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期末复习《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期末复习《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docx(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经济生活学问点总结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1、 商品:含义、根本属性2、 货币:产生、含义、本质、职能(根本职能与其它职能)3、 纸币:产生、含义、优点、发行的规律、职能4、 信誉卡、支票5、 外汇与汇率:外汇的含义、汇率的含义与变更、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6、 价格:影响因素、确定因素、价格变动对消费者与消费者的影响7、 价值规律:根本内容、表现形式8、 消费:影响因素、消费类型、消费构造与恩格尔系数、消费心理、消费行为9、 对待金钱:消费一、商品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根本属性:运用价值与价值。可以满意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运用价值;凝合在无差异的人类劳动就是价值。二、货币(
2、是商品)1、产生:是商品交换开展到确定阶段的产物。物物交换 一般等价物 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2、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别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根本职能:价值尺度(标价)与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5、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有时间差,支付工资、地租、利息、税款、债务)、世界货币6、 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价格总额(待受商品量X价格程度)货币流通速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三、纸币1、产生:金银条块 铸币 纸币2、优点:制作本钱低,易于保管、携带与运输,成了世界各国普遍运用的货币。3
3、、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迫运用的。4、纸币的发行量: 纸币发行量必需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假设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反之,则引起通货紧缩。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都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之间的不平衡造成的。通货膨胀指的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缘由之一。四、信誉卡与支票1、结算:方式:一是现金结算,二是转账结算。信誉工具:信誉卡、支票。2、信誉卡:含义: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誉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本质:信誉凭证。功能及优点:P93、支票: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
4、人托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分类:转账支票与现金支票如何运用:转帐支票,凭票到银行把这笔钱转入自己的帐号。现金支票,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五、外汇与汇率:1、外汇的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当前在国际市场上用于国际间结算的主要是美元、欧元、瑞士法郎、日元等一些兴盛国家的货币。2、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3、汇率的变更: 通常用100单位外币兑换多少本币来表示。假设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上升,人民币贬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4、保持人民币币值根本稳定的意义:保持人民
5、币币值根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程度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安康开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5、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开展有何影响?本币升值,影响有:出口削减,进口增加;外资投资本钱增加;本国外汇贮存贬值。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出口增加,进口削减;外资投资本钱降低;增加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本国消费相对廉价,外国游客增加。六、价格1、 影响因素:(1)干脆因素:供求(2)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等(3)确定因素:价值价格最终是由价值确定的。价值是价格的根底,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单位商品的
6、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确定的,二者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于有利地位。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消费率成反比。留意:供求影响价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确定价值,价值确定价格。2、 价格变动的影响:(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消费者)的影响:一般来说:(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削减对它的购置。某种商品价格下降,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置。生活必需品与高档耐用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不同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较小(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较大(弹性大)。互为替代品与互补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
7、的影响:一般来讲,当某商品价格上涨时,该商品的替代品(两种商品的功用一样或相近,可以满意消费者的同一需要)需求量会随之增加,其互补商品(两种商品必需组合在一起才能满意人们的某种需要)需求量会随之削减。(2)价格变动对消费经营(消费者)的影响调整产量。 调整消费要素的投入。 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表达。七、价值规律1、根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消费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确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根底实行等价交换,这就是价值规律的根本内容。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注:价格不会无限涨落的根本缘由是价值确定价格,干脆缘由是价格与供求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供求与价格之间存
8、在互相制约关系。八、消费1、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当前、过去、将来、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大小对社会总体消费程度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根底与前提。(体质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居民消费程度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将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总体消费程度的凹凸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亲密的联络。(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允。)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置力。(3)其他因素: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其他因素。2、恩格尔系数:含义: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与家族消费程度的关系:(成正比)恩格尔系数减小说明人们生活程度进步,消费构造改善。3、
