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复习题.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34636183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局部解剖学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局部解剖学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局部解剖学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局部解剖学复习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局部解剖学复习题【精品文档】第 9 页复习思考题1. 简述梨状肌下孔的围成及通过的血管、神经及其排列关系。答:围成:梨状肌向外穿行坐骨大孔出盆腔,与坐骨大孔的上下缘之间各有一间隙,分别称为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通过:由外向内依次为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静脉、阴部内动静脉、阴部神经。2. 简述股三角的围成及其内结构的毗邻关系。围成:位于股前内侧区1/3部,呈一底向上、尖朝下的倒三角形凹陷,向下与收肌管相续。上界是腹股沟韧带,外下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下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凹陷,自外向内分别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及其筋膜。内

2、容:由外向内依次为:股神经、股鞘及其包含的股动脉、股静脉、股管及股深淋巴结和脂肪等。3. 股管的位置、组成、内容及意义如何?答:位置:为股鞘内侧份漏斗状的筋膜间隙。组成:其前壁由上向下依次为:、镰状缘的上端和筛筋膜;后壁依次为:耻骨梳韧带、耻骨肌及其筋膜;内侧壁依次为:腔隙韧带及内侧壁;外侧壁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上口即;下口为,正对。内容及意义:股管内除含有l2个腹股沟深淋巴结外,尚有脂肪组织填充。当腹压增高时,腹腔脏器(主要为肠管)可经股环至股管,最后由隐静脉裂孔处突出而形成股疝。4. 简述腋窝的围成及其内主要结构。答:围成:1、顶 是腋窝的上口,向上内通颈根部,由中份、第1肋外缘和上缘围

3、成。有通过,下血管于第一肋外缘移行为腋血管。2、底 由、浅筋膜和腋筋膜构成。借纤维隔与腋筋膜相连,腋筋膜中央因有皮神经、浅血管和浅穿过而呈筛状,故又称筛状筋膜。3、 四壁 前:由、下肌和构成。是位于下肌、和喙突之间的深筋膜,有头静脉、胸肩峰血管和胸外侧神经穿过。后:由、肩胛下肌和构成。内:由前锯肌、上4位及肋间肌构成。外:由,长、短头和肱骨结节间沟构成。 内容:主要有下部及其分支、腋动脉及其分支、腋静脉及其属支、腋淋巴结和疏松结缔组织等。5. 肱骨肌管围成及内容。肱骨中段骨折,损伤的神经会出现什么临床表现?答:肱骨肌管:又称桡神经管,由肱三头肌与肱骨桡神经沟围成,内有桡神经和肱深血管通过。桡神

4、经在肱骨中、下1/3交界处紧贴肱骨,该处骨折所致的桡神经损伤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伸腕、伸拇、伸指、前臂旋后障碍及手背桡侧和桡侧3个半手指背面皮肤,主要是手背虎口处皮肤麻木区。6. 何谓腕管?管内通过哪些主要结构?答:腕管:由与腕骨沟共同构成。管内有屈肌总腱鞘包绕的指浅、深屈及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各指浅、深屈被屈肌总腱鞘(尺侧囊)包裹;拇长屈肌腱被拇长屈肌腱鞘(桡侧囊)包绕。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变扁平,紧贴屈肌支持带桡侧端深面,腕骨骨折时可压迫正中神经,导致。7. 颅顶软组织分为哪几层?各有何特点?答:层次:由浅入深分为五层,依次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颅顶肌(额、枕肌)、腱膜下疏

5、松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1)皮肤:此区皮肤厚而致密,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含有大量毛囊、汗腺和皮脂腺,为疖肿或皮脂腺囊肿的好发部位;二是具有丰富的血管,外伤时出血多,但伤口愈合较快。(2)浅筋膜:由致密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其中充满脂肪,内有血管和神经穿行。感染时渗出物不易扩散,所以肿胀局限,早期即可压迫神经末梢引起剧痛。(3)帽状腱膜:为一厚而坚韧的腱膜,帽状腱膜借浅筋膜的纤维隔与皮肤紧密相连,头皮外伤时,如未伤及帽状腱膜,则伤口裂开不明显;如帽状腱膜同时受伤,由于额枕肌的收缩牵拉则伤口裂开,尤以横向伤口为甚。缝合头皮时一定要将此层缝好,才能减少皮肤的张力,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和止血。 (4)

