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表格教案.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4937666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2.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表格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表格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表格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表格教案.docx(6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 一 单元教学支配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包含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习作“变形记”与“语文园地”。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所选的四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绽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运用比方、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习作“变形记”要求学生想象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并把变形后的经验写下来。“语文园地”通过沟通、朗读、背诵等形式,学习“既读进去,又想开去”的阅读方法;体会排比句的特点,理解分号的用法;借助拼音相识地名;积累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单元学习目标1.会写24个生字,会写39个词语。2.正确、流畅地朗

2、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引导学生随着作者的叙述,在头脑中想象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奇妙,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情深意重。4.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5.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品尝诗句,感知诗词大意;指导背诵、积累古诗词。6.品尝美丽的语言,感悟作者笔下花的形象。单元教学重点1.回忆本单元课文,学习“读进去,想开去”的读书方法。2.体会排比句在文章表情达意上的作用。3.学会借助拼音相识地名。4.背诵过故人庄。单元教学难点学习“读进去,想开去”的读书方法。单元教学措施教学时要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培育他们酷爱自然的奇

3、妙情操。单元课时支配12课时高新区第一小学 语文 学科教学设计课题名称1草 原教材分析本文描写了作者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漂亮风光,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沉情意。教学目的1.会写“毯、陈、裳”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绿毯、线条、美丽”等词语。2.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风光,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3.揣摩文中在写景中融入作者感受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4.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情深意重,试写与人惜别的经验。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风光,体会“蒙汉情深”,读出自己的感受。教学难点体会学习作者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写法。教法学法诵读法 讲解法教学打算1.

4、预习提纲2.多媒体课件课时支配2课时教 学 活 动 特性化思考与修改第1课时课时目的1.会写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绿毯、线条、美丽”等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3.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风光美。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1.课件出示歌曲:(漂亮的草原我的家)。思索:这首歌描绘的是什么地方?2.谈话:同学们,你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与诗词方面的资料,谁情愿向大家介绍一下?3.我国现代出色的文学家老舍先生也以清爽隽永的笔墨描写了内蒙古大草原,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草原。(齐读课题)二、沟通预习,检查字词1.检查学生对词语的认读状况。(1)课件出

5、示本课词语:指名读,老师相机正音。学生齐读。(2)这里还有一组词语,自由读一读,你有什么发觉?师: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预设:生1:我觉得草原的风光很美,蔚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上牛羊成群,骏马在尽情驰骋。生2:草原人民热忱好客,为欢送客人,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唱歌、跳舞,蒙汉两族人民情意深沉。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思索: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读课文时你能想到哪些画面?四、品读共赏,感悟美景1.自主研读,勾画批注。(哪几句是干脆写草原风光的?哪几句是写作者的感受的?)草原的风光是怎样的?请大家默读课文第1自然

6、段,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景,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画出来,还可以做批注。学生默读,老师巡察,可以给出评价如“这个同学圈出了词语,并写上了自己的感受”“那个同学用波浪线画出了重点语句,还做了批注”。2.朗读课文,想象美景。学生沟通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1)课件出示:读句子,哪一句干脆写了草原风光?依据读的内容你想象到了什么?哪一句写了作者的感受?前一句写的是草原风光,(学生可依据生活阅历谈自己的想象,把想象到的美景用语言表达出来);后一句写的是作者的感受。去掉后一句,比照朗读,体会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作者的感受是作者看到美景后自然的真情流露,情真意切,情景交融。去掉后表达效果没有原文好。老师归纳学法:我

7、们都要像这样朗读,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2)学生沟通。示例:课件出示: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请学生说说读了这个句子后的体会。品“绣”字之妙。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为奇妙?(点击课件,“绣”字变红色)生:“绣”字用得妙,羊群原来在吃草而随意走来走去,可在老舍的笔下,它们就是能工巧匠,在细心为草原这块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并且图案在不断改变,真是美极了!请同学们看这幅图,向老舍先生学习,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生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大海上扬起了点点白帆。生

