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物理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精品文档】第 13 页第六章 力和机械一、怎样认识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物体间可以不接触,如磁铁,重力。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使物体发生的形变。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是否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5、力的单位:力的单
2、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8、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
3、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二、重力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因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水平面是否水平。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抛出去的物体不
4、会下落;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三、摩擦力:摩擦力静摩擦 动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2、分类:3、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5、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6、滑动摩擦力: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
5、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7、应用: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磁悬浮)。8摩擦力的作用总是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比如:在结冰的路面上开车,司机往往要给车轮胎挂上铁链,这是为了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防止车轮打滑的;鞋底下做有花
6、纹是为了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旅行箱装有四个小轮是利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四、杠杆1、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说明: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撬棒。OF1l1l2F22、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说明 动力、阻力都是杠杆受到的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
7、字母l2表示。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找支点O; 画力的作用线(虚线); 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标力臂(大括号)。3、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写成:F1 / F2=l2 / l1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的五要素,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解答。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
8、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4、应用:名称结构特征特 点应用举例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费距离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省距离缝纫机踏板、起重机、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费力天平,定滑轮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五、滑轮1、 定滑轮:l1l2F2F1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实质
9、: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绳(或速度v绳) = 重物移动的距离S物(或速度v物)F1l1F2l22、 动滑轮: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 1 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 拉力F= 1 2(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绳(或v绳)=2重物移动的距离S物(或v物)3、 滑轮组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特点:
10、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1 n 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1 n (G物+G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绳(或v绳)=n重物移动的距离S物(或v物)如果用2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在匀速提起重物时,最多可用5根绳子承担物重,此时拉力的大小是物重的1/5。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 / F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第七章 运动和力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
11、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例1 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船 和 山 。例2 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分三种情况:乙汽车没动 乙汽车向东运动,
12、但速度没甲快 乙汽车向西运动。二、机械运动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乙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4、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A、 定义:
13、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B、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1km/h=5/18m/s。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 v是个恒量与路程S时间t没关系tS速度图象: 变速运动:A、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B、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 物理
14、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v vst =D、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速度公式:,即。速度用符号V表示,国际单位是m/s,路程用符号S表示,国际单位是m,时间用符号t表示,国际单位是S。三、惯性和惯性定律:1、伽利略斜面实验: 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
15、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2、牛顿第一定律: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
16、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停在粗糙马路上的汽车只受到2个力作用,重力和支持力,它们是一对平衡力。重20000N的汽车在水平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2倍,则汽车受到的牵引力为400N。一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在一光滑水平面上作加速运动,当撤去这个外力,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仍能继续前进,这是由于汽车有惯性而最终停下来是由于受到阻力作用。3、惯性:定义: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
