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环网柜项目招商引资方案模板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赣州环网柜项目招商引资方案模板参考.docx(1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赣州环网柜项目招商引资方案赣州环网柜项目招商引资方案xx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总论8一、 项目概述8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10三、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10四、 资金筹措方案10五、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1六、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11七、 环境影响11八、 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12九、 研究范围13十、 研究结论13十一、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4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4第二章 市场分析16一、 配电开关控制设备行业市场需求分析16二、 配电开关控制设备行业简述18三、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18第三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23一、 行业进入壁垒23二、 我国电力行业简述25三、
2、 精准扩大有效投资26四、 着力畅通经济循环27第四章 选址分析28一、 项目选址原则28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8三、 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32四、 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赣州33五、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6第五章 建筑工程方案37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37二、 建设方案39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40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40第六章 产品规划方案42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42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42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42第七章 SWOT分析说明44一、 优势分析(S)44二、 劣势分析(W)46三、 机会分析(O)46四、 威胁分析(T)47
3、第八章 运营管理53一、 公司经营宗旨53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53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54四、 财务会计制度57第九章 组织架构分析64一、 人力资源配置64劳动定员一览表64二、 员工技能培训64第十章 原材料及成品管理67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67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67第十一章 项目进度计划68一、 项目进度安排68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68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69第十二章 节能分析70一、 项目节能概述70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71能耗分析一览表71三、 项目节能措施72四、 节能综合评价73第十三章 技术方案分析75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7
4、5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78三、 质量管理79四、 设备选型方案80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81第十四章 项目投资分析82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82二、 建设投资估算83建设投资估算表85三、 建设期利息85建设期利息估算表85四、 流动资金87流动资金估算表87五、 总投资88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88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89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90第十五章 经济效益评价91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91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91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92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93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9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96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9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98三
5、、 偿债能力分析99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00第十六章 项目招标及投标分析102一、 项目招标依据102二、 项目招标范围102三、 招标要求102四、 招标组织方式105五、 招标信息发布108第十七章 总结评价说明109第十八章 附表附录11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11建设投资估算表112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13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14流动资金估算表115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6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8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1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0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22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报
6、告产业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本报告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第一章 项目总论一、 项目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赣州环网柜项目2、承办单位名称:xx公司3、项目性质:扩建4、项目建设地点:xx5、项目联系人:陶xx(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是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既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外在要求,也是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需求;既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需要。遵循“
7、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回馈社会、实现价值共享,致力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责任的有机统一。公司把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管理机制作为社会责任管理推进工作的基础,从制度建设、组织架构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公司以负责任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符合法律规定与标准要求的产品。在提供产品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其对消费者的影响,确保产品安全。积极与消费者沟通,向消费者公开产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努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公司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持续推进产品升级,为行业提供先进适用的解决方案,为社
8、会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占地面积约45.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