6、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腱膜下隙):是位于帽状腱膜与颅骨骨膜之间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移动性大,腱膜下隙出血或化脓时,可迅速蔓延到整个颅顶,形成较大的血肿。此间隙内的静脉,经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及颅内的硬脑膜静脉窦相通,若发生感染,可经上述途径继发颅骨骨髓炎或向颅内扩散,故临床认为此层为是颅顶部的危险区。 (5)颅骨外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借少量结缔组织与颅骨表面相连,二者易于剥离。骨膜下血肿,常局限于一块颅骨的范围内,这一特征易于与腱膜下血肿鉴别。严重的头皮撕脱伤,可将头皮连同部分骨膜一并撕脱。 8. 经颞区入颅手术时,该区的境界与层次如何?答:境界:位于颅顶的两侧,介于上线与颧弓上缘之间,前

7、方至颧骨的额突和额骨的颧突,后方达乳突基部和外耳门。 此区的软组织层次,由体表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颞筋膜、颞肌和颅骨外膜。9. 腮腺位于何处?穿经腮腺的结构有哪些?腮腺肿瘤时可压迫哪些神经和血管?答:腮腺的位置:位于面侧区, 上缘临颧弓,外耳道,颞下颌关节,下达下颌角,前临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后缘 浅部向前延伸,覆盖于咬肌后份的浅面;后缘邻接乳突前缘及胸锁乳突肌前缘的上份。 穿经结构:纵行: 下颌后静脉 颞浅 横行:上颌 面横 的分支 腮腺导管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肿瘤压迫:面神经及其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和耳颞神经,最易损伤面神经及其分支,如

8、损伤,则出现同侧面肌偏瘫,即同侧额纹变浅或消失,不能皱眉,眼裂变大,眼睑闭合无力,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并垂向健侧,鼓腮漏气,不能吹哨等症状。10. 气管切开在何处进行?需经过哪些层次?答:确定气管后,一般于第24气管环处,用尖刀片自下向上挑开2个气管环(切开45环者为低位),刀尖勿插入过深,以免刺伤气管后壁和食管前壁,引起。气管切开的层次:皮肤,下肌群,术中应注意:在第24气管软骨前方有峡,峡的下方有下静脉,丛和可能存在的甲状腺最下动脉,高位。11. 颈动脉三角的组成及内容如何?答:境界:颈动脉三角位于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之间。其浅面为皮肤、颈阔肌及颈筋膜浅层;深面为

9、椎前筋膜;内侧为咽侧壁及其筋膜。内容:有颈内静脉及其属支、颈总动脉及其分支、舌下神经及其降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副神经以及部分颈深淋巴结等。12. 甲状腺手术需切开的层次结构?甲状腺的血供?手术中应如何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结构?答:切开层次:1 皮肤 2 浅筋 3 4 颈部肌肉 5 6 甲状腺的血供:动脉:成对的甲状腺上动脉(颈外静脉分支) 成对的甲状腺下动脉(锁骨下动脉甲状颈干分支)不成对的甲状腺最下动脉(头臂干分支)副甲状腺动脉(食管气管小动脉分支到甲状腺来源于胸主动脉脏支)静脉(不完全与动脉伴行):甲状腺上静脉(回流到颈内静脉)甲状腺中静脉(跨过颈内动脉到颈内静脉)甲状腺下静脉(回流到头臂静

