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完整版教案(粤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完整版教案(粤教版).doc(6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完整版教案(粤教版)【精品文档】第 69 页1.1信息及其特征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二、教学对象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
2、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三、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四、教学重点:1、信息特征的认识。五、教学难点:1、信息的含义。六、教学方法本节概念性强,实践
3、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
4、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生:(讨论)找不到。师:这说明了什么?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
5、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师:(课件演示)1、载体依附性(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师:(课件演示)2.信息的价值性。(1) 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
6、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2) 信息可以增值;(3)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厂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
7、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师:(课件演示)3.信息的时效性(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生:(齐)不是。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
8、共同知道的?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师:(课件演示)4.信息可以共享(1) 信息资源共享。(2) 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3) 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思考: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实践题:课本第5页,作完后把答案上交到教师机:网上邻居teacher所在班级文件夹。教学反思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
9、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一、教学目标分析:“信息与信息技术”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第一章内容。作为本书的第一章,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做进一步的提高,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信息和信息技术,并形成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学习
10、提供必要的准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能够说出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够体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二、教学内容分析:本章主要包括两大块:1、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铺垫性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2、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主要是描述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则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
11、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都会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影响。这一块的内容都是教学重点,后两者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三、学生学习状态分析: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四、教学重点: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3、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五、教学难点: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七、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
12、用以下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法,师生一起小结等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信息的四个特征?新课导入教师活动: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信息技术及其影响”这一节。首先,请大家阅读本节开头的一则新闻:问题:上面的故事说明了什么?信息及其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教师活动: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了五次的信息技术革命:教师活动:给学生3分钟看书第6页,要求尽可能记住“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13、第一次:语言的使用第二次:文字的创造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只选择两点来讲解,其余的在下节课通过因特网、学生间互助、探究来学习)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教师活动: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实际上是从操作系统这个成面上来讲的。讲解DOS和WINDOWS的区别。(简单介绍)DOS:DOS实际上是DiskOperationSystem(磁盘操作系统)的简称。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基于磁盘管理的操作系统。它是命令行形式的,靠输入命令来进行人机对话,并通过命令的形式把指令传给计算机,让计算机实现操作的。因
