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数列求和课例的教学设计 .pdf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34866033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9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数列求和课例的教学设计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数列求和课例的教学设计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数列求和课例的教学设计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数列求和课例的教学设计 .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数列求和教学设计临晋中学王晓一 教学目标 :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卷 , 发现数列与不等式 , 三角函数 , 向量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往往出现在高考中的最后两题, 成为学生的丢分题 , 从而加强数列综合应用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数列求和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 :复习等差和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回忆公式推导过程所用倒序想加和错位相减的思想方法 , 及用数列求和公式求和时, 应弄清基本量中各基本量的值, 特别是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和时, 应关注公比 q 是否为 1; 记住一些常见结论便于用公式法对数列求和; 学会分析通项的结构并且对通项进行

2、分拆; 能运用拆并项求和思想方法解决非特殊数列求和问题。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联系和变化的观点, 结合转化的思想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看问题, 从而帮助他们用科学的态度认识世界. 二 教材重、难点数列求和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前面已学习了等差与等比数列求前n项和的公式 , 但是不少题目是不能直接套用公式的, 有些需要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如课本上介绍的“高斯求和法” ( “倒序相加法”) 、 “错位相减法”等常用的数列求和法主要有下面几种: 1 直接用等差与等比求前 n项和的公式法;2 折项或并项求和法; 3奇偶求和法; 4裂项求和法; 5错位相减法; 6.

3、猜想归纳法本节课是高三第一轮复习中数列求和的第一节, 从而分析变换通项以及用局部和整体的思想来选择恰当的方法对非特殊的数列求和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 三 教学方法、手段通过设问、启发、当堂训练的教学程序, 采用启发式讲解、互动式讨论、反馈式评价的授课方式 ,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借助幻灯片辅助教学 , 达到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 . 四学情分析本人执教的学校是省重点中学, 所教的班级是高三年级的实验班, 学生具有较好的数学功底 , 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 合作探究能力 , 因此本节课采用学生主讲、教师点评的授课方式, 既能充分发挥

4、学生主观能动性, 又能充分暴露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学生认知过程中的错误 , 更重要的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获取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 学法指导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 确定了三种学法:(1)自主性学习法 , (2)探究性学习法 , (3)巩固反馈法 , 六 时间安排 复习引入(约 10 分钟) 例题讲解(约 10 分钟) 学生评析(约 18 分钟) 学生小结(约 2 分钟)七 板书设计:数列求和(一)例题解答板书学生演练1公式法例 1: 例 1: 2 等常见重

5、要公式例 2: 2 拆并项求和法,八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设 计 意 图1 复习引入(一)复习提问 : 1: 对一个数列我们应关注它什么?( 教师提问 ) 2: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数列几种常见的求和方法: 公式法拆并项求和裂项相消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以学生为主体, 展开课堂教学(二)跟踪检测 : 若已知一个数列的通项 , 如何对其前 n 项求和 ? nna3123nann) 1(nnan)1(1nnannnna3通过学生对几种常见的求和方法的归纳、总结, 结合具体的实例、简单回忆各方法的应用背景. 把遗忘的知识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精选学习资料 -

6、-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三) 巩固检测题:(1) _32naaaa(2) 1 35 (2n+1)= (3)2222321n(4)3333321n复习等差与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 (1) 中易忘讨论公比是否为 1 (2) 中易错项数(3) 与 (4) 是为用公式法求和作铺垫 : 2 课题提出如何对非特殊的数列求和3 例题讲解例题引入对下列数列求和(1) 设 Sn13579 ? (2) 设 Sn13579 ? 101 = ? (3) 设 Sn3579 ? (4) 设 Sn13579 +101 求 Sn典型例题例