9、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四)产品规划方案根据项目建设规划,达产年产品规划设计方案为:xx套环网柜/年。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智能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大力建设,大量智能化设备将得到应用,“两网”建设的巨大投入也将为配电开关控制设备行业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推动行业的发展。三、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3304.6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7521.6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19%;建设期利息248.0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6%;流动资金5534.9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0、23.75%。四、 资金筹措方案(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23304.62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3180.26万元。(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0124.36万元。五、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491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40208.21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6499.58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1.36%。5、全部投资回收期(Pt):5.62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19330.06万元(产
11、值)。六、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到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12个月的时间。七、 环境影响该项目投入运营后产生废气、废水、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各类污染物均得到了有效的处理和处置。该项目的生产工艺、产品、污染物产生、治理及排放情况符合国家关于清洁生产的要求,所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从经济及技术上可行。八、 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一)编制依据1、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部门与地区规划,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任务、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以及国家和地方法规等;2、经过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后签订的意向性协议等;3、当地的拟建厂
12、址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基础资料;4、有关国家、地区和行业的工程技术、经济方面的法令、法规、标准定额资料等;5、由国家颁布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经济评价的有关规定;6、相关市场调研报告等。(二)编制原则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报告确定按如下原则编制:1、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资源综合利用、节约能源、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严格执行国家、地方及主管部门制定的环保、职业安全卫生、消防和节能设计规定、规范及标准。3、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力求节能降耗。4、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九、 研究范围1、对项目提出的背景、建设必要性、市场前景分析;2、对产品方案、工
13、艺流程、技术水平进行论述,确定建设规模;3、对项目建设条件、场地、原料供应及交通运输条件的评价;4、对项目的总图运输、公用工程等技术方案进行研究;5、对项目消防、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和节能措施的评价;6、对项目实施进度和劳动定员的确定;7、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和经济效益评价;8、提出本项目的研究工作结论。十、 研究结论经初步分析评价,项目不仅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其社会救益、生态效益非常显著,项目的建设对提高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在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及投资等方面建设条件较好,项目的实施不但是可行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十一、 主要经济指标一
14、览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30000.00约45.00亩1.1总建筑面积55589.021.2基底面积16800.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71.082总投资万元23304.622.1建设投资万元17521.672.1.1工程费用万元15006.242.1.2其他费用万元2186.972.1.3预备费万元328.462.2建设期利息万元248.052.3流动资金万元5534.903资金筹措万元23304.623.1自筹资金万元13180.263.2银行贷款万元10124.364营业收入万元491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40208.216利润总额万元86
15、66.117净利润万元6499.588所得税万元2166.539增值税万元1880.6910税金及附加万元225.6811纳税总额万元4272.9012工业增加值万元14483.7013盈亏平衡点万元19330.06产值14回收期年5.6215内部收益率21.36%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6970.35所得税后第二章 市场分析一、 配电开关控制设备行业市场需求分析1、电力行业稳步发展为配电开关控制设备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1)社会、行业投资稳步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逐年上升,2020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7,270亿元,较2011年的2
16、38,782亿元增长120.82%。2020年,我国电力行业投资规模为9,944亿元,较2010年的7,051亿元增长41.03%,复合增长率为3.50%,增速虽然较为缓慢,但考虑其基数较大,行业规模总体发展及对于电力设备需求量较为稳定。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全社会发电量和用电量持续攀升,对于电力设备,尤其是配电开关设备的需求将持续增加。(2)我国全社会发电量和用电量持续攀升2013年,我国全社会发电量和用电量分别为53,721千瓦时和53,423千瓦时,至2020年,两者数据分别增长至74,170亿千瓦时和75,110亿千瓦时,全国用电需求依然旺盛。
17、由于配电网在电力传输和使用中处于不可或缺的环节,电力需求增长直接驱动配电网的建设,并带动对配电开关控制设备的需求。2、智能电网的建设拉动行业发展我国电网建设正朝着智能电网方向加速建设。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显示,为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并且在技术、装备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智能电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建设,涵盖了整个电网产业链六个环节及通信信息平台的整体升级优化。智能电网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智能变电、配电、用电及电力通信信息领域,着力解决电能计量、配电自动化及配电管理、分布式能源推广等问题。由此可见,智能电网建设的巨大投入将为配电开关控制设备行业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3
18、、大规模的国际电网建设将带来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近几年来,全球电力产业依旧保持着稳定增长,长期发展态势良好,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电力市场的发展潜力较大。根据2021版BP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显示,2020年全球发电量为26,823.20太瓦时,受疫情影响同比小幅下降-0.67%,但从2013-2020年间,全球发电量已增长14.46%;我国是世界上发电量最多的国家,2020全年发电量为7,779.00太瓦时,占世界总量的29.00%。随着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对电力需求的增加,以及输配电基础设施的扩大,电力传输和配电设备市场的前景广阔。根据Lucintel相关预测数据显示,至2022年底,全球电力输