14、此,作为用户的我们要记忆大量繁锁的命令,那样才能用好计算机。WINDOWS:用的是GUI鼠标/图形用户界面人机交互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以可视化的图形方式来呈现交互。举例子:查看文件,复制文件,删除文件(1)WINDOWS如何实现(学生演示)(2)DOS下如何实现(教师演示)通过讲解、分析,让学生逐步感受到从DOS到WINDOWS是越来越好的人机界面。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建筑领域、外科医生、军事领域语音技术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应用:语音输入法、无人值守电话服务、专用语音直接翻译机。智能代理技术OFFICE助手可通过网络进一步了解相关概念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壁纸、个性化签名(QQ)、个性
15、化铃声认真看书上第九页资料3、越来越高的性价比教师活动:请同学注意观察教材第九页的表。学生活动:认真看书上的表教师活动:从本张表你看出了什么问题?学生1:学生2:学生3:师生小结:年份越来越来大,性能越来越来好,价格越来越来低。三、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辩论:信息技术的利与弊解释三种观点:(1)做作业时,我从网上拷贝别人文章,不就是自己的了吗?(2)上网就是聊天、灌水,还能做些什么?(3)在网上,谁也不会知道我是谁?我说什么或做什么都无关紧要。实践:利用因特网,查找有关“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等的相关资料,下节课提问。教学反思:1、教材所涉及面广,内容多,如果不进行取舍,就会
16、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老师滔滔不绝,学生不知所云。因此,精心的备课,有目的的取舍。对老师而言,不会疲惫于没完没了的讲解,学生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何乐而不为?例如,在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时,我只讲了“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和“性价比”,而其它的则要求学生在下节通过因特网来辅助完成。2、如何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在讲到“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这一内容,我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以辩论的形式,分别列举信息技术(网络,电视)的优,缺点,学生能将大部分的优,缺点叙述出来,但本节课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明辨是非,真正合理使用信息资源。这还需要从以后的教
17、学中不断对学生加以正确指导。2.1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掌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存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讲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总结。情感态度与价值:用切合实际的亲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获取信息的相关内容,并教育学生信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到”。二、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二章 第一节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
18、节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计划授课课时为1学时。三、学生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在上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信息技术基础,并且很多同学家里也都有电脑,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还是可以的。并且本书的第一章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相关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加上同学们对本章节内容又十分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的也很扎实,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按照计划进行。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五、教学重点: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确定信息获取方案六、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教学过程复习:1、五次信息技术革命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人性化、大众化)导入新课一、从书中小故事引入,如何有
19、效的获取信息。二、从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分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P181、郊游 需要获取周日郊区的天气信息(定位信息需求)2、比较各种获取天气信息的渠道(电视、报纸、电话、网络等) 选择121信息台(选择信息来源)3、拨打121电话查询第二天的天气(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4、评价信息的过程。三、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定位信息需求(准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的时间范围信息的地域范围信息的内容范围即: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什么样的信息选择信息来源P15表文献型信息源口头型信息源电子型信息源实物型信息源比较各种信息来源的类型,例子,优缺点。对信息来源进一步细分。确定信息获取方法信息来源不同,获
20、取的方法也不同问题的现场调查可以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去图书馆借书可以利用图书分类查找,卡片式的检索方法查找,计算机检索评价信息评价的依据: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适用性、载体形式、可信度、时效性等。不成功:调整过程重新获取信息。实践:1、分析一个比较复杂的例子P14获取奥运知识信息的各个环节。2、检查上节课留下的问题:有关“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等的相关资料。综合实践:实践1:以“我要自己装电脑”作为范例,描述整个信息获取的过程。获取不超过5000元个人电脑的配置信息围绕信息获取过程,从各个环节的具体要素分析入手,呈现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示意图。 实践2:国庆长假快到
21、了,大家可能有机会外出旅游了。请根据兴趣,完成一个57天的“国庆外出旅行计划”的设计。请做出一个详尽的计划,包括整条线路的时间、地点、住宿、花费,并说明这个计划的设计理由及旅游将达到的效果。教学反思在这节课的最后,我给学生布置了综合实践任务,有两个选择,一是制定旅游计划书,二是配置电脑,大部分同学选择前一个内容,能根据获取信息一般方法的四个步骤做出计划,部分同学没有按要求做出来,原因是没有积极性,或是异想天开,不符合实际,希望在上机时能根据自己的计划书,找到相关内容。 2.2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一、教材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在信息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高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