17、质叫惯性。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四、二力平衡:1、定义
18、: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物体受力条件物体运动状态说明不受力受平衡力合力为0静止匀速运动运动状态不变不变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受非平衡力合力不为0运动快慢改变运动方向改变运动状态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第八章 神奇的压强一、固体的压
19、力和压强1、压力: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水平面)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重为G的物体在支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FFFFF G G F+G G F F-G F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和 对比法。3、压强: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物理意义:压
20、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强的公式是:P=F/S,其中P表示压强,单位是Pa;F表示压力,单位是N,S表示受力面积,是指接触面的大小,单位是。1cm2=10-4m2。说明: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减小压强的方法有:(1)压力不变,增大受力面积。(2)受力面积不变,减小压力。(3)减小压力同时增大受力面积。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特例:1、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
21、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 )。2、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gh二、液体的压强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2、测量:压强计 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3、液体压强的特点: 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4、压强公式: 推导过程:(结合课本)液柱体积V=Sh ;质量m=V=Sh
22、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Shg .液片受到的压强:p= F/S=gh液体压强公式p=gh说明: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phB、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C、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5、各种容器液体重力G与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关系:F=G FG6、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一般方法:首先确定压强p=gh;其次确定压力F=pS (适合任何形状的容器)特殊情况:压力:对直柱形容器F=G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用p=F/S = G/S7、连通器:定义:上端开口,
23、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8一容器重20N,底面积为20cm2,放在面积是1m2水平桌面上,里面装有30N的水,水深10cm。求:(1)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1是多少N?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1是多少Pa?(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2是多少N?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2是多少Pa?(g取10N/kg)解:(1)P1=水gh=1.0103kg/m310N/kg0.1m=1000Pa F1=P1S=1000Pa2010-4m2=2N(2)F2=G器+G水=20N+30N=50NP2=F2/S=50N/(2
24、010-4m2)=2.5104Pa三、大气压1、产生原因:因为 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2、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被抽膨胀的气球实验。3、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向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的目的是把管里的空气排出管外,实验结果与管的直径的大小无关,把管倾斜,水银柱的高度仍保持不变,稍微向上提或向下压少许,水银柱的高度不变。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2)原理分析:大气压
25、=水银柱产生的压强。P 0=P贡=贡gh=13.6105 Kg/m29.8N/kg0.76m=1.013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3)说明: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D“大气压”与“气压”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大气压是指大气产生的压强。5、大气压的特点:(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26、,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6、沸点与压强: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7、体积与压强: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答: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给钢笔打水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人做吸气运动8.直接测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种类有无液气压计和汞气压表。9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
27、减小。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气压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少而降低。宇航员要穿特制的宇航服才能升空,宇航服能起到的作用是(1)、提供微型大气层,(2)、提供纯氧和气压,(3)调节温度。10水泵(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强把水从低处抽往高处的。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抽水机最多能把10.34m处的水抽起。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一、浮力的概念挂在弹簧秤上的金属块逐渐浸入水中时,金属块受到重力、拉力和浮力的作用,这些力的方向分别是竖直向下、竖直向上和竖直向上,这些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弹簧秤和水。此时,弹簧秤的示数逐渐减小,物体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1、浸入液体(或气体)的物体会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浮力。其方向
28、是竖直向上;2、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这两个压力差就是浮力。3、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分别是浮力和重力。4.浸没在水中的篮球,上浮时,在露出水面之前,它受到的浮力不变,从露出水面到漂浮过程,它受到的浮力变小。漂浮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二、当物体放入液体中时,判断物体浮沉情况的方法:1比较浮力F浮 和物体的重力G物若F浮 G物 时,物体会上浮;若F浮 物 时,物体会上浮,静止时会漂浮在液面;若液 物 时,物体会下沉;若液 =物 时,物体会悬浮。(注意此时不存在漂浮,与上面比较浮力和重力的情况不同)3悬浮和漂浮的区别:相同点:受到的浮力
29、都等于其重力即F浮 = G 不同点:悬浮时V排V物即物体全部浸在液体中,它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漂浮时V排V物,即物体有一部分浸在液体中,它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物体的体积。还有一点不同悬浮时液 =物;漂浮时液 物三、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其表达式的三种形式:F浮 = G排 或者F浮 = m排 g ,最常用的是F浮 = 液g V排2、适用范围:液体(或气体)3、公式F浮 = 液g V排其中各量选用的单位:F浮 用 N ;液 用kg/m3 ;V排 用m3公式F浮 = G排 = m排 g中的m排 选用的单位是kg4、根据F