8、2:这种景象还像碧绿的湖面上盛开着朵朵白莲花。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师小结:绿色与白色的搭配,这是一幅多么清爽明丽、自然与谐的图画呀!指导书写“毯”字。3.仿写句式,训练表达。(1)引出描写感受的句子。师:这是一幅多么漂亮的草原画卷呀!天空为草原涂抹了明朗的色调,小丘渲染了草原美丽的线条,牛羊赐予了草原生命的活力。置身于此情此景,老舍先生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种境界,既使人惊羡,又叫人舒适,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秀丽的小诗。(全班齐读)(2)想一想,假如老舍先生坐下低吟小诗,他会吟些什么内容呢?(3)仿写感受。同学们,假如此时此刻,你也在这漂亮的草原上,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完成句

9、式训练。(4)学生沟通自己写的句子。生1:这种境界,我既想坐在小山丘上看着悠然漫步的牛羊,又想在草原上奔跑,既想躺在松软的草地上沐浴暖和的阳光,又想骑马尽情地奔驰。生2:这种境界,我既想静坐,又想高歌,既想独享美景,又想拍下来给我的伙伴们观赏。4.理解视察依次。作者是按什么依次写这些景物的?(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依次写。)五、布置作业,强化稳固1.认清生字字形,描红、临写生字。2.背诵第1自然段。第2课时课时目的1.通过语言文字绽开想象,深化理解课文内容。2.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情深意重,激发学生对草原的酷爱与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3.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

10、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一、图片导入,重温美景1.课件出示:草原风光图上节课,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走进了内蒙古大草原,领会了让他“何忍别”的风光美,那秀丽的风光真是既令人惊羡,又叫人舒适。2.这节课,我们接着跟随老舍先生的脚步,去感受让他“何忍别”的人情美。二、合作共读,体会风情1.音乐过渡,激发想象。(1)“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听!(播放音乐赛马,视频内容为万马奔腾,时长约30秒。)(2)说说你仿佛看到了

11、什么。生:我仿佛看到蒙古族同胞骑着骏马在草原上奔驰,迎接客人。2.自由朗读,概括场面。(1)老舍先生是怎样描绘见面后的动人场景的呢?请大家自由读第25自然段,用你的朗读再现你所想象到的情景。(2)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这一局部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远迎、相见、款待、话别)3.问题入手,小组共学。老舍先生在课文结尾写道:课件出示:4.沟通品读,体会“情深”。(1)哪个小组先来汇报?课件出示: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蒙古族同胞的热忱好客?生:“男女老少”说明来迎接的人很多。(点击课件,“男女老少”变蓝色。)这么多人赶来迎接客人,说明蒙古族同胞很热忱,还有哪些词语也能表达出来?生:从“各色的衣裳”也能表

12、达出来,因为蒙古族同胞把客人到来当成节日一般,才会身穿节日盛装。(点击课件,“各色的衣裳”变蓝色。)是的,从图上我们看到蒙古族同胞身着艳丽的节日盛装远迎来客,确实是特别热忱。请男生来读这个句子,让大家感受到他们的热忱!(指名读)大家还有其他发觉吗?生:我觉得“飞”字用得特殊好,我体会到了马的速度特别快,说明蒙古族同胞想快点儿见到客人,心情很急迫。(点击课件,“飞”变蓝色。)一个“飞”字,为我们描绘了富有诗意的画面,更让我们感到蒙古族同胞那种扑面而来的热忱,我们一起来读。(全班齐读)小结:你们的朗读让老师看到了蒙古族同胞远迎客人时骏马奔驰、欢呼雀跃的动人场景。这哪里是马在飞,人在飞,清楚是我们的

13、心在飞,是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情意在飞呀!师:还有哪个小组情愿沟通?(2)示例:课件出示:蒙古族同胞与我们是怎样握手的?生1:总是握着,握住不散。我从这儿感受到蒙汉两族同胞见面时的激烈心情。生2:我补充一下,我觉得“热乎乎地”握着,不仅是手热乎乎地握着,而且他们的心也是热乎乎的。(点击课件,“总是”“热乎乎地”“握住不散”变蓝色。)“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他们的心愿都是什么呢?生:大家的共同心愿就是民族团结互助。谁来读读这几句话,读出蒙汉两族人民相见时兴奋、激烈的心情。(指名读,评价读)师:我们接着请小组来汇报。啊,蒙汉两族人民多像一个与睦的大家庭啊!谁能读读这段话,让我们感受这其乐融融

