们的关注。无论是一首诗歌的吟唱,还是一种劳动技巧的使用,都很快被其他人学习和掌握,并成为社会的公共知识。在知识成为一种法律保护的客体之前,知识既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

5、。虽然我们可以根据英国哲学家洛克的自然权利学说,推演出个人对智力劳动创设的“知识形态享有自然权利的结论,但因这种自然权利及物质化权利不同而具有极大的相对性,即,你有,但不能排斥他人也有。这种自然状态下的“知识产权无法实现真正的排他性所有,更无法享有公示并对抗他人的法律效力2。如果个别新知识的创造者试图独占其好处,那么只能通过保守秘密的方式来实现其绝对私有的目的。然而,试图通过保密方式维持其知识的私有性,不仅本钱太高,而且很容易将知识的意义局限于自我消费、自我欣赏,最终使知识的价值大大缩减甚至变得没有价值。不仅如此,知识的秘密性占有还阻碍了知识的广泛传播,消解了知识的社会性功能,而知识私有范围界

6、定的模糊、私权归属的不确定更是极大地抑制了知识的创新和公共性利用。总之,虽然自然权利学说可以解释私人对知识占有的合法性,却无法平衡知识的私有性及社会性之间的矛盾。随着知识的财产价值的凸现,自然状态下要么“秘密占有及要么“社会共享的二元对立越来越明显,已经严重阻碍了知识的利用及创新。知识的私有性要求法律确认其归属和边界;而其社会性那么要求知识最大限度地为公众所用。但是,及传统财产相比,知识的占有不是特定人对特定物的排他性占有,知识也不具有物质形态的价值性、可视性、可控性和可分割性,其权利边界难以确定和把握,使传统意义上的所有权制度无法完成对知识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归属及利用关系的法律调整,而

7、传统的侵权赔偿制度也不能对知识权利的侵害提供充分有效的救济。于是,知识产权法不得不构建一套全新的利益调整机制:知识的创造者公开披露知识从而让渡给社会;作为回报,国家赋予创造者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享有独占知识的权利。这实际上是代表社会利益的国家及个人之间通过“对价在知识的私有及公有之间实行的一种平衡。世界上最早的知识产权法是1474年意大利公布的威尼斯专利法。根据该法规定,任何人在本市制造了前所未有、新而精巧的机械装置,应向市政机关登记;本市其他任何人在10年内未经许可,不得制造及该机械装置一样或近似的产品;否那么,该装置将被销毁,制造者应赔偿100金币3。意大利专利制度的创设极大地鼓励了知识

8、技术的创新,使欧洲“15、16、17世纪初叶的大创造家全是意大利人或意大利语培育出来的。4而以后西方国家出现的专利法、版权法和商标法无不表达出威尼斯专利法“经由对价获致衡平的立法传统。到19世纪末,知识产权制度通过赋予创造者以“公开为代价换取特定时期和特定地域范围的垄断性特权,从而初步实现了知识的私有性及社会性利益冲突的协调和平衡。可见,知识的私有性及社会性之间的矛盾是近代社会的产物。当知识越来越及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严密相关、知识的传播途径越来越便捷时,知识的私有性及社会性之间的冲突便强烈要求法律对知识合理地进展产权界定和约束。因为权利的界定是一种价格信号,其功能在于对市场主体做出明确的利益预

9、设和本钱导向194。知识产权的界定不仅增加了权利人对知识产品的控制能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缓解了其私有性及社会性之间的矛盾。然而,随着后知识产权法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主宰了我们的生活,知识的外部性利益越来越强,表现为知识产品创造的本钱和收益很大局部将外在于创造者的事实状态,这又使传统知识产权法所确立的“对价机制遭到破坏,在“保护及“限制之间失去了平衡,并加剧了知识的私有性及社会性之间的矛盾。二、知识产权法保护知识的局限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弥补(一)知识产权类型法定主义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局限知识产权法确认和保护的知识类型具有非常严格的构成要件,这源于知识产权法定主义的主张。所谓知识产权法定主义,是指“

10、知识产权的种类、权利以及诸如获得权利的要件、保护期限等关键内容必须由成文法确定,除立法者在法律中特别授权外,任何机构不得在法律之外创设知识产权。5“知识产权类型法定主义既具有创设知识产权的功能,又具有限制知识产权的作用。通过制定法对知识产权种类进展严格而明确的规定,就排除了法定之外存在知识产权的可能性。513具体言之,商标权要求识别性;专利权要求创造性、实用性、新颖性;著作权要求独创性,知识产权的法定期限、登记申请等外在表现形态上的要求和限制,使一些智慧成果(如商业秘密、商誉等)被排斥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之外。虽然知识产权法定主义蕴涵了深刻而理性的“经对价获致平衡的立法思想,但也极大地限制了被保

11、护客体的范围,构成了知识产权法对知识的“强保护及“窄保护特点6。在法定主义原那么下,那些未申请专利或尚未到达申请专利条件的技术秘密、商品外观、未注册的商业标识以及个性化的商品包装等等,都不被知识产权法确认和保护。但是,这些智慧劳动所形成的知识利益,同样是基于劳动价值而产生的自然权利和应然权利,不管其是否经过成文法或司法判例确实认,都具有法律上的正当诉求;而知识产权法却无法突破自身的建构规那么和体系的局限,去完成对这些“边缘性知识进展保护的使命。(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利益范围的拓补及社会性诉求的维护1909年德国公布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其中所涉及的“制止混淆使用他人营业标识、制止侵犯他人商业秘