10、脉)手术注意:结扎靠近上极,由于上动脉在上极远端与伴行,近端与齐分离;结扎远离下极,由于其与近端关系复杂,所以该在下极远端;彻底止血,避免渗出性血肿,压迫气管;甲状腺上、下动脉,喉上神经,喉返神经关系应在直视下进行,避免损伤;次全切时保留腺体背面完整性,全切实保留甲状旁腺和两条神经。13. 纵隔如何分区?后纵隔内含哪些主要结构?答:分区:通常以和第4胸椎下缘的平面,将纵膈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下纵隔又以为界,分为前纵膈、中纵膈、后纵膈3部分。临床上多采用三分法,即以气管和支气管的前壁及心包后壁为界分为前纵隔和后纵隔,前纵隔又以胸骨角平面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后纵隔:食管,迷走神经,胸主动脉,奇静脉

11、,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胸导管,交感干胸部,纵膈后淋巴结。14. 胸膜腔积液时应在何处穿刺抽液,其穿刺针需要经的层次如何?答:穿刺部位:先进行胸部叩诊,选择实音明显的部位进行穿刺,可结合X线及定位。排气:患侧锁骨中线2肋间或腋前线4-5肋间 排液:患侧腋中线6-7肋间或肩胛线7-9肋间 排脓:脓液积聚的最低位 穿刺点在后背一般位于肋间下一肋上缘,在前胸一般位于肋间上一肋下缘,以免损伤血管。层次:1 皮肤 2 浅筋膜 3 深筋膜 4 胸壁肌 5 肋间肌 6 壁内筋膜 7 壁胸膜15. 腹股沟管的位置、组成、内容及临床意义如何?答:位置:位于内侧1/2的上方由外向内下斜行的肌肉筋膜间裂隙。组成:腹

12、股沟管有4个壁及内外两个口。管的前壁为腹外斜和腹内斜肌,在外侧1/3处有的起始部,后壁为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在内侧1/3处有,上壁为腹内斜肌与的弓状下缘;下壁为,内口为腹环,外口为皮下环。内容: 男性腹股沟管内有通过;女性腹股沟管较窄,有通过。此外,及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也进入腹股沟管。临床意义:和海氏三角都是腹壁下部的薄弱区。在病理情况下,若腹腔内容物经腹股内管环,进入经皮下环突出下降入,形成;若腹腔内容物不经腹环,而从海氏三角处膨出,则形成直疝;若腹腔内容物经股环、股管,隐静脉裂孔脱出到大腿根部皮下,则形成的是。斜疝多发于青壮年男性,直疝多发于老年男性,多见于女性。16. 胃的位置、毗邻、韧

13、带、血供、淋巴、神经如何?其在腹前外侧壁的手术切口的层次如何?答:位置:在人体的剑突的下方,中度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胃贲门在第11胸椎左侧,幽门在第1腰椎下缘右侧。毗邻:胃前壁右侧份邻接左半肝,左侧份上部紧邻膈,下部接触腹前壁,此部移动性大,通常称为胃前壁游离区。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胰、左肾上腺、左肾、脾、横结肠及其系膜相毗邻,这些器官共同形成胃床。韧带:其周围有六条韧带,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胃脾韧带,胃膈韧带,胃结肠韧带,胃胰韧带。血供:胃的动脉: 胃左动脉:发自腹腔干, 有食管支和胃支(5 、6支) 胃右动脉:发自肝固有动脉(35.77) 胃网膜右动脉:发自胃十二

14、指肠动脉 胃网膜左动脉:发自脾动脉 胃短动脉:发自脾动脉 胃后动脉:发自脾动脉 胃后壁, 出现率60-80。 胃的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均汇入门脉系统。 胃左静脉 胃右静脉门静脉 胃网膜右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 胃网膜左静脉 胃短静脉 脾静脉 胃后静脉 淋巴: (1)胃左、右淋巴结 (2)胃网膜左、右淋巴结 (3)贲门淋巴结 (4)幽门上下淋巴结 (5)脾淋巴结 神经:支配胃的神经为内脏神经 , 其运动神经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 其感觉神经也是两部分 , 即来自脊神经的伴交感神经到达胃壁 , 和来自迷走神经伴迷走神经内的副交感神经而到达胃壁的两种神经. 腹前外侧壁的层次:1.腹前壁正中切口:皮