14、的气氛?(指名读)三、回忆全文,体会方法1.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了草原的风光美与人情美,文章最大的特点是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话别,到处都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2.以课后第二题为例,体会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有什么好处。3.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读一读。四、布置作业,拓展延长1.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验吧,可以与同学沟通,也可以写下来。2.阅读举荐。艾平的新作倾听草原又用怎样的笔触介绍了呼伦贝尔大草原呢?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高新区第一小学 语文 学科教学设计课题名称2 丁香结教材分析文章从色、形、味等多个角度细致地描绘了丁香花的高洁、漂亮,表达了作者对丁香花的宠爱,并借象征着愁怨的丁

15、香结告知我们要正确面对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教学目的1.会写“缀、幽、雅”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宅院、幽雅、伏案”等20个词语。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3.揣摩文中描写丁香的词句,体会这样写的表达效果。4.联络自身的生活阅历理解、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与作者赐予丁香结的情感。品尝、积累文章中美丽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教学重点训练朗读,品尝文中美丽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教学难点深化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抒发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教法学法本文语句美丽,富有形象感与画面感,可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四幅丁香图,唯美有深意。教学打算1.预习提纲(1)搜集宗璞

16、的相关介绍与作品。(2)搜集有关文学作品中赐予花草树木某种品行的材料等。(3)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或其他方法弄懂词语意思。(4)再读课文,思索: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多媒体课件课时支配2课时教 学 活 动 特性化思考与修改第1课时课时目的1.会写本课的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宅院、幽雅、伏案”等词语。2.精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感受丁香的特点。3.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品尝、积累文章中美丽而富有哲理的语言。一、激发爱好,导入新课1. 让学生举出在文学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花草树木的例子。课件出示: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对丁香花的形象有所理解。2.检查学生生字词预习状况。(学生进展多种

17、形式认读,老师相机正音。)二、初探“丁香”,整体感知1.先从题目入手,关注“丁香结”。提示: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有些生疏,不易读懂。(1)学生初读课文时,一方面读准字音,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次;(2)提取含有“丁香结”的相关句子,看看文中哪些地方提到了“丁香结”,把相关句子用横线画出来。(3)关注“丁香结”出现的位置多集中在文中后三段,由此引出对文章构造内容的关注。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提出问题:作者在写“丁香结”之前,用较多的篇幅写了什么?引导学生划分课文构造层次。课文的第13自然段写的是丁香花,第46自然段写的是丁香结。前3个自然段“赏花”,后3个自然段“悟花”。三、研读课文(第13自然段)

18、,感悟丁香花的特点1.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四幅丁香图?城里街旁的丁香花城外校园的丁香花斗室外三棵白丁香雨中丁香2描写角度有哪几个?颜色形貌气味姿态(视觉、嗅觉)3.写出了丁香什么特点?繁密耀目幽雅的甜香娇俏灵动鲜润妩媚可结合课本练习“朗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进展讲解。4.赏析描写美丽的语句。学生比照读,理解表达上的不同;把描写丁香的词语做上记号,谈谈表达效果,并试着读出这种效果。四、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朗读课文写丁香花的局部。第2课时课时目的1.深化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抒发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2.联络自身的生活阅历理解、感悟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与作者赐予丁香

19、结的情感。品尝、积累文章中美丽而富有哲理的语言。一、回忆前文,感受丁香花的特点1.丁香花有什么特点?2.雨中的丁香花又有什么特点呢?课件出示:(1)雨中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画面。(2)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与微雨连在一起”?二、朗读课文,感悟丁香结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可围绕“丁香结”的意象绽开梳理:(1)课件出示:丁香花蕾之所以称为“丁香结”,从外形上看,或许是因为它跟衣襟上的盘花扣很相像。(2)理解古人何以独创“丁香结”:课件出示:结合“阅读链接”,也可以再补充其他诗句,让学生理解“丁香结”常出如今表达闺怨、愁思的诗境中。思索:文章引用诗句的作用?课件出示:

20、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3)朗读,理解作者流露的情感:结合文段的理解,此处的“丁香结”指的是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丁香一般开在暮春季节,诗人面对漂亮易谢的丁香,便易伤春,说丁香是愁思,而丁香花的花苞便成了诗人眼中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以“丁香结”喻愁思固结不解是一种惯常用法,而本文作者反其道而行之,认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这表达了作者超然物外、沉着豁达的人生看法。三、结合实际,感悟人生结合自身经验,赏析文中哲理性的语句: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

21、淡无味了么?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理解,师适当点拨。四、回忆写法,学表达体会并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宠爱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高新区第一小学 语文 学科教学设计课题名称3 古诗词三首教材分析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诗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写出了羁旅之思;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诗人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与雨过天晴后的风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了黄沙岭夜里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与对乡村生活的酷爱的酷爱。教学目的1.会写“德、鹊、蝉”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建德江、惊鹊、鸣蝉”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

22、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解并描绘诗句的意思。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1.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品尝诗句,感知诗词大意。2.指导背诵,积累古诗词。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法学法先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络上下文进展自学,说说词语的或许意思。然后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句子中去,试着讲讲句子的意思,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适当点拨。教学打算1.预习提纲(1)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搜集孟浩然、苏轼与辛弃疾的资料。(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3、,读通句子,借助注释或其他方法弄懂词语意思。(3)再读课文,理解三首古诗词的大意。2.多媒体课件课时支配3课时教 学 活 动 特性化思考与修改一、复习旧知,激情导入1.课件出示:(1)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像之处?生:都表达了诗人在秋天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2)每一首古诗都有“诗眼”,“诗眼”就是能提醒诗的中心、点明诗人心境的字。请同学们找一找,这两首诗的“诗眼”分别是什么?(思,忆)2.导入新诗。夜幕驾临,江中烟雾迷漫,远处行来一叶扁舟,舟上的诗人又会有怎样的心情呢?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宿建德江。二、初读古诗,读出韵味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请同学们把这首诗细致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把

24、诗句读通念顺;第二遍做到字正腔圆。2指名朗读,字正腔圆。(1)第一行诗中有一个多音字“泊”,在这里是“停船靠岸”的意思,读作“b”。(2)“泊烟渚”的“渚”是翘舌音,“日暮客愁新”的“愁”也是翘舌音;最终一行诗中,“清”是后鼻音,“近”是前鼻音。3.赛读古诗,读出节奏。读诗不光要字正腔圆,还要读出节奏。请男女生竞赛读,读出这首诗的节奏。三、沟通资料,理解背景1.忆学法。同学们,大家还记得学习古诗“四步法”吗?生: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悟诗情。2.解诗题。(1)“宿”是什么意思?生:住宿、留宿。(2)“建德江”是一个地名,那么诗题的意思就是留宿在建德江。该怎么读好诗题呢?(指名读、齐读)3知作

25、者。(1)学生沟通关于孟浩然的资料。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闻名诗人孟浩然,你们在课前已经搜集了他的资料,如今说说对他的理解吧。(生沟通)(2)理解写作背景。理解古诗背后的故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我们一起来看孟浩然写这首诗前的一段经验:课件出示:(3)带着感受,齐读古诗。四、想象品读,明意悟情(一)明诗意。1默读古诗,感知大意。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这首宿建德江,结合书上的插图与注释,想一想,这首诗或许讲的什么意思?诗里的哪个字、哪些词在向你传递诗人的感觉与心情,可以做做记号。2.指名说说这首诗的大意。(二)悟诗情。1找出诗眼“愁”。请一位同学带着自己的理解与感受读一读这首诗,其

26、他同学边听边想,诗中哪一个字最能代表孟浩然此刻的心境?生:愁。2品尝“愁”字。(1)齐读“日暮客愁新”,知“愁”意。课件出示:日暮客愁新 “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孤独之愁)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你是从这行诗的哪个字看出来的?(客)“客”是指谁?(诗人自己)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因为他此时身处异乡)同学们,飒飒秋风勾起了张籍的思乡情,重阳登高勾起了王维的“倍思亲”。此时,是什么景物触动了孟浩然的思乡之情呢?(日暮)(2)比照想象“日暮图”,感知“愁”绪。共享温馨画面。日暮是夕阳西下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生:背着书包回家去。师:还有人在干什么呢?课件出示:

