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能源汽车线缆项目商业计划书_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新能源汽车线缆项目商业计划书_模板.docx(1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广州新能源汽车线缆项目商业计划书目录第一章 项目概述6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6二、 编制原则6三、 编制依据7四、 编制范围及内容8五、 项目建设背景8六、 结论分析10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2第二章 项目背景分析14一、 新能源汽车行业概况14二、 行业进入障碍17三、 全球光伏市场概况21四、 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市22五、 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24第三章 市场分析27一、 国内光伏行业概况27二、 光伏行业发展概况32三、 工业机器人线缆市场概况32第四章 产品方案与建设规划34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34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34产品
2、规划方案一览表34第五章 建筑工程说明36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36二、 建设方案36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37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37第六章 运营管理39一、 公司经营宗旨39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39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40四、 财务会计制度43第七章 SWOT分析说明49一、 优势分析(S)49二、 劣势分析(W)51三、 机会分析(O)51四、 威胁分析(T)52第八章 人力资源配置分析58一、 人力资源配置58劳动定员一览表58二、 员工技能培训58第九章 劳动安全生产61一、 编制依据61二、 防范措施62三、 预期效果评价65第十章 原辅材料分析66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
3、料供应情况66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66第十一章 节能可行性分析67一、 项目节能概述67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68能耗分析一览表69三、 项目节能措施69四、 节能综合评价70第十二章 投资方案71一、 编制说明71二、 建设投资71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72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73建设投资估算表74三、 建设期利息75建设期利息估算表75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76四、 流动资金77流动资金估算表78五、 项目总投资79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79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80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80第十三章 经济效益评价82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82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
4、估算表82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83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84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85利润及利润分配表87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87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89三、 偿债能力分析90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91第十四章 招标及投资方案93一、 项目招标依据93二、 项目招标范围93三、 招标要求94四、 招标组织方式94五、 招标信息发布96第十五章 总结分析97第十六章 附表9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99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99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00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01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02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04建设投资估算表105建设投资估算
5、表105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0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07流动资金估算表108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09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0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第一章 项目概述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广州新能源汽车线缆项目(二)项目投资人xxx集团有限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二、 编制原则1、项目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和法令,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及行业和地区的规划。2、采用的工艺技术要先进适用、操作运行稳定可靠、
6、能耗低、三废排放少、产品质量好、安全卫生。3、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为出发点,产品无论在质量性能上,还是在价格上均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4、项目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业卫生和安全生产。环保、消防、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措施必须与主体装置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污染物的排放必须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并保证工厂安全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健康。5、将节能减排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以企业发展提高节能减排水平,以节能减排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6、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全新的建设模式进行规划建设,要统筹考虑未来的发展,为今后企业规模扩大留有一定的空间。7、以经济救
7、益为中心,加强项目的市场调研。按照少投入、多产出、快速发展的原则和项目设计模式改革要求,尽可能地节省项目建设投资。在稳定可靠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地优化各成本要素,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的目标成本,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增强项目的市场竞争力。8、以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公正、客观的反映本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工程投资坚持“求是、客观”的原则。三、 编制依据1、国家建设方针,政策和长远规划;2、项目建议书或项目建设单位规划方案;3、可靠的自然,地理,气候,社会,经济等基础资料;4、其他必要资料。四、 编制范围及内容依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有关部门的行业发展规划以及项目承办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项目的建设要求,对
8、项目的实施在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研究、分析和预测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与建设规模,并提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项目能否实施做出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确定建设条件与项目选址。2、确定企业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3、项目实施进度建议。4、分析技术、经济、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情况。5、预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国民经济评价。五、 项目建设背景推动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的加速融合,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战略。为保障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平稳转型,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编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
9、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十四五”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深度联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总体上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两个大局”深度联动构成“十四五”时期广东、广州发展环境的主基调,我市面临国家大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先行示范区,省委以支持深圳同等力度支持广州改革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同时我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枢纽功能强大,产业体系完备,商业贸易活跃,教育医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营商和生活成本合理,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我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不多,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和领军人才不足,“三农”工作基础还不稳固,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有待提高;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营商环境还存在痛点堵点;城市更新任务繁重,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亟待破解,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文化软实力不够强;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
11、弱项,安全发展能力和机制有待加强。必须用全面辩证长远眼光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坚定信心、奋勇前进。六、 结论分析(一)项目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占地面积约40.00亩。(二)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项目正常运营后,可形成年产xx米新能源汽车线缆的生产能力。(三)项目实施进度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四)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6937.5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3
12、338.5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75%;建设期利息280.0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5%;流动资金3318.8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59%。(五)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6937.52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1221.41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5716.11万元。(六)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354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29164.70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4559.67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0.00%。5、全部投资回收期(Pt):6.
