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说》练习题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师说稳固及拓展性练习一、选择题(共36分,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C ) A数罟()) 洿池(ku) 阿谀奉承(y) 师襄(xing) B跬步(gu) 经传(zhun) 以贻(wi)之 苌(chng)弘 C骐骥(q) 句读(du) 颁白(bn) 老聃(dn) D驽马(n) 郯子(tn) 针砭(bin) 无长(zhng)无少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原来) B彼童子之师(那些)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 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许) 士大夫之族(类、辈) 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是故无贵无贱(没有)3.下列
2、加点词语的含义与如今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A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吾从而师之 A全不一样 B与如今的用法一样 C全都一样 D与如今的用法一样4.下列加点词语含义一样的一组是:( B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圣人无常师 C作师说以贻之 D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贻笑大方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5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一样的一项是( C )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之学者必有师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今其
3、智乃反不能及 D小学而大遗人非生而知之者6.下列各组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 圣人之所以为圣 D 此所以学者不行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7.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一样的一项是( B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A其皆出于此乎 B吾未见其明也 C其可怪也欤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8. 选出对下列6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推断正确的一项( C ) 而耻学于师 其皆出于此乎 于其身也 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拘于时 学于余 A全一样 B各不一样 C只有一样 D只有一样9.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C) A君子生非异也 B师者,
4、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斯天下之民至焉 D或师焉,或不焉10.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C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11.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一样的一项是( B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大王来何操?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学于余 12. 选出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 B ) 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B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提倡了闻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见“
5、惟陈言之务去”,提倡先秦古文言之有物的文风。 C韩愈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又被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代表作除师说外,另有马说祭十二郎文等。 D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阐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俗,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河阳人。唐代闻名散文家,明人将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B韩愈、柳宗元等人提倡的古文运动,既是一场复兴儒学的运动,也是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的文学革新运动。古文运动的理论,对于创始作家自由抒发的文风,拨正古代散文的开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C“六艺经传皆通习
6、之”中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与学问。传,说明经书的著作。D“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原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却,竟然B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一提D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过其他的人 7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一样的一项是(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A其皆出于此乎? B吾未见其明也C其可怪也欤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8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的意义与用法一样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 B愚人之所
7、以为愚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9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一样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B大王来何操?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学于余 10下列对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段运用了三组比照,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 的恶劣习气。B语段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 C语段再以择师教子与自身“耻师焉”作比照,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 D语段最终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的学习看法进展比照,
