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建 经济地理学 复习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小建 经济地理学 复习总结.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李小建 经济地理学 复习总结【精品文档】第 8 页经济地理学1.1889年出版的商业地理手册 苏格兰 齐泽姆。2.20世纪90年代开始注重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影响。3.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他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4. 区位:是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5. 区位理论有两层基本含义,一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另一层与前者相反,即空间区位已知,研究人类活动的最佳组合方式的空间形态。6. 艾萨德的区位与空间经济和贝克曼的区位理论为标志,现代区位理论随之形成。7. 古典区位论与现代
2、区位的主要区别在于理论依据以及考虑问题的范围和内容的不同。8. 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9. 生产三要素:自然投入(土地,原材料,能源等),劳动力,资本。10. 运费主要由线路运行费和站场费两大部分组成。运费定价制度一般有距离比例定价,区段定价,远距离递减定价和均一定价。11.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1.形成机制。生产活动以追求地租收入最大为目标,马车唯一交通工具,地租随市场距离的增加而减少。每种作物运费率不同。2.空间配置原理。自由式农业圈,林业圈,轮作式农业圈,谷草式农作圈,三圃式农业圈,畜牧业圈。12. 韦伯工业区位论:1.运费指向论 2.劳动力成本指向论 3.集聚指向论13.
3、 最小运费原理 在生产过程过程不可分割 消费地和局地原料产地都只有一个的前提下,以产生最小运费为目标的区位指向为:1,仅以遍在原料为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2. 仅以局地原料且以纯原料为原料时,为自由区位;3. 仅以损重原料为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对应上述设定的原料指数和区位重量两个因子,即可得出一般的区位法则:原料指数大于1,工厂区位在原料地。原料指数小于1,工厂区位在消费地。原料指数等于1,工厂区位在原料地,消费低都可以 为自由区位。原料指数等于局地原料重量比与产品重量之比14,直线市场简单模型:市场上只有两个生产同样产品的企业,运费与距离呈比例,这样,某地的价格等于生产地价加上该地到消费地
4、的运费。15. 送达价格=采掘费+运费16. “满意人”:无论是经济活动的经营者还是参与者,更多的是在某种满足的目标下行动的“人”。17. 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利润最大化区位理论,价格需求,区位有密切联系,区位空间达到均衡时,最佳的空间模型是正六边形。18. 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理论:能够得到最大利润的区位是总收入超过总费用金额最大的地点。19. 区位决策是否合理或合理性如何,均取决于在决策时的信息占有量以及决策者的信息利用能力。20. 中心地:是周围区域的中心,是指能够想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 中心性:是指中心地对其周围地区的相对重要程度,也可以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
5、度。21. 克里斯泰勒将货物供给范围的最大极限称为货物供给范围上限或外侧界限,供给货物的商店能获的正常利润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消费者的范围称为货物供给下限或内侧界限。22. 中心地的空间分布状态受市场因素,交通因素和行政因素的制约。23. 中心地市场区域是其低一级中心地市场区域的3倍。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k=4中心地系统。行政原则。K=724. 零售引力模型:(赖利)当A和B两个城市间存在一个等级相对第的城市,两城市对C城市吸引的零售额的比率与两城市的人口城正比,与到C城市的距离比的平方称反比。25. 零售业区位选择的因素:1.消费市场状况 2.购物空间的接近性(距离,交通)。 3
6、.零售业间的竞争状况 4.地价26. 企业增长主要由于规模经济,内部交易,技术优势和竞争激励。27. 规模效益:随着专业化生产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提高,最佳规模在不断扩展,随着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增加。28. 企业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活动,要比这些活动分离地由多个企业进行更为有效率,从而实现范围经济。29. 企业增长战略可分为一体化扩张(横向,纵向一体化)和多样化扩张。30. 企业在区位发展一定程度后,便向外由近及远扩展。31. 企业空间扩张规律:1,等级扩散(等级跳跃) 2,接触扩散(距离衰减效应)32. 企业空间演变模式: 1,沃茨市场区扩大模式:兼并 2,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 3
7、,哈坎逊全球扩张模式:有內向外扩 4,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33. 公司组织结构主要类型: 功能部结构 各部门具有不同的功能(生产领域相对狭窄) 产品部结构 按生产的产品不同来进行部门划分 区域部结构 以区部为单位(产品和服务市场区域较小) 顾客部结构 每一分部服务一类顾客 商业银行 矩形结构 两种或以上兼用34. 产品周期理论 新产品阶段 1,较多的科学技术水平 2,良好通讯接触条件 3,较多消费水平 成熟产品阶段 1,实现部分标准化 2,更多还珠成本 3,投资 标准话产品阶段 1,产品已定型 2,生产技术标准化 4,生产转移35. 折衷理论:(跨国投资) 企业所有权优势。无形资产,协调或减低风
8、险优势。 内部化优势。 区位优势。 优势转让,产品出品,直接投资。36. 外国直接投资区位,有三个显著特征:趋于经济中心区,邻国边界区和文化社会关系密切地区。37. 公司总部大的区位要求: 1.便利的交通运输 2.及时的信息获取 3.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38. 大都市三种优势:1,具有公司之间当面接触可能性 2,提供了金融,法律,广告等方面服务的便捷性 3,具有与其他大都市高度接近性。39. R&D的区位要求: 1,接近科研机构和贸易组织 2,接近数量充足,高素质的劳动力供应地 3,接近新产品的使用者40. R&D区位: 应该趋于大都市区和科研机构集中区。 母国型市场型 很少建在海外 东道国