13、05年(含建设期24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13420.30万元(产值)。(七)社会效益本项目生产线设备技术先进,即提高了产品质量,又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项目生产所需原料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主要原材料从本地市场采购,保证了项目实施后的正常生产经营。综上所述,项目的实施将对实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期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本项目实施后,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国家及地方财政收入,带动产业升级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由于本项目环保治理手段完善,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八)主要
14、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26667.00约40.00亩1.1总建筑面积46404.741.2基底面积16533.541.3投资强度万元/亩326.142总投资万元16937.522.1建设投资万元13338.552.1.1工程费用万元11639.812.1.2其他费用万元1278.422.1.3预备费万元420.322.2建设期利息万元280.092.3流动资金万元3318.883资金筹措万元16937.523.1自筹资金万元11221.413.2银行贷款万元5716.114营业收入万元354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29164.706利润总额万
15、元6079.567净利润万元4559.678所得税万元1519.899增值税万元1297.8210税金及附加万元155.7411纳税总额万元2973.4512工业增加值万元10190.6713盈亏平衡点万元13420.30产值14回收期年6.0515内部收益率20.00%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4508.94所得税后第二章 项目背景分析一、 新能源汽车行业概况1、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概况在全球节能环保,汽车轻量化、智能化,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等因素驱动下,新能源汽车行业经历了爆发式增长,替代传统燃油车的趋势日渐明确。2015年至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54.9万辆增长至312.5万
16、辆,年复合增长率达41.60%。随着各国政策持续推动、配套设施逐步普及完善,新能源汽车行业将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EVTank预计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800万辆;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将达到4000万辆,渗透率将达到50%左右。2、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概况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早期从高额补贴起步,以政策推动为主导。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各项扶持政策的推出以及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知程度的逐步提高,公共充电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近几年发展势头强劲,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15年的34.05万辆增长到2020年的136.6万辆,复合增长率达32.03
17、%,已经连续三年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驱动力来源于供给端产量大幅提升、需求端市场逐步成熟,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以及国五向国六排放标准切换,使得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提前进入了调整期。2020年8月6日,财政部发布2020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将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延长至2022年底,同时平缓补贴退坡力度和节奏,延续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支持。得益于国家扶持政策密集出台和节能环保的大趋势,2020年我国新能源车产销量大幅回暖。推动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的加速融合,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战略。为保障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平
18、稳转型,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编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2021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将保持较快发展速度,一方面,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变革为汽车产业提供技术驱动力;另一方面,
19、对节能减排、智慧出行和行车安全等要求的提升,给汽车产业带来发展动力。汽车线缆是汽车电器的重要元器件之一,用于汽车的电能传输、信号传递和控制。随着汽车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汽车线缆在整车中所占地位也越来越高。新能源汽车需要加装更多的电子机载设备,对应更多的线缆需求。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未来生产销售持续放量将有效拉动新能源汽车线缆的市场需求。3、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概况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指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充电服务的装置,安装于公共楼宇、停车场、商场、运营车充电站等公共场所及居民小区等私人场所。2015年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升高,大力推动了充电桩的建设与推广。2020年,我
