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全部教案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全部教案文档.docx(18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四部分 教案赣南医学院医学生理学教研室教案第一章 绪论课程名称生理学授课对象本科临床医学与麻醉学专业课时2学时(80分钟)授课章节课 题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第四节学时安排1. 生理学的探讨对象和任务,生理学探讨的三个程度: 10分钟2. 机体的内环境: 10分钟3. 生理功能的调整:神经调整,体液调整,自身调整: 30分钟4. 体内的限制系统: 25分钟非限制系统,反响限制系统,前馈限制系统5. 小结: 5分钟运用教材生理学(面对21世纪课程教材,第五版,姚泰主编)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1驾驭:内环境、稳态的概念;体液调整、负反响的概念。机体的内环境以与生理功能的调整,正、负反响的概念。 2熟
2、识:生理学探讨对象、任务。生理功能的限制系统。反射弧五个根本环节;反响限制系统。反射概念、反射弧五个根本环节;体液调整;自身调整。3理解:生理学的探讨对象和任务;生理学探讨的三个程度。机体的内环境。生理功能的调整:神经调整;体液调整;自身调整。体内的限制系统:非自动限制系统、反响限制系统、前馈限制系统。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机体的内环境 2.生理功能的调整 3.反响限制系统难点:1.反响限制系统 2.前馈限制系统三、 教学方法设计: 1. 介绍反射的要领,回忆反射的构造根底,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与反射的种类,结合实例讲授神经调整的特点2. 介绍体液调整的概念和神经-体液调整概念并联络
3、实际分析其调整特点。3. 从人体功能调整具有自动限制的特征入手,分析人体内的限制部分和受控部分,然后分别以排尿反射和血压的调整为例着重介绍正反响和负反响的概念与其特点。4. 对全章内容进展简要小结。四、 教具和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与投影仪五、 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生理学的探讨对象和任务一、生理学的概念与任务 1、什么是生理学 生理学 (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探讨生物机体功能(function)的科学。包括细菌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人体生理学等。 生理学是一门试验性的科学。一切生理学的理论都来自试验。 3生命活动的根本表现 蛋白质和核酸是一切生命活动的
4、物质根底。生命活动至少包括以下三种根本活动。 新陈代谢(Metabolism) 生物体对外界环境变更的反响与兴奋性 具有对刺激产生生物电反响的实力称为兴奋性(excitability)。 凡能引起某种组织产生兴奋的最弱(最小)刺激强度称阈刺激(threshold stimulation)。 阈刺激的倒数(1/threshold stimulation)可以作为测定兴奋性凹凸的指标。 生殖(Reproduction) 生物体能产生与自己相类似的个体称为生殖。一个单细胞经过分裂成为两个子代细胞,就是生殖。因此,生殖也是生命活动的根本表现之一。二、生理学探讨的三个程度 (一)细胞和分子程度的探讨 在
5、这个程度上进展探讨的对象是细胞和构成细胞的分子,这方面的学问称为细胞生理学(cell physiology)或一般生理学(general physiology)。 (二) 器官和系统程度的探讨 要理解一个器官或系统的功能,它在机体中所起的作用,它的功能活动的内在机制,以与各种因素对它活动的影响,这都需要从器官和系统的程度上送行现察和探讨。 (三) 整体程度的探讨 从整体程度上的探讨,就是以完好的机体为探讨对象,视察和分析在各种生理条件下不同的器官、系统之间互相联络、互相协调的规律。 上述三个程度的探讨,它们互相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络、互相补充的。要说明某一生理功能的机制,一般需要对细胞和分
6、子、器官和系统, 以与整体三个程度的探讨结果进展分析和综合,得出比拟全面的结论。 近年来随着物理、化学、数学、电子计算机等的开展,应用这些科学成果,探讨生理功能活动,开展出很多新兴的探讨领域,如数学模型、系统分析、计算机模拟等等。信任随着各学科领域的开展,对生理学的探讨会越来越深化。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 成人液体占身体重量的约60。分为两大类: 约23的液体(约占体重的40)分布在细胞内为细胞内液。 其余13的液体(约占体重的20)分布在细胞外细胞外液。 约14(约占体重的5)分布在心血管系统内,也就是血浆。 约34(约占体重的15)分布在心血管系统之外,即组织液。 细胞干脆接触的外界环境称为
7、外环境 (external environment)。例如环境的温度、湿度、阳光、空气等等(人类不仅接触自然环境还有社会环境)。 人体的细胞一般不能干脆与外界环境发生接触,干脆生存的环境是细胞外液。所以,细胞外液是机体中细胞所处的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只有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困难的多细胞动物才有可能生存。内环境各种理化因素常常保持相对的恒定稳态(homeostasis)。机体的一切调整活动最终的生物学意义在于维持内环境的恒定。第三节 生理功能的调整 机体对各种功能活动的调整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神经调整(nervous regulation)、体液调整(humor
