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输配电成套设备项目投资计划书_模板参考.docx

上传人:ma****y 文档编号:34494423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X 页数:122 大小:12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输配电成套设备项目投资计划书_模板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武汉输配电成套设备项目投资计划书_模板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汉输配电成套设备项目投资计划书_模板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输配电成套设备项目投资计划书_模板参考.docx(1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武汉输配电成套设备项目投资计划书目录第一章 项目投资背景分析7一、 FACTS行业7二、 高压变频器及相关高端变流设备行业9三、 直流输电行业9四、 强化“一主引领”龙头作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11五、 开拓市场空间,构建新发展格局重要枢纽14六、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17第二章 项目概述18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18二、 编制原则18三、 编制依据19四、 编制范围及内容19五、 项目建设背景20六、 结论分析2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22第三章 市场分析25一、 坚强电网未来发展趋势25二、 海上风电未来发展趋势26三、 我国电力行业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27第四章 选址方案29一、 项目

2、选址原则29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9三、 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33四、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6第五章 建设内容与产品方案37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37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37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38第六章 建筑物技术方案40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40二、 建设方案41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42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43第七章 SWOT分析45一、 优势分析(S)45二、 劣势分析(W)46三、 机会分析(O)47四、 威胁分析(T)47第八章 法人治理51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51二、 董事53三、 高级管理人员57四、 监事60第九章 项目环境保护63一、 编制依据

3、63二、 环境影响合理性分析64三、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64四、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65五、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65六、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66七、 建设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67八、 清洁生产67九、 环境管理分析68十、 环境影响结论69十一、 环境影响建议70第十章 人力资源分析71一、 人力资源配置71劳动定员一览表71二、 员工技能培训71第十一章 项目节能方案74一、 项目节能概述74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75能耗分析一览表75三、 项目节能措施76四、 节能综合评价77第十二章 原辅材料供应78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78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

4、质量管理78第十三章 项目投资计划79一、 编制说明79二、 建设投资79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80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81建设投资估算表82三、 建设期利息8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83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84四、 流动资金85流动资金估算表86五、 项目总投资87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87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88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88第十四章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90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90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90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91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92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93利润及利润分配表95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95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97三、 偿债能力分析98

5、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99第十五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101一、 项目招标依据101二、 项目招标范围101三、 招标要求101四、 招标组织方式102五、 招标信息发布104第十六章 项目风险评估105一、 项目风险分析105二、 项目风险对策107第十七章 项目总结109第十八章 补充表格110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0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0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11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1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13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14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15建设投资估算表116建设投资估算表116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17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18流动资金估算表119总投资

6、及构成一览表120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21第一章 项目投资背景分析一、 FACTS行业交流输电技术作为传统的输电形式,不管是在特高压电网骨干网架,还是在其他电压等级电网,依然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柔性交流输电(FACTS)是指综合电力电子技术、微处理和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而形成的用于灵活快速控制交流输电的新技术。其基础是大功率半导体器件,核心是先进的控制系统。FACTS改变了过去交流输电慢速和不精确的控制,使电力系统中影响潮流分布的电压、线路阻抗及功率角等3个主要电气参数可按照系统的需要迅速调整,在不改变网络结构的情况下提高电网的功率输送能力以及潮流和电压的可控性,给交流

7、输电系统带来技术的飞跃,使其能够适应未来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能源结构。同时,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先进设备对供电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大量基于电力电子器件的现代化设备引发了大量谐波、电压波动等电能质量问题。FACTS在电能质量问题治理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成为解决配电网和工业用户电能质量诸多挑战的重要手段。FACTS已经发展成为有近20种产品的行业,部分产品已经商业化并取得良好的成效,如静止无功补偿器,静止同步补偿器(也叫做静止无功发生器)、可控串联补偿器,统一潮流控制器等。静止无功补偿器SVC是一种基于晶闸管阀的并联补偿装置,主要用于调节电网电压、补偿负荷产生的无功功率,提高电能质