20、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保有量达到168.1万个。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充电桩建设仍是整个产业链的短板之一。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强调要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会议首次把充电桩纳入“新基建”范畴,有了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充电桩建设将全面提速。近年来我国充电桩加速建设,按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计算的车桩比达到了2.93:1,但仍远高于国家提出近1:1车桩比建设规划。随着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充电桩建设成为助力国家稳增长的重要力量,充电桩投建速度有望加快,整体充电桩制造市场呈现
21、周期向上的特征。此外,新基建范畴内的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都将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从而带动充电桩建设,加速推动充电桩行业发展。根据艾瑞咨询预测,以60kW直流桩和7kW交流桩为主,2025年我国充电桩市场投资建设规模将达187.6亿元。根据marketsandmarkets研究报告,全球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市场预计将保持31.8的复合年增长率,到2025年达到10.40亿美元,中国将是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缆的最大市场。二、 行业进入障碍1、资质认证壁垒光伏线缆要适应复杂多变的光伏电站使用环境,能够满足光伏电站的敷设、运行要求,线缆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耐用性尤为关键。客户对光伏线缆的机械性能
22、、电学性能、多气候下的可靠性等各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欧盟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对于在当地销售的光伏产品分别订立了行业准入标准。为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资金、人力等条件,对于市场准入形成一定障碍。新能源汽车线缆属于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件,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商对新能源汽车线缆的供应商选择非常严格。新能源整车厂商合格供应商审核程序通常包括质量与技术评审、产能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小批量试装等,内容涵盖供应商质量控制能力、产品研发能力、生产组织能力、市场应变能力及信息技术能力等。新能源汽车线缆企业要进入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商的资质认证,首先要通过第三方质量体系认证,然后通过新能源整车厂商指定的
23、检测机构的各项检测,最后通过线束厂商和新能源整车厂商的适应性试验后确定供应商资质,才能纳入供应链体系,对于已进入合格供应商名录的企业还需在后续合作工作中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新能源汽车线缆认证程序复杂、周期较长,资质认证壁垒较高。2、技术壁垒特种线缆的生产一般需要经过押出、束丝、编织、绕包、辐照交联等工序,生产过程涉及结构设计、材料科学、电气工程、机械设计多个领域,对产品的外形尺寸、内部加工单元、绞合张力、线径大小等加工精度有非常高的要求,对整体的柔软性、延展性、护套厚度等指标也有严苛的标准,同时需要高分子材料的配方改进及创新、产品结构的优化设计、复合屏蔽等一系列加工工艺技术。其从试制到完成
24、开发需要经过研发、试制、测试、型式试验等一系列过程,要求对下游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要求有较为深刻的理解,累积大量的制造经验、技术诀窍,准确把握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产品类型的多样性和生产工艺的复杂性对企业产品研发、生产设计和设备操作能力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3、专业化生产壁垒线缆生产的设备、工艺因产品结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特种线缆的生产制造对生产装备和生产技术的要求较为严格。生产特种线缆产品的核心要素包括现代化的生产线、全系多维的检测设备、精细的现场管理、长期的技术数据积累和大量成功运行案例。特种线缆生产过程中不仅需要精确控制相关技术参数,而且要求企业具备精细的现场管理水平。部分终端客户要求特
25、种线缆供应商除需具有相应的产品认证证书之外,还必须具有示范工程的成功供货经历或足够安全运行公里数及现代化生产设备。因此,专业化的生产管理要求对新进入本行业者构成了一定的壁垒。4、品牌壁垒光伏组件企业一般有完善的供应商认证体系,在甄选和引进供应商时较为关注供应商在行业内的品牌声誉,要求供应商具备较强的配套及自主研发能力、拥有相应的生产和检测装备,需要光伏线缆厂商通过指定的检测或认证,只有综合实力强的企业才可能入选供应商名单。同时,为了降低供应商开发与维护成本,光伏组件企业通常会与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因此,新进入企业争夺优质客户资源的难度较大。新能源汽车线束厂商的线缆
26、通常只能来源于已进入终端客户供方名录范围内的线缆厂商。鉴于新能源汽车客户对安全性能要求较高,在业内拥有良好品牌知名度的线缆厂商才有机会进入终端客户的供方名录。同时,新能源汽车客户要求新能源汽车线缆厂商需要有足够的安全运行公里数和成功项目经验,为保证供货的稳定性与延续性,新能源汽车厂商一般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并在其后续的产品升级、技术改进和备件采购中对供应商存在一定的技术路径依赖。5、规模与资金壁垒线缆行业具有料重工轻的特点,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主要原材料铜的价值较高且波动较为明显。线缆行业需要较大资金投入,对企业流动资金的规模和资金周转效率的要求较高。对于生产规模较大的线缆制造商,除利用规模效
27、应提高自身效益外,还可以凭借其规模增强自身议价能力。另外,规模较大的线缆企业大多具有更加完备的管理体系,因此其获得订单的能力也明显强于小规模线缆制造商。此外线缆行业技术不断进步以及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要求线缆企业不断投入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只有具备一定规模和资金实力的企业才有能力持续进行产品与技术研发升级。三、 全球光伏市场概况与其他能源相比,太阳能具有分布广泛、安全以及可持续性强等特点。近年来由于太阳能具有资源丰富、转化直接以及清洁、环保等优点,光伏发电已成为实现全球碳减排与替代化石能源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光伏发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39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首次发现光伏效