9、市场型 母国建有海外建有高层次R&D 世界市场型 适宜区建专业研究实验室41. 公司生产单位的区位特征: 1,全球集中生产型 (一国生产,全球消费) 2,市场地生产型 (本国生产,本国消费) 3.专业化生产型 (多国生产,规模效益突出) 4.跨国一体化生产型 (多国链条生产)42. 主导产业:是指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生 两个重要特点:1,生产规模大,产品输出率高且占有较高比重 2,与其他产业关联效应强43. 在区域产业结构中,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组织的核心。44. 关联产业配套注意的问题: 1.以主导产业为核心,依据前向联系和侧向联系。寻则和发挥在那配套关联产业 2.依据确定的主
10、导产业发展规模,积极引导关联产业适度规模发展 3.根据主导产业空间分布状况,隔离布局关联产业。45.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机制有两个:一是市场机制。二是政府干预46.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理论: 1,配第克拉克定理 随国民收入水平越高,农业劳动力比重越小,产生劳动力比重越大 2,库兹涅茨法则 农业劳动力和国民收入比重下降;工业部:国民收入大体上升,但劳动力比重不变或略有上升,劳动力比重基本上升,但国民收入比重大,大体不变或略上升。47. 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48.雁行形态说:第一只雁是国外产品大量进口引起的进口浪潮 第二只雁是进口刺激国内市场所引发的国内生产浪潮,
11、第三只雁是国内生产发展所促进的出口浪潮。49. 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1.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的资源结构相对应性 2.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系统功能 3.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关联程度 4.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5.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 6.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结构性效益50. 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1.极核式空间结构 2。点轴式空间结构 3.网络式空间结构 p18651.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弗里德曼)1.前工业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离散型) 2.过渡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聚集型) 3.工业化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扩散型) 4.后工业化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均衡型) 52. 集聚与
12、扩散机制: 集聚机制的形成源于一下几个方面:1.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 2.经济活动的內在指向 3. 经济活动对集聚经济的追求。 扩散机制的形成源于一下几个方面:1.避免集聚不经济 2.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3.政府的政策作用集聚与扩散的关系:共生性,作用惯性,相互转化性53. 影响大的农村工业化模式有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闽南模式(晋江模式)。54. 区域创新网络:集聚在某个区域内的企业,科研机构,市场中介组织,行业组织,地方机构以及有关个人等创新主体,经过相互之间多渠道,多方式,多层面的长期交流与合作而形成的促进创新发生的相对稳定的关系网络。55. 技术创新 P19756. 经济地理学一
13、般是把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因素分为自然,技术,经济,社会,地理位置等。57. 从资源的配置角度把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结为资源禀赋,资源配置能力,区位条件,外部环境等4个方面。P205 资源配置能力主要由经济体制,政府的经济管理能力,企业的组织水平和经济结构等构成。 58. 区域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的特点:1.在产业发展方向,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经济技术联系而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组织核心 2.在空间上,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空间关系而成为支配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组合的重心。 3.在物质形态上,增长极就是区域中的中心城市。59. 增长极通过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极化与扩散效应而对区域经济活动产生组织作用。 1
14、.支配效应 :增长极具有技术,经济方面的先进性,能够通过与周围地区要素流动关系和商品供求关系对周围地区的经济活动产生支配作用。 2.乘数效应 :增长极的发展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示范,组织和带动作用,从而加强与周围地区的经济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收循环积累因果机制的影响,增长极对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会不断地地得到强化和加大,影响范围和程度随之增大。 极化与扩散效应 3.极化效应:是指增长极的推动性产生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区域增长极,从而加快增长极自身的成长。 4.扩散效应:是指增长极想周围地区输出要素和经济活动,从而刺激和推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60. 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15、冈纳缪尔达尔 他把社会经济制度看成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认为导致这种演进的技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互为因果的。 纳克斯 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中有源于供给与需求的两个循环过程。61. 乘数原理指出在经济增长中投资对于收入有扩大作用,总投资量的增加可以带来若干倍于投资增量的总收入的增加。62. 加速原理说明了在经济增长中收入或消费量的变化如何引起投资量的变化。即在工业生产能力趋于被完全利用时,消费品需求的微笑增加就会导致投资的大幅增长。63.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他归纳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增长有6个阶段: 1.传统社会阶段 2。为经济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