19、配电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3,040亿美元。伴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配电开关控制设备行业企业将迎来较大的国际市场发展空间。二、 配电开关控制设备行业简述配电开关控制设备隶属于电力系统行业,是与电力工业密切相关的行业,受国民经济影响较大,是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装备工业,担负着国民经济、国防事业以及人民生活电气化所需的各种各样的电气设备制造的重任。三、 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1)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为配电开关控制设备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社会用电需求对配电开关控制设备行业产生直接影响,而社会用电需求与国民经济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密切相关。在“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新常
20、态下,我国宏观经济始终保持稳定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015,986亿元,比上年增长2.3%,虽然经济增速同去年相比略有下滑,但仍呈平稳增长态势。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20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7,270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18,907亿元,增长2.9%。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的旺盛需求为社会用电需求增加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积极鼓励行业发展配电开关控制设备行业是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性行业,也是当前我国重点发展的战
21、略性产业。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鼓励行业发展。2011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将“电网输送及安全保障技术”纳入指南;2019年10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将“电网改造与建设、增量配电网建设”、“高压真空元件及开关设备,智能化中压开关元件及成套设备等”列为鼓励类产业。(3)智能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将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配电开关控制设备行业是智能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配套行业,将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撑,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家电网在2019年两会报告中提出了“三型两网”的新战略目标
22、。“两网”即“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明确了泛在电力物联网的两个规划发展阶段,到2021年初步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基本实现业务协同和数据贯通,到2024年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全面实现业务协同、全面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能源互联网生态圈。智能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大力建设,大量智能化设备将得到应用,“两网”建设的巨大投入也将为配电开关控制设备行业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推动行业的发展。(4)城镇化建设快速稳定发展,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加快,为行业带来更多市场契机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41,17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90,199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23、城镇化率)为63.89%,比上年末提高3.29个百分点。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将进一步带动社会生活及工业生产中配电设施需求的增加,推动配电开关控制设备行业的发展。2016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十三五”期间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意见的通知,提出要积极适应农业生产和农村消费需求,按照电能替代、绿色低碳等原则,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实现东部地区基本实现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中西部地区城乡供电服务差距大幅缩小,贫困及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电网基本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目标。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
24、化的意见,明确“十四五”期间要加大农村电网建设力度,全面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进程的加快,为配电开关控制设备行业带来更多市场契机。(5)“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配电开关控制行业带来海外机遇2015年3月,中国政府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合作重点之一包括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2017年5月,中国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共同发布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源合作愿景与行动,提出鼓励企业以多种方式深化电力投资合作,开展电力装备和工程建设合作,推进跨境电力联网工程建设和电网升级改造合作。目前,“一
25、带一路”沿线人均用电量整体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根据IEA、Globaldata、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均用电量为1,700kWh/年,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3400kWh/年)的一半左右,“一带一路”沿线是未来十年内全世界电力需求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根据国网能源研究所预测,2019-204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力需求年均增长率预计为3.20%,沿线电力投资规模约6.11万亿美元,占世界比例的31%。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推动经济带相关国家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我国配电开关控制设备的出口。2、不利因素(1)市场竞争激烈国内从事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的企业
26、众多,且行业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竞争较为激烈。行业内企业一方面需要提高产品品质实现差异化竞争,另一方面需积极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实现产业升级,以获取更多的发展机遇,否则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2)高端技术人才缺乏近年来我国配电开关控制设备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相较于配电开关控制设备行业,智能输配电行业因涵盖计算机技术、通信、电力电子、材料等诸多领域,要求技术人才需掌握电力及相关领域的综合专业知识。但目前我国跨学科复合型高端技术人才相对缺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第三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一、 行业进入壁垒1、
27、品牌壁垒品牌厂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在行业中树立了自身优势品牌地位,对新进入者形成了较高的品牌壁垒。目前,在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领域,鉴于产品安全可靠和长期运行的重要性,下游客户选定其供应商,不仅考虑价格因素和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也非常注重供应商过往的工程项目业绩、用户使用评价、银行资信评级等等。上述因素综合反映了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商业声誉,是企业顺利开展业务、获取订单的重要基础,缺乏市场口碑和品牌知名度的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赢得市场认可,难以参与市场竞争。2、技术壁垒配电开关控制设备行业对技术要求较高,其产品的研究设计、试验检测、生产制造、工艺改进均需要企业进行大规模深入的技术投入,对行业新进入