8、量。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是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并联补偿装置,与SVC功能相似,但是因其响应速度更快、低占地需求低、谐波抑制特性优异等特点,正在逐步替代SVC。可控串联补偿器TCSC是一种基于晶闸管阀的串联补偿装置,主要用于高压电网,起到提高线路的输送能力,提高系统稳定性,缓解土地资源紧张,优化电网建设投资的重要作用。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是由静止同步补偿器和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相结合组成的新型潮流控制装置,它兼具了并联补偿、串联补偿、移相等几种不同的功能,可大幅度改变输电线路的潮流,增强系统阻尼,抑制次同步振荡以及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性和暂态稳定性。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次同步谐振抑制装

9、置能有效抑制装设串补的交流线路、常规直流或新能源并网等引发的电力系统次同步谐振,防止发电机轴系永久破坏或大大缩短寿命。从应用市场来看,柔性交流输电系统行业在国内外飞速发展,广泛应用到工业,电力能源中,是使用电能的其他所有产业的基础技术。2020年全球FACTS行业市场规模为13.50亿美元,相比2019年的12.8亿美元,增长了5.60%。20162020年全球FACTS行业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5.4%。2020年我国FACTS行业市场规模为5.98亿美元,相比2019年的5.57亿美元,增长了7.30%。20162020年我国FACTS行业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6.50%。行业整体保持良好的增

10、长态势。二、 高压变频器及相关高端变流设备行业变频器是利用电力半导体功率器件的通断作用将工频电源变换为另一频率的电能控制装置,根据电动机的实际需要来提供其所需要的电压和频率,进而达到节能、调速、改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的目的。我国习惯上把电压在3kV以上的变频器称为高压变频器,输出电压等级主要有3kV、6kV、10kV、13.8kV等。高压变频器具有高效节能、变频调速改善系统工艺、可以实现能量回馈反向发电的优势,已成功运用到石油化工、天然气储运、电力、冶金、船舶电力推进等领域。三、 直流输电行业直流输电技术因其技术特点在经济性更优的远距离大容量电能输送、以长距离电缆为输电线路,异步

11、电网互联,以及需要快速控制且不增加所在系统短路电流容量等场景下有着天然的优势,因此目前成为了我国西电东送的主要输电形式之一。典型的直流输电系统包含两端的换流站以及中间的直流输电线路,其中换流站的主要作用是电能变换,即将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或是将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而在换流站中实现这一功能的核心装置就是换流阀。因为换流阀的构成形式差异,直流输电技术主要分为基于半控型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常规直流输电技术和基于全控型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常规直流输电技术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出现,我国于上世纪末开始从国外引进,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常规直流输电技术,特别是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

12、平,实现了技术、装备、工程和运行管理一体化“走出去”。最近十几年,国际和国内都掀起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电的热潮,新能源的电网渗透率快速提高。类似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形式都是非同步机电源,缺乏转动惯量及有效的电网支撑能力,因此电网的相对强度受到了削弱,存在巨大的稳定性隐患。在这种情况下,电网需要一种能够不依赖于电网强度实现弱电网并网的输电技术,这时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应运而生。除了继承了常规直流输电技术的多数优点外,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还具有无需电网支撑即可自换相、功率四象限灵活控制、无需无功补偿和滤波装置节省占地、潮流反转简单直接以及多电平拓扑谐波排放小等诸多优势,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远海风电并网、

13、孤岛供电、城市供电、异步电网联网、远距离输电、多端直流输电网络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典型的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由柔直换流阀装置、变压器、开关设备、电抗器等一次设备,测量系统、控制保护系统、监控系统等二次设备,及土建设施共同构成。其中柔直换流阀及其阀控制保护系统起着电能变换的核心作用,被称为柔性直流系统的“心脏”。相较于常规直流输电技术,我国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研究上起步较晚。国家电网公司在2006年5月组织国内权威专家召开“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框架”研讨会,正式拉开了我国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快速发展的序幕。四、 强化“一主引领”龙头作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全面落实省委“一主引领”发展要求,