15、肤、浅筋膜、白线、腹横筋膜、腹壁下筋膜、壁腹膜。2.经腹直肌切口:皮肤、浅筋膜、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弓状线以上)、腹横筋膜、腹膜外筋膜、壁腹膜17. 十二指肠的分部、毗邻及血供如何?答:十二指肠 介于胃与空肠之间,紧贴腹后壁,是小肠中长度最短、管径最大、位置最深且最为固定的小肠段上端始于胃的幽门,下端至十二指肠空肠曲接续空肠。胰管与胆总管均开口于十二指肠。因此,它既接受胃液,又接受胰液和胆汁的注入,所以十二指肠的消化功能十分重要。十二指肠的形状呈“C”形,包统胰头,可分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四部。 (一)上部 十二指肠上部长约5cm,起自胃的幽门,走向右后方。至胆囊颈的后下方

16、,急转成为降部,转折处为十二指肠上曲。十二指肠上。部近幽门约2.5cm一段肠管,壁较薄,粘膜面较光滑,没有或甚少环状襞,此段称十二制肠球duodenal bulb,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 (二)降部 十二指肠降部是十二指肠的第2部,长约75cm,由十二指肠上曲沿右肾内侧缘下降,至第3腰椎水平,弯向左侧,转折处为十二指肠下曲。降部左侧紧贴胰头,此部的粘膜有许多坏状襞,其后内侧壁有胆总管沿其外面下行,致使粘膜呈略凸向肠腔的纵行隆起,称十二指肠纵襞。纵襞的下端为圆形隆起,称,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大乳头稍上方,有时可见十二指肠小乳头,这是副胰管的开口之处。 (三)水平部 十二指肠水平部又称下

17、部,长约10cm,自十二指肠下曲起始,向左横行至第3腰椎左侧续于升部。肠系膜上动脉与肠系膜上静脉紧贴此部前面下行。 (四)升部 十二指肠升部长约23cm,自第3腰椎左侧向上,到达第2腰椎左侧急转向前下方,形成十二指肠空肠曲,移行为空肠。十二指肠空肠曲由十二指肠悬肌连于膈右脚。此肌上部连于膈脚的部分为横纹肌,下部附着于十二指肠空肠曲的部分为平滑肌,并有结缔组织介入。十二指肠悬肌(又称Treitz 韧带)是一个重要标志,手术时用以确定空肠的起点。血管:十二指肠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胰十二指肠上前、后动脉均起于胃十二指肠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起自于肠系膜上动脉,分为前、后两支,分别上行与相应的胰十二指肠

18、上前、后动脉想吻合,形成前、后动脉弓;此外,十二指肠上部还有胃十二指肠动脉分出的十二指肠上动脉,十二指肠后动脉以及胃网膜右动脉的上行返支和胃右动脉的小支供应。18. 肝的位置、毗邻、体表投影、分叶、分段如何?答:位置:人的肝脏位于右季肋部及上腹部,上部紧贴膈肌,与右肺和心脏相邻;下面与胃、十二指肠,结肠右曲相邻;后面接触右肾、肾上腺和食管贲门部,是人体最大腺体。肝的体表投影:可用三点作标志:第一点为右锁骨中线与第5肋相交处;第二点位于右腋中线与第10肋下1.5cm的相交处;第三点为第6肋软骨距前正中线左侧5cm处。第一点和第三点的连线为肝的上界。第一点与第二点的连线为肝的右缘。第二点与第三点的

