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GMP认证缺陷问题整改报告撰写指导原则-安徽省食品药品审评认证中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GMP认证缺陷问题整改报告撰写指导原则-安徽省食品药品审评认证中心.doc(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GMP认证缺陷问题整改报告撰写指导原则-安徽省食品药品审评认证中心GMP认证缺陷问题整改报告撰写指导原则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现场检查缺陷项目整改指导原则 为实践科学监管理念,促进药品生产企业GMP水平的提高,保证现场检查效果,同时指导企业对现场检查发现缺陷的整改,规范企业整改方案的撰写,根据安徽省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管理办法,特制订本指导原则。一、 本指
2、导原则适用于药品GMP认证、跟踪飞行检查、有因检查和日常检查企业缺陷项目的整改。二、 企业整改时应按照药品GMP理念,深入分析缺陷产生原因,区分管理系统缺陷与个例缺陷,进行风险评估,举一反三,措施得当,确保整改到位。三、 被检企业应在现场检查结束后对存在的缺陷立即开展整改工作,形成整改报告报企业所在地市局,市局对其整改情况进行督促核查,并于15个工作日内将企业整改落实情况报省局及省药品认证管理中心。四、 企业自检发现缺陷项目的整改也可参照此原则实施。 五、整改方案的基本要求 1整改方案由正文和附件两部分组成。正文部分至少应包括:缺陷的描述、原因的分析、相关的风险分析评估、已(拟)采取的整改措施
3、、责任单位(人)及完成时间。正文部分表述可以是文字,也可以采用表格。附件部分应是与正文内容相对应的证明性材料,现场及硬件项目的整改可附整改前后的对比照片。11 整改方案应针对缺陷项目,内容真实完整,数据清晰,表达清楚,文字通顺,用语准确,如实反映企业的整改落实情况,并加盖企业公章。2正文部分的具体技术要求21 缺陷的描述211 企业需改正的不仅是检查报告中的缺陷项目,现场检查报告中的如综合评定、需要说明的问题中涉及的缺陷等也在整改范围之列。212 对检查报告中指出的每项缺陷应进行准确详细的文字表达,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数据、具体情节及相关人员等。22 原因分析221 对缺陷要逐条进行原因分析
4、,不能就事论事,停留在缺陷产生的表面现象,要深入查找缺陷发生的根本原因。222 至少要分析以下各个方面:软件:是否制订了相应的文件;相应的文件内容是否完善、合理;相关人员是否经过了培训考核;员工是否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并记录;质量管理部门是否进行了有效的监督控制。硬件:从厂房设计、设备选型、仪器设施、施工安装、验证确认、日常维护等进行原因分析,并审阅支持该硬件的文件系统。人员:是否配备了足够的人员;相关人员是否胜任该岗位的工作;相关人员是否接受了应有的培训考核;培训的内容是否已被熟练掌握。其他方面:如对先前发现的缺陷是否启动偏差程序,变更是否按照变更程序实施,企业自检情况等。223 根据查找缺陷原
5、因并对其进行分析的结果,确定该缺陷是管理系统缺陷还是个例缺陷。2.2.4 管理系统缺陷反映了企业质量管理系统的缺失,一般牵涉面较广,发生频率较多,对产品质量安全影响较大,企业应重点整改。个例缺陷虽发生频率和直接影响较小,也应整改到位。3. 对涉及的缺陷逐条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3.1 评估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该缺陷产生的直接后果;该缺陷可能发生的频率的高低;风险的高低程度;该缺陷涉及的范围,是否涉及其他的产品或其他批号;该缺陷是否对产品质量产生直接的不良影响;该缺陷是否对产品质量存在潜在的风险;该缺陷是否对生产安全产生直接的不良影响或潜在的风险隐患。 32 风险评估结果认为缺陷的存在对已经生产或上
6、市的产品产生质量风险的,企业应明确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产品控制措施,包括停止生产、拒绝放行、停止销售、召回、销毁等。4 已(拟)采取的整改措施41 整改措施企业根据缺陷原因分析及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全面深入排查,举一反三,查出根本原因所在,并分析是否存在关联性问题,如相邻批次、其他车间相同工序等,实施对缺陷采取的整改行动或拟采取的整改行动。5. 已(拟)采取的预防措施5.1对有可能再次发生的缺陷或相关联的缺陷提出明确的预防性措施,以防止此类缺陷的再次发生。52 已(拟)采取的整改措施和预防措施应有明确相关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明确完成时间。6.附件附件中应提供已(拟)采取的整
