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学问点整理第五课古诗两首一、教材分析1题西林壁。这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风光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行胜数。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丽、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入,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相识,就必需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2游山西村。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与乡间的风光风俗,刻画了农夫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二、说明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
2、此山中。译:不知道庐山的真样子,是因为自己在山里面,只能看到一局部。.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译:不要笑农夫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总能用足够的东西款待客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译:走过了一座座山,一条条河,以为没有路,在前面看到一簇簇花,一棵棵树,就知道前面又有村子了。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译:在正面看都是连绵起伏的山岭,在侧面看都成了一座座山峰。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形态、姿态是不同的。三、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答:当局者迷,旁观者清。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答: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感到没盼望了,突然有了新的转
3、机。3、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应当用那句诗句来形容? (横看成岭侧成风,远近凹凸各不同)四、悟理:1.题西林壁这首诗是(宋朝苏轼)写的,这首诗不仅对庐山(雄奇壮丽、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相识,就必需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2、游山西村是(宋)朝(陆游)写的,该诗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与乡间的风光风俗),刻画了农夫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宠爱的真挚感情。)五、课内阅读题:(一)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
4、凹凸各不同。_ _,_ _。(1)先把这首诗补充完好。(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闻名文学家_ _。诗中_ _、_ _、_ _、_ _、_ 、_ _这几个字词告知我们,诗人是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庐山的美景。_ _、_ _、_ _说明诗人看到的风光各不一样。(3)写出下列字的意思。题:_ _ _ 识:_ _ 缘_ _(4)这首诗中哪句提醒了深入的道理,并写出它提醒了什么道理。_ _(5)从诗中找出恰当的诗句填在横线上。 老师在指导我们写作文时,经常用苏轼的名句:“_ _,_ _”,教我们写作文时不要说人家常说的话,要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写出自己的特性。(二)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
5、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这首诗是_ _代诗人_ _的作品。这首诗描写的是_风光风俗,刻画了农夫_的品性,表达了诗人_ _的真挚感情。诗中一个“足”字写出了农家主人款待客人时_ _的盛情。(2) 说明下列字的意思。浑:_ _ 豚:_ _ 疑:_ _(3)根据意思写诗句。1不要笑话农家的腊酒浑浊。_ _2丰收年景,款待客人的菜肴足够丰富。_ _(4)从诗中找出恰当的诗句填在横线上。形容陷入逆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的诗句是“ , ”。描写农家纯朴热忱款待客人的诗句是“ , ”。第六课爬山虎的脚一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态与特点,以及
6、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视察四周事物的剧烈爱好。二理清思路1.爬山虎的生长地方2.叶子的特点3.脚的特点:(1)脚的样子(2)脚是怎么爬的(3)脚与墙的关系三通过课文1.通过课文我们体会到作者视察的方法是(细致、长期连续视察)。2.爬山虎的脚是这样爬的:触墙,细丝头上变圆片巴住墙,细丝由直变弯,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四、课内阅读题: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留意,引人留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簇新,看着特别舒适。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匀称,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
7、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水纹,好看得很。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留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如今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假如你细致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1)按课文内容填空。爬山虎的叶子,刚长出来时是(),长大后是(),叶尖( )。在墙上()那么( ),没有
8、( ),也( )一点儿( )。(2)上面节选的三段话中,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_,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_ _。(3)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请你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用“”画出来,并用“ ”标出爬山虎爬墙动作的词。(4)读读画“_”的句子,完成练习。爬山虎的脚长在_ _,形态_,颜色_。请找出片段中的两个比方句并抄下来。第七课蟋蟀的住宅一这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闻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视察笔记。在文中,法布尔介绍了自己视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二蟋蟀的住宅算是“宏大的工程”的缘由是:蟋蟀的住宅向阳、隐藏、能排水,大小相宜,从居处简朴、清洁、枯燥、卫生等可以看出蟋蟀