19、连线相当于肝下缘,该线的右份相当于右肋弓下缘,中份相当于右第9肋与坐8肋前端的连线,此线为临床触诊肝下缘的部位,约在剑突下23cm。分叶:单纯根据肝外形的沟裂,将肝分为左叶、右叶、尾状叶、方叶。分段:Couinaud根据肝内门静脉干的颁布范围,将肝脏分为八段。段为尾状叶,段为左外叶上段,段为左外叶下段,段为左内叶,段为右前叶下段,段为右后叶下段,段为右后叶上段,段为右前叶上段。19. 肝外胆道的组成?胆总管的分段及毗邻如何?答:1)肝外胆道包括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囊、胆总管。胆汁由肝细胞产生,经肝内各级胆管收集,出肝门后,再经肝外胆道输送到十二指肠。2)由肝总管和胆囊管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

20、汇合而成,向下与胰管相会合。全长约 7 9cm,直径 0 .6 0 .8cm分为四段:1、十二指肠上段 2、十二指肠后段 3、胰腺段 4、十二指肠壁内段 。胆总管起始段位于十二指肠上部上方,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然 后居十二指肠上部后方,再向下,在胰头与十二指肠降部之间或经胰头之后,最后斜穿 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中,在此处与胰管汇合,形成略膨大的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在肝胰壶腹周围有肝胰壶腹括约肌包绕。在胆总管与胰管的末段也均有少量平滑肌包绕,分别称胆总管括约肌和胰管括约肌。20. 胰的位置、毗邻、韧带及血供如何?胰位于腹上区和左季肋区,横过第1、2腰椎前方,居网膜囊后面,形成胃床的大

21、部分,其右侧端较低,被十二指肠环绕;左侧端较高,靠近脾门。通常将胰分为头、颈、体、尾四部分。胰头:位于第2腰椎的右侧,是胰最宽大的部分,被十二指肠从上方、右侧和下方“C”形环绕胰颈:位于胃幽门部的后下方,后面有肠系膜上动、静脉通过,并与脾静脉在胰颈后汇成肝门静脉。胰体:位于第1腰椎平面,胰体前面隔网膜囊与胃后壁相邻;后面有腹主动脉、左肾上腺、左肾及脾静脉。胰尾:末端达脾门,故脾切除是应注意不要伤及胰尾,以免术后形成胰瘘。胰的动脉主要有胰十二指肠上前、后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胰背动脉、胰下动脉、脾动脉胰支及胰尾动脉。胰头部的血液供应丰富,有胰十二指肠上前、后动脉及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分出的前、后支

22、,在胰头前、后相互吻合,形成动脉弓。胰头及胰颈的静脉汇入胰十二指肠上、下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胰体及胰尾的静脉以多个小支在胰后上部汇入脾静脉。21. 打开睾丸鞘膜腔由浅至深依次需切开哪些结构?皮肤 - 肉膜 - 精索外筋膜 - 提睾肌 - 精索内筋膜 - 睾丸鞘膜22. 尿道球部损伤后,尿液可外渗至何处?为什么?答:球部尿道损伤尿外渗的范围1、当尿道破裂发生在后尿道即尿生殖膈两层之间或此膈之后,尿液沿前列腺炎处而外渗到耻骨后间隙和膀胱周围。膀胱主要由膜部尿道固定于尿生殖膈。若尿道完全断裂时,膀胱常被外渗的血液和尿液推向上方。使尿道两断端相距一大间隙。如急诊时不及时复位固定,势必给后期修复带来困难

23、。2、尿道破裂可并发尿道周围脓肿和尿瘘。晚期由于纤维瘢痕的形成,可产生尿道狭窄。名词解释:颈干角:股骨颈的长轴与股骨干纵轴之间形成的角度称为颈干角,又称内倾角(如图1)。正常值在110140之间,男性平均为132,女性平均为127。颈干角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小,儿童的颈干角大于成年人,儿童平均为151。颈干角大于正常值为髋外翻,小于正常值为髋内翻。收肌管:收肌管又称Hunter管。位于股中1/3段前内侧,缝匠肌深面,大收肌和股内侧肌之间。由股内侧肌、缝匠肌、长收肌和大收肌围成。腘窝:腘窝为膝后区的菱形凹陷。外上界为股二头肌腱,内上界主要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和下外界分别为腓肠肌内、外侧头。腘窝顶(