8、al regulation)和自身调整(auto regulation)。 1神经调整 (Nervous regulation)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是调整全身各种功能活动的系统。通过nervous的调整称为nervous regulation。 神经调整的根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reflex)。反射的通路包括五个组成部分(反射弧): 感受器传人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中任何一部分构造被破坏或功能障碍都会使反射不能完成。图11 反射弧形式图(仿ACGuyton) 2体液调整 (Humoral regulation) 一般是指由某一器官或组织分泌的化学物质(hormon
9、e,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另一器官,调整它的功能活动。很多内分泌腺并不是独立于神经系统的,它们也干脆或间承受到神经系统的调整,因此,也可以将体液调整看成是神经调整的一个环节,成为“神经体液调整”(nervous-humoral regulation)。人体内的功能调整大多是这种复合式的调整。 图12 神经-体液调整示意图 某些组织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它们并不随血流流到其他器官起作用,而是在组织液中扩散,调整邻近组织的功能活动,称为部分体液因素和旁分泌调整 (paracrine regulation)。 3 自身调整(Auto regulation) 机体内有些调整既不依靠神经也不依靠体液,
10、而由自身对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响,称为Auto regulation。 例如将心肌或骨骼肌拉长后,再刺激引起肌肉收缩,其收缩力明显加强。第四节 体内的限制系统任何限制系统都由限制部分和受控部分组成。从限制论的观点来分析,限制系统可分为非自动限制系统、反响限制系统和前馈限制系统三大类。 一、非自动限制系统非自动限制系统是一个开环系统,即系统内受控部分的活动不会影响限制部分的活动。这种限制方式是单向的,即仅由限制部分对受控部分发出活动的指令。这种限制方式使受控部分的活动事实上不能起调整作用。在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调整中,这种方式是极少见的。二、反响限制系统在整体,被调整的器官(效应器),在功能活动发生变
11、更时,往往这一变更的信息又可以通过回路反映到调整系统,变更其调整的强度,形成一种调整回路。人们常常用“反响” (feed back)一词表示这种调整方式。在反响限制系统中,反响信号对限制部分的活动可发生不同的影响:假如它的终产物或结果降低这一过程的进展速度,称为负反响(negative feedback);假如是加速或加强这一过程的进展速度则称为正反响 (positive feedback)。 (一)负反响限制系统 负反响限制系统的作用是使系统保持稳定。机体内环境之所以能维持稳态,就是因为有很多负反响限制系统的存在和发挥作用。 (二)正反响限制系统 正反响限制系统的活动使整个系统处于再生状态:
12、与负反响相反,正反响不行能维持系统的稳态或平衡,而是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 正反响限制系统数量很少,例如,血液凝固是正反响限制、排尿反射、正常分娩过程等。 人体中的各种反响调整回路中有的比拟简洁,有的则很困难,它可以包括困难的神经调整和体液调整综合完成调整某一生理功能活动。 三、前馈限制系统 在神经系统的调整限制中,除反响限制外,还有前馈限制(feed-forwardcontro1)例如限制部分发出信号,指令受控部分进展某一活动,同时又通过另一快捷途径向受控部分发出前馈信号,与时地调控受控部分的活动。六、小结: 1、为什么要学习生理学 2、归纳本章要点3、怎样学好生理学七、作业:1、反响、反射、
13、反响有何区分?2、试比拟神经调整、体液调整和自身调整的作用、特点与意义。3、举例说明前馈限制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4、要引起组织或细胞反响,刺激必需具备哪些条件?5、试述内环境、稳态与其意义。6、试述生命活动的自动限制原理。八、双语词汇: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稳态(homeostasis)神经调整(nervous regulation)体液调整(humoral regulation)自身调整(auto regulation)正反响(positive feedback)负反响(negative feedback)反响(feedback)反射弧(reflex arc)九、
14、参考资料: 1、徐丰彦,张镜如主编,人体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王志均,陈孟勤主编,中国生理学史,北京医科高校,中国协和医科高校结合出版社 19933、范少光,人体生理学(第二版,双语教材)北京医科高校出版社.20004、.Guyton AC.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0th ed, WB Saunders Co, Philadelphia, 2000 P382429 5、.Ganong WF. Review of medical physiology. 20th ed, McGraw-Hill publishing Co, New Y
15、ork, 1999十、教学小结: 本章的讲解比拟简洁,因为有中学生理卫生的根底,学生更简洁理解。所不同的是,要比原来的生理卫生讲得更深化些。这一章的内容不算多,主要是些概念性的东西,但是必需强调和务必使学生记住,如兴奋性、内环境、稳态等。在上生理学的第一课即绪论时,首先要向学生介绍有关生理学的探讨内容和方法,教师应当重视这一章的讲授。通过这一章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对生理学的探讨内容有比拟全面的理解,而且要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和学好生理学,即明了医学生学习生理学的目的,生理学在整个医学教化与实际工作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从而进步学生学习生理学的爱好和自觉性,为学好本门课程打下良好的根底。绪论最好由
