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导学案学生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武传导学案学生版 -.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苏武传导学案学生版 -【精品文档】第 7 页苏武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翻译文句。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学习方法】诵读法、比较法、合作探究【知识链接】1、作者及作品:班固(3292),我国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幼年即聪慧好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后来继承父志,在父未完成的史记后传基础上撰写汉书。因被人诬告
2、私改国史而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完成汉书写作。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七十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2、写作背景: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
3、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一、朗读课文,熟悉内容。1、校正字音 稍迁至栘中厩( )监 数( )通使相窥( )观 以状语( )武 既至匈奴,置币遗( )单( )于 后随浞野侯没( )胡中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归汉置煴( )火,覆武其上 拥众数万,马畜( )弥山 故使陵来说( )足下 何以汝为( )见子卿尚复谁为( )乎 给( )其衣食 2、找出并解释下列句中通假字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 ) 与旃毛并咽之 ( )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4、 ( ) 空自苦亡人之地 ( ) 法令亡常 ( )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 ) 武父子亡功德 ( ) 信义安所见乎 ( ) 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 ) 前以降及物故 ( ) 二、再读课文,概括讲述课文情节故事1. 疏通文意,依照示例给每段内容添加小标题,理清脉络。要求:小标题要准确概括情节变化,并尽量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同时注意语言的通顺凝练。1、出使匈奴,单于受礼。 2、 缑王谋反,祸及汉使。3、 4-5、 6、 7-8、 9、 10、 2、理清课文的基本思路。课文按时间顺序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文按苏武一生可以分为 部分:第一部分是 至 段,写苏武 第二部分是文章
5、第 至 段,主要写苏武- 第三部分是 至 段,写苏武 三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四作业:完成第二课时部分文言现象的总结性习题 第二课时一学生自读课文,先自主再合作,完成下列习题,1古今异义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古义: 今义:料理、筹划) 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 今义:业绩) 我丈人行也。 (古义: 今义:岳父) 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 今义:相当于所以) 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武等实在 (古义:
6、今义:诚实、老实) 武使匈奴,明年 (古义: 今义:下一年) 太夫人已不幸 (古义: 今义:灾祸,不幸运 ) 单于视左右而惊 (古义: 今义:左右方向,支配,操纵) 2、一词多义 解释使 (1)数通使相窥观 使: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 第一个“使”: 第二个“使”: (3)单于使使晓武 第一个“使”: 第二个“使”: 语 (1)以状语武 语: (2)如惠语以让匈奴 语: 引 (1)虞常果引张胜 引: (2)引佩刀自刺 引: 食 (1)绝不饮食 食: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食: (3)廪食不至 食: (4)给其衣食 食: 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 发: (2)虞常等七十余
7、人欲发 发: (3)恐前语发 发: 乃 见犯乃死,重负国 乃: 恐汉袭之,乃曰 乃: 3、词类活用 、意动用法 (1) 单于壮其节 (壮: ) (2)屈节辱命(屈、辱, ) (3)诚甘乐之 (乐: ) 、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 (降: ) (2)空以身膏草野 (膏: ) (3)反欲斗两主 (斗: ) 、名词活用等 (1)天雨雪 (雨: ) (2)羝乳乃得归 (乳: ) (3)杖汉节牧羊 (杖: )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 ) (5)惠等哭,舆归营 (舆: )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 ) 4特殊句式: 先指出下列倒装句式倒装类别,再还原成正常语序。 、倒置句
8、(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 正常语序为 ) (2)为降虏于蛮夷( , 正常语序为 ) (3)何以汝为见( , 正常语序为 ) (4)子卿尚复谁为乎( , 正常语序为 ) (5)何以复加( , 正常语序为 ) (6)信义安所见乎( , 正常语序为 )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 正常语序为 ) 、判断句,指出表判断的标志性词语。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被动句 ,指出具体被动情况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二巩固提升练习题1填空。汉书是我国第一部体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作者
9、,是我国(朝代)史学家,文学家。2.选出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A.前后十余辈。(批) 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行辈)C.因厚赂单于。(贿赂) D.召苏武受辞。(供词)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何以女为见? 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C.单于召会武官属。 D.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4.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A.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于是眼泪浸湿了衣襟,与苏武告别而去。)B.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常惠请求看守自己的人一道去见汉使。)C.来时,太夫人已不幸。(我率兵离开长安时,你母亲已去世。)D.勿复有云。(不再有什么云了。)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虞常果引张胜 引:
10、牵扯。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候:拜。C.而收系张胜 收:逮捕。D.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以身膏草野”中“膏”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B.其一人夜亡C.单于壮其节 D.欲因此时降武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者宁死不屈的凛然正
11、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第三课时一、导入 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班固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艺术才华绝不逊于司马迁,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探究分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二、问题探究(一)本文在刻画各种人物特别是传主的性格特征上,用什么写作方法?1学生讨论:文章如何从环境及细节描写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的?请从文中找出环境和细节举例说明各自表现了人物怎样的
12、性格。环境:(1) (2) 细节:(1) (2) 2学生讨论: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3请仔细研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这部分内容。尝试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看看卫律、李陵劝降方式有何不同?苏武拒降态度又有何不同?。卫律 李陵 尝试分别总结卫律、李陵的性格特征,再次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分组讨论、探究、总结)卫律: 李陵: 李陵和卫律的不同在于 4文章里个性鲜明的各种人物对苏武也起了对比映衬的作用,请同学们把文章里各种人物的性格和苏武作一个对比,看看他们的映衬分别凸现了苏武怎样的
13、性格特征。(1)张胜: 苏武: (2)卫律: 苏武: (3)李陵: 苏武: 5请初步总结苏武的人物性格。苏武: 6小结: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韧不拔。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对比下,更加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二)尝试总结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1. 2. 3. 4 三、课堂探究:1.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 2、在我国,先贤圣哲的精神弥漫着刺眼的光辉,他们志向高洁,人格魅力非凡。如本课的苏武,他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
14、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可以称得上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那么,我们今天学习苏武的精神,其现实意义是什么?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重点分析了各种人物特别是传主的性格特征,我们为这样一个有血有肉、不卑不亢、忠贞不渝的苏武而深深感动。同时我们还点出了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环境及细节描写、详略得当的情节、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次要人物的对比映衬。【课外拓展】1、苏武事迹,古代诗词中常用作忠贞报国守节不屈的典故。典故:羝乳乃得归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李白苏武) “向并门少待、白首牧羝人,正海上手携李卿。”(屈大均紫萸香慢送雁) 典故:苏武持节(原文:“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15、”) “交河北望天如海,苏武曾将汉节归。”(张仲素塞下曲) “肠断帝乡遥望日,节旄零落汉家臣。”(陈羽读苏属国传) 典故:雁足系书(原文:“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 “莫劳雁足传书信,愿向凌烟阁上看。”(鲍融赠远) “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王勃采莲曲)典故:典属国(原文:“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王维使至塞上)“悠哉典属国,驱羊老一生。”(聂夷中胡无人行)2、民歌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在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
16、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帷。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3.课外阅读:与苏武精神相似的历史忠臣张骞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
17、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
18、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