14、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探索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坚持双向互动、融通发展,着力推进市域协调发展、引领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担当服务国家战略、带动区域发展、参与全球合作的职责使命。(一)推进市域协调发展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推动城市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发展,加快构建“主城做优、四副做强、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空间发展格局。“主城做优”:以两江四岸为核心,推动三镇聚合、均衡发展,提升高端要素、优质产业、先进功能、规模人口的集聚承载能力,完善城市核心功能,塑造高品质城市形象,打造国家中心城市“主中心”。

15、“四副做强”:加快建设光谷副城、车谷副城、临空经济区副城、长江新区副城,提升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网络安全、临空经济、航天航运、未来产业等核心功能,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光谷副城辐射带动江夏和鄂州、黄石、咸宁等地区;车谷副城辐射带动蔡甸和仙桃、天门、潜江及洪湖等地区;临空经济区副城辐射带动孝感、随州等地区;长江新区副城辐射带动黄陂、新洲和黄冈等地区。“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主城与副城、副城与副城、副城与县城、县城与乡村之间交通、产业等联系协作,形成梯次带动、互相促进;健全城乡公共服务、居民收入、生态文明建设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16、打造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武汉样板”。(二)引领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提升武汉辐射带动能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协作发展、区域市场一体化、生态环保联动,共同打造武汉城市圈升级版。强化规划引领,加强“1+8”城市之间的规划衔接,形成协同协作、共生共荣的圈层生态。强化产业同城化,以光谷科创大走廊、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武汉新港建设为抓手,完善联合招商、飞地经济、园区共建、平台共享、人才共用、利益共享等机制,打造“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和服务、临空经济、大健康和生物技术等城市圈产业带。强化交通同城化,建设武汉城市圈大通道和城际铁路网,推动机场、港口资源整合和

17、充分利用,协同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强化公共服务同城化,推进城市圈教育、医疗、社保、文化、旅游等公共服务资源一体化共享。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同城化,深入推进跨区域协同治理、联动整治,持续提升城市圈生态环境质量。发挥武汉总部经济、研发设计、销售市场等对全省产业发展的服务带动功能,加强与“宜荆荆恩”“襄十随神”城市群的规划衔接,实现同频共振,共同支撑湖北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三)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发挥长江中游省会城市会商机制作用,在战略规划、产业发展、要素配置、生态环保、改革开放等方面,加强与长沙、合肥、南昌等城市协同合作,进一步拓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广度与深度,争取长江中游

18、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打造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四)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全流域联动发展,加强与上海、重庆等城市对接,探索建立市际协商合作和长江流域要素市场合作机制。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港口岸线开发、生态环境保护、长江文化传承等领域交流协作,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五、 开拓市场空间,构建新发展格局重要枢纽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构筑武汉竞争发展

19、新优势。(一)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打造新型消费示范城市。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电商企业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大力发展无接触交易和配送服务,加快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改造,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打造新业态新模式策源地。提升便利店品牌化发展水平,打造15分钟社区便民商业生活圈。加快电商向农村延伸覆盖,激发农村消费潜力。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假日经济、会展经济和赛会经济,完善促进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消费的政策措施。提升市级商业中心功能,高标准建设武汉国际贸易城,加快特色步行街智慧街区建设,重

20、点打造2-3个国际地标性商圈,优化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服务,打造全球新品名品首发地、时尚消费目的地、国际消费结算地。(二)精准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水利交通能源等重大工程建设。加大实体产业投资尤其是工业投资,扩大企业技术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投资。着力推进沿江高铁武汉段、天河机场扩能升级改造、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二期、华星光电T5、公园城市、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武汉大学重离子医学中心等一批强

21、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开放力度,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三)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促进商品和服务跨区域流通,增强武汉在全国范围内配置要素资源的能级和效率,加快建设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完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贸流通龙头企业,推动传统商贸转型升级。加快港口、陆港、空港、生产服务、商贸服务等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推进铁路、机场、港口等高效对接,发展多式联运,完善集疏运体系,降低流通成本,构建网络化、专业化、集约化、智慧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构筑畅通国内国际的

