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练习课教学设计(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练习课教学设计(公开课).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练习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练习课。教学目标:一知识及技能: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驾驭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娴熟地综合运用公式解决有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过程及方法:通过练习,让学生感受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好用性,培育学生分析、综合等思维实力。三情感及看法:培育学生乐于学习,勇于学习的情趣。教学重点:1、进一步驾驭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圆柱圆锥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敏捷解决有关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好用性。教法:引导法、激励法、谈话法。学法:比拟法、练习法、归纳法、合作探讨法。教具:多媒体课件
2、设计意图:这节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练习课,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而且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也比拟困难,所以在设计这节练习课时,以“才智城堡为主线,通过“以练促忆、“以练促辨、“以练促串、“以练促升这几个环节,让学生在“记一记、判一判、填一填、算一算、动一动、想一想中,驾驭和理解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区分及相互联系,同时,通过运用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拓展学生思维,解决生活中有关圆柱圆锥的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以练促忆1、眼疾“口快:2= 5= 42= 30= 9 = 6=2、谈话引出课题:圆柱和圆锥体积的练习3、心中有“式: 请问这座城堡是由什么图形和什么图形组成的? 分别
3、说出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各是什么?随着学生的答复老师把公式板书在黑板上:V圆柱=Sh=r2 h V圆锥=1/3Sh=1/3r2 h【设计意图:通过口算练习,训练学生的口算实力,为本单元的计算打下良好根底。同时通过谈话的引入,激发学生闯关的欲望,并通过回忆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为以下的解决问题做好铺垫。】二、智勇闯关。一第一关:以练促辨。判一判:1、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2、把圆柱拼成近似的长方体后,形态变了,体积也变了。 3、把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局部是原来圆柱体积的2/3。( )图 B:以长方形的一条边为轴旋转,转动起来是一个 ,直径是 ,高是 。填一填:直角三角形和长方形
4、绕轴旋转得什么图形?图A: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一个 ,这个图形的高是 ,底面直径是 。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相识,而且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相识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从而提高学生的推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实力。】二第二关:以练促辨。1、求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只列式不计算 S=m2 V圆柱= h=4m V圆锥= r=3dm V圆柱= h=1dm V圆锥= 2、视察列出的算式找出他们的一样点和不同点。【设计意图:比拟在条件一样的状况下,计算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异同点,加深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的关系:圆锥体积是及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三第三关:(以练促串)。1、假如
5、每立方米沙约重吨。 2、笑笑给6位好挚友每人倒满一杯牛奶后,她自己还有牛奶喝吗 3、铸成后的圆锥有多高取3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生活中比拟熟识的实例,运用圆柱、圆锥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四第四关:以练促升。1、出示课件明确操作的规那么。 先拿出卡纸,把沙子倒在纸上,堆成一个近似的圆锥形。 要求圆锥的体积,请你量出所需的数据(测量结果取整厘米数),并记录下来。 请计算自己小组沙堆的体积。 要求5分钟内完成操作。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3、学生上台展示。【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明白如何去获得近似圆锥形的物体如一堆沙子、一堆小麦等的直径或高的数据,从而计算出物体
6、的体积。同时,培育学生合作学习的实力。】 五拓展:想一想:城堡的体积。30cm20cm40cm第四关第三关第二关第一关三、全课总结。1、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2、自评和他评。【设计意图:课的完毕并不意味着学习的完毕,通过谈收获、沟通评价,一方面将每个胜利的经验收获转化为大家共同的财宝,另一方面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形成自我反应机制。从而表达了老师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中。】四、作业设计。依据供应的数据,计算城堡的体积。【设计意图:通过计算城堡的体积,让学生进一步驾驭和理解等底但不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计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计算组合图形的实力。】圆柱和圆锥体积的练习V圆锥=1/3Sh=1/3r2 hV圆柱=Sh=r2 h五、板书设计:第四关第三关第二关第一关20cm40cm30cm【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明白,既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又有层次性,到达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