28、应。此后,经各国科学家不断探索,1954年第一块实用光伏电池问世,意味着太阳能光伏发电逐步进入产业化发展的道路。进入21世纪,太阳能电池持续发展,太阳能成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在世界各国不断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太阳能作为重要的新兴产业,全球太阳能开发利用规模迅速扩大,技术不断进步,成本显著降低,太阳能得到广泛应用。光伏发电目前全面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中国、欧洲、美国、日本等传统光伏发电市场持续保持快速增长,东南亚、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等地区光伏发电新兴市场也迅速崛起。经过多年的发展,受益于各国政策的扶持和技术水平的进步,全球光伏发电行业经历了迅猛增长。根据中国光伏产业协会
29、(CPIA)数据,全球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从2011年的30.2GW增长至2020年的130.0GW,复合增长率17.61%。202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到759.7GW,光伏装机量大幅上升。长期来看,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新兴能源行业进入高景气发展期,产业空间巨大,带动全产业链需求迅速扩张。全球范围内发展以光伏为代表的清洁、低碳能源的趋势不变。根据中国光伏产业协会预测,2021年全球装机需求有望达到150GW-170GW,2022-2025年有望维持每年14%左右的复合增长。四、 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市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化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支
30、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全面服务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升广州国际科技创新枢纽能级。(一)优化提升科技创新布局以中新广州知识城和南沙科学城为极点,举全市之力规划建设链接广州科学城、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天河智慧城、南沙庆盛片区、南沙明珠科学园等全市域科技创新关键节点的科技创新轴,完善沿线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集聚国际一流的人才资源、科技基础设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企业。(二)完善“144N”高端战略创新平台体系汇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呼吸领域国家实验室和人
31、类细胞谱系、冷泉生态系统、高超声速风洞、极端海洋科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水平建设生物岛、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等省实验室,高水平建好鹏城国家实验室广州基地,积极争取建设张江国家实验室广州基地,建设全国首个航空轮胎动力学试验大科学装置,新建一批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三)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大基础研究投入,落实新型举国体制和科技强国行动纲要,积极参与国家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强化自主创新,实施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支持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新能源、
32、新材料等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研发,成体系解决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卡脖子”问题。(四)培育壮大科技创新型企业更好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强化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五)充分激发人才第一资源活力深入实施“广聚英才计划”,发挥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作用,聚焦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出台政策,培育引进更多战略科学家和国际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青年才俊及创新团队。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推行新型学徒制,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复合型人才队伍。(六)建设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围绕
33、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完善政策体系,实施广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健全基础研究政策供给、经费资助体系、人才体系。推行重点科研项目“揭榜挂帅”机制,开展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创新科研评价和分配激励机制。五、 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全面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战略部署,不断增强“一核一带一区”核心引擎功能,高质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一)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一步深化穗港澳合作,深化落实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加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推动南沙建设内地与港澳规则相互衔接示范基地,提升国际民商事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水平。加强南沙国际仲裁中心、广州国际商贸商