28、者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一方面,随着配电开关控制设备逐步向智能化、免维护、环保性、集成化等方向发展,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等多项高新技术在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对企业技术储备的深度和广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部分客户根据自身需要提出个性化要求,需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新产品研制、创新性改进,并创造性地提出客户个性化解决方案。因此,缺乏技术积累的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时间内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3、销售渠道壁垒行业内企业寻求双方能够达成长期合作关系,具有一定排他性。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应用领域广泛,产品具有多品种、定制化的特征,企业需建立专业的销售团队实现其产品推广,并
29、做好客户维护。客户在确定供应商前,一般会重点考察其产品质量和价格、交货能力、售后服务能力等因素,并且要求供应商具有较好的生产装备水平,以及较强的产品研发创新能力,而在确立供应商后一般不会轻易改变已经使用的且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这种稳固的关系能够使得进入其供应体系的供应商独占渠道,这对后来进入行业的企业构成了较高的销售渠道壁垒。4、资金壁垒本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对于资金需求量较高,对拟进入者形成了一定的资金壁垒。行业产品多数用于工程项目配套,需要进行针对性的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行业的合同结算周期普遍较长。因此,本行业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对流动资金的需求普遍较高,拟进入企业必须拥有充足的营运资金
30、才能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转。同时,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要求企业不断投入人力和物力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没有一定的资金积累,将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5、人才壁垒本行业技术含量较高,要求进入者必须要有一定的研发人才储备,这样才能保证公司在技术方面的竞争力。同时,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以及生产工艺的不断专业化、精细化,对管理人才尤其是生产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拟进入本行业的企业形成了人才壁垒。二、 我国电力行业简述电力系统是一个生产和提供电力能源、满足社会电力需求的复杂系统,由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五个环节或子系统所组成,各环节既相互连接又相对独立,承
31、担了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和使用等职能。为了提高输配电效率,降低输配电系统的电能损耗、增加输电线路的走廊利用率,发电、输电、配电与用电环节通常采用不同的电压等级,并通过变电站实现电压等级之间的转变与连接。以我国电力系统为例,我国电力系统电压划分为输电电压和配电电压两类,其中220kV以上为输电电压,110kV以下为配电电压。发电厂输出的电能需经过升压变电站升至高压电能,以便实现大规模、低损耗的远距离输电,电能输送至用电区域后,需经过降压变电站降至低压电能,最终分配和接入电能终端用户。我国电力建设主要包括电源建设和电网建设两大部分。其中,电源建设即发电厂的建设,包含传统电力建设及新能源建设,如火
32、力、水力、风能、核能、生物能等;电网建设是指输电线路、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的建设以及对输配电网的智能化升级改造等。三、 精准扩大有效投资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加快实施一批“两新一重”项目,推动投资规模有力增长、结构持续优化、质量不断提升。保持政府投资合理增速,规范政府投资决策,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和撬动作用。建立政府投资正面清单,强化政府投资绩效评估。完善鼓励社会投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准入、审批、事中事后监管、信用约束等机制。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积极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支持企业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社
33、会投资参与“两新一重”和补短板项目建设。优化再造投资项目审批流程,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四统一”,全面推广投资项目“容缺审批+承诺制”办理模式、“六多合一”集成式审批等改革,推进要素跟着项目走。四、 着力畅通经济循环统筹产业链配套资源,完善“两城两谷两带”及各地首位产业核心零部件、关键原材料多元化可供体系,积极参与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抢抓国内外产业链重构和产业转移机遇,实施头部企业重点招商和产业链整体承接工程,促进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提升稀土、钨新材料、家具等产业竞争优势,支持更多赣州制造、技术和品牌“走出去”。积极培育生产型出口企业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扩大自营出口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规
34、模,鼓励外贸企业开发国内市场。举办多品系国际交易博览会,打造更多国际性、特色化经贸交流展会平台。第四章 选址分析一、 项目选址原则项目选址应符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对市政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要求;依托选址的地理条件,交通状况,进行建址分析;避免不良地质地段(如溶洞、断层、软土、湿陷土等);公用工程如城市电力、供排水管网等市政设施配套完善;场址要求交通方便,环境安静,地形比较平整,能够充分利.用城市基础设施,远离污染源和易燃易爆的生产、储存场所,便于生活和服务设施合理布局;场址上空无高压输电线路等障碍物通过,与其他公共建筑不造成相互干扰。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赣州,江西省辖地级市,是江西省的南大门。赣
35、州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丘陵山区湿润季风气候,地形以山地、丘陵、盆地为主,章江、贡江在赣州合流为赣江。截至2020年6月,全市总面积39379.64平方千米,占江西省总面积的23.6%,为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辖3个区、13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赣州市常住人口为897.0014万人。赣州是江西省保存文物古迹,尤其宋代文物最多的一座滨水城市,有“江南宋城”之誉;是客家先民中原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全市客家人口占95%以上,世称“客家摇篮”。仍有600余幢客家围屋,被称为“东方的古罗马”。赣州被命名为“国家
36、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已形成了“红色故都、客家摇篮、江南宋城、生态家园、世界橙乡、堪舆圣地”六大旅游品牌。赣州是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型大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拥有4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个综合保税区。赣州钨与稀土资源丰富,是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赣州是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赣州都市区是江西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都市区。2021年,支持赣州振兴发展纳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综合实力得到新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
37、持全省“第一方阵”,人均水平与全国、全省差距进一步缩小,经济总量在全国百强城市位次继续前移,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创新引领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取得突破性进展,主导产业规模与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提质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基本建成高标准市场体系,营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双向开放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取得更大实效。城市能级实现新跃升。城镇化质量和城市