9、 消费的类型: 按消费方式的划分: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与租赁消费。按消费目的的划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为了让人活下来)、开展资料消费(为了进步素养)与享受资料消费(为了让人风光地活下去)。4、 消费心理面面观: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人有我有)盲目从丛不行取;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人无我有) 过分的独树一帜不值得提倡;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人有我优) 担忧康; 务实心理引发的消费(货真价实、价廉物美、物有所值) 理智消费5、消费行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应当遵循的原则):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把消费限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实力之内) 避开盲从,理性消费。 疼惜环境,绿色消费。主旨:
10、疼惜消费者安康与节约资源。绿色消费的核心:可持续性消费。绿色消费的要求:5R。 节约节约,艰辛奋斗。九、对待金钱: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第二单元 消费、劳动与经营1、 消费与消费的关系:确定反作用2、 社会再消费:有哪些环节,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络3、 大力开展消费:为什么、怎样做4、 根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含义)、公有制(地位、范围、如何增加主体地位、主体地位的表达、国有经济主导作用)、非公有制(地位、范围、看法)为什么、怎样做5、 企业:地位、含义、分类、现代企业主要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制)、企业的经营与开展、企业的兼并与破产6、 劳动者:劳动(含义、意义)、就业问题
11、(意义、解决的措施)、维权问题(为什么是什么怎样做)7、 投资方式:储蓄存款(含义、储蓄机构、目的、存款利息、种类、商业银行、)股票(含义、股东的权利、股票的根本特征、股票投资收入的构成、特点、开展股票市场的作用)、债券(含义、分类、收益、归还方式)、基金(含义)、保险(特点、分类、特征)消费一、消费与消费的关系:1、消费确定消费:消费确定消费的对象,(买什么)消费确定消费的方式,(怎么买)消费确定消费的质量与程度,(想不想,要不要买)消费为消费创立动力,(指生活力的开展使人们购置力得以进步)。物质资料的消费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与开展的根底。2、 消费对消费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
12、进消费开展。消费是消费的目的。消费对消费起导向作用。消费是消费的动力。消费为消费创立出新的劳动力。二、社会再消费1、有哪些环节:消费、支配、交换、消费2、各个环节的关系:消费起确定作用。支配与交换是连接消费与消费的桥梁与纽带。消费是消费的最终目的与动力。三、大力开展消费力:1、为什么(1)缘由:我国的根本国情与社会主要冲突确定了必需大力开展消费力。(2)意义:大力开展消费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冲突的根本手段。才能为稳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根底。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兴盛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致超过兴盛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
13、能不断增加综合国力,进步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2、怎样做:坚持开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要牢牢扭住经济建立这个中心。全面进步劳动者的综合素养,施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科技开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施行科教兴国战略。通过改革。调整消费关系中与消费力不相适应的局部,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根底不相适应的局部。四、我国的根本经济制度(一)、是什么(含义):是指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开展。这也是我国全部制构造。1、公有制(1)、地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底。在全部制构造中处于主体地位。(2)主要形式(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全部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与集体成分。
14、P31-33(3)如何增加公有制的主体地位P33(4)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达:公有资产(不是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不是公有经济)限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开展起主导作用。(5)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在限制力上,即限制国民经济开展方向、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与重要稀缺资源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与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互相区分、互相联络的2、非公有制经济(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开展):(1)范围(构成):包括个体经济(个体户,出钱出力)、私营经济(民营企业,出钱不出力)、外资经济。 (2)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局部。 (二)为什么:
15、相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消费力开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理论证明,它有利于促进消费力开展,有利于增加综合国力,有利于进步人民生活程度。(三)怎样做:必需坚持与完善这一根本制度。必需毫不动摇地稳固与开展公有制经济。必需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与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开展。保证各种全部制经济依法同等运用消费要素、公允参加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疼惜。小结:一、地位: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底。在我国经济制度中居于主体地位。2、集体经济与混合全部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与集体成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组成局部。3、非公有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局部。二、
16、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1、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达:公有资产(不是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不是公有经济)限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开展起主导作用。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在限制力上,要支配与限制国民经济开展方向、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与重要稀缺资源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与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三、看法:1、对待公有制:稳固、开展。2、对待非公有制:鼓励、支持、引导。四、1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同等。2、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同等。五、公有制是主体地位,国有经济是主导作用。六、公有资产不等于国有资产(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五、企业1