34、事调解中心建设,健全粤港澳大湾区仲裁联盟工作机制。优化建设广深港高铁、港澳客运口岸码头等直连交通设施,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互联和一体化运营,共建“轨道上的大湾区”。完善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资源布局,加快建设广州创新合作区,优化科研资金跨境拨付使用,推动重大科技设施共享使用。(二)引领“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服务“一核”主引擎。共建共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广州都市圈,以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建设引领一体化发展。高水平推动广佛全域同城化,加快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建设,联手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广佛超级城市。促进与深圳都市圈联动发展,深化与中山、肇庆、江门、珠海、东莞、惠州等城市合作,促进珠江口
35、东西两岸协同联动。服务“一带”主战场。落实“双核双副中心”战略部署,加强与湛江深度协作,助推湛江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推动与汕头、汕尾、揭阳、潮州、茂名、阳江对接合作,参与东西翼生物医药、石化、钢铁等产业集群建设,构建世界级沿海产业带。服务“一区”新标杆。深化广清一体化,推进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建设,辐射带动梅州、云浮、韶关、河源等“入珠融湾”。第三章 市场分析一、 国内光伏行业概况中国光伏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00年以前,我国光伏产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受高成本等因素限制,光伏产业发展缓慢;2000至2009年,国家启动了送电到乡、光明工程等一
36、系列扶持项目,我国光伏产业在此阶段以大型光伏电站为主,分布式光伏为辅;2010年后,欧洲光伏产业需求放缓,我国加快建设光伏市场,加强并网消纳基础条件。随着补贴政策逐步完善,补贴年限、电价结算、满发满收等核心问题得到厘清和规范,我国光伏产业迅速崛起,光伏发电装机量开始出现迅猛增长,成为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的主力。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11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仅为2.7GW,全球占比不足10%,过去几年我国光伏产业增长迅速,2020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已达到48.2GW,全球占比跃升至37.08%,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装机市场。光伏产业作为我国的战略新兴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行业。2019年
37、,国家发改委发布中国2050年光伏发展展望,报告预计从2020至2025年这一阶段开始,中国光伏将加速部署;2025至2035年,中国光伏将进入规模化加速部署时期;2025和2035年,中国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将分别达到730GW和3,000GW,到2050年,光伏预计成为我国第一大电源,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达到5,000GW,占全国总装机的59%。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预测2025年我国新增装机规模在90110GW,年均复合增长13.10%14.06%。随着光伏产业链的逐步成熟,竞争态势亦逐步加剧。龙头厂家必须持续增大规模及技术优势,才能保证自身产品优势。充分的市场竞争推动了光伏发电各核心零部件
38、持续的降本增效,最终促成终端度电成本的持续降低。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统计,2010年光伏度电成本平均为0.37美元/kWh,至2020年已经下降至0.05美元/kWh,降幅超过80%。近年来,光伏度电成本已低于风电、天然气,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低于火电,成为最具竞争力的电力产品。光伏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趋势在未来仍有望继续保持。随着光伏平价上网的完全普及,集中式、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建设将从政府补贴引导的非市场行为转化为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化行为,底层投资逻辑的改变有望使光伏行业迎来进一步的高速增长。光伏电站在发展初期主要布局在我国三北地区,在空旷、光照强烈的大型电站集中建设,通过规模化
39、以减少发电成本。随着平价上网的逐步实现,业主通过工业厂房、商业写字楼、加油站、居民住宅等各类建筑实现分布式光伏发电动力潜力正在被激发。目前光伏建筑的主要形式是光伏组件与建筑结合(BAPV),即将光伏电站安装在已经投入使用的建筑屋顶、墙外等,利用额外未利用的建筑空间进行发电,对建筑原有结构不产生影响。光伏组件建筑一体化(BIPV),也是光伏组件和建筑的结合,区别在于将光伏组件和建筑集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光伏组件兼具发电、装饰和建材功能。用户可以根据建筑的结构定制不同弯曲度、颜色、形状和透明度的组件,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每年的建筑竣工面积在40亿平方米左右,若按照2%的BIPV渗透率,仅新建
40、建筑的年增量空间就在一千亿元以上,远高于目前的光伏建筑的安装规模,该等场景将成为后续推动光伏发展的重要力量。储能技术是指通过介质或设备把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的时候释放的过程,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新型可再生能源实际应用的重要环节。储能技术主要分为物理储能(如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电化学储能(如铅酸电池、氧化还原液流电池、钠硫电池、锂离子电池)和电磁储能(如超导电磁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等)三大类。其中,电化学储能是通过化学反应进行电池正负极的充电和放电,实现能量转换。随着电化学储能技术不断优化、成本持续下降,电化学储能系统规模化应用已达到其商业化运营的经济拐点,成为
41、目前储能产业化研发创新的重点领域。根据TV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球电化学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为14.25GW。我国电化学储能也发展迅速,根据CNESA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电化学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27GW。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光储一体化,是储能电池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通过光储一体化,可以克服光伏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平滑光伏电站输出,白天储能系统将光伏发电的冗余电量储存到系统,到了夜晚,可以通过储能系统放电,从而实现光伏电站的24小时全天候发电。光伏配上储能系统可以有效解决光伏“弃光限电”现象,使太阳能随时可用,平缓短期波动,提升光伏电力质量。此外,光伏+储能还有经济上的优势,电