7、改措施或预防措施的证明性材料。 61 风险评估认为已经生产或上市的产品有质量风险,采取拒绝放行、停止销售、召回、销毁等措施的,应提供产品的名称、规格、批次、数量、销售流向及对产品的处理情况。62 涉及关键岗位人员调整的,应提供相应的任用文件、必要的培训记录及相关人员的资质证明复印件。63 涉及人员培训的,应提供相应的培训计划或培训记录,包括培训内容、时间、参加人员、考核方式、考核结果等。64 涉及文件规程的,应提供新起草或修订的文件复印件,修订的还应提供新老文件的对照,并标注修订的内容。新起草或修订的文件应有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的证明性材料。65 涉及厂房设施设备变更的,应在文字说明的同时,附变
8、更后图纸或照片等证明性材料。在规定时间无法完成的,应提供相应的方案或计划以及预计的完成期限。66 涉及关键设施设备、供应商、工艺、检验方法等重要变更的,应提供相应的研究验证资料。在规定时间无法完成的,应提供相应的研究验证方案以及预计的完成期限。67 涉及计量校验的还应提供相应的计量校验合格证书。在规定时间无法完成的,应提供相应的文字说明以及预计的完成期限。68 涉及标识的,应提供改正前、后反映标识状况的照片或证明材料。69 涉及验证的,应提供相应的验证报告。在规定时间无法完成的,应提供相应的验证方案以及预计的完成期限。610 涉及稳定性试验的,应提供稳定性试验结果,或稳定性实验方案以及预计的完
9、成时间。611 涉及有关许可(备案)的,应提供相应的许可证明文件、批准证明文件、备案件等。 附件: 整改范例 1. 生产注射用炎琥宁(批号:100406)时,灌装间与扎盖间压差计为0。(1503)1.1 企业关于该缺陷的描述。现场检查发现灌装间(局部百级)与扎盖间(10万级)压差计为0,查生产批记录,生产前确认没有压差项目,在线QA监控发现但无此记录也没有上报,经询操作人员前批生产时压差显示为10帕,但无记录。1.2 原因分析。一是各级人员对无菌生产认识不充分,没有认识到灌装间环境监测对保证产品无菌水平的重要性;二是对无菌环境控制监测措施不到位,生产前不确认压差,QA巡检没有填写,也没有及时报
10、告;三是缺乏相关监控记录。1.3 风险评估。无菌灌装间是无菌生产操作的核心区域,按照企业规定应全天与相邻其他区域保持10帕以上正压,严防气流倒灌,压差计显示为零使得环境控制无据可控,操作人员叙述前批生产时压差显示为10帕,但无记录证明,故该批无菌产品存在很大风险。生产前缺少环境压差控制确认,在线QA巡检记录缺少压差数据,车间管理人员缺少对员工相应的培训,是管理系统上的差错。1.4 采取的整改措施1.4.1 立即更换压差计,并测试能够合格使用;1.4.2 (100406)注射用炎琥宁启动偏差处理程序:对上下批次动态监测数据及成品检验结果进行调查。对该批号成品增加无菌检查取样数量,由原来的60支增
11、加到120支。对该批号的注射用炎琥宁做重点留样考察。通过对偏差调查结果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对该批号产品做出相应处理。1.5 预防措施 1.5.1 修订批生产记录,生产前增加压差确认项目;2.立即停产,对员工进行无菌生产知识的培训,提高认识和操作技能;3.对在线QA进行批评教育,加强管理;4.修订完善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规程,进一步明确故障报告程序,及时采取措施。 2. 质量控制部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的领用记录不完整。(7501)2.1 企业关于该项缺陷的描述 2010年7月25日,*检验中,用于阳性对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领用无记录。2.2 原因分析 操作人员领取菌液时未严格按照GMP文件规定填写领用记录。检查了其他的品种或批号的菌液使用情况,均完整地填写了菌液的领用记录,本缺陷属于偶然发生的个例。2.3 风险评估 菌液领用记录不完整,对菌液的使用情况不能进行完整追溯。本缺陷发生的可能频率较低。本次偶然发生的个例不涉及本次检查范围外的产品,对产品质量不会产生直接的不良影响,潜在的风险较低。2.4 采取的整改措施。2.4.1 修正措施 根据实际领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的数量、时间及其它相关数据,及时填写领用记录。2.5 预防措施 加强操作人员的责任心,提高文件培训效果,最大限度避免此类缺陷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