16、教研室主任或高年资教师上,而且最好教研室全体教师或青年教师参与听课,以增加课堂气氛。赣南医学院医学生理学教研室教案第二章 细胞的根本功能(1)课程名称生理学授课对象本科临床医学与麻醉学专业课时2学时(80分钟)授课章节课 题第二章 细胞的根本功能第一节 细胞膜的根本构造和跨膜物质转运功能学时安排1. 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构造:20分钟2.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入胞:55分钟 3. 总结:5分钟运用教材生理学(面对21世纪课程教材,第五版,姚泰主编)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1.驾驭:跨膜物质转运的根本功能中的易化扩散;主动转运机制。2.熟识:
17、单纯扩散;通过具有特殊感受构造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由膜的特异受体蛋白质、G蛋白质和膜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转导系统。3.理解: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构造;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跨膜物质转运的根本功能。难点: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三、 教学方法设计:首先指诞生物体的构造和功能的根本单位是细胞,接着复习细胞的根本构造(重点是细胞膜),然后结合细胞膜的化学成分讲授各种物质转运方式,重点介绍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讲授过程中结合启发性提问。四、教具和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与投影仪五、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第一节 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和信号传递功能细胞膜的根
18、本构造 液态镶嵌模型(图) 组成:脂质、蛋白质、糖类(图)脂质双分子层:细胞膜的根本骨架含:磷脂、胆固醇、鞘脂磷脂: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 。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1 定义 扩散: 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跨膜挪动的过程 2 扩散通量: Mmol/s 2 影响因素:膜内外物质浓度差、电压差 膜的通透性 3 转运的物质:O2,CO2 4 特点: 高浓度低浓度 不耗能易化扩散 1定义 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在特殊膜蛋白质扶植下,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2特点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耗能 具有选择性 通透性可变更3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离子
19、通道 转运的物质:离子:Na + 、K+等 特点:a通道蛋白功能状态可以变更(图)激活(开放)、失活(关闭)、备用(静息) b通过 “闸门”进展调控 c有选择性 转运结果:电化学势能平衡 分类: 化学门控通道:N-Ach受体、电压门控通道:Na+通道、机械门控通道:内耳毛细胞 4 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图) 转运的物质:GS、AA进入一般细胞 共同特点: 构造特异性、 饱和现象、 竞争性抑制被动转运: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主动转运1定义:指细胞膜将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差和电位差转运的过程 2生物泵:本质就是ATP酶,如“钠-钾泵”、“质子泵”等 钠泵: 钠-钾泵或Na+- K+ -ATP酶(图)
20、 激活:细胞内的Na+ 、细胞外的K+ 作用:3个Na+移到膜外,2个K+移入细胞内生理作用:形成细胞外高Na+、细胞内高K+ a离子势能贮备是生物电产生的根底;促进某些物质的逆浓度差的跨膜转运。如GS b细胞内高K+是某些生化反响必需 c. 防止细胞水肿 3分类 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图) 各种跨膜转运机制的特征出胞和入胞 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1出胞:各种分泌活动、神经递质的释放2入胞:受体介导式入胞(图)六、小结:1.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2. 几种主要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七、作业:1. 试述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方式与特点。2. 简述钠-钾泵的生理意义。八、外语要求:液体
21、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通透性(permeability)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化学门控通道(chemiscally-gated channel)电压门控通道(voltage-gated channel)载体(carrier)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 active transport)钠-钾泵(Na+-K+ pump)出胞(exocytosis)入胞(endocytosis)九、参考资料:1、徐丰彦,