17、、地位: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2、含义: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消费经营活动,向社会供给商品或效劳的经济组织。3、分类: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全部制企业并存。4、现代企业主要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制(公司)(1)含义: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2)类型: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分为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最主要的区分:是否划分等额股份,是否发行股票。 (3)组织机构(公司法人治理构造)包括:A.决策机构:股东大会与董事会 B.执行机构:总经理 C.监视机构:监事会 (4)优点: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与科学
18、管理构造等优点。(5)改革的意义:焕发了活力,增加了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了在国民经济开展中的主导作用。5、公司经营的胜利的因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进步自主创新实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 ,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与企业形象。其他因素:转变增长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企业兼并与破产,进步经营者的素养与劳动者的素养等。6、公司经营失败企业的兼并与破产兼并:优并劣 强强结合:优并优总结:企业兼并与破产,作用在于:对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进步经济效益,增加竞争力;对于社会,优化资源配置;对于国家,减轻财政负担,调整产业构造,增加经济实力;对于劳动者,促使其进步素养,
19、维护其长远利益。六、劳动者(一)劳动:1、含义:是指劳动者的脑力与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宝与精神财宝的创立活动。2、意义: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开展的源泉。劳动是个人获得收入,获得生存的谋生手段。荣耀属于劳动者。(二)就业问题(1)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经济的开展;有利于实现自身的价值;创立社会财宝。(2)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党与国家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动身,施行就业优先战略与主动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整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与鼓励创业的方针。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竞争就业观、树立职业同等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补充其它措施:大力开展经济,国家要完善劳动力市
20、场,国家、企业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劳动者本身要进步自身素养等等。(三)维权问题: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1)是什么同等就业与选择职业的权利;获得劳动酬劳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承受职业技能培训等权利。(2)为什么实现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与发挥劳动者的主动性、创立性的保证。3、怎样做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根底。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根据。当自己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七、投资方式(一)、储蓄存款:1、含义
21、:个人将属于其全部的人民币或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存单作可以支取存款本金与利息,储蓄机构根据规定支付存款本金与利息的活动。2、储蓄机构:主要是各商业银行、信誉合作社、邮政储蓄银行等。3、目的:获得利息、小孩上学、购房、买车、养老等。4、存款利息:含义:银行因为运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酬劳,是存款本金的增值局部。影响因素:本金、存期与利息率。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利息率分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5、种类:活期储蓄:可以随时存入与提取。活期储蓄具有流淌性强、灵敏便利的特点,但收益较低。定期储蓄:事先约定期限,不到期一般不能提早提取。流定性差,但收益
22、高于活期储蓄。存在通货膨胀状况下存款贬值及定期存款提早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6、商业银行:(1)含义:指经营汲取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金融机构。(2)地位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局部。(3)主要业务:存款业务(根底业务) 贷款业务(主要业务、也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评估信誉状况结算业务。供给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供给保险箱等效劳。(4) 作用:P48(聚宝盘、气象站、监视器)(二)股票:1、含义:股票是股份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股票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全部权。2、股东的权
23、利: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加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共享红利等。3、股票的根本特征:不行返还、可以转让4、股票投资收入的构成:股息与红利收入,它来源于企业利润;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群众心理等。5、股票的特点:高风险高收益6、开展股票市场的作用:对于搞活资金融通,进步资金运用效率,筹措建立资金,促进企业改革与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三)债券:1、含义: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确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归还本金。2、分类: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发行主体中央政府金融机构企业风险状况小中大收益状况少中多流
24、淌性强中弱留意:发行国债的目的:弥补财政赤字、消耗宏大的建立工程、某些特别经济政策、为斗争筹措资金。 国债的风险小,但利率高于一样期限的银行储蓄存款利率。(四)基金(属于间接投资方式)含义:对股票与债券等有价证券进展投资,可以通过间接方式进展。(五)保险1、特点:躲避风险2、分类:(1)社会保险 (个人、政府、单位三方共同担当费用)(2)商业保险(个人独立担当费用)含义:P51分类:在我国,商业保险分为人身保险与财产保险两大类。原则:投保人与保险人应当遵循公允互利、协商一样、自愿订立的原则。3、特征: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补充:股票、债券、储蓄存款、保险的异同点收益功能性质归还方式股票股息与红利,
25、股票买卖差价为企业筹集资金股份凭证不能归还,可以转让债券利息为企业或国家筹集资金债务凭证到期还本付息储蓄存款利息为企业筹集资金存款凭证到期还本付息保险在遇到风险时可按条款得到经济赔偿为企业筹集资金风险保障保险事故发生,可获赔偿或保险金第三单元 收入与支配1、 支配制度:按劳支配为主体(根本内容与要求、必定性、意义)、多种支配方式并存2、 支配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允:社会公允(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效率(含义)、效率与公允的关系(是什么、怎么做)个人收入支配支配国家收入支配3、 财政:含义、预算与决算、作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收支关系4、 税收:含义、根本特征及其联络、种类、性质、违背税
26、法的行为一、支配制度:按劳支配为主体,多种支配方式并存1、按劳支配为主体:(1)根本内容与要求: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支配的根本原则。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供给的劳动(包括劳动的数量与质量)为尺度支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2)必定性: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确定的。消费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支配的前提(从消费关系上确定支配方式);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消费力的开展程度是实行按劳支配的物质根底(根本缘由);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与特点,是实行按劳支配的干脆缘由。(3)意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主动性与创立性,鼓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