24、浅面)为腘筋膜,是大腿阔筋膜的延续,向下移行为小腿深筋膜。腘筋膜由纵、横交织的纤维构成,致密而坚韧,患腘窝囊肿或腘动脉瘤时,因受腘筋膜的限制而胀痛明显。腘窝底自上而下为:股骨腘面、膝关节囊后部及腘斜韧带、腘肌及其筋膜。踝管:小腿深筋膜在胫骨内踝下后方形成屈肌支持带,张于内踝与跟骨结节间,形成的管状结构即为踝管。其内走行(由前至后)胫骨后肌腱及腱鞘、趾长屈肌腱及腱鞘、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足母长屈肌腱及腱鞘。踝管是小腿后区通向足底的重要路径,小腿和足底的感染,可经踝管相互蔓延。距小腿关节内后方的外伤出血也可压迫踝管内容物,引起踝管综合症。肘后三角:肘后三角:肘关节屈曲呈直角时,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

25、鹰嘴3点构成等腰三角形,称肘后三角。三角的尖指向远端。当肘关节申直时,上述三点成一条直线。肘关节脱位或肱骨内、外上髁骨折时,三者的等腰关系发生改变。但肱骨其他部位的骨折,不会影响他们的三角形和直线关系。临床上常常用来鉴别肘关节后脱位与肱骨髁上骨折。四边孔:指位于肩胛区肩胛骨外缘后外侧的四边形间隙。上界:小圆肌,肩胛骨外缘,肩胛下肌,肩关节囊。下界:大圆肌和背阔肌。内侧界: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缘。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穿行结构:腋神经,旋肱后动脉和静脉。指髓间隙:又称指髓,位于各指远节指骨远侧4/5的皮肤和骨膜之间,有纤维隔连于皮肤和指深屈肌腱末端,将指腹的脂肪分成小叶,形成密闭的指髓间隙,内有丰富

26、的脂肪、血管和神经末梢。当指端感染时、肿胀时,局部压力升高,会压迫神经末梢和血管,引起剧烈疼痛,此时,应及时行指端侧方切开引流术,只有切断纤维隔,才能引流通畅。腮腺床:腮腺浅面覆以皮肤、浅筋膜与部分颈阔肌、耳大神经分支及腮腺浅淋巴结。腮腺实质内及其深面有血管和神经穿行。通常把与腮腺深部相邻的茎突,起于茎突的肌肉,以及颈内动、静脉,舌咽、迷走、副及舌下神经等结构,称为“腮腺床”。翼下颌间隙:翼下颌间隙位于下颌支内侧骨壁与翼内肌外侧面之间。前界为颞肌及颊肌;后为腮腺鞘;上为翼外肌的下缘;下为翼内肌附着于下颌支处;呈底在上、尖向下的三角形。此间隙中有从颅底卵圆孔出颅之下颌神经分支及下牙槽动、静脉穿过

27、,借蜂窝组织与相邻的颞下、颞、颊、颌下、舌下、咽旁、咬肌诸间隙相通;经颅底血管、神经还可通入颅内。颈动脉鞘:颈动脉鞘carotid sheath 上起自颅底,下续纵隔。是颈筋膜向两侧扩展,包绕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形成的筋膜鞘。鞘内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贯穿全长,颈内动脉位于鞘的上部,颈总动脉居其下部。在鞘的下部,颈总动脉位于后内侧,颈内静脉位于前外侧,迷走神经位于二者之间的后方;在鞘的上部,颈总动脉居前内侧,颈内静脉居后外侧,迷走神经居二者之间的后内方。肌三角:肌三角由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上腹围成。其浅面的结构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颈前静脉与皮神