22、张镜如主编,人体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范少光,人体生理学(第二版,双语教材)北京医科高校出版社.20003、孙庆伟,等 医用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Guyton AC.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0th ed, WB Saunders Co, Philadelphia, 2000 P3824295、Ganong WF. Review of medical physiology. 20th ed, McGraw-Hill publishing Co, New York, 1999十、教学体会: 本节教学要协作生物学中有关细胞学
23、问的复习以与多媒体课件中动画效果的运用来讲解,可以进步学生的学习爱好和课堂理解实力。但从目前的动画效果来看,还不是很满足:一是画面粗糙,二是动作太快,不易很好地视察,有待改良。赣南医学院医学生理学教研室教案第二章 细胞的根本功能(2)课程名称生理学授课对象本科临床医学与麻醉学专业课时2学时(80分钟)授课章节课 题第二章 细胞的根本功能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学时安排1. 跨膜信号转导概念的提出 5分钟2. 通过具有特殊感受构造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20分钟3. 由膜的特异性受体蛋白质、G蛋白和膜的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转导系统 20分钟4. 由酪氨酸激酶受体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
24、,跨膜信号转导和原癌基因 10分钟5. 兴奋、兴奋性与其衡量指标、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变更 10分钟6. 小结 5分钟运用教材生理学(面对21世纪课程教材,第五版,姚泰主编)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1. 驾驭:几种跨膜信号转导的方式;兴奋、兴奋的标记、兴奋性、可兴奋组织、阈值、阈刺激的概念;组织兴奋与其复原过程中兴奋性的变更。2. 熟识:跨膜信号转导和原癌基因;熟识强度与时间的依从关系。3. 理解: 衡量组织兴奋性凹凸的常用指标。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的形式和影响因素 2. 兴奋、兴奋的标记、阈值、阈刺激难点:肯定不应期。三、 教学方法设计:首先在已有膜通道学问根底上介绍
25、化学门控通道和电压门控通道的分子构造、在膜中的存在形式与信号传递原理。简要介绍机械门控通道。重点讲授受体-G-蛋白-膜效应器酶跨膜信号传递系统。在复习已有的兴奋性概念根底上,以兴奋的电学本质为主线讲授兴奋、兴奋的标记、可兴奋组织等。结合生活实例介绍阈值和阈刺激概念,分的强度-时间依从关系。讲深进透肯定不应期现象、本质和意义。最终介绍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四、教具和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与投影仪。五、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传递功能跨膜信号转导概念: 指外界信号(化学分子、光、声音等)作用于细胞膜外表的受体,引起膜构造中一种或多种特殊蛋白质构型变更,将外界环境变更的信息以新
26、的信号形式传递到膜内,再引发靶细胞功能变更。几种主要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由离子通道完成的跨膜信号传递 刺激信号膜通道蛋白开放离子挪动膜电位变更膜内信息细胞功能变更 。 1化学门控通道(配体门控通道) 举例:N-型乙酰胆碱受体又称:通道型受体 、促离子型受体2电压门控通道 在跨膜电位变更时,通道开放。 如:Na+、K+、Ca2+通道3机械门控通道:内耳毛细胞中4细胞间通道:即缝隙连接(图) 举例:神经兴奋引起肌收缩 神经冲动神经末梢释放ACh终板膜化学门控通道开放终板电位电压门控Na+通道肌膜AP胞浆Ca2+上升肌收缩。由受体、G-蛋白、膜效应器酶完成的跨膜信号传递1受体 概念:指能与配体特异性
27、结合的蛋白质 特性:(1)特异性 (2)饱和性 (3)可逆性蛋白 构造:(图) 分类:Gs Gi 效应器酶:Ac 、 PLC 、离子通道 利用胞浆或胞膜中的物质生成第二信使 4第二信使:cAMP cGMP IP3 DG Ca2+ 信号传递过程(图) 化学信号(激素、递质等)特异性受体受体-配体复合物蛋白中介激活效应器酶系第二信使激活蛋白激酶蛋白质磷酸化生理效应由激酶受体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 受体构造与功能(图)膜外段: 能与配体相结合。跨膜:螺旋。膜内段: 自身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受体激活 蛋白磷酸化 底物酪氨酸残基磷酸化跨膜信号转导和原癌基因 原癌基因:与致癌病毒碱基排列依次相一样,存在于正常细胞
28、,其正常表达为生命必需。 表达产物与跨膜信号转导有关。 即刻早期基因:又称快速基因、即早基因、第三信使。六、小结: 几种主要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七、作业:1.试述细胞膜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2.什么是原癌基因?八、外语要求:跨膜信号转导(trasmembrane signal tranduction) 跨膜信号传递(trasmembrane signaling) 促离子型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 机械门控通道(mechanically-gated channel) 配体(ligand) 受体(receptor) G蛋白耦联受体(G-protein coupled recep