22、物流大通道。(四)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提升开放性经济发展水平。实施外贸主体培育行动,拓展多元化多层次国际市场,大力推进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全国进口商品集散分拨中心、中部地区名优产品出口平台,提升内外贸一体化水平。深化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加快发展新兴服务贸易。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打造“数字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加快推进武汉天河国际会展中心等重点项目,培育和引进国际知名展会,打造国际会展中心城市。推进“双招双引”向海外延伸,加快引进国际知名企业总部或第二总部,努力成为内陆地区外资外企落户首选地。加大国

23、际投资合作力度,推动对外承包工程领域不断拓宽、层次逐步提高。推动湖北自贸试验区武汉片区扩容,高质量推进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等国际产业园建设,提升综合保税区功能,优化口岸发展格局,提升口岸通关智慧化、便利化水平。积极营造“类海外”生活环境,加强与国际友城交流合作,申办更多国际顶级赛事活动,稳步推进外国领事馆区建设,争取承办更多国家外事活动,建设国家重要的外交主场城市。六、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一)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

24、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第二章 项目概述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武汉输配电成套设备项目(二)项目投资人xxx有限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二、 编制原则1、所选择的工艺技术应先进、适用、可靠,保证项目投产后,能安全、稳定、长周期、连续运行。2、所选择的设备和材料必须可靠,并注意解决好超限设备的制造和运输问题。3、充分依托现有社会公共设施,以降低投资,加快项目建设进度。4、贯彻主体工程与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消防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5、消防、卫生及安全设施的设置必须贯彻国家关于环境保

25、护、劳动安全的法规和要求,符合行业相关标准。6、所选择的产品方案和技术方案应是优化的方案,以最大程度减少投资,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科学论证项目的技术可靠性、项目的经济性,实事求是地作出研究结论。三、 编制依据1、中国制造2025;2、“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3、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4、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6、关于实现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7、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技术参数;8、相关产业调研、市场分析等公开信息。四、 编制范围及内容1、项目提

26、出的背景及建设必要性;2、市场需求预测;3、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4、建设地点与建设条性;5、工程技术方案;6、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方案;7、环境保护、安全防护及节能;8、企业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9、建设实施与工程进度安排;10、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1、经济评价。五、 项目建设背景变频器是利用电力半导体功率器件的通断作用将工频电源变换为另一频率的电能控制装置,根据电动机的实际需要来提供其所需要的电压和频率,进而达到节能、调速、改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的目的。我国习惯上把电压在3kV以上的变频器称为高压变频器,输出电压等级主要有3kV、6kV、10kV、13.8kV等。高压变频器具有高

27、效节能、变频调速改善系统工艺、可以实现能量回馈反向发电的优势,已成功运用到石油化工、天然气储运、电力、冶金、船舶电力推进等领域。六、 结论分析(一)项目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70.00亩。(二)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项目正常运营后,可形成年产xxx套输配电成套设备的生产能力。(三)项目实施进度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四)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4817.5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9504.0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59%;建设期利息213.6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6%;流动资金50

28、99.8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55%。(五)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24817.52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6098.04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8719.48万元。(六)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518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42380.48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6882.48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0.40%。5、全部投资回收期(Pt):5.68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21779.68万元(产值)。(七)社会效益项目产品应用

29、领域广泛,市场发展空间大。本项目的建立投资合理,回收快,市场销售好,无环境污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这也奠定了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项目实施后,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国家及地方财政收入,带动产业升级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由于本项目环保治理手段完善,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46667.00约70.00亩1.1总建筑面积76790.611.2基底面积25666.851.3投资强度万元/亩253.632总投资万元24817.522.1建设投资万元19504.062.1

30、.1工程费用万元15725.802.1.2其他费用万元3158.842.1.3预备费万元619.422.2建设期利息万元213.632.3流动资金万元5099.833资金筹措万元24817.523.1自筹资金万元16098.043.2银行贷款万元8719.484营业收入万元518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42380.486利润总额万元9176.647净利润万元6882.488所得税万元2294.169增值税万元2024.0610税金及附加万元242.8811纳税总额万元4561.1012工业增加值万元15195.6813盈亏平衡点万元21779.68产值14回收期年5.6815内部

