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终版)实习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终版)实习报告.doc(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终版)实习报告一、我国物流发展现状一、 实习目的和意义1. 实习目的2. 实习意义二、 实习地点1. 公司名称2. 具体地址3. 公司宗旨4. 公司精神5. 管理方针6. 公司愿景7. 公司责任:8. 主要生产设备9. PVC产品展示(部分)三、 实习内容学校、公司四、 实习心得一、 实习目的和意义1. 实习目的: 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巩固并学会
2、应用专业知识。 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立感性认识,并进一步了解本专业的学习实践环节。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生产知识,印证、丰富已学过的专业知识 通过接触实际生产过程,一方面,达到对所学专业的性质、内容及其在工程技术领域中的地位有一定的认识,为了解和巩固专业思想创造条件,在实践中了解专业、熟悉专业、热爱专业。另一方面,了解常见材料加工设备、材料的加工工艺,以及现代化管理方法等,以此来丰富和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加深理解专业知识,更加善于理论联系实际。 参观中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对工业生产流水线产生直接认识与认知,为进一步学习技术基础和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同时,了解工厂进行材料加工实际生产的设备、
3、工艺、工模具、产品缺陷等技术问题,为以后的学习和科研积累感性认识。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向生产实际学习的能力和方法。 以所参观的公司为例,拓展对于材料类公司基本运作的认识,从而了解材料类专业的就业方向,为以后的职业规划提供参考。2. 实习意义 深入实际,认真观察,获取直接经验知识,巩固所学基本理论,并开拓我们的视野,培养生产实际中研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巩固知识,并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提高动手能力,加强社会活动能力,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为以后专业实习和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了解材料相关企业的组织
4、机构及企业经营管理方式 了解原材料选择与使用性能之间的关系;了解常见材料加工设备、材料的加工工艺,以及现代化管理方法等。丰富和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 对材料的成分,微观组织,加工工艺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等内容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向生产实际学习的能力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牢固树立学生的群体意识,即个人智慧只有在融入集体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学习工人师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勤劳刻苦的优秀品质和敬业奉献的良好作风,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树立刻苦钻研科学技术为祖国现代化多作贡献的思想。二、 实习地点1. 公司名称:南京中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
5、. 公司地址:南京市高淳区东坝镇芜太路31号3. 公司宗旨:低能耗、高效率、为客户创造利润4. 公司精神:创新、绿色、推动、共赢5. 管理方针:用关爱员工推进绿色产业,以一流产品创建行业领先企业6. 公司愿景:成为国内占主导地位的聚烯烃和聚乙烯化合物生产商和供应商7. 公司责任: 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建设活动,利用自身优势扶持社会文化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吸收人员就业,扶贫济困,关注留守儿童,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提高污染防治措施,确保周边环境绿色环保 降低产品次品率,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建立健全员工劳动保障体系 8,主要生产设备: 图一:风淋室 图二:一分厂净化上料间
6、 图三:交联分厂生产车间 图四:PVC电缆料生产线,9,PVC产品展示(部分):三、 实习内容5月27日:学校:开展认识实习动员大会,给出实习周规划,讲解实习规范及安全要求,鼓励大学生5月31日:实习公司: 中超工作人员讲解中超控股集团和中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包括历程、理念、目标、经营范围、产品种类、销售范围等) 参观公司基础设备及研究室、材料观察室等开发间 参观第一化工厂和第二化工厂(主要参观生产线,了解生产设备、生产流程、生产环境及物流安排等) 公司食堂门前合影留念 参观并体验公司食堂6月1日-6月2日:学校:总结实习内容与体会;查阅并巩固专业知识6月3日-6月4日:学校:查阅文献资
7、料,总结并书写认识实习报告四、 实习心得“认识实习”,认识什么,学习什么,实习什么。刚了解到要进行认识实习时,我就对实习的具体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好奇。通过在学校的实习动员大会,我逐渐认识到认识实习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次认识实习,我们将初步接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实际应用及对社会产生的贡献。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我一直没有机会去深入了解一个公司或企业的具体管理及运作模式,特别是作为企业生命力的生产线,同时也经常对于本专业的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地位感到迷茫。因此,我感到这次实习将对我的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产生重要的影响。经过将近两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位于高
8、淳的中超新材料有限公司。我发现这周围基本都是工业生产类的公司,附近没有生活类的房屋规划,这也说明了工业企业一定要注意安全保证以及可持续发展,推广绿色生产。在专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首先来到该公司的会议室,专职人员结合中超控股和中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介绍视频,生动形象地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公司的发展和现状。其中,我比较印象深刻的是,他着重讲解了公司前期规划的重要性,通过前期规划了公司前期及后期发展所需要用到的所有线路、管道、仪器设备,在实地建设中就预设了电控接口、线路等,并规划了生产线的物流,包括生产原材料和产品运输的路线分离,充分结合了公司地理及工厂占地情况,这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这说明了全