22、学习和工作,是新世纪青少年学生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之一。而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从网络上快速高效地获取信息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娱乐必备的技能之一。本节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使其成为每位学生在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并为学生学会有效组织和处理信息奠定基础,是学生继续学习和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本节强调通过体验和感悟网络信息活动中的操作与应用,培养学生掌握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提供服务。另外,本节还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与他人合作意识,也为必修模块的其他章节和各选修模块开展多元化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2、本节主要内
23、容介绍本节设置了两方面的内容:常用网络信息搜索的方法。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3、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 掌握搜索引擎的目录类搜索、全文搜索。搜索引擎的出现和应用,使得在网络中高效地获取信息成为可能,其搜索技巧的娴熟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教学难点: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技巧二、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使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感性经验,老师要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加以归纳提升,使学生形成多网络信息搜索的理性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自己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搜索水平。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老师要注意营造交流学习的氛围。三、教学策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24、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为主要活动方式,在分组过程中强调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由于目前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完成本节的活动任务,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实行强弱结合的分组方式,帮助每一位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从而得到均衡的发展,这方面的操作技能不再成为今后学习和进步的障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常用信息搜索方法使用搜索引擎,掌握搜索引擎的定义和分类,并使其在参与抢答比赛的过程中去体会和总结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四、教学过程提问:获取信息的一般方法?(四个阶段)简单介
25、绍搜索引擎的产生和发展学一学:什么是搜索引擎?有哪些分类? 1、全文搜索引擎又成为“关键字查询”原理及方法:代表性的网站:百度; Google;举例:查找滁州市乌衣中学2、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原理及方法:代表性的网站:搜狐; 新浪; 网易; 雅虎举例:查找滁州市乌衣中学总结:两种搜索引擎类型比较及趋势趋势:现在许多搜索引擎朝着两者兼顾的方向发展。实践:P24 任务赛一赛:比赛规则老师读完题目后,小组成员分别利用不同的网络信息搜索方法查询问题答案,先查到的,高声喊出自己的组别并举手示意,经老师同意后汇报自己的查询结果。答对者,给所在小组加十分,抢答答错者(包括抢答不遵守规则者)扣十分,其他小组继续
26、抢答。整个比赛结束时得分最高组为优胜组。 老师事先选好能充分体现搜索引擎使用策略与技巧的题目。 想一想:小组成员之间交流比赛过程中自己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体会,想一想如何才能使用搜索引擎准确快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推举小组代表总结发言。师生共同总结出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1、关键词的选择最重要。(用好逻辑符号and or not)与 或 非and or not以GOOGLE为例:不用“”,只用空格用“”表示“非”OR用大写2、强制搜索的方法加英文双引号查找名言警句或专有名词比较有效3、多个关键词 中间用空格4、不要局限于一个搜索引擎。实践:P27 任务练一练:内容:请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网络信息
27、搜索策略与技巧查查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中秋传说、中秋习俗、中秋节诗词等相关内容。方式:小组活动:给每个小组发一份卷子,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问卷信息查询,推举小组代表对相应的中秋专题内容向全班同学做总体介绍。设计意图:出一些要利用搜索才能找到答案的题目,发给学生做。检查学生完成的情况。答对了就表明掌握了,所用时间长短只是熟练与否的问题。 主要是考察他们对搜索技巧的掌握 。让每个小组汇报一下他们搜索的东西。使全班都对中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总结与评价:教学反思:采取这种主题活动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想组织好一堂课,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把活动安排得更细致,并要考虑周全。最重要的是要引
28、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有非常好的引导,并在过程中给予学生帮助与指导。要有随机应变、驾驭课堂的能力,能调动气氛。当要各小组讨论时,要能及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巡视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与表扬,进而带动整个课堂的气氛。课堂设定的评价机制要明确,活动要达成的目标要明确。 附:赛一赛题目:1、 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_一书中。2、中的火焰山是今天的:3.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两校的爱心组织和环保组织向全国中小学和高校发出倡议:将4月_ 日定为“中国校园环保日”。(提示:填写2个阿拉伯数字)4、世界最重要的IT高科技产业基地硅谷位于美国的哪个州?5.发芽的土豆中含有一种毒素,如