31、收益率20.40%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5370.94所得税后第三章 市场分析一、 坚强电网未来发展趋势在2021年3月,国家能源局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上表示,在“十三五”基础上,“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年均装机规模将有大幅度的提升,装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到“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装机占我国电力总装机的比例将超过50.00%,预计可再生能源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比重将达到三分之二左右,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的比重将超过50.00%,可再生能源将从原来能源电力消费的增量补充,变为能源电力消费增量的主体;同时强调,“十四五”将通过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既

32、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也实现高水平的消纳利用,更加有力的保障电力可靠稳定供应,实现高质量跃升发展。新型电力系统的一个关键就是持续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根据2021年国家电网工作会议披露,到2025年,中国将有超过30条新建特高压线路工程迎来相继核准。国家电网预计“十四五”期间,电网及相关产业投资将超过6万亿元规模,2021年用于电网建设的投资将达到4,730亿元,将保持持续上升的势头。南方电网公司在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中提出,“十四五”期间,电网建设投资将达到约6,700亿元,并确立了中长期网架规划为:着力深化西电东送、拓展北电南送、接续藏

33、东南、融合粤港澳、联通东南亚,实现更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大平台。推动柔性互联主网架技术路线,新建直流受端以柔性直流为主,存量直流逐步实施柔性直流改造,逐步构建“合理分区、柔性互联、安全可控、开放互济”的主网架形态。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和柔性交流输电技术作为实现坚强电网的关键,势必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二、 海上风电未来发展趋势相关机构预测,“十四五”新能源装机容量将翻番,会超过水电成为中国第二大电源,成为电力增量的主体,按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初步测算,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风电+光伏)将有超过56亿kW增量空间,预计风电装机增量将超过2亿kW,每年新增风电装机预计将接近或达到5000万kW。其中,我国海

34、上风电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且靠近东南部电力负荷中心区域,拥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近些年,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的逐步明朗,海上风电的装机容量快速增加。截至2021年4月底,我国海上风电并网容量达1042万kW,已超过英国2020年底海上风电1021万kW的装机容量。预计未来五年,我国海上风电的装机容量将达到25.50GW。海上风电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实现深远海风电大规模送出。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一方面克服了交流在电缆中容性电流效应的问题;另一方面,海上风电送出是一个典型的弱电网并网场景。根据目前国际上海上风电送出和柔直应用来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是此场景下唯一成熟的工程化解决方案。三、 我国电力行业发展情况

35、和未来发展趋势能源关系着国计民生、国家安全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妥善应对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复杂的国际能源形势,是我国长期面对的战略性问题。电力行业作为基础能源产业,对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从宏观来看,我国经济平稳高质量地发展,电力消费规模逐年增长,全社会用电量从2016年的59,198亿千瓦时增长至2020年的75,110亿千瓦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13%;全社会发电量也呈现出平稳上升的趋势,从2016年的61,425亿千瓦时增长至2020年的77,791亿千瓦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08%。在电力系统中,电网作为连接电源端和用户端的环节,是决定整个

36、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和稳定性的关键。因此,电网投资在能源体系迭代升级中的作用非常巨大。电网投资是指对电力输配电系统的投资建设,包含输配电线路、变电站建设、以及对现有输配电系统的升级改造等。最近几年,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公司在电网建设的投资规模保持较高水平,且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高比例的新能源接入会对现有的电网稳定性和可靠性带来巨大的挑战。未来需要构建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去满足清洁化电源结构的需求。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纪要倡议各国同行进一步加强在特高压输电技术和智能电网建设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享经验、知识和成果,共同推动具有坚强网架结构和先进智能水平的现代

