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文言文原文及翻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文言文原文及翻译.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苏教版,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精品文档】第 20 页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n)死于槽(co)枥(l)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一石(dn)。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其真不知马也。 世上有伯乐,这以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
2、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到埋没,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千里马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这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显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马鸣叫但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起马鞭面对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吧!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
3、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活板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
4、,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5、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翻译: 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五代的时候才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庆历年间,有位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成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灰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拿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便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板,把它拿到火上烘烤;等到铁板上的药物稍微熔化,就拿一块平板按压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一样平。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刷几十乃
6、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非常快)。印刷时,通常制作两块铁板,这一块板正在印刷,另一块板已经另外在排字模了,这一块印刷刚刚印完毕,第二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几个字模(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模(印模),用来准备(防备)同一版里面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用纸条做标签分类标出它们),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如果有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马上把它刻出来,用草火烧烤,很快就可以刻制成功。不用木料制作活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的疏松有的细
7、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又会同药物粘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使用完毕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擦拭它,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自行脱落),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们得到了,到现在还珍藏着。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
8、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9、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译文 明朝有个特别手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黍子左右。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10、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横幅。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横幅的右端,用左手轻按鲁直的脊背。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末端,右手指着书画横幅,好像在说什么话。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关联。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
11、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肢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一勾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篆文图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窗户八扇;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刻有船桨,刻有炉子;刻有茶壶,刻有书画横幅,刻有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
12、有文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咦,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会来宾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樊篱,口技人坐樊篱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经。众宾团坐。少顷,但闻樊篱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呵欠,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啻。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地齐发,众妙毕备。满坐来宾无不伸颈,斜视,微笑,默叹,认为妙绝。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13、。来宾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心思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请求援救声,曳屋许许声,掠取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克不及名其一处也。于是来宾无稳定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经。译文: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一天正遇上有一家大摆桌,宴请来宾,在客堂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
14、醒木罢了。客许多人一路围坐在围幕前面。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平静下来,没有敢高声措辞的。远远地听见深巷里的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呵欠,伸着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一会儿,小孩子也醒了,高声哭着。丈夫也被吵醒了。妇人拍着孩子喂奶,小孩含着奶头照旧哭,妇人一壁拍着孩子,一壁轻声哼着哄他困觉。又有一个大孩子醒了,唠絮聒叨地说个不断。在这个时辰,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嘴里哄孩子的哼哼声,小孩子含着奶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高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拍发来,各类声音都表演患上维妙维肖。全场的客人莫不伸长脖子,斜眯着眼睛,微笑着,暗暗地赞叹,认为表演患上好极了
15、。没有过多久,丈夫打呼噜的声音响起来了,妇人拍小孩也逐步地拍,逐步地遏制了。隐隐约约地听见有耗子悉悉索索的声音,盆儿等用具倾侧打翻的声音,妇人在睡梦里的咳嗽声。客许多人听见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垂垂把身子坐正了一些。遽然有一个人高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高声呼叫,妇人也起来高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高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心同化着劈里啪啦衡宇倒塌的声音,猛火燃烧现象拍发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同化着成百上千人的请求援救的声音,消防的许多人拉倒燃烧现象着的衡宇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急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
16、在这类环境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同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克不及指出此中的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克不及说出此中的一个处所来啊。在这类环境下,客许多人没有不吓患上变了面色,脱离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险些想要抢先跑掉。遽然醒木一拍,各类声响全部消掉了。撤去围幕一看里面,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1学。家贫,无从2致书3以观,每假借4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5.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7
17、,益慕圣贤之道。又患8无硕师9名人与游,尝10趋11百里外,从乡之先达12执经叩问13.先达德隆望尊14,门人弟子填其室15,未尝稍降辞色16.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17,俯身倾耳以请18;或遇其叱咄19,色愈恭,礼愈至20,不敢出一言以复21;俟22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23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24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25而不知。至舍26,四支27僵劲不能动,媵人28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29,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30,烨然31若神人;余则緼32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8、,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33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诸生学于太学37,县官38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39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40甚称其贤。余朝京师41,生以乡人子谒余。撰42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43.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也。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44而骄乡人
19、者,岂知余者哉!注释:1嗜:特别爱好。 2无从:没有办法。3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4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5弗之怠:不懈怠,不放松抄写。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6走:跑。7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8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礼,表示已经成年。这里即指二十岁。9患:担心,忧虑。10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11尝:曾经。12趋:奔向。13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14叩问:求教。叩,问。15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16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塞。这里是拥挤的意思。17辞色:言语和脸色。18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
20、,提出。质,询问。19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20 叱咄:训斥,呵责。21至:周到。22复:这里指辩解。23俟:等待。24负箧(qi)曳屣(x):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表示鞋破)。25穷冬:严冬。26皲(j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27舍:这里指学舍,学校。28支:同肢。29媵(yng)人:陪嫁的女子。这里指女仆。30汤:热水。31沃灌:浇水洗。通盥。32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33容臭:香袋。34烨(y)然:光彩闪耀的样子。35缊(yn)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36口体之奉:指衣食的享 用。37太学:即国子监,设于京城,是全国最高学府
21、。38县官:这里指朝廷。廪稍:廪食,即伙食费用。39司业、博士:指国子监司业、国子监博士,都是教官。40流辈:同辈的人。41朝京师:这里指去官后进京朝见皇帝。42撰:同撰。长书:长信。贽:初见面时表敬意送的礼物。43夷:平和。44际遇之盛:谓好的遭遇。这里指官位之盛45以是:因此。46致:得到。译文: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
22、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表情放温和些。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店里,每天只吃两顿
23、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现在这些学生在太学里学习,政府天天供给膳食,父母年年送来冬服夏装,(这就)没有挨冻挨饿的忧虑啦;坐在高大宽敞的房屋之下读着诗书,这就没有东奔西走的劳累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问而不告诉,求知而得不到的啦;一切应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这就)不必象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然后
24、才能看到啦。(要是)他们学业(还)不精通,德行(还)有不具备的,(那就)不是(他的)天质低下,而是(他的)心不如我专一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错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贤能。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辩论,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的人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求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山市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
25、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翻译: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
26、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