38、功能品质明显提升,人才、资本、科技等发展要素加速集聚。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实现更大突破。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和I型大城市。“十三五”是赣州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获得感最强、干事创业氛围最浓的时期。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省“第一方阵”,经济总量在全国百强城市排名大幅跃升,连续四年荣获全省高质量发展考评第一名。产业发展取得突破,“两城两谷两带”和各地首位产业加快发展,赣南脐橙、蔬菜、油茶等产业不断壮大,三产占GDP比重
39、超50%。创新驱动引领有力,国字号研究院所实现零的突破。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跨入高铁时代,开通国际航班,中心城区首位度明显提高,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区域发展更加协调,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放管服”、国资国企等重点改革取得突破,赣州国际陆港快速发展,一大批开放平台获批建设,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迈出坚实步伐。防污治污取得重大成效,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经验全国推广,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前列。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繁荣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居民收入提前实现翻番目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连续四届蝉联全国综治最高奖“长
40、安杯”。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二三五年,我市将全面建成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市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大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建成具有赣州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更加凸显,成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在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中的门户地位进一步彰显;高标准建成美丽中国“赣州样板”,生态文明建设达到全
41、国领先水平,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法治赣州、平安赣州建设达到更高水平;老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三、 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一)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围绕建设革命老区与大湾区合作样板区、内陆与大湾区双向开放先行区、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创新区、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后花园“三区一园”,立足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全方位、全要素对接融入大湾区,打造“湾区+老区”跨省区域合作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典范。加快
42、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物流、信息互联互通,构建全省与大湾区双向立体交通大通道。常态化开展“粤企入赣”活动,加大力度赴大湾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深度融入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市场规则体系,主动参与大湾区产业延伸和功能拓展,加快建设赣粤产业合作区南康片区和“三南”片区,打造大湾区产业协作高地和产业转移重要目的地。建立健全与大湾区城市协商合作长效机制,创新合作机制和运作模式,深化与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开放合作,做大做强开放合作平台,加快提升服务平台功能,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业态,对标大湾区提升开放水平。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优良的生态环境质量、富有特色的优质农产品,与大湾区广泛开展人文交流,深化文化旅游、农
43、业、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合作,努力成为大湾区的文化传承和国情教育培训基地、康养休闲旅游胜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借鉴复制大湾区改革创新经验成果,积极接轨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促进各类要素资源高效便捷流动。(二)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能级围绕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科研创新中心、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医疗养老中心,加快集聚城市人口、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形成与省域副中心相匹配的城市体量、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力,建设经济繁荣、宜居宜业、生态优美、特色鲜明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持续完善航空机场、铁路枢纽、高速公路、国省道建设,加快构建内畅外通的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44、推进重大产业平台、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吸引优质产业向赣州转移、要素向赣州集聚、人才向赣州流动,建设实力城区、活力县城、魅力乡镇、美丽乡村,打造江西南部重要增长板块。四、 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赣州(一)建设高端研发平台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大力推进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建设,建成集创新研究、成果应用、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新型国际研发平台,创建稀土新材料国家实验室、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争取院地联合设立产业研究院。加快推进赣州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赣州稀金科创城、启迪科技城、国家高层次人才科创园建设。提升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水平,推动更多国
45、家级“大院大所”落地赣州。积极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推进省级创新型县(市、区)和乡镇试点,加强市级创新平台建设。(二)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创新“引才、育才、用才、留才”体制机制,制定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立健全市场化人才评价标准和机制,探索竞争性人才使用机制。深入实施“赣才回归”工程,推进“苏区之光”人才计划,完善人才举荐制度。开展“赣商名家”成长行动,鼓励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制度,培育新时代“赣州工匠”。提高赣州籍毕业生和本地大中专毕业生留赣比例。推进院士工作站等引才引智基地建设,建好人才产业园。发挥好赣南苏区高质量发展院士专家战略咨询委员会、同心圆智库作
46、用,加强新型智库和新型研发平台建设,建好赣州智研院,建立主导产业首席科学家制度。实施人才温暖关爱工程,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在职或离岗创新创业,完善人才创新创业尽职免责机制,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三)培育科技型企业加强区域科技创新资源整合集聚和开放共享,形成若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完善科技型企业培育体系,培育科技型领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落实企业研发活动优惠政策,推进装备首台套、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示范应用,探索首购首用风险补偿制度。(四)提升科技赋能能力强化重大科技攻关,推广运用择优委托、“揭榜挂帅”等方式,试验首席科学家制度,加快在新材料等优势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积极承接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任务,力争在新材料、医药技术等领域攻克若干共性基础技术。推动创新成果转化落地,提高属地转化率、科研人员成果收益分享比例。完善赣州科技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