42、价高时储存太阳能,电价低时使用太阳能,有助于稳定电价,减少未来输电网的升级和扩展成本。光伏系统中配置储能将成为大规模应用的能源形式之一。 根据CNESA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投运的、与光伏配套建设的储能项目的累计装机规模为883.0MW,其中集中式光储项目与分布式光储项目累积装机量分别为669.0MW、214.0MW。储能设施的建设是国家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政府密集出台一系列与储能相关的鼓励政策,大力支持储能设施的建设。2020年1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三部委联合印发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指出储能技术在
43、促进能源生产消费、开放共享、灵活交易、协同发展,推动能源革命和能源新业态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0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储能技术应用,鼓励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储能应用,鼓励多元化的社会资源投资储能建设。此外,“碳达峰、碳中和”的中长期目标必将加快推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跨越式发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对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将提出更高要求,给储能发展带来新机遇。在政策大力支持和能源革命发展需求的推动下,储能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根据CNESA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预测,我国电化学储能市场将继续扩张,到20
44、25年底,电化学储能的市场装机规模将达3656GW,年复合增长率约60%。未来“光伏+储能”将创造更多更加安全高效的光伏发电场景,储能可有效调节可再生能源发电引起的电网电压、频率及相位变化,是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电、并入常规电网的必要设备。随着各国对储能技术研发和应用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相关核心配套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在可再生能源产业、电动汽车产业和能源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储能产业有望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并且随着可再生能源电力储存成本持续降低,储能系统应用规模和技术成本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发展新阶段。二、 光伏行业发展概况能源与环境问题是制约世界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个突出问题。工业革
45、命以来,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消费剧增,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日趋增大。在全球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全面实现碳中和背景下,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基调。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半导体界面光生的伏特效应将太阳光辐射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发电形式,已成为目前可利用的最佳能源选择之一。光伏产业链主要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光伏组件及光伏应用系统五大环节。光伏产业链的上游主要为硅料、硅片;中游主要为电池片、光伏组件;下游为光伏应用系统。三、 工业机器人线缆市场概况工业机器人是实现现代工业智能制造的重要方式,也是工业线缆产品终端应用之一。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劳动
46、力成本不断提高,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全球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共同挑战。工业机器人作为实现自动化生产的终端设备,在智能制造升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随着我国智造升级产业政策推动和下游行业的需求增长,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3万台,到2020年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1.2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5.07%。在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劳动力短缺与人力成本持续上升、科技水平不断进步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下,预计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未来仍将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根据信达证券预测2020年至20
47、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将保持13%的复合增速,到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27万台。作为工业机器人中传递和控制电力的载体和重要部件,工业机器人线缆对于工业机器人而言尤为重要。由于工业机器人动作具有频繁往复、快速移动和不断弯扭等特点,工业机器人线缆需要具备高柔性、耐刮磨、耐油、耐高低温、阻燃耐火,能承受较重的机械外力等性能;同时要求通过数千万次拖链、扭转、弯曲测试,确保弯曲不断线且电力、信号依然传输稳定。此外,随着工业机器人数字化、智能化进程快速推进,对于机器人线缆运动速率、准确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高性能、定制化需求为机器人线缆创造了更高的附加值,总体而言,未来工业机器人的持续发展将为工业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