27、图片(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图、夕阳下母亲迎接孩子归来图、一家三口夕阳下漫步图)。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如今我们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看到了什么?生:空旷的原野,江面上只有诗人一个人。师:假如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到什么呢?生1:假如我能与家人在一起多好啊!生2:假如这时候有人陪我说说话多好啊!生3:假如这时候我在家乡多好啊!读出满怀愁绪的感觉。诗人孑然一身途经建德江,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想到自己“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一时间,他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绪?(指名读、评价读)课件出示: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3)一咏三叹“月近人”,

28、悟“愁”心。对月抒发愁绪。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月亮)孤人对月是何等的苍凉、孤寂,假如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生1:月亮啊,请把我带回家乡吧!生2:月亮啊,只有你知道我的心情,陪伴着我。回忆往昔甜蜜。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随月飞远。他的心已飞到家乡去了。他想到了往日与亲人挚友相聚的情景,那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生1: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与挚友围坐火炉边,把酒言欢。生2:在一个风与日丽的日子里,诗人与挚友在桃花林中吟诗作对,流连忘返。生3: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里,诗人与家人相聚树下,其乐融融。入情入境读诗句。想起昨日与亲朋好友把酒言欢,好欢乐啊!可是,这里却只有“野旷

29、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课件出示: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回忆家乡,点点滴滴都是华蜜,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然而,这里却只有(生读)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看不到熟识的家乡山水,听不到亲切的乡里乡音,这里只有(生读)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忆家乡甜如蜜,思家乡愁满怀,此时此刻作者有的只是愁。(三)拓诗句正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来寄予情感是很常见的,月亮已成了古人抒发情感的凭借。课件出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杜甫)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张九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五、背诵古诗,升华情感1.不知不觉中,我们走近了一轮明

30、月,这是孟浩然、李白、杜甫曾经守望过的月,也是我们的月,是古往今来唯一不变的月。学了这首古诗,我们已然成为孟浩然的知己,体会到了他在日暮时分“人在江中、心随月去”的满怀愁绪。2.配上音乐,指名背、齐背。第2课时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课时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化诗为画,理解诗意,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时的奇妙景象。3.在品悟诗句中体会诗人豁达开朗的胸怀。一、提醒诗题,简介诗人1.指名读诗题。2.理解诗题。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生:时间、地点、事务。设疑:诗人仅仅只是喝醉了吗?3简介诗人。师:这是北宋诗人苏轼流传千古的一首名诗,你理解苏轼吗?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

31、西湖有着不解之缘,他曾两度做杭州的地方官,疏通西湖,建筑苏堤,造福于杭州百姓。二、初读古诗,读准读美1.读得正确。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指名读,强调“遮”是翘舌音,“卷”读“jun”,“散”读“sn”。2.读出节奏。指名读,读出古诗的停顿与节奏。3.读出韵味。学生练读,读出古诗的韵味。(1)找出诗中的押韵字。(山、船、散、天)(2)按“平长仄短”练读。(3)分组读,齐读。三、化诗为画,体会意境1默读古诗,圈出景物。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默读古诗,想想每行诗分别描绘了什么景物?快速用自己宠爱的符号圈出来。(云、雨、风、水)2配乐范读,想象画面。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范读古诗,

32、想象你看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配乐,约50秒)课件出示:3.汇报沟通,品读感悟。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1)课件出示:黑云翻墨未遮山联络生活实际。夏天雷雨降临之前,天空的景象是怎样的?能用四字词语形容一下吗?(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学生想象画面。生1:我看到黑压压的乌云,就像打翻的墨汁一样,却没有遮住远处的山峦。生2:我看到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上扩散,但来不与遮住山峦。生3:我看到黑压压的乌云像海浪一样,汹涌地翻腾而来,但没有遮住远处的山峦。(点击课件,“黑、翻墨”变色)带着感受读诗句。我们联络生活实际,想象出了这幅“翻墨云”图。谁来读一读这句诗?让我们感受一下。(指名读、评价读、齐

