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设计4《珍珠鸟》导学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设计4《珍珠鸟》导学案设计.doc(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4*珍珠鸟导学案设计课题珍珠鸟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认识“蔓、幽”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待”。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为珍珠鸟创造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3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信赖,建立关爱小动物的意识。教学重点1.理解珍珠鸟是怎样在作者的照料和呵护下逐渐从害怕到亲近、信赖的。2体会“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搜集作者的资料,搜集珍珠鸟的相关资料。(师生)3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
2、生活动教学提示一、导入新课,明确学法(用时:3分钟)1.多媒体播放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的几幅精彩图画,引导学生畅谈感想。2多媒体播放节奏舒缓且配有鸟叫的音乐,联系题目交流珍珠鸟的信息。3学法提示: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怎么学呢?1.(1)欣赏图片,自主交流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快乐。(2)交流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汇报课前搜集的关于珍珠鸟的资料。3小组讨论略读课文怎么学。搜集与文本有关的珍珠鸟资料,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1.组织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强调“蔓”“哟”“眸”“雏”4个生字的读音。2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引导学
3、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3组织讨论、交流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1.(1)轻声读文,画出生字、新词。(2)同桌合作学习,把不熟悉的字词多读几遍。(3)学习掌握多音字“待”。2(1)找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结合原文,用造句或举例等方法加以理解。(2)小组同学交流对词语的理解。3小组合作探究:(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珍珠鸟长什么样儿?(3)珍珠鸟的习性是怎样的?同桌互助学习(读文、识字、学词等)环节,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巡视,遇到学生不懂的问题帮助解答。三、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用时:15分钟)1.播放课文朗读动漫。启发思考:珍珠鸟在作者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
4、2多媒体出示重点语句,教师结合珍珠鸟的变化随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逐渐获得珍珠鸟的信赖。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4启发思考:“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1.看朗读动漫,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上横线,读一读,想一想:珍珠鸟在作者的照顾下有哪些变化?2小组讨论重点句,体会珍珠鸟在作者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的变化。(1)一开始躲进吊兰丛中。(2)作者很少扒开垂蔓瞧它们。它们渐渐地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一点一点地熟悉了。(3)小珍珠鸟蹦到杯子上,低下头喝茶。作者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3(1)同桌配合读,读出小珍珠鸟对“我”的逐步信赖和“我”对它的喜爱之情。(2)配乐
5、朗读。4(1)探究“信赖”的缘由,深入感受作者的喜爱之情。再次品味人鸟相依的动人画面,想象美好的境界。(2)小组讨论交流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情感是相互的,小鸟信赖“我”不是单方面的,与“我”对鸟由衷的喜欢、细心的呵护密切相关。)1.在学习珍珠鸟的变化的环节中,引导学生画下体现珍珠鸟变化的句子,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子有序地说一说。2在学生理解珍珠鸟对“我”的“信赖”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感受珍珠鸟从伸到飞、落、趴,从存有戒心到亲密无间,深化学生对珍珠鸟的认识。3在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时,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如果你是珍珠鸟,你在想些
6、什么?假如老师就是你的主人,谁愿意和老师谈心?四、拓展延伸,读写结合(用时:12分钟)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感受人与鸟和谐相处的画面。2多媒体出示小练笔要求: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个,发挥你的想象力,写一个片段,要写得让人读了就喜欢珍珠鸟。(1)舒适、安全的巢(2)可爱的雏鸟(3)小鸟喝茶(4)幸福的“三口之家”(5)雏鸟的梦3引导学生朗读小练笔,师生评议。1.扫读课文,找出文中体现人与鸟和谐相处的地方,把感受写在旁边,再有感情地朗读一下。2读懂小练笔的要求。3(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练笔要求展开想象,进行构思,自主创作。(2)在小练笔的展示、赏评过程中,学生自主交流。(3)在自改和互改等多种形式训练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4)畅谈这节课的收获。在指导小练笔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用“尊重、关爱、信赖”三个词写一段话,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