16、段 3.经济起飞阶段(重点)4。成熟阶段 5.高额消费阶段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64. 专业化与综合发展是经济地域综合体结构形成的基本原则。65. 产业集群:那些在特定领域內既竞争又合作的互相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和服务商,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有联系的机构的地理集中或所形成的的地理集聚体。66. 在企业构成上,产业集群的企业主体的中小企业。67. 产业集群的类型:马歇尔产业集群 ,中心辐射型产业集群(特点:区内有中心企业,它控制着地方经济,有较强的地方和非地方网络),卫星型产业集群,高级中心和辐射型产业集群,高级卫星型产业集群,首创高技术产业集群。68. 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化机制:形成条件:供给
17、条件,需求条件,社会文化与历史条件。 原因:1.集聚经济原理的解释 2。交易费用理论的解释。 3.创新理论的解释 4.产业组织的理论解释。69. 赫尔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 内容: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先在某个区域发生,那么它就会对其他区域产生作用。为了解释方便,他把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称为“北方”,欠发达区域称为“南方”。北方的增长对南方将产生不利和有利的作用,分别称之为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70. 梯度推移学说 基本观点:一个区域的经济兴衰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 如果一个区域的主导部门是兴旺部门,则被认为是高梯度区域 71. 空间相互作用发生的前提:区域之间的互补性,区域之间的可达性,干扰机会72.
18、 钻石理论:一个国家某产业的竞争优势又生产要素,国内需求,支撑产业和相关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这四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 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包括了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竞争程度,创新能力,企业家才能等。除了上述4个因素外,机遇和政府作用也很重要。73. 区域合作的基本原则:1.自愿平等,互惠互利 2.优势互补,相互协调 3.区域之间在空间上相邻有利于开展区域合作74. 大题: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 P24775. 区域经济差异,差异这个概念所反映的是经济现象在质和量方面的不同,用来对经济现象和事物进行比较。76. 区域经济差异:指一定时期内全国个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
19、展总体水平非均等现象。77.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科学技术,跨国公司,国家政策,金融市场。(填空)78. OEM(原始设备制造商):受托厂商按来样厂商之需求与授权,按照厂家特定的条件而生产。所有的设计图等都完全依照来样厂商的设计来进行制造加工。79. 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是指某制造商设计出某产品后,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被另外一些企业看中,要求配上后者的品牌名称来进行生产,或者稍微修改一下设计来生产。80.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与制度转向,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其中,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发展中文化和制度影响的加强,社会科学中相关科学的发展,地理学对经济地理现象解释的思路变化等是促成这种转向的主要
20、背景因素。90.强调经济与文化的密切联系经济与文化之间是一种双向的交互关系。一方面,政治经济学理论有助于文化转向的学术研究;另一方面,经济实际上是在文化地域上运行的。二者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它们又是紧密联系的。过分强调它们的差异性,只注重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或者过分强调联系而把它们混为一谈,都是不可取的。91.根植性是指经济活动和结果受到行为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这种关系网络结构的影响。92.各种制度主义经济地理学的共同特点:强调经济生活是一个被制度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根植社会的活动,其演化即使环境特定的,又是路径依赖的。93.制度厚度是在经济地理学制度转向中所提出的重要概念,内涵体现在:a大量各种各样的机构,为社会网络中的各种本地化或共同的实践活动提供基础;b在各机构间建立有机的联系,产生高度的相互作用,促进相互合作,交流及反射网络的形成,在地区制度安排方面,产生显著的同构;c各机构间有着强烈的社区意识。94.D-S模型是垄断竞争概念的数学模型化。它将厂商层次的报酬递增,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产品种数,消费者的多样化偏好纳入到一个均衡分析框架。95.斯密定理:劳动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96.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建模策略归为:D-S模型,冰山,动态演化和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