29、果摄入过多,可因呼吸麻痹而导致死亡。这种毒素是什么? 6、世界科幻小说之父是: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7、金庸的籍贯是: 浙江海宁 8、世界第一枚邮票出现在:英国 9. IBM是当前世界当之无愧的电脑巨人,但IBM的前身_ 公司,却是生产销售专用于统计的计算制表打孔机的小公司。(提示:填写3个大写英文字母)10、露从今夜白,_。附:练一练题目:1、 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_”。2、 山东_(城市名)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3、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
30、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_,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_,_。”的记载。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_的_5、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_,_。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6、水里一个月亮,天上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_。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看月亮,_,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2.3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教学目标认知:(1)能鉴别和评价信息。(2)能识别并
31、抵制不良信息。技能: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情感:(1)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2)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及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教学方法:讲解,探究,任务驱动和自主学习相结合。教学地点:多媒体电教室或网络教室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问题导引在信息时代,信息给人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但是各类信息纷繁复杂,鱼龙混杂,真伪难辩,如何对获得的信息的价值进行鉴别和评价呢?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中所举的例子“来自外国的免费陷阱”,进行思考,从该例子中能
32、够说明什么问题。新课讲解1、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案例,按照教材中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然后综合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小结,利用几种方法从信息的来源对信息的价值进行判断。学生根据教材的案例分组进行讨论,了解如何从信息的来源对信息的价值进行判断。2、从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 教师根据教材设置的任务指导学生阅读案例“天气预报”,然后根据教材中所提问题完成任务。并得出如何从信息的价值取向对信息进行判断。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仔细阅读案例,并根据教材中所提问题进行讨论,了解同样的信息对不同的人所产生的价值各不相同的道理。3、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教师总结对信息价值的判断还可
33、以从信息的时效性方面进行,并给出判断信息是否具有时效性的方法。学生按照老师的讲解掌握如何判断信息是否具有时效性,并了解可以从信息是否真实可靠,信息来源是否具有权威性,信息是否可用,信息是否具有时效限制,信息包含哪种情感成分以及信息是否具有实用性等方面对信息的价值进行判断。小结本节通过一些具体案例的分析得出,可以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价值取向以及信息的时效性对信息价值进行判断,了解如何对信息进行鉴别和评价,使得信息能够为我们带来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练习教师布置课本的课后练习,指导学生从收到的电子邮件判断其价值及分析垃圾邮件的危害。学生课后完成练习。参考资料材料1:对网络信息价值判断的参考标准对网
34、络信息价值的判断可参考如下标准:通过看查看信息来源、判断信息要素是否齐全、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进行判断、运用资料进行考证和进行深入调查等方法,判断信息中涉及的事物是否客观存在的、构成信息的各个要素是否真实。通过把信息与同类信息作一定比较,考察信息来源是否具有权威性、考察其研究方法是否科学、研究是否具有代表性、普遍性。通过对各种事实的性质进行判断来确定信息的时效性。判断信息是否具有时效性的方法:对突发性或跃进性的事实,在第一时间里做的报道,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渐进式的事实,应在事实变动中找到一个最新、最近的时间点,以实现时效性;过去发生的事实,新近才发现或披露出来的,可以通过使用“由头”的办法加以弥
35、补,即说明自己得到信息的最新时间、来源。对信息的价值进行鉴别和评价,一般来说就是要确定信息内容本身是真实的;信息应该“可用”;信息应该具有一定权威性;时效性越强的信息实用性越高;个性化的信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实用性信息最好能有配套措施。(摘自:网络信息制作与发布曾文华主编 中央电大出版社)材料2:虚拟物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虚拟生活的技术也迅速地发展起来。就如我们中很多人爱用的QQ,为了美化我们在网络上的形象,我们需要努力地去积攒“QQ币”,然后去换购各种服装和饰品。这些虚拟币和虚拟物品也只能存在于网络上,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就是虚无的东西。要判别这一点,就象要判别“吃一块虚拟面包你就可以填饱
36、肚子了”的真实性一样简单,其实我们就是靠这些信息的来源来对其价值进行判断的。材料3:世界饥荒问题“世界饥荒问题”是网络上一个有名的合作性调查学习法的教学案例(WORLD HUNGER: The Face of Starvation. http:/www.manteno.k12.il.us/drussert/WebQuests/ HallOvandoRobinson/INTRO.HTML, 1999.8.)。本教案以非洲大陆发生严重饥荒现象为背景,要求学生在Internet上进行调查,了解世界饥荒的现状,明白造成饥荒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饥荒问题的建议。教案包括说明、任务、资源、调查、评价、结论六个