33、读)(2)课件出示:白雨跳珠乱入船抓关键词语,品析雨的特点。生1:夏天的雨很急很大,我从“跳珠”知道雨落在船上就像是跳动的珍宝,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生2:我从“乱入船”的“乱”字看出雨势很大,这雨是杂乱无章的,就像顽皮的孩子活蹦乱跳。生3:我还从“白雨”看出这场雨很大,只有大雨点儿才会看起来是白色的,有种白花花的感觉。(点击课件,“白、跳珠、乱”变色)用多种形式,读出雨的气概。谁来将这场又急又大的雨,通过朗读带到我们大家眼前?(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老师小结,引出别样景象。师:这真是一场又急又大的雨啊。它让我们感到震撼!激烈!惊羡!当我们正被眼前这白花花的大雨所震撼并为之惊羡的时候,一阵大风吹

34、来,天地间又换了一副新的图景。(3)课件出示:卷地风来忽吹散 品尝“忽”之妙。生1:我从“忽”字感受到大雨来也匆忙,去也匆忙,一阵狂风席地卷而来,就把雨吹没了。生2:我从“忽”体会到这风很有威力,一下子就把大雨吹散了,还吹散了天上黑压压的云,天空变得一片瓦蓝。(点击课件,“忽”变色)拓展含“忽”的诗句。生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生2: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读出“风吹雨散图”。(分组赛读)(4)课件出示:望湖楼下水如天 想“水如天”之景。生1:水如天一样开阔,蓝天倒映在湖水中,水天一色。生2:水如天一样光明,雨后湖中泛起粼粼波光。生3:水如天一样澄净,雨过天晴,一切都像刚洗过的样子

35、。读出“雨后西湖”的画面感。碧空万里,程度如镜,读出你的想象与感觉。(指名读、齐读)4.联络生活,训练写话。请学生拿起手中的笔,也来写写雨吧。四、深化主旨,指导背诵1升华诗题中“醉”的含义沉醉。作者特别观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道:“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宠爱。2理解写作背景,体会诗人乐观豁达的生活看法。你知道当时诗人是在什么状况下写这首诗的吗?师: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苏轼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在官场受到排斥,无奈自请外任,远离京城,到杭州任杭州通判。他与挚友同游西湖时,经验夏日骤雨,触景生情,写成此诗。大凡诗人失意,总会借酒消愁,吟诗抒怀,而此诗

36、却不见愁情,你从这场骤雨中读到了一位怎样的诗人?(乐观、豁达)3.指导学生背诵全诗。五、课外延长,阅读积累1.拓展名诗。苏轼与西湖有着不解之缘,他爱西湖,尤爱雨中的西湖,他还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写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请你说一说,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西湖是怎样的?2.积累名篇。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往今来,多数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描写与赞美西湖的千古名篇,课后找来读读并积累。第3课时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时目的1.会写“德、鹊、蝉”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建德江、惊鹊、鸣蝉”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融入

37、丰富的想象,感悟词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对丰收之年的喜悦与对乡村生活的酷爱之情。一、范读课题,自主解题1.师读课题,提出疑问。读题目时老师为什么在中间停顿一下?生:因为“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2.联络旧知,理解课题。你们对课题还有哪些理解?生1:我知道“黄沙”是指黄沙岭,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的西面。生2:题目的意思是晚上诗人在黄沙岭的一条小道上漫步。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1.学生自由读全词。老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把词读通读顺。2.指名读词。重点强调:“蝉”是翘舌音,“见”读xin,不读jin。(1)理解“见”的意思。“见”就是出现的意思。(2)联结已知。这个“见”还在什么地

38、方出现过?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3)齐读全词。三、自读自悟,入境抒情过渡:读通词是学好诗词的序幕。读懂词,读出词里所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词的正式开场。词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须要细心品尝,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细致品尝一下吧!(一)品读上阕1自读自悟。学生默读上阕,不懂的地方打上“?”,小组探讨汇报。2汇报沟通。(1)谁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课件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弄懂“别枝”。借助注释,可以知道“别枝”指横斜突兀的树枝。 理解词意。生:这句词的意思就是:月光光明,惊醒的鹊儿飞绕在树枝上。清风吹来,半夜里蝉儿在鸣唱。学生质疑。生:我不认为是明月惊醒了鹊儿,也可能是作者