27、学技术,进步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消费的开展。是对以往几千年来坐享其成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认,是歼灭剥削与消退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表达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同等支配的社会地位。2、多种支配方式并存:(1)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消费要素按奉献参加支配的制度。(2)健全消费要素按奉献参加支配制度的意义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消费要素全部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确实认。表达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敬重,对劳动、学问、人才、创立的敬重。有利于让一切创立社会财宝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开展。二、支配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允:1、社会公允(收入支配的公允):(1)为什么要实现收入支配公允收入支配公允
28、是社会公允的根本内容。收入支配公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有的表达。(2)什么是收入支配公允:要求收入支配的相对同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根本生活需要。(3)如何实现社会公允?坚持与完善按劳支配为主体、多种支配方式并存的支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允、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支配格局供给重要的制度保证。两个“合理比重”与“两个同步”:增加居民收入,进步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支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酬劳在初次支配中占合理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开展同步、劳动酬劳与劳动消费率进步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允的重要举措;再支配更加留意公允是实现社会公允的另一重
29、要举措。要标准收入支配秩序,疼惜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调整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2、效率含义: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进步意味着资源的节约与社会财宝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根本目的之一。3、效率与公允的关系二者的关系(1)是什么具有一样性:效率是公允的物质前提;公允是进步经济效率的保证。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存在冲突。(2)怎么做(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允的关系):初次支配与再支配都要兼顾好效率与公允,既要进步效率,又要促进公允。.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支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提倡回报社会与先富帮后
30、富。三、财政 1、 含义:国家的收入与支出就是财政。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社会支配关系。2、 国家预算:下一年度的财政收支支配。国家决算:上一年度财政收支状况。3、 作用: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允、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社会保障类、民生问题)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工程建立)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4、 财政收入(1)含义:国家通过确定的形式与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2)筹集渠道(来源):主要有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与其他收入。(税、利、债、费)。其中,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3)影响因素: 经济开展程度
31、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根底性的(根本因素)。 支配政策对财政收入有确定的制约。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支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开展与人民生活程度的不断进步。(4)增加财政收入的途径:根本途径是加快经济开展,重要途径是国家应制定合理的支配政策。5、 财政支出:(1)含义: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展支配与运用就是财政支出。(2)详细的用处(分类),主要包括经济建立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是指国家为公民供给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与社会优抚的各种费用。7、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财政
32、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最志向的状态),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宇。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局部。财政盈余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局部。四、税收 1、含义: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依法获得财政收入的根本形式。2、根本特征及其联络:(1)根本特征:强迫性、无偿性、固定性。这三个特征是区分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记。(2)关系:三个根本特征是严密联络、不行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迫性,强迫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迫性与无偿性又确定了它必需具有固定性。3、种类:按征税对象划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影响最
33、大的主要税种是增值税与个人所得税。 所属范围征税对象纳税人意义增值税流转税增值额单位与个人避开重复征税,防止偷漏税行为个人所得税所得税个人所得个人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调整个人收入支配,实现社会公允。4、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5、常见的违背税法的行为:偷税(漏税少缴或不缴,)、欠税、骗税(骗取实惠政策、进出口退税款、虚报自然灾难,骗取税收减免等)与抗税。依法纳税是公民的根本义务。 第四单元 面对市场经济 1、 资源配置:必要性、手段2、 市场经济:含义、要解决的三个问题3、 市场调整:优点、缺点 4、 市场秩序:为什么、怎么做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含义、根本特征6、 宏观调控:必要性、含
34、义、主要目的、手段7、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小康(成就、缺乏)、全面小康(为什么、怎么做)8、 主题科学开展观:为什么、怎么做9、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为什么、怎么做10、经济全球化:含义、表现、载体、影响、本质、看法、11、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的新阶段、怎样做在哪消费一、资源合理配置:1、 必要性: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这一对冲突确定必需要对资源进展合理配置。2、 配置资源的根本手段:支配与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根本手段。支配:(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市场:价格、供求、竞争二、市场经济1、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根底性作用的经济。2、要解决的三个根本问题