37、部分。说明部分给出问题的背景,任务部分罗列出具体调查任务,资源部分给出有关的文章、参考书和网上的资源。在调查过程中要求学生分成4人小组,成员分别扮演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营养学家、新闻记者的角色,从不同角度认识饥荒问题。评价部分给出对学生的调查结果的评定标准,体现了鼓励合作、创新、实用的原则。在结论部分要求各小组将调查结果写成专题报告和制成剪报在网上发布。本案例在合作学习、多学科渗透、学生探究、基于绩效的评价等方面体现了教学革新的精神。同时,在实施案例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从不同的份演角色所需要获取的信息各不相同这一点来理解信息的价值取向问题。材料4:网络信息的评价是对其价值的判定面对因特网上的海量
38、信息,有时搜索引擎会机械地将成千上万满足检索条件的网页地址送到查询者界面,令人眼花缭乱,无从着手。大量信息上网是并没有“守门人”把关的,很多都属于自组织行为,因此必须进行评价,对符合检索条件的网页作初步筛选,使可用信息得以入围,并通过联想推论,将知识关联度高的信息提炼出来。一、评价原则网络信息收集过程的评价应当遵循目的性原则、适用性原则、关联性原则、周遍性原则。所谓目的性,即以明确的目的为收集前提,对收集方向有稳妥的把握;所谓适用性,即对研究课题或专项任务的内涵有透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确定收集范围、领域和大致入选对象,防止产生过多的冗余信息;所谓关联性,是对语义关联网的走势、节点间的递进关系有
39、正确判断,减少无关链接;所谓周遍性,是要求在确定的收集范围内,应当尽可能全面地、及时地获取因特网上的资料,以便利用。二、评价基准对网络信息源的评价应以权威性、准确性、独特性、深广性、时效性、前瞻性、连续性、易得性这八个方面为基准。(1)权威性是基于对真实性和有效性的考量,其角度是多方面的:该信息源出自何网站,该网站是否具有公信力;信息产品来自何机构(刊物),该机构(刊物)是否具有权威;该论文(文章、数据)的作者是谁,是否有知名度,或是否可靠。(2)准确性是在真实基础上的更高要求,认为越是规范的、准确的信息提供,越方便采用。(3)独特性是在此信息源与彼信息源比较的基础上的判断,认为独特是价值的标
40、志,而具有唯一性的信息源最为可贵。(4)深广性从两个方面看:广,是信息源知识因子多,涵盖面宽;深,是信息加工投入大,知识含量大,故价值高。(5)时效性是对信息生命周期的考察,网络信息更新很快,陈旧的、全衰的信息没有任何搜集的必要。(6)前瞻性对某一类信息的未来价值进行预测研究,虽然这种研究在今天未必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其方法、思路和结果在以后会产生作用。网络上不乏这类似乎“不成熟”的信息源,对此应独具眼光。(7)连续性是考虑和评估某一信息源是否可以连续提供某一类信息,以满足用户需求。(8)易得性是考虑和评估网站的链接效果、界面友好程度,在必要时还应当考虑其价格。三、整序方式网络信息源的整序
41、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简单聚类法和知识树法。(1)简单聚类法这是对网络信息源从不同角度思考归类,例如,可按关键词、主题排序,按信息源排序,按时间排序,按索引、文摘或全文排序,按生产者(作者)排序,按图表、图像排序。简单归类主要是从信息的外部特征出发的,其间的逻辑联系是浅层次的,但大体与检索途径相对应,亦便于描述,为进一步发掘信息、作深层次序化打下基础。(2)知识树法这是依照体系分类的原理,在网络信息源中,事先考虑好概念体系结构,分门别类地逐层加以组织。这要求有系统性,即对课题、任务适当作体系性分解,在进入收集过程后可循序渐进地进行分层浏览、搜寻,直到搜索到有关信息,从而筛选和编辑。在查询过程中主
42、要采取“语词查询+范畴查询”的方法,采取这种方法时需要用户在事前有较多的知识准备和智能投入。材料5:如何鉴别信息鉴别信息就是判断断信息的真伪,其目的是将第二手材料变为第一手材料。鉴别可采用以下四种方法。(1)溯源法对收集到的的信息所涉及到的有关问题进行审核查对,首先要溯本求源。例如,尽量找到具有第一手资料的现场和掌握第一手资料的人;核对有关原书、原件等原始资料,并查对其主要参考文献;按信息内容所叙述的方法、步骤,自己重复一次实验或演算。这样可以从本源上找到错误所在。(2)比较法比较就是对照事物,比勘材料。有些信息由于主客观条件所限是难以溯源的,这时可采用比较的方法,即比较各种人的材料、各种时间
43、的材料和其它各方面的材料,在某一事实上,说法、结论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基本上可以得到证实,如果几条不同的线交汇于一点,这个点就比较确实了。如果各种渠道的材料与所收集的信息相左,就需要进一步核查。(3)佐证法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条件、环境下发生和发展的,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都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制约性,找到这些相关和制约的因素,便可以为某一事物真实与否提供证据。一般说来,口头材料作为佐证的可靠性不如方字材料,文字材料的可靠性不如物证材料,因此应尽可能以物证为据。(4)逻辑法在核实中,严密地运用逻辑进行判断是决不可少蝗。光凭外界材料,而不经过逻辑推理也容易出错。有些基本差错,比如叙述事实前后矛盾,表述夸
44、大其词,有悖情理,以及某些向壁虚构,通过逻辑析义就发现其中的问题。当然,逻辑的真实性与事实真实性并不能完全等同,在虚假的信息前提下经过合理的逻辑推导所得出的虚假的结果,也同样具有逻辑真实性。因此,一方面要发挥经验、认识和判断能力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结合运用各种方法,以取得最佳效果。2.4综合活动:设计一个旅行计划活动目的:1 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2 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的获取网上的信息。3 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4 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广东版信
45、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二章“信息的获取”第四节的内容,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了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并能对信息进行鉴别与评价。本节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设计一个旅行计划的活动任务,旨在使学生把前三节所学的内容进行提炼和综合,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并获取信息,自主开展活动,编辑信息,有效总结,合理评价,从而掌握获取信息的技巧,并对所涉及的人文问题有深刻认识。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通过本章的继续学习后,掌握了一些信息获取的主要策略与技巧,巩固了获取信息的方法,并能对信息进行鉴别与评价。但是他们在自主探究和与他人协作方面的能力仍有所欠缺,本活动目
46、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意识,引导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活动来完成任务。由于网络世界丰富多彩,旅游信息令人关注,所以学生对上网和搜索旅游信息是比较有兴趣的。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活动主题明确信息需求,获取信息。(2)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根据活动主题,对不同的信息使用不同的获取方法。2过程与方法(1)既能独立完成活动任务,又能有效的进行小组协作。(2)能正确评价所获取的信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利用网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加深与他人协作的情感交流。(2)能够遵守网络使用规范和伦理道德,合法地获取信息。四、教学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