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进一步相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究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进一步相识图形的平移,探究图形平移的特征和性质,能利用图形的平移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通过视察、操作、想象,经验一个简单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变换成困难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开展空间观念。 4、经验运用轴对称或平移进展图案设计的过程,能敏捷运用轴对称和平移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并运用图形的平移解决数学问题。 5、通过视察、操作活动,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和动手操作实力,并学会观赏数学美。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2、能够进一步相识图形的轴对称,知道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进一步相识图形的平移,知道图形平移的特征和性质,能利用图形的平移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第1课时 轴对称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相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究图形成轴对称的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变换培育空间想象实力和思维实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驾驭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三、教学打算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尺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观赏
3、。 师:这些图形美丽吗?它们有什么特征? 师生沟通后明确: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假如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你们知道它们的对称轴在哪里吗?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学生动手在教材上分别画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画出对称轴后,课件演示画出对称轴的过程,明确沿着对称轴对折,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 3、对于轴对称图形,大家在之前就已经有了初步的相识,今日我们再来深化探讨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和性质。 板书课题:轴对称。 二探究发觉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例1主题图。 提出问题: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推断的?它的对称
4、轴在哪?假如沿着对称轴对折,A点会及哪个点重合?组织学生比小组为单位进展沟通。 反应时,老师重点说明:假如沿着对称轴对折,A点会和A重合。我们把像这样对折后能重合的一组点叫对应点。 师:你还能在图形中找出其他的对应点吗? 学生完成后反应。 2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学生在小组内探讨,探究以下问题: 数一数,看看轴对称图形中每组对应点有什么特点。 画一画,连接每组对应点,看看每组对应点的连线及对称轴有什么关系。 学生沟通后,全班反应。 反应小结:轴对称图形中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及对称轴垂直。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板书 2、教学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例2主题
5、图。 (1)猜一猜。 课件出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看图猜一猜这是什么图形。 师: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图形吗?为什么这样想? 师生沟通后明确:这个图形可能是五角星。再引导学生依据对称轴想象出图形的另一半。 (2)画一画。 你能画出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吗? 引导学生思索: 应当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每条线段应当画多长? 师生沟通后明确:可以先找到一些关键点,然后依据对称轴画出它们的对应点,最终连接各对应点。 (3)说一说。 组织沟通: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依据对称轴来确定一些关键点的位置。 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到关键点的对应点。 依据这个图形
6、的形态,连接各对应点。 三稳固发散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3页“做一做。 课件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沟通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又好又快地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 2、稳固提高。 拿出方格纸,依据今日的学习内容,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 动手设计。 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并说一说你是如何设计的。 四评价反应 通过今日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互动后总结:今日,我们更深化地学习了轴对称,知道了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还学会了画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五板书设计 轴对称 假如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7、。折痕所在直线叫做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及对称轴垂直。 六、教学反思:第2课时 平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性的系列活动,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驾驭平移的特征。 2、结合详细情境和操作活动,能利用图形的平移运动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在探究式的教学活动中,培育主动探究,勇于发觉的精神,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驾驭平移的特征。 难点:利用图形的平移解决数学问题。 四、教学打算 多媒体课件、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活动: 课件演示:一个图形在方格图中从左往右平移。 师:图形做的是什么运动
8、?平移 往哪个方向平移的?它向右平移了几格?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同答 2、说明: 为了能看清平移的状况,用实线表示平移前的图形,虚线表示平移后的图形,用箭头表示平移的方向。 3、导入: 今日这节课我们学习图形变换的另一种形式:平移。 板书课题:平移。 二探究发觉 1、教学例3。 (1)探究平移的特点。 师:同学们,今日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平移的小嬉戏,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聪慧,能快速找到变化和没变的地方。出示教材第86页例3主题图。 引导学生视察: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师生沟通后明确:“箭头始终没有发生变化板书:形态、大小不变; “箭头的位置变化板书:位置发生变化。 (2)平移
9、的“二要素。 师:大家真聪慧,一眼就看出了“箭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那谁能说一说它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独立思索后在组内沟通。 反应总结:“箭头分别向右平移了7格;向上平移了5格。 师:在平移时要说清晰平移的两个要素: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即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师: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数平移的格数的? 师生沟通后明确:可以抓住图形上的关键位置上的点或线。 老师利用图形进展演示:依据图形上一组对应的关键点,数出两个对应点之间的格数就是平移的格数。板书:关键点 接着出例如3主题图。 师生共同完成,然后进展反应。 反应时让学生说一说这时“箭头又分别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
10、成教材第86页“做一做 引导学生将图中的“三角形先向右9格,再向下平移5格。 沟通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平移的,又是如何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的。 2、教学例4。 (1)出示教材第87页例4主题图。 提出问题: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2)沟通探讨。 师:这个图形有两条边都是曲线,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展沟通,老师巡察并进展个别指导。 (3)组织反应。 师生沟通后反应:我们用平移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即先把左边这局部的“半圆形剪下来,再向右平移6格,这样就将这个图形转化成了长方形。 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所以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即原图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
11、4)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7页“做一做。 课件展示题目后,让学生画一画,量一量,再算出这个火箭的面积。 反应时,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即把右边的三角形平移到左边,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后,再求它的面积。 三稳固发散 1、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见到的平移现象。 2、在方格纸上利用图形平移的知识设计美丽的图案。 学生动手画一画,小组沟通展示。 四评价反应 通过今日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沟通后总结:通过今日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平移必需具有两个要素:一是平移要有方向,二是平移要移动肯定的距离;还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后的图形。 五板书设计 平移 平移的特点: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图形的大小和形态没有改变。 平移二要素:方向、距离 六、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