28、经,以及颈筋膜浅层;其深面为椎前筋膜。三角内有浅层的胸骨舌骨肌和肩肿舌骨肌上腹,以及深层的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以及位于气管前筋膜深部的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颈部和食管颈部等器官。椎前间隙:位于椎前筋膜与颈、胸椎之间,上达颅底,下至第三胸椎,该间隙感染除局限于此范围外,还可向两侧蔓延至颈外侧区。椎动脉三角:内侧界为颈长肌,外侧界为前斜角肌,下界为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尖为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三角的后方有第七颈椎横突,第8颈神经前支及第1肋颈;前方有迷走神经,颈动脉鞘,膈神经及胸导管弓(左侧)等。三角内的主要结构有:胸膜顶,椎动脉,椎静脉,甲状颈干,甲状腺下动脉,颈交感干及颈胸(星状)神经节等。肺

29、根: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被结缔组织包绕连于纵隔称肺根,肺根对肺起固定、支持作用。内结构自前向后为上肺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自上而下,左肺根内部结构的排列为左肺动脉、左主支气管和左肺静脉,右肺根为右肺上叶支气管、右肺动脉、右肺中下叶支气管和右肺静脉。肺跟前方有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后方有迷走神经,下方有肺韧带。右肺根后上方有奇静脉弓勾绕。左肺根上方有主动脉弓跨绕。肺段:肺段支气管是肺叶支气管的分支,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和它所属的肺组织共同构成支气管肺段,简称肺段。右肺分为10段,左肺分8-10段。每一段都呈楔形,底在肺表面,尖在肺根。每一肺段都

30、有自己的动脉和支气管,相邻两个肺段共用一条静脉。其中右肺支气管分为上叶支气管,中间段支气管,中叶支气管,下叶支气管。右上叶支气管分为尖、后、前三个肺段支气管。右中叶支气管分为内侧支,外侧支两支气管。右下叶支气管分为背支和内,前,外,后三个基底支。左肺分为上,下叶支气管。左上叶支气管先分为上下两支气管上支在分为尖后段及前段,下段又称为舌支,分为上舌段及下舌段。左下叶支气管分为内前,外,后三个基底支。纵隔: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纵隔呈矢状位,位于胸腔正中偏左,上窄下宽,前短后长。纵隔的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两侧为纵隔胸膜,上界为胸廓上口,下界为膈。正常情况下,纵隔位

31、置较固定。一侧发生气胸时,纵隔向对侧移位。心包横窦:是指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干与上腔静脉、左心房之间的心包腔部分。窦的前壁为主动脉、肺动脉,后壁为上腔静脉和左心房。窦的左侧入口位于左心耳与肺动脉之间,窦的右侧入口位于上腔静脉、右心耳与主动脉之间。临床心血管手术时,常经过此处夹闭主动脉和肺动脉以暂时阻断由心射出的血流心包斜窦:在左心房后壁,左右肺静脉,下腔静脉与心包后壁之间的间隙称为心包斜窦。手术时若需阻断下腔静脉的血流,可经心包斜窦下部进行。动脉导管三角: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该三角是手术寻找

32、动脉导管的标志。腹直肌鞘:腹横肌:沿肌纤维方向,钝性分离腹内斜肌可见腹横肌,位于腹部诸肌的最内层,肌纤维方向自上向下几乎是垂直走向,该肌起于腰椎横突和肋弓内侧面,与膈的附着部相接。该肌较薄,肌质部分不发达,向下以腱膜止于腹白线。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肌腱的下缘增厚卷曲,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称腹股沟韧带。腹股沟韧带内侧端部分纤维增厚形成陷窝韧带第二肝门:肝的脏面被分为肝右叶、肝左叶、肝方叶和肝尾状叶。在腔静脉沟的上端处,有肝左、中、右静脉出肝后即注入下腔静脉,临床上常称此处为第二肝门。肝蒂:肝十二指肠韧带的上端及其所含出入肝门的结构,其中包含门静脉、肝动脉、胆总管及肝脏自主神经和淋巴结、淋