9、修建这座住宅的细心,让我们感受到它身上似乎有一种聪慧才智。但蟋蟀修建这座住宅的工具是那样的柔弱,只是一对前足与一双后腿。在这明显的发差中,我们体会到蟋蟀修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三课文解析1、这篇课文是法国闻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视察笔记。作者在文章中大量采纳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2、“不愿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写出了蟋蟀的特性特点;“倾斜的隧道”,意味着住宅有排水功能;“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说明住宅特别隐藏,有平安感;“在这平台上弹琴”,说明蟋蟀的住宅不仅能安居,而且有休闲消遣之功能。3、重点段落与句子的理解。(1
10、)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藏所藏身。他们的隐藏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行惜。蟋蟀与它们不同,不愿随遇而安。他经常慎重地选择住址,肯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与的阳光。他不利用现成的洞窟。他的束缚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始终到卧房。“蟋蟀与它们不同,不愿随遇而安。”问题一:这句话“随遇而安”指什么? “随遇而安”是指适应四周的环境,不管环境如何都能满意。问题二:(1)从哪里看出蟋蟀不愿随遇而安?对于一般的昆虫来说,只要能找到一个临时隐藏的藏身之地就满意了,而蟋蟀却不同,它不愿利用现成的洞窟,而是慎重地择址,自己一点一点地挖掘。这是法布尔发觉的蟋蟀与别的昆虫的不同之处。这句话也照应了课文的题目
11、,让读者知晓,为什么把蟋蟀的藏身洞窟称为“住宅”。(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在这句话中,作者奇妙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比方为“弹琴”,又将蟋蟀洞窟门口的平地称为“平台”,让读者感到,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它不仅能藏身栖息,而且还具备休闲消遣的功能劳动之余,四周静静静之时,住宅的主人操琴弹奏,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种形象的语言也反映了昆虫学家对昆虫的特别感情。(3)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宏大的工程?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的柔弱,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与后腿,与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修整等工程相比,这是多么大的反差!另外蟋蟀住宅的选址,住宅内外的设计,如向阳
12、,能排水,大小要相宜,居处要简朴、卫生等。所以对蟋蟀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宏大的工程,也是人们为之惊异的超凡举动。四、课内阅读题:在朝着阳光的堤(d t)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即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曲曲折折,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四周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细致耙扫,整理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zo co )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居处是很简朴的,清洁、枯燥,很
13、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洁,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宏大的工程了。(1)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简朴( ) 清洁( ) 光滑( ) 平整(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简朴( )光滑( )平整( )宏大( )枯燥( )(4)这两段话是根据从 到 依次来介绍蟋蟀住宅的。(5)蟋蟀的住宅内部的特点是_。(6)文中划横线的词语采纳了 的修辞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作者 的情感。(3) “宏大的工程”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这座住宅别称作是宏大的工程?_ _第八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觉一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10年
14、。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觉,非洲的西海岸与南美洲的东海岸形态特别吻合,从而推想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宏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日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觉,他进展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很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二、课内阅读题: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变更自己想法的人。他开场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络与比照中进展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找寻大陆漂移的证据。一次,他看到一份材料,里面提到南美洲与非洲大陆上的古生物化石有肯定的相像性。一种叫中龙的爬行动物,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明显,这些动物当时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否则,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飞渡重洋。这个重要的发觉大
15、大鼓舞了他。他充溢信念,又做了很多考证工作。(1)这段话选自_ _,课文主要讲了_ _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首创_ _的故事,从而告知我们_、_、_ _是魏格纳获得胜利的不行缺少的几个因素。(2)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用“_”画出来。(3)从文中“_”这个词语可以看出魏格纳考证工作量大。(4)魏格纳的关于大陆漂移学说的根据是什么?用“ ”在文中画出来。(5)结合课文内容,试着完成下列推理。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中龙是爬行动物,不行能飞渡重洋。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所以,_。(6)补充句子。 1魏格纳天性好动,呆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就像_。 2魏格纳要从浩如烟海的