30、浮 = 液g V排 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均无关。5、几个常用规律:(1)物体漂浮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2)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里,因所受浮力始终等于其重力,故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不变;(3)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里,在密度大的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小;(4)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液体时,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两块,它们仍然会悬浮或漂浮在液体中。四、浮力的计算方法:(1)二次称量法(也叫实验法): 用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G物;然后将物体浸在液体中,再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为F;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 =G物F
31、(2)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 = G排 或者F浮 = m排 g ,或者 F浮 = 液g V排 (3)平衡法:对于漂浮或悬浮的物体,F浮 G物 (4)压力差法:物体在液体中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F浮F向上F向下 五、浮力的利用:1.轮船:(1)原理:用密度比水大的物体制成轮船,要把它做成空心,使之排开水的体积增多,从而受到的浮力增大。(2)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是t ;(注意1t1000kg)(3)由排水量m排可以计算下列几个量: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m排/水 ; 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 m 排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 G排m排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F浮 = m排 g
32、。2潜水艇工作原理:潜水艇浸没在水下时,它排开水的体积等于它本身的体积,是一个定值,所以它在水中的浮力不变,潜水艇下潜和上浮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3气球和飞艇: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4.四种求浮力的方法:(1)、称重法:F浮=G-F示(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漂浮或悬浮法:F浮=G物 (只适用于漂浮或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G排=液gV排5物体重6N,体积为1dm3,把它轻轻放入水中,则静止后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6N。六、神奇的升力(1)液体
33、和气体都具有流动性,称为流体。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2)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机翼的升力产生原因:气流经过机翼上方的流速比下方的流速大,则机翼上方空气的压强比下方的压强小,所以空气对机翼有了向上的升力。附:体积单位换算关系: 1L=1dm3=110-3m3 1mL=1cm3=110-6m3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1dm2=110-2m2 1cm2=110-4m2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1.科学家研究发现,物质是 可分 的,但是分到一定程度后,物质的化学性质会发生 改变 ,我们定义:能够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作为 分子 。2.分子很小,他的直径(
34、数量级)一般为 10-10 m,18g水含有的分子数达61023个,这又说明一般物体的分子 数量 很多。3.大量实验事实证明:物质的分子一直处于 永不停息的运动 中;组织物质的分子和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引力 和 斥力 。4.物质是由 分子 组成的,分子是由 原子 组成的,原子是由 原子核 和 核外电子 组成的,原子核是由 质子 和 中子 组成的。5.质子带 正 电 ,中子 不带 电;通常情况下,原子是 中性 的,即原子对外不显电性。6.在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1897年 汤姆生 发现了电子,1919年 卢瑟福 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后来人们又先后发现了质子和中子。7.原子结构的两
35、种模型:汤姆生的“枣糕模型”和卢瑟福的“行星模型”。8汤姆生发现电子,查得威克发现中子。9.地球所处的星系叫做 太阳 系,太阳是 银河 系中的一颗 恒 星, 行 星绕着太阳运动,卫星绕着 行 星运动。10.古代的人们主要是通过 肉眼 来观察星空的,绘制了星图,命名了许多星座,并以托勒密为代表,建立了以地球为宇宙中心的 地心 说;指出地球位于宇宙中心,太阳和行星都绕着地球旋转;哥白尼等发动了天文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创立了“日心说”指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它行星都绕着太阳旋转,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它绕着地球旋转。11.三个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即环绕速度),是指人造地球卫星环绕地球作匀速圆
36、周运动时须具有的速度,其大小为7.9km/s;当速度大于7.9km/s而小于11.2km/s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的轨迹是椭圆的,当速度等于或大于11.2km/s时,卫星可以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成为绕太阳运动的行星,所以11.2km/s称为第二宇宙速度(即脱离速度);当速度等于或大于16.7km/s时,卫星可以挣脱太阳的束缚飞到宇宙空间去,所以16.7km/s称为第三宇宙速度(即逃逸速度)。12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即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一种相互吸引的力。万有引力的大小跟两个物体的质量和物体间的距离有关。13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是指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14.我们把
37、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定义为一个天文单位,记作 AU ;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称作为一 光年 ,记作 l.y. l.y.=9.46051012km=9.46051015m15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可以说,宇宙是由 无数 个星球组成的天体系统,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起源于距今约137亿年前的一次 大爆炸 。用油膜法可测量分子直径,其数量级为10-10m。16固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液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大,以分子群的形态存在,分子可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却可以相互滑动;气体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每一个分子几乎都可
38、以自由运动。17宏观世界(宇宙)的尺度(由大到小顺序):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地球3.01010l.y. 1.0105l.y. 8.99109km 7.7105km 1.28104km18微观世界(粒子)的尺度(由大到小顺序):病毒(物体) 分子 原子 原子核 质子(中子、电子) 夸克10-7m 10-10m 10-10m 10-14m 10-15m 10-17m19八年级下册公式总汇:重力的公式是G=mg ;杠杆的平衡条件公式是:F1L1=F2L2 ;速度公式为;压强的公式是P=F/S ;液体的压强公式是P=gh ;浮力的四条公式为F浮=G-F示、F浮=F向上-F向下 、F浮=G物 (只适用于漂浮或悬浮)、F浮=G排=液gV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