29、tor) 促代谢型受体(metabotropic receptor) 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原癌基因(cellular proto-oncogene)九、参考资料:1、徐丰彦,张镜如主编,人体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范少光,人体生理学(第二版,双语教材)北京医科高校出版社.20003、.孙庆伟,等 医用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Guyton AC.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0th ed, WB Saunders Co, Philadelphia, 2000 P382429 5、Ga
30、nong WF. Review of medical physiology. 20th ed, McGraw-Hill publishing Co, New York, 1999十、教学体会: 本次课的内容较为重要,必需要求学生将几种跨膜信号转导的方式驾驭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驾驭,一方面要协作多媒体动画效果进展教学,二方面要多举实例,三方面还要将几种跨膜信号转导的方式相区分,只有这里搞懂了,后面的相关内容才能理解得更清晰。 另外,应当要求学生将生理学的这部分内容与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学问作横向联络,这样,学习的效果会更大。赣南医学院医学生理学教研室教案第二章 细胞的根本功能(3)课程名称生
31、理学授课对象本科临床医学与麻醉学专业课时2学时(80分钟)授课章节课 题第二章 细胞的根本功能第三节 细胞的跨膜电变更学时安排一、 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 单一细胞的跨膜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20分钟(二)生物电现象的产朝气制 35分钟二、 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20分钟小 结 5分钟运用教材生理学(面对21世纪课程教材,第五版,姚泰主编)一、 学目的与要求:1. 驾驭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与产朝气制,极化、去极化、反极化(超射)、超极化和复极化的概念。2. 熟识动作电位曲线的组成与其与兴奋性变更的时间关系。3. 理解生物电现象的视察和记录方法,电压钳试验与其根本
32、原理。二、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 重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朝气制 2. 难点:极化、去极化、反极化、超极化、复极化概念三、 教学方法设计:首先举例介绍生物电现象,接着介绍生物电的记录方法与结果(胞外和胞内),进而引入静息电位概念,借助物理学手段着重讲授极化、去极化等概念,然后讲授动作电位概念并抓住重点讲解并描绘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朝气制。最终用图来归纳、说明动作电位组成与其与兴奋性变更的时间关系四、 教具和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与投影仪五、 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第三节 细胞的跨膜电变更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兴奋性与兴奋的概念1. 兴奋性:指可兴奋细胞承受刺激后产生反响的实力。 2. 兴奋
33、:指产生的反响 兴奋的外部表现与本质: 3. 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肯定的强度肯定的作用持续时间肯定的时间-强度变更率4.反响与两种形式(兴奋和抑制)5.阈强度:固定刺激时间与强度时间变率,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响的最小刺激强度。简称阈值。阈值大则兴奋性低,反之亦然 阈上刺激阈下刺激阈刺激单一细胞的跨膜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生物电记录方法(图)1静息电位RP 概念:指细胞在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图) 极性:内负外正,大小用负值表示 大小:神经元:90mv2动作电位AP概念: AP是膜两侧电位在RP根底上发生的一次可扩布的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图)去极相:去极化 超射锋电位 复极相:复极
34、化初期 后电位复极化后期(负后电位)后超极化(正后电位)生物电现象产生的机制 1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静息时,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分布不均,细胞膜对K+通透,对Na+不通透, K+外流的形成K+平衡电位。(表) 静息电位是K+平衡电位 影响因素: (1)细胞外K+浓度(图) 胞外K+浓度上升, 静息电位减小 (2)钠-钾泵的作用动作电位的产朝气制(1)锋电位 上升支:去极相 由Na+内流形成,是Na+的平衡电位 有效刺激部分Na+通道开放少量Na+膜去极化阈电位大量Na+通道开放大量Na+内流膜内负电位消逝,出现正电位 下降支:复极相 Na+通道失活K+通透性上升 Na+内流停顿,K+外流膜内