9、面规划的重要性,我想,这不仅可以应用于公司实际生产,对于我们的学习和人生规划也有一定的启示。同时,在讲解时,我们还见到了2012级高分子专业的师哥,他给我们进行了短暂的现身说法。从师哥所讲的从研究、车间到管理的五年实践经历中,我发现除了扎实的专业基础之外,实践经历也特别重要。专业知识可以服务于实地生产,而实地生产可以补充并扩展专业知识。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一类应用于工业生产的专业,从一个个设备的运作原理到基础的生产,再到合理的生产管理和生产流程的优化,对于一种产品的产生,每一步的流程都十分关键,进行过实际操作,能更好地解决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这句话的一个体现。当然,专业知
10、识是基本,也是根本。实地生产可以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紧接着,我们就先后去参观了该公司的研发室和化工厂生产线。其中,有不少我们没有见过的生产设备,讲解人员不断提示我们要小心,注意安全。的确,对于化学生产,我们需要保持一颗严谨认真的心,特别要保证安全。在每个研究室的橱柜和墙上,我都看到了严格明确的规章制度和值班管理人员的明细安排,以及各种材料的性质、注意事项和事故处理方法。私以为,这一点是每个化工类公司必备的,了解每种材料的具体性质,并且可以在紧急时及时查询事故处理方法。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提前规划的必要性,以及安全的重要性。在化工厂生产线的参观通道中,我们观察并了解了各大型
11、设备及它们的用途,也看到了认真待岗工作的工人师傅。一环紧扣一环的生产,严谨而有序。虽然没有机会进入该公司的化工四工厂参观聚氯乙烯材料的生产过程,但各种大型生产设备的运作与讲解都足以让我们回味良久。在解说人员的详细解说下,我们了解了电缆类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典型加工过程及应用,初步学习了电缆材料专业方面的生产实践知识,这也为我们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积累有用的经验。同时,能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分析生产实际问题,或对企业管理、生产和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或意见,我认为,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最后,我们实地体会了该公司的食堂环境,整洁有序是我对它的第一印象,而排队取餐墙上贴着的“按需取
12、餐”四个大字让我印象深刻。看到工人师傅干净的餐盘,礼貌有序地将餐盘和碗筷分类回收,我既觉得惭愧,也对工人师傅勤劳敬业的精神敬佩不已。认知实习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好奇与激动,还有知识的不断探索。每个人都知道,人才是最重要的,人才是因为在足够的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各种技能而服务于社会而变得重要。现在的人才在将来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无论怎么样,无论是处于什么职位的人,总的说来,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各项技能而贡献于社会。我了解到,实践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
13、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优秀的学习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要继续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跟进对于高分子材料与科学专业就业领域的了解,不断反思,及时做好规划,不断成长,学会更好地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于实践中汲取理论知识。五、参考文献1. Tang, C. W., VanSlyke, S. A., Appl. Phys. Lett., 1987, 51, 913-915.2.
14、 DAndrade, B. W., Forrest, S. R., Adv. Mater., 2004, 16, 1585-1595.3. Yu, G., Gao, J., Hummelen, J. C., Wudl, F., Heeger, A. J., Science, 1995, 270, 1789-1791.4. C. D. Simpson , J. D. Brand , A. J. Berresheim , L. Przybilla , H. J. Rder , K. Mllen , Chem. Eur. J. 2002, 8, 14245. X. Feng , X. S. Ding
15、 , D. L. Jiang , Chem. Soc. Rev. 2012, 41, 60106. S.-Y. Ding , W. Wang , Chem. Soc. Rev. 2013, 42, 548 .7. J. M. Lehn , Chem. Soc. Rev. 2007, 36, 1518. Cui, Y.; Lieber, C. M. Science 2001, 291, 851853.9. Pan, Z. W.; Dai, Z. R.; Wang, Z. L. Science 2001, 291, 19471949.10. J. Guo , Y. Xu , S. Jin , L.
16、 Chen , T. Kaji , Y. Honsho , M. A. Addicoat , J. Kim , A. Saeki , H. Ihee , S. Seki , S. Irle , M. Hiramoto , J. Gao , D. Jiang , Nat. Commun. 2013, 4, 273611. Murray, C. B.; Kagan, C. R.; Bawendi, M. G. Annu. Rev. Mater. Sci. 2000, 30, 545610.12. B. Song , Z. Wang , S. Chen , X. Zhang , Y. Fu , M.
17、 Smet , W. Dehaen , Angew. Chem. Int. Ed. 2005, 44, 473113. G. Wu , P. Verwilst , K. Liu , M. Smet , C. F. J. Faul , X. Zhang , Chem. Sci. 2013, 4, 4486 .14. Y. Mai , A. Eisenberg , Chem. Soc. Rev. 2012, 41, 5969 .15. K. T. Nam , S. A. Shelby , P. H. Choi , A. B. Marciel , R. Chen , L. Tan , T. K. Chu , R. A. Mesch , B.-C. Lee , M. D. Connolly , C. Kisielowski , R. N. Zuckermann , Nat. Mater. 2010, 9, 45416. Lin, X. Zhu, J. Feng, C. Wu, S. Hu, J. Peng, Y. Guo, L. Peng, J. Zhao, J. Huang, J. Yang and Y. Xie, J. Am. Chem. Soc., 2013, 135, 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