37、电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2019年8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指出“鼓励发展500千伏(kV)及以上超高压、特高压交直流输电设备及关键部件。”2021年4月发布的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多项特高压工程,提升新能源输送能力。在送端,完善西北、东北主网架结构,加快构建川渝特高压交流主网架,支撑跨区直流安全高效运行。”第四章 选址方案一、 项目选址原则1、符合国家地区城市规划要求;2、满足项目对:原材料、能源、水和人力的供应;3、节约和效力原则;安全的原则;4、实事求是的原则;5、节约用地;6、注意环保(以人为本,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

38、武汉,简称“汉”,俗称“江城”,位于中国中部、湖北省东部、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是湖北省省会。地理位置为北纬29583122,东经1134111505。在平面直角坐标上,武汉市东西最大横距134千米,南北最大纵距约155千米,形如一只自西向东翩翩起舞的彩蝶。武汉的最东边在新洲区徐古街将军山村,最西边在蔡甸区侏儒街国光村,最南边在江夏区湖泗街均堡村,最北边在黄陂区蔡店街李冲村。长江、汉江纵横交汇通过市区,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的格局,通称武汉三镇。2019年,辖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

39、蔡甸、江夏、黄陂、新洲、东西湖、汉南13个行政区及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武汉化学工业区(2018年与青山区合并)、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和武汉新港等6个功能区。区下辖156个街道办事处、1个镇、3个乡、2个办事处。全市群众自治组织3214个,其中,社区居委会1409个,村民委员会1805个。全市土地面积8569.15平方千米,建城区面积812.39平方千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

40、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我们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武汉虽然遭受百年不遇的疫情重创,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多年积累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省委旗帜鲜明支持武汉做大做强,要求武汉充分发挥“一主引领”作用,武汉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国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武汉区位、交通、科教、产业等优势更加凸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聚焦武汉,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赋能武汉,必将强力助推我们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

41、大都市。全市人民同心同德、空前团结,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汇聚起疫后重振、浴火重生的强大势能。武汉完全有条件、有基础、有能力,创造新时代更加辉煌的业绩。同时,我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与先进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辐射带动功能还不够强,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城乡发展差距还比较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民生社会等领域还存在短板弱项,实现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任重道远。全市要深刻认识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变化新特征,牢牢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在时代发展大势、国家发展大局中找准武汉历史方位,增强机

42、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遵循发展规律,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展望2035年,国家中心城市全面建成,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作用充分发挥,国际化大都市功能明显增强,基本建成现代化大武汉。全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创新型城市走在全国前列,市场枢纽功能和对外开放水平大幅提升,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基本实现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市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武汉、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市、

43、教育强市、人才强市、健康武汉,平安武汉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成为“美丽中国”典范城市;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融合发展达到较高水平,人的全面发展、全市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征日益显现;创新动能持续增强,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25%左右;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改善,城乡面貌明显改观,成功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44、,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取得重要成果,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第一阶段任务全面完成,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实现翻番,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养老水平持续提升;治理效能明显增强,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民主法治、基层治理、平安武汉建设取得新成绩,社会保持平安和谐稳定。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经济发展战、民生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

45、决定性成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强劲复苏态势,为世界抗疫和疫后重振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武汉样本”。五年的发展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大武汉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三、 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坚持把创新摆在事关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四个面向”,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疏通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快车道,完善全域创新体系,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一)创建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引领,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使武汉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中的

46、战略要地。加快推进东湖科学城建设,高水平打造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区。加快建设东湖实验室,布局光电科技、集成电路、空天信息、生命健康、生物育种等省级实验室,积极争创国家实验室。加快构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提升脉冲强磁场、精密重力测量等设施建设水平,谋划建设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武汉光源)、磁阱型氘氘聚变中子源预研装置、作物表型组学研究(神龙)设施、农业微生物、深部岩土工程扰动模拟设施等一批新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提升高校院所创新能力,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二)打造产业创新高地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鼓励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的产业创新体系。加大对企业科研攻关支持力度,培育一批掌握本领域先进核心技术、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军型龙头企业,引导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打造一批隐形冠军企业。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争创更多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促进各类“双创”平台专业化、精细化升级发展。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发展自主可控技术,打造一批“国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研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