7、 1 设 Sn13579 +101 求 Sn 分析( 一) Sn(13)(57)(9-11) (97-99)+101 分 析 ( 二 )Sn 1+( 3 5)+( 7 9)+(-11 13) +(-99+101) 分析( 三) Sn(1+5+101)-(3+7+ +99) 分析( 四) Sn13579 +101 Sn101-99+97-95 +1 变式 (1) 设 Sn13579 ( 1)n1(2n1), 求 Sn 注: 变式(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主要是让学生关注数列的通项 , 进一步理解)(nfan通过一题多解, 开阔学生的思维 . 分析 ( 一)( 二) (三 )培养学生的拆项求和与并项求

8、和的意识, 比较分析 ( 一 )( 二) 思考应留下哪一项分析 ( 四) 复习倒序相加法为变式 (1) 作铺垫变式 (1) 让学生做的目的是需讨论n 的奇偶性书写格式易出问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分析:当 n2k (k N*) 时, SnS2k(1 3)(57) (4k 3)(4k 1) 2k n当 n2k1 (k N*) 时, SnS2k1S2ka2k 2k (4k 1) 2k1n综上所述 , 有 Sn( 1)n1n变式(2) (1988全国文史最后一题 ) 一个数列 an:当 n 为奇数

9、时 , an5n1:当 n 为偶数时 ,an22n求这个数列的前 2m项的和 , (m是正整数)分析:若数列 an满足 an5n1 则数列 an具备什性质 ? 若数列 an 满足 an22n则数列 an 又具备什性质 ? 如何变通本题的an(答案: 5m2m 2m 12)题让学生上黑板做如何表示n 的奇偶性见投影利用变式训练, 让学生感受高考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式 (1) 与 变式 (2) 主要是从学生获取知识遵循“从特殊到一般,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 循序渐进”的原则出发 ,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4 学生评析例题反馈求数列: 1,1 2,1 23, ,1 23 n, 的

10、前 n项之和求数列: 1,2 3,4 56,7 8910, 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之和求数列: 1,3 4,5 67,7 8910, 的通项公式及前 n 项之和注:(1)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2) 学生上黑板讲解 , 并回答同学的提问 . (3) 让学生归纳本节课的重难点及解题思路例题反馈的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通过学生的评析,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 发散学生思维 , 培养学生的合作, 探究意识。让学生从具体实例中发现结论。 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 并在结论的发现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11、- - -第 4 页,共 6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5课外的巩固与检测计算 :2222222212345620072008 ; . 数列:11111,3,5,7,24816的前n项和为 ; 再现本节课的重难点。6 小结拆并项求和:若nnnndcba, 其中),nnndcb均为可求和数列 , 则可分别求和后再合并;启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 一方面了解学生对本堂课的接受情况, 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7 课外作业 必做题:1、数列: 1,1 2,1 222,1 22223, 的前 n 项之和为什么? 2、数列 an 中, 前 n 项之和 Sn=159131721+(1)

12、n1(4n3), 则S15S22S31= . 3 、 如 果 数 列 an 的 前n项 之 和 为Sn=3 2n, 那 么2232221naaaa= . 4. 设设数列 an 是公差d4 的等差数列 , 前 20 项之和为S20=660 ()求它的首项 a1; ()设 T)()(215252321216262422aaaaaaaa, 求 T的值因为学生的能力层次参差不齐 , 上完一节课之后未必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全部的知识内容, 因而必须给出适当的时间让他(她)们去理清知识脉络.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学习必

13、备欢迎下载 选做题:1 求和: S=1+n321132112112 计算:234234nxxxxnx . 思考题:求和:)!1(!43! 32! 21nn通过作业题的分层变式训练 , 达到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符合因材施教原则。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养成 “题后思考”的习惯和提高数学能力的效果。九 教学评价自主性: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分层式练习和选择性作业,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践性:通过学生评析中的变式训练,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做数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 可行性 :所教的班级是高三年级的实验班, 学生具有较好的数学功底, 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 合作探究能力 . 有效性 : 通过学生的练习与评析,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现问题, 讨论问题 , 解决问题的平台, 为学生高效获取知识和提高综合素质创造条件.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