12、密等规定,开启了大陆法系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某些被知识产权法“遗漏了的知识之先河。反不正当竞争法虽然并不从权利归属意义上对法定知识产权以外的利益进展确权,但是,它通过维护商业领域的善良风俗,间接实现了对知识利益“兜底保护的功能。诚如有学者认为,“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一切智慧信息外化的知识形态,比方技术、配方、数据、经历信息等,只要作者愿意保密,甚至作品也可以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因此,它实际上是最普遍的自然权利的知识产权法典。2147因为,及知识产权法对知识的窄保护相比,反不正当竞争法实现了对知识范围的宽保护。例如,专利法保护申请公开的创造、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反不正当竞争法那么保护专有技术、

13、技术成果、经营秘密和管理秘密;商标法保护注册商标,而反不正当竞争法那么扩大到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不仅如此,反不正当竞争法通过惩罚所有的商业混淆行为以保护一切智力劳动成果,诸如企业名称、经营模式、有特色的商品包装和广告语等等。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法确认知识的私有性及社会性的界限为知识权利的保护构筑了第一道防线,那么,反不正当竞争法那么作为一种补充性保护机制,从行为法层面构筑了知识权利维护的第二道防线198;而这道防线可以克制知识产权类型法定主义对权利保护及救济的缺陷。反不正当竞争法不仅拓宽了知识利益的保护范围,同时其社会本位立场还满足了知识的社会性诉求。首先,反不正当竞争法以维护商业领域的

14、善良风俗为目的,而善良风俗是人类社会应当共同承受和遵守的道德规那么,其本身就蕴涵着社会公共利益的价值元素。事实上,反不正当竞争法从来都不仅仅是民事侵权行为法的延伸,也不仅仅以保护竞争关系中的经营者为目的,而是在保护经营者权利的同时,更关注不特定消费者的利益以及市场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秩序,表达了保护私权及维护公共利益(市场秩序)的双重价值目标。其次,由于知识的社会属性,知识产权法对知识利益初始权利的界定始终是不完全的,在个人知识的专有之外,知识价值的“社会性或外部性不可防止。例如,经过申请注册获得的商标权,经过申请批准获得的专利权,随着这些权利载体即文字、图像标识或技术信息的公开,这些资讯即同时

15、构成社会公共知识的一局部,如果对这些知识实施侵害,那么不仅直接使其权利人利益受损,社会利益也同时受到损害。第三,由于知识利益边界的模糊性,侵犯知识产权通常产生市场混淆行为,如在类似商品上仿冒他人商标、擅自将他人的企业名称抢注为域名等,这些混淆行为一方面对消费者产生误导,影响他们正确选择商品或效劳;另一方面使其竞争者丧失公平竞争的时机,从而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反不正当竞争法不仅对知识的私有价值提供了扩大或“兜底保护的功能,而且对知识的社会性利益也提供了特别的保护意义。尽管有学者认为,可以通过知识产权法的修改,如增设弹性条款和授权立法,或者通过财产权、合同法、侵权法理论等,来弥补和完善对知识利益

16、保护的缺乏7,但上述法律的私法属性并缺乏以对知识的社会性利益以及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提供充分而有效的保护。三、私法制约的局限及反垄断法规制的必要(一)私法对知识产权的制约及其局限知识产权之于私法层面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当知识作为一种脱离思想范畴的个人财产或利益时,它就必须受到权利社会化观念的约束。20世纪以来,权利社会化思想冲击着整个西方,个人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逐步动摇,社会拒绝成认个人拥有聚集财富的无限权利。正如德国魏玛宪法第153条宣称:“所有权负有义务,所有权之行使同时应增进公共之福祉。“私有财产的社会化解释和干预已经越出了私法领域而进入公法领域,私有财产所引发的冲突也不再是

17、个人权利之间的对抗,而是及整个社会需要的对抗。8权利社会化思想直接影响着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尤其是私法制度的改革和变迁。第二,知识产权作为一项民事权利,必须受制于民法权利不得滥用的根本原那么。权利不得滥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大陆法系成文法局限之克制,在作为制定法的知识产权法对有关权利行使的界限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时,运用权利不得滥用原那么可以对知识专有权人滥用权利行为加以一定的控制和约束9。第三,知识产权法作为民事特别法,从来都没有赋予创造者对知识的绝对控制权。知识产权法通过对知识创造者权利的授予及义务的设定来调整因知识产生的归属及利用关系,并在民法根本原那么的前提下基于维护知识的社会性而设置了一系列特殊的约束标准,例如知识产权类型法定、个人对知识的专有权具有时间性和地域性、知识的利用应受到强制许可、合理使用和法定使用等等限制。但是,无论是权利社会化观念、权利不得滥用原那么,还是知识产权法自身标准的约束,都不能对知识的私有性及社会性之间的矛盾予以充分而有效的调整。权利社会化观念和根本原那么的抽象性、概括性和指导性特征,对于具体行为的标准往往缺乏直接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而知识产权法“通过对价获致平衡的自身标准的约束,也仍然停留在私法层面,不仅局限于私法的调整手段和目的,而且始终受到个人权利本位的影响,难以实现对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有效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