35、电位由正向负值变更静息电位。AP的产生本质上是受刺激后Na+ 、 K+通道状态变更导致膜对Na+ 、 K+通透性(电导)变更的结果。 (图) K+通道:是电压依靠式离子通道,有开、关两种状态阻断剂:河豚毒素、局麻药 Na+ 通道:是电压与时间依靠式离子通道,有开、关、失活三种状态(图)阻断剂:四乙基胺、四氨基吡啶。 (2)后电位 后去极化:快速K+外流积累,复极化减慢 后超极化:钾通道开放时间长,过多钾外流3.动作电位的特点: a“全或无”现象: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就到达最大值,其幅度不会因刺激强度的加强而增大。 b不衰减传导 c脉冲式,不会重合 d不同细胞,AP的幅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图)4.细胞
36、兴奋后兴奋性的周期性变更 肯定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正常(图)动作电位的引起和阈电位阈电位和锋电位的引起 刺激阈电位AP阈电位 TP: 是一种膜电位的临界值,能触发AP, 是引起钠通道大量开放的膜电位值,即钠内流形成正反响的膜电位值。RP和TP的差值大,细胞兴奋性低; 差值小,兴奋性高。阈强度:使细胞膜去极化到阈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部分兴奋(图) 特点(图)(1)电位幅度小,呈衰减性传导(2)等级性,非 “全或无”式(3)可以总和: 时间总和 空间总和动作电位的传导:部分电流学说 AP在同一细胞上是以部分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部分电流:已兴奋膜与未兴奋膜之间存在电位差,而发生的电荷挪动。 神
37、经纤维AP的传导:神经冲动 (1)无髓神经纤维AP的传导(图) (2)有髓神经纤维AP的传导 在两个相邻的郎飞结间呈跳动式传导 传导速度快,节能。 影响传导速度的因素: 轴突直径 是否有髓鞘六、 小结:1. 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与其产朝气制;2. 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七、 作业:1、分析增加细胞外液钾离子浓度对RP和AP有何影响?2、部分电位与动作电位比拟各有何特征?3、试述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朝气制。八、 双语要求:兴奋性(excitavitity) 刺激(situmlus) 膜电位(memgrane potential) 静息电位(resting p
38、otential)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超级化(overshot polarization)去极化(depolarization) 复极化(repoarization)阈刺激(threshold situmlus) 全或无定律(all or none lacal) 神经冲动(nerve impulse)九、参考资料:1、徐丰彦,张镜如主编,人体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范少光,人体生理学(第二版,双语教材)北京医科高校出版社.20003、.孙庆伟,等 医用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Guyton AC. Textbook of Medical Ph
39、ysiology. 10th ed, WB Saunders Co, Philadelphia, 2000 P382429 5、Ganong WF. Review of medical physiology. 20th ed, McGraw-Hill publishing Co, New York, 1999十、教学体会: 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是本章的关键内容也是重点和难点内容,讲好这一部分可为心肌的电生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底。要讲好这一部分内容,需先复习物理学有关电的学问,即要让学生搞懂生物电是怎么记录出来的(先讲一般电流计的记录后讲微电极的记录)。静息电位的产生原理比拟好讲,就是抓
40、住两点:一是膜内外离子的不匀称分布,二是膜上离子通道的特异性开放,由于受到膜内外电场力的作用造成了K+的平衡电位;而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就更难讲了。先要把去极化、超级化、反极化和复极化的概念讲清,然后再结合Na+通道、K+通道的活动讲动作电位上升支、下降支的产生原理,协作多媒体动画画面来讲,效果更好。赣南医学院医学生理学教研室教案第二章 细胞的根本功能(4)课程名称生理学授课对象本科临床医学与麻醉学专业课时2学时(80分钟)授课章节课 题第二章 细胞的根本功能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学时安排1.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10分钟2. 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收缩的分子机制 40分钟3.
41、 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20分钟4. 平滑肌的构造和生理特性5分钟5. 总结:5分钟运用教材生理学(面对21世纪课程教材,第五版,姚泰主编) 九、 教学目的与要求:1驾驭: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机制,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的收缩机制。2熟识: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3理解平滑肌的构造和生理特性。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2、肌丝滑行的根本过程3、肌肉前、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难点:1. 终板电位的产生2、骨骼肌收缩的分子机制、长度-张力曲线四、 教学方法设计:先简要介绍骨骼肌的构造,然后依次讲授滑行理论、滑行过程和兴奋-收缩耦联。重点讲解等张收缩、等长收缩,联络心肌的舒缩和生活实例讲深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