8、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三、翻译下列句子(共20分)1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3分) 12不拘于时,学于余(2分)1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分)1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分)高二语文周周练(一)参考答案一、根底题(共15分,35)1、A(无:无论) 2、D(学者:古义是求学的人,今义是有特地学问的人;从而:古义是两个词,跟从并且,今义是一个表示结果、目的的连词;小学:古义是两个词,小的方面要学习,今义是一个名词,指学制的初级阶段)3、B(B句与例句中的“师”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A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C是形容词的意动用
9、法,以为耻;D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圣人) 4、C(B项中的“也”都是助词,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不译;A,介词,跟介词,对于;B,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他;D,转折连词,却顺接连词,就)5、C(文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二、课内阅读。(共15分,35)6、D(出人:超出一般的人)7、B(B与例句都是人称代词,他们;A,表示推想的语气副词,或许;C,表示加强语气的副词;D,指示代词,那些)8、C(师道:从师的风气;则:转折连词,却顺接连词,就;所以:的缘由用来的,的凭借;惑:形容词,糊涂名词,疑难问题)9、B(B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是介词构造后置句,C是定语
10、后置句,D是被动句,介词构造后置句)10、D(这个比照,目的在于提示了尊卑贵贱与智力凹凸成反比的惊异现象,发人深思)三、翻译下列句子(共20分)11.不通晓句读,不解除迷惑,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留意这两句的句式特点:宾语前置 ) (3分) 12.不受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留意两个“于”的用法,一个表被动,一个是介词“向”。)(2分)13.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说明疑难问题的。(者,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推断)(3分)14.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在我之前诞生)还是比我小(在我之后诞生)呢?(3分)15.因此无论贵贱,无
11、论年常年少,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3分)16.他与他年龄差不多,学问学问相像,(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惭愧;(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3分) 17.因此弟子不愿定不如老师,老师不愿定比弟子贤能,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与技艺上(各)有(各的)特地探讨。(3分) 18、B 19、D 20、D 21、C 22、A 23、C。 24、D 六、选作题答案: 1(用来-的,-的凭借)(通“授”,教授 ) 2、(-的缘由 )3、( 表修饰 ) 4( 表转折 ) 5(表并列 ) 6( 意动用法,以之为师 )7(动词,学习 ) 8(从师 ) 9(意动用法,以-为耻)(动词, 学
12、习 )10其皆出于此乎?(或许,表推想的语气词 ) 11(名词,圣人 )(形容词,圣明 )( 名词,愚人 )( 形容词,愚笨 ) 12(有的 )(通“否”) 13(因此,所以 )(无论) 14(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15(竟) 16(这些人 ) 17( 赞许 )18( 相当于“于“ )( 知道,懂得 )(助词,表停顿 ) 19(确定 )( 比 ) 20( 赠送 )【参考答案】 1.A 2.B 3.B 4.C 5.退之、韩昌黎、文、昌黎先生集、古文运动。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6.略7.而、者、其、也、矣、乎、夫、所 8.C 9.A 10.B 11.D 12.B 13.B
13、 14.D 15.只要水势大,那么凡属可以浮起来的物体,无论大少都会浮起来。只要求语言能表达意思,就疑心会导致不要文采,这种疑心是不对的。然而,外在的装饰也不能轻视,只是不要把它摆在首要位置就可以了。16.均强调文章内容确定形式、重于形式,即意在辞先;并讲求文章的好用性。 都运用了比方的修辞与论证手法。【跟踪试题】一 选择题:1. 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如今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年十七,好古文 A全不一样 B与如今的用法一样 C全都一样 D与如今的用法一样2. 下列
14、加点词语含义一样的一组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圣人无常师C吾从而师之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乃大惊,问所从来 余嘉其能行古道3.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与用法一样的一组是:A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B 而耻学于师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不拘于时,学于余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与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chuan,流传 B作师说以贻之 贻:dai,赠送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dou,句中的停顿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ru,阿谀,奉承二 填空题;
15、 5.韩愈,字_,世称_,卒谥“_”,作品集有_。他是唐代“_”的提倡者,后人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为_、_、_、_、_、_、_。6.用课文原文答复下列问题: 老师的职能是什么?_; 择师的标准是什么?_; 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得出了什么结论?_,_,_,_。7.给文中空缺的八处选填恰当虚词(则、其、于、也、而、之、焉、乎、矣、以、哉、所、且、者、即、夫)。8.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圣人之所以为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与的“惑”一样,与的“所以”不同 B与的“惑”一样,与的“所以”亦一样 C
16、与的“惑”不一样,与的“所以”也不同 D与的“惑”不一样,与的“所以”一样9.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一样的一项: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圣人无常师10.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 念,很有主动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竹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比照,层层深化,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 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经予了强 烈的指责与挖苦。【参考答案】 1.A 2.B 3.B 4.C 5.退之、韩昌黎、文、昌黎先生集、古文运动。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6.略7.而、者、其、也、矣、乎、夫、所 8.C 9.A 10.B 11.D 12.B 13.B 14.D 15.只要水势大,那么凡属可以浮起来的物体,无论大少都会浮起来。只要求语言能表达意思,就疑心会导致不要文采,这种疑心是不对的。然而,外在的装饰也不能轻视,只是不要把它摆在首要位置就可以了。16.均强调文章内容确定形式、重于形式,即意在辞先;并讲求文章的好用性。 都运用了比方的修辞与论证手法。第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