16、资料中找寻证据,就似乎_ 。第二单元复习材料一、比一比,再组词莫(莫非)蜡(蜡烛)挥(挥手)虎(老虎)铺(铺开)搜(搜寻)豪(骄傲)宜(宜人)寞(孤独)腊(腊月)浑(浑身) 虚(虚心)捕(捕鱼)瘦(瘦小)毫(丝毫)叠(重叠)痕(痕迹)寓(寓言)择(选择)扒(扒开)疑(疑心)狠(狠心)遇(遇到)泽(沼泽)趴(趴在)凝(注视)二、多音字重 chng(重叠)zhng(重要) 空 kng(空隙) kng(空间)铺 p(铺路 )p(店铺)曲 q(弯曲)q(曲子)弹 tn(弹琴)dn(子弹)兴 xng(兴奋) xng(兴奋)禁jn(不由自主) jn(制止)三、近义词:舒适舒适 坚固坚实 空隙间隙 匀称平均
17、 知名知名隐藏遮挡慎重慎重 挖掘开掘简洁简明 搜寻搜寻随遇而安入乡随俗 静谧安静 偶尔间或 豪放豪爽坐卧担心如坐针毡 整理整理四、反义词:弯曲笔直坚固薄弱匀称不等 细致马虎 舒适难过 慎重轻率粗糙光滑 柔弱刚毅枯燥潮湿简朴豪华 偶尔必定 崭新陈旧不行思议可想而知 宽阔窄小 隐藏暴露 随意慎重 喧闹安静五、积累(花名歌谣)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三月桃花连十里,四月蔷薇靠短墙,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丹桂满枝黄,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腊梅雪里藏。课外编创:三月杏花满枝头,四月樱花上粉妆,五月丁香开得旺,六月牡丹争芳香。1、 心
18、中有数:也说“成竹在胸”,是说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方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该成语讲的是北宋画家文于可的故事)2、 造句:心中有数这次考试,她经过了充分地复习,心中有数地走进了考场。 写作之前,要细致细致地进展选材与构思,做到心中有数。六、词语形式积累ABB:兴冲冲毛茸茸笑嘻嘻火辣辣金灿灿笑盈盈红彤彤 黑乎乎 红艳艳AABB:恍恍惚惚郁郁苍苍蹦蹦跳跳勤勤恳恳隐隐隐约原本来形形色口口声声ABCC:可怜巴巴 生气勃勃 得意扬扬 空空如也人影绰绰 清波漾漾ABAC:逍遥自由如怨如诉 栩栩如生 活龙活现 绘声绘色 忽明忽暗 若隐若现 无忧无虑AABC:涓涓细流帘帘飞瀑跃跃欲试滔滔江水空
19、空如也 娓娓好听 恋恋不舍 瑟瑟颤抖半紫半黄: 半灰半百合色 半青半黄 半黑半白 葡萄灰: 梨黄 茄子紫 枣红 米黄 天蓝 银白 鹅黄 藕荷色 苹果绿义务教化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自我评估班级 姓名 学号 成果 嗨!同学们:信任经过自己的努力,你肯定收获不少,考试可要细致做哦。祝你胜利!一、 看拼音正确填写。12%爬山虎的脚作者是( ),文中爬山虎的叶子变成嫩绿后,在墙上铺得很jn yn( ),却没有chng di( ),也不留一点儿kng x( ),特别yn rn zh y( )。法国闻名的昆虫学家( )写了wn mng sh ji( )的科学著作kn chng j 。我们刚
20、读了他写的文章 ,文中蟋蟀不愿su y r n( ),它的藏身之处很yn b( )。这两位中外作家用优秀的作品告知我们,在生活与学习中要学会(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4%1、1912年,在法兰克福召(zho zho)开的地质学会上,魏格纳作了演讲。2、在朝(cho zho)着阳光的堤(d t)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3、茎上长叶柄(bng bn)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三、将下列词语补充完好。8%( )卧不( ) 毫不行( ) 整理得( ) 浩如( )海不行( )议精神大( )( )费心机 坐( )担心四、给“然”组词并填在适宜的句子中
21、。(6分)( )然 ( )然 ( )然 ( )然1、魏格纳被自己的( )发觉惊呆了。2、( )这外发觉,没有足够的事实证明,但魏格纳( )没有变更自己的想法。3、魏格纳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 )找到了证据。五、按要求写句子。4%1、这几本课外书,大家已经看了几遍。(改为被字句)2、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么样(在不同的位置加上标点,使句子意思不同,请写出两种。)3、不细致视察怎么能对爬山虎有如此细致的理解?(改为陈述句)六、按课文内容填空。10%1、五月( )红似火,六月( )满池塘。(1分)我也能写二句:( )月( )。(1分) ( )月( )。(1分)2、( ),远近凹凸各不同。这是( )代诗人(
22、 )写的,告知我们( )。(3分)3、游山西村作者是( ),是( )代诗人,告知我们绝处逢生道理的诗句是( )(4分)七、阅读积累与运用。(12+14)%(一)细致阅读爬山虎的脚选段,按要求答题。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留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如今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假如你细致看那些细小的
23、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1、第一自然段的主要介绍了( )。(2分)2、作者通过细致视察,把爬山虎的脚写得很详细,在写明了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地( ),它的样子像( ),它的颜色是( )。(3分)3、用“ ”划出文中一句比方句,这里把( )比作( )。(4分)4、根据这两段话的提示,画出你理解的爬山虎的脚。(3分)(二)阅读下面短文,答复问题。竹,是极其平凡的,然而,竹子与人们生活休戚相关。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与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藏”。 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种坚韧不屈的品行。自古至今,它
24、与松、梅竞相被历代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憧憬。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竹就静静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冻土,脱下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来寒往,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见而的确存在的品行。我想:竹子品行表达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作为我们每个人,须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1、“息”在字典中的说明有:(1)呼吸时进出的空气;(2)停顿;(3)消息;(4)利息。文中的“休戚相关”的“息”应属于第 说明;“自强不息”的“息”应属于第 说明。(2分)2、这篇短文写了竹子的 与 。(2分)3、第三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 ”画出来。(2分)4、竹子品行表达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这是一句 句,改为陈述句: 。(3分)5、“岁寒三友”是指 、 、 。(3分)6、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八、习作30%每种植物都有各自的特点:你只要轻轻地一碰含羞草,它的叶子立刻就会闭合;向日葵的花盘会向着太阳转视察一种植物,把你视察到的这种植物的特点写下来。做到内容详细,语句通顺,用词恰当。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