35、:消费什么、如何消费、为谁消费通过价格的涨落、供求的变更与竞争机制解决。三、市场调整:1、 优点:资源优化配置资源有效利用。2、 缺点:市场调整的局限性(缺陷): 市场调整不是万能的。 市场调整存在自发性(损人利己、害人)、盲目性(害已)、滞后性(事后调整,时间差)等固有的弊端。 仅由市场调整会导致资源奢侈、经济动乱、两极分化。四、市场秩序:1、 为什么要标准市场秩序:只有具备公允、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2、 怎样做(如何标准市场秩序): 严格施行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以及自愿、同等、公允、恳切守信的市场交易规则。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
36、为保障的社会信誉制度,是标准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健全社会信誉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誉监视与失信惩戒制度。 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必需学法尊法遵遵遵守法律律律用法,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良好风气。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根底性作用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显明的特征。2、根本特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标记。以共同富有为根本目的。 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六、国家的宏观调控:1、必要性:(为什么调)为了弥补市场调整的缺乏。由我
37、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确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有目的要求国家必需发挥宏观调控职能。2、含义(是什么):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展的调整与限制。3、主要目的:(调什么)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4、手段:(怎么调)经济手段(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最常用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以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提示:财政政策(财政收入、支出数量,税收,税率,国债等)、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货币供给量、信贷量、利率、存款打算金率等)。法律手段的关键词有:经济立法(制定、修改、运用XX法,经济司法:依法查处、依法打击等。行政手段的关键词有:行政嘱咐、
38、指示、规定等。 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总体小康成就:城乡居民的程度、生活质量明显进步。缺乏(特点):是低程度的、不全面的、开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雄伟蓝图目的(是什么)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五方面全面开展。(2)新要求(怎么做)经济持续安康开展。人民生活程度全面进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获得重大进展。八、主题科学开展观1、为什么是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的。是指导党与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开展的增长”,导致资源奢侈、环境污染、生态破坏。2、怎么做
39、必需把推动经济社会开展作为第一要义。必需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开展好最 广袤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与国家一切工作的动身点与落脚点,实现开展成果人民共享。必需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根本要求。 全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协调:促进现代化建立各方面相协调,消费关系与消费力、上层建筑与经济根底相协调。 可持续:消费开展、生活富有、生态良好。必需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统筹城乡开展、区域开展、经济社会开展、人与自然与谐开展、国内开展与对外开席,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九、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1、为什么是关系我国开展全局的战略选择。是为了适应国内
40、外经济形势新变更,为了推动经济持续安康开展。2、怎么做施行创新驱动开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加创新驱动开展新动力。推动经济构造战略性调整。主攻方向把推动开展的立足点转到进步质量与效益上,使经济开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养进步、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施行区域开展总体战略,优先推动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促进中部崛起,支持东部地区领先开展。推动城乡开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与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
41、农、城乡关系。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环境疼惜,增加可持续开展实力。 着力推动绿色开展、循环开展、低碳开展。深化实行科学开展观。十、经济全球化1、含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进展流淌与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互相依靠,互相联络的趋势。2、表现:消费全球化、贸易全球化与资本全球化。3、实现形式或载体:跨国公司(1)含义: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2)地位目的:为了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3)作用: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淌,推动了国际分工程度的进步。4、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1)主动影
42、响(机遇):促进了消费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进步。促进国际分工程度的进步,推动消费力的开展。促进国际贸易的快速开展,为各国经济供给了更加广袤的开展空间。(2)消极影响(挑战):使世界经济开展更加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峻。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开展中国家的经济平安构成了极大威逼。5、本质:以兴盛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6、看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十一、对外开放:1、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1)作用:它主动组织多边会谈,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根本原则与协定,为成员供给解决贸易磨擦与冲突的场所。(2)根本原则:非卑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
43、原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非卑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对外一视同仁)与国民待遇原则(内外一视同仁)。(3)对我国的影响:标记着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我国经济开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构造战略性调整,增加我国经济开展活力与国际竞争力。2、怎样进步对外开放程度?坚持对外开放的根本国策。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实行更加主动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平安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开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构造、拓展深度、进步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开展新优势)。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A、“引进来”:引资、引技、引智B、“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展经济技术合作。坚持独立自主、自食其力的原则。第 2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