33、巴管。介于肝门和十二指肠上部之间,其右侧是网膜孔.靠近肝门处的肝蒂结构因血管及胆管分支较为复杂而且多变,术中应注意辨认,以免误伤。胃床: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胰、左肾上腺、左肾、脾、横结肠及其系膜相毗邻,这些器官共同形成胃床。Cooper韧带:Cooper韧带: 乳腺腺叶间有与皮肤垂直的纤维束,上连浅筋膜浅层,下连浅筋膜深层,对乳房起支持和固定作用,称为乳房悬韧带suspensory ligament of breast,或Cooper韧带。即把乳腺固定在胸壁上的一组弓形纤维,这些纤维结缔组织对乳房起固定和支持作用,使人站立时乳房不致下垂。患乳房癌时,乳房悬韧带因受侵而缩短,皮肤表面凹陷呈现“酒窝征

34、”改变。Hesselbach三角:又称腹股沟三角,位于腹股沟区前下部。是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区。后面正对腹股沟内侧窝,前面正对腹股沟管浅环,是腹前壁的一个薄弱区,腹腔内容物若经此三角突出达皮下称直疝。Treitz韧带:(十二指肠悬肌)(位于第2腰椎左侧的十二指肠悬肌(起自右膈脚,止于十二指肠空肠曲上部后面)和包于其下段外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腹膜皱襞跨于十二指肠空肠曲左缘和横结肠系膜根之间。韧带有悬吊固定十二指肠的作用,是空肠起点标志。十二指肠悬韧带位于十二指肠上襞右上方深部,由纤维组织和肌组织构成,从十二指肠空肠曲上面向上连至右膈脚,有上提和固定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作

35、用。又称屈氏韧带,是区分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的标志。Calot三角:解剖学上将胆囊管、肝总管及肝脏下缘三者构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胆囊三角(又叫Calot三角)。该三角内常有发自肝右动脉的胆囊动脉经过,并常见胆囊颈部的淋巴结。胆囊三角是临床解剖上的主要标志,在行胆囊切除时要在该三角内寻找胆囊动脉并加以结扎切断,要辨认清楚而不可伤及较粗的肝右动脉,以免发生出血或结扎而引起右半肝缺血。胆囊动脉常发生变异,应特别予以注意。该三角区域是外科手术极易发生误伤的部位。Oddi括约肌:胆总管末端和胰管末端的环形平滑肌与胆胰壶腹周围的环形平滑肌一起合称为Oddi括约肌,又称胆胰壶腹括约肌,具有控制胆汁和胰液排放的作

36、用。进食时,Oddi括约肌松弛,胆汁和胰液流入十二指肠;不进食时Oddi括约肌收缩,关闭其围绕的管道。McBurney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以脐与右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为标志。腔隙韧带(陷窝韧带):腹股沟韧带内侧端有部分纤维在耻骨结节处行向下后方,并向外侧转折形成腔隙韧带。腹股沟镰(联合腱):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下部肌束呈弓状,跨过精索上方,行向内侧,延为腱膜,形成腹股沟镰或联合腱,止于耻骨梳的内侧端及耻骨结节附近。在腹壁肌收缩时,弓状下缘向腹股沟韧带靠近,有封闭腹股沟管的作用。为腹股沟管的后壁成分之一,用加强腹横筋膜的作用。盆膈:盆膈又称盆底,由肛提肌、尾骨肌及覆盖于两肌上、下面的盆膈上筋膜和盆膈下筋膜所构成。盆膈封闭骨盆下口的大部分,仅在其前方两侧肛提肌的前内缘 之间留有一狭窄裂隙,称盆膈裂孔。其下方由尿生殖隔封闭,男性有尿道通过,女性有尿道和阴道通过。盆膈后部有肛管通过。盆膈封闭骨盆下口,具有支持和固定盆内脏器的作用,并与排便、分娩等有关。尿生殖膈:由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及其间的会阴深横肌、尿道括约肌组成的结构称尿生殖膈。封闭尿生殖三角,男性有尿道,女性有尿道和阴道通过。加强盆底,协助承托盆腔脏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