39、的脚步声惊动了鹊儿。师:有自己的见解,真棒!想象画面。师范读这句词,学生闭眼想象: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光明的月光下,惊醒的鹊儿飞离树枝。半夜里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有感情地朗读。黄沙岭的风光是多么迷人啊!谁能读出来呢?(指名读)过渡:你们还读懂了什么?(2)课件出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描绘画面。生:这句词呈现的画面是:稻花飘香,农夫们在议论丰收的年景;蛙声阵阵,吸引诗人侧耳细听。表达异议。生:我认为这里的两句应倒过来,读为“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一片蛙声说明青蛙很多,稻花飘香预示着丰收。因此,这里是青蛙在争说丰收,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赐予激励。师:你想象丰富、见解独

40、特,了不得!“说丰年”的是农夫还是青蛙,各人见解不一样,重要的是让读者体会到丰收的喜悦。读出喜悦。(一咏三叹读)a.多少年来,与农田朝夕相处的青蛙,看到黄沙岭这喜人的丰收景象,能不兴奋吗?男生齐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b.“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农夫丰收多不简洁啊!他们怎能不快乐呢?女生齐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c.朝朝出,每天望,辛勤的耕耘最终有了收获,辛弃疾又怎能不为农夫兴奋呢?齐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3.齐读上阕。光明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爽的稻花香,蛙声一片,这一切多么奇妙,让我们一起置身于这奇妙的夜晚,感受着清风明月,轻轻地吟一吟

41、吧齐读上阕。(二)品读下阕1.默读下阕。2.学生沟通。重点点拨:(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应当颠倒依次来理解,就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2)品“忽见”之趣。 课件出示: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读出惊喜。阵雨降临,天黑乎乎的,避雨的地方很难找寻,辛弃疾特别焦急,在阵雨到来之前最终找到了。读出放松。诗人正在为避雨焦急,如今看到茅店,心情放松了。读出兴奋。进了茅店,又可以与农夫们一边喝酒,一边说丰年了。3.以诗表情。想想哪句诗最能表达词人此时的心情?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特性朗读。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下阕。(指名读、齐读)四、比照阅读,体会情感(课件出

42、示宿建德江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两首诗词。)这两首诗词都写了月夜的风光,表达的情感却有不同,结合具体诗句说说。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一个“愁”字让我们体会到了他在日暮时分“人在江中、心随月去”的满怀愁绪。诗人把这份愁情托付给了江中的月儿,“江清月近人”一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愁肠百转、孤独孤独的诗人。诗人看见月亮便勾起了自己的愁绪,抒发了诗人漂泊在外的愁思。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描写的是安静的月夜风光,表达了丰收在即的喜悦之情。五、链接词人,拓展阅读1.走近词人辛弃疾。你们理解他吗?生1:我在资料上得知,辛弃疾在黄沙岭建有“黄沙书院”,他在为农夫的子女读书着想。生2:辛弃疾,号稼轩,说明他特别关

43、切种庄稼的人。2.拓展辛弃疾的作品。(1)背诵描绘农村生活的佳作清平乐村居。(2)阅读抒发爱国豪情的杰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件出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沟通感受。齐读。3.课后搜集词作。课后请同学们搜集辛弃疾的词,读一读,背一背。下周咱开个赛词会,感悟辛弃疾的人生。六、布置作业,指导写字1.指导写好生字。“德、鹊、蝉”这三个字,重点指导“德”字。强调不要少写了“心”上面的短横。2.背诵并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高新区第一小学 语文 学科教学设计课题名称4*花之歌教材分析这首散文诗以花的口吻,讲解并描绘了花的成长、芳香以与凋谢,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大自然画卷,赞

44、美了花主动乐观的生活看法与追求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自命不凡”的精神。教学目的1.在朗读中品尝美丽的语言,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致的构思。3.体会诗人运用以物喻人来寄予内心奇妙情感的写法,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学重点在朗读中品尝美丽的语言,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朗读课文,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教法学法讲解法 诵读法 自学法教学打算1.预习提纲(1)课前搜集纪伯伦的相关资料。(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或联络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3)再读课文,思索: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2.多媒体课件课时支配1课时教 学 活 动 特性化思考与修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观赏鲜花,引出课题。(课件出示多幅鲜花图。)同学们